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雕盡頭又是一片被塑料布遮擋的區域,幾條黃色膠帶交叉封鎖,旁邊還豎著一塊斑駁的“立入禁止”的警示牌。
“還要進去嗎?”宗像誌麻明知故問,像是在最後確認長穀川公平的決心。
身後的浮雕已經足夠顛覆常規的認知了,這裏明擺著在向他們寫著“危險”二字,而前方會是什麽,誰也無法確定。
藤田副教授的瘋狂、若林光司的自殺……種種跡象都指向這個地方的“後麵”。
按位置估算,若林自殺的那間民宿地下室,離這裏幾乎近得令人發毛。
長穀川抬起手,沒有迴答,但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他撕開膠帶,拉起藍色塑料布,露出後方的景象——一扇沉重的石門靜靜敞開著。
石門上的浮雕描繪著兩個糾纏在一起的生物,其中一個扭曲的龍形生物,它漂浮在星空中,中心的軀幹向外延伸出如樹根般的線條,連接著某種巨大而無形的存在。
另外一個匍匐在海麵上的巨型鯨類生物,它有著六個巨大的魚鰭,其中一根魚鰭拿著一柄巨大的長劍與前者搏鬥。頭部沒有任何嘴或眼的脊椎動物的結構。
兩人沉默地穿過石門。
石門後,是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
頭頂的穹頂高達30米,向上延展至視線不可及的黑暗深處,仿佛整個空間都被某種未知的重量壓製住了氣息。
誌麻的手電光柱劃過穹頂和支撐穹頂的石柱,照亮了這裏的布局——兩排柱子均勻排列,勾勒出一個形似大殿的建築結構。
“這……是仿照大雄寶殿的布局。”誌麻的聲音裏摻雜著興奮和驚疑,“這種規模的殿堂,在日本幾乎不可能見到。原來隻有宇治的萬福寺才有這種結構。”(注1)
長穀川沒有說話。他的目光被正前方的一組雕像吸引住了。
大殿門口左右兩側,各自矗立著一尊巨大的“守護像”。
它們的輪廓乍一看與東大寺的天王像相似,可一旦靠近,細節卻令人不寒而栗。(注2)
右側的守護像,有著傳統仁王像的剛毅麵容,緊閉的嘴唇和鼓起的胸膛充滿威嚴。
它從胸部以下卻徹底背離了人類形態,四肢延展成多節的節肢結構,如同巨大的蟹腿支撐著龐大的身軀。背後還展開了一對寬大的鰭狀翅膀,翅麵布滿細密的鱗片,仿佛隨時要振翅而起。
而另一側的守護像,頭部扭曲成魚類與人的混合體。鼻梁幾乎消失,嘴角延展到兩顴,表麵覆蓋著鱗片,在手電的光下反射出微弱的光澤。
它的眼睛深陷,耳部豎起如魚鰭般突起,冷漠呆滯的眼神直視前方,四隻手臂扭曲成一團,就像一個失敗的阿修羅像。
長穀川試圖開口緩解心中湧起的壓迫感:“這些雕像……這是異化後的傳統仁王像嗎?”
