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繻葛之戰
周鄭之間的交惡繼續,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終於免去鄭莊公左卿士職務,作為報複,鄭莊公拒絕朝覲周桓王。朝覲天子是諸侯不可迴避的義務,不朝覲周天子,就是不承認周天子的領導地位,意味著自己不再服從於周天子的管理,眼裏有沒有天子,這是大事,比偷糧食的事大多了。於是,這一年秋天,周桓王為維護王室尊嚴,征調陳、蔡、衛三國的軍隊,並親率王師組成聯合國部隊討伐鄭國。
放在過去,天子親自帶著諸侯國的軍隊來討伐,做為一諸侯國早早地認錯,服軟了事,不然會家破人亡。但現在不同了,人家鄭莊公不怕,不僅不怕,還擺開陣式給你過招了。過去老子打兒子,兒子可以挨打,現在,他要給你過招了。鄭莊公率鄭國的軍隊迎戰聯軍。於是雙方在繻葛,即今天的長葛擺開陣式,正式交戰。
周天子率領王師做了這樣的部署:以虢公林父指揮的軍隊及配屬的蔡國、衛國的軍隊組成右軍,由虢林父指揮;以周公黑肩指揮的軍隊及配屬的陳軍為左軍,由周公黑肩指揮;周桓王作為三軍統帥則親自指揮由周軍主力組成的中軍。
針對周聯軍的布陣形勢和特點,鄭莊公采納鄭大夫子元(公子突)的建議:用左方陣來對付蔡軍和衛軍,用右方陣來對付陳軍。先找軟柿子捏,把陳國的軍隊作為突破口:“陳國國內發生動亂,將士們無心打仗,缺乏戰鬥意誌,如果先攻擊陳軍,他們必定奔逃。陳國的軍隊敗逃,周天子的軍隊一定會陣腳混亂,然後趁機攻擊蔡國和衛國的軍隊,蔡、衛兩國軍隊支撐不住,也一定會爭先奔逃。這時我們可集中兵力對付周天子的中軍,就可以獲得成功。”鄭莊公聽從了。讓大夫曼伯擔任右方陣的指揮,祭仲擔任左方陣的指揮,原繁、高渠彌帶領中軍護衛鄭莊公,擺開了叫做魚麗的陣勢。
所謂魚麗陣,其實就是徒兵與戰車相互掩護,密切協同、攻防自如戰陣。當時慣常用的陣法,是戰車居前,隸屬徒兵跟隨在戰車之後,而鄭莊公的魚麗陣,則是讓徒兵以伍(五人)為單位,分散配置於每乘戰車的左、右、後方,填補車與車間的空隙,形成協同作戰的態勢。
戰鬥開始,鄭莊公命令左右兩邊方陣說:“大旗一揮,就擊鼓進軍。”鄭國軍隊士氣高昴,團結一致,一點沒有兒子打老子的愧疚。
這就很可怕了。
結果,防守一方的鄭國軍隊率先發起進攻。
戰役的進行,果然如子元所設想的,陳國、蔡國、衛國的軍隊毫無鬥誌,在鄭國軍隊的衝擊下,一觸即潰。周軍一開戰,就失去了兩翼。周軍的主力中軍受到左右兩翼潰兵的困擾,陣勢大亂。鄭國的軍隊趁勢從兩邊合攏。周天子的王師大敗。
周桓王引軍而退。混亂中,鄭國的將軍祝聃(音丹)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祝聃(音丹)一時性起,甚至想趁機衝過去活捉周天子。鄭莊公趕忙阻止。告訴自己的手下,“君子不能欺人太甚,何況對方是周天子,適可而止就行了。我們的目的隻是挽救自己,使國家免於危亡。能做到這些就足夠了。千萬不能惹事。”
姬寤生還是有政治頭腦的,王畢竟還是王,還是我們周家老大。因此,不再追擊。真要是把天子抓了,怎麽麵對天下的諸侯,那才是騎虎難下。不僅不能抓周天子,還要負荊請罪,當天晚上,鄭莊公派大臣送大群牛羊赴周軍軍營,慰問受傷的周桓王和被他們打敗的將領,作出誠心向周天子周桓王請罪的狀態,請求赦免。
