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宗鎮磊和李如慧兩人到了京城,出了火車站台後,即見到洪錫泰派的司機在出站口等候;兩人在司機殷勤地招唿下,坐上車來到洪錫泰的京城工作室。
工作室設在一個高層寫字樓內,格局別致,布置得十分清馨儒雅。
滿頭白發,型體瘦小,但行動敏捷的洪錫泰帶領他倆進到緊鄰他辦公室的茶室。
宗鎮磊走進茶室忽然眼前一亮,見到茶桌上是功夫茶的擺設;他喜歡喝茶,工夫茶的規矩他還是比較熟悉的。
洪錫泰親自操刀,一邊與兩位來客聊著一路來的天氣、交通、通訊狀況,一邊為兩位來客煮水、洗杯、泡茶,動作十分嫻熟。
宗鎮磊注意到,茶台上的茶寵是個刻有蜘蛛的佛足,這叫知足常樂;茶寵寓意主人的愛好,他猜想主人是位對做成每件事後都充滿幸福感的人。
見洪錫泰將茶水從公道杯裏一一斟入聞香杯,李如慧覺得不應讓主人給自己遞茶,正準備自己伸手去端,忽然覺得被宗鎮磊在下麵輕輕扯了扯衣角,便又將手縮迴來。
這時,洪錫泰在聞香杯上扣了個品茗杯,然後翻過來,放在茶托上,將茶托移至兩位客人前麵,做了個手勢說:“請!”
宗鎮磊謝過茶,端起茶托放近自己,打開聞香杯舉至鼻前。
李如慧跟著宗鎮磊的動作,也深深地聞了一下聞香杯,忍不住誇讚道:“好香!”
宗鎮磊抿了一口茶,見洪錫泰盯著他看,便說:“先生,這大紅袍,是我喜歡的茶。”
洪錫泰微笑著點了點頭,說:“我喜歡喝武夷岩茶,好像跟它有前世之緣,所以每次迴到中國都選岩茶的各款茶來品嚐。”
宗鎮磊讚同地說:“我尤其愛喝岩茶的老樅水仙和大紅袍,喜歡那種醇香醒腦的感覺。”
李如慧笑著說:“我以前不行,喝了茶就睡不著,現在好點了;雖然喝不了濃茶,但我喜歡聞茶香。”
宗鎮磊和李如慧雖然是初來乍到,卻很快感受到了洪先生的熱情好客和平易近人,兩人在喝茶中,逐漸沒有了初次見麵的拘謹。
洪錫泰見他們喝幹了杯中茶,一邊為他倆往品茗杯中續茶一邊說:“每人喜歡的茶香不同,其實這是跟每人生活的環境和閱曆有關。”
李如慧對洪錫泰說到對香味的認知仿佛很感興趣,便問:“先生,您是調香師,我一直有個問題想請教,做調香師需要天賦嗎?”
洪錫泰微笑著聽著,手裏不急不慢擺弄著茶具,停了會兒,答道:“嗯,這個問題有點難度,我不太清楚別的調香師,如果就我而言,我調香時,僅是把自己記憶中喜歡的氣味表現出來而已。調香對配料的增減,其實是技巧,而記憶中的氣味,則是憑借想象和喜歡;讓我愉悅的香味,我願意把它展現出來,分享給其他人,一起愉悅。”
宗鎮磊放下茶杯問:“先生,我聽說,有名的香水要靠名人推介、商業發布等等商業運作?”
洪錫泰仍舊那樣微笑著解釋道:“那是當然的,一個產品出來,是需要借助一些商業運作去推廣,以便讓更多的人了解,隻有眾人認可的香味才有意義。不過,成熟的產品也不是全靠商業運作,還是要講求自身特質的,沒有自身的特殊性,就沒有對它的特別辨識和認可。”
李如慧大概想了解些更專業的問題:“您對香水前調、中調和後調的調製,有自己的理念嗎?”
洪錫泰抬起頭欣喜地說:“哦,有知音了,喜歡香水的女孩感觸都很細膩!”他端詳著李如慧,“作為調香師,對於產品肯定會有自己的設計,我的選擇永遠是大自然中的存在,我喜歡人與自然環境融合的氣味。每個人身上的好聞味道,完全是由她的生活品質或追求所定,這能很大程度左右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為了加深印象,才會有層層展現的設計;這種順序並無定式。”
洪錫泰為兩人又斟了茶,接著對李如慧解釋道:“我這樣說過於專業,簡單點說,每位女生,因個性、時間、地點的不同,想表達就不同,她所選擇香水的層次表現也會不同。”
李如慧似乎很想增添這方麵的知識,不想錯過今天遇到的專家,說:“我喜歡香水,尤其喜歡大自然中清馨的味道;先生,您能不能給點具體的選擇建議呢?比方說,我今年大學畢業,想去應聘,出門前我應該怎麽選用香水?”
