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竹林眾賢
劍魔獨孤傳:我的光輝一生 作者:無為子陳知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75竹林眾賢
焦蹈笑道:“日照香爐生紫煙……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他隨口吟出,竟是豪情萬丈、氣勢磅礴。應眼前之景,便似真的見著了那廬山瀑布一般。
焦蹈此刻所吟的,正是詩仙李白的絕世佳作《望廬山瀑布》。
焦蹈先前聽獨孤修文所說,想要做“詩仙”、“劍神”,料定他對詩詞必感興趣,當下便吟出了李白的這首名篇來。
修文聽了,拍手叫好。但卻問道:“怎麽是‘日照香爐’?香爐,又有什麽好照的?”
焦蹈笑道:“此香爐,非彼香爐,不是家中上香的香爐。這裏的‘香爐’,是那江西廬山上的一座山峰名字,叫做香爐峰。
那座山峰,孤峰獨立,峰尖圓如香爐形狀,人們就叫它為‘香爐峰’了。這廬山,南北互臨長江,東南傍依鄱陽湖,古時稱作南障山。
這裏麵,還有一個典故傳說。相傳,也不知是在周朝,還是在秦末時候,有匡俗等兄弟七人,廬居此山,因而得名廬山、匡山和匡廬山。
而這個匡俗呢,本是個精通方術的方士。據說後來,在廬山修煉成仙了。
當年漢武帝南巡廬山時,敕封這個匡俗為‘大明公’;是八年前,還是九年前啊,我記不清了,皇帝又加封他為‘靖明寡人’。
嗬嗬,也不知廬山是因這個匡俗出名,還是匡俗因廬山而出名?”
修文欣然點頭,接問道:“那怎麽又說‘三千尺”呢?這個瀑布,可隻有五六丈高。”
獨孤天雲見兒子求知心切,隻覺歡喜不盡。隻聽焦蹈說道:“這隻是虛寫而已。詩句中的這個瀑布,真正指的是廬山開先瀑布當中的一個黃岩瀑布。
那廬山所在,瀑布眾多,其中有一個,水出山腹,掛流百丈有餘。流淌噴灑,經山川石階,折成三疊。遠處觀望,便如同一幕高掛的巨大白練,懸立半空。好像喚作‘三疊泉瀑布’吧。我記得曾在哪本古書中看過,也記不清了。”
修文驚道:“那有多高啊!我好想看看!”當真不禁神往。
焦蹈接道:“這雲台山,也有許多飛瀑流泉。素有‘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之稱。你現在見到的這個,也太小了。改日,我帶你去看真正的百丈瀑布——雲台天瀑。如何?”
修文樂不攏嘴,連連拍手。
此情此景,落入獨孤天雲眼中,自是喜不自勝。他原先還怕兒子初涉陌生之地,並不習慣,以至認生。但眼下見他師徒二人,對答如流,言談之中,有說有笑,自是放了一百二十個心。
三人又往前走,修文沿著那湖水分流形成的小溪慢跑出去。
一見腳底的石子,樂道:“爹,這裏有許多鵝卵石。你快看,這溪水中,還有魚兒!”說著,蹬身揀起一枚鵝卵石,往那溪溝中一丟,隻聽叮咚一聲響。
焦蹈見了,輕輕說道:“莊主,你見著沒?少主他性情奔放,並非池中之物。你自將他鎖於牢室之中,有朝一日,他仍是要破牆而逃的。何不隨順天意,天高任其飛呢?”
獨孤天雲聽了焦蹈這一般言語,複向前望看,那跑在前首的兒子獨孤修文,心中忐忑不定。
但他見修文從來沒有過的這種開心快樂,也不禁心軟了。
他緩緩說道:“先生說得對。少年終須離家,幼鳥終究離巢。以後就麻煩先生了。”
焦先生歡顏點頭,道:“這我就放心了!”
不多時,他三人已入得樹林之中,穿過了一座座石林,隻見一條羊腸小道,曲折於前。
三人踏上小徑,直往前去。約過了一刻多鍾頭,隻見前方一條長穀,穀間拉一長索橋,長過十丈。
焦蹈說道:“我們是過橋呢,還是入穀走呢?”
