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薛逸風在張福生與鄉紳們的協助下,終於將囚犯安全安置,證據妥善整理。清晨,他背負著沉重的行囊,告別張福生等人,踏上返迴京城的路途。
夜幕降臨,薛逸風選擇在一處荒山的破廟中歇息。盡管一路警惕,他還是感到一絲異樣的氣息。風聲夾雜著窸窣的腳步聲,令他神經緊繃。
不多時,幾名黑衣人悄無聲息地出現在破廟門外。領頭者冷笑一聲:“薛逸風,交出證據,我們饒你一命。”
薛逸風掃了一眼,約有五六人。他冷冷一笑:“若我不交呢?”
黑衣人不再多言,持刀衝上。薛逸風拔劍而起,迎敵而上。他身形靈動,劍光如閃電劃破黑夜,轉瞬之間便斬倒兩人。其餘人雖占人數優勢,卻被他淩厲的劍法逼得節節後退。
正當薛逸風以為戰局已定時,暗處突然射來幾支毒箭。他側身躲過,卻被箭頭擦傷了肩膀,血珠瞬間滲出。他咬牙忍痛,強提內力,揮劍擋住黑衣人的最後一波攻勢。趁他們慌亂之際,他施展輕功從窗戶躍出,迅速消失在夜幕中。
天亮時分,薛逸風來到一處小溪邊清洗傷口,發現血跡已將衣袖染紅。他正打算用隨身攜帶的藥粉止血,忽然聽到一陣清脆的馬蹄聲接近。
“這位兄台,你似乎受傷了?”清亮的聲音傳來。他抬頭看去,隻見一名青年男子策馬停在溪邊,身後還有兩名隨從。
薛逸風警惕地問:“閣下是?”
青年男子翻身下馬,拱手一禮:“在下李聞知,路過此地,見兄台有難,不知是否需要幫忙?”
薛逸風觀察片刻,發現李聞知神色坦蕩,似乎並無惡意,便答道:“在下薛逸風,承蒙相助。”
李聞知取出隨身的金瘡藥遞給薛逸風:“看兄台氣度不凡,想必也是江湖中人。不知為何受此重傷?”
薛逸風簡單交代了被黑衣人追殺之事,隱去證據的細節。李聞知點頭:“此地確實不太平,若兄台不嫌棄,不如同我一道趕路,也可多一分照應。”
兩人一路同行,李聞知果然文武雙全,談吐間透著一股從容不迫,讓薛逸風頗為信任。然而,當他們行至一座峽穀時,意外再次降臨。
峽穀兩側突然傳來喊殺聲,數十名黑衣人從山坡上衝下,手持弓箭與刀槍,將兩人團團圍住。
李聞知臉色微變,低聲問道:“這些人是你的敵人?”
薛逸風目光如刀:“怕是衝著我來的。”
“既如此,那便並肩作戰!”李聞知拔劍在手,與薛逸風背靠背對敵。
黑衣人數量眾多,攻勢如潮,但兩人配合默契,一人劍法靈動,一人刀法淩厲,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薛逸風趁機將李聞知護在身後,低聲道:“前方有條小路,通往山外,我們分頭突圍。”
李聞知點頭:“兄台保重,咱們山外再會。”
兩人分別突圍,薛逸風使出輕功,奔向山林深處,黑衣人緊追不舍。奔行數裏後,他終於找到一處密林藏身,屏住唿吸等待追兵離去。
直到天色微亮,薛逸風才確認追兵已散,緩緩從密林中走出。他簡單包紮了傷口,望著京城的方向,眼中透出堅毅之色:“張黨,你們的手段再狠,也攔不住正義的腳步。”
薛逸風與李聞知一路同行,穿越山野鄉間,向京城的方向靠近。幾日相處下來,兩人逐漸熟悉,彼此間的信任也在逐步加深。李聞知雖風度翩翩,但言談間顯露出對朝廷腐敗的不滿。
一天傍晚,行至一處茶棚歇腳時,李聞知看著天邊火燒雲,微微歎息:“薛兄,看你身手不凡,定是個有誌之士。不知此次前往京城,是否另有所圖?”
