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從蘇聯進口的土豆,每六公斤可提煉出一公斤澱粉。


    而每公斤澱粉又可製成一千二百克糖漿。


    若繼續進行蜂蜜提純和晶體化處理,最終可獲得七百五十克單晶糖。


    每個發酵缸一次性能發酵糖化五百公斤澱粉,產出六百公斤糖漿。


    目前,糖化車間僅有兩百個發酵缸。但根據車間的規模,最大可一次性發酵五百缸。


    值得注意的是,糖化車間是由原本的膨化第四和第五車間改造而成,而第五車間的改造工作尚未完成。


    一旦兩個車間全部改造完成並投入完整生產,一年可產出三萬三千噸糖漿,這相當於兩萬兩千噸糖。


    然而,目前產能擴充麵臨兩大問題:首先在於車間的擴大建設,這需要張廠長與哈爾濱政府進行協調;其次在於土豆的用量。蘇聯土豆資源豐富,二戰末期年產量高達五千萬噸,如今也維持在六千萬噸左右。土豆數量之多,以至於吃不完,甚至用來喂牲口都嫌多,每年有大量土豆直接爛在倉庫裏。


    蘇聯人非常願意將土豆出口給我們。


    目前我們的產量尚可,但若產量增大,中蘇鐵路現有的運力將不足以應對,因此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陳金生正拿著整理好的數據,通過電話向張天浩匯報。


    實際上,蘇聯的土豆產量在1973年達到了巔峰,年產壹億零叁佰萬噸。


    按照蘇聯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能分到一噸土豆。土豆對於蘇聯來說既是重要的糧食,也是牲口的飼料。


    但由於數量過於龐大,蘇聯難以完全消化,導致許多土豆要麽爛在地裏,要麽爛在倉庫中。


    雖然蘇聯積極尋求出口土豆,但當時的歐洲各國並不缺土豆,例如德國年產兩千六百萬噸土豆。


    因此,張天浩這次的計劃頗具野心,最關鍵的一點是,我們生產的糖漿成本僅為美國同類型產品的八分之一,蘇聯同類型產品的十分之一。


    這得益於我們超越時代的技術優勢所帶來的降維打擊。


    在美國和蘇聯還在采用昂貴的酸法製糖時,我們的生物法製糖對他們來說就如同天降之物。


    而且,由於酸法製糖成本高昂,導致美國、蘇聯以及全球主要產糖國都不得不使用玉米澱粉來製糖。玉米澱粉轉化率高,出糖率也高。


    相比之下,土豆的澱粉轉化率在主要穀物中較低,這意味著出糖率也較低。如果搭配昂貴的酸法製糖,可能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因此,精製玉米澱粉加上昂貴的酸法製糖,造成了目前糖價居高不下的局麵。美國由於其大平原的地理優勢以及適宜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合種植玉米,因此從未缺過玉米,能夠生產大量的玉米糖漿。


    而蘇聯的情況則相對糟糕,其玉米產量並不樂觀,難以完全依賴本國的玉米糖漿來滿足人民對糖的需求。實際上,不僅蘇聯,除了美國以外,全球其他國家也普遍麵臨糖短缺的問題。


    僅依靠蔗糖是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的。而且,酸法製糖並非所有國家都能夠熟練掌握。


    因此,我們的生物製糖法技術保密級別非常高,菌種的配置和最後的發酵工作都由北平的技術員負責,地方工廠和政府不得插手。每次取用菌種時,必須有三人到場,確保每一毫克菌種都能對賬,絕對不允許任何一毫克菌種流失。


    當陳金生說出糖漿的生產成本時,所有人都感到震驚。


    連大領導都忍不住問道:“陳金生同誌,你計算的成本沒有錯嗎?”


    陳金生堅定地搖搖頭:“沒錯。這還是因為我們進口蘇聯土豆需要支付一筆運費,從而提高了土豆的價格。如果我們國家能夠大量生產土豆的話,我預計我們的製糖成本還能降低三分之一。”


    “而且,隨著規模效應的形成,成本還可以進一步降低。目前,榨取和提純等環節的消耗相對較大,但可以通過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


    聽到陳金生的話,大領導忍不住站起來踱步:“陳金生同誌,你說的都是真的?糖漿真的能這麽便宜?”


