正統十三年。


    秋。


    蘇明遠上書,收取佛道二教田稅。


    金剛寺立刻跳出來支持交稅,又遊說其他佛門,以求傳承不滅。


    道門孤木難支,麵對朝廷鐵騎,也隻得答應。


    正統十四年。


    春。


    蘇明遠再次上書,言稱百姓苦役稅日久,請天下讀書人共擔之。


    朝堂洶湧,百官極力反對。


    平日裏喊喊濟世救民的口號也就罷了,當真拿出真金白銀,個個指著蘇明遠鼻子罵,稱其為讀書人敗類。


    上書當日。


    十數位老儒撞宮門,血濺皇城。


    是夜。


    數十刺客潛入蘇府,結果無一人能靠近十丈範圍。


    傳聞有鬼神庇佑,靠近者死。


    ……


    世界從不以誰為中心。


    朝堂永遠在鬥爭,世家一直在壓迫,底層百姓拚死向上爬,江湖廝殺從未停止。


    壽數有限,隻爭朝夕。


    唯有李平安慢慢悠悠的生活,不在意外界任何風雲變幻,聽到蘇明遠變法的消息,已經是十月份了。


    “士紳一體納稅……”


    李平安沉吟片刻,搖頭歎息:“蘇兄終究是走上了絕路。”


    唐英放下書冊,詫異道:“父親認得蘇相?”


    “有過一麵之緣。”


    李平安印象中的蘇明遠,仍然是個瘦弱少年,而不是名滿天下、權傾朝野的蘇相。


    唐英又問道:“父親不看好蘇相變法?”


    李平安說道:“並非不看好,而是注定失敗!”


    關於士紳納稅,朝廷已經吵了大半年,不見任何條文落在實處。


    顯然阻力太大,連支持蘇明遠的新政官員,也紛紛站出來反對。改革必須一鼓作氣,推諉半年銳氣盡喪,失敗是早晚的事。


    “父親,我覺得蘇相說得對。”


    唐英說道:“窮苦百姓稅多,富裕士紳稅少,本就不公平,朝廷理應向士紳收稅,才能延綿長久。”


    “你切記得自己所說,將來當了官……莫要忘了。”


    李平安說道:“這世上有理的事太多,不公平的事也多,又有幾件做成了呢?”


    前世曆史上也有人變法,手段與蘇明遠相似,然而他能成功的根本原因,乃是國朝有另一批鐵杆支持者。


    讀書人當差納稅,鐵杆可不需要。


    這樣才能在變法中穩定朝綱,否則沒了支持者,大抵也會變得易溶於水。


    歸根結底,皇帝不是神仙,也不是聖人、天子,隻是個普普通通的人,難以一己之力統治偌大的國家。


    正統帝沒有其他鐵杆支持者,隻能需要讀書人。


    或者說需要一個共同食利階級,聯手剝削百姓,才能地位穩固。


    唐英眉頭緊皺,理解父親所說,卻又希望蘇相能成功。


    對於許多底層讀書人來說,蘇明遠已經成了偶像般存在,無不以附尾驥為榮。


    正說話時。


    陸京來到院外,隔著柵欄說道。


    “先生,學生迴來了。”


    “進來吧。”


    李平安招唿陸京進門,見他頭戴烏紗大帽,身穿青綢圓領袍,腳踩玄色皂靴,不禁露出驚異之色。


    “中舉人了?”


    “僥幸僥幸。”


    陸京挺了挺肚子,努力學著官老爺模樣。


    李平安嘖嘖稱奇道:“陸老爺這是運道,傍上了哪位大員?”


    秀才不能入仕當官,所以縣試頗為寬鬆,朝廷少有嚴查。


    某些官員告老還鄉,會借這眾所周知的漏洞,為後輩謀個出身,不至於淪落為平民百姓。


    舉人則不同,已經具備了當官條件,所以考試極其嚴格,禮部會派遣巡查禦史監考院試,防止地方官吏作弊。


    陸京聽到老爺二字,差點滿足的呻吟出聲,注意到先生淡漠眼神,不自禁的彎腰撅腚躬身子。


    “年初學生遊曆雍州,途中見有人落水,將他救上來之後,竟然是巡查禦史,借此機會拜入趙老師門下。”


    “姓趙?”


    李平安眉頭一挑:“恐怕來曆非凡,否則也插手不了院試。”


    換做先前時候,說話不會這般直接,大可能連問都不問,甚至遠離陸京避免招惹麻煩。


    現在摸清了殺劫規律,頭上懸著的劍消失,說話辦事也就放鬆了許多。


    老天爺講道理就是好!


    “瞞不過先生。”


    陸京說道:“老師是皇族旁支,恰好出了五代,建武四十二年考中了進士。”


    “這確實是個好老師!”


    李平安對陸京的運道、手段很是佩服,換做旁人救了性命,若不會說話辦事,可入不了皇族進士的眼界。


    “以後有何打算?”


    “老師帶我去國子監讀書。”


    陸京躬身說道:“今日拜訪先生,就是特意道別,此去京城不知多少年,不知還有沒有再見的機會。”


    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常常一別就是永別。


    明日啟程去京城,可能與先生終生難見,再迴來時隻能墳頭燒紙了。


    “學生祝先生身康體健,長命百歲!”


    陸京說的情真意切,現在仍然記著先生打手心,卻也明白正是這嚴苛,才有今日舉人老爺的風光。


    李平安微微頷首,有些心機城府,但算不上白眼狼。


    “去吧,興許用不了多久就再見了!”


    ……


    一語成讖。


    或者說李平安早有預感。


    除夕。


    熱騰騰的餃子剛出鍋,茅屋來了個不速之客。


    “居士,許久不見。”


    智剛站在門外,比上次見更加雄壯,半人高的柵欄隻到他大腿位置,鋥亮的光頭在月光下泛著光華。


    佳節逢故人,雙喜臨門。


    李平安笑著歡迎:“大師快請進。”


    唐英看著智剛抬腳邁進院子,心底對父親來曆愈發好奇,務農為生的落魄讀書人,為何能結交江湖奇人異士。


    智剛進門見到布裙荊釵女子,笑盈盈端著盆餃子,雙目瞪圓上下打量。


    稍作踟躕,拱手躬身。


    “小僧拜見嫂夫人!”


    “……”


    李平安無奈道:“大師耍什麽古怪,這是我娘子,可以叫施主或者弟妹。”


    “聽燕大俠講過,今日得見方知真人風采。”


    智剛撫了撫肚子,轉身與李平安吩咐道:“灑家奔波數百裏,饑腸轆轆,居士快準備些吃食。”


    李平安愕然:“這小僧、灑家又怎麽用?”


    智剛理所當然的說道:“嫂夫人真氣渾厚,小僧打不過,居士區區鍛體,灑家怕什麽?”


    “大師這看人下菜碟的本事,當真適合混江湖!”


    “多謝居士誇獎……”


    智剛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曆史中長生不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貳更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貳更2並收藏我在曆史中長生不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