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周易哲學視角下的聊齋奇異故事之奧秘探尋》
聊齋奇事韻悠長,周易新觀意未央。
畫馬成真心象顯,象馱負屍暗陰陽。
紫花和尚修行悟,奧秘探尋道韻揚。
古往今來多少歎,傳承智慧永流芳。
詮釋:
首聯“聊齋奇事韻悠長,周易新觀意未央”,點明《聊齋誌異》中的奇異故事有著悠長的韻味和魅力,而從周易哲學的新視角去審視這些故事,其中的意韻沒有盡頭,給人以廣闊的思考空間。
頷聯“畫馬成真心象顯,象馱負屍暗陰陽”,分別闡述了“畫馬”的故事中畫家畫馬成真體現了心象的顯現,反映出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強大力量;“象負屍”的情景則暗示著陰陽的不平衡,充滿神秘與恐怖氛圍,引人深思陰陽之道在故事中的隱喻。
頸聯“紫花和尚修行悟,奧秘探尋道韻揚”,講述“紫花和尚”的故事象征著修行與悟道,通過和尚的經曆展現對奧秘的探尋,道韻得以弘揚,強調了在奇異故事中追求內心平靜和智慧的重要性。
尾聯“古往今來多少歎,傳承智慧永流芳”,感慨從古至今人們對聊齋奇異故事和周易哲學的感歎,同時強調傳承其中的智慧將會永遠散發著芬芳,突出了這些故事和哲學思想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價值。
一、《周易哲學視角下的聊齋奇異故事之奧秘探尋》
《聊齋誌異》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以其奇幻詭譎的故事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而聞名於世。其中卷八中的奇異故事類,如畫馬、象負屍、紫花和尚等,更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和無盡的想象。當我們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深度解析這些經典典故時,便能發現其中蘊含的天地人之道奧秘以及豐富的主題思想和指導意義,同時也能更好地理解其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價值。
周易哲學概述
周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經典之一,它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和智慧。周易以陰陽為基本概念,通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組合來闡釋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其中,天地人三才之道是周易哲學的核心之一,強調了天、地、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和諧統一。
奇異故事類典故分析
1. 畫馬
在“畫馬”這個故事中,畫家所畫之馬竟能成真,具有了生命和靈性。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這可以理解為一種“象由心生”的體現。畫家通過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將心中的馬之形象賦予了現實的存在。在周易中,象是一種重要的概念,它代表著事物的表象和象征。畫家的畫馬行為,實際上是在創造一種象,而這種象在特定的條件下轉化為了現實。
同時,畫馬的故事也反映了人與物之間的神秘聯係。在周易哲學中,人與萬物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畫家的心靈與所畫之馬產生了共鳴,使得馬從畫中走了出來。這啟示我們要重視人與自然界的和諧關係,尊重萬物的生命和靈性。
2. 象負屍
“象負屍”的故事充滿了神秘和恐怖的氛圍。大象背負著屍體的畫麵,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可以被視為一種陰陽失衡的象征。屍體代表著死亡和陰性能量,而大象通常被視為陽剛和強大的象征。象負屍的情景,暗示著陰陽之間的不平衡和衝突。
在周易中,陰陽平衡是宇宙萬物和諧發展的基礎。當陰陽失衡時,就會出現各種異常現象和災難。象負屍的故事提醒我們要關注陰陽的平衡,避免過度追求某一方麵而導致失衡。同時,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思考生命與死亡的關係,以及如何麵對死亡和恐懼。
3. 紫花和尚
“紫花和尚”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和尚的神奇經曆。和尚身上長出紫花,具有了超凡的能力。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修行和悟道的象征。和尚通過修行,達到了一種超越常人的境界,身上長出紫花則是他修行成果的外在表現。
在周易中,修行和悟道是實現人生價值和達到和諧境界的重要途徑。紫花和尚的故事啟示我們要通過不斷的自我修煉和提升,追求內心的平靜和智慧。同時,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思考宗教與哲學的關係,以及信仰在人生中的作用。
主題思想與指導意義
1. 對自然的敬畏