洪錫泰點點頭:“一位步入社會的女孩,到了她很想展現才華的場合,她選擇的可能是表現簡潔清爽、朝氣蓬勃的感覺,”他看了看李如慧,見她認可,接著說:“那麽,前調以檸檬、雪鬆等淺含水果甜香,中調是粉紅胡椒和茉莉,後調為柚木香組合,如此木質的淡香會留給人一種幹淨明亮、不爭強好鬥的印象。”
李如慧想了想又問:“還有,如果跟老板出去談一個大合同,就算一句話不說,也不想給對方以白丁的印象,那時選用怎樣的香水適宜呢?”
洪錫泰含笑點頭,似乎是對李如慧的“不想給對方以白丁印象”的說法予肯定,說道:“我的建議是,可以選前調是柑橘、佛手柑香,到了中調則是很溫暖、柔和、逐漸散開的花香,尾調是沉穩的廣藿香和香根草等混合味道,與前調喚醒感官的果香形成鮮明對比,那樣,味道散開後會有一種大方清甜、靜守卻又不平庸的感覺。”
洪錫泰加了些水入注水器,又說:“人們生活在無定式的環境,所以人們想表現的也就無定式;這種無定式是由於這個世界在變化,人所處的環境在不斷變化,因此想表達的感覺也會變化,想展現的必定無恆常模式;就如《金剛經》中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李如慧聽了,顯出很受用的笑容:“我明白這個道理了,選擇調式的關鍵是自己想去怎樣表達,以及想要留下什麽印象。”
洪錫泰笑著點了點頭說:“你領悟的很快。展現並非恆常,印象則可永恆;我們的世界正因為不斷有生滅變化,所以不可將展現執為固定不變。人們選擇不同的香型,想展現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留下印象;香味隨著時間流逝,會逐漸消失,但印象長留人間;這種既是有,也是無的現象,反映的就是空與色的轉化;所以,迴到前麵話題,與其說調香師需要天賦,不如看作是因為世界的變化帶動了人們喜好的變化;而人們不斷提升的新追求,使我們調香師得到感悟,由此為人們提供出了展示個性和塑造印象的產品而已。”
宗鎮磊聽了洪先生的這段話,忽然覺得好似獲得高人點撥:“先生,我雖然不懂香水,但聽了您以佛教的理念來講解,讓我完全像是進入一個新境界。”
洪錫泰目光深邃地看了看宗鎮磊,說:“佛的理念其實是存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個環節。說到了佛,我想起來今天要聊的重點,你們在永祚寺的課題研究中,遇到什麽難點沒有?”
李如慧思索了一下,說:“我們目前還在一點點的探索中,最大的問題是覺得永祚寺的明代建築部分,看起來似乎處處都有含義,但又不知道意味什麽,隻能一點一點地去猜測。”
洪錫泰若有所思地再次為他們的茶杯斟上了茶水,問了一句:“比如?”
宗鎮磊謝過茶後,他由李如慧的話想到了他那天在塔院的想法,說:“比如對雙塔連線西北走向還在探索中,另外對一些磚雕也存在認知問題。”說到這裏,他又想到了宣文佛塔的塔影,補充說道:“我在永祚寺觀音閣側見了一個磚雕,隻覺得彎曲線條很美,卻不知寓意。”他剛想翻出手機裏的那張塔影遮擋的三聖閣山花磚雕照片,想起李教授臨行前交代,又打消了念頭。
洪錫泰聽宗鎮磊這麽一說,停下手想了想,說了聲:“請稍等。”然後起身快步去到隔壁辦公室,從書櫃上取出一個文件盒,再迴到茶室。
“我這裏有一張我先父當年畫作的複印件,他會畫素描,總喜歡將他見到最美的東西畫下來。”洪錫泰從文件盒中抽出一張複印件,遞給宗鎮磊:“我剛才聽了你的描述,不知道這個素描圖案是不是你所說的磚雕。”
宗鎮磊雙手接過一看,滿臉驚訝地說:“對,就是這個圖案。”
李如慧湊近前來看了那張圖,也驚奇起來,問洪錫泰:“先生,您的先父去過永祚寺?”
