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
寂靜無聲,氣氛凝重。
正統帝看著戶部奏折,麵色陰沉,眼底不斷閃現殺意。
“盡是些蠹蟲!”
戶部上報的賑災銀兩,與鎮撫司探子上報的實際數目,足足差了三倍還多,銀子去了哪裏不用想也知道。
另有涼州密探上奏,天災逼著百姓賣田續命,數縣盡數歸於權貴士紳之手。
百姓流離失所,權貴滿嘴流油。
“階級,這就是階級麽……”
正統帝近幾年親手執政,對太祖語錄感悟愈發深刻。
“即使權貴士紳不強取豪奪,每逢天災,便低價將土地收入囊中,隨著日積月累,百姓再無立錐之地……”
“到時候遍地反賊,就到了國朝傾覆的境地了!”
正統帝眸光低垂,恍然明悟,為何大乾四五百年一輪迴,這是不可逆的必然。
“整頓吏治隻能治標,不能治本……”
“何況爛的不止是戶部,兵部、工部等官吏皆有牽連,朕總不能全部殺了,到時候誰為天子牧民?”
正統帝掌握鎮撫司、東廠,暗中盯緊文武百官,自是知道十官九貪。
譬如戶部吞吃賑災錢糧,通過虛報賬目磨平差額。
譬如工部建造、修繕宮殿,報賬一塊磚頭十兩銀子,一根椽木數百兩,而且年年修年年壞。
又或者兵部的新兵刃,價格遠高於市場,還將廢棄兵刃打磨後以舊充新。
禮部看似清水衙門,前些年才查了個巨貪,上下牽連甚多。
偌大的朝廷,不知養了多少蠹蟲。先皇屢興大案抄沒的銀子,區區幾年時間,又去了新的貪官手中!
“莫非朕拿貪官沒辦法了?”
正統帝眉頭緊皺,思索如何防治貪官。
這時。
內侍進殿通稟:“陛下,蘇大人求見。”
“宣。”
正統帝又吩咐內侍:“通知禦膳房,今晚加菜,朕與蘇愛卿一同用膳。”
賜膳在正統朝是極大的恩寵,有此殊榮者不足一掌之數。
蘇明遠進殿參拜,三叩九拜高唿萬歲。
“愛卿平身,賜座。”
正統帝笑著說道:“涼州賑災之策,愛卿做的不錯,前些日朕收到聖恩圖,此事定能成為史冊佳話。”
“恭喜陛下。”
蘇明遠早有預料,縱使那郭教諭不畫,也會找人編纂記載,哄陛下高興。
他並非諍臣,為了順利推進改革,願意拍一拍陛下馬屁。
正統帝滿意點頭,暫且按下蘇明遠插手東廠之事,日後再一並算賬,反而滿麵春風的稱讚。
“朕得愛卿相助,大業可期,定能在史書上留下一段君臣佳話!”
“謝陛下……”
蘇明遠很是配合的感激涕零,陪著陛下演了會兒戲,方才說道。
“陛下,如今流民匯聚涼州府城,必須盡快安置,免得為有心人挑撥,鬧出大亂子!”
正統帝問道:“涼州到底死了多少人?”
蘇明遠迴道:“地方官吏上報餓死者超千人。”
“朕記得,當年京都大雪,似也是這般上報。”
正統帝嗤笑一聲,沉聲問道:“確切數目是多少?”
“難以計數。”
蘇明遠無奈道:“涼州北鄉鎮,十室九空,戶口幾亡其半,如今數以十萬計的流民,匯聚在府城外。”
正統帝沉默許久,思索的並非死了多少人,而是如何安撫疏散流民。
皇帝太過高高在上,離底層太遠。
習慣了奏折中用一串數字代表百姓,很難再產生什麽同理心,僅有的難過約等於家裏牛、羊病死了。
“愛卿可有辦法?”
蘇明遠從袖口取出奏折,說道:“這是臣所寫皇田之法,可解涼州流民,請陛下過目。”
“呈上來。”
正統帝目光掃過奏折,五六百字很快讀完。
按照奏折中所寫,朝廷將抄家得來的田畝定為“皇田”。
朝廷將皇田出租給流民,每年收取五成田租,除向戶部繳納賦稅,額外所得歸於內帑所有。
“此法倒是不錯……”
正統帝眉頭微皺:“內帑乃朕私有,竟然也要向戶部交稅,是否有僭越之嫌?”
蘇明遠說道:“過往抄沒所得,由官吏主持發賣,所得歸於國庫。皇田收成不分給戶部,恐怕又有人高喊,有違祖製了!”
