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兄妹偷情——齊襄公攤上事了
周天子已經失去了政治的控製力,但是不管山中有沒有老虎,總是要有動物稱大王,大王就是秩序。山中不能沒有秩序,否則真的要翻天了——這是專製體製下的邏輯。因此,天子(父母)不行了,老大(長子)就要當家。問題是誰是老大不是由年齡、德行說了算,而是由武力說了算,因此,各諸侯國不斷擴充武力、軍備,為增強國力而擴充地盤。過去限止兼並擴張的王法已經失效,武王、周公率領的那支可怕的軍隊早已泡沫化,天下沒人管了,於是兼並一起,就成為前8——4世紀的潮流。
鄭國開啟了兼並的閥門,並在最初有了小霸王的意思,但第一個稱霸的國家是齊國,齊桓公齊小白或呂小白首先做了霸主,因此,司馬遷說,齊楚秦晉始大。第一個就是齊,春秋五霸的第一霸就是齊桓公。
小白本不是齊國法定的繼承人。齊國的國君是他的哥哥齊襄公。
齊國是薑太公呂尚建立的,周王室把齊地封給太公,經十二代傳至齊莊公。莊公在位64年,然後僖公當政33年,父子連續治齊近百年。這期間,齊國政局相對穩定,政局穩定,國力就會上升,國力上升,在非常時期,就會征伐異國,主盟諸侯。所以在齊莊公和齊僖公時期,齊國就有那點小霸主的意思。襄公繼位後,一方麵,他大動幹戈。征紀、伐鄭、滅部、平郚。另一方麵,他個人私生活也不閑著,作出一些今天看起來很肮髒的事情。
曆史總是有一些傳奇的故事。齊襄公攤上的事兒是作風問題,很多事件都與作風問題有關。這一件事情也不例外。
一般來說,國君是不會作風問題的,就像皇帝是不會調戲婦女、耍流氓一樣。但齊襄公確實因為作風問題攤上了事,因為做為齊國國君,他與魯國的第一夫人有奸情。這種國際醜聞實際上是從家庭醜聞發展而來,這個魯國夫人原本就是齊襄公的親妹妹文薑。在他們成為齊襄公和魯莊公夫人之前,就已經是情侶了。當初齊僖公想把文薑許配給鄭國的太子忽,人家太子忽就是不受誘惑不願意。後來齊襄公的這個親妹妹就嫁給了魯國的魯桓公。魯桓公就是前麵提到的被公子揮蒙蔽,按照公子揮的設計讓公子揮殺掉哥哥魯隱公的那位。
魯國夫人稱文薑。文薑一定長得很漂亮,他的姐姐宣薑也很漂亮,因為漂亮,本來嫁給衛國的太子伋,卻被衛宣公截和(hu),成了宣公夫人。引出後麵一長串的故事。文薑也一樣。
這姊妹倆可是那個時代的尤物。
齊襄公與妹妹文薑兄妹倆亂倫,這本是家務事,或許齊國就是有這樣的傳統和風俗。後來齊桓公也這樣,霸占了自己的姐妹姑侄一大堆人。但齊桓公沒有引發國際事件,因為他壓根就不讓這些姑侄姐妹嫁人。而齊襄公就不同了,他的父親把自己親熱和親愛的妹妹嫁給了魯國的國君魯桓公,成為魯國第一夫人後,再也妹妹私通就是國際醜聞了。魯國國君魯桓公不知道他夫人的業餘愛好,不然是不會帶著夫人訪問齊國,這不是給人家老情人尋找偷情見麵的機會麽。結果魯桓公攜夫人文薑訪問齊國。然後老情人見麵,舊情複燃,打得熱火,這樣熱火魯桓公不可能不發現,於是怒而結束訪問提前迴國。
魯夫人不想迴國,告訴了親哥哥齊襄公。齊襄公宴請魯桓公,然後把桓公灌醉,派大力士彭生把魯桓公抱上車。大力士一使勁,魯桓公的肋骨就斷了。魯桓公哪能受得了大力士的熊抱,結果,抱上車時是活人,抬下車的就是死人了——桓公被抬出車時已經去世了。
但是,對於國君來說,這算不上什麽事。一是有人掩蓋;二是有人頂罪。隻要齊國不承認,你魯國不能拿齊國怎麽著。何況這是在齊國的主場。
但是魯國不會就這麽忍氣吞聲,本來,魯莊公到齊國去是發展兩國友好關係、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的,結果,這兩國的關係成了增進襄公與文薑的關係,友好往來的結果卻是魯桓公活著去齊國,死著迴魯國。魯國人民當然不答應了,為此責備齊國,要求齊國給個說法。
