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逸風與李聞知曆經艱險,終於抵達京城。他們找到一處偏僻的客棧住下,將賬目和證據妥善藏好。
薛逸風看著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低聲說道:“從現在開始,我們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張黨在京城根深蒂固,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
李聞知點點頭:“我們要盡快將證據交給趙青雲,他才能通過沈大人和許大人策動朝中力量。”
第二日夜晚,薛逸風秘密前往沈正華府中,與趙青雲見麵。書房內,燈光昏黃,三人低聲交談。
趙青雲見到薛逸風,眼中閃過一絲欣慰:“逸風兄,邊疆的線索已查清了嗎?”
薛逸風從懷中取出一疊賬冊和信件,遞給趙青雲:“這是劉世安在邊疆貪墨的證據,以及與敵軍私通的記錄。其中一封信件上,明確提到了張維平的授意。”
趙青雲接過證據,翻看後臉色愈發凝重:“這足以撼動張黨的根基!沈大人一定會很高興看到這些。”
沈正華點點頭:“雖然證據確鑿,但此事事關重大,需慎重行事。我們必須確保證據的安全,同時找到朝中更多支持者。”
三人詳細討論了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沈正華提議將證據複印一份存放在翰林院的密室,另一份交由趙青雲親自送到監察司主官蘇文。
趙青雲負責聯絡朝中反對張黨的官員,尤其是那些對擴建皇宮持反對意見的人。他決定從禮部和戶部入手,逐步擴大反對聯盟。
薛逸風負責在明麵上製造混亂,引開錦衣衛的注意力,為趙青雲爭取更多時間。
與此同時,錦衣衛指揮使劉坤接到線報,邊疆證據已被送迴京城。他召集手下,冷聲說道:“趙青雲與薛逸風必須徹底監控,必要時采取果斷措施。”
一名校尉問道:“大人,是否直接搜查沈正華府?”
劉坤冷笑:“沈正華身為工部尚書,根基深厚,輕舉妄動隻會打草驚蛇。先盯緊趙青雲,隻要抓到確鑿把柄,就能順藤摸瓜。”
此時的京城,表麵上平靜如水,實則暗流湧動。
趙青雲晝夜不停地整理證據,時常前往各個官署,暗中聯絡反對勢力。他始終保持低調,但內心的緊張從未消退。
薛逸風以遊俠身份活動,偽裝成京城商賈,與各方人士周旋。他的存在成為了一道明晃晃的目標,吸引了錦衣衛的目光。
沈正華繼續在朝中與張黨針鋒相對,試圖通過公開的朝會爭取更多中立官員的支持。
某日深夜,趙青雲收到了一封密信,信中隻有短短一句話:“證據已不安全,另覓藏處。”
他眉頭緊鎖,將信遞給沈正華:“看來他們已經在行動,我們必須加快節奏。”
趙青雲與沈正華麵麵相覷。短短一句話,卻將危險放在了眼前。趙青雲低聲問:“沈大人,這封密信會不會是敵人的試探?”
沈正華思索片刻:“可能性不小,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如今敵人在暗,我們在明,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
薛逸風沉聲道:“既然信中提到證據不安全,我們是否需要重新尋找藏匿之地?”
沈正華點點頭:“不錯。京城中錦衣衛的耳目太多,必須將這些證據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三人迅速商議對策。沈正華提議將證據轉移至工部的一處舊倉庫:“那裏位置偏僻,是我親自監管的地方,隻有少數心腹知情。”
趙青雲問:“倉庫安全可靠,但如何確保轉移途中不被發現?”