正統帝冷聲道:“恐怕有違祖製是假,影響某些人貪墨是真……”
朝廷抄家所得財產,包括店鋪、田畝、古玩字畫等等,會由戶部官吏主持競價,換成銀兩歸於國庫。
國庫得了銀子,百姓得了田畝店鋪,兩全其美。
奈何戶部發賣抄家財產時,差役將百姓擋在門外,士紳以極低的價格買入手,中間幾經貪墨,歸入國庫的銀兩不過十之一二。
朝廷查抄貪官汙吏,反而養肥了其他貪官。
蘇明遠勸說道:“陛下,內帑帶頭納稅,將來再讓其他人納稅,也就有理有據了。”
正統帝心中一動,慕然想起當年改稅的奏折。
“此事,容朕想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無論誰當了皇帝,都會生出天下“額滴都是額滴”的念頭,向戶部交稅莫名低了一頭。
“陛下,皇田之法安撫流民,隻是暫且嚐試。”
蘇明遠繼續勸說道:“若是好用,可逐步推行。貪官汙吏源源不絕,內帑皇田日增月漲,將來三十六州百姓都為陛下種田。”
上位者會給下屬畫大餅,高明的下屬,也要學會給上司畫大餅。
正統帝聽著蘇明遠描述,眼前浮現了一副美妙場景,天下所有田畝都歸於內帑。
百姓安居樂業,世家土崩瓦解,大乾國運延綿萬年!
“蘇愛卿乃國朝柱石也!”
“臣拜謝陛下。”
蘇明允躬身道:“世上千裏馬常有,而伯樂常無,臣得陛下信任,方才能有所作為!”
正統帝頷首道:“一切依愛卿所說,涼州抄家所得皇田,分與流民耕種。
“陛下聖明!”
蘇明遠叩首拜謝,琢磨著多殺幾個涼州貪官,也就有更多田地分給流民。
正統帝望著蘇明遠離開的背影,心底又記下一筆賬。
“幸好有傳國玉璽庇佑心神,否則朕也難以察覺,竟敢以奇物蠱惑皇帝,當真是膽大包天、大逆不道!”
“暫且用著……”
當下稅製改革需要蘇明遠主持,其他任何官吏都扛不住壓力。
“將來,朕要做明君聖主,隻能對不住蘇愛卿了!”
寂靜無聲,氣氛凝重。
正統帝看著戶部奏折,麵色陰沉,眼底不斷閃現殺意。
“盡是些蠹蟲!”
戶部上報的賑災銀兩,與鎮撫司探子上報的實際數目,足足差了三倍還多,銀子去了哪裏不用想也知道。
另有涼州密探上奏,天災逼著百姓賣田續命,數縣盡數歸於權貴士紳之手。
百姓流離失所,權貴滿嘴流油。
“階級,這就是階級麽……”
正統帝近幾年親手執政,對太祖語錄感悟愈發深刻。
“即使權貴士紳不強取豪奪,每逢天災,便低價將土地收入囊中,隨著日積月累,百姓再無立錐之地……”
“到時候遍地反賊,就到了國朝傾覆的境地了!”
正統帝眸光低垂,恍然明悟,為何大乾四五百年一輪迴,這是不可逆的必然。
“整頓吏治隻能治標,不能治本……”
“何況爛的不止是戶部,兵部、工部等官吏皆有牽連,朕總不能全部殺了,到時候誰為天子牧民?”
正統帝掌握鎮撫司、東廠,暗中盯緊文武百官,自是知道十官九貪。
譬如戶部吞吃賑災錢糧,通過虛報賬目磨平差額。
譬如工部建造、修繕宮殿,報賬一塊磚頭十兩銀子,一根椽木數百兩,而且年年修年年壞。
又或者兵部的新兵刃,價格遠高於市場,還將廢棄兵刃打磨後以舊充新。
禮部看似清水衙門,前些年才查了個巨貪,上下牽連甚多。
偌大的朝廷,不知養了多少蠹蟲。先皇屢興大案抄沒的銀子,區區幾年時間,又去了新的貪官手中!
“莫非朕拿貪官沒辦法了?”
