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趙青雲換上一襲幹淨的青衫,帶上文書,踏著晨光前往禮部報名處。他走過寬闊的長街,心中感慨萬千:這條路承載著多少寒門學子的希望與夢想,又將淘汰多少有誌之士。


    來到禮部大堂,早已有不少考生在等候,穿著各異,有的衣著樸素,有的錦衣華服,一眼便能看出家世背景的不同。趙青雲排在隊伍末端,神情從容,目光掃過大廳的景象。


    輪到趙青雲時,他將文書遞給負責登記的官員。這位官員是一名年約五十的中年人,麵容消瘦,目光懶散,似乎對這些考生早已不耐煩。他隨手接過趙青雲的文牒,瞥了一眼,嘴角忽然勾起一抹冷笑:“趙青雲?可曾聽過禮部的規矩?”


    趙青雲愣了一下,微微施禮:“下官未曾冒犯,不知大人所指何規矩?”


    那官員將文牒一甩,語氣冷淡:“你的文書蓋章模糊,按規矩,不予通過。”


    趙青雲接過文書仔細查看,蓋章確實有些模糊,但依稀還能辨認,他沉聲說道:“大人,蓋章雖略有模糊,但文書清晰可辨,懇請大人行個方便。”


    那官員不耐煩地擺手:“規矩就是規矩,要方便就迴去重蓋印章。”


    周圍一些考生看熱鬧地竊竊私語,其中一人低聲說道:“這個趙青雲怕是得罪了什麽人吧,禮部官員怎麽對他這麽冷?”


    趙青雲心中微怒,卻壓住火氣,平靜地說道:“大人,此番迴去重蓋印章恐怕耽誤時日,還請通融一二。”


    官員冷哼一聲:“通融?你以為這裏是你家鄉的縣衙嗎?若人人都要通融,那禮部還要規矩作甚!”


    正當氣氛僵持時,另一個官員走了過來,他看了一眼趙青雲手中的文書,輕輕咳嗽了一聲,對那官員說道:“老劉,這點小事也值得你為難考生嗎?雖說規矩是規矩,但也不能寒了有誌之士的心吧。”


    被稱作老劉的官員眉頭一皺,卻礙於對方的麵子,擺擺手:“罷了罷了,這次便算了。”


    趙青雲心中一鬆,連忙對那位替他說情的官員作揖:“多謝大人寬容,學生銘感五內。”


    那官員笑著說道:“小事而已,別耽誤了前程,好好備考吧。”


    離開禮部後,趙青雲長長地吐出一口氣,心中感慨萬分。京城果然不同於地方,這裏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暗湧與規則。他暗暗告誡自己,未來的路會更加艱難,唯有保持冷靜,謹慎應對,才能立足於這片權力中心。


    薛逸風在門外等著他,見趙青雲臉色複雜,問道:“怎麽了?遇到麻煩了?”


    趙青雲點點頭,將剛剛的事簡略說了一遍,歎道:“師兄,禮部不過是個開始,這座京城怕是遠比我想象中更複雜。”


    薛逸風輕笑道:“京城的規矩說白了就是錢和關係。你要記住,越是權力的中心,越要懂得藏鋒蓄銳。你在禮部遇到的,不過是些小浪花,接下來才是真正的大浪。”


    趙青雲握緊拳頭,目光堅定:“師兄,我一定會記住你的話。無論多難,我都會堅持下去,考取功名,完成我的使命!”


    趙青雲迴到沈正華府中時,天色已經漸漸暗下。沈正華正在書房中提筆作畫,聽到趙青雲的腳步聲,抬頭微微一笑:“青雲迴來了,今日報名可順利?”


    趙青雲走上前,將禮部報名時發生的小插曲一五一十地講述了一遍。他的語氣雖顯平靜,但話語中仍透著一絲不平。


    沈正華放下手中的筆,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輕輕歎道:“果然,這些年禮部的風氣依舊不堪,底下的人見風使舵,隻認權勢和銀兩,竟連寒門學子都不放過。”


    趙青雲拱手說道:“沈大人,這次多虧另一位官員幫忙解圍,否則學生恐怕真要來迴奔波,耽誤考試。學生不解的是,為何堂堂禮部,卻容忍如此風氣?”


    沈正華苦笑一聲,目光深遠:“禮部風氣不堪,隻是朝廷的一個縮影罷了。如今的朝局,早已被張維平等權臣攪得烏煙瘴氣,賣官鬻爵之事層出不窮。青雲,你可知徐先生為何辭官歸隱?”