誌麻搖搖頭,目光未離開這些雕像:“異化?或許吧……但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佛像……”她臉色慘白,浮雕前那種興奮早已無影無蹤。
長穀川知道自己的表情可能和誌麻差不了多少。
兩人走過守護像,進入大殿。穹頂之下,佛像赫然矗立在中央。
這尊佛像站在一座深藍色的蓮座上,雕刻細膩到幾乎可以看見蓮花花瓣上流動的波紋。
佛像的麵容俊美,五官宛如文藝複興時期的大衛雕像,眉目低垂,散發出一種冷漠的男性美。
披在佛像肩上的,是典型的羅馬式長袍,褶皺在手電光下顯得柔軟流暢。
然而,自腰部以下,它的軀體變成了另一種形態——一條醜惡的魚尾從腰部盤繞至蓮座,尾鰭張開,宛如深海捕食者的利刃。
“你看……它背後的傘蓋。”誌麻輕聲提醒。
長穀川抬頭,傘蓋的輪廓隨即映入眼簾。
這不是傳統的蓮花紋傘蓋,而是由螺旋狀的波浪雕飾構成,像是凝固的海浪,頂端仿佛深海漩渦的截麵。雕刻線條的流暢感幾近完美,卻讓人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不適。
“這些雕像……像是人類信仰被……扭曲了。”長穀川自言自語道,眼睛緊盯著佛像旁的“羅漢”。
誌麻的目光轉向左側的一尊“羅漢”,手電光柱停在它身上。
這尊“羅漢”的頭部形似蝦類,眼球從甲殼般的腦袋上突起,雙手卻合十在胸前,做出誦經的姿態;
另一尊‘羅漢’肩膀長滿了貝殼狀的突起,燈光下仿佛還泛著珍珠般的光澤,下半身蜷曲成一條巨大的蝸牛狀結構,黏膩的表麵隱約泛著光澤,尾部的肌肉似乎在緩慢蠕動,仿佛隨時準備向某個未知的方向爬行。
兩人抬起手電筒,光束投向大殿頂部的岩壁。
一幅巨大而汙穢的繪卷映入眼簾,那是一幅曼荼羅圖案。(注3)
四周的諸天神佛已經被扭曲成無法辨認的形態——神佛們與各種水生異形交纏、交配……
曼荼羅中央的位置,本應是毗盧遮那佛的神聖所在,卻是空無一物,仿佛故意留下了一片虛無的深淵。
一陣刺骨的寒意順著長穀川的脊椎蔓延開來。他努力壓製住胸腔中湧動的戰栗。
“藤田女士……若林光司……他們也是……”
誌麻的目光仍停留在那空蕩的中央,嘴唇因緊咬而微微發白:“對……他們一定也是看到了這些東西……”
“但我不覺得……我不覺得僅僅看到這些就會絕望到發瘋、自殺。”
“長穀川,你不要嘴硬了……”誌麻轉過頭,目光中滿是恐懼與掙紮,“你怕,我也怕。”
“沒錯,我怕。哪個心智正常的人,看到這些會不怕?”
話音未落,一陣若有若無的聲音從異形的“大衛像”後方傳來。
長穀川頓時僵住,目光轉向聲音的方向。誌麻捂住自己的嘴,努力不讓驚叫衝出口。
兩人同時屏住唿吸,靜靜聆聽著空氣中微弱的震動。那聲音仿佛從黑暗深處滲透而來,斷斷續續,像是在念誦著什麽:“ko……ko……”
誌麻從手指間擠出一絲微弱的聲音:“還有……水聲?”
長穀川點點頭,目光小心翼翼地在佛像周圍搜尋著。
他們慢慢繞過佛像,來到大殿的盡頭。
盡頭處,是一座巨大的佛座。佛座上空無一物,仿佛曾經供奉著什麽,但現在卻被人或某種力量移走了。
佛座的石料呈現出一種幽暗的深藍色,表麵刻滿了細密的楔形文字。燈光掃過那些文字時,它們似乎在微微旋轉,產生了一種令人頭暈目眩的錯覺。
佛座的後方,是一座巨大的輪形裝飾。輪形中央開著一個高約1.5米的空洞,透出微弱的光芒。
