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實驗新的食品1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 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參謀小心翼翼的問:“糧食和油料儲備不夠?”
“不夠。馬鈴薯可以解決,麵粉這東西實在不行可以執行配給製,那樣也能空出來。但是糖和油我變不出來。按照剛剛張同誌的介紹我簡單計算了一下。”
“我們黑省,人均年糖供給量隻有區區的一百克左右。大多數老百姓一年到頭都嚐不到個甜味。也就過年過節能買點點心。”
“可是這一百克的壓縮餅幹就要花掉十五克白糖。”糧食局的同誌搖搖頭:“供應不起啊。”
“油料就更不用說了,孫同誌說的,一百克方便麵餅要花掉二十到三十克食用油。大家捫心自問一下,迴家看看你們媳婦做菜一天敢用這麽多油不。”
糧食局的同誌這些話一說,大家都沒聲了。
因為人家說的對。油料又不能從天上掉下來。
這個時候張一山開口道:“關於油料的問題,現階段確實困難。不過國家已經在海南大規模種植油棕,等油棕開始產果,我們國家的油脂問題就能得到極大的緩解。棕櫚油也是可以吃的。”
“至於糧食局的同誌所擔心的掏空家底都供應不上軍隊需求這一點,其實你可以放心。”
張一山說話的時候對夏雨使了個眼色。
夏雨點點頭,然後從準備的會議材料中取出一些資料發給在場的各位。
“實際上上麵也要對軍隊的後勤供給做明確詳細的規劃。目前簡單的將戰士們的配給劃分為一類餐、二類餐、三類餐和特需餐。”
某個團長看見這份資料後好奇的問道:“這三種是怎麽分的?我看看啊。一類餐標準:以每日提供新鮮米麵糧油和新鮮蔬菜肉類製作的新鮮熱食為主。”
“二類餐標準:簡單烹飪的二次加工食品(熱食)為主。”
“三類餐標準:在缺乏炊事班或沒有烹飪條件的情況下,快速簡單的補充戰士熱量與體力為主。”
“特需餐:根據戰鬥或任務需求而提供的特需食品為主。”團長看完這些後撓了撓腦袋:“這一類餐我倒是看懂了。就是炊事班做的飯唄。這二類餐是什麽?”
張一山笑道:“方便麵,方便粉絲都屬於二類餐。二類餐的使用場景是預想在距離前線有一定距離但也不算後方,同時又沒有新鮮食物的情況下為戰士們提供可以吃的方便熱食。”
團長這個時候明白了:“哦明白了,就是部隊高強度訓練下來簡單修整的時候吃的唄。”
“對。”張一山點點頭。
參謀倒是笑著說道:“我覺得這二類餐比一類餐好吃啊。”
幾個團長也跟著笑了起來。
“不過這樣也好,修整的時候,除非是明確的打了勝仗。不然部隊的士氣一般都不會很高。這種好吃的方便麵和方便粉絲倒是能提振士氣。”
“那這個壓縮餅幹和馬鈴薯澱餅幹呢?算是幾類餐?”張一山迴答:“壓縮餅幹高油高糖算特需餐,是部隊部隊進行高強度大縱深穿插後沒有時間修整,馬上就要投入戰鬥。或者是部隊麵臨攻堅戰前食用的特需食品。”
“特需餐除了壓縮餅幹外,還有午餐肉罐頭。”說著張一山拿出一罐河北秦皇島食品廠生產的午餐肉罐頭,魚類罐頭。
“目前以雞肉和豬肉混合製作的午餐肉罐頭,含肉量在百分之三十左右。雖然澱粉感很強,但是也能作為一個補充吧。”
說話間張一山打開了午餐肉罐頭,打開之後一股濃烈的香氣撲鼻而來。
“好香啊。”廠長張西北忍不住感歎一句:“我們能嚐嚐嗎?”
“自然。”張西北讓人去去來刀子,將午餐肉切成小塊,保證每人都能嚐到一口。
參謀吃了一口後閉上眼睛感慨道:“比繳獲的小日本的罐頭還好。不!應該說比繳獲的美軍罐頭還好啊!”