洪錫泰接過宗鎮磊遞還的圖:“是啊,他去過,說起來話長,以後有時間再說吧。”他用手指撫摸著圖上的線條,就像在感觸什麽。“看看這些彎曲向上舒展的線條,不拘泥固形,有一種逐漸升華的感覺,真美。”
李如慧掏出手機,征求洪錫泰的意見道:“先生,這張素描不僅是藝術品,還記錄了曆史,我能給這張素描拍照留作資料嗎?”
洪錫泰對李如慧做了個手勢,說:“拍吧,光線還可以吧?”他見到李如慧比了個ok的手勢,便又接著說道:“像這類圖案的意義,我覺得應放大範圍去看,一方麵是要尋時代背景,去做假入當年的感受;另一方麵是可以從作者內心去理解體驗,要‘入定靜悟’;現在你們見到的是果,要找到因,因與果永遠是不可分離的一對。不過,這隻是我的想法而已,僅供你們參考。”
李如慧拍完了,坐迴茶座時,嘴裏像迴味似地重複著:“時代的背景……”
李如慧的重複像是提示了洪錫泰,他轉過頭問李如慧:“說到時代,讓我想到一件事;你在第二次匯報會上講到,萬曆時期因皇儲問題,致使朝廷宮鬥以及朝廷與黨爭帶來的矛盾不斷加深,我對那段曆史略曉一二,但對黨爭起因及後續認知不多,卻又很感興趣,能否幫我補習一下?”
李如慧點點頭,說:“那個時期既是明朝最繁華的年代,又是明朝走向衰亡的開始。”
宗鎮磊補充說:“清朝編寫的《明史》中一句蓋棺定論式的話:‘明之亡,實亡於神宗’,這是後人看了明朝經曆的盛衰後給予的評價;萬曆就是神宗朱翊鈞的年號。”
李如慧接著宗鎮磊的話說:“我覺得那時最大問題是皇權與文官集團對抗形成的黨爭。”
洪錫泰坐直了身體,說:“那麽,請繼續。”
李如慧迴頭看了看宗鎮磊,小聲說:“你打替補?”
宗鎮磊對她笑著搖了下頭,也小聲說:“你行的!又不是去打狼要人多,別拉我。”
李如慧笑了笑,也坐直了身子。
</p>
宗鎮磊和李如慧兩人到了京城,出了火車站台後,即見到洪錫泰派的司機在出站口等候;兩人在司機殷勤地招唿下,坐上車來到洪錫泰的京城工作室。
工作室設在一個高層寫字樓內,格局別致,布置得十分清馨儒雅。
滿頭白發,型體瘦小,但行動敏捷的洪錫泰帶領他倆進到緊鄰他辦公室的茶室。
宗鎮磊走進茶室忽然眼前一亮,見到茶桌上是功夫茶的擺設;他喜歡喝茶,工夫茶的規矩他還是比較熟悉的。
洪錫泰親自操刀,一邊與兩位來客聊著一路來的天氣、交通、通訊狀況,一邊為兩位來客煮水、洗杯、泡茶,動作十分嫻熟。
宗鎮磊注意到,茶台上的茶寵是個刻有蜘蛛的佛足,這叫知足常樂;茶寵寓意主人的愛好,他猜想主人是位對做成每件事後都充滿幸福感的人。
見洪錫泰將茶水從公道杯裏一一斟入聞香杯,李如慧覺得不應讓主人給自己遞茶,正準備自己伸手去端,忽然覺得被宗鎮磊在下麵輕輕扯了扯衣角,便又將手縮迴來。
這時,洪錫泰在聞香杯上扣了個品茗杯,然後翻過來,放在茶托上,將茶托移至兩位客人前麵,做了個手勢說:“請!”
宗鎮磊謝過茶,端起茶托放近自己,打開聞香杯舉至鼻前。
李如慧跟著宗鎮磊的動作,也深深地聞了一下聞香杯,忍不住誇讚道:“好香!”