    趙青雲聞言一愣,連忙說道:“家師從未提及辭官之事,隻說過朝局混亂,但具體緣由卻不曾明言。”


    沈正華緩緩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外麵的天色,聲音中透著幾分沉重:“徐兄當年也是一腔熱血,才高誌遠。初入翰林院時,曾向皇帝進獻《治世十策》,條條切中要害,甚至提議削減張維平的權力,以肅清朝廷風氣。”


    趙青雲聽到這裏,忍不住問道:“那皇上如何迴複?”


    沈正華冷笑一聲:“迴複?皇帝不過是裝模作樣地誇獎了一番,最終卻將那十策束之高閣。而張維平得知此事後,暗中使人施壓,連連打壓徐兄,甚至將他的親信貶斥到偏遠州郡。徐兄看得透徹,知道自己孤掌難鳴,憤而辭官。”


    趙青雲握緊了拳頭,臉色微沉:“張維平一黨竟如此囂張?皇帝難道全然不知朝廷已然腐敗至此?”


    沈正華轉身望向趙青雲,神色複雜:“皇帝豈會不知?隻是他懶於政務,沉迷聲色,願意將權力交給張維平一黨掌控。張維平表麵忠心,實則結黨營私,將朝堂變成他的權力遊戲場。即便皇帝偶爾醒悟,也無力迴天了。”


    趙青雲的心中掀起了滔天怒火,但他深吸了一口氣,盡力平複自己的情緒:“沈大人,那我等讀書人若想入朝為官,又能如何在這樣的朝局中有所作為?”


    沈正華沉默了片刻,語氣緩慢卻堅定:“青雲,朝廷雖腐,但天下仍需有人守正。你們這些後起之秀,是百姓的希望。我雖辭官,但並不希望看到你們因此放棄。入朝為官雖如履薄冰,但若無一人敢站出來,百姓隻能永受荼毒。”


    趙青雲聽罷,重重地點了點頭:“學生明白了。雖然前路兇險,但學生願意一試。若能有朝一日清理權臣,還天下一個公道,哪怕付出性命,也在所不惜!”


    沈正華眼中閃過一絲欣慰,拍了拍趙青雲的肩膀:“徐兄沒有看錯人。青雲,朝堂之路遠比江湖複雜,既要有劍膽,又要有琴心。你天資聰穎,隻需謹記初衷,必能走得更遠。”


    趙青雲深深地鞠了一躬:“多謝沈大人教誨,學生定當不辱使命!”


    沈正華放下茶盞,眼神沉鬱,仿佛迴憶起一段令人扼腕歎息的往事。他緩緩說道:“青雲,你或許未曾聽聞,十年前,朝廷曾冤殺了一位忠臣,那人名叫李景榮。”


    趙青雲心中一顫,但臉上卻保持平靜:“沈大人,學生略有耳聞,聽說李景榮為人清廉剛正,是一代清官,怎麽會落得如此下場?”


    沈正華歎了一口氣,語氣中帶著憤慨與無奈:“李景榮,是我輩讀書人中難得的賢才。他一生為民請命,敢言直諫。尤其在兩淮鹽案中,他冒死揭露了張維平一黨的貪墨罪行,震驚朝野。”


    趙青雲低頭掩飾眼中的情緒,心中暗道:“父親的事跡,竟然被這樣記得。”


    沈正華繼續說道:“但張維平一黨怎能容得下他?鹽案結束後,張維平暗中運作,將矛頭對準李景榮。他們捏造罪名,說李景榮勾結地方勢力,圖謀不軌。最終,皇帝被蒙蔽,親下旨意抄家滿門。”


    他用力捏緊了拳頭,聲音低沉:“你可知道,李家滿門抄斬,那是怎樣的血腥場景?一位忠良被如此對待,天理何在?而李景榮的罪名,根本沒有任何實據!”


    趙青雲聽到這裏,心中波濤翻湧,幾乎無法平靜。他努力克製自己的情緒,低聲問道:“沈大人,那李家的後人呢?是否有人得以逃脫?”