奇異故事類典故中的畫馬、象負屍等故事,都體現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在這些故事中,自然界的萬物都被賦予了神秘的力量和生命的靈性。這提醒我們要尊重自然、保護環境,與自然界和諧相處。
2. 對人性的思考
紫花和尚等故事則引發了對人性的思考。和尚的修行和悟道過程,反映了人性中的善良、智慧和勇氣。這些故事告訴我們要通過自我修煉和提升,克服人性中的弱點,實現自我價值。
3. 對命運的探索
聊齋誌異中的奇異故事往往充滿了神秘和不確定性,這也反映了人們對命運的探索和思考。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命運是由陰陽變化和五行生克所決定的。我們雖然不能完全掌控命運,但可以通過修行和悟道,順應自然規律,改變自己的命運。
文化傳承的價值
1. 文學價值
《聊齋誌異》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之作,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奇異故事類典故以其奇幻的情節、生動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吸引了無數讀者。這些故事不僅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寶庫,也為後世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2. 哲學價值
周易哲學作為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智慧。通過對聊齋誌異奇異故事類典故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周易哲學的天地人之道奧秘,以及其在指導人生和社會發展方麵的重要意義。
3. 文化價值
聊齋誌異奇異故事類典故承載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價值觀。這些故事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信仰、道德觀念和審美情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傳承和弘揚這些故事,我們可以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總之,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深度解析聊齋誌異之卷八中的奇異故事類典故,我們可以發現其中蘊含的天地人之道奧秘、豐富的主題思想和指導意義,以及重要的文化傳承價值。這些故事不僅是文學的瑰寶,更是哲學和文化的寶藏,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傳承。
二、奇異故事類:畫馬、象負屍、紫花和尚原文與白話文故事
《畫馬》
原文:臨清崔生,家窶貧。圍垣不修。每晨起,輒見一馬臥露草間,黑質白章;惟尾毛不整,似火燎斷者。逐去,夜又複來,不知所自。崔有好友,官於晉,欲往就之,苦無健步,遂捉馬施勒乘去,囑屬家人曰:“倘有尋馬者,當如晉以告。”既就途,馬騖駛,瞬息百裏。夜不甚餤芻豆,意其病。次日緊銜不令馳,而馬蹄嘶噴沫,健怒如昨。複縱之,午已達晉。時騎入市廛,觀者無不稱歎。晉王聞之,以重直購之。崔恐為失者所尋,不敢售。居半年,無耗,遂以八百金貨於晉邸,乃自市健騾歸。後王以急務,遣校尉騎赴臨清。馬逸,追至崔之東鄰,入門,不見。索諸主人。主曾姓,實莫之睹。及入室,見壁間掛子昂畫馬一幀,內一匹毛色渾似,尾處為香燭所燒,始知馬,畫妖也。校尉難複玉命,因訟曾。時崔得馬資,居積盈萬,自願以直貸曾,付校尉去。曾甚德之,不知崔即當年之售主也.
白話文故事:山東臨清的崔生家境貧寒,院牆破敗。每天早晨,他總會看到一匹馬臥在草地上,黑皮毛白花紋,尾巴毛像被火燎斷。趕走後夜裏又來,不知從何而來。崔生想去山西投奔好友,因無馬便騎此馬前往,並囑咐家人若有人尋馬就到山西告知。崔生騎馬瞬間百裏,夜裏馬不怎麽吃草料,他以為馬病了,第二天拉緊韁繩馬卻仍健壯,中午便到了山西。人們看到馬都稱讚不已,晉王想買,崔生因怕失主找來不敢賣,半年無消息便賣了八百兩銀子,又買了騾子迴家。後來晉王派校尉騎此馬去臨清,馬跑了,校尉追到崔生東鄰家,進門不見馬,向主人曾姓索要也無果。進屋後看到牆上趙子昂畫的馬,其中一匹毛色相似且尾巴被香燭燒過,才知馬是畫妖。校尉因難複命而告曾姓,崔生得知後自願借錢給曾姓賠償,曾姓感激卻不知崔生就是當年賣馬人.
《象負屍》
原文:有樵夫赴市,荷杖而歸,忽覺杖頭如有重負。迴顧,見一無頭人懸係其上。大驚,脫杖亂擊之,遂不複見。駭奔,至一村。時已昏暮,有數人爇火照地,似有所尋。近問訊,蓋眾適聚坐,忽空中墮一人頭,須發蓬然,倏忽已渺。樵人亦言所見,合之適成一人,究不解其何來。後有人荷籃而行,忽見其中有人頭,人訝詰之,始大驚,傾諸地上,宛轉而沒.
白話文故事:有個樵夫去市場賣柴後扛著扁擔迴家,忽然覺得扁擔頭很重。迴頭一看,有個無頭人掛在上麵,樵夫大驚失色,用扁擔亂打,無頭人就不見了。他嚇得跑到一個村子,天已黑了,有幾個人在打火把找東西。一問才知,他們正坐著時空中突然掉下一個人頭,一轉眼又沒了。樵夫說了自己的所見,正好和人頭湊成一人,但不知從何而來。後來有個人挎著籃子走,別人忽然看見籃子裏有個人頭,詢問後他才大驚,把人頭倒在地上,人頭轉了幾下就消失了.
