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需要一個糖化車間控製溫度濕度,就能將糖化反應控製住。三到五天便可澱粉糖化,然後榨汁提純。


    整個過程中不需要使用超越60年代的任何儀器設備。


    也沒有任何難以理解的部分。


    對60年代來說最大的難點就隻有一個:黴菌。


    其中很多黴菌在60年代已經發現且投入工業生產使用。


    不過為了老百姓的餐桌上帶一點點甜味。


    為了考慮到以後產量的擴大,所以就自己培育黴菌勢在必行。


    王鳳山已經接過重擔,帶領研究所人員盡快培育出穩定的黴菌菌種。


    有廠長提供的大量黴菌做實驗,這一點對王鳳山教授來說並不是特別難的事情。


    畢竟黴菌有自我繁殖的能力,隻要保證其不突變即可。聽完陳金生的解釋,


    大領導和高秘書都嘖嘖稱奇。


    陳金生的學曆和經曆都不具備那麽高的知識,看來他是張天浩的第一心腹沒有擴大之一。


    “大智若愚啊。這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又變得簡單了啊。也不對,是人類對微生物的理解更深了,才能發明這種看似簡單,實際上一點都不簡單的技術啊。”大領導忍不住感歎道。


    高秘書也是迎合著大量到的說辭,他問道:“那麽澱粉怎麽解決?”


    陳金生迴答:“直接從蘇聯進口土豆。最近兩三年內,蘇聯土豆可以滿足我們的需求。等到我們自己的化肥設備和農機設備經過這三年的發展也能有所起色。”


    “再加上東北農墾軍團開墾出更多的良田。到時候我們是選擇繼續進口蘇聯的土豆,還是用我們自己的糧食,選擇權都在我們自己。”


    “而生產的糖漿,我們可以一半自用,一半出口蘇聯。這樣不僅能把土豆錢都補上,還能有很多盈餘。畢竟糖漿可比土豆值錢多了。”


    大領導曾經卻是哈哈一笑:“你要是能每年給蘇聯提供一百萬噸糖漿,可以給同誌一高興,可以把西伯利亞大半的土豆送給你。蘇聯人可是很愛糖啊!”


    這句話倒是說的沒錯,蘇聯人從蘇聯誕生一直到蘇聯解體,這個國家的人民們對糖的需求就沒得到過滿足。


    蘇聯人一個個都像是黑熊精轉世,每天不抱著蜜罐子啃感覺好像都缺點什麽一樣。


    火車抵達爾濱之後,三人和過來集合的王鳳山一起走出了車站。


    這個年代的迎接工作和後世比還是很簡樸的。


    市長和書記等領導人在車站接車,然後簡單寒暄也就走了。


    沒有過度的封閉車站導致旅客滯留的現象。


    迎接全程也很快,大領導和高秘書一起上了迎接他的車。


    陳金生和王鳳山,以及其他人員則上了另外的吉普車,車輛載著他們直接行駛向了食品廠。


    食品廠那邊也搞了個歡迎列隊。


    因為全廠上下都知道四九城要來大能人,要讓食品廠三年後達到年產糖漿一百萬噸的規模。


    這將讓爾濱第一食品廠一躍成為華夏東北,不!


    是一躍成為整個亞洲首屈一指的第一糖廠,爾濱將成為亞洲糖都!全廠的工人都很興奮,在食品廠工作有好有壞。


    壞處呢,是天天聞著裏麵的香味,但是自己又吃不到,這太讓人鬧心了。


    沒辦法,現在生產的膨化食品和方便食品。要麽是蘇聯的外貿訂單,要麽是軍隊的訂單。


    光是這兩個訂單就把爾濱第一食品廠的產能排滿了。


    甚至人手還顯得不夠,張西北不得不又招聘了一百多名工人。


    不過在食品廠工作也有一點好處,那就是生產膨化食品和軍糧的時候,多少會有一些損耗的碎片和不合規的產品。


    這部分產品還是可以吃的,這個沒問題。就是沒辦法作為商品出售,拿來當商品賣太寒磣了。


    這部分殘次品就會有工人們以成本價向工廠買走,帶迴家吃。這就像是麵包廠會賣麵包皮一樣。


    雖然都是些碎渣和殘次品,但在這個年代也是好東西。


    其實當初張天浩把這個年利潤達到上億利潤的工廠安排到東北,大家非常的不理解。


    這個也是張天浩的一個自尊心作祟。


    他知道在後麵的下崗潮使得這個華夏第一兒子達到了紛紛逃離的地方,一直到後來的小土豆來旅遊才使得大東北有了一點點人情味。


    因為他太大了,人太少了。


    在中原或者南方的農村大部分都是分得大概十一米乘以十米的宅基地,可以容納三世同堂。


    而在東北確實分得十五米乘以二十米的宅基地。


    後世的電視劇鄉村愛情裏麵的人物居住環境誰不羨慕。


    這一次擴張食品廠市裏直接就是,你要多少就給多少。


    甚至為了滿足東三省的肉食供應,直接每個市都有一個萬頭豬場。


    使其到了後來張天浩不得不往東三省加大投資。


    到了新世紀軋鋼廠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東北第一廠,旗下工人能包含東三省三分之一的人口。