薛逸風放下茶盞,沉思片刻,才緩緩開口:“有些事,雖難言,但該做還是要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句書生之語,雖略顯空泛,卻道盡了我的心願。”
李聞知點頭:“薛兄之言令人佩服。若朝中能有更多這般胸懷天下的人,或許民生便不會這般艱難了。”
兩人一番長談,彼此惺惺相惜,李聞知卻仍未表露自己的真實身份,隻含蓄表示自己也是為調查朝中腐敗之事而行。
翌日,兩人進入一片密林,前方的官道通向一座小村莊。村莊外一片寂靜,連雞鳴狗吠都未曾聽聞。
李聞知皺眉:“這地方有些古怪。正常村落不該如此冷清。”
薛逸風警覺地環顧四周,低聲道:“我們小心些,探明情況再說。”
兩人緩緩踏入村中,發現村中屋舍多半破敗,地麵雜草叢生,看似荒廢已久。但偶爾一扇窗後,有微弱的動靜傳來,似有人躲藏在暗處。
在村中央的祠堂附近,兩人發現了一口枯井,井邊有些新翻動的土痕,似有人近日來此活動。李聞知走近細看,忽然指著井口說道:“你看這裏的繩痕,說明井裏可能藏著東西。”
薛逸風借來繩索,將自己慢慢放入井底,發現井壁內側竟挖出了一條隱秘的小洞。他沿著洞口爬行約十丈,發現洞內存放著一些糧袋和武器,隱隱有火藥的氣味。
“這分明是個土匪藏匿物資的地方!”薛逸風低聲道。他迅速退出井口,與李聞知商議對策。
兩人將這一發現告訴了一位敢於露麵的村民。這名老者顫顫巍巍地訴說:“幾月前,有一夥強盜占了我們村,說是為了‘保護’,其實就是霸占糧食和田地。他們白天不露麵,晚上卻來逼我們交糧,還說與官府勾結,誰敢告發,就殺全家!”
薛逸風怒道:“這夥強盜竟如此囂張,簡直無法無天!”
李聞知冷靜地問:“老丈,這些強盜可曾提過,與哪方官員有關?”
老者左右環顧,確定四下無人後,壓低聲音說:“他們常說什麽‘劉將軍’,聽說是邊鎮的劉世安。他們這夥人,仗著劉將軍的名頭,到處橫行。”
入夜後,兩人決定潛入村外的一座土坡,探查強盜的真正據點。他們借著月光,循著村民的指點找到了一處藏匿的山洞。洞口守衛森嚴,隱約可見幾個持刀的壯漢來迴巡邏。
李聞知低聲道:“這地方守衛如此嚴密,恐怕不隻是普通土匪。或許與邊鎮的物資流失有直接關係。”
薛逸風點頭,提議道:“我們分開行動,我吸引他們注意,你從側麵潛入,查探情況。”
兩人商定後,薛逸風突然現身,以石塊砸向洞口的火堆,吸引了守衛的注意。他身形迅捷,躲過幾名守衛的追擊,迅速拉開距離。而李聞知則趁機從側洞口進入,發現洞內果然存放著大量武器和糧草。
李聞知在洞內找到了一些文件,其中記錄了糧草和軍需物資的來源,赫然發現上麵多次提及劉世安的名字。他迅速將文件收入囊中,並在一陣騷亂中與薛逸風匯合。
兩人一路突圍迴到村中,村民們聽聞此事,既憤怒又恐懼。薛逸風安撫眾人:“我們會將這些證據送到朝廷,揭露這夥強盜的真麵目,還你們一個公道!”