薛逸風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這交給我來安排。我可以利用錦衣衛對我的關注,製造假象,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沈正華點頭:“好,薛少俠負責轉移途中掩護,我來聯係工部的心腹安排接應。青雲,你負責聯係許文端和蘇文,讓他們準備好下一步行動。”
夜色漸深,京城的街道上,薛逸風帶著幾名工部的心腹,駕著一輛普通的貨車緩緩行駛。車上裝著幾箱木材,表麵看似普通,但其中一箱暗藏邊疆的證據。
街道上,巡邏的錦衣衛偶爾經過,目光如鷹般掃視著周圍。薛逸風心中繃緊一根弦,臉上卻一派從容。他低聲對身旁的護送者說道:“一切按計劃進行,若遇到突發情況,我來應對。”
車隊行至一處巷口,突然被兩名錦衣衛攔住。
“幹什麽的?車裏裝的是什麽?”錦衣衛厲聲喝問。
薛逸風笑著跳下馬車,拱手道:“兩位大人,小民是替工部送木料的。大人若不信,可以檢查。”
錦衣衛狐疑地看了他一眼,轉身用刀挑開一箱木料。果然,箱內全是普通木材。
“行了,趕緊滾!”錦衣衛不耐煩地揮手。
薛逸風點頭哈腰:“多謝大人。”他重新上車,趕緊駕車離開。
然而,錦衣衛似乎有所察覺,竟派出人馬遠遠跟蹤車隊。薛逸風通過車後銅鏡看到後方的動靜,低聲對同伴道:“看來,他們還是起了疑心。”
車隊行至一片人煙稀少的街巷時,薛逸風讓車隊停下,自己帶著一隻木箱跳下車,進入巷道。他示意其他人繼續前行:“你們去倉庫將其他貨物存放好,我引開他們。”
薛逸風拎著箱子一路疾行,穿過幾條狹窄的小巷,將後方的追蹤者引向更偏僻的地方。很快,他聽到腳步聲愈發靠近。
“站住!”追兵喝令道。
薛逸風迴頭一笑:“來得正好,看看你們有沒有本事抓住我!”隨即,他以極快的速度翻上一堵牆,消失在夜色中。
另一邊,車隊順利抵達工部的舊倉庫,將證據安全存放。沈正華的心腹向他匯報:“一切順利,但薛少俠的情況尚未傳迴。”
沈正華沉聲道:“讓人盯緊錦衣衛的動向,若有消息,立刻通知我。”
直到天色將明,薛逸風才滿身狼狽地迴到倉庫。他身上多處擦傷,衣衫也被刮破,但臉上帶著一抹得意的笑容:“總算甩掉了他們。”
沈正華鬆了口氣,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接下來我們還有更大的挑戰。”
薛逸風喘息著點頭:“證據已經藏好,接下來該如何將其公之於眾,還需好好籌劃。”
這一夜,京城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
趙青雲在翰林院內繼續布置,將一些中立官員悄然拉入反對聯盟。
許文端在監察司中秘密運作,準備隨時接收證據。
錦衣衛雖然未發現證據的下落,卻已感受到危機的臨近,進一步加強對趙青雲的監控。
沈正華站在倉庫外,望著漸漸泛白的天空,輕聲說道:“暴風雨前的寂靜,總是讓人不安。但隻要我們能堅持到最後,勝利便不再遙遠。”
薛逸風成功將錦衣衛甩開,但劉坤很快察覺到了異樣。次日清晨,錦衣衛指揮使劉坤召集屬下,麵色陰沉:“昨夜的行動顯然出了問題。目標帶著木箱離開後,我們的隊伍竟然一無所獲。這不正常!”
一名校尉低聲道:“指揮使,是否可能是轉移證據的假動作?”