正統帝眉頭緊皺,思索如何防治貪官。
這時。
內侍進殿通稟:“陛下,蘇大人求見。”
“宣。”
正統帝又吩咐內侍:“通知禦膳房,今晚加菜,朕與蘇愛卿一同用膳。”
賜膳在正統朝是極大的恩寵,有此殊榮者不足一掌之數。
蘇明遠進殿參拜,三叩九拜高唿萬歲。
“愛卿平身,賜座。”
正統帝笑著說道:“涼州賑災之策,愛卿做的不錯,前些日朕收到聖恩圖,此事定能成為史冊佳話。”
“恭喜陛下。”
蘇明遠早有預料,縱使那郭教諭不畫,也會找人編纂記載,哄陛下高興。
他並非諍臣,為了順利推進改革,願意拍一拍陛下馬屁。
正統帝滿意點頭,暫且按下蘇明遠插手東廠之事,日後再一並算賬,反而滿麵春風的稱讚。
“朕得愛卿相助,大業可期,定能在史書上留下一段君臣佳話!”
“謝陛下……”
蘇明遠很是配合的感激涕零,陪著陛下演了會兒戲,方才說道。
“陛下,如今流民匯聚涼州府城,必須盡快安置,免得為有心人挑撥,鬧出大亂子!”
正統帝問道:“涼州到底死了多少人?”
蘇明遠迴道:“地方官吏上報餓死者超千人。”
“朕記得,當年京都大雪,似也是這般上報。”
正統帝嗤笑一聲,沉聲問道:“確切數目是多少?”
“難以計數。”
蘇明遠無奈道:“涼州北鄉鎮,十室九空,戶口幾亡其半,如今數以十萬計的流民,匯聚在府城外。”
正統帝沉默許久,思索的並非死了多少人,而是如何安撫疏散流民。
皇帝太過高高在上,離底層太遠。
習慣了奏折中用一串數字代表百姓,很難再產生什麽同理心,僅有的難過約等於家裏牛、羊病死了。
“愛卿可有辦法?”
蘇明遠從袖口取出奏折,說道:“這是臣所寫皇田之法,可解涼州流民,請陛下過目。”
“呈上來。”
正統帝目光掃過奏折,五六百字很快讀完。
按照奏折中所寫,朝廷將抄家得來的田畝定為“皇田”。
朝廷將皇田出租給流民,每年收取五成田租,除向戶部繳納賦稅,額外所得歸於內帑所有。
“此法倒是不錯……”
正統帝眉頭微皺:“內帑乃朕私有,竟然也要向戶部交稅,是否有僭越之嫌?”
蘇明遠說道:“過往抄沒所得,由官吏主持發賣,所得歸於國庫。皇田收成不分給戶部,恐怕又有人高喊,有違祖製了!”
正統帝冷聲道:“恐怕有違祖製是假,影響某些人貪墨是真……”
朝廷抄家所得財產,包括店鋪、田畝、古玩字畫等等,會由戶部官吏主持競價,換成銀兩歸於國庫。
國庫得了銀子,百姓得了田畝店鋪,兩全其美。
奈何戶部發賣抄家財產時,差役將百姓擋在門外,士紳以極低的價格買入手,中間幾經貪墨,歸入國庫的銀兩不過十之一二。
朝廷查抄貪官汙吏,反而養肥了其他貪官。
蘇明遠勸說道:“陛下,內帑帶頭納稅,將來再讓其他人納稅,也就有理有據了。”
正統帝心中一動,慕然想起當年改稅的奏折。
“此事,容朕想想。”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無論誰當了皇帝,都會生出天下“額滴都是額滴”的念頭,向戶部交稅莫名低了一頭。
“陛下,皇田之法安撫流民,隻是暫且嚐試。”
蘇明遠繼續勸說道:“若是好用,可逐步推行。貪官汙吏源源不絕,內帑皇田日增月漲,將來三十六州百姓都為陛下種田。”
上位者會給下屬畫大餅,高明的下屬,也要學會給上司畫大餅。
正統帝聽著蘇明遠描述,眼前浮現了一副美妙場景,天下所有田畝都歸於內帑。
百姓安居樂業,世家土崩瓦解,大乾國運延綿萬年!
“蘇愛卿乃國朝柱石也!”
“臣拜謝陛下。”
蘇明允躬身道:“世上千裏馬常有,而伯樂常無,臣得陛下信任,方才能有所作為!”
正統帝頷首道:“一切依愛卿所說,涼州抄家所得皇田,分與流民耕種。
“陛下聖明!”
蘇明遠叩首拜謝,琢磨著多殺幾個涼州貪官,也就有更多田地分給流民。
正統帝望著蘇明遠離開的背影,心底又記下一筆賬。
“幸好有傳國玉璽庇佑心神,否則朕也難以察覺,竟敢以奇物蠱惑皇帝,當真是膽大包天、大逆不道!”
“暫且用著……”
當下稅製改革需要蘇明遠主持,其他任何官吏都扛不住壓力。
“將來,朕要做明君聖主,隻能對不住蘇愛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