薛逸風與李聞知離開村莊後,沿著官道一路南行,途經連綿的群山與幽深的峽穀。雖然路途艱險,但兩人對肩負的任務充滿信心。然而,幾日後,一隊騎兵的出現讓兩人頓感不安。
這天黃昏,兩人正準備在官道旁的林間歇腳時,薛逸風敏銳地察覺到樹林深處有動靜。他低聲對李聞知說道:“有人跟蹤我們,從下午開始便沒有停歇。”
李聞知點頭表示明白。他們迅速收拾行李,試圖在天黑之前找到隱蔽的藏身之所。
入夜後,兩人將馬拴在密林深處,剛剛升起火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便從遠處傳來。薛逸風一躍而起,將火堆踢散,迅速拉著李聞知躲進了附近的灌木叢中。
“他們似乎是衝著我們來的。”李聞知壓低聲音說道。
“無論如何,不能讓這些證據落入敵人手中。”薛逸風目光堅定。
騎兵隊伍在四周巡邏搜尋,似乎確定兩人就在附近。薛逸風冷靜地觀察了他們的動向,發現領頭的是一名身穿錦衣衛服飾的指揮使,身後跟著十幾名騎兵,每人都帶著刀劍,神情兇悍。
薛逸風低聲對李聞知說道:“我引開他們,你帶著證據從峽穀的另一邊繞路,千萬不要迴頭。”
李聞知猶豫了一下,終究點頭:“小心!”
薛逸風從灌木叢中悄然躍出,繞到敵人的後方。他撿起一塊石頭,用力擲向其中一名騎兵的坐騎,驚得馬兒長嘶不止。隊伍瞬間混亂,趁此機會,薛逸風故意露出身形,朝遠處飛奔。
“在那裏,抓住他!”領頭的錦衣衛指揮使大喊道。
十幾名騎兵立即調轉方向,追著薛逸風而去。
薛逸風利用山路的崎嶇與茂密的樹林,不斷與追兵周旋。錦衣衛的騎兵雖然善戰,但在複雜的地形中行動受限,漸漸被薛逸風甩在身後。
但好景不長,他剛剛鬆了一口氣,忽然發現前方是一片懸崖。腳下的石塊滑落山澗,迴蕩出一陣陣空曠的迴音。
“該死!”薛逸風暗罵一聲,迅速轉身,看到追兵已經從後方圍了上來。他深吸一口氣,抬頭望了望天邊的明月,自語道:“看來今晚,得拚命了。”
追兵逼近,薛逸風拔出長劍,身形如風般在樹林中穿梭。他利用樹木掩護,快速出手,將一名騎兵從馬上擊落。
“這小子不簡單,小心些!”指揮使喝道。
然而,薛逸風的劍法淩厲非常,每一招都蘊含殺機。他在狹窄的樹林中靈活穿梭,逐漸將追兵分散開來,然後逐個擊破。雖然身上多處擦傷,但他依然咬牙堅持。
就在他力戰數人時,忽然聽到一聲長嘯,緊接著,一支羽箭從暗處射出,精準地射穿了一名騎兵的肩膀。
“誰?”指揮使大驚。
從樹林深處走出一隊鄉勇,為首的正是張福生派來的援軍。
薛逸風見狀精神一振,與鄉勇合力將剩餘的追兵擊退。指揮使見形勢不妙,冷哼一聲:“算你走運,我們走!”隨即率剩餘的手下倉皇撤退。
張福生的親信上前扶住薛逸風,關切地問道:“薛少俠,您沒事吧?”
