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劉三招到青島
四合院之我說都聽著,不許反駁 作者:喜歡楸木的亞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廷玉麵對自己無法承擔家庭重擔的無力感,心如刀絞。
他的父母辛苦養育他成人,如今卻因病倒下,這讓本就風雨飄搖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幸運的是,當地社區及時伸出援手,捐款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
實際上,最棘手的問題在於工作崗位。
市場上並沒有立即適合他們兩人的職位空缺,而且每個職位都有固定的人選。
加之他們對薪資待遇有所不滿,這引起了一些流言蜚語,使得那些願意提供更高工資的工廠對他們敬而遠之。
事情就這樣懸而未決,不上不下。
在病房裏,逐漸恢複的張廷玉對他的妻子李昌鈺說:“安妮,我康複後,不如先找個工廠做臨時工,不然我們的積蓄遲早會耗盡。”
李昌鈺,這位南方女子,身材嬌小卻有著北方人的直爽和果斷,她堅定地迴答:“你不用去。我可以去工作,你在家好好休息。
一旦你進了廠,不久就會有人幫你調整工作,但那時再想換到理想的崗位就難了。
我們還是再等等,錢還能撐一個月。”
他們的想法其實是一致的,不是工廠在拖延他們,而是大家都在觀望,希望有更好的機會自動上門。
青島第一食品廠的廠長穩坐釣魚台,因為張家老人住的地方離工廠不遠,近水樓台先得月。
但往往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清晨的青島,海風中帶著海水的腥味,這讓坐在轎車裏的劉海中感到不適。
盡管他常去津門,但那裏離海還是有一段距離。
一輛凱迪拉克駛入市區,接上了一個年輕人,然後直奔醫院而去。
四輛汽車組成的車隊引起了巡警的注意,消息層層上報,最終傳到了市長那裏。
經過一番調查,市長了解了這些人的身份和來意,雖然想要阻止,但車隊已經抵達醫院。
張小魚,張廷玉的大堂哥的兒子,早年隨家人逃難到四九城並定居,進了軋鋼廠工作。
夏天,張小魚帶著家人迴老家探親,得知家族中有人出國留學歸來。
雖然他們屬於同一個家族,但自家早已分家單過。
在困難時期,家族曾寫信借錢,大堂哥每月都會寄錢迴家,幫助家族度過難關。
幾年前,張天浩還沒迴來時,生活勉強過得去。
後來,雖然工資高,但沒有糧票,有錢也買不到糧食。
寄往青島的錢不少,但糧食緊缺,城鄉結合部的生活尤為艱難。
得知小叔的情況後,張小魚給劉海中打了電話。
劉海中非常高興,因為留學生比當地人更受重視。
他立刻帶著人去了青島,沒有通知任何人。
當張小魚帶著劉海中進入醫院時,市裏的領導也急忙趕往醫院。
張小魚敲門後推門而入,看到小嬸正在給小叔喂水。
他打了招唿,張廷玉看到張小魚進來,非常激動,因為他知道家族這幾年用的錢大部分是大堂哥從四九城寄迴來的,累計已有數百元。
張廷玉激動地問:“小魚,你什麽時候迴來的?也沒打個電話,好讓家裏去接你。”
張小魚笑著說:“小叔,沒事。我們廠裏有車到青島拉土特產,我就順便迴來了。
對了,小叔,這位是我們廠的人事部部長兼軋鋼廠學校校長劉海中部長,這次來是為了你的事。”
夫妻二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迴國時滿懷憧憬,但現實卻很殘酷。
在那個需要介紹信才能出門的年代,想換個城市工作並非易事。
但消息並不閉塞,軋鋼廠知道,廠長也知道。
當初在英德法叱吒風雲的人物,雖未見過麵,但傳說頗多。
本想去看看,卻被一紙公文困住。
張廷玉試圖坐起,但身體無力,李昌鈺和張小魚連忙上前扶住。
劉海中看到這一幕,微笑著說:“張先生,你還是躺好,自家人不必客氣。”說完,
他快步上前,伸出手握住張廷玉的左手,另一隻手托住他的後背,幫助他舒適地躺下。
張廷玉問:“劉部長,您來是有什麽事嗎?”
劉海中笑了笑,說:“我聽說你們夫妻現在還沒有安排工作。
你也知道,外麵的工作環境和方式與我們國家有所不同,但目前國內軋鋼廠的工作待遇絕對是一流的。
所以,我想邀請你們夫妻二人到四九城軋鋼廠去參觀一下,如何?”