4.天子挨打之啟示
偉大光榮神聖的周天子帶領諸侯國軍隊打小諸侯,卻被諸侯給打了,就像老子打兒子,卻被兒子打了一樣窩囊。這樣的奇恥大辱也使得周天子一夜之間搞清楚一件事。周王室已經不是想當年了。“想當年牙如鐵,生嚼蹄筋不用切;現如今不同了,吃塊豆腐也出血”。繻葛之戰使姬林終於知道,從今以後,自己這樣的周天子隻能與豆腐和豬血為伍了,再也不敢碰硬東西了。
鄭國這一箭,摧毀了三百多年周王朝國王的最高權力和威望。它讓諸侯們一下明白,山中已經沒有老虎了。過去那個神聖的有天命的周天子一樣是可以被諸侯教訓的,因此,所謂的王法已經不存在了。高不可攀的國王,經過這一次事件後不斷貶值,並逐漸從人們腦海中消失,隻有在野心家企圖利用他時,才想到他。
沒有了利齒爪牙,獅王、老虎隻能混同於豚犬,甚至被豚犬所欺,這是沒辦法的事。君位爭奪令鄭國衰落
1.鄭國衰落的原因
鄭國在與周天子的交惡中,占了上風。
鄭國雖然立國很晚,剛立國又被迫東遷,但是,鄭國從立國開始,三代國君個個有為,使鄭國的國際地位一下提到很高,尤其是鄭莊公帶屢次打敗宋國,連強大的齊國有難,也要求鄭國支援。公元前701年,鄭莊公召齊、衛、宋會盟於曹(今河南延津西南),幾乎當上的春秋初年的霸主。
但笑得最早的人未必能笑到最後。事態的發展卻是鄭國很快就被趕超了,因此,春秋時期的主角再也沒有給鄭國。
鄭國就此衰落了,而衰落的原因,則是鄭國的內亂。鄭莊公去世後,鄭國幾十年的內亂。這是內因。實際上,從軍事地理、政治地理的角度而言,鄭國區位沒有優勢,不像山西、陝西。陝西在黃河天險的西部,黃河好像是專門為陝西修的護國河,自北向南綿延千裏,阻擋了東部向西的通道,人家長江主要截斷南北,偏咱這黃河是截斷東西的。然後到了潼關就向東流,而從潼關到鄭州落差有幾百米,這意味著想利用黃河逆水行舟,爬幾百米,還要經過黃河三峽,那是相當的難。而沿河的陸路通道,又被崤山阻隔,車不方軌、馬不並轡的函穀關更是天險,這樣的地理形勢,使得陝西的軍事勢力在與東部地方勢力的競爭中占盡了優勢。進可順水而下,退則可據關自守。真如地道戰所說的那樣,敵人他敢來呀,就別想再迴去。
山西也一樣,黃河不僅是陝西的護國河,也是山西的護國河。山西西有大河、呂梁構成的防禦縱深,東有太行天聳立,是為天然屏障;南邊同樣是大河與王屋、中條山構成的防禦體係。更重要的是,相對中原,山西住在樓上,雖然有八個樓梯口,古代稱為太行八陘,但每一個樓梯都是山高路險,不容易上。隻有山西內部不亂,同樣是“敵人膽敢來呀,就別想再迴去”。而處在樓上的山西,想來中原玩玩,就別提多方便了。因此,曆史上,山西對中原造成的威脅最直接、最大,因為它處在中原的頭頂,又緊靠中原。所以山西的勢力強了可以下樓,弱了隻要守好樓梯口,就可確保無事。
相比之下,處在中原的鄭國可吃大虧了。地勢平坦,幾乎無險可守。與山、陝相比,此地是易攻難守,隻有強大才能抵禦四方。處在中原的勢力隻能特別的強大,讓山陝成為自己外圍的防線,否則就成為四方騷擾的對象。中原一帶曆來為四戰之地,無論是東西對峙,還是南北對抗,無論是合縱,還是連橫,中原都是爭奪與爭戰的對象。鄭桓公選這麽個地方建國,和平時期,人氣聚集,容易繁榮,而到了戰時,它的弊端日益顯著。因此,鄭國稍不留神,就衰弱了。