薛逸風搖搖頭,喘著粗氣說道:“沒事,李聞知帶著證據已經脫身,接下來我們要盡快與他匯合。”
迴到張福生布置的臨時據點後,薛逸風與李聞知順利會合。兩人將這一遭遇詳細告知張福生。張福生捋著胡須,沉聲說道:“看來,錦衣衛已經徹底盯上我們了。接下來必須更加小心。”
薛逸風點頭:“我決定改道走水路,將證據送迴京城。”
薛逸風與李聞知在張福生的安排下,改道水路,踏上了歸京之路。一艘小船靜靜地停靠在邊鎮的碼頭,周圍是隱秘護送的鄉勇與商人打扮的護衛。
張福生站在岸邊,拍了拍薛逸風的肩膀,低聲道:“此去京城,水路雖快,但同樣危機四伏。張黨的手伸得很長,你們要小心行事。”
李聞知拱手說道:“張老先生放心,我們一定會盡全力保護這些證據。”
薛逸風握緊腰間的佩劍,沉聲說道:“若再遇到追兵,我會全力掩護李兄帶著證據突圍。”
張福生點點頭:“船上有暗艙,若真遇危,可藏匿其中。願你們一路平安。”
小船駛離碼頭,滑入寬闊的河道中。晨霧彌漫,河水蕩漾,兩岸的蘆葦隨著微風輕輕搖曳。一時間,天地仿佛靜止,隻有槳聲與流水聲在空氣中迴蕩。
薛逸風坐在船尾,警惕地注視著四周,手始終沒有離開劍柄。李聞知則在船艙內整理賬冊與證據,將每一份文件都用防水布包裹妥當。
“逸風兄,我們已順利離開邊鎮,應該不會再有追兵吧?”李聞知抬頭問道。
薛逸風搖了搖頭:“不能大意,張黨無孔不入。我們必須提防水匪、探子,甚至假扮商隊的錦衣衛。”
黃昏時分,船夫忽然停槳,指著前方說道:“二位客官,前麵有艘船,擋在河道中央,看樣子不像是普通商船。”
薛逸風順著指引看去,眉頭微蹙:“似乎是打劫的水匪。”
對麵的船逐漸靠近,船上站滿了持刀的壯漢。為首一人高聲喊道:“此路是我開,此水是我養,留下買路錢,饒你們不死!”
薛逸風冷笑一聲,拔劍而出:“看來我們得給你們上一堂規矩課。”
對方的船快速逼近,薛逸風果斷命令船夫後退,與對方拉開距離。他縱身一躍,穩穩地落在對方的甲板上。長劍出鞘,劍光如電,逼得幾名水匪連連後退。
“來者何人,竟敢挑釁我們紅沙水匪?”為首的壯漢怒喝。
薛逸風淡淡說道:“薛逸風。識相的,立刻讓開,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紅沙水匪顯然不是等閑之輩,為首壯漢一聲令下,十餘名匪徒蜂擁而上。薛逸風腳尖輕點,身形如風,劍光縱橫,瞬間擊退數人。他在戰鬥中不斷移動,避免被圍攻,尋找著突破口。
李聞知見狀,抓起船上的木槳,高喊道:“逸風兄,我來助你!”他揮槳擊退了一名試圖從後方偷襲的匪徒。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遠處河麵上傳來一陣急促的號角聲。一艘官船正從上遊快速駛來,船上懸掛著朝廷的旗幟。
“官船!”紅沙水匪頓時驚慌失措,為首的壯漢狠狠瞪了薛逸風一眼:“算你們運氣好,咱們走!”
匪徒們迅速撤離,留下了一片狼藉的甲板。
薛逸風迴到自己的船上,目送著官船靠近。他的手仍握著劍柄,警惕地注視著對方。
官船停在他們旁邊,一名身著官服的年輕文士走了出來,抱拳說道:“二位壯士,適才路過,見你們遇險,特來相助。”
薛逸風鬆了一口氣,抱拳迴禮:“多謝救援。不知閣下是哪一衙門?”