齊國必須給個說法,這種情況下,倒楣的大力士彭生隻能作為替罪羊,替罪的羊是要被殺掉的了,曆來如此。齊襄公殺死彭生以向魯國謝罪贖過。
彭生一死,魯國的事好像是擺平了。而且由於魯莊公已死,他與妹妹之間的友好關係就少了一個很重要的障礙,反倒成全了這一對情人。
魯國人當然要求文薑立刻迴國,但文薑到了邊界,就不走了,說,這裏既不是齊國,也不是魯國,她要在這裏享受清靜,其實是方便她與襄公的幽會。這事好像又變成了好事。
但是襄公還是攤上事了。一個人,自己的過錯,導致另外一個國家國君的死亡,使一個國家蒙受恥辱,又讓人替罪而死,按照中國人的觀念,是要有報應的,不是不報,是時候不到。
於是就有了下麵的故事。
瓜代有期與宮庭政變
有一年的冬天,十二月,襄公到到沛丘(貝丘,在山東博興縣)打獵。古人打獵是分時間的,隻有秋冬季節才能進山打獵。春夏時節,動物正在茁壯成長,這個時候,人是不能傷害生命的,這體現了人對生命的敬畏。
這一年冬天,齊襄公打獵,遇見到一頭大豬。也不知哪個侍從多事,說這頭豬“是彭生”,就是被作為替罪羊死掉的彭生。襄公大怒,死就死了,還變成一頭大豬出來找事,於是舉弓用箭射去。大豬看到有人攻擊它,突然像人一樣站立起來,不僅站立起來,而且大叫。
這一定是一頭野豬。因為打獵打一頭家豬,好說不好聽。而野豬的脾氣是人們都知道的,所謂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性格很暴躁,最難對付。野豬重來不逃跑,受到攻擊,要不他把你幹掉,要不你把它幹掉。整一死心眼。一點也不像他們的豬兄弟豬八戒,有人打你,你不會跑?跑跑多健康!
野豬這麽一站一叫,把齊襄公嚇了一跳,一下從車上摔下來,摔傷了腳,鞋子也掉了。那形象一定是狼狽的。那頭豬後來怎麽樣,史書沒有交待,但齊襄公的腳和鞋的事情卻是有交待的。齊襄公的鞋丟了,國君沒有穿鞋,而隨從都有鞋穿,那多丟人?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曆來如此。遊獵迴來,襄公尋問侍從一個名叫茀(fu,拂)的小官:鞋子哪裏去了?責令他去尋找鞋子的下落。
拂去哪兒去找鞋子?
這不是難為人嗎,結果,不得不挨打,襄公用鞭子抽他,打得出了血。這個做老板的就是這麽不講理,明明是自己的失誤,卻怪罪於無辜的人。而問題在於,忠於他的人被他責怪鞭打,但要他命的人他卻渾然不知,他的命也就到此為至了。
白白地挨了頓打,走出宮去,卻遇上一群帶著刀槍的人正準備進宮,他們要幹什麽?他們要襄公的命。
這要從一年前的一件事說起。這件事成就了一個成語,叫瓜代有期。
事情是這樣的,當初,襄公派大臣連稱、管至父駐守葵丘(山東省東明縣)。讓二個中央大臣去守邊,當然不是什麽好差使,所以,二個人都不大想去,但襄公下令了,不去也不行,於是就與齊襄公討價還價。當時,襄公正在吃瓜,為了安撫他們的情緒,襄公隨口說,明年瓜熟的時候,就派人去替換他們。
二人也就勉為其難地去了。
一年時間其實正真得很快,但對連稱和管至父來說,卻未必,他們數著月子和日子,一天,二天,三天……,親愛的瓜瓜,你趕快熟了,也讓二位大臣趕快迴家。
盼著,盼著,眼看著瓜又熟了,二位大臣高興了,不僅可以吃瓜,更主要的是可以迴家了。瓜熟,真是大好季節。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瓜不是西瓜,因為那時,西瓜還沒有傳到中原。
瓜就這麽不出意外的熟了,可是替換的他們的人卻意外的總是不來。
二人盼著盼著,終於按捺不住,找人去提醒襄公,這兒還有二個人正等著換人呐,別給忙忘了。
襄公不高興了。這讓誰守邊是我的事,輪不上你們操心,這一生氣,找人替換的事沒有了下文。