聲音變得更清晰了,仿佛正從空洞的另一端傳來。
它在重複著某個單詞,聲音低沉而拖長:“ko……u……ji。”
注1:萬福寺,位於日本京都府宇治市的寺廟,始建於1661年,由中國明代高僧隱元隆琦及其弟子創建,是黃檗宗在日本的開山祖庭。
萬福寺的建築風格獨具特色,深受中國明代寺院的影響,與日本傳統寺廟建築風格迥異。
注2:東大寺的天王像是日本奈良時代重要的佛教藝術品之一,位於東大寺金剛力士像旁或相關佛堂內。天王像通常指四大天王像,分別為持國天、增長天、廣目天、多聞天,是佛教中護法神的代表。
注3:曼荼羅,一種源自印度的宗教藝術形式,廣泛應用於佛教和印度教的修行中。其原意為“圓形”或“集中”,象征宇宙的秩序與整體性,被用來呈現複雜的宇宙觀或神靈世界。
曼荼羅通常以幾何圖案為核心,中心通常描繪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象征佛教的宇宙中心與真理的本體。在密教中,毗盧遮那佛是最高的佛陀,代表光明與智慧,統攝一切諸佛和菩薩。
“還要進去嗎?”宗像誌麻明知故問,像是在最後確認長穀川公平的決心。
身後的浮雕已經足夠顛覆常規的認知了,這裏明擺著在向他們寫著“危險”二字,而前方會是什麽,誰也無法確定。
藤田副教授的瘋狂、若林光司的自殺……種種跡象都指向這個地方的“後麵”。
按位置估算,若林自殺的那間民宿地下室,離這裏幾乎近得令人發毛。
長穀川抬起手,沒有迴答,但用行動給出了答案。
他撕開膠帶,拉起藍色塑料布,露出後方的景象——一扇沉重的石門靜靜敞開著。
石門上的浮雕描繪著兩個糾纏在一起的生物,其中一個扭曲的龍形生物,它漂浮在星空中,中心的軀幹向外延伸出如樹根般的線條,連接著某種巨大而無形的存在。
另外一個匍匐在海麵上的巨型鯨類生物,它有著六個巨大的魚鰭,其中一根魚鰭拿著一柄巨大的長劍與前者搏鬥。頭部沒有任何嘴或眼的脊椎動物的結構。
兩人沉默地穿過石門。
石門後,是一個更加廣闊的空間。
頭頂的穹頂高達30米,向上延展至視線不可及的黑暗深處,仿佛整個空間都被某種未知的重量壓製住了氣息。
誌麻的手電光柱劃過穹頂和支撐穹頂的石柱,照亮了這裏的布局——兩排柱子均勻排列,勾勒出一個形似大殿的建築結構。
“這……是仿照大雄寶殿的布局。”誌麻的聲音裏摻雜著興奮和驚疑,“這種規模的殿堂,在日本幾乎不可能見到。原來隻有宇治的萬福寺才有這種結構。”(注1)
長穀川沒有說話。他的目光被正前方的一組雕像吸引住了。
大殿門口左右兩側,各自矗立著一尊巨大的“守護像”。
它們的輪廓乍一看與東大寺的天王像相似,可一旦靠近,細節卻令人不寒而栗。(注2)
右側的守護像,有著傳統仁王像的剛毅麵容,緊閉的嘴唇和鼓起的胸膛充滿威嚴。
它從胸部以下卻徹底背離了人類形態,四肢延展成多節的節肢結構,如同巨大的蟹腿支撐著龐大的身軀。背後還展開了一對寬大的鰭狀翅膀,翅麵布滿細密的鱗片,仿佛隨時要振翅而起。
而另一側的守護像,頭部扭曲成魚類與人的混合體。鼻梁幾乎消失,嘴角延展到兩顴,表麵覆蓋著鱗片,在手電的光下反射出微弱的光澤。
它的眼睛深陷,耳部豎起如魚鰭般突起,冷漠呆滯的眼神直視前方,四隻手臂扭曲成一團,就像一個失敗的阿修羅像。
長穀川試圖開口緩解心中湧起的壓迫感:“這些雕像……這是異化後的傳統仁王像嗎?”