文士微微一笑:“在下馮子期,乃監察司屬員,奉命巡視水路。見二位氣度不凡,或許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
薛逸風與李聞知互相對視一眼,點頭說道:“馮大人,多謝出手相助。若有機會,必定相謝。”
送別官船後,薛逸風的目光變得深邃:“監察司的人出現得未免太過巧合。”
李聞知點頭:“不過他們暫時沒有敵意,或許可以利用這一層關係。”
夜幕降臨,薛逸風選擇在一處荒山的破廟中歇息。盡管一路警惕,他還是感到一絲異樣的氣息。風聲夾雜著窸窣的腳步聲,令他神經緊繃。
不多時,幾名黑衣人悄無聲息地出現在破廟門外。領頭者冷笑一聲:“薛逸風,交出證據,我們饒你一命。”
薛逸風掃了一眼,約有五六人。他冷冷一笑:“若我不交呢?”
黑衣人不再多言,持刀衝上。薛逸風拔劍而起,迎敵而上。他身形靈動,劍光如閃電劃破黑夜,轉瞬之間便斬倒兩人。其餘人雖占人數優勢,卻被他淩厲的劍法逼得節節後退。
正當薛逸風以為戰局已定時,暗處突然射來幾支毒箭。他側身躲過,卻被箭頭擦傷了肩膀,血珠瞬間滲出。他咬牙忍痛,強提內力,揮劍擋住黑衣人的最後一波攻勢。趁他們慌亂之際,他施展輕功從窗戶躍出,迅速消失在夜幕中。
天亮時分,薛逸風來到一處小溪邊清洗傷口,發現血跡已將衣袖染紅。他正打算用隨身攜帶的藥粉止血,忽然聽到一陣清脆的馬蹄聲接近。
“這位兄台,你似乎受傷了?”清亮的聲音傳來。他抬頭看去,隻見一名青年男子策馬停在溪邊,身後還有兩名隨從。
薛逸風警惕地問:“閣下是?”
青年男子翻身下馬,拱手一禮:“在下李聞知,路過此地,見兄台有難,不知是否需要幫忙?”
薛逸風觀察片刻,發現李聞知神色坦蕩,似乎並無惡意,便答道:“在下薛逸風,承蒙相助。”
李聞知取出隨身的金瘡藥遞給薛逸風:“看兄台氣度不凡,想必也是江湖中人。不知為何受此重傷?”
薛逸風簡單交代了被黑衣人追殺之事,隱去證據的細節。李聞知點頭:“此地確實不太平,若兄台不嫌棄,不如同我一道趕路,也可多一分照應。”
兩人一路同行,李聞知果然文武雙全,談吐間透著一股從容不迫,讓薛逸風頗為信任。然而,當他們行至一座峽穀時,意外再次降臨。
峽穀兩側突然傳來喊殺聲,數十名黑衣人從山坡上衝下,手持弓箭與刀槍,將兩人團團圍住。
李聞知臉色微變,低聲問道:“這些人是你的敵人?”
薛逸風目光如刀:“怕是衝著我來的。”
“既如此,那便並肩作戰!”李聞知拔劍在手,與薛逸風背靠背對敵。
黑衣人數量眾多,攻勢如潮,但兩人配合默契,一人劍法靈動,一人刀法淩厲,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薛逸風趁機將李聞知護在身後,低聲道:“前方有條小路,通往山外,我們分頭突圍。”
李聞知點頭:“兄台保重,咱們山外再會。”
兩人分別突圍,薛逸風使出輕功,奔向山林深處,黑衣人緊追不舍。奔行數裏後,他終於找到一處密林藏身,屏住唿吸等待追兵離去。
直到天色微亮,薛逸風才確認追兵已散,緩緩從密林中走出。他簡單包紮了傷口,望著京城的方向,眼中透出堅毅之色:“張黨,你們的手段再狠,也攔不住正義的腳步。”
薛逸風與李聞知一路同行,穿越山野鄉間,向京城的方向靠近。幾日相處下來,兩人逐漸熟悉,彼此間的信任也在逐步加深。李聞知雖風度翩翩,但言談間顯露出對朝廷腐敗的不滿。
一天傍晚,行至一處茶棚歇腳時,李聞知看著天邊火燒雲,微微歎息:“薛兄,看你身手不凡,定是個有誌之士。不知此次前往京城,是否另有所圖?”