修文急道:“走橋,走橋!走橋好玩!”
獨孤天雲向前一看,隻見這長穀,也算不得太深,更不算高險之說。那峽穀底部,自南及北,有長長的溪流流淌。想必曾經這裏,有什麽河流大川,但此時早已幹涸了。
他一瞥那鋼索鐵橋,心道:“不錯。這裏以前,必有河流,人們隻能借橋而過。時下河穀,早幹涸了,獨留這一座鐵索長橋了。”
料想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之變幻莫測,心中不禁一陣喟歎。
他忙伸手,牽修文而上,尾隨焦先生過橋。那長橋鐵索拉引,笨重穩固,橋底平鋪堅實的木板,人踩上去,也不甚晃悠。俯觀橋底,溪石草木,也別是一番感受。
修文問道:“過了鐵橋,便到了嗎?”
焦蹈應道:“差不多了,不遠了!”
過得橋去,又轉了一彎,隻見大道鋪前。前方一片平坦,眼前是一片青草地,遠處右側,山邊旁站著四個人。
獨孤天雲道:“到了吧?”
焦蹈道:“是的!”連忙喊道:“師父,我迴來了!”
那眾人聞聲,已往這邊看來。
三人匆忙過去,那數人已能看得清了。焦蹈大喜道:“師父,不辱使命,我帶人迴來了!”
隻見前方竹林一片,林邊站一位老和尚,花甲年紀,長須半尺,略胖了些,卻是精神抖擻。
獨孤天雲感知,那人便是焦狀元先前聽說的隨性大和尚。
向右首一看,卻見一人,儒生裝扮,四十來歲,料定他是焦蹈之弟焦炳。
右二側那位,年近七旬,長衫及地。山羊胡須,卻無一根斑白,麵似冠玉,雖是古稀年紀,卻仍神采奕奕、風度雅致。
而大和尚左側一位男子,年若五旬,兩鬢華發,身上斜背一醫藥針包,當然便是那“聖醫妙手”章濟章大夫。
那大和尚開口便道:“獨孤莊主,老衲眾人等待多時了!”
焦蹈說道:“這是我師父。這是我弟焦炳。這一位呢,就是楊傑楊次公了。”
那楊傑拱拳敬禮,天雲也自還禮道:“見過楊老,見過隨性大師,與焦兄眾位!”眾人各自點頭還禮。
焦蹈接道:“這一位呢,一看便知是‘聖醫妙手’章濟了。”
那章濟謙道:“哪裏,哪裏?不過庸醫一個罷了!哪裏稱得上什麽‘妙手’!”
如此一番介紹,獨孤天雲忙道:“修文,來,見過各位師父!”
那獨孤修文側站獨孤天雲身旁,雖然有些怯生,但卻一點兒也不害怕,忙上前道:“先生們好!各位師父好!”
眾人一聽,不禁一樂。楊傑笑道:“這就是獨孤修文吧?長得如此俊俏,當真是人中之龍鳳啊!”
說話間,撫手在修文的後腦一摸,隻覺他腦骨後凸,圓起如珠,默地說道:“書上說,‘貴人之骨,先觀腦後’。公子他腦骨後凸,當是絕頂聰明的文武奇才。獨孤莊主,在下也為你道賀啊!”
獨孤天雲聽他所言,微微覺奇,心道:“這人倒是奇怪。隻摸摸腦勺,便能看出人的資質嗎?”隨即說道:“犬子不才,日後,還望楊先生多多教導!”
那楊傑喜道:“善哉,善哉!”
竟與一個修法的和尚無異,獨孤天雲隻覺更奇。他哪裏知道,這一位無為子楊傑,卻是名聲在外,他不僅曾是一位名聲顯赫的朝廷命官,又是一位釋家禪淨雙修的得道居士。
獨孤天雲忙道:“怎地不見,另外兩位先生呢?”
