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秀才的喜悅漸漸淡去,趙府的氛圍再度變得緊張起來。因為大家都明白,明年的鄉試才是真正的考驗。趙父將李青雲與趙文清召集到正廳,語重心長地說道:“文清,青雲,鄉試是你們進入仕途的重要一步。舉人功名不僅是身份的提升,更是通往朝廷的敲門磚,務必要全力以赴。”


    徐子謙也點頭補充:“秀才不過是起步,舉人才是更大的跨越。鄉試競爭激烈,不僅考學問,更考心態。你們兩個需得比現在更用心才行。”


    趙文清聽後,眼神中閃過一絲自信:“先生,父親,您二位放心,我與青雲兄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李青雲則更加堅定地說道:“青雲銘記教誨。這不僅是為我自己,也是為我的家族,更是為正義。”


    趙父滿意地點頭:“好,既然如此,咱們趙府會全力支持你們的備考。文清,你多抽時間陪青雲溫習,他的底子雖紮實,但細節上還需打磨。”


    這段時間,李青雲將自己的時間安排得更為緊湊。清晨的院中常常響起他練劍的風聲,白日則與趙文清在書房埋頭溫習,夜晚又獨自挑燈攻讀。他的生活宛如一根繃緊的弦,卻帶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感。


    這一天,李青雲如往常一般在院中練劍,動作淩厲且有力。薛逸風站在一旁觀摩,偶爾出聲點評:“青雲,出劍雖快,但力道分散了。來,我示範一遍。”


    薛逸風揮劍的動作如風般流暢,每一招都精準且幹脆。李青雲點頭領會,重新調整自己的動作,汗水從額角滑落,但他全然不覺,隻一心投入練習。


    在忙碌的日子裏,宋懷玉成為了李青雲心中的一抹溫柔。她時常為他送來點心和茶水,看到他疲憊時也輕聲勸他注意休息。


    這一天,李青雲正在書房抄寫經典,宋懷玉端著一碗蓮子羹走進來,輕聲說道:“青雲兄,歇一歇吧。這是我剛煮好的蓮子羹,嚐嚐味道如何。”


    李青雲抬起頭,看到宋懷玉眼中透著關切,心中一暖。他放下筆,接過蓮子羹,低聲說道:“宋姑娘,每次勞煩你,青雲實在過意不去。”


    宋懷玉輕輕一笑:“你這麽努力,大家都看在眼裏。這點小事不足掛齒。”


    兩人坐在書房外的廊下,微風拂過,院中竹影搖曳,氣氛靜謐美好。李青雲忍不住說道:“宋姑娘,多謝你這些日子的照顧。我從小經曆坎坷,家破人亡,若沒有先生、趙兄和你們的支持,恐怕我難以走到今天。”


    宋懷玉目光微垂,語氣柔和:“青雲兄,苦難雖多,但你一直堅持。能與你相識,是我們的緣分。未來的路,無論多艱難,我相信你一定能走下去。”


    李青雲心中一動,抬頭看著宋懷玉,目光中多了一絲溫柔。他鄭重說道:“宋姑娘,你放心,無論未來如何,我都會記住你們對我的恩情。”


    一次偶然,宋懷玉送茶時不小心被門檻絆倒,整個人跌向李青雲。李青雲連忙伸手扶住,兩人一時靠得很近。宋懷玉的臉瞬間泛紅,低聲道:“抱歉,青雲兄,我……失禮了。”


    李青雲也有些局促,連忙扶穩她後退開一步:“宋姑娘無須介懷,都是我沒注意到門檻的緣故。”


    這小小的意外,讓兩人的心中多了一份微妙的情感。他們雖然沒有挑明,但彼此的關心與默契已經悄然升溫。


    一天傍晚,徐子謙與李青雲在書房討論策論時,忽然問道:“青雲,最近宋懷玉姑娘似乎常來照顧你?”


    李青雲一怔,低聲道:“先生,她隻是善解人意,見我疲憊,送些茶點而已。”


    徐子謙輕笑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意味深長:“人之常情,無需多做解釋。但記住,無論情感還是功名,都需謹守內心,不可偏離自己的方向。”


    李青雲鄭重點頭:“先生教誨,學生銘記於心。”


    李青雲在趙府的日子,隨著鄉試日漸逼近,愈發緊湊而充實。趙府的清晨總是被他的劍聲喚醒,而深夜則被書房的燈火點亮。


    清晨的庭院,露珠尚未消散,微涼的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氣息。李青雲手持竹劍,正對著院中的梅花樹反複練習“風穿雲隙”這一招。他的動作幹淨利落,劍光劃過時,帶起陣陣風聲。


    薛逸風倚在院門口,抱臂冷眼旁觀。他嘴角帶著一抹似笑非笑:“青雲,你的招式雖快,但氣勢還是不夠。劍術不僅在於出招,還在於如何給對手施壓。”


    李青雲停下動作,抬手抹去額頭的汗水:“師兄,我總覺得出劍時心緒不夠穩,是不是我的基本功還不夠紮實?”