二位大臣作夢也沒想到,本來有期徒刑,怎麽不商量一下,打個招唿就變成無期了。二人很生氣,後果就很嚴重——你不找人替換我們,我們就找人替換你,反正在那個時候,殺一個國君比切一個白菜難不到那裏去。
而這個時候,正好有一個人十分想念當國君。
作者:ofisher提交日期:2014-03-0219:00
這個人就是齊襄公的堂兄弟,名叫無知。無知是齊僖公的侄子,齊莊公的孫子。齊僖公繼位後,他就沒有資格繼位了。因為他不是嫡係。但,齊僖公很寵愛他,給了他很高的待遇。齊襄公繼位後,對這位堂兄弟不怎麽感興趣,消減了他的很多待遇,他很不滿,由不滿變為憤懣,由憤懣變成陰謀,他要殺了襄公,取而代之。
他想殺齊襄公,這二位大臣也想殺齊襄公。同樣的目的使三個人結合起來。
要殺齊襄公,首先踩點,要掌握齊襄公的起居,然後尋找漏洞實施作案。而要了解齊襄公的行動,就必須找他身邊的人,尤其是他身邊的女人。再沒有齊襄公身邊的女人更了解齊襄公的起居了。
正好,連稱有一個堂妹在襄公宮內,雖然在齊襄公身邊,卻不被寵幸。人家都進入你的內宮了,你卻不進入人家的內宮,連稱的這個堂妹正有一肚子怨氣,這股怨氣正好被這三個人利用。他們收買她。讓連稱的妹妹偵伺襄公,條件是“事成以後讓她給無知當夫人。”事成之後,無知就是齊國的國君,做無知的夫人,就是國家的第一夫人,這個籌碼絕對誘人,所以連稱的這個堂妹很用心,當齊襄公打獵歸來,腿傷,行動不便時,她及時通知了無知、連稱、管至父等人。
聞知襄公受傷,三人就帶領徒眾來攻襲襄公宮。正遇被齊襄公打出宮的茀。
茀剛挨了打出來,聽說有人要殺齊襄公,嚇得可能忘了疼。他是忠誠於國君的,是保皇黨,因此,他對這些殺手們說:“先不要進去以免驚動宮中,驚動宮中後就不易再攻進去了。不如讓我先打聽一下消息”
無知不信他說的話,更擔心他迴到宮中報信,但茀恰恰剛挨了打,身上的傷是新鮮的,他用自己身上的傷痕證實自己不會這麽作,於是無知們相信了茀,就讓茀先進去,他們等在宮外等候。
茀入宮後,馬上通知了襄公。事情來得突然,襄公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他的軍隊不在場,他們隻有組織宮內的人準備與門外的人拚命。為了保證襄公的安全,他們讓襄公藏在屋門後。同時,還臨時找了一個替身假扮襄公。
他們這邊布置,無知等人在外邊著急起來,這個鞋官怎麽進去後沒一點消息,無知覺得不妙,就率人殺進宮去。
進宮就遇到茀帶領的宮中之人以及襄公的親信之臣的反攻。但這些人根本不是壯士的對手,他們全被殺死。檢查戰果,卻找不到襄公。雖然襄公的床上有一個被殺的人,但他們認識襄公,那根本不是齊襄公。於是派人搜。結果,有人看見屋門下露著一雙人腳,開門一看,門後正是躲著的正是齊襄公。齊襄公一定不會玩躲貓貓,怎麽能躲到門後?太侮辱無知們的智商了。
齊襄公就這樣被人殺死,找他的因果報應去了。
作者:ofisher提交日期:2014-03-0222:54
無知自立為齊君。這一年是公元前686年。
無知如願當上了國君,但不知他是否知道國君是一個高危的職業,而他這樣靠殺掉前任國君繼位的就更加危險。於是,僅僅在一年以後,無知就波瀾不驚地被人殺了。這一年,無知到雍林遊玩。雍林有人怨恨無知,偷襲殺死無知,然後向齊國大夫宣告說:“無知殺死襄公自立為君,罪不可敕,我已將他處死。請大夫們改立其他公子即位,我們唯命是聽。”齊國一時群龍無首。
那時,人們還是遵守遊戲規則的,隻有薑太公的後裔——更確切地說,上一代國君的親人才有資格做國君,於是齊襄公的二個弟弟呂小白與呂糾二位公子就成為人選。
但是二個公子,一個當時在魯國,一個當時在莒國,都不在國內。
這個節骨眼上,這二個公子為什麽不在國內?