劉坤冷哼一聲:“不排除這個可能。他們既然能費盡心思甩掉我們,說明確有不可告人的東西藏在京中。接下來,加緊對沈正華、趙青雲以及他們的親近者的監控,必要時強行突破。”
與此同時,趙青雲也意識到形勢愈發嚴峻。他在翰林院聽聞有人提到錦衣衛的人頻繁出現在沈正華府邸周邊,甚至開始對許文端的言行進行暗查。
當晚,趙青雲秘密拜訪沈正華,將情報告知。
“沈大人,錦衣衛的動作明顯是針對我們。他們或許已經意識到證據存在,接下來必然會動用更強的手段。”趙青雲語氣低沉,眼中卻帶著一絲冷靜的分析。
沈正華輕撫須髯,點頭道:“不錯。張黨本性多疑,一旦嗅到風聲,就不會輕易罷休。我們必須更小心,另有一事,我需與你商議。”
沈正華從書案上拿起一卷地圖,展開後指著其中一處說道:“這處是京郊的一座廢棄驛站,離城不遠卻鮮有人至。若證據始終藏於倉庫,難免會有暴露之險。我們需要將其秘密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趙青雲略一思索:“可行。但轉移過程中,必然會引起注意。若錦衣衛發現,我們很難全身而退。”
“所以我們需要製造一場假象。”沈正華目光堅定,“我會安排幾名心腹帶著另一批無關緊要的賬目,故意暴露行蹤,吸引錦衣衛的注意。薛逸風可以繼續負責掩護真實的證據轉移。”
趙青雲點頭:“此計甚妙。行動之日,我會聯絡翰林院中的支持者,製造一些牽製張黨的動靜,為我們爭取時間。”
第二日清晨,趙青雲親自找到薛逸風,將計劃告知。
薛逸風聽後,皺眉說道:“證據已經轉移過一次,再次轉移無異於玩火。但若真是為了長遠之計,我願一試。”
趙青雲拍了拍他的肩膀:“薛兄,這次行動兇險萬分。若有突發情況,以你為主,不必冒死完成。”
薛逸風一笑:“趙兄,你可太小瞧我了。行走江湖至今,我還未遇過解決不了的難題。”
三天後,行動如期展開。
沈正華安排的假車隊駛出工部倉庫,車上裝著一箱箱無關緊要的賬簿和材料。正如預料,車隊出發不久便被錦衣衛盯上,一路緊緊追蹤。
薛逸風則帶著真正的證據,化裝成普通的行商,借助複雜的城內地形,悄然前往京郊的廢棄驛站。
途中,他數次發現疑似跟蹤者,但都通過偽裝和迅速變換路線成功甩掉。
當晚,薛逸風抵達驛站,與沈正華的心腹接應,將證據安全藏匿。隨後,他立即返迴京城,將消息傳遞給趙青雲。
這場精心策劃的行動雖然暫時成功,但薛逸風的直覺告訴他,張黨絕不會輕易罷休。
趙青雲看著藏匿好的證據,深吸了一口氣:“接下來,我們必須找機會將這些東西公之於眾。”
沈正華神色凝重:“這不僅需要證據本身,還需要絕對可靠的渠道與方法。張黨的力量盤根錯節,一步不慎便會滿盤皆輸。”
薛逸風拍了拍劍鞘,目光如炬:“不管他們有多猖狂,我都會保住這些真相。”
京城之中,各方勢力正在悄然集結,一場更加激烈的對抗即將上演。
張維平府邸內,劉坤站在下首,表情恭謹但隱隱透著一絲不安。
“大人,我們盯緊的車隊隻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賬目。”劉坤低聲說道,“沈正華一方顯然另有布局,我們的人被牽著鼻子走。”
張維平目光如炬,輕聲道:“沈正華的小動作越來越多,趙青雲這小子也不簡單。他們必定還有一張王牌尚未顯露。”
劉坤點頭:“大人是否需要我進一步加大監控力度?”
張維平沉吟片刻:“不用急。薛逸風的蹤跡已難覓,但趙青雲與沈正華始終是關鍵。派人盯緊他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翰林院那些同僚。若有異常,立刻匯報。”
趙青雲迴到翰林院後,迅速與許文端會麵。他將轉移證據的消息簡要告知,並提出了下一步計劃。
“許兄,如今證據暫時安全,但單憑物證無法撼動張黨。我們需要更多人站出來,尤其是那些在朝中尚未明確立場的官員。”趙青雲語氣堅定。
許文端思索片刻:“趙兄,此事風險極大。中立的官員中,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受過張黨的恩惠,貿然遊說隻會招致更多懷疑。”
趙青雲點頭:“所以要穩紮穩打,從那些和張黨利益衝突的人入手。若能將他們聯合起來,形成壓力,張黨便無從掩蓋。”
為進一步推動計劃,趙青雲決定召集一場秘密會談。他托沈正華暗中聯絡了幾位在禮部、戶部和兵部中持反對意見的官員,約定於一處僻靜的宅院內碰麵。
當晚,幾位中年官員陸續到場。沈正華首先開口:“各位,擴建皇宮一事已成朝中爭議的焦點。張維平強行推進,民怨沸騰。而我們近日掌握了張黨在邊疆貪墨的部分證據,這或許是我們撼動其根基的突破口。”
一名禮部官員麵露難色:“證據固然重要,但張黨的勢力盤根錯節,單憑這些賬目怕是不夠。”
趙青雲適時接話:“大人所言極是。但正因如此,我們更需同心協力,將民意與朝中力量結合,方能在朝會上爭得一線生機。”
另一人沉聲道:“張黨近年極力拉攏人心,朝中已少有人敢公開反對。你們可有具體的策略?”