    薛逸風走上前,拿起他的竹劍隨手揮了幾下,轉身說道:“基礎是關鍵,但心態更重要。劍術是手的技藝,也是心的境界。你若想更進一步,就要學會用劍傳遞氣勢。來,我陪你練練。”


    兩人在院中比試開來,劍影飛舞,碰撞聲清脆。薛逸風的劍法大開大合,李青雲則更加注重精準與靈動。兩人切磋間,李青雲的劍法逐漸變得流暢,動作間多了一分沉穩。


    比試結束後,薛逸風將竹劍丟迴給他,嘴角揚起一抹滿意的笑意:“不錯,進步了。等你鄉試結束,我再教你幾招更高深的劍法。”


    李青雲抱拳致謝:“多謝師兄指點,我定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書房中,趙文清與李青雲並肩坐在書案前,桌上鋪著兩份策論練習題,筆墨散發著淡淡的香氣。


    “青雲兄,這道題目如何答?”趙文清指著一張紙上的題目問道,“若從‘仁政’出發,你的立論又會是什麽?”


    李青雲思索片刻,提筆在紙上寫道:“仁政者,利民為本,清正為綱。凡政之所施,必以百姓之苦樂為準繩……”


    趙文清抬眼看了一下,微微點頭:“切題不錯,但缺乏深度。若能從曆史教訓中引出事例,論述會更加有力。”


    李青雲放下筆,認真說道:“趙兄說得對,我在策論中對曆史的引用確實有所欠缺。”


    趙文清笑道:“別擔心,你有學劍的韌勁,也有學問的根底,稍加打磨,鄉試題目對你來說不成問題。”


    午後陽光正暖,宋懷玉端著一壺熱茶走進書房。她輕輕放下茶壺,笑著說道:“文清表哥,青雲兄,喝點茶歇一會兒吧。”


    趙文清接過茶杯,調侃道:“表妹,你真是偏心,每次送點心送茶,總是青雲兄比我多。”


    宋懷玉笑了笑,轉頭看向李青雲:“青雲兄練劍又讀書,肯定比表哥更累。我可不是偏心,隻是憐惜他的辛苦。”


    李青雲接過茶,心中一暖,低聲道:“宋姑娘,總是讓你費心,我實在過意不去。”


    宋懷玉看著他,目光中透著一絲柔意:“你隻管努力,別說這樣的話了。”


    夜深人靜時,李青雲獨自坐在書房中,燭光在他的臉上投下淡淡的影子。他手中翻動著一卷古書,目光卻有些飄忽。


    “青雲兄,你還沒睡?”宋懷玉端著一盞油燈走進來,聲音輕柔。


    李青雲迴過神,放下書卷,笑了笑:“還有些策論沒有溫習透徹,索性多看一會兒。”


    宋懷玉將燈放在一旁,微微蹙眉:“你已經很努力了,也要注意身體。若是太過勞累,反而不利於備考。”


    李青雲點了點頭,輕聲說道:“宋姑娘,多謝你的關心。我隻是覺得,這條路對我來說意義重大,不敢有絲毫鬆懈。”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堅定:“這不僅是為了我自己,也是為了李家,為了父親。鄉試隻是第一步,我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


    宋懷玉看著他,眼中流露出一絲心疼,但更多的是敬佩。她輕輕說道:“青雲兄,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我會一直為你加油。”


    幾天後,趙父和徐子謙將李青雲與趙文清叫到廳中,為他們詳細講解鄉試的注意事項:“鄉試是大考,不同於童試。題目難度更高,考官也更加嚴苛。你們兩個不僅要鞏固學問,還得調整好心態。”


    徐子謙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繼續說道:“文清,你多幫幫青雲。青雲,這段時間,你也可以適當與文清切磋策論,吸取他的長處。”


    趙文清點頭笑道:“老師放心,青雲兄的努力有目共睹,我一定全力相助。”


    李青雲拱手行禮:“多謝老師和伯父教誨,青雲必不辜負大家的期待。”


    夜晚,他站在庭院中,看著天上的繁星,手中緊握父親留下的玉佩,心中默默發誓:“父親,我一定會考取功名,用我的努力,為您洗刷冤屈,為李家重振榮光。”


    時光飛逝,轉眼一年已過。秋風送爽之際,鄉試的日子臨近。李青雲依然化名“趙青雲”,與趙文清準備啟程前往省城,迎接人生中更大的挑戰。


    趙府一早便忙碌了起來,趙父命人準備好行囊,車馬早已停在院中。徐子謙也趕來送行,與趙父一同叮囑兩人。


    廳堂中,趙父正揮手指揮仆人將書箱和幹糧裝上馬車。他轉頭看向趙文清與李青雲,目光中透著殷切:“文清,青雲,此次鄉試意義重大,不僅關係到你們的前程,也是我趙家的榮光所在。一路上務必小心,到了省城後先安頓好,切莫因瑣事分心。”


    趙文清鄭重點頭:“父親放心,我和青雲兄定會全力以赴,不負您和先生的教誨。”