他們是有意躲避在外的,為的就是避免國內的這種撕殺。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在齊襄公弄死魯桓公的時候,二位公子就已經流亡了。
公子糾有一個謀士叫管仲。齊襄公兄妹偷情,整死了魯桓公,在管仲看來,齊國攤上事了,攤上大事了,他預見到國家要出亂子,所以帶著自己的老板公子糾躲避這個是非之地——逃了。糾的母親是魯國的國女,最安全的地方無外乎是舅家,於是就逃亡魯國。管仲在同糾逃亡的時候,還提醒他的好朋友鮑叔牙。這個鮑叔牙是另一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關心鐵哥們鮑叔牙的安全,就提醒鮑叔牙帶著公子小白的也趕快逃亡。免得引水上身。鮑叔牙就聽管仲的,於是也帶著老板小白離開了齊國。
這個公子小白,就是後來的齊桓公。齊桓公的母親是衛國人,曾經很得齊僖公寵幸。衛國距離齊國有點遠,所以,小白他們沒有迴舅家衛國,而是在鮑叔輔佐下逃亡到了莒國(今山東莒縣)。小白從小與大夫高傒(xi,西)交好。高傒一直留在齊國。雍林人殺死無知後,大臣們商議立君之事,高氏、國氏搶先暗中從莒國召迴小白。小白得到消息後迅速往齊國趕。
而這時,另一支隊伍也在匆匆忙忙地向齊國趕路。魯國聽說齊國國君被殺,也想讓自己的外甥接任君位,於是以魯國國家的力量派人護送公子薑糾迴齊國。
這樣,小白和兄弟糾二人之間展開了一場馬拉鬆比賽,或者一場賭博更為確切,因為獎罰是巨大的,先到為君,後到為臣,甚至性命不保。成功的結果非常誘人,而失敗的結果非常殘酷。
結果如何呢?
</p>
兄妹偷情——齊襄公攤上事了
周天子已經失去了政治的控製力,但是不管山中有沒有老虎,總是要有動物稱大王,大王就是秩序。山中不能沒有秩序,否則真的要翻天了——這是專製體製下的邏輯。因此,天子(父母)不行了,老大(長子)就要當家。問題是誰是老大不是由年齡、德行說了算,而是由武力說了算,因此,各諸侯國不斷擴充武力、軍備,為增強國力而擴充地盤。過去限止兼並擴張的王法已經失效,武王、周公率領的那支可怕的軍隊早已泡沫化,天下沒人管了,於是兼並一起,就成為前8——4世紀的潮流。
鄭國開啟了兼並的閥門,並在最初有了小霸王的意思,但第一個稱霸的國家是齊國,齊桓公齊小白或呂小白首先做了霸主,因此,司馬遷說,齊楚秦晉始大。第一個就是齊,春秋五霸的第一霸就是齊桓公。
小白本不是齊國法定的繼承人。齊國的國君是他的哥哥齊襄公。
齊國是薑太公呂尚建立的,周王室把齊地封給太公,經十二代傳至齊莊公。莊公在位64年,然後僖公當政33年,父子連續治齊近百年。這期間,齊國政局相對穩定,政局穩定,國力就會上升,國力上升,在非常時期,就會征伐異國,主盟諸侯。所以在齊莊公和齊僖公時期,齊國就有那點小霸主的意思。襄公繼位後,一方麵,他大動幹戈。征紀、伐鄭、滅部、平郚。另一方麵,他個人私生活也不閑著,作出一些今天看起來很肮髒的事情。
曆史總是有一些傳奇的故事。齊襄公攤上的事兒是作風問題,很多事件都與作風問題有關。這一件事情也不例外。
一般來說,國君是不會作風問題的,就像皇帝是不會調戲婦女、耍流氓一樣。但齊襄公確實因為作風問題攤上了事,因為做為齊國國君,他與魯國的第一夫人有奸情。這種國際醜聞實際上是從家庭醜聞發展而來,這個魯國夫人原本就是齊襄公的親妹妹文薑。在他們成為齊襄公和魯莊公夫人之前,就已經是情侶了。當初齊僖公想把文薑許配給鄭國的太子忽,人家太子忽就是不受誘惑不願意。後來齊襄公的這個親妹妹就嫁給了魯國的魯桓公。魯桓公就是前麵提到的被公子揮蒙蔽,按照公子揮的設計讓公子揮殺掉哥哥魯隱公的那位。
