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的等待在不安與期待中悄然過去。這一天清晨,省城貢院外早早擠滿了人群。士子們一個個翹首以盼,盯著貢院正門兩旁的放榜牆,生怕錯過自己的名字。
李青雲、蘇文誌和王廷山站在人群之中,心情複雜。蘇文誌雖平日活潑,但此刻也顯得緊張:“青雲,廷山,你們說,這次我們會不會三人齊中?”
王廷山麵色凝重,微微搖頭:“能中一個就算幸運,哪敢奢求齊中。”
李青雲站在兩人之間,抬頭望著漸漸揭開的榜單,胸中百感交集。他迴想起這一路走來的艱辛,忍不住攥緊了拳頭,心中默念:“父親在天之靈,願護佑孩兒一舉高中。”
榜單緩緩揭開,喧嘩的人群漸漸安靜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低聲念誦和驚唿聲。李青雲屏住唿吸,目光掃過榜單,終於在第二十三名的位置看到了“趙青雲”三個字。
他心頭一震,隨即難掩激動:“我中了!”
蘇文誌在旁也歡唿起來:“趙兄恭喜!趙兄果然才學出眾!”
很快,王廷山也在榜單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我也中了,第三十名!謝天謝地!”
三人相互望著,眼中滿是欣喜與感慨。蘇文誌拍著李青雲的肩膀,朗聲道:“青雲,廷山,這真是咱們三人最值得紀念的一天!”
當晚,三人迴到客棧,點了幾盤小菜,開了一壺陳年的黃酒,圍坐在桌前。氣氛輕鬆愉悅,談笑聲不斷。
蘇文誌舉起酒杯:“這一杯,敬我們三人齊中舉人,從此邁入仕途!”
王廷山舉杯附和:“是啊,我們這些年來的努力,今日總算得到了迴報。”
李青雲同樣舉杯,但神情卻比兩人更為深沉:“中舉確實是人生大事,但這僅僅是開始。我準備來年進京,參加會試,爭取中進士。”
蘇文誌放下酒杯,讚道:“青雲兄誌向遠大,不愧是我輩楷模!不過,我暫時還沒這個打算,打算先迴鄉等候朝廷的分配。”
王廷山點頭附和:“我也是這樣想的。迴鄉後若能做一名知書達理的教諭或主簿,造福鄉裏,也算不負此生。”
李青雲聽罷,感慨地說道:“各有所誌,殊途同歸。無論在哪個崗位上,若能為百姓謀福,那才是讀書人的本分。”
酒過三巡,三人漸漸打開了心扉。蘇文誌笑道:“青雲兄,廷山兄,雖說今後我們可能各奔前程,但今日這一場相逢,便是終生的緣分。”
王廷山感慨地說道:“是啊,今後無論走到哪,我們都是同窗。青雲若能進京高就,千萬莫忘了我們這些同年啊!”
李青雲正色道:“若有朝一日,青雲能為官,必將以兩位兄弟為榜樣,與天下讀書人共勉,為民謀福。”
三人相視一笑,舉杯同飲,酒杯碰撞間,滿溢的是對未來的期待與不舍。
翌日清晨,三人整理行囊,準備各自啟程。蘇文誌和王廷山將迴鄉等候安排,而李青雲則開始籌備明年赴京參加會試的事宜。
在分別時,王廷山拍著李青雲的肩膀說道:“青雲,這一路你不易,希望來年再見時,你已是朝廷的棟梁。”
蘇文誌笑道:“等青雲兄中進士,咱們兄弟定要在京城好好聚一聚!”
李青雲目送兩人遠去,心中滿是感慨。他輕聲自語:“會試在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鄉試結束後,李青雲帶著舉人功名返迴趙府。一進府門,他便看到家中張燈結彩,仆人們忙著布置,氣氛喜慶異常。趙母迎上前,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
“青雲迴來了!”趙母語氣溫柔中透著關切,“快告訴我,這次考得如何?”
李青雲上前躬身行禮,鄭重說道:“趙伯母,青雲不負所托,高中舉人,排名第二十三!”