參謀所說的繳獲的美軍罐頭
那些罐頭其實是二戰時期世邦午餐肉生產的罐頭。
二戰時期尤其是後期,美國都經濟吃緊。
世邦早期午餐肉的含肉量還是很高的,能達到百分之五十。
可是到了後期為了降低成本以滿足美軍采購條件,所以含肉量一降再降。
最低的時候含肉量隻剩下不足百分之八。
和小鬼子後期用牛血加燕麥的方式假裝生產牛肉罐頭有的一拚。
世邦的這批午餐肉罐頭對美軍士兵來說那是狗都不吃。
除非實在是沒東西吃,不然他們基本上都是拿來丟的。
不過這些美軍棄之敝履的午餐肉罐頭放到朝鮮戰場上就是好東西了。
含肉量百分之八那也是肉啊!
多少中國人一輩子也沒吃過肉啊。
部隊最開心的就是能從國軍手上繳獲美國午餐肉罐頭了。
當然,現在美國已經渡過最艱難的時刻。
現如今美軍配發到軍隊裏的午餐肉罐頭,含肉量已經飆升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
不過美國大兵一樣不愛吃,因為很多人吃太久的罐頭了,聞見那種獨特的罐頭味就想吐。
但是對於現在的中國人來說,這種獨特的罐頭味也是一種美妙的香味。
這種含肉量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午餐肉罐頭,其味道和口感其實比較接近後世的雙匯肉花腸。
總體講起來肯定是不難吃的,如果喜歡罐頭味的話甚至會覺得這東西挺好吃的。
“壓縮餅幹和午餐肉罐頭將會成為第一代的特需餐。壓縮餅幹可以下發到每個戰士,但是午餐肉罐頭隻能下發到班排一級。可能需要一個班或者一個排的戰士分一個罐頭吃了。”
張一山有些遺憾的說道:“美國佬都能把午餐肉罐頭配發到每一個士兵,我們還差不少啊。”他有些鬱悶。
但是有個團長卻說道:“這就不錯了。戰士們至少能在大戰前嚐嚐肉味。在遠離補給的地方,有這種午餐肉罐頭吃,我們戰士士氣是能蹭蹭的往上提的。”
“不過張同誌,按你這麽說,這馬鈴薯餅幹就是三類餐哦。但是這東西好硬啊,牙口不好能把牙硌掉。”
團長有些鬱悶的看著馬鈴薯餅幹。
缺油少糖,還是馬鈴薯澱粉製作的餅幹自然比不過精白麵加油加糖製作的正經餅幹。
而且不管是團長還是參謀其實都知道,一類餐在打仗的時候是很難吃到的。
隻有在後方修整或者是停火的間隙才有可能吃到。
二類餐的供給估計也不會那麽充足。特需餐就不用說了,那是執行攻堅任務才有的。
所以對大多數戰士來說,實際上在戰場上能最長吃到的可能隻有三類餐了。
張一山又拿出來了幾個袋子。
“我們在北平的實驗室裏生產的時候做了調味。
我們已經有相對成熟的三個口味配方。
火腿味土豆泥、雞湯味土豆泥、紅燒肉味土豆泥。
都是騙騙嘴吧的東西,實際上沒有肉。”
伴隨著張一山的話,另一碗土豆泥也做好了。
他再一次推到眾人麵前,大家都嚐嚐。這一次大家沒有客氣。大家冷的熱的土豆泥都嚐了,很多人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這土豆泥真的比炊事班長做的菜好吃誒!”
“好濃的火腿味,我這吃的是土豆泥嗎?”