魯國夫人稱文薑。文薑一定長得很漂亮,他的姐姐宣薑也很漂亮,因為漂亮,本來嫁給衛國的太子伋,卻被衛宣公截和(hu),成了宣公夫人。引出後麵一長串的故事。文薑也一樣。
這姊妹倆可是那個時代的尤物。
齊襄公與妹妹文薑兄妹倆亂倫,這本是家務事,或許齊國就是有這樣的傳統和風俗。後來齊桓公也這樣,霸占了自己的姐妹姑侄一大堆人。但齊桓公沒有引發國際事件,因為他壓根就不讓這些姑侄姐妹嫁人。而齊襄公就不同了,他的父親把自己親熱和親愛的妹妹嫁給了魯國的國君魯桓公,成為魯國第一夫人後,再也妹妹私通就是國際醜聞了。魯國國君魯桓公不知道他夫人的業餘愛好,不然是不會帶著夫人訪問齊國,這不是給人家老情人尋找偷情見麵的機會麽。結果魯桓公攜夫人文薑訪問齊國。然後老情人見麵,舊情複燃,打得熱火,這樣熱火魯桓公不可能不發現,於是怒而結束訪問提前迴國。
魯夫人不想迴國,告訴了親哥哥齊襄公。齊襄公宴請魯桓公,然後把桓公灌醉,派大力士彭生把魯桓公抱上車。大力士一使勁,魯桓公的肋骨就斷了。魯桓公哪能受得了大力士的熊抱,結果,抱上車時是活人,抬下車的就是死人了——桓公被抬出車時已經去世了。
但是,對於國君來說,這算不上什麽事。一是有人掩蓋;二是有人頂罪。隻要齊國不承認,你魯國不能拿齊國怎麽著。何況這是在齊國的主場。
但是魯國不會就這麽忍氣吞聲,本來,魯莊公到齊國去是發展兩國友好關係、增進兩國人民的友誼的,結果,這兩國的關係成了增進襄公與文薑的關係,友好往來的結果卻是魯桓公活著去齊國,死著迴魯國。魯國人民當然不答應了,為此責備齊國,要求齊國給個說法。
齊國必須給個說法,這種情況下,倒楣的大力士彭生隻能作為替罪羊,替罪的羊是要被殺掉的了,曆來如此。齊襄公殺死彭生以向魯國謝罪贖過。
彭生一死,魯國的事好像是擺平了。而且由於魯莊公已死,他與妹妹之間的友好關係就少了一個很重要的障礙,反倒成全了這一對情人。
魯國人當然要求文薑立刻迴國,但文薑到了邊界,就不走了,說,這裏既不是齊國,也不是魯國,她要在這裏享受清靜,其實是方便她與襄公的幽會。這事好像又變成了好事。
但是襄公還是攤上事了。一個人,自己的過錯,導致另外一個國家國君的死亡,使一個國家蒙受恥辱,又讓人替罪而死,按照中國人的觀念,是要有報應的,不是不報,是時候不到。
於是就有了下麵的故事。
瓜代有期與宮庭政變
有一年的冬天,十二月,襄公到到沛丘(貝丘,在山東博興縣)打獵。古人打獵是分時間的,隻有秋冬季節才能進山打獵。春夏時節,動物正在茁壯成長,這個時候,人是不能傷害生命的,這體現了人對生命的敬畏。
這一年冬天,齊襄公打獵,遇見到一頭大豬。也不知哪個侍從多事,說這頭豬“是彭生”,就是被作為替罪羊死掉的彭生。襄公大怒,死就死了,還變成一頭大豬出來找事,於是舉弓用箭射去。大豬看到有人攻擊它,突然像人一樣站立起來,不僅站立起來,而且大叫。
這一定是一頭野豬。因為打獵打一頭家豬,好說不好聽。而野豬的脾氣是人們都知道的,所謂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性格很暴躁,最難對付。野豬重來不逃跑,受到攻擊,要不他把你幹掉,要不你把它幹掉。整一死心眼。一點也不像他們的豬兄弟豬八戒,有人打你,你不會跑?跑跑多健康!