薛逸風放下茶盞,沉思片刻,才緩緩開口:“有些事,雖難言,但該做還是要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句書生之語,雖略顯空泛,卻道盡了我的心願。”
李聞知點頭:“薛兄之言令人佩服。若朝中能有更多這般胸懷天下的人,或許民生便不會這般艱難了。”
兩人一番長談,彼此惺惺相惜,李聞知卻仍未表露自己的真實身份,隻含蓄表示自己也是為調查朝中腐敗之事而行。
翌日,兩人進入一片密林,前方的官道通向一座小村莊。村莊外一片寂靜,連雞鳴狗吠都未曾聽聞。
李聞知皺眉:“這地方有些古怪。正常村落不該如此冷清。”
薛逸風警覺地環顧四周,低聲道:“我們小心些,探明情況再說。”
兩人緩緩踏入村中,發現村中屋舍多半破敗,地麵雜草叢生,看似荒廢已久。但偶爾一扇窗後,有微弱的動靜傳來,似有人躲藏在暗處。
在村中央的祠堂附近,兩人發現了一口枯井,井邊有些新翻動的土痕,似有人近日來此活動。李聞知走近細看,忽然指著井口說道:“你看這裏的繩痕,說明井裏可能藏著東西。”
薛逸風借來繩索,將自己慢慢放入井底,發現井壁內側竟挖出了一條隱秘的小洞。他沿著洞口爬行約十丈,發現洞內存放著一些糧袋和武器,隱隱有火藥的氣味。
“這分明是個土匪藏匿物資的地方!”薛逸風低聲道。他迅速退出井口,與李聞知商議對策。
兩人將這一發現告訴了一位敢於露麵的村民。這名老者顫顫巍巍地訴說:“幾月前,有一夥強盜占了我們村,說是為了‘保護’,其實就是霸占糧食和田地。他們白天不露麵,晚上卻來逼我們交糧,還說與官府勾結,誰敢告發,就殺全家!”
薛逸風怒道:“這夥強盜竟如此囂張,簡直無法無天!”
李聞知冷靜地問:“老丈,這些強盜可曾提過,與哪方官員有關?”
老者左右環顧,確定四下無人後,壓低聲音說:“他們常說什麽‘劉將軍’,聽說是邊鎮的劉世安。他們這夥人,仗著劉將軍的名頭,到處橫行。”
入夜後,兩人決定潛入村外的一座土坡,探查強盜的真正據點。他們借著月光,循著村民的指點找到了一處藏匿的山洞。洞口守衛森嚴,隱約可見幾個持刀的壯漢來迴巡邏。
李聞知低聲道:“這地方守衛如此嚴密,恐怕不隻是普通土匪。或許與邊鎮的物資流失有直接關係。”
薛逸風點頭,提議道:“我們分開行動,我吸引他們注意,你從側麵潛入,查探情況。”
兩人商定後,薛逸風突然現身,以石塊砸向洞口的火堆,吸引了守衛的注意。他身形迅捷,躲過幾名守衛的追擊,迅速拉開距離。而李聞知則趁機從側洞口進入,發現洞內果然存放著大量武器和糧草。
李聞知在洞內找到了一些文件,其中記錄了糧草和軍需物資的來源,赫然發現上麵多次提及劉世安的名字。他迅速將文件收入囊中,並在一陣騷亂中與薛逸風匯合。
兩人一路突圍迴到村中,村民們聽聞此事,既憤怒又恐懼。薛逸風安撫眾人:“我們會將這些證據送到朝廷,揭露這夥強盜的真麵目,還你們一個公道!”