趙母聽到這話,頓時喜笑顏開,連連說道:“好孩子,你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快去廳裏告訴你趙伯父,他今天可一直在等你的消息呢。”
李青雲走進廳堂,看到趙父正坐在太師椅上,麵帶期待地撫須而思。他上前行禮,說道:“趙伯父,青雲高中舉人,幸不辱命。”
趙父聞言,哈哈大笑:“好,好!我就知道你行。青雲啊,你這一榜,給趙家爭了光,也是為你自己開了未來的路。來,坐下和我們好好說說這一路的經曆。”
廳堂裏洋溢著歡聲笑語,趙母吩咐下人準備佳肴,慶祝李青雲的成功。
晚飯過後,李青雲站起身,對趙父趙母深深一拜,鄭重說道:“趙伯父、趙伯母,這些年,您二老待我如親生子,青雲銘感五內。若不是趙家接納,孩兒早已不知流落何處。今日青雲想向二老提出一個請求,還望二老成全。”
趙父見他神情認真,便笑著問道:“青雲,咱們一家人,有什麽話盡管直說,無需如此多禮。”
李青雲目光堅定地說道:“孩兒希望正式拜您二老為義父義母,以報答您這些年對我的扶持之恩。”
趙母聽後眼眶泛紅,連忙說道:“青雲,你這孩子,早在你進門那天,我和你伯父就當你是自己人了。既然你有這份心,我們自然答應。”
趙父也點頭道:“好,既如此,便請徐先生和周先生來府上作見證,咱們明日設香案,將這件事正式辦了。”
第二日,趙府廳堂紅燭高照,香案上擺滿了三牲果品,氣氛莊重而喜慶。徐子謙、周淩風、薛逸風等人均在場作見證。
李青雲身著長衫,整理衣冠後,鄭重地跪在趙父趙母麵前,依禮行三跪九叩大禮:“孩兒趙青雲,拜見義父義母,今後必以孝為先,不負教誨,銘記恩德!”
趙父連忙將他扶起,語重心長地說道:“青雲,從今日起,你便是我趙家的義子。趙家以有你為榮,往後無論你走到哪裏,這裏永遠是你的家!”
趙母也握住李青雲的手,滿眼慈愛:“青雲,你受過不少苦,以後便安心將這裏當成自己的家,有什麽事盡管和我們說。”
徐子謙微微一笑,舉杯說道:“青雲今日拜義,實乃人生一大佳事。從今往後,盼你更加努力,不負趙家,不負自己。”
周淩風點頭說道:“青雲,有了趙家為後盾,前路艱險也無須畏懼。但記住,莫忘今日這份親情。”
儀式結束後,趙府上下沉浸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趙父拉著李青雲,爽朗地說道:“青雲,這幾年你一路拚搏不易。如今功成名就,也算為趙家爭了光。以後無論仕途如何,都要牢記初心。”
李青雲鄭重點頭:“義父義母之恩,孩兒銘記於心。他日若能為官,必定以百姓為念,不負趙家的教誨。”
趙母微微點頭,語氣溫柔:“好孩子,別總是把責任壓在自己身上,咱們隻盼著你平安喜樂。”
這一夜,趙府燈火輝煌,溫情滿堂,李青雲心中滿是感激與動力。他暗暗發誓:“趙家的恩情,我這一生必不敢忘。他日若有機會,我必定為家族和天下盡一份力!”
在那場莊重肅穆的拜義儀式結束後,整個趙府仿佛都沉浸在了一片喜慶祥和的氛圍之中。府中的下人們紛紛開始用\"趙青雲\"來稱唿原本的李青雲,而他本人也欣然接受了這一新的身份,並從此以\"趙青雲\"之名正式出現在世人麵前。
從那一刻起,他不再僅僅隻是趙府的一個普通義子那麽簡單,而是真正成為了這個家族中的一員。他深知,趙家所給予他的遠不止是一時的庇護而已,其中更蘊含著無盡的寄托以及深深的信任。
趙父鄭重其事地向管家囑咐道:“從今往後,趙青雲便是我趙家當之無愧、名正言順的義子。家中一切禮節待遇皆要與其他嫡親子女毫無二致,萬不可有絲毫懈怠輕慢之處!”趙青雲靜靜地佇立在一側,耳聽著義父的這番話,內心湧動著難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隻見他恭恭敬敬地低下頭去,雙手抱拳施禮,言辭懇切地道:“義父請您放心,孩兒必定不會辜負趙家對我的悉心栽培以及深情厚愛。日後定會竭盡所能,為家族爭光添彩!”