宗鎮磊抿了一口茶,見洪錫泰盯著他看,便說:“先生,這大紅袍,是我喜歡的茶。”
洪錫泰微笑著點了點頭,說:“我喜歡喝武夷岩茶,好像跟它有前世之緣,所以每次迴到中國都選岩茶的各款茶來品嚐。”
宗鎮磊讚同地說:“我尤其愛喝岩茶的老樅水仙和大紅袍,喜歡那種醇香醒腦的感覺。”
李如慧笑著說:“我以前不行,喝了茶就睡不著,現在好點了;雖然喝不了濃茶,但我喜歡聞茶香。”
宗鎮磊和李如慧雖然是初來乍到,卻很快感受到了洪先生的熱情好客和平易近人,兩人在喝茶中,逐漸沒有了初次見麵的拘謹。
洪錫泰見他們喝幹了杯中茶,一邊為他倆往品茗杯中續茶一邊說:“每人喜歡的茶香不同,其實這是跟每人生活的環境和閱曆有關。”
李如慧對洪錫泰說到對香味的認知仿佛很感興趣,便問:“先生,您是調香師,我一直有個問題想請教,做調香師需要天賦嗎?”
洪錫泰微笑著聽著,手裏不急不慢擺弄著茶具,停了會兒,答道:“嗯,這個問題有點難度,我不太清楚別的調香師,如果就我而言,我調香時,僅是把自己記憶中喜歡的氣味表現出來而已。調香對配料的增減,其實是技巧,而記憶中的氣味,則是憑借想象和喜歡;讓我愉悅的香味,我願意把它展現出來,分享給其他人,一起愉悅。”
宗鎮磊放下茶杯問:“先生,我聽說,有名的香水要靠名人推介、商業發布等等商業運作?”
洪錫泰仍舊那樣微笑著解釋道:“那是當然的,一個產品出來,是需要借助一些商業運作去推廣,以便讓更多的人了解,隻有眾人認可的香味才有意義。不過,成熟的產品也不是全靠商業運作,還是要講求自身特質的,沒有自身的特殊性,就沒有對它的特別辨識和認可。”
李如慧大概想了解些更專業的問題:“您對香水前調、中調和後調的調製,有自己的理念嗎?”
洪錫泰抬起頭欣喜地說:“哦,有知音了,喜歡香水的女孩感觸都很細膩!”他端詳著李如慧,“作為調香師,對於產品肯定會有自己的設計,我的選擇永遠是大自然中的存在,我喜歡人與自然環境融合的氣味。每個人身上的好聞味道,完全是由她的生活品質或追求所定,這能很大程度左右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為了加深印象,才會有層層展現的設計;這種順序並無定式。”
洪錫泰為兩人又斟了茶,接著對李如慧解釋道:“我這樣說過於專業,簡單點說,每位女生,因個性、時間、地點的不同,想表達就不同,她所選擇香水的層次表現也會不同。”
李如慧似乎很想增添這方麵的知識,不想錯過今天遇到的專家,說:“我喜歡香水,尤其喜歡大自然中清馨的味道;先生,您能不能給點具體的選擇建議呢?比方說,我今年大學畢業,想去應聘,出門前我應該怎麽選用香水?”
洪錫泰點點頭:“一位步入社會的女孩,到了她很想展現才華的場合,她選擇的可能是表現簡潔清爽、朝氣蓬勃的感覺,”他看了看李如慧,見她認可,接著說:“那麽,前調以檸檬、雪鬆等淺含水果甜香,中調是粉紅胡椒和茉莉,後調為柚木香組合,如此木質的淡香會留給人一種幹淨明亮、不爭強好鬥的印象。”
李如慧想了想又問:“還有,如果跟老板出去談一個大合同,就算一句話不說,也不想給對方以白丁的印象,那時選用怎樣的香水適宜呢?”
洪錫泰含笑點頭,似乎是對李如慧的“不想給對方以白丁印象”的說法予肯定,說道:“我的建議是,可以選前調是柑橘、佛手柑香,到了中調則是很溫暖、柔和、逐漸散開的花香,尾調是沉穩的廣藿香和香根草等混合味道,與前調喚醒感官的果香形成鮮明對比,那樣,味道散開後會有一種大方清甜、靜守卻又不平庸的感覺。”
洪錫泰加了些水入注水器,又說:“人們生活在無定式的環境,所以人們想表現的也就無定式;這種無定式是由於這個世界在變化,人所處的環境在不斷變化,因此想表達的感覺也會變化,想展現的必定無恆常模式;就如《金剛經》中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李如慧聽了,顯出很受用的笑容:“我明白這個道理了,選擇調式的關鍵是自己想去怎樣表達,以及想要留下什麽印象。”
洪錫泰笑著點了點頭說:“你領悟的很快。展現並非恆常,印象則可永恆;我們的世界正因為不斷有生滅變化,所以不可將展現執為固定不變。人們選擇不同的香型,想展現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留下印象;香味隨著時間流逝,會逐漸消失,但印象長留人間;這種既是有,也是無的現象,反映的就是空與色的轉化;所以,迴到前麵話題,與其說調香師需要天賦,不如看作是因為世界的變化帶動了人們喜好的變化;而人們不斷提升的新追求,使我們調香師得到感悟,由此為人們提供出了展示個性和塑造印象的產品而已。”
宗鎮磊聽了洪先生的這段話,忽然覺得好似獲得高人點撥:“先生,我雖然不懂香水,但聽了您以佛教的理念來講解,讓我完全像是進入一個新境界。”
洪錫泰目光深邃地看了看宗鎮磊,說:“佛的理念其實是存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個環節。說到了佛,我想起來今天要聊的重點,你們在永祚寺的課題研究中,遇到什麽難點沒有?”