薛逸風與李聞知離開村莊後,沿著官道一路南行,途經連綿的群山與幽深的峽穀。雖然路途艱險,但兩人對肩負的任務充滿信心。然而,幾日後,一隊騎兵的出現讓兩人頓感不安。
這天黃昏,兩人正準備在官道旁的林間歇腳時,薛逸風敏銳地察覺到樹林深處有動靜。他低聲對李聞知說道:“有人跟蹤我們,從下午開始便沒有停歇。”
李聞知點頭表示明白。他們迅速收拾行李,試圖在天黑之前找到隱蔽的藏身之所。
入夜後,兩人將馬拴在密林深處,剛剛升起火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便從遠處傳來。薛逸風一躍而起,將火堆踢散,迅速拉著李聞知躲進了附近的灌木叢中。
“他們似乎是衝著我們來的。”李聞知壓低聲音說道。
“無論如何,不能讓這些證據落入敵人手中。”薛逸風目光堅定。
騎兵隊伍在四周巡邏搜尋,似乎確定兩人就在附近。薛逸風冷靜地觀察了他們的動向,發現領頭的是一名身穿錦衣衛服飾的指揮使,身後跟著十幾名騎兵,每人都帶著刀劍,神情兇悍。
薛逸風低聲對李聞知說道:“我引開他們,你帶著證據從峽穀的另一邊繞路,千萬不要迴頭。”
李聞知猶豫了一下,終究點頭:“小心!”
薛逸風從灌木叢中悄然躍出,繞到敵人的後方。他撿起一塊石頭,用力擲向其中一名騎兵的坐騎,驚得馬兒長嘶不止。隊伍瞬間混亂,趁此機會,薛逸風故意露出身形,朝遠處飛奔。
“在那裏,抓住他!”領頭的錦衣衛指揮使大喊道。
十幾名騎兵立即調轉方向,追著薛逸風而去。
薛逸風利用山路的崎嶇與茂密的樹林,不斷與追兵周旋。錦衣衛的騎兵雖然善戰,但在複雜的地形中行動受限,漸漸被薛逸風甩在身後。
但好景不長,他剛剛鬆了一口氣,忽然發現前方是一片懸崖。腳下的石塊滑落山澗,迴蕩出一陣陣空曠的迴音。
“該死!”薛逸風暗罵一聲,迅速轉身,看到追兵已經從後方圍了上來。他深吸一口氣,抬頭望了望天邊的明月,自語道:“看來今晚,得拚命了。”
追兵逼近,薛逸風拔出長劍,身形如風般在樹林中穿梭。他利用樹木掩護,快速出手,將一名騎兵從馬上擊落。
“這小子不簡單,小心些!”指揮使喝道。
然而,薛逸風的劍法淩厲非常,每一招都蘊含殺機。他在狹窄的樹林中靈活穿梭,逐漸將追兵分散開來,然後逐個擊破。雖然身上多處擦傷,但他依然咬牙堅持。
就在他力戰數人時,忽然聽到一聲長嘯,緊接著,一支羽箭從暗處射出,精準地射穿了一名騎兵的肩膀。
“誰?”指揮使大驚。
從樹林深處走出一隊鄉勇,為首的正是張福生派來的援軍。
薛逸風見狀精神一振,與鄉勇合力將剩餘的追兵擊退。指揮使見形勢不妙,冷哼一聲:“算你走運,我們走!”隨即率剩餘的手下倉皇撤退。
張福生的親信上前扶住薛逸風,關切地問道:“薛少俠,您沒事吧?”