這時,趙母走上前來,她那溫婉柔和的聲音猶如春風拂麵般傳來:“青雲啊,從此以後可要牢牢記住,這裏就是你的家。無論何時何地遇到何種艱難險阻,家裏人都會始終如一地做你最為堅實可靠的後盾,護佑著你一路成長。”
趙青雲聞聽此言,眼眶不禁微微濕潤起來,連連點頭應道:“母親大人所言極是,孩兒銘記在心。”
日子在平靜中流逝,趙青雲一邊準備來年的京城會試,一邊堅持每天練劍。與此同時,他與宋懷玉的感情也在相處中逐漸加深。
一日清晨,趙府後花園內晨露未散,宋懷玉捧著一籃新采的花瓣,正打算做花茶。她看到趙青雲從練劍場歸來,便停下手中的活計,笑著說道:“趙兄,今日晨練可還順利?”
趙青雲擦了擦額角的汗水,笑著迴道:“懷玉,練劍之事講究日積月累,越練越有心得。”說完,他隨意地將竹劍靠在一旁的石桌上,坐下道,“我聞得你做的花茶清香四溢,今日可有機會一嚐?”
宋懷玉莞爾一笑:“這花茶可是我特意為您備的。誰叫您最近讀書練劍兩頭忙,姐姐說了,喝點花茶解解乏才好。”
趙青雲接過茶杯,低頭輕嗅,果然一股清香撲鼻。他抬頭望著宋懷玉,認真地說道:“懷玉,這些日子多虧了你時時關心,我才覺得身邊總有一份溫暖。你對我如此用心,我實在無以為報。”
宋懷玉臉頰微紅,低聲說道:“趙兄不必客氣,咱們也是家人兄妹,這些不過是舉手之勞。”
趙青雲看著她羞澀的模樣,心中一動,但他隱忍著沒有多說。
一個傍晚,趙府後院裏一片靜謐。趙青雲正坐在亭中翻閱書卷,宋懷玉端著一盤點心走來,將盤子輕輕放在石桌上,說道:“趙兄,這些點心是舅母讓我送來的,說您晚上複習太晚,得吃些東西。”
趙青雲抬頭,看著宋懷玉眼中的關切,不由得笑道:“懷玉,你總是這般為我操心。其實你知道嗎,你每次送來的東西,不論茶還是點心,都是我最好的動力。”
宋懷玉低頭擺弄著衣袖,低聲說道:“趙兄為學業努力,我不過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罷了。”
趙青雲放下書卷,認真地看著她,說道:“懷玉,我知你說的輕描淡寫,但你對我的關心,我全記在心中。若沒有你,這段日子或許會變得十分難熬。”
宋懷玉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不安,她遲疑了一下,問道:“趙兄,這……這些話是認真的?”
趙青雲深吸了一口氣,鄭重說道:“懷玉,我向來坦誠。與你相處的日子,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溫暖與默契。我心中對你,絕非普通的兄妹之情。”
宋懷玉聞言,臉上浮現一抹紅暈,但目光卻多了一份柔和與堅定。她低聲說道:“趙兄,我亦是如此。隻是如今你身負大誌,我不願成為你的牽絆。”
趙青雲搖頭笑道:“懷玉,你怎會是牽絆?對我而言,你是我前行的動力。”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的心意盡在不言中。
自那日開始,趙青雲與宋懷玉之間的情感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暖流,愈發溫暖且充滿默契。從前總是刻意迴避的宋懷玉,如今也放下了心中的顧慮,時常趁著閑暇時光與趙青雲相依相偎、促膝長談。他們或是談論詩詞歌賦,或是探討人生理想,彼此的心靈在交流中不斷靠近。
不僅如此,宋懷玉還會耐心地陪伴著趙青雲溫習功課。那溫柔的聲音如同春風拂麵,讓趙青雲倍感溫馨。而趙青雲也因此越發勤奮刻苦,因為他深知自己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前途,更是為了能與身旁這位佳人攜手共進,共創美好未來。
趙府中的眾人將二人日益親密的關係皆看在眼裏,尤其是趙母,更是喜不自禁。她望著眼前這對金童玉女般般配的年輕人,心中滿是欣慰和期待。,趙母便多次有意無意地對趙青雲暗示道:“青雲啊,懷玉這孩子心地善良又聰明伶俐,若是你能得此良人相伴左右,將來在仕途之上必定能夠如虎添翼,少不了她的幫扶呢!”