趙青雲點點頭,將薛逸風從邊疆帶迴的部分證據複印件呈上:“這是我們手中的一部分證據。接下來,我們計劃逐步將這些信息透露給支持我們的官員,同時讓監察司介入調查,逐漸擴大影響力。”
眾人翻閱證據,麵露震驚之色。一人感歎:“這些賬目若屬實,張維平罪責難逃。但如此行動必然驚動錦衣衛,風險極高。”
沈正華斬釘截鐵地說道:“風險我們已做好準備。今日請諸位前來,隻為問一句:願否與我們一同揭開真相?”
片刻的沉默後,幾人紛紛點頭:“既然事關國本,我等自當竭力相助。”
與此同時,錦衣衛對京城內的監控愈發嚴密。一些曾與趙青雲交往密切的官員被秘密傳喚問話,甚至有傳言稱張維平準備在朝會上彈劾趙青雲,以“朋黨之名”將其逐出翰林院。
薛逸風隱秘送來的消息也透露,邊疆已有調兵跡象,似乎為了掩蓋真相而製造新的混亂。
趙青雲在密會後獨自迴到沈正華府,神情凝重:“沈大人,張黨不會坐以待斃,我們需要更快地將證據呈交天子,或是通過監察司公開此事。”
沈正華點頭:“時間不多了。接下來,我們必須抓住每一個機會,將更多的力量凝聚在一起。”
京城內,風暴愈發接近。一方麵,張黨暗流湧動,企圖徹底掩蓋真相;另一方麵,趙青雲等人力圖將真相曝光,讓朝堂與天下百姓知道張維平的罪行。
薛逸風看著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低聲說道:“從現在開始,我們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張黨在京城根深蒂固,稍有不慎就可能暴露。”
李聞知點點頭:“我們要盡快將證據交給趙青雲,他才能通過沈大人和許大人策動朝中力量。”
第二日夜晚,薛逸風秘密前往沈正華府中,與趙青雲見麵。書房內,燈光昏黃,三人低聲交談。
趙青雲見到薛逸風,眼中閃過一絲欣慰:“逸風兄,邊疆的線索已查清了嗎?”
薛逸風從懷中取出一疊賬冊和信件,遞給趙青雲:“這是劉世安在邊疆貪墨的證據,以及與敵軍私通的記錄。其中一封信件上,明確提到了張維平的授意。”
趙青雲接過證據,翻看後臉色愈發凝重:“這足以撼動張黨的根基!沈大人一定會很高興看到這些。”
沈正華點點頭:“雖然證據確鑿,但此事事關重大,需慎重行事。我們必須確保證據的安全,同時找到朝中更多支持者。”
三人詳細討論了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沈正華提議將證據複印一份存放在翰林院的密室,另一份交由趙青雲親自送到監察司主官蘇文。
趙青雲負責聯絡朝中反對張黨的官員,尤其是那些對擴建皇宮持反對意見的人。他決定從禮部和戶部入手,逐步擴大反對聯盟。
薛逸風負責在明麵上製造混亂,引開錦衣衛的注意力,為趙青雲爭取更多時間。
與此同時,錦衣衛指揮使劉坤接到線報,邊疆證據已被送迴京城。他召集手下,冷聲說道:“趙青雲與薛逸風必須徹底監控,必要時采取果斷措施。”
一名校尉問道:“大人,是否直接搜查沈正華府?”