野豬這麽一站一叫,把齊襄公嚇了一跳,一下從車上摔下來,摔傷了腳,鞋子也掉了。那形象一定是狼狽的。那頭豬後來怎麽樣,史書沒有交待,但齊襄公的腳和鞋的事情卻是有交待的。齊襄公的鞋丟了,國君沒有穿鞋,而隨從都有鞋穿,那多丟人?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曆來如此。遊獵迴來,襄公尋問侍從一個名叫茀(fu,拂)的小官:鞋子哪裏去了?責令他去尋找鞋子的下落。
拂去哪兒去找鞋子?
這不是難為人嗎,結果,不得不挨打,襄公用鞭子抽他,打得出了血。這個做老板的就是這麽不講理,明明是自己的失誤,卻怪罪於無辜的人。而問題在於,忠於他的人被他責怪鞭打,但要他命的人他卻渾然不知,他的命也就到此為至了。
白白地挨了頓打,走出宮去,卻遇上一群帶著刀槍的人正準備進宮,他們要幹什麽?他們要襄公的命。
這要從一年前的一件事說起。這件事成就了一個成語,叫瓜代有期。
事情是這樣的,當初,襄公派大臣連稱、管至父駐守葵丘(山東省東明縣)。讓二個中央大臣去守邊,當然不是什麽好差使,所以,二個人都不大想去,但襄公下令了,不去也不行,於是就與齊襄公討價還價。當時,襄公正在吃瓜,為了安撫他們的情緒,襄公隨口說,明年瓜熟的時候,就派人去替換他們。
二人也就勉為其難地去了。
一年時間其實正真得很快,但對連稱和管至父來說,卻未必,他們數著月子和日子,一天,二天,三天……,親愛的瓜瓜,你趕快熟了,也讓二位大臣趕快迴家。
盼著,盼著,眼看著瓜又熟了,二位大臣高興了,不僅可以吃瓜,更主要的是可以迴家了。瓜熟,真是大好季節。需要說明的是,這個瓜不是西瓜,因為那時,西瓜還沒有傳到中原。
瓜就這麽不出意外的熟了,可是替換的他們的人卻意外的總是不來。
二人盼著盼著,終於按捺不住,找人去提醒襄公,這兒還有二個人正等著換人呐,別給忙忘了。
襄公不高興了。這讓誰守邊是我的事,輪不上你們操心,這一生氣,找人替換的事沒有了下文。
二位大臣作夢也沒想到,本來有期徒刑,怎麽不商量一下,打個招唿就變成無期了。二人很生氣,後果就很嚴重——你不找人替換我們,我們就找人替換你,反正在那個時候,殺一個國君比切一個白菜難不到那裏去。
而這個時候,正好有一個人十分想念當國君。
作者:ofisher提交日期:2014-03-0219:00
這個人就是齊襄公的堂兄弟,名叫無知。無知是齊僖公的侄子,齊莊公的孫子。齊僖公繼位後,他就沒有資格繼位了。因為他不是嫡係。但,齊僖公很寵愛他,給了他很高的待遇。齊襄公繼位後,對這位堂兄弟不怎麽感興趣,消減了他的很多待遇,他很不滿,由不滿變為憤懣,由憤懣變成陰謀,他要殺了襄公,取而代之。
他想殺齊襄公,這二位大臣也想殺齊襄公。同樣的目的使三個人結合起來。
要殺齊襄公,首先踩點,要掌握齊襄公的起居,然後尋找漏洞實施作案。而要了解齊襄公的行動,就必須找他身邊的人,尤其是他身邊的女人。再沒有齊襄公身邊的女人更了解齊襄公的起居了。
正好,連稱有一個堂妹在襄公宮內,雖然在齊襄公身邊,卻不被寵幸。人家都進入你的內宮了,你卻不進入人家的內宮,連稱的這個堂妹正有一肚子怨氣,這股怨氣正好被這三個人利用。他們收買她。讓連稱的妹妹偵伺襄公,條件是“事成以後讓她給無知當夫人。”事成之後,無知就是齊國的國君,做無知的夫人,就是國家的第一夫人,這個籌碼絕對誘人,所以連稱的這個堂妹很用心,當齊襄公打獵歸來,腿傷,行動不便時,她及時通知了無知、連稱、管至父等人。
聞知襄公受傷,三人就帶領徒眾來攻襲襄公宮。正遇被齊襄公打出宮的茀。
茀剛挨了打出來,聽說有人要殺齊襄公,嚇得可能忘了疼。他是忠誠於國君的,是保皇黨,因此,他對這些殺手們說:“先不要進去以免驚動宮中,驚動宮中後就不易再攻進去了。不如讓我先打聽一下消息”