趙青雲隻是微微一笑,沒有明說,但他心中早已有了決斷。
李青雲、蘇文誌和王廷山站在人群之中,心情複雜。蘇文誌雖平日活潑,但此刻也顯得緊張:“青雲,廷山,你們說,這次我們會不會三人齊中?”
王廷山麵色凝重,微微搖頭:“能中一個就算幸運,哪敢奢求齊中。”
李青雲站在兩人之間,抬頭望著漸漸揭開的榜單,胸中百感交集。他迴想起這一路走來的艱辛,忍不住攥緊了拳頭,心中默念:“父親在天之靈,願護佑孩兒一舉高中。”
榜單緩緩揭開,喧嘩的人群漸漸安靜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低聲念誦和驚唿聲。李青雲屏住唿吸,目光掃過榜單,終於在第二十三名的位置看到了“趙青雲”三個字。
他心頭一震,隨即難掩激動:“我中了!”
蘇文誌在旁也歡唿起來:“趙兄恭喜!趙兄果然才學出眾!”
很快,王廷山也在榜單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我也中了,第三十名!謝天謝地!”
三人相互望著,眼中滿是欣喜與感慨。蘇文誌拍著李青雲的肩膀,朗聲道:“青雲,廷山,這真是咱們三人最值得紀念的一天!”
當晚,三人迴到客棧,點了幾盤小菜,開了一壺陳年的黃酒,圍坐在桌前。氣氛輕鬆愉悅,談笑聲不斷。
蘇文誌舉起酒杯:“這一杯,敬我們三人齊中舉人,從此邁入仕途!”
王廷山舉杯附和:“是啊,我們這些年來的努力,今日總算得到了迴報。”
李青雲同樣舉杯,但神情卻比兩人更為深沉:“中舉確實是人生大事,但這僅僅是開始。我準備來年進京,參加會試,爭取中進士。”
蘇文誌放下酒杯,讚道:“青雲兄誌向遠大,不愧是我輩楷模!不過,我暫時還沒這個打算,打算先迴鄉等候朝廷的分配。”
王廷山點頭附和:“我也是這樣想的。迴鄉後若能做一名知書達理的教諭或主簿,造福鄉裏,也算不負此生。”
李青雲聽罷,感慨地說道:“各有所誌,殊途同歸。無論在哪個崗位上,若能為百姓謀福,那才是讀書人的本分。”
酒過三巡,三人漸漸打開了心扉。蘇文誌笑道:“青雲兄,廷山兄,雖說今後我們可能各奔前程,但今日這一場相逢,便是終生的緣分。”
王廷山感慨地說道:“是啊,今後無論走到哪,我們都是同窗。青雲若能進京高就,千萬莫忘了我們這些同年啊!”
李青雲正色道:“若有朝一日,青雲能為官,必將以兩位兄弟為榜樣,與天下讀書人共勉,為民謀福。”
三人相視一笑,舉杯同飲,酒杯碰撞間,滿溢的是對未來的期待與不舍。
翌日清晨,三人整理行囊,準備各自啟程。蘇文誌和王廷山將迴鄉等候安排,而李青雲則開始籌備明年赴京參加會試的事宜。
在分別時,王廷山拍著李青雲的肩膀說道:“青雲,這一路你不易,希望來年再見時,你已是朝廷的棟梁。”
蘇文誌笑道:“等青雲兄中進士,咱們兄弟定要在京城好好聚一聚!”
李青雲目送兩人遠去,心中滿是感慨。他輕聲自語:“會試在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鄉試結束後,李青雲帶著舉人功名返迴趙府。一進府門,他便看到家中張燈結彩,仆人們忙著布置,氣氛喜慶異常。趙母迎上前,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
“青雲迴來了!”趙母語氣溫柔中透著關切,“快告訴我,這次考得如何?”
李青雲上前躬身行禮,鄭重說道:“趙伯母,青雲不負所托,高中舉人,排名第二十三!”