鄭國的衰弱就在那個很厲害的鄭莊公身後。鄭莊公的幾個孩子不能說沒有才幹,但是有幾個孩子都有才幹,而他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又沒有安排好,於是圍繞國君的繼承,鄭國開始內哄了。
事情還要從太子忽說起。太子是法定的繼承人,在西周時期這是鐵板釘釘無法改變的事兒,但現在東周了,什麽事兒都可能發生。因此,太子應當有所警惕。應該廣交朋友,建立牢固的統一戰線,團結最廣大的諸侯來對付與震懾潛在的對手。但是,太子卻在找對象的問題上過於固執,過於感情用事,結果出了問題。太子失國與打對象有什麽關係?不能說太子找錯了對象,隻能說他沒有找對對象,因此,在關鍵時刻,沒有對象可依靠,被兄弟搶走了位置,自己成為逃亡者。從這個問題上看,他沒有繼承鄭莊公的謀略與狡黠,沒有早早地防備他的弟弟們。
太子忽就是看不上齊國的國女
從史料上看,太子忽像是一個有能力、有個性、有原則的人,但政治有時不需要那麽多個性與原則。
前706年,北戎到齊國找麻煩,勢頭很大。齊國看樣子難以對付,就派使者向鄭國求援。鄭國也不含糊,派太子忽領鄭國軍隊救援齊國。齊國當時的國君齊僖(xi,西)公看樣子很喜歡這個太子忽,或者就是想與是愛漸強大的鄭國拉關係,反正齊僖公提出,想把女兒嫁給太子忽,與鄭國結親。
這本來是好事,齊國是個大國、強國,是個將來可以依靠的靠山。誰知忽並不領情,他辭謝說:“齊大非偶”,什麽意思?那意思是,齊國是個大國,鄭國是個小國,門不檔、戶不對,我不敢高攀。
鄭太子忽拒絕了齊國的提親,但齊僖公並不死心。後來討伐北戎取勝後,齊僖公又提出了聯姻之事,執著地想把女兒嫁給太子忽。忽又一次拒絕了。這一次的理由是,到齊國是為了討伐北戎,雖然打了勝仗,但有了一點功勞就娶人家女兒,容易被人認為是占人家便宜,不是君子所為,因此又拒絕了。
當時,老謀深算的的大臣祭仲與太子在一起。祭仲到底是有眼光,規勸太子答親事。他提醒太子說:我們國君您的父親有很多寵愛的姬妾,妾驕子就貴,你父親寵愛那個姬妾,那個姬兒子就是你潛在的對手。子以母貴,母親受寵,子就受寵。愛寵的公子多了,就對太子你很不利。你雖然是太子,但如果得不到大國的援助將不能即位。過去即位要得到周天子的認可。現在周天子不行了,但要繼位還是要得到大諸侯國的承認與支持,否則就是即位,地位也很不牢固。現在鄭國不是就您一個太子有能力,還有二位公子都很能幹,都有勢力,都可以成為國君,你要想清楚。
但是太子主意很正,就是不娶齊國國女。用我們今天美好的想法看,當時,太子忽已經有了夫人,那是他在周天子那裏做人質時從陳國那裏娶的陳國國女。但是,當時一個太子更立幾個夫人並不是越軌的事,太子忽拒絕齊僖公的好意,曾經被人稱讚,我們甚至可以穿越地說,太子忽對於自己的愛情忠貞。但正如祭仲所說,後來,沒有齊國這樣大國的支持,他的君位的確保不住。這也許是他不夠老辣。