劉海中深受厚黑學的影響,言辭得體,沒有漏洞,聽起來讓人心裏舒坦。
夫妻二人對視一眼,多年的夫妻感情讓他們彼此心照不宣。
張廷玉迴答:“劉部長,我知道軋鋼廠正在上柴油三輪車項目,但我太太她是熱水器廠的,工作地方不好安排啊。”
這句話直接表明了立場,也就是說,他可以去,但他太太的工作也要安排得舒心,他才會去。
劉海中微微一笑:“熱水器,就是那種插上電上水二十四小時一直都有熱水的機器,我記得德國的aeg非常有名,不知夫人是在哪個工廠上班?”
一句話直接挑明了話題。
李昌鈺心裏一驚,因為她知道劉海中,坊間傳聞他隻是張天浩住的四合院管事的二大爺,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竟然知道aeg。
劉海中保持著微笑,心裏卻熱血澎湃。
看來以後招人一定要把對方曾經工作的地方了解一下,這樣才能一擊即中。
李昌鈺說:“劉部長,我是aeg設計部門的工程師。”
劉海中被鎮住了。
來之前,他向易中海詢問了熱水器的事,隻得到了一些基本信息。
又問了張天浩,才知道aeg,還知道歐洲現代設計之父的名號,那是開創了一個時代的先河。
劉海中趕緊問:“是哪個貝倫斯曾經待過的科室嗎?”
夫妻二人這時才知道,劉海中來之前做了功課。
如果說在大陸最了解外麵的就是軋鋼廠的張天浩。
夫妻二人點了點頭。
劉海中心裏高興極了,把這兩個人召迴去,按照張天浩的做法肯定會開新廠。
劉海中也不遮遮掩掩了,直接把話挑明:“張先生,明人不說暗話,我就把話挑明了,我來就是想讓二位到軋鋼廠工作。現場聽了你們的解釋,工作就更好安排了。”
“張先生先到三輪車廠任副廠長,熟悉了工廠流程後,廠裏會在一到兩年時間內建設汽車廠。
張夫人到廠裏直接挑選人員進行培訓,等你的人員挑選完成,廠裏直接建個熱水器廠,你來當廠長,不知二位感覺如何?”
夫妻二人同時握住對方的手,用盡全力。因為他們知道,從劉海中的語氣來看,這事幾乎是板上釘釘。能在自己的國家幹自己喜歡的事,照顧家人,從事理想的職業,享受高福利待遇,心裏美滋滋的。
二人正準備答應時,病房門突然被人推開,進來了幾個人,把幾人嚇了一跳。但劉海中卻穩坐泰山,因為這樣的事他見得多了。
他的父母辛苦養育他成人,如今卻因病倒下,這讓本就風雨飄搖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幸運的是,當地社區及時伸出援手,捐款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
實際上,最棘手的問題在於工作崗位。
市場上並沒有立即適合他們兩人的職位空缺,而且每個職位都有固定的人選。
加之他們對薪資待遇有所不滿,這引起了一些流言蜚語,使得那些願意提供更高工資的工廠對他們敬而遠之。
事情就這樣懸而未決,不上不下。
在病房裏,逐漸恢複的張廷玉對他的妻子李昌鈺說:“安妮,我康複後,不如先找個工廠做臨時工,不然我們的積蓄遲早會耗盡。”
李昌鈺,這位南方女子,身材嬌小卻有著北方人的直爽和果斷,她堅定地迴答:“你不用去。我可以去工作,你在家好好休息。
一旦你進了廠,不久就會有人幫你調整工作,但那時再想換到理想的崗位就難了。
我們還是再等等,錢還能撐一個月。”
他們的想法其實是一致的,不是工廠在拖延他們,而是大家都在觀望,希望有更好的機會自動上門。
青島第一食品廠的廠長穩坐釣魚台,因為張家老人住的地方離工廠不遠,近水樓台先得月。
但往往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清晨的青島,海風中帶著海水的腥味,這讓坐在轎車裏的劉海中感到不適。
盡管他常去津門,但那裏離海還是有一段距離。
一輛凱迪拉克駛入市區,接上了一個年輕人,然後直奔醫院而去。
四輛汽車組成的車隊引起了巡警的注意,消息層層上報,最終傳到了市長那裏。
經過一番調查,市長了解了這些人的身份和來意,雖然想要阻止,但車隊已經抵達醫院。
張小魚,張廷玉的大堂哥的兒子,早年隨家人逃難到四九城並定居,進了軋鋼廠工作。
夏天,張小魚帶著家人迴老家探親,得知家族中有人出國留學歸來。
雖然他們屬於同一個家族,但自家早已分家單過。