薛逸風搖搖頭,喘著粗氣說道:“沒事,李聞知帶著證據已經脫身,接下來我們要盡快與他匯合。”
迴到張福生布置的臨時據點後,薛逸風與李聞知順利會合。兩人將這一遭遇詳細告知張福生。張福生捋著胡須,沉聲說道:“看來,錦衣衛已經徹底盯上我們了。接下來必須更加小心。”
薛逸風點頭:“我決定改道走水路,將證據送迴京城。”
薛逸風與李聞知在張福生的安排下,改道水路,踏上了歸京之路。一艘小船靜靜地停靠在邊鎮的碼頭,周圍是隱秘護送的鄉勇與商人打扮的護衛。
張福生站在岸邊,拍了拍薛逸風的肩膀,低聲道:“此去京城,水路雖快,但同樣危機四伏。張黨的手伸得很長,你們要小心行事。”
李聞知拱手說道:“張老先生放心,我們一定會盡全力保護這些證據。”
薛逸風握緊腰間的佩劍,沉聲說道:“若再遇到追兵,我會全力掩護李兄帶著證據突圍。”
張福生點點頭:“船上有暗艙,若真遇危,可藏匿其中。願你們一路平安。”
小船駛離碼頭,滑入寬闊的河道中。晨霧彌漫,河水蕩漾,兩岸的蘆葦隨著微風輕輕搖曳。一時間,天地仿佛靜止,隻有槳聲與流水聲在空氣中迴蕩。
薛逸風坐在船尾,警惕地注視著四周,手始終沒有離開劍柄。李聞知則在船艙內整理賬冊與證據,將每一份文件都用防水布包裹妥當。
“逸風兄,我們已順利離開邊鎮,應該不會再有追兵吧?”李聞知抬頭問道。
薛逸風搖了搖頭:“不能大意,張黨無孔不入。我們必須提防水匪、探子,甚至假扮商隊的錦衣衛。”
黃昏時分,船夫忽然停槳,指著前方說道:“二位客官,前麵有艘船,擋在河道中央,看樣子不像是普通商船。”
薛逸風順著指引看去,眉頭微蹙:“似乎是打劫的水匪。”
對麵的船逐漸靠近,船上站滿了持刀的壯漢。為首一人高聲喊道:“此路是我開,此水是我養,留下買路錢,饒你們不死!”
薛逸風冷笑一聲,拔劍而出:“看來我們得給你們上一堂規矩課。”
對方的船快速逼近,薛逸風果斷命令船夫後退,與對方拉開距離。他縱身一躍,穩穩地落在對方的甲板上。長劍出鞘,劍光如電,逼得幾名水匪連連後退。
“來者何人,竟敢挑釁我們紅沙水匪?”為首的壯漢怒喝。
薛逸風淡淡說道:“薛逸風。識相的,立刻讓開,否則別怪我不客氣。”
紅沙水匪顯然不是等閑之輩,為首壯漢一聲令下,十餘名匪徒蜂擁而上。薛逸風腳尖輕點,身形如風,劍光縱橫,瞬間擊退數人。他在戰鬥中不斷移動,避免被圍攻,尋找著突破口。
李聞知見狀,抓起船上的木槳,高喊道:“逸風兄,我來助你!”他揮槳擊退了一名試圖從後方偷襲的匪徒。
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遠處河麵上傳來一陣急促的號角聲。一艘官船正從上遊快速駛來,船上懸掛著朝廷的旗幟。
“官船!”紅沙水匪頓時驚慌失措,為首的壯漢狠狠瞪了薛逸風一眼:“算你們運氣好,咱們走!”
匪徒們迅速撤離,留下了一片狼藉的甲板。
薛逸風迴到自己的船上,目送著官船靠近。他的手仍握著劍柄,警惕地注視著對方。
官船停在他們旁邊,一名身著官服的年輕文士走了出來,抱拳說道:“二位壯士,適才路過,見你們遇險,特來相助。”
薛逸風鬆了一口氣,抱拳迴禮:“多謝救援。不知閣下是哪一衙門?”
文士微微一笑:“在下馮子期,乃監察司屬員,奉命巡視水路。見二位氣度不凡,或許日後還有合作的機會。”
薛逸風與李聞知互相對視一眼,點頭說道:“馮大人,多謝出手相助。若有機會,必定相謝。”
送別官船後,薛逸風的目光變得深邃:“監察司的人出現得未免太過巧合。”
李聞知點頭:“不過他們暫時沒有敵意,或許可以利用這一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