劉坤冷笑:“沈正華身為工部尚書,根基深厚,輕舉妄動隻會打草驚蛇。先盯緊趙青雲,隻要抓到確鑿把柄,就能順藤摸瓜。”
此時的京城,表麵上平靜如水,實則暗流湧動。
趙青雲晝夜不停地整理證據,時常前往各個官署,暗中聯絡反對勢力。他始終保持低調,但內心的緊張從未消退。
薛逸風以遊俠身份活動,偽裝成京城商賈,與各方人士周旋。他的存在成為了一道明晃晃的目標,吸引了錦衣衛的目光。
沈正華繼續在朝中與張黨針鋒相對,試圖通過公開的朝會爭取更多中立官員的支持。
某日深夜,趙青雲收到了一封密信,信中隻有短短一句話:“證據已不安全,另覓藏處。”
他眉頭緊鎖,將信遞給沈正華:“看來他們已經在行動,我們必須加快節奏。”
趙青雲與沈正華麵麵相覷。短短一句話,卻將危險放在了眼前。趙青雲低聲問:“沈大人,這封密信會不會是敵人的試探?”
沈正華思索片刻:“可能性不小,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如今敵人在暗,我們在明,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
薛逸風沉聲道:“既然信中提到證據不安全,我們是否需要重新尋找藏匿之地?”
沈正華點點頭:“不錯。京城中錦衣衛的耳目太多,必須將這些證據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三人迅速商議對策。沈正華提議將證據轉移至工部的一處舊倉庫:“那裏位置偏僻,是我親自監管的地方,隻有少數心腹知情。”
趙青雲問:“倉庫安全可靠,但如何確保轉移途中不被發現?”
薛逸風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這交給我來安排。我可以利用錦衣衛對我的關注,製造假象,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沈正華點頭:“好,薛少俠負責轉移途中掩護,我來聯係工部的心腹安排接應。青雲,你負責聯係許文端和蘇文,讓他們準備好下一步行動。”
夜色漸深,京城的街道上,薛逸風帶著幾名工部的心腹,駕著一輛普通的貨車緩緩行駛。車上裝著幾箱木材,表麵看似普通,但其中一箱暗藏邊疆的證據。
街道上,巡邏的錦衣衛偶爾經過,目光如鷹般掃視著周圍。薛逸風心中繃緊一根弦,臉上卻一派從容。他低聲對身旁的護送者說道:“一切按計劃進行,若遇到突發情況,我來應對。”
車隊行至一處巷口,突然被兩名錦衣衛攔住。
“幹什麽的?車裏裝的是什麽?”錦衣衛厲聲喝問。
薛逸風笑著跳下馬車,拱手道:“兩位大人,小民是替工部送木料的。大人若不信,可以檢查。”
錦衣衛狐疑地看了他一眼,轉身用刀挑開一箱木料。果然,箱內全是普通木材。
“行了,趕緊滾!”錦衣衛不耐煩地揮手。
薛逸風點頭哈腰:“多謝大人。”他重新上車,趕緊駕車離開。
然而,錦衣衛似乎有所察覺,竟派出人馬遠遠跟蹤車隊。薛逸風通過車後銅鏡看到後方的動靜,低聲對同伴道:“看來,他們還是起了疑心。”
車隊行至一片人煙稀少的街巷時,薛逸風讓車隊停下,自己帶著一隻木箱跳下車,進入巷道。他示意其他人繼續前行:“你們去倉庫將其他貨物存放好,我引開他們。”
薛逸風拎著箱子一路疾行,穿過幾條狹窄的小巷,將後方的追蹤者引向更偏僻的地方。很快,他聽到腳步聲愈發靠近。
“站住!”追兵喝令道。
薛逸風迴頭一笑:“來得正好,看看你們有沒有本事抓住我!”隨即,他以極快的速度翻上一堵牆,消失在夜色中。
另一邊,車隊順利抵達工部的舊倉庫,將證據安全存放。沈正華的心腹向他匯報:“一切順利,但薛少俠的情況尚未傳迴。”
沈正華沉聲道:“讓人盯緊錦衣衛的動向,若有消息,立刻通知我。”
直到天色將明,薛逸風才滿身狼狽地迴到倉庫。他身上多處擦傷,衣衫也被刮破,但臉上帶著一抹得意的笑容:“總算甩掉了他們。”
沈正華鬆了口氣,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接下來我們還有更大的挑戰。”
薛逸風喘息著點頭:“證據已經藏好,接下來該如何將其公之於眾,還需好好籌劃。”
這一夜,京城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
趙青雲在翰林院內繼續布置,將一些中立官員悄然拉入反對聯盟。
許文端在監察司中秘密運作,準備隨時接收證據。
錦衣衛雖然未發現證據的下落,卻已感受到危機的臨近,進一步加強對趙青雲的監控。
沈正華站在倉庫外,望著漸漸泛白的天空,輕聲說道:“暴風雨前的寂靜,總是讓人不安。但隻要我們能堅持到最後,勝利便不再遙遠。”
薛逸風成功將錦衣衛甩開,但劉坤很快察覺到了異樣。次日清晨,錦衣衛指揮使劉坤召集屬下,麵色陰沉:“昨夜的行動顯然出了問題。目標帶著木箱離開後,我們的隊伍竟然一無所獲。這不正常!”