趙母聽到這話,頓時喜笑顏開,連連說道:“好孩子,你果然沒有讓我們失望!快去廳裏告訴你趙伯父,他今天可一直在等你的消息呢。”
李青雲走進廳堂,看到趙父正坐在太師椅上,麵帶期待地撫須而思。他上前行禮,說道:“趙伯父,青雲高中舉人,幸不辱命。”
趙父聞言,哈哈大笑:“好,好!我就知道你行。青雲啊,你這一榜,給趙家爭了光,也是為你自己開了未來的路。來,坐下和我們好好說說這一路的經曆。”
廳堂裏洋溢著歡聲笑語,趙母吩咐下人準備佳肴,慶祝李青雲的成功。
晚飯過後,李青雲站起身,對趙父趙母深深一拜,鄭重說道:“趙伯父、趙伯母,這些年,您二老待我如親生子,青雲銘感五內。若不是趙家接納,孩兒早已不知流落何處。今日青雲想向二老提出一個請求,還望二老成全。”
趙父見他神情認真,便笑著問道:“青雲,咱們一家人,有什麽話盡管直說,無需如此多禮。”
李青雲目光堅定地說道:“孩兒希望正式拜您二老為義父義母,以報答您這些年對我的扶持之恩。”
趙母聽後眼眶泛紅,連忙說道:“青雲,你這孩子,早在你進門那天,我和你伯父就當你是自己人了。既然你有這份心,我們自然答應。”
趙父也點頭道:“好,既如此,便請徐先生和周先生來府上作見證,咱們明日設香案,將這件事正式辦了。”
第二日,趙府廳堂紅燭高照,香案上擺滿了三牲果品,氣氛莊重而喜慶。徐子謙、周淩風、薛逸風等人均在場作見證。
李青雲身著長衫,整理衣冠後,鄭重地跪在趙父趙母麵前,依禮行三跪九叩大禮:“孩兒趙青雲,拜見義父義母,今後必以孝為先,不負教誨,銘記恩德!”
趙父連忙將他扶起,語重心長地說道:“青雲,從今日起,你便是我趙家的義子。趙家以有你為榮,往後無論你走到哪裏,這裏永遠是你的家!”
趙母也握住李青雲的手,滿眼慈愛:“青雲,你受過不少苦,以後便安心將這裏當成自己的家,有什麽事盡管和我們說。”
徐子謙微微一笑,舉杯說道:“青雲今日拜義,實乃人生一大佳事。從今往後,盼你更加努力,不負趙家,不負自己。”
周淩風點頭說道:“青雲,有了趙家為後盾,前路艱險也無須畏懼。但記住,莫忘今日這份親情。”
儀式結束後,趙府上下沉浸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趙父拉著李青雲,爽朗地說道:“青雲,這幾年你一路拚搏不易。如今功成名就,也算為趙家爭了光。以後無論仕途如何,都要牢記初心。”
李青雲鄭重點頭:“義父義母之恩,孩兒銘記於心。他日若能為官,必定以百姓為念,不負趙家的教誨。”
趙母微微點頭,語氣溫柔:“好孩子,別總是把責任壓在自己身上,咱們隻盼著你平安喜樂。”
這一夜,趙府燈火輝煌,溫情滿堂,李青雲心中滿是感激與動力。他暗暗發誓:“趙家的恩情,我這一生必不敢忘。他日若有機會,我必定為家族和天下盡一份力!”
在那場莊重肅穆的拜義儀式結束後,整個趙府仿佛都沉浸在了一片喜慶祥和的氛圍之中。府中的下人們紛紛開始用\"趙青雲\"來稱唿原本的李青雲,而他本人也欣然接受了這一新的身份,並從此以\"趙青雲\"之名正式出現在世人麵前。
從那一刻起,他不再僅僅隻是趙府的一個普通義子那麽簡單,而是真正成為了這個家族中的一員。他深知,趙家所給予他的遠不止是一時的庇護而已,其中更蘊含著無盡的寄托以及深深的信任。
趙父鄭重其事地向管家囑咐道:“從今往後,趙青雲便是我趙家當之無愧、名正言順的義子。家中一切禮節待遇皆要與其他嫡親子女毫無二致,萬不可有絲毫懈怠輕慢之處!”趙青雲靜靜地佇立在一側,耳聽著義父的這番話,內心湧動著難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隻見他恭恭敬敬地低下頭去,雙手抱拳施禮,言辭懇切地道:“義父請您放心,孩兒必定不會辜負趙家對我的悉心栽培以及深情厚愛。日後定會竭盡所能,為家族爭光添彩!”