《紫花和尚》
原文:諸城縣的丁秀才,是丁野鶴先生的孫子。他是少年名士,患病多年而死。但過了一夜,他竟然又活了,說:“我悟道了。”當時,諸城縣有一位僧人對於佛理奧妙很有研究。丁秀才叫家人把這位僧人請來,讓他在床前講解《楞嚴經》。但每聽僧人講解一節,他都說不是這樣。於是說:“假若我的病能痊愈,驗證佛理有何難?但是隻有附近的某生,能治愈我的病,應該誠心誠意地去把他請來。”原來,丁秀才講的這位書生,精於醫術,卻從不以行醫為業,請了他三次,他才來。書生根據醫理出方下藥,丁秀才吃了幾副,病就痊愈了。這位書生給丁秀才看過病迴到家裏,一位女子從外邊進來,對他說:“我是董尚書家中的丫鬟,紫花和尚與我有冤仇,現在他得到應有的報應,你又想把他治活?假若你再去給他治病,大禍將臨到你的頭上。”話說完,女子就隱沒不見了。書生很恐懼,丁秀才家人再來請他,他堅決推辭。丁秀才的病複發後,丁家人執意要請他去看病,書生就把不去的原因講了。丁秀才慨歎說;“罪業是前生所造,今天死,也是我所應得的。”說完就死了。後來,尋問諸城人,果真有一位紫花和尚,是一位很有道業的僧人。青州董尚書的夫人,曾經把他供養在家中,也沒有人知道其冤仇所結的緣由.
白話文故事:山東諸城縣的丁秀才是丁野鶴之孫,年少成名,患病去世後一夜複活,稱自己悟道了。他讓家人請來一位精通佛理的僧人講解《楞嚴經》,但他認為僧人講得不對,並說隻有某生能治好他的病。某生精於醫術但不輕易行醫,被請三次才來,開藥後丁秀才病愈。某生迴家後,一女子自稱董尚書家丫鬟,說紫花和尚與她有冤仇,如今遭報應,若某生再去給其治病將大禍臨頭,隨後消失。某生害怕便拒絕再為丁秀才治病,丁秀才病複發後,家人再請,某生告知實情,丁秀才歎息前世作孽,不久後去世。後來得知諸城確有紫花和尚,是位高僧,曾被董尚書夫人供養在家,但其冤仇緣由無人知曉.
《嫦娥》原文及白話文故事:
太原人宗子美,隨父遊學至廣陵。父與紅橋下林嫗相熟,一日相遇,林嫗邀其父子至家,見一殊色女在旁,名嫦娥。林嫗欲將嫦娥許配給宗子美,其父笑而應之,宗子美心喜,然其父歸後似忘此事。
逾年,宗子美父母俱卒,他服將闋時托人向林嫗求婚,林嫗初不承,後經協商,宗子美以金娶嫦娥。此前,宗子美曾與西鄰寡媼之女顛當相好,嫦娥入門後,勸宗子美納顛當為妾,顛當亦願,但後來因宗子美取其佩囊,顛當負氣離去。
宗子美婚後家暴富,嫦娥善諧謔,且能模仿飛燕、楊妃之態。一夜,數人撬扉而入,劫走嫦娥。宗子美四處尋找無獲,後在都中偶遇顛當,顛當告知西山有老尼或知嫦娥消息。宗子美尋至,果遇嫦娥,嫦娥稱自己乃姮娥被謫,期滿托為寇劫以絕其望,且讓宗子美代致顛當。宗子美不聽,欲自縊,被嫦娥救迴。
後來顛當至,嫦娥彈其指,罰其為廣寒十一姑繡枕、做履,經宗子美求情,顛當得以迴家。此後,嫦娥歸來持重,顛當慧絕工媚,曾扮嫦娥引宗子美擁抱,遭嫦娥斥責,自此後嫦娥對顛當嚴禦之,後經宗子美調和,二人如初。
《鹿銜草》原文及白話文故事:
關外山中多鹿。土人戴鹿首,伏草中,卷葉作聲,鹿即群至。然牡少而牝多,牡交群牝,千百必遍,既遍遂死。眾牝嗅之,知其死,分走穀中,銜異草置吻旁以熏之,頃刻複蘇。急鳴金施銃,群鹿驚走。因取其草,可以迴生。