    陳金生自信地點點頭:“對,就是這麽便宜。以現在的糖價來看,蘇聯拉來二十節火車皮的土豆,我們大概可以生產兩節半的糖漿。而蘇聯二十節的土豆隻能換迴三分之一節的糖漿。這樣我們就能淨賺兩節多車皮的糖漿。” “而且,糖漿並不是像土豆那樣難以銷售的產品。隻要將其運往蘇聯或其他任何一個歐洲國家,他們都會願意出足夠的價錢將其全部買下。”


    “蘇聯向我們運送土豆,再從我們這裏拉走糖漿。他們得到了糖漿,而我們則獲得了土豆和外匯。這就是雙贏的局麵。”陳金生在說這話的時候,嘴角帶著微笑。他在張天浩那裏得到的文件隻有他一個人看過,他知道如何將這筆錢拿到手。他相信糖漿不愁賣,現階段首先要滿足軍隊的需求,有剩餘的再賣給蘇聯人。先保持收支平衡就好。 賣給蘇聯人的糖漿隻要剛好抵上土豆的錢和給軍隊供給糖的錢就行了。否則國內的負擔會太大。


    反正已經從老大哥身上薅了不少羊毛了,不差再薅這一點。想必老大哥也很願意被這樣薅羊毛。


    大領導深唿吸了一口氣,然後說道:“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糖漿的產量了。一年三萬三千噸明顯不夠。


    糖漿的生產速度怎麽樣?”


    “目前是以一個星期為周期。澱粉糖化發酵一般需要四到五天,糖化後的榨取和提純大約需要一天。”“在前一百缸發酵成功後,王鳳山教授已經開始發酵第二批的二百缸,同時也加快了對第五車間的改造。同時購買更多的發酵缸。目前隻能是擠壓一下醬油和醋廠的訂單,優先供應糖廠。”


    大領導聽了這話後點點頭:“優先供應糖廠是應該的。不過也要照顧醬油廠和醋廠,不能讓老百姓買不到醬油和醋。還是在保證醬油和醋的供應的基礎上,優先考慮糖廠。”


    “糖化車間的擴展,我會和哈爾濱的同誌們說的。擴大是必然的。能以低廉的成本生產糖漿,那就是我們的拳頭產品。王鳴岐教授的這個技術找得太好了。”


    大領導欣慰地笑著。 “如果糖漿能出口,那可比賣藥、賣薯片、賣可樂還要賺錢啊。”


    陳金生也附和道:“沒錯,糖是大宗商品,而且是剛需。僅僅蘇聯一個國家,一年對糖的需求都是以數百萬噸計。他們的產能根本無法滿足缺口。”


    “還有美國,等到時機合適,我們的糖可以直接出口美國。即便不能直接出口美國,也能通過其他渠道進入美國。擠壓他們糖業的生存空間,甚至直接做死美國糖業。”


    “這還連帶著能打擊美國農業。”成績單思想中的戰爭可不僅僅是戰場上的拚殺。而是全方位的,政經民生到文化入侵,全方位無死角的絞殺戰,這才是更高層麵的絞殺戰。


    唯一可惜的是現在華夏的工業底子太弱。不然依靠後世的技術完全可以搞死美國。如果華夏有蘇聯五分之一的工業底子,那麽得到了生物製糖法後,完全可以把全球糖業公司全部擠兌到破產。


    隻需要三五年的時間,華夏糖就可以壟斷全球了。可惜,底子太弱。現在想的不是如何擠兌全球糖業,而是思考怎麽能從老大哥身上薅羊毛。糖是可以帶來超額利潤的東西。


    隻要糖產能跟得上,華夏完全可以用糖漿兌換出一整個156工程。整個東北的經濟會因為糖而起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楸木的亞當並收藏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