但是,事情得從兩麵說。齊僖公讓他娶的這個女兒,應該很漂亮,但這個漂亮的齊女,就是後來在齊魯兩國惹事的莊薑,嫁給了魯桓公,還與自己的哥哥齊襄公私通玩兄妹戀。從這個意義上說,太子忽的拒絕又似乎是正確的,不然,被齊襄公戴綠帽子,甚至被殺的可能就是他了。曆史,真得讓人看不透。
但是別人看不透,祭仲還是把鄭國的前景看透了。他已經看出,除了太子忽之外,有他的弟弟突,小弟弟子亹(wěi,偉)都是國君的有力爭奪者。
太子忽的母親是鄧國的美女,鄧國在今天的鄧縣,鄧國是一個小國,與周天子的關係也比較疏遠,所以說,他的舅家勢力並不大,而且距離鄭國有些遙遠,因此,雖然被立為太子,但缺乏牢固的靠山,地位並不牢固。祭仲的分析是非常正確的,也是很有見識的,後來,太子忽也就是由於沒有靠山而吃了苦頭,栽了跟頭。但太子忽很有個性,就是不願意與齊國結親,娶齊僖公的女兒。執著的有些可愛,也有些傻。在政治玩正直多少有些不合時宜。
鄭莊公除了這個鄧國的美女外,還曾娶宋國的貴族雍氏女子。這個宋國雍氏生下一個兒子,名收突,不是忽,就是突,這名字挺奇怪的。雍氏女子很受國君鄭莊公寵愛,公子突也是一很能幹的人,繻葛之戰時的建議就是他提出的。他的舅家宋國相對鄧國,國大爵尊。距離鄭國也比較近,因此,雖然突沒有被立為太子,但並不是沒有機會做上國君。尤其是到了這個時候,沒有多少人再遵守大宗小宗的規距,沒有人還那那麽執著地信仰周公的嫡長子繼承這一套了。隻要是公子,都可以做國君。不讓做,就想辦法,實在不行就殺人。於是當國君又必須增加一種能力,就是防範被殺被廢的能力。太子忽在這方麵好像是有欠缺的。
鄭莊公在位四十三年,公元前701,鄭莊公逝世。鄭莊公生前讓自己寵信的大臣祭仲輔佐太子,太子忽被立為國君,這就是鄭昭公。
</p>
繻葛之戰
周鄭之間的交惡繼續,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終於免去鄭莊公左卿士職務,作為報複,鄭莊公拒絕朝覲周桓王。朝覲天子是諸侯不可迴避的義務,不朝覲周天子,就是不承認周天子的領導地位,意味著自己不再服從於周天子的管理,眼裏有沒有天子,這是大事,比偷糧食的事大多了。於是,這一年秋天,周桓王為維護王室尊嚴,征調陳、蔡、衛三國的軍隊,並親率王師組成聯合國部隊討伐鄭國。
放在過去,天子親自帶著諸侯國的軍隊來討伐,做為一諸侯國早早地認錯,服軟了事,不然會家破人亡。但現在不同了,人家鄭莊公不怕,不僅不怕,還擺開陣式給你過招了。過去老子打兒子,兒子可以挨打,現在,他要給你過招了。鄭莊公率鄭國的軍隊迎戰聯軍。於是雙方在繻葛,即今天的長葛擺開陣式,正式交戰。
周天子率領王師做了這樣的部署:以虢公林父指揮的軍隊及配屬的蔡國、衛國的軍隊組成右軍,由虢林父指揮;以周公黑肩指揮的軍隊及配屬的陳軍為左軍,由周公黑肩指揮;周桓王作為三軍統帥則親自指揮由周軍主力組成的中軍。
針對周聯軍的布陣形勢和特點,鄭莊公采納鄭大夫子元(公子突)的建議:用左方陣來對付蔡軍和衛軍,用右方陣來對付陳軍。先找軟柿子捏,把陳國的軍隊作為突破口:“陳國國內發生動亂,將士們無心打仗,缺乏戰鬥意誌,如果先攻擊陳軍,他們必定奔逃。陳國的軍隊敗逃,周天子的軍隊一定會陣腳混亂,然後趁機攻擊蔡國和衛國的軍隊,蔡、衛兩國軍隊支撐不住,也一定會爭先奔逃。這時我們可集中兵力對付周天子的中軍,就可以獲得成功。”鄭莊公聽從了。讓大夫曼伯擔任右方陣的指揮,祭仲擔任左方陣的指揮,原繁、高渠彌帶領中軍護衛鄭莊公,擺開了叫做魚麗的陣勢。