    包括後來的越野汽車廠、重型卡車、重型機械廠,到了後來東三省在張天浩的團隊操作下在北極熊解體後吃下他們全國五分之一的機械和產品。


    甚至到了後來整個東三省成為了北極熊的輕工業基地。


    新中國成立後開始建設的工廠,對工人的勞動福利相比於民國時期是大不相同,可謂福利拉滿。


    工資不拖欠,加班有工資,節日或多或少會有點小福利。五月節最少能有兩個粽子,八月節也能有倆月餅。


    工廠還有員工食堂,吃飯的價格和自己買菜做飯一樣。


    這些福利和待遇相比於蘇聯工人來說那是還差許多。


    但是對從民國時期過來的國人來說,這已經是難以想象的日子了。所以新中國僅僅成立十餘年,國營工廠裏工人對工廠的歸屬感就異常強烈。


    相比於民國時期上海紡織廠老板要求每天開飯前工人必須要唱歌頌老板的《賞飯歌》不同。


    這些工人是真心實意的希望食品廠好。


    所以當陳金生等人到來的時候,全廠工人都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看著那一張張笑臉,陳金生這才知道張天浩的良苦用心,不能吃獨食,要走出,要使得更多的人得到體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怎麽會有人真的會喜歡站在廠門口列隊歡迎領導呢?


    他們的臉上的笑容卻是真誠的。


    陳金生莫名的想著,或許某些人曾經也經曆過這樣的待遇,並且沉醉其中吧。


    但是當屠龍者成為惡龍,也就變成了讓小學生雨天裏列隊歡迎自己吧。


    不過還沒等陳金生多想,他和王鳳山教授就被張西北等一眾廠領導迎接了進去。


    張西北看著年輕的軋鋼廠保衛處處長陳金生,上麵已經給了通知了,這是四九城軋鋼廠廠長的第一心腹,手裏握著幾萬的保衛科人員,更是遍布全國,他的保衛招人目標,


    第一傷殘軍人,隻要能動的全部安排到保衛科養殖場,


    第二烈士家屬,小的保衛科提供學習、服裝、飲食,家屬安排到軋鋼廠養殖分廠。


    第三犧牲的家屬,安排以及培養直係的父母和妻兒。


    所以陳金生可以說是萬家生佛,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麽能等到張天浩的肯定。


    其實張天浩跟他透露過張天浩的十年計劃,以及後麵風雨十年的人才招攬計劃。


    下鄉可以,不過下到哪裏都是軋鋼廠的附屬廠。


    甚至張天浩還讓陳金生聯合了整個全國的分廠保衛處把後麵下鄉的女性全部安排到其他省份的分廠,


    說白了南方的安排北方,西邊的安排東邊,


    這個政策使其後來知青返鄉出現了奇葩,直接就是軋鋼廠各省人員調動,到後來甚至出現了大量的罵聲,使其下鄉的男性都是帶著當地的女人迴的城市。


    因為女性則是通過陳金生的安興操作全部安排到軋鋼廠,導致後來出來了不少的女性廠長。


    最重要的就是好多女性都嫁給了保衛科。


    隻有經曆過那個年代的人才知道保衛科的厲害。


    級別聽說不高,是個處級領導。


    這個時代年輕就當領導不奇怪。


    畢竟二三十來歲的將軍也不是沒有過。


    “陳處長,王教授,歡迎歡迎啊。我們在食堂準備了……”張西北的話還沒說完呢,


    王鳳山直接打斷他說道:“糖化車間準備好了嗎?”


    “呃……好了。”王鳳山轉頭看向陳金生:“金生你餓嗎?”


    行吧,教授都這麽問了,陳金生還能說啥?


    他隻能說:“不餓。”


    王鳳山點點頭:“不餓就好。我也不餓。大家餓嗎?”


    他轉頭看向自己帶的那群工作人員。


    好嘛,教授都沒餓,學生敢餓嗎?


    即便現在已經中午十二點半,大家都還沒吃午飯。


    學生們也隻能說:“不餓!”


    迴答的異常整齊。


    “好,大家都不餓,我們先去看糖化車間吧。”王鳳山對著張西北說道。


    都這樣了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張西北帶路,一行人走到糖化車間廠房外。


    這裏原本是準備做膨化食品車間的,現在已經被改造了,內部原本就有暖氣管道,現在按照要求又多加了四條。


    更是軋鋼廠運來了好幾套生產線。


    東北的工廠基本都要有暖氣,不然冬天根本無法開工。


    孫一山和夏雨正在糖化車間內做最後的準備了。


    他們也沒想到陳金生和王鳳山會現在來,按時間陳金生等人現在應該在吃午飯呢。


    “陳處長,教授,你們就來了?”


    “嗯,車間好了嗎?”


    “好了,按要求改建好了。問題不大,封閉了所有窗戶,不見光。加濕問題也好解決。


    要求發酵用的大缸,張廠長死乞白賴的從醬油廠廠長手上借了五百多個大缸。每個大缸可發酵五百公斤澱粉。”


    王鳳山點點頭:“五百多個大缸,現階段也夠用了。我要求的熟化澱粉都準備好了嗎?”


    夏雨說:“熟化澱粉自然有。每天食品廠加工食品,需要處理的澱粉都是海量的。土豆澱粉每天管夠。


    西伯利亞的土豆正在源源不斷的送來。蘇聯人很喜歡我們用高檔副食品換他們的土豆。”


    陳金生這個時候笑道:“那以後我們用糖漿換土豆,不知道蘇聯人會不會更開心?不過廠長也特別交代了要食品廠最好做到原材料自產自足”


    王鳳山說:“不管蘇聯人開不開心,反正糖漿是要搞的。大家最後檢查一下糖化車間,沒有問題的話,我們就開始幹活。”


    好嘛,教授下車也不休息,直接開始幹活。


    老教授都以身作則了,隨行的工作人員能怎麽辦?


    自己還不如老教授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楸木的亞當並收藏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