誌麻搖搖頭,目光未離開這些雕像:“異化?或許吧……但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佛像……”她臉色慘白,浮雕前那種興奮早已無影無蹤。
長穀川知道自己的表情可能和誌麻差不了多少。
兩人走過守護像,進入大殿。穹頂之下,佛像赫然矗立在中央。
這尊佛像站在一座深藍色的蓮座上,雕刻細膩到幾乎可以看見蓮花花瓣上流動的波紋。
佛像的麵容俊美,五官宛如文藝複興時期的大衛雕像,眉目低垂,散發出一種冷漠的男性美。
披在佛像肩上的,是典型的羅馬式長袍,褶皺在手電光下顯得柔軟流暢。
然而,自腰部以下,它的軀體變成了另一種形態——一條醜惡的魚尾從腰部盤繞至蓮座,尾鰭張開,宛如深海捕食者的利刃。
“你看……它背後的傘蓋。”誌麻輕聲提醒。
長穀川抬頭,傘蓋的輪廓隨即映入眼簾。
這不是傳統的蓮花紋傘蓋,而是由螺旋狀的波浪雕飾構成,像是凝固的海浪,頂端仿佛深海漩渦的截麵。雕刻線條的流暢感幾近完美,卻讓人感到一種難以名狀的不適。
“這些雕像……像是人類信仰被……扭曲了。”長穀川自言自語道,眼睛緊盯著佛像旁的“羅漢”。
誌麻的目光轉向左側的一尊“羅漢”,手電光柱停在它身上。
這尊“羅漢”的頭部形似蝦類,眼球從甲殼般的腦袋上突起,雙手卻合十在胸前,做出誦經的姿態;
另一尊‘羅漢’肩膀長滿了貝殼狀的突起,燈光下仿佛還泛著珍珠般的光澤,下半身蜷曲成一條巨大的蝸牛狀結構,黏膩的表麵隱約泛著光澤,尾部的肌肉似乎在緩慢蠕動,仿佛隨時準備向某個未知的方向爬行。
兩人抬起手電筒,光束投向大殿頂部的岩壁。
一幅巨大而汙穢的繪卷映入眼簾,那是一幅曼荼羅圖案。(注3)
四周的諸天神佛已經被扭曲成無法辨認的形態——神佛們與各種水生異形交纏、交配……
曼荼羅中央的位置,本應是毗盧遮那佛的神聖所在,卻是空無一物,仿佛故意留下了一片虛無的深淵。
一陣刺骨的寒意順著長穀川的脊椎蔓延開來。他努力壓製住胸腔中湧動的戰栗。
“藤田女士……若林光司……他們也是……”
誌麻的目光仍停留在那空蕩的中央,嘴唇因緊咬而微微發白:“對……他們一定也是看到了這些東西……”
“但我不覺得……我不覺得僅僅看到這些就會絕望到發瘋、自殺。”
“長穀川,你不要嘴硬了……”誌麻轉過頭,目光中滿是恐懼與掙紮,“你怕,我也怕。”
“沒錯,我怕。哪個心智正常的人,看到這些會不怕?”
話音未落,一陣若有若無的聲音從異形的“大衛像”後方傳來。
長穀川頓時僵住,目光轉向聲音的方向。誌麻捂住自己的嘴,努力不讓驚叫衝出口。
兩人同時屏住唿吸,靜靜聆聽著空氣中微弱的震動。那聲音仿佛從黑暗深處滲透而來,斷斷續續,像是在念誦著什麽:“ko……ko……”
誌麻從手指間擠出一絲微弱的聲音:“還有……水聲?”
長穀川點點頭,目光小心翼翼地在佛像周圍搜尋著。
他們慢慢繞過佛像,來到大殿的盡頭。
盡頭處,是一座巨大的佛座。佛座上空無一物,仿佛曾經供奉著什麽,但現在卻被人或某種力量移走了。
佛座的石料呈現出一種幽暗的深藍色,表麵刻滿了細密的楔形文字。燈光掃過那些文字時,它們似乎在微微旋轉,產生了一種令人頭暈目眩的錯覺。
佛座的後方,是一座巨大的輪形裝飾。輪形中央開著一個高約1.5米的空洞,透出微弱的光芒。
聲音變得更清晰了,仿佛正從空洞的另一端傳來。
它在重複著某個單詞,聲音低沉而拖長:“ko……u……ji。”
注1:萬福寺,位於日本京都府宇治市的寺廟,始建於1661年,由中國明代高僧隱元隆琦及其弟子創建,是黃檗宗在日本的開山祖庭。
萬福寺的建築風格獨具特色,深受中國明代寺院的影響,與日本傳統寺廟建築風格迥異。
注2:東大寺的天王像是日本奈良時代重要的佛教藝術品之一,位於東大寺金剛力士像旁或相關佛堂內。天王像通常指四大天王像,分別為持國天、增長天、廣目天、多聞天,是佛教中護法神的代表。
注3:曼荼羅,一種源自印度的宗教藝術形式,廣泛應用於佛教和印度教的修行中。其原意為“圓形”或“集中”,象征宇宙的秩序與整體性,被用來呈現複雜的宇宙觀或神靈世界。
曼荼羅通常以幾何圖案為核心,中心通常描繪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象征佛教的宇宙中心與真理的本體。在密教中,毗盧遮那佛是最高的佛陀,代表光明與智慧,統攝一切諸佛和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