所謂魚麗陣,其實就是徒兵與戰車相互掩護,密切協同、攻防自如戰陣。當時慣常用的陣法,是戰車居前,隸屬徒兵跟隨在戰車之後,而鄭莊公的魚麗陣,則是讓徒兵以伍(五人)為單位,分散配置於每乘戰車的左、右、後方,填補車與車間的空隙,形成協同作戰的態勢。
戰鬥開始,鄭莊公命令左右兩邊方陣說:“大旗一揮,就擊鼓進軍。”鄭國軍隊士氣高昴,團結一致,一點沒有兒子打老子的愧疚。
這就很可怕了。
結果,防守一方的鄭國軍隊率先發起進攻。
戰役的進行,果然如子元所設想的,陳國、蔡國、衛國的軍隊毫無鬥誌,在鄭國軍隊的衝擊下,一觸即潰。周軍一開戰,就失去了兩翼。周軍的主力中軍受到左右兩翼潰兵的困擾,陣勢大亂。鄭國的軍隊趁勢從兩邊合攏。周天子的王師大敗。
周桓王引軍而退。混亂中,鄭國的將軍祝聃(音丹)一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祝聃(音丹)一時性起,甚至想趁機衝過去活捉周天子。鄭莊公趕忙阻止。告訴自己的手下,“君子不能欺人太甚,何況對方是周天子,適可而止就行了。我們的目的隻是挽救自己,使國家免於危亡。能做到這些就足夠了。千萬不能惹事。”
姬寤生還是有政治頭腦的,王畢竟還是王,還是我們周家老大。因此,不再追擊。真要是把天子抓了,怎麽麵對天下的諸侯,那才是騎虎難下。不僅不能抓周天子,還要負荊請罪,當天晚上,鄭莊公派大臣送大群牛羊赴周軍軍營,慰問受傷的周桓王和被他們打敗的將領,作出誠心向周天子周桓王請罪的狀態,請求赦免。
4.天子挨打之啟示
偉大光榮神聖的周天子帶領諸侯國軍隊打小諸侯,卻被諸侯給打了,就像老子打兒子,卻被兒子打了一樣窩囊。這樣的奇恥大辱也使得周天子一夜之間搞清楚一件事。周王室已經不是想當年了。“想當年牙如鐵,生嚼蹄筋不用切;現如今不同了,吃塊豆腐也出血”。繻葛之戰使姬林終於知道,從今以後,自己這樣的周天子隻能與豆腐和豬血為伍了,再也不敢碰硬東西了。
鄭國這一箭,摧毀了三百多年周王朝國王的最高權力和威望。它讓諸侯們一下明白,山中已經沒有老虎了。過去那個神聖的有天命的周天子一樣是可以被諸侯教訓的,因此,所謂的王法已經不存在了。高不可攀的國王,經過這一次事件後不斷貶值,並逐漸從人們腦海中消失,隻有在野心家企圖利用他時,才想到他。
沒有了利齒爪牙,獅王、老虎隻能混同於豚犬,甚至被豚犬所欺,這是沒辦法的事。君位爭奪令鄭國衰落
1.鄭國衰落的原因
鄭國在與周天子的交惡中,占了上風。
鄭國雖然立國很晚,剛立國又被迫東遷,但是,鄭國從立國開始,三代國君個個有為,使鄭國的國際地位一下提到很高,尤其是鄭莊公帶屢次打敗宋國,連強大的齊國有難,也要求鄭國支援。公元前701年,鄭莊公召齊、衛、宋會盟於曹(今河南延津西南),幾乎當上的春秋初年的霸主。
但笑得最早的人未必能笑到最後。事態的發展卻是鄭國很快就被趕超了,因此,春秋時期的主角再也沒有給鄭國。