焦炳笑道:“浪子兄和閻兄,現在還在住處呢。我們往前去吧!”一眾便往前去。
走過了草地的盡頭,又轉過一彎,隻見前麵空曠的一片,右首有六七株參天梧桐,擠並交叉,竟似懸空的圍幕。
那左首樹蔭之下,卻有一張青石八仙桌,桌上置一瑤琴,斜側邊身站一人,手裏端一冊書卷,正在研讀。
那讀書人,側眼睨視,見眾人引帶一大一小來及,不禁竊喜,罷書前道:“眾位迴來了。莊主與少主也來啦!司馬通律,在此見過!”
獨孤天雲凝神而視,隻見這眼前男子,四十多歲,儒生裝扮,身高七尺餘,儀容俊雅,真是個操琴浪子無誤。但令人驚奇的是,他那執書的手,竟有六根指頭,雙拳在握,共是十二根手指。
旁下獨孤修文見了,不禁說道:“先生,你有六根指頭啊,比我多了一根!”他從未見過六指之人,覺得新奇不已。
那司馬通律毫無介意,盈盈笑道:“是的。這是先生獨特之處。你是獨孤修文吧?”
修文默默點頭,轉首說道:“這琴是你的嗎?我娘親也有兩把古琴,但可都沒你這一把長!”
司馬通律笑道:“是長了點不錯。但一樣能彈,我試給你聽聽?”
當下執書於桌,便欲撫琴。那一尾瑤琴,獨具特色,全不同於平常所見。長近有兩米,七弦緊繃拉伸,似極了一隻拉滿的弓弦。但更為奇特的是,那尾瑤琴全身綠灰色質,琴身並非木質,竟是金剛鐵質,真的是難以想象。
古往今來,自上古伏羲氏作琴,禦邪僻,防心淫,唯有木材為身,鋼絲作弦,如此而已。但眼前的這尾瑤琴,無論琴身、琴柱、琴弦都為金屬材質,實是世所罕見。
獨孤天雲並不懂得琴藝,也於琴道知道甚少,但見到這古怪瑤琴,見其占盡氣勢,也是由衷奇歎。
隻見司馬通律端坐石凳,雙手移近琴身,緩緩著力,移那琴體竟似移動一個重物一般。
焦蹈笑道:“日照香爐生紫煙……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他隨口吟出,竟是豪情萬丈、氣勢磅礴。應眼前之景,便似真的見著了那廬山瀑布一般。
焦蹈此刻所吟的,正是詩仙李白的絕世佳作《望廬山瀑布》。
焦蹈先前聽獨孤修文所說,想要做“詩仙”、“劍神”,料定他對詩詞必感興趣,當下便吟出了李白的這首名篇來。
修文聽了,拍手叫好。但卻問道:“怎麽是‘日照香爐’?香爐,又有什麽好照的?”
焦蹈笑道:“此香爐,非彼香爐,不是家中上香的香爐。這裏的‘香爐’,是那江西廬山上的一座山峰名字,叫做香爐峰。
那座山峰,孤峰獨立,峰尖圓如香爐形狀,人們就叫它為‘香爐峰’了。這廬山,南北互臨長江,東南傍依鄱陽湖,古時稱作南障山。
這裏麵,還有一個典故傳說。相傳,也不知是在周朝,還是在秦末時候,有匡俗等兄弟七人,廬居此山,因而得名廬山、匡山和匡廬山。
而這個匡俗呢,本是個精通方術的方士。據說後來,在廬山修煉成仙了。
當年漢武帝南巡廬山時,敕封這個匡俗為‘大明公’;是八年前,還是九年前啊,我記不清了,皇帝又加封他為‘靖明寡人’。
嗬嗬,也不知廬山是因這個匡俗出名,還是匡俗因廬山而出名?”