一名校尉低聲道:“指揮使,是否可能是轉移證據的假動作?”
劉坤冷哼一聲:“不排除這個可能。他們既然能費盡心思甩掉我們,說明確有不可告人的東西藏在京中。接下來,加緊對沈正華、趙青雲以及他們的親近者的監控,必要時強行突破。”
與此同時,趙青雲也意識到形勢愈發嚴峻。他在翰林院聽聞有人提到錦衣衛的人頻繁出現在沈正華府邸周邊,甚至開始對許文端的言行進行暗查。
當晚,趙青雲秘密拜訪沈正華,將情報告知。
“沈大人,錦衣衛的動作明顯是針對我們。他們或許已經意識到證據存在,接下來必然會動用更強的手段。”趙青雲語氣低沉,眼中卻帶著一絲冷靜的分析。
沈正華輕撫須髯,點頭道:“不錯。張黨本性多疑,一旦嗅到風聲,就不會輕易罷休。我們必須更小心,另有一事,我需與你商議。”
沈正華從書案上拿起一卷地圖,展開後指著其中一處說道:“這處是京郊的一座廢棄驛站,離城不遠卻鮮有人至。若證據始終藏於倉庫,難免會有暴露之險。我們需要將其秘密轉移到更安全的地方。”
趙青雲略一思索:“可行。但轉移過程中,必然會引起注意。若錦衣衛發現,我們很難全身而退。”
“所以我們需要製造一場假象。”沈正華目光堅定,“我會安排幾名心腹帶著另一批無關緊要的賬目,故意暴露行蹤,吸引錦衣衛的注意。薛逸風可以繼續負責掩護真實的證據轉移。”
趙青雲點頭:“此計甚妙。行動之日,我會聯絡翰林院中的支持者,製造一些牽製張黨的動靜,為我們爭取時間。”
第二日清晨,趙青雲親自找到薛逸風,將計劃告知。
薛逸風聽後,皺眉說道:“證據已經轉移過一次,再次轉移無異於玩火。但若真是為了長遠之計,我願一試。”
趙青雲拍了拍他的肩膀:“薛兄,這次行動兇險萬分。若有突發情況,以你為主,不必冒死完成。”
薛逸風一笑:“趙兄,你可太小瞧我了。行走江湖至今,我還未遇過解決不了的難題。”
三天後,行動如期展開。
沈正華安排的假車隊駛出工部倉庫,車上裝著一箱箱無關緊要的賬簿和材料。正如預料,車隊出發不久便被錦衣衛盯上,一路緊緊追蹤。
薛逸風則帶著真正的證據,化裝成普通的行商,借助複雜的城內地形,悄然前往京郊的廢棄驛站。
途中,他數次發現疑似跟蹤者,但都通過偽裝和迅速變換路線成功甩掉。
當晚,薛逸風抵達驛站,與沈正華的心腹接應,將證據安全藏匿。隨後,他立即返迴京城,將消息傳遞給趙青雲。
這場精心策劃的行動雖然暫時成功,但薛逸風的直覺告訴他,張黨絕不會輕易罷休。
趙青雲看著藏匿好的證據,深吸了一口氣:“接下來,我們必須找機會將這些東西公之於眾。”
沈正華神色凝重:“這不僅需要證據本身,還需要絕對可靠的渠道與方法。張黨的力量盤根錯節,一步不慎便會滿盤皆輸。”
薛逸風拍了拍劍鞘,目光如炬:“不管他們有多猖狂,我都會保住這些真相。”
京城之中,各方勢力正在悄然集結,一場更加激烈的對抗即將上演。
張維平府邸內,劉坤站在下首,表情恭謹但隱隱透著一絲不安。
“大人,我們盯緊的車隊隻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賬目。”劉坤低聲說道,“沈正華一方顯然另有布局,我們的人被牽著鼻子走。”
張維平目光如炬,輕聲道:“沈正華的小動作越來越多,趙青雲這小子也不簡單。他們必定還有一張王牌尚未顯露。”
劉坤點頭:“大人是否需要我進一步加大監控力度?”