無知不信他說的話,更擔心他迴到宮中報信,但茀恰恰剛挨了打,身上的傷是新鮮的,他用自己身上的傷痕證實自己不會這麽作,於是無知們相信了茀,就讓茀先進去,他們等在宮外等候。
茀入宮後,馬上通知了襄公。事情來得突然,襄公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他的軍隊不在場,他們隻有組織宮內的人準備與門外的人拚命。為了保證襄公的安全,他們讓襄公藏在屋門後。同時,還臨時找了一個替身假扮襄公。
他們這邊布置,無知等人在外邊著急起來,這個鞋官怎麽進去後沒一點消息,無知覺得不妙,就率人殺進宮去。
進宮就遇到茀帶領的宮中之人以及襄公的親信之臣的反攻。但這些人根本不是壯士的對手,他們全被殺死。檢查戰果,卻找不到襄公。雖然襄公的床上有一個被殺的人,但他們認識襄公,那根本不是齊襄公。於是派人搜。結果,有人看見屋門下露著一雙人腳,開門一看,門後正是躲著的正是齊襄公。齊襄公一定不會玩躲貓貓,怎麽能躲到門後?太侮辱無知們的智商了。
齊襄公就這樣被人殺死,找他的因果報應去了。
作者:ofisher提交日期:2014-03-0222:54
無知自立為齊君。這一年是公元前686年。
無知如願當上了國君,但不知他是否知道國君是一個高危的職業,而他這樣靠殺掉前任國君繼位的就更加危險。於是,僅僅在一年以後,無知就波瀾不驚地被人殺了。這一年,無知到雍林遊玩。雍林有人怨恨無知,偷襲殺死無知,然後向齊國大夫宣告說:“無知殺死襄公自立為君,罪不可敕,我已將他處死。請大夫們改立其他公子即位,我們唯命是聽。”齊國一時群龍無首。
那時,人們還是遵守遊戲規則的,隻有薑太公的後裔——更確切地說,上一代國君的親人才有資格做國君,於是齊襄公的二個弟弟呂小白與呂糾二位公子就成為人選。
但是二個公子,一個當時在魯國,一個當時在莒國,都不在國內。
這個節骨眼上,這二個公子為什麽不在國內?
他們是有意躲避在外的,為的就是避免國內的這種撕殺。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在齊襄公弄死魯桓公的時候,二位公子就已經流亡了。
公子糾有一個謀士叫管仲。齊襄公兄妹偷情,整死了魯桓公,在管仲看來,齊國攤上事了,攤上大事了,他預見到國家要出亂子,所以帶著自己的老板公子糾躲避這個是非之地——逃了。糾的母親是魯國的國女,最安全的地方無外乎是舅家,於是就逃亡魯國。管仲在同糾逃亡的時候,還提醒他的好朋友鮑叔牙。這個鮑叔牙是另一個公子小白的謀士,管仲關心鐵哥們鮑叔牙的安全,就提醒鮑叔牙帶著公子小白的也趕快逃亡。免得引水上身。鮑叔牙就聽管仲的,於是也帶著老板小白離開了齊國。
這個公子小白,就是後來的齊桓公。齊桓公的母親是衛國人,曾經很得齊僖公寵幸。衛國距離齊國有點遠,所以,小白他們沒有迴舅家衛國,而是在鮑叔輔佐下逃亡到了莒國(今山東莒縣)。小白從小與大夫高傒(xi,西)交好。高傒一直留在齊國。雍林人殺死無知後,大臣們商議立君之事,高氏、國氏搶先暗中從莒國召迴小白。小白得到消息後迅速往齊國趕。
而這時,另一支隊伍也在匆匆忙忙地向齊國趕路。魯國聽說齊國國君被殺,也想讓自己的外甥接任君位,於是以魯國國家的力量派人護送公子薑糾迴齊國。
這樣,小白和兄弟糾二人之間展開了一場馬拉鬆比賽,或者一場賭博更為確切,因為獎罰是巨大的,先到為君,後到為臣,甚至性命不保。成功的結果非常誘人,而失敗的結果非常殘酷。
結果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