修文欣然點頭,接問道:“那怎麽又說‘三千尺”呢?這個瀑布,可隻有五六丈高。”
獨孤天雲見兒子求知心切,隻覺歡喜不盡。隻聽焦蹈說道:“這隻是虛寫而已。詩句中的這個瀑布,真正指的是廬山開先瀑布當中的一個黃岩瀑布。
那廬山所在,瀑布眾多,其中有一個,水出山腹,掛流百丈有餘。流淌噴灑,經山川石階,折成三疊。遠處觀望,便如同一幕高掛的巨大白練,懸立半空。好像喚作‘三疊泉瀑布’吧。我記得曾在哪本古書中看過,也記不清了。”
修文驚道:“那有多高啊!我好想看看!”當真不禁神往。
焦蹈接道:“這雲台山,也有許多飛瀑流泉。素有‘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之稱。你現在見到的這個,也太小了。改日,我帶你去看真正的百丈瀑布——雲台天瀑。如何?”
修文樂不攏嘴,連連拍手。
此情此景,落入獨孤天雲眼中,自是喜不自勝。他原先還怕兒子初涉陌生之地,並不習慣,以至認生。但眼下見他師徒二人,對答如流,言談之中,有說有笑,自是放了一百二十個心。
三人又往前走,修文沿著那湖水分流形成的小溪慢跑出去。
一見腳底的石子,樂道:“爹,這裏有許多鵝卵石。你快看,這溪水中,還有魚兒!”說著,蹬身揀起一枚鵝卵石,往那溪溝中一丟,隻聽叮咚一聲響。
焦蹈見了,輕輕說道:“莊主,你見著沒?少主他性情奔放,並非池中之物。你自將他鎖於牢室之中,有朝一日,他仍是要破牆而逃的。何不隨順天意,天高任其飛呢?”
獨孤天雲聽了焦蹈這一般言語,複向前望看,那跑在前首的兒子獨孤修文,心中忐忑不定。
但他見修文從來沒有過的這種開心快樂,也不禁心軟了。
他緩緩說道:“先生說得對。少年終須離家,幼鳥終究離巢。以後就麻煩先生了。”
焦先生歡顏點頭,道:“這我就放心了!”
不多時,他三人已入得樹林之中,穿過了一座座石林,隻見一條羊腸小道,曲折於前。
三人踏上小徑,直往前去。約過了一刻多鍾頭,隻見前方一條長穀,穀間拉一長索橋,長過十丈。
焦蹈說道:“我們是過橋呢,還是入穀走呢?”
修文急道:“走橋,走橋!走橋好玩!”
獨孤天雲向前一看,隻見這長穀,也算不得太深,更不算高險之說。那峽穀底部,自南及北,有長長的溪流流淌。想必曾經這裏,有什麽河流大川,但此時早已幹涸了。
他一瞥那鋼索鐵橋,心道:“不錯。這裏以前,必有河流,人們隻能借橋而過。時下河穀,早幹涸了,獨留這一座鐵索長橋了。”
料想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之變幻莫測,心中不禁一陣喟歎。
他忙伸手,牽修文而上,尾隨焦先生過橋。那長橋鐵索拉引,笨重穩固,橋底平鋪堅實的木板,人踩上去,也不甚晃悠。俯觀橋底,溪石草木,也別是一番感受。
修文問道:“過了鐵橋,便到了嗎?”
焦蹈應道:“差不多了,不遠了!”
過得橋去,又轉了一彎,隻見大道鋪前。前方一片平坦,眼前是一片青草地,遠處右側,山邊旁站著四個人。
獨孤天雲道:“到了吧?”
焦蹈道:“是的!”連忙喊道:“師父,我迴來了!”
那眾人聞聲,已往這邊看來。
三人匆忙過去,那數人已能看得清了。焦蹈大喜道:“師父,不辱使命,我帶人迴來了!”
隻見前方竹林一片,林邊站一位老和尚,花甲年紀,長須半尺,略胖了些,卻是精神抖擻。
獨孤天雲感知,那人便是焦狀元先前聽說的隨性大和尚。
向右首一看,卻見一人,儒生裝扮,四十來歲,料定他是焦蹈之弟焦炳。
右二側那位,年近七旬,長衫及地。山羊胡須,卻無一根斑白,麵似冠玉,雖是古稀年紀,卻仍神采奕奕、風度雅致。
而大和尚左側一位男子,年若五旬,兩鬢華發,身上斜背一醫藥針包,當然便是那“聖醫妙手”章濟章大夫。
那大和尚開口便道:“獨孤莊主,老衲眾人等待多時了!”
