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短時間內看不出問題,隻有等糧食收獲後才能發現種植出了問題的。


    而到時候追責又會變得很困難。


    要是細化農業產業到每一個步驟價值多少分,那需要付出的行政成本是海量的。


    而且計算必須要有一台相對先進的電腦進行匯總計算和處理報表才能完成。


    這在這個年代明顯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不僅僅是農業無法準確的產值量化。


    在科研領域也是如此。


    比如說福特汽車在很長時間內對集團中的科研人員就是采取自報公議的方式評定獎金和薪酬的。


    因為科研時間投入長,無法像流水線上的工人一樣統計出產值。


    但是科研人員研發新的發動機、傳動係統等等,這都是需要長時間的。


    而在研發過程中誰的作用大,誰的作用小,誰在摸魚,這都是很難管理的。


    也許你看見一個科研人員天天加班,你被他的敬業精神感動。可是他加班也就是東摸摸西看看,感覺做了很多事,但實際上屁事沒做。


    單純混加班費和獎金罷了。


    所以福特(包括很多當時的歐美公司)對技術科研人員都采取了這套自評公議的評分製度。


    讓員工之間自己打分,根據打分來發放獎金。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心理學,人會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做出自我維護的行為。


    而當他們在這套係統中運行的時候他們會發現,他們隻有最公正客觀的為他人打分,自己的權益才不會受損。


    這在心理學上還有另一個著名的理論「拿著刀的人最後吃」。


    簡單來說,六個人想吃蛋糕,但是卻隻有一個人有權力分蛋糕。


    他就是拿著刀的人。


    如果他來分蛋糕,並且第一個吃。


    那麽他無疑會拿走最大那塊。


    但是假如他是最後一個選蛋糕的,那麽他就會盡可能的把這個蛋糕做到六等分均分。


    自評公議製度好嗎?


    好。它雖然不是一個完美的製度它也有自己的各種缺點,但是它已經超越其他製度許多了。


    因為這世上本就不存在完美無缺的規章製度。


    所有的製度都有缺點和漏洞。隻看其缺點大還是優點大。自評公議製度它有缺點,但是相比於它的優點來說,缺點是可以容忍了。


    而它被廢棄的最大原因是在於,這套製度讓權力下放了!


    從前評分製度掌握在隊長手裏,隊長在小本本上記著某某幾分就能決定這家人到底能吃飽還是挨餓。


    這就是隊長的權力,他的小本本決定了你一家老少的生死,你能不巴結他嗎?


    在企業裏也是如此,福特的老板在不使用這套製度之前,員工的薪水是根據他喜好來決定的。


    他想要提拔誰、重用誰、喜歡誰,他就可以給對方開出高薪。


    這就是老板的權力,所以老板提出任何不合理的要求,員工敢說不嗎?


    而自評公議製度打破了這一鐵律。


    評分不再是隊長在小本本上自己畫道道了。


    而是村民們自己評出來的,每個人都心裏有數。員工們也是如此,工資高低是靠能力和努力與否,而不是對老板的溜須拍馬。


    它剝奪了隊長、老板、人事、財務等等一係列人的權力。


    所以它並不受歡迎。


    在蘇聯解體後,歐美企業迅速將這一政策冷藏,並且決定永遠不會拿出來。


    甚至將一切關於它的資料和故事都盡可能的刪除。


    所謂政治鬥爭無非兩件事:一是用錢的權力,二是用人的權力。


    這套製度極大的製約了老爺們的權力,它被廢除一點都不奇怪。


    因為它被發明出來的本意是為了杜絕吃大鍋飯和人浮於事的現象。


    可是它卻在無意中做到了還政於民!


    張天浩自己操刀編寫的《馬向陽迴鄉記》中提出這套製度,卻故意沒有解釋這套製度的核心理論。


    他就是要將這套理論留給如李抗日這樣的基層幹部拿去用的。


    雖然這僅僅隻是邁開了一小步,但是隻要時間到了,它便可成星星之火。


    革命隻能從底層自發開始,革命的自我更新能力也隻能來自於底層。


    而這份文件卻被最上層給提字發放給全國。


    有些人看了出來,可是層次不到,說了不算,可是大長老卻提字發放全國要求上至部級下到村子全部發放。


    華夏永不缺少聰明人,有的人把文件拿出來操作,有的卻把文件直接給一把火燒了,隻當他不存在。


    李抗日並不知道自己今天做的事情代表著什麽,他隻知道自己很開心。


    因為村民們聽完他的講解後,紛紛表示這套製度公平,大家都不吃虧。


    幹得多拿得多,幹得少拿得少。


    但同時也人多力量大,大家可以集合起來一起幹大事,


    比如修後山的水池,


    比如平整村裏的爛路。


    再比如為集中養殖兔子而一起搭建兔舍,等等等。


    當場有百分之四十的村民表示願意加入生產隊。


    剩下的百分之六十表示要迴去考慮考慮。


    李抗日不急,農村工作不能急。


    可以等他們自己想通,也可以自己給他們做工作,還可以等開春了讓他們看到大家夥合理分配勞力後生產隊的效率後之決定加入。


    生產隊的原則就是不強迫,不強求,來去自由。人看到了好處自然會留下來。


    李抗日笑嗬嗬的看著村民:“好,這件事就先這麽定了。今天你們是不是要和我學識字啊?看見李福貴的麥子和李梅花的兔子後,發現識字的好處了吧。”


    場下的村民們都憨憨的笑了起來。


    “好,今天教大家夥認識十個字。我也給你們念念有趣的故事。這次不是念新聞了,念新聞我也知道你們不愛聽。我給你們讀一個故事《王大爺進城奇遇記》。”


    1964年元月的小雪分紛紛揚揚的灑在彭家村的大地上。


    雪冰封了大地,掛滿了枝頭,天地間隻餘一片白茫茫。


    而在這冰天雪地之中,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一場將影響全中國的巨大裂變正在這處不起眼的小山村中悄悄的醞釀,其餘波甚至將擴散至世界各地。


    有人說是英雄創造了曆史,也有人說是曆史創造了英雄。


    而在這一刻,曆史的齒輪被人向前推動了一步,沒有英雄,沒有時勢,有的隻有一群大字不識幾個的農民正在笑嗬嗬的聽著村支書給他們講故事。


    他們在聽著王大爺進城後的種種遭遇,他不認識自來水,以為水龍頭某種神器,隻要把水龍頭插進牆裏就能有水出來。


    也不知道點燈是何物,還以為是雷電老爺下凡了。王大爺便是這千千萬萬農民的縮影,這些農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楸木的亞當並收藏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