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雲和薛逸風走出村莊後,腳步未曾停歇。他們的遊曆沒有固定的方向,隻是隨意選擇一條路,走到哪裏,便看到哪裏的風景,聽到哪裏的故事。他們深入鄉村、穿過小鎮,甚至途經幾座繁華的大城,每到一處,都在觀察、記錄,思考這個世道的種種現狀。


    某日,兩人行至一片荒涼的田地,看到大片農田幹裂,農具散落在一旁,幾頭瘦骨嶙峋的老黃牛耷拉著腦袋,在枯黃的草地上艱難地尋覓食物。


    一位農夫正坐在田埂上,麵色憔悴,拿著一個破瓷碗,勉強喝著稀粥。李青雲停下腳步,走過去問道:“老丈,這田地怎麽會荒成這樣?”


    農夫歎了一口氣,聲音裏滿是無奈:“公子,這地方已經半年沒下過一場好雨了,莊稼全都旱死了。就算有點糧,也早被官府征去做賦稅了,我們這點地,種什麽都沒用。”


    薛逸風冷哼一聲,低聲說道:“這些貪官,當真是榨幹了百姓最後一滴血。”


    李青雲握緊了拳頭,眼中帶著深深的憤怒,但隨即又放鬆下來。他從隨身的包袱裏拿出幾塊幹糧,遞給農夫:“老人家,先填填肚子吧。”


    農夫接過幹糧,眼中滿是感激:“公子,多謝,多謝。”


    兩人進入一座繁華的城鎮。街市上,人來人往,叫賣聲此起彼伏,糕點鋪、布匹店、藥材鋪排滿了整條街,顯得十分熱鬧。


    薛逸風看著這繁華的景象,感慨道:“青雲,這地方倒是熱鬧非凡,和那些荒涼的村子簡直是天壤之別。”


    然而,李青雲卻注意到,街角蹲著幾個衣衫襤褸的乞丐,眼巴巴地看著路人手裏的熱饅頭和肉包子,卻不敢上前討要。他低聲說道:“師兄,這種熱鬧隻是一層假象。在這繁華的背後,有多少人連飯都吃不飽。”


    兩人走近一家酒樓,剛坐下不久,便聽到隔壁桌幾個商賈正在議論:“聽說今年朝廷又要增稅,那些小地方的地主恐怕要撐不住了。”


    “地主不撐也沒關係,頂多換一撥人來收糧。反正這些年,窮人早就成了棋子。”另一個人冷笑道。


    李青雲聽得眉頭緊皺,心中暗想:這種局麵,不僅是底層百姓的痛苦,也是整個社會的隱患。朝廷若不解決,遲早會自食惡果。


    某日,兩人來到一處渡口,準備搭船過河。卻見幾個官吏正用棍棒驅趕船夫,口中喊道:“快點!把你們的船全留出來,優先給官府的人用!”


    船夫們滿臉憤怒,卻不敢反抗,隻能咬牙將船靠岸,任由官吏和隨行的家屬登船。


    一名年邁的船夫小聲抱怨:“這些官爺,仗著有權,連過河都要霸占我們的船,咱老百姓連活路都沒了。”


    李青雲忍不住問道:“老人家,他們這樣胡作非為,難道就沒有人管嗎?”


    船夫搖了搖頭,歎道:“誰敢管啊?官府上下全是一家人,咱們這些小老百姓,連吭聲都不敢。”


    薛逸風冷哼一聲,低聲對李青雲說道:“這天下的腐朽,比我們想象的更深。這些小事,便是整個社會的縮影。”


    那天夜裏,兩人露宿在山間,篝火旁,李青雲看著跳動的火光,低聲說道:“師兄,這一路走來,我才發現,天下的苦難遠比我想象的深。百姓不但被賦稅壓得喘不過氣,還要承受這些貪官汙吏的欺壓。”


    薛逸風靜靜聽著,目光沉靜:“青雲,這些不過是冰山一角。要想真正了解這天下,你還需要走得更遠,看得更多。但記住,憤怒不能解決問題,隻有實力和智慧才能改變一切。”


    李青雲點了點頭,目光中帶著一抹堅定:“師兄,我明白了。這條路雖然艱難,但隻要我們堅持下去,總能看到光明。”


    篝火的餘燼散發著微弱的光芒,夜風輕拂而過,發出簌簌的聲響。薛逸風已經靠在一旁的大樹下沉沉睡去,而李青雲卻遲遲無法入眠。他背靠著一塊石頭,目光投向滿天星鬥,腦海中卻一片紛亂。


    “為什麽整個天下會變成這樣?”