    徐子謙站在一旁,緩緩說道:“青雲,文清,這次鄉試,不隻是考才學,也是考心境。省城的考場複雜,壓力倍增,你們要記住,不論題目難易,心境一定要穩,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實力。”


    李青雲雙手抱拳,鄭重說道:“先生教誨,學生謹記於心。青雲雖非趙家子弟,卻蒙先生與趙家厚愛,定不敢有絲毫懈怠。”


    徐子謙點了點頭,目光中透著幾分欣慰:“如此甚好。青雲,文清,你們要記得,功名雖重,但心誌更重。此去省城,不僅要帶迴好消息,更要守住內心的清明。”


    就在幾人說話間,宋懷玉提著一個小包袱走了進來。她快步走到李青雲與趙文清麵前,將包袱遞給李青雲:“青雲兄,文清表哥,這裏是一些我親手做的點心,還有幾瓶藥湯,路上若覺得疲憊,就吃一些提提神。”


    李青雲接過包袱,心中一暖:“宋姑娘,勞煩你費心了,青雲心中實在過意不去。”


    宋懷玉搖了搖頭,輕聲說道:“青雲兄,你專心赴考就好,別想太多。這一路舟車勞頓,你們務必保重。”


    趙文清接過一瓶藥湯,笑著調侃道:“表妹,看來你對青雲兄比對我更上心啊。”


    宋懷玉臉頰微紅,瞪了趙文清一眼:“文清表哥,你可別胡說!”


    眾人見狀都笑了起來,緊張的氣氛也因此緩和了不少。


    就在準備啟程時,院門外傳來一陣馬蹄聲。眾人循聲望去,隻見薛逸風趕著一輛馬車來到院外。他一身勁裝,腰間掛著長劍,目光銳利。


    “師父讓我來護送你們。”薛逸風下馬後走到李青雲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青雲,這一路可不能馬虎。錦衣衛雖已收斂許多,但暗中追蹤的耳目恐怕還未散盡。”


    李青雲眼中閃過一絲感激:“多謝師兄,多虧有你護送,青雲安心許多。”


    這時,周淩風從馬車下車,目光在兩人身上掃過,沉聲說道:“文清,青雲,此去省城路途遙遠,不比縣城那麽安穩。逸風雖隨你們同行,但你們自己也要多加小心。青雲,劍帶著了嗎?”


    李青雲點了點頭:“帶著了,師父放心。”


    周淩風又看向薛逸風:“逸風,這一路若遇到麻煩,能不動手就盡量別動手。你知道,錦衣衛的人盯得緊,咱們不宜節外生枝。”


    薛逸風拱手道:“師父放心,我心中有數。”


    一切準備妥當後,趙父站在院門口揮手相送:“文清,青雲,路上多保重!等你們帶迴好消息,咱們趙府必定好好慶賀一番。”


    李青雲和趙文清拱手行禮:“伯父,家中一切有勞您費心了,我們定不負眾望!”


    宋懷玉站在一旁,目送著馬車漸行漸遠,心中泛起陣陣不舍。她輕聲呢喃:“青雲兄,文清表哥,一路順風。”


    一路上,三人行程謹慎,但氣氛卻並不沉悶。


    清晨的山路上,薄霧籠罩,李青雲坐在馬車裏,撥開簾子望著遠方的青山,不由得感慨:“此去省城,不知道會遇到怎樣的考驗。但若能順利通過鄉試,我便離父親的遺願更近一步。”


    薛逸風趕著馬車,迴頭笑到,笑道:“青雲,考試的事不必太憂心。以你的學問,再加上文清這家夥的死讀書性子,舉人功名應該手到擒來。”


    趙文清坐在車內,聞言翻了個白眼:“師兄,莫要總是拿我打趣。我倒是覺得青雲兄心中不平之氣越發強烈,這對考試來說反而是好事。”


    薛逸風調笑道:“嘖,文清,你這話說得好像咱們去省城不是考功名,而是赴一場江湖論劍似的。”


    李青雲笑了笑,目光堅定:“對我而言,這兩者並無區別。考場上的筆,和江湖中的劍,同樣需要決心與實力。”


    夜晚,三人在一處山間歇腳。營火燃起,火光映照著三人的臉龐。


    薛逸風坐在一旁削著木枝,隨口問道:“青雲,你有沒有想過,如果舉人考不上,會怎麽辦?”


    李青雲停下手中的動作,思索片刻,沉聲說道:“師兄,舉人隻是我複仇路上的一步。若此路不通,我會另尋他法。但不論如何,我都不會放棄。”


    薛逸風點點頭,嘴角揚起一絲笑意:“好小子,有這份心,我這個師兄倒要看看你到底能走多遠。”


    趙文清輕聲說道:“青雲兄,你有我,還有我們所有人的支持。這條路雖難走,但絕不會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


    李青雲看著麵前的火焰,眼神中多了一分深沉:“謝謝你們,師兄,文清。無論這條路多難,我都會走到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青雲路之江湖恩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曲士語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曲士語道並收藏青雲路之江湖恩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