這時,趙母走上前來,她那溫婉柔和的聲音猶如春風拂麵般傳來:“青雲啊,從此以後可要牢牢記住,這裏就是你的家。無論何時何地遇到何種艱難險阻,家裏人都會始終如一地做你最為堅實可靠的後盾,護佑著你一路成長。”
趙青雲聞聽此言,眼眶不禁微微濕潤起來,連連點頭應道:“母親大人所言極是,孩兒銘記在心。”
日子在平靜中流逝,趙青雲一邊準備來年的京城會試,一邊堅持每天練劍。與此同時,他與宋懷玉的感情也在相處中逐漸加深。
一日清晨,趙府後花園內晨露未散,宋懷玉捧著一籃新采的花瓣,正打算做花茶。她看到趙青雲從練劍場歸來,便停下手中的活計,笑著說道:“趙兄,今日晨練可還順利?”
趙青雲擦了擦額角的汗水,笑著迴道:“懷玉,練劍之事講究日積月累,越練越有心得。”說完,他隨意地將竹劍靠在一旁的石桌上,坐下道,“我聞得你做的花茶清香四溢,今日可有機會一嚐?”
宋懷玉莞爾一笑:“這花茶可是我特意為您備的。誰叫您最近讀書練劍兩頭忙,姐姐說了,喝點花茶解解乏才好。”
趙青雲接過茶杯,低頭輕嗅,果然一股清香撲鼻。他抬頭望著宋懷玉,認真地說道:“懷玉,這些日子多虧了你時時關心,我才覺得身邊總有一份溫暖。你對我如此用心,我實在無以為報。”
宋懷玉臉頰微紅,低聲說道:“趙兄不必客氣,咱們也是家人兄妹,這些不過是舉手之勞。”
趙青雲看著她羞澀的模樣,心中一動,但他隱忍著沒有多說。
一個傍晚,趙府後院裏一片靜謐。趙青雲正坐在亭中翻閱書卷,宋懷玉端著一盤點心走來,將盤子輕輕放在石桌上,說道:“趙兄,這些點心是舅母讓我送來的,說您晚上複習太晚,得吃些東西。”
趙青雲抬頭,看著宋懷玉眼中的關切,不由得笑道:“懷玉,你總是這般為我操心。其實你知道嗎,你每次送來的東西,不論茶還是點心,都是我最好的動力。”
宋懷玉低頭擺弄著衣袖,低聲說道:“趙兄為學業努力,我不過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罷了。”
趙青雲放下書卷,認真地看著她,說道:“懷玉,我知你說的輕描淡寫,但你對我的關心,我全記在心中。若沒有你,這段日子或許會變得十分難熬。”
宋懷玉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與不安,她遲疑了一下,問道:“趙兄,這……這些話是認真的?”
趙青雲深吸了一口氣,鄭重說道:“懷玉,我向來坦誠。與你相處的日子,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溫暖與默契。我心中對你,絕非普通的兄妹之情。”
宋懷玉聞言,臉上浮現一抹紅暈,但目光卻多了一份柔和與堅定。她低聲說道:“趙兄,我亦是如此。隻是如今你身負大誌,我不願成為你的牽絆。”
趙青雲搖頭笑道:“懷玉,你怎會是牽絆?對我而言,你是我前行的動力。”
兩人相視一笑,彼此的心意盡在不言中。
自那日開始,趙青雲與宋懷玉之間的情感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暖流,愈發溫暖且充滿默契。從前總是刻意迴避的宋懷玉,如今也放下了心中的顧慮,時常趁著閑暇時光與趙青雲相依相偎、促膝長談。他們或是談論詩詞歌賦,或是探討人生理想,彼此的心靈在交流中不斷靠近。
不僅如此,宋懷玉還會耐心地陪伴著趙青雲溫習功課。那溫柔的聲音如同春風拂麵,讓趙青雲倍感溫馨。而趙青雲也因此越發勤奮刻苦,因為他深知自己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前途,更是為了能與身旁這位佳人攜手共進,共創美好未來。
趙府中的眾人將二人日益親密的關係皆看在眼裏,尤其是趙母,更是喜不自禁。她望著眼前這對金童玉女般般配的年輕人,心中滿是欣慰和期待。,趙母便多次有意無意地對趙青雲暗示道:“青雲啊,懷玉這孩子心地善良又聰明伶俐,若是你能得此良人相伴左右,將來在仕途之上必定能夠如虎添翼,少不了她的幫扶呢!”
趙青雲隻是微微一笑,沒有明說,但他心中早已有了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