    沈正華臉上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語氣緩和了些許:“據傳,當年李家的幼子在家奴的幫助下僥幸逃脫。這件事後來在朝野傳得沸沸揚揚,張維平派人四處搜捕,卻始終沒有抓到。”


    他頓了頓,臉上浮現一絲欣慰:“李景榮雖死,但若遺孤尚在人間,這便是忠良有後。張維平一黨作惡多端,終有一天會付出代價。”


    趙青雲聽到這話,心中感慨萬千。他看向沈正華,鄭重地說道:“李景榮一案,確實令人痛心。學生雖未親曆,但也深感憤怒。若忠良之後能有朝一日為父洗冤,那便是天下讀書人的幸事。”


    沈正華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青雲,讀書人能有你這樣的胸懷,實在難得。若李景榮地下有知,定會欣慰。”


    趙青雲低頭掩住眼中的波動。他多想站起來大聲告訴沈正華:“我就是李景榮的兒子!”但他知道,如今自己尚無自保之力,一旦身份暴露,可能會引來滅頂之災。他隻能將這一切埋在心底,臉上保持平靜,緩緩說道:“沈大人所言,學生銘記於心。學生必定努力,不負聖賢教誨。”


    沈正華微微一笑,語重心長地說道:“青雲,你有這樣的誌向,未來必定大有可為。但朝堂複雜,若有朝一日你站上那個舞台,需謹記一句話:心懷正道,慎行慎言。”


    趙青雲拱手行禮,鄭重答道:“學生受教了。”


    夜晚,趙青雲迴到客房,獨坐窗前,望著窗外的月光發呆。他的拳頭緊緊握著,腦海中浮現出父親臨刑前的模樣,以及家人慘死的場景。


    “父親,孩兒已經走到這裏了。”趙青雲低聲自語,淚水悄然滑落,“孩兒不敢忘記您的囑托,也不會讓李家的血白流。張維平,終有一天,我會親手撕開你的偽裝,讓你為所做的一切付出代價!”


    燭光映照下,趙青雲的目光如刀,充滿了堅定與仇恨。他知道,這條路注定充滿荊棘,但他已無退路。


    他坐在書桌前,窗外月光如水,他提筆在紙上寫下:“百姓蒙難,朝廷失德。既立此誌,誓還天下清明!”


    趙青雲的目光從窗外收迴,燈火搖曳間,他的思緒漸漸迴到那些關心他的身影。他輕輕歎了口氣,喃喃道:“若不是遇到這些貴人,我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


    他想起趙父趙母那無私的庇護,從最初的接納,到悉心的照料,再到認義為子,趙家給予了他第二次生命般的溫暖。他記得趙母溫柔的話語,記得趙父的嚴厲教誨,更記得臨行前兩位長輩的殷殷叮囑。


    “父親、母親,我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趙青雲握緊拳頭,心中暗自發誓。


    又想起宋懷玉,那溫婉堅韌的女子始終在他身邊默默支持。他迴想起兩人攜手在田間散步時的笑顏,也記得定親那日她看著他時眼中的篤定與柔情。他低聲說道:“懷玉,等我迴來,等我考取功名,給你一個安穩的未來。”


    他的思緒如同脫韁的野馬一般,再一次不由自主地憶起了徐子謙那嚴謹認真的教導場景和充滿耐心的勸勉話語。每一句教導都猶如明燈照亮著他前進的道路,而每一聲勸勉更是像春風拂麵,溫暖著他的心窩。


    與此同時,周淩風對劍術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也浮現在他眼前。周淩風手把手地糾正他的劍招姿勢,不厭其煩地講解劍法精髓,那些畫麵就像是昨天剛剛發生過一樣清晰可見。


    接著,薛逸風那張親切的臉龐映入腦海。薛逸風對待他就如同親兄長一般無微不至地關懷照料。無論是生活中的瑣碎小事還是修煉途中遇到的困難挫折,薛逸風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給予幫助和鼓勵。


    最後,趙文清這個名字在心頭重重響起。那位和他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啊!即使身處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之中,心中依舊懷著對國家和百姓的深深牽掛,不辭辛勞地四處奔波忙碌,隻為能為民眾謀福祉、解憂愁。


    想到這裏,趙青雲不禁輕聲呢喃道:“師長們、兄弟們,正是因為有了你們堅定不移的支持,才讓我擁有了勇往直前、不斷前行的巨大力量。”此刻,他的目光中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仿佛一汪清澈見底的湖水,倒映著過往歲月裏那些溫暖人心的點點滴滴。“我必定不會辜負你們對我的殷切期望,更不能玷汙了李家世代相傳的清正廉潔之名!”


    他端起桌上的茶杯,一飲而盡,抬頭望向窗外的夜空。星光點點,仿佛在為他指引方向。他緩緩吐出一口氣,將所有的情感埋在心底,再次伏案,將目光投向書稿:“前方路漫漫,但我會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為父親洗冤,為天下謀公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雲路之江湖恩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曲士語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曲士語道並收藏青雲路之江湖恩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