    這一路的所見所聞猶如一場重重叩擊,敲在李青雲的心頭。他看到了幹裂的土地,失望的眼神,低聲咒罵的百姓,也看到了貪官汙吏的囂張跋扈和權貴商賈的自私冷漠。所有的現象,仿佛是一張密不透風的網,將整個社會纏繞得死死的。


    李青雲輕輕歎了一口氣,低聲自言自語:“父親當年的冤屈,難道不也是這腐敗朝廷的縮影嗎?”


    他迴憶起小時候父親教導他的一句話:“權力若不受製約,便如脫韁的野馬,最終會踩踏天下百姓。”


    “可是父親,” 他握緊了拳頭,心中暗想, “即便您秉持正義,卻仍然難逃被奸臣陷害的下場。這究竟是為何?”


    他思索著,漸漸得出了一些模糊的答案:


    權力集中且不受製約:皇權至上,朝廷內外無人敢質疑皇帝的命令,而皇帝又往往被奸臣蒙蔽。張維平之流,正是利用這一點,操縱了整個朝局。


    官吏選拔製度的弊端:雖然科舉製度提拔了不少有才學的人,但一旦進入官場,他們便被卷入複雜的權力鬥爭中,要麽同流合汙,要麽被排擠打壓,最終隻剩下貪官與庸官。


    地方治理失衡:賦稅層層加碼,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而朝廷卻鮮少關心地方實際的情況。每一級官員都在剝削,隻為了討好上級,而真正需要幫助的百姓卻無人問津。


    “這並不是一個人的問題,” 李青雲沉思著, “這是整個製度出了問題。”


    他又想到了村裏的那些百姓。爭水源的械鬥,充滿感激的道謝,帶著希望的眼神和歎息的語氣,一幕幕在他腦海中浮現。


    “百姓為何不反抗?”李青雲輕聲問自己。


    答案也漸漸浮現:


    千百年來的皇權統治:百姓已經習慣了服從,認為這是命運使然。他們害怕反抗,因為反抗意味著更大的災難。


    缺乏教育與組織:大多數百姓不識字,不懂如何聯合起來,甚至連基本的溝通都成問題,更別提挑戰朝廷的權威了。


    自身生活的壓迫:在溫飽都難以解決的情況下,百姓根本無暇思考其他,活下去已經是唯一的目標。


    李青雲越想越覺得憤懣,握緊拳頭喃喃道:“這根本不是張維平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製度腐爛了。父親曾想通過朝廷的規則伸張正義,但最終卻被這些規則所毀。這樣的朝廷,如何能真正保護百姓?”


    他想到了自己。三年來的讀書習武,雖讓他有所成長,但麵對整個社會的沉屙,他感覺自己仍然渺小。


    思緒漸漸明晰,李青雲抬頭看向夜空,滿天星鬥仿佛在訴說著某種希望。他低聲說道:“或許,這個製度已經無法挽救。想要改變天下,必須從根本上推翻這些腐朽的規則,建立真正以民為本的新秩序。”


    他轉頭看了看熟睡的薛逸風,心中湧起一股力量:“但這條路注定漫長,注定充滿血淚。我要足夠強大,足夠智慧,才能擔起這樣的責任。”


    此時的李青雲,並未完全明白這份信念的重量,但他已經在心底暗暗立下誓言:“哪怕千難萬險,我也要改變這天下的不公。”


    清晨的陽光灑在山間,兩人早早收拾好行裝。薛逸風把長劍背在肩上,隨手抖了抖衣襟上的塵土,看向正在整理包袱的李青雲。


    “青雲,接下來我們去哪?”薛逸風語氣輕鬆,但目光中帶著一絲期待。


    李青雲抬頭思索了一下,緩緩說道:“師兄,我一直想看看趙兄就任的地方。他考取了舉人,現在是蘭陵縣縣令,我很好奇,他是否真的能夠在這樣的製度下為百姓做點事情。”


    薛逸風點點頭,拍了拍李青雲的肩膀:“好,那就去看看。這一路,我們也能見識見識地方官府的實際運作。”


    兩人商量後,決定動身前往趙文清所就任的縣城。


    蘭陵縣從屬於朝廷設置的琅琊郡。兩人先是搭上一艘運貨的小船,順流而下,沿途經過幾個集鎮。船上的船夫看兩人年輕有為,便主動搭話。


    “公子,這蘭陵的縣令可是個難當的差事啊。”船夫提起趙文清所在的縣城,連連搖頭,“聽說那地方貪官汙吏橫行,百姓日子苦得很。”


    李青雲心頭一緊,問道:“船家,這話怎麽說?”