“有土豆泥,幹嘛還要配發那種很硬的餅幹呢?”張一山不得不解釋道:“因為土豆泥太軟了,如果戰士長期吃這種軟食,害怕他們牙齒退化。而且餅幹擺碎後混進土豆泥裏,味道會變得很好。”
“複水土豆泥可以在作戰期間配發到每一個戰士。幹吃也可以,大家試一試。”
“不夠。馬鈴薯可以解決,麵粉這東西實在不行可以執行配給製,那樣也能空出來。但是糖和油我變不出來。按照剛剛張同誌的介紹我簡單計算了一下。”
“我們黑省,人均年糖供給量隻有區區的一百克左右。大多數老百姓一年到頭都嚐不到個甜味。也就過年過節能買點點心。”
“可是這一百克的壓縮餅幹就要花掉十五克白糖。”糧食局的同誌搖搖頭:“供應不起啊。”
“油料就更不用說了,孫同誌說的,一百克方便麵餅要花掉二十到三十克食用油。大家捫心自問一下,迴家看看你們媳婦做菜一天敢用這麽多油不。”
糧食局的同誌這些話一說,大家都沒聲了。
因為人家說的對。油料又不能從天上掉下來。
這個時候張一山開口道:“關於油料的問題,現階段確實困難。不過國家已經在海南大規模種植油棕,等油棕開始產果,我們國家的油脂問題就能得到極大的緩解。棕櫚油也是可以吃的。”
“至於糧食局的同誌所擔心的掏空家底都供應不上軍隊需求這一點,其實你可以放心。”
張一山說話的時候對夏雨使了個眼色。
夏雨點點頭,然後從準備的會議材料中取出一些資料發給在場的各位。
“實際上上麵也要對軍隊的後勤供給做明確詳細的規劃。目前簡單的將戰士們的配給劃分為一類餐、二類餐、三類餐和特需餐。”
某個團長看見這份資料後好奇的問道:“這三種是怎麽分的?我看看啊。一類餐標準:以每日提供新鮮米麵糧油和新鮮蔬菜肉類製作的新鮮熱食為主。”
“二類餐標準:簡單烹飪的二次加工食品(熱食)為主。”
“三類餐標準:在缺乏炊事班或沒有烹飪條件的情況下,快速簡單的補充戰士熱量與體力為主。”
“特需餐:根據戰鬥或任務需求而提供的特需食品為主。”團長看完這些後撓了撓腦袋:“這一類餐我倒是看懂了。就是炊事班做的飯唄。這二類餐是什麽?”
張一山笑道:“方便麵,方便粉絲都屬於二類餐。二類餐的使用場景是預想在距離前線有一定距離但也不算後方,同時又沒有新鮮食物的情況下為戰士們提供可以吃的方便熱食。”
團長這個時候明白了:“哦明白了,就是部隊高強度訓練下來簡單修整的時候吃的唄。”
“對。”張一山點點頭。
參謀倒是笑著說道:“我覺得這二類餐比一類餐好吃啊。”
幾個團長也跟著笑了起來。
“不過這樣也好,修整的時候,除非是明確的打了勝仗。不然部隊的士氣一般都不會很高。這種好吃的方便麵和方便粉絲倒是能提振士氣。”
“那這個壓縮餅幹和馬鈴薯澱餅幹呢?算是幾類餐?”張一山迴答:“壓縮餅幹高油高糖算特需餐,是部隊部隊進行高強度大縱深穿插後沒有時間修整,馬上就要投入戰鬥。或者是部隊麵臨攻堅戰前食用的特需食品。”
“特需餐除了壓縮餅幹外,還有午餐肉罐頭。”說著張一山拿出一罐河北秦皇島食品廠生產的午餐肉罐頭,魚類罐頭。
“目前以雞肉和豬肉混合製作的午餐肉罐頭,含肉量在百分之三十左右。雖然澱粉感很強,但是也能作為一個補充吧。”
說話間張一山打開了午餐肉罐頭,打開之後一股濃烈的香氣撲鼻而來。
“好香啊。”廠長張西北忍不住感歎一句:“我們能嚐嚐嗎?”
“自然。”張西北讓人去去來刀子,將午餐肉切成小塊,保證每人都能嚐到一口。
參謀吃了一口後閉上眼睛感慨道:“比繳獲的小日本的罐頭還好。不!應該說比繳獲的美軍罐頭還好啊!”