在困難時期,家族曾寫信借錢,大堂哥每月都會寄錢迴家,幫助家族度過難關。
幾年前,張天浩還沒迴來時,生活勉強過得去。
後來,雖然工資高,但沒有糧票,有錢也買不到糧食。
寄往青島的錢不少,但糧食緊缺,城鄉結合部的生活尤為艱難。
得知小叔的情況後,張小魚給劉海中打了電話。
劉海中非常高興,因為留學生比當地人更受重視。
他立刻帶著人去了青島,沒有通知任何人。
當張小魚帶著劉海中進入醫院時,市裏的領導也急忙趕往醫院。
張小魚敲門後推門而入,看到小嬸正在給小叔喂水。
他打了招唿,張廷玉看到張小魚進來,非常激動,因為他知道家族這幾年用的錢大部分是大堂哥從四九城寄迴來的,累計已有數百元。
張廷玉激動地問:“小魚,你什麽時候迴來的?也沒打個電話,好讓家裏去接你。”
張小魚笑著說:“小叔,沒事。我們廠裏有車到青島拉土特產,我就順便迴來了。
對了,小叔,這位是我們廠的人事部部長兼軋鋼廠學校校長劉海中部長,這次來是為了你的事。”
夫妻二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迴國時滿懷憧憬,但現實卻很殘酷。
在那個需要介紹信才能出門的年代,想換個城市工作並非易事。
但消息並不閉塞,軋鋼廠知道,廠長也知道。
當初在英德法叱吒風雲的人物,雖未見過麵,但傳說頗多。
本想去看看,卻被一紙公文困住。
張廷玉試圖坐起,但身體無力,李昌鈺和張小魚連忙上前扶住。
劉海中看到這一幕,微笑著說:“張先生,你還是躺好,自家人不必客氣。”說完,
他快步上前,伸出手握住張廷玉的左手,另一隻手托住他的後背,幫助他舒適地躺下。
張廷玉問:“劉部長,您來是有什麽事嗎?”
劉海中笑了笑,說:“我聽說你們夫妻現在還沒有安排工作。
你也知道,外麵的工作環境和方式與我們國家有所不同,但目前國內軋鋼廠的工作待遇絕對是一流的。
所以,我想邀請你們夫妻二人到四九城軋鋼廠去參觀一下,如何?”
劉海中深受厚黑學的影響,言辭得體,沒有漏洞,聽起來讓人心裏舒坦。
夫妻二人對視一眼,多年的夫妻感情讓他們彼此心照不宣。
張廷玉迴答:“劉部長,我知道軋鋼廠正在上柴油三輪車項目,但我太太她是熱水器廠的,工作地方不好安排啊。”
這句話直接表明了立場,也就是說,他可以去,但他太太的工作也要安排得舒心,他才會去。
劉海中微微一笑:“熱水器,就是那種插上電上水二十四小時一直都有熱水的機器,我記得德國的aeg非常有名,不知夫人是在哪個工廠上班?”
一句話直接挑明了話題。
李昌鈺心裏一驚,因為她知道劉海中,坊間傳聞他隻是張天浩住的四合院管事的二大爺,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竟然知道aeg。
劉海中保持著微笑,心裏卻熱血澎湃。
看來以後招人一定要把對方曾經工作的地方了解一下,這樣才能一擊即中。
李昌鈺說:“劉部長,我是aeg設計部門的工程師。”
劉海中被鎮住了。
來之前,他向易中海詢問了熱水器的事,隻得到了一些基本信息。
又問了張天浩,才知道aeg,還知道歐洲現代設計之父的名號,那是開創了一個時代的先河。
劉海中趕緊問:“是哪個貝倫斯曾經待過的科室嗎?”
夫妻二人這時才知道,劉海中來之前做了功課。
如果說在大陸最了解外麵的就是軋鋼廠的張天浩。
夫妻二人點了點頭。
劉海中心裏高興極了,把這兩個人召迴去,按照張天浩的做法肯定會開新廠。
劉海中也不遮遮掩掩了,直接把話挑明:“張先生,明人不說暗話,我就把話挑明了,我來就是想讓二位到軋鋼廠工作。現場聽了你們的解釋,工作就更好安排了。”
“張先生先到三輪車廠任副廠長,熟悉了工廠流程後,廠裏會在一到兩年時間內建設汽車廠。
張夫人到廠裏直接挑選人員進行培訓,等你的人員挑選完成,廠裏直接建個熱水器廠,你來當廠長,不知二位感覺如何?”
夫妻二人同時握住對方的手,用盡全力。因為他們知道,從劉海中的語氣來看,這事幾乎是板上釘釘。能在自己的國家幹自己喜歡的事,照顧家人,從事理想的職業,享受高福利待遇,心裏美滋滋的。
二人正準備答應時,病房門突然被人推開,進來了幾個人,把幾人嚇了一跳。但劉海中卻穩坐泰山,因為這樣的事他見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