鄭國就此衰落了,而衰落的原因,則是鄭國的內亂。鄭莊公去世後,鄭國幾十年的內亂。這是內因。實際上,從軍事地理、政治地理的角度而言,鄭國區位沒有優勢,不像山西、陝西。陝西在黃河天險的西部,黃河好像是專門為陝西修的護國河,自北向南綿延千裏,阻擋了東部向西的通道,人家長江主要截斷南北,偏咱這黃河是截斷東西的。然後到了潼關就向東流,而從潼關到鄭州落差有幾百米,這意味著想利用黃河逆水行舟,爬幾百米,還要經過黃河三峽,那是相當的難。而沿河的陸路通道,又被崤山阻隔,車不方軌、馬不並轡的函穀關更是天險,這樣的地理形勢,使得陝西的軍事勢力在與東部地方勢力的競爭中占盡了優勢。進可順水而下,退則可據關自守。真如地道戰所說的那樣,敵人他敢來呀,就別想再迴去。
山西也一樣,黃河不僅是陝西的護國河,也是山西的護國河。山西西有大河、呂梁構成的防禦縱深,東有太行天聳立,是為天然屏障;南邊同樣是大河與王屋、中條山構成的防禦體係。更重要的是,相對中原,山西住在樓上,雖然有八個樓梯口,古代稱為太行八陘,但每一個樓梯都是山高路險,不容易上。隻有山西內部不亂,同樣是“敵人膽敢來呀,就別想再迴去”。而處在樓上的山西,想來中原玩玩,就別提多方便了。因此,曆史上,山西對中原造成的威脅最直接、最大,因為它處在中原的頭頂,又緊靠中原。所以山西的勢力強了可以下樓,弱了隻要守好樓梯口,就可確保無事。
相比之下,處在中原的鄭國可吃大虧了。地勢平坦,幾乎無險可守。與山、陝相比,此地是易攻難守,隻有強大才能抵禦四方。處在中原的勢力隻能特別的強大,讓山陝成為自己外圍的防線,否則就成為四方騷擾的對象。中原一帶曆來為四戰之地,無論是東西對峙,還是南北對抗,無論是合縱,還是連橫,中原都是爭奪與爭戰的對象。鄭桓公選這麽個地方建國,和平時期,人氣聚集,容易繁榮,而到了戰時,它的弊端日益顯著。因此,鄭國稍不留神,就衰弱了。
鄭國的衰弱就在那個很厲害的鄭莊公身後。鄭莊公的幾個孩子不能說沒有才幹,但是有幾個孩子都有才幹,而他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又沒有安排好,於是圍繞國君的繼承,鄭國開始內哄了。
事情還要從太子忽說起。太子是法定的繼承人,在西周時期這是鐵板釘釘無法改變的事兒,但現在東周了,什麽事兒都可能發生。因此,太子應當有所警惕。應該廣交朋友,建立牢固的統一戰線,團結最廣大的諸侯來對付與震懾潛在的對手。但是,太子卻在找對象的問題上過於固執,過於感情用事,結果出了問題。太子失國與打對象有什麽關係?不能說太子找錯了對象,隻能說他沒有找對對象,因此,在關鍵時刻,沒有對象可依靠,被兄弟搶走了位置,自己成為逃亡者。從這個問題上看,他沒有繼承鄭莊公的謀略與狡黠,沒有早早地防備他的弟弟們。
太子忽就是看不上齊國的國女
從史料上看,太子忽像是一個有能力、有個性、有原則的人,但政治有時不需要那麽多個性與原則。
前706年,北戎到齊國找麻煩,勢頭很大。齊國看樣子難以對付,就派使者向鄭國求援。鄭國也不含糊,派太子忽領鄭國軍隊救援齊國。齊國當時的國君齊僖(xi,西)公看樣子很喜歡這個太子忽,或者就是想與是愛漸強大的鄭國拉關係,反正齊僖公提出,想把女兒嫁給太子忽,與鄭國結親。
這本來是好事,齊國是個大國、強國,是個將來可以依靠的靠山。誰知忽並不領情,他辭謝說:“齊大非偶”,什麽意思?那意思是,齊國是個大國,鄭國是個小國,門不檔、戶不對,我不敢高攀。