李如慧思索了一下,說:“我們目前還在一點點的探索中,最大的問題是覺得永祚寺的明代建築部分,看起來似乎處處都有含義,但又不知道意味什麽,隻能一點一點地去猜測。”
洪錫泰若有所思地再次為他們的茶杯斟上了茶水,問了一句:“比如?”
宗鎮磊謝過茶後,他由李如慧的話想到了他那天在塔院的想法,說:“比如對雙塔連線西北走向還在探索中,另外對一些磚雕也存在認知問題。”說到這裏,他又想到了宣文佛塔的塔影,補充說道:“我在永祚寺觀音閣側見了一個磚雕,隻覺得彎曲線條很美,卻不知寓意。”他剛想翻出手機裏的那張塔影遮擋的三聖閣山花磚雕照片,想起李教授臨行前交代,又打消了念頭。
洪錫泰聽宗鎮磊這麽一說,停下手想了想,說了聲:“請稍等。”然後起身快步去到隔壁辦公室,從書櫃上取出一個文件盒,再迴到茶室。
“我這裏有一張我先父當年畫作的複印件,他會畫素描,總喜歡將他見到最美的東西畫下來。”洪錫泰從文件盒中抽出一張複印件,遞給宗鎮磊:“我剛才聽了你的描述,不知道這個素描圖案是不是你所說的磚雕。”
宗鎮磊雙手接過一看,滿臉驚訝地說:“對,就是這個圖案。”
李如慧湊近前來看了那張圖,也驚奇起來,問洪錫泰:“先生,您的先父去過永祚寺?”
洪錫泰接過宗鎮磊遞還的圖:“是啊,他去過,說起來話長,以後有時間再說吧。”他用手指撫摸著圖上的線條,就像在感觸什麽。“看看這些彎曲向上舒展的線條,不拘泥固形,有一種逐漸升華的感覺,真美。”
李如慧掏出手機,征求洪錫泰的意見道:“先生,這張素描不僅是藝術品,還記錄了曆史,我能給這張素描拍照留作資料嗎?”
洪錫泰對李如慧做了個手勢,說:“拍吧,光線還可以吧?”他見到李如慧比了個ok的手勢,便又接著說道:“像這類圖案的意義,我覺得應放大範圍去看,一方麵是要尋時代背景,去做假入當年的感受;另一方麵是可以從作者內心去理解體驗,要‘入定靜悟’;現在你們見到的是果,要找到因,因與果永遠是不可分離的一對。不過,這隻是我的想法而已,僅供你們參考。”
李如慧拍完了,坐迴茶座時,嘴裏像迴味似地重複著:“時代的背景……”
李如慧的重複像是提示了洪錫泰,他轉過頭問李如慧:“說到時代,讓我想到一件事;你在第二次匯報會上講到,萬曆時期因皇儲問題,致使朝廷宮鬥以及朝廷與黨爭帶來的矛盾不斷加深,我對那段曆史略曉一二,但對黨爭起因及後續認知不多,卻又很感興趣,能否幫我補習一下?”
李如慧點點頭,說:“那個時期既是明朝最繁華的年代,又是明朝走向衰亡的開始。”
宗鎮磊補充說:“清朝編寫的《明史》中一句蓋棺定論式的話:‘明之亡,實亡於神宗’,這是後人看了明朝經曆的盛衰後給予的評價;萬曆就是神宗朱翊鈞的年號。”
李如慧接著宗鎮磊的話說:“我覺得那時最大問題是皇權與文官集團對抗形成的黨爭。”
洪錫泰坐直了身體,說:“那麽,請繼續。”
李如慧迴頭看了看宗鎮磊,小聲說:“你打替補?”
宗鎮磊對她笑著搖了下頭,也小聲說:“你行的!又不是去打狼要人多,別拉我。”
李如慧笑了笑,也坐直了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