焦蹈說道:“這是我師父。這是我弟焦炳。這一位呢,就是楊傑楊次公了。”
那楊傑拱拳敬禮,天雲也自還禮道:“見過楊老,見過隨性大師,與焦兄眾位!”眾人各自點頭還禮。
焦蹈接道:“這一位呢,一看便知是‘聖醫妙手’章濟了。”
那章濟謙道:“哪裏,哪裏?不過庸醫一個罷了!哪裏稱得上什麽‘妙手’!”
如此一番介紹,獨孤天雲忙道:“修文,來,見過各位師父!”
那獨孤修文側站獨孤天雲身旁,雖然有些怯生,但卻一點兒也不害怕,忙上前道:“先生們好!各位師父好!”
眾人一聽,不禁一樂。楊傑笑道:“這就是獨孤修文吧?長得如此俊俏,當真是人中之龍鳳啊!”
說話間,撫手在修文的後腦一摸,隻覺他腦骨後凸,圓起如珠,默地說道:“書上說,‘貴人之骨,先觀腦後’。公子他腦骨後凸,當是絕頂聰明的文武奇才。獨孤莊主,在下也為你道賀啊!”
獨孤天雲聽他所言,微微覺奇,心道:“這人倒是奇怪。隻摸摸腦勺,便能看出人的資質嗎?”隨即說道:“犬子不才,日後,還望楊先生多多教導!”
那楊傑喜道:“善哉,善哉!”
竟與一個修法的和尚無異,獨孤天雲隻覺更奇。他哪裏知道,這一位無為子楊傑,卻是名聲在外,他不僅曾是一位名聲顯赫的朝廷命官,又是一位釋家禪淨雙修的得道居士。
獨孤天雲忙道:“怎地不見,另外兩位先生呢?”
焦炳笑道:“浪子兄和閻兄,現在還在住處呢。我們往前去吧!”一眾便往前去。
走過了草地的盡頭,又轉過一彎,隻見前麵空曠的一片,右首有六七株參天梧桐,擠並交叉,竟似懸空的圍幕。
那左首樹蔭之下,卻有一張青石八仙桌,桌上置一瑤琴,斜側邊身站一人,手裏端一冊書卷,正在研讀。
那讀書人,側眼睨視,見眾人引帶一大一小來及,不禁竊喜,罷書前道:“眾位迴來了。莊主與少主也來啦!司馬通律,在此見過!”
獨孤天雲凝神而視,隻見這眼前男子,四十多歲,儒生裝扮,身高七尺餘,儀容俊雅,真是個操琴浪子無誤。但令人驚奇的是,他那執書的手,竟有六根指頭,雙拳在握,共是十二根手指。
旁下獨孤修文見了,不禁說道:“先生,你有六根指頭啊,比我多了一根!”他從未見過六指之人,覺得新奇不已。
那司馬通律毫無介意,盈盈笑道:“是的。這是先生獨特之處。你是獨孤修文吧?”
修文默默點頭,轉首說道:“這琴是你的嗎?我娘親也有兩把古琴,但可都沒你這一把長!”
司馬通律笑道:“是長了點不錯。但一樣能彈,我試給你聽聽?”
當下執書於桌,便欲撫琴。那一尾瑤琴,獨具特色,全不同於平常所見。長近有兩米,七弦緊繃拉伸,似極了一隻拉滿的弓弦。但更為奇特的是,那尾瑤琴全身綠灰色質,琴身並非木質,竟是金剛鐵質,真的是難以想象。
古往今來,自上古伏羲氏作琴,禦邪僻,防心淫,唯有木材為身,鋼絲作弦,如此而已。但眼前的這尾瑤琴,無論琴身、琴柱、琴弦都為金屬材質,實是世所罕見。
獨孤天雲並不懂得琴藝,也於琴道知道甚少,但見到這古怪瑤琴,見其占盡氣勢,也是由衷奇歎。
隻見司馬通律端坐石凳,雙手移近琴身,緩緩著力,移那琴體竟似移動一個重物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