    船夫歎了口氣:“那地方三麵環山,耕地本就不多,可朝廷的賦稅一點沒少要。村裏的地富些的農戶被逼著繳納雙份賦稅,剩下的窮人呢,隻能賣兒賣女,真是慘得很。”


    聽完這些,李青雲和薛逸風對視一眼,目光中多了一分沉重。


    經過數日輾轉,兩人終於抵達縣城。城門高聳,門外的商旅絡繹不絕,挑著貨擔的農夫、推著貨車的小販進進出出,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看上去倒還不錯。”薛逸風掃視著街道兩旁的商鋪,低聲說道,“至少比那些破敗的村落強得多。”


    李青雲卻搖了搖頭:“表麵上是繁華,可不知道背後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苦難。”


    兩人走進城門,沿著主街緩緩前行。街道兩旁的小攤販熱情地叫賣,但仔細看,他們的眼神中卻藏著一抹小心翼翼,似乎在防備什麽。


    忽然,一個瘦弱的小販低聲嘟囔了一句:“唉,今天又是催稅的日子,真是活不下去了。”


    李青雲停下腳步,輕聲問道:“大哥,怎麽迴事?”


    小販看了他一眼,壓低聲音說道:“衙門每月都要加稅,連我們這些賣菜的小本生意都不放過,連碗粥都快喝不上了!”


    李青雲眉頭微皺,沉聲說道:“這縣令是誰?為何如此苛稅?”


    小販慌忙擺手:“小聲點!縣令是個新上任的官,據說還算清廉,但架不住下麵的胥吏橫行霸道。你們要是路過,別多管閑事,這地方不太平。”


    兩人繼續向前走,很快便來到縣衙附近。“走,進去看看。”李青雲拉著薛逸風,快步走向縣衙大門。


    門口的衙役剛想攔住兩人,卻見薛逸風微微一笑,從袖中掏出一封拜帖,遞了過去:“勞煩通報你們大人,就說是故友來訪。”


    衙役接過書信,掃了一眼,態度頓時恭敬了許多:“兩位稍等,小人這就去通報。”


    不多時,趙文清快步走了出來,一見到兩人,臉上露出喜色:“青雲,薛兄,你們怎麽來了?”


    李青雲行了一禮,笑道:“聽聞趙兄到此為官,我特意來看看你是否真能為百姓做些實事。”


    趙文清哈哈一笑,拍了拍李青雲的肩膀:“你這小子還是這麽直接!快,裏邊請,我正有些事情想和你們商量。”


    踏入縣衙那朱紅色的大門之後,趙文清引領著二人穿過前院,繞過迴廊,一路行至後堂。待三人落坐,親自提起茶壺,為兩人各斟滿一杯茶水。


    做完這些,他輕抿一口茶水潤了潤喉,這才開口道:“二位啊,不瞞你們說,自我到此地上任以來,方知這縣令一職竟是如此難做!上頭催繳賦稅催得急迫異常,可下頭的老百姓們呢,則早已被沉重的稅負壓得喘不過氣來,生活可謂苦不堪言呐。我雖然一心想要有所作為,試圖去改變這種現狀,但無奈卻是處處受到掣肘,難以施展拳腳啊。”


    聽到這裏,李青雲不禁皺起眉頭,追問道:“趙兄,究竟是哪些因素在掣肘於你呢?”


    隻見趙文清重重地歎息一聲,神色凝重地道出實情:“唉……實不相瞞,此地的那些胥吏們在此盤踞已久,個個都是貪贓枉法之徒,且已成習性。他們根本就沒將我這個新來乍到的縣令放在眼中。我上任至今不過短短一月有餘,期間已然著手調查了好幾樁明顯不合規矩的案件。然而隨著調查的深入,卻漸漸發現其中牽涉麵極廣,若是真要依法處置,恐怕會因此而得罪諸多權貴人物啊。”


    薛逸風冷哼一聲:“得罪人又如何?如果你什麽都不做,不是讓這些惡人更加猖狂?”


    趙文清點頭:“薛兄說得對,所以我想請兩位幫忙調查一件事。最近村裏有傳聞,說胥吏私吞稅款,我想把他們揪出來。”


    李青雲目光一亮:“趙兄放心,我願意助你。”


    趙文清感激地點了點頭,端起茶杯說道:“來,我們共飲此茶,願此事能有個圓滿的結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雲路之江湖恩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曲士語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曲士語道並收藏青雲路之江湖恩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