參謀所說的繳獲的美軍罐頭
那些罐頭其實是二戰時期世邦午餐肉生產的罐頭。
二戰時期尤其是後期,美國都經濟吃緊。
世邦早期午餐肉的含肉量還是很高的,能達到百分之五十。
可是到了後期為了降低成本以滿足美軍采購條件,所以含肉量一降再降。
最低的時候含肉量隻剩下不足百分之八。
和小鬼子後期用牛血加燕麥的方式假裝生產牛肉罐頭有的一拚。
世邦的這批午餐肉罐頭對美軍士兵來說那是狗都不吃。
除非實在是沒東西吃,不然他們基本上都是拿來丟的。
不過這些美軍棄之敝履的午餐肉罐頭放到朝鮮戰場上就是好東西了。
含肉量百分之八那也是肉啊!
多少中國人一輩子也沒吃過肉啊。
部隊最開心的就是能從國軍手上繳獲美國午餐肉罐頭了。
當然,現在美國已經渡過最艱難的時刻。
現如今美軍配發到軍隊裏的午餐肉罐頭,含肉量已經飆升到了百分之五十左右。
不過美國大兵一樣不愛吃,因為很多人吃太久的罐頭了,聞見那種獨特的罐頭味就想吐。
但是對於現在的中國人來說,這種獨特的罐頭味也是一種美妙的香味。
這種含肉量在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午餐肉罐頭,其味道和口感其實比較接近後世的雙匯肉花腸。
總體講起來肯定是不難吃的,如果喜歡罐頭味的話甚至會覺得這東西挺好吃的。
“壓縮餅幹和午餐肉罐頭將會成為第一代的特需餐。壓縮餅幹可以下發到每個戰士,但是午餐肉罐頭隻能下發到班排一級。可能需要一個班或者一個排的戰士分一個罐頭吃了。”
張一山有些遺憾的說道:“美國佬都能把午餐肉罐頭配發到每一個士兵,我們還差不少啊。”他有些鬱悶。
但是有個團長卻說道:“這就不錯了。戰士們至少能在大戰前嚐嚐肉味。在遠離補給的地方,有這種午餐肉罐頭吃,我們戰士士氣是能蹭蹭的往上提的。”
“不過張同誌,按你這麽說,這馬鈴薯餅幹就是三類餐哦。但是這東西好硬啊,牙口不好能把牙硌掉。”
團長有些鬱悶的看著馬鈴薯餅幹。
缺油少糖,還是馬鈴薯澱粉製作的餅幹自然比不過精白麵加油加糖製作的正經餅幹。
而且不管是團長還是參謀其實都知道,一類餐在打仗的時候是很難吃到的。
隻有在後方修整或者是停火的間隙才有可能吃到。
二類餐的供給估計也不會那麽充足。特需餐就不用說了,那是執行攻堅任務才有的。
所以對大多數戰士來說,實際上在戰場上能最長吃到的可能隻有三類餐了。
張一山又拿出來了幾個袋子。
“我們在北平的實驗室裏生產的時候做了調味。
我們已經有相對成熟的三個口味配方。
火腿味土豆泥、雞湯味土豆泥、紅燒肉味土豆泥。
都是騙騙嘴吧的東西,實際上沒有肉。”
伴隨著張一山的話,另一碗土豆泥也做好了。
他再一次推到眾人麵前,大家都嚐嚐。這一次大家沒有客氣。大家冷的熱的土豆泥都嚐了,很多人都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這土豆泥真的比炊事班長做的菜好吃誒!”
“好濃的火腿味,我這吃的是土豆泥嗎?”
“有土豆泥,幹嘛還要配發那種很硬的餅幹呢?”張一山不得不解釋道:“因為土豆泥太軟了,如果戰士長期吃這種軟食,害怕他們牙齒退化。而且餅幹擺碎後混進土豆泥裏,味道會變得很好。”
“複水土豆泥可以在作戰期間配發到每一個戰士。幹吃也可以,大家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