張維平沉吟片刻:“不用急。薛逸風的蹤跡已難覓,但趙青雲與沈正華始終是關鍵。派人盯緊他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翰林院那些同僚。若有異常,立刻匯報。”
趙青雲迴到翰林院後,迅速與許文端會麵。他將轉移證據的消息簡要告知,並提出了下一步計劃。
“許兄,如今證據暫時安全,但單憑物證無法撼動張黨。我們需要更多人站出來,尤其是那些在朝中尚未明確立場的官員。”趙青雲語氣堅定。
許文端思索片刻:“趙兄,此事風險極大。中立的官員中,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受過張黨的恩惠,貿然遊說隻會招致更多懷疑。”
趙青雲點頭:“所以要穩紮穩打,從那些和張黨利益衝突的人入手。若能將他們聯合起來,形成壓力,張黨便無從掩蓋。”
為進一步推動計劃,趙青雲決定召集一場秘密會談。他托沈正華暗中聯絡了幾位在禮部、戶部和兵部中持反對意見的官員,約定於一處僻靜的宅院內碰麵。
當晚,幾位中年官員陸續到場。沈正華首先開口:“各位,擴建皇宮一事已成朝中爭議的焦點。張維平強行推進,民怨沸騰。而我們近日掌握了張黨在邊疆貪墨的部分證據,這或許是我們撼動其根基的突破口。”
一名禮部官員麵露難色:“證據固然重要,但張黨的勢力盤根錯節,單憑這些賬目怕是不夠。”
趙青雲適時接話:“大人所言極是。但正因如此,我們更需同心協力,將民意與朝中力量結合,方能在朝會上爭得一線生機。”
另一人沉聲道:“張黨近年極力拉攏人心,朝中已少有人敢公開反對。你們可有具體的策略?”
趙青雲點點頭,將薛逸風從邊疆帶迴的部分證據複印件呈上:“這是我們手中的一部分證據。接下來,我們計劃逐步將這些信息透露給支持我們的官員,同時讓監察司介入調查,逐漸擴大影響力。”
眾人翻閱證據,麵露震驚之色。一人感歎:“這些賬目若屬實,張維平罪責難逃。但如此行動必然驚動錦衣衛,風險極高。”
沈正華斬釘截鐵地說道:“風險我們已做好準備。今日請諸位前來,隻為問一句:願否與我們一同揭開真相?”
片刻的沉默後,幾人紛紛點頭:“既然事關國本,我等自當竭力相助。”
與此同時,錦衣衛對京城內的監控愈發嚴密。一些曾與趙青雲交往密切的官員被秘密傳喚問話,甚至有傳言稱張維平準備在朝會上彈劾趙青雲,以“朋黨之名”將其逐出翰林院。
薛逸風隱秘送來的消息也透露,邊疆已有調兵跡象,似乎為了掩蓋真相而製造新的混亂。
趙青雲在密會後獨自迴到沈正華府,神情凝重:“沈大人,張黨不會坐以待斃,我們需要更快地將證據呈交天子,或是通過監察司公開此事。”
沈正華點頭:“時間不多了。接下來,我們必須抓住每一個機會,將更多的力量凝聚在一起。”
京城內,風暴愈發接近。一方麵,張黨暗流湧動,企圖徹底掩蓋真相;另一方麵,趙青雲等人力圖將真相曝光,讓朝堂與天下百姓知道張維平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