鄭太子忽拒絕了齊國的提親,但齊僖公並不死心。後來討伐北戎取勝後,齊僖公又提出了聯姻之事,執著地想把女兒嫁給太子忽。忽又一次拒絕了。這一次的理由是,到齊國是為了討伐北戎,雖然打了勝仗,但有了一點功勞就娶人家女兒,容易被人認為是占人家便宜,不是君子所為,因此又拒絕了。
當時,老謀深算的的大臣祭仲與太子在一起。祭仲到底是有眼光,規勸太子答親事。他提醒太子說:我們國君您的父親有很多寵愛的姬妾,妾驕子就貴,你父親寵愛那個姬妾,那個姬兒子就是你潛在的對手。子以母貴,母親受寵,子就受寵。愛寵的公子多了,就對太子你很不利。你雖然是太子,但如果得不到大國的援助將不能即位。過去即位要得到周天子的認可。現在周天子不行了,但要繼位還是要得到大諸侯國的承認與支持,否則就是即位,地位也很不牢固。現在鄭國不是就您一個太子有能力,還有二位公子都很能幹,都有勢力,都可以成為國君,你要想清楚。
但是太子主意很正,就是不娶齊國國女。用我們今天美好的想法看,當時,太子忽已經有了夫人,那是他在周天子那裏做人質時從陳國那裏娶的陳國國女。但是,當時一個太子更立幾個夫人並不是越軌的事,太子忽拒絕齊僖公的好意,曾經被人稱讚,我們甚至可以穿越地說,太子忽對於自己的愛情忠貞。但正如祭仲所說,後來,沒有齊國這樣大國的支持,他的君位的確保不住。這也許是他不夠老辣。
但是,事情得從兩麵說。齊僖公讓他娶的這個女兒,應該很漂亮,但這個漂亮的齊女,就是後來在齊魯兩國惹事的莊薑,嫁給了魯桓公,還與自己的哥哥齊襄公私通玩兄妹戀。從這個意義上說,太子忽的拒絕又似乎是正確的,不然,被齊襄公戴綠帽子,甚至被殺的可能就是他了。曆史,真得讓人看不透。
但是別人看不透,祭仲還是把鄭國的前景看透了。他已經看出,除了太子忽之外,有他的弟弟突,小弟弟子亹(wěi,偉)都是國君的有力爭奪者。
太子忽的母親是鄧國的美女,鄧國在今天的鄧縣,鄧國是一個小國,與周天子的關係也比較疏遠,所以說,他的舅家勢力並不大,而且距離鄭國有些遙遠,因此,雖然被立為太子,但缺乏牢固的靠山,地位並不牢固。祭仲的分析是非常正確的,也是很有見識的,後來,太子忽也就是由於沒有靠山而吃了苦頭,栽了跟頭。但太子忽很有個性,就是不願意與齊國結親,娶齊僖公的女兒。執著的有些可愛,也有些傻。在政治玩正直多少有些不合時宜。
鄭莊公除了這個鄧國的美女外,還曾娶宋國的貴族雍氏女子。這個宋國雍氏生下一個兒子,名收突,不是忽,就是突,這名字挺奇怪的。雍氏女子很受國君鄭莊公寵愛,公子突也是一很能幹的人,繻葛之戰時的建議就是他提出的。他的舅家宋國相對鄧國,國大爵尊。距離鄭國也比較近,因此,雖然突沒有被立為太子,但並不是沒有機會做上國君。尤其是到了這個時候,沒有多少人再遵守大宗小宗的規距,沒有人還那那麽執著地信仰周公的嫡長子繼承這一套了。隻要是公子,都可以做國君。不讓做,就想辦法,實在不行就殺人。於是當國君又必須增加一種能力,就是防範被殺被廢的能力。太子忽在這方麵好像是有欠缺的。
鄭莊公在位四十三年,公元前701,鄭莊公逝世。鄭莊公生前讓自己寵信的大臣祭仲輔佐太子,太子忽被立為國君,這就是鄭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