白話文故事為:關外的山中有許多鹿。當地人頭戴鹿頭,埋伏在草叢中,卷起樹葉發出聲音,鹿群就會到來。但鹿群中公鹿少母鹿多,公鹿與眾多母鹿交配後會累死。母鹿們發現後,會到山穀中銜來一種異草放在公鹿嘴邊熏,公鹿很快就能複活。此時人們急忙敲鑼放槍,驚走鹿群,然後取走這種草,據說此草可以讓人起死迴生。
《小棺》原文及白話文故事:
天津有舟人某,夜夢一人教之曰:“明日有載竹筒賃舟者,索之千金;不然,勿渡也。”某醒不信。既寐複夢,且書“ 81”三字於壁,囑雲:“倘渠吝價,當即書此示之。”某異之。但不識其字,亦不解何意。
次日,日向西,果有一人驅騾載笥來,問舟。某如夢索價,其人笑之。反複良久,某牽其手,以指書前字。其人大愕,即刻而滅。搜其裝載,則小棺數萬餘,每具僅長指許,各貯滴血而已。某以三字傳示遐邇,並無知者。
未幾吳逆叛謀既露,黨羽盡誅,陳屍幾如棺數焉。
白話文故事是:天津有個船夫,夜裏夢見有人讓他次日向租船載竹筒者索千金,否則不渡,還在牆上寫了三個字。船夫醒來不信,再次夢到此事。第二天傍晚,果然有一人來租船,船夫照價索求,爭執後船夫寫那三字,那人驚愕消失。船夫查看貨物,發現幾萬隻小棺材,每隻裝滴血。後來吳三桂叛逆密謀暴露,黨羽被殺人數與小棺數幾乎相同 。
《男生子》原文 :
福建總兵楊輔,有孌童,腹震動。十月既滿,夢神人剖其兩脅出之。及醒,兩男夾左右啼。起視脅下,剖痕儼然。兒名之天舍、地舍雲。
異史氏曰:按此吳藩未叛前事也。吳既叛,閩撫蔡公疑楊欲圖之,而恐其為亂,以他故召之。楊妻夙智勇,疑之,沮楊行。楊不聽。妻涕而送之。歸則傳矢諸將,披堅執銳,以待消息。少頃,聞夫被誅,遂反攻蔡。蔡倉皇不知所為,幸標卒固守,不克乃去。去既遠,蔡始戎裝突出,率眾大噪。人傳為笑焉。後數年,盜乃就撫。未幾,蔡暴亡。臨卒,見楊操兵入,左右亦皆見之。嗚唿!其鬼雖雄,而頭不可複續矣!生子之妖,其兆於此耶?
《男生子》白話文故事
福建總兵楊輔有個孌童,有一天其腹部震動。十個月期滿後,他夢見神人剖開他的兩肋取出孩子。醒來後,發現兩個男孩在左右啼哭,起身查看,肋下的剖痕還很明顯,於是給兩個兒子取名天舍、地舍。據記載,這是吳三桂未叛亂前的事。吳三桂叛亂後,福建巡撫蔡公懷疑楊輔有不軌之心,便以其他理由召見他。楊輔的妻子向來智勇雙全,懷疑其中有詐,勸阻楊輔前往,但楊輔不聽,妻子隻好哭著送他。楊輔走後,妻子召集將領,披甲執銳等待消息。不久,聽聞丈夫被殺,她便舉兵反攻蔡公。蔡公驚慌失措,幸好標卒堅守,楊輔之妻未能攻克便離去。等她走遠,蔡公才身著戎裝出來,率眾鼓噪,被人傳為笑談。幾年後,盜賊被招撫,不久蔡公突然死亡,臨死前,他看見楊輔帶兵進來,旁邊的人也都看見了。唉,楊輔雖為鬼雄,但頭已斷,不能再接上了,男人生子的怪異之事,難道是這場禍變的征兆?
《化男》原文 :
蘇州木瀆鎮,有民女夜坐庭中,忽星隕中顱,仆地而死。其父母老而無子,止此女,哀唿急救。移時始蘇,笑曰:“我今為男子矣!”驗之果然。其家不以為妖,而竊喜其得丈夫子也。此丁亥間事。
《化男》白話文故事
蘇州木瀆鎮有個民女,夜晚坐在庭院中,忽然一顆流星擊中她的頭顱,她倒地而死。她的父母年老無子,隻有這一個女兒,便哀號著急救。過了一會兒,女兒蘇醒過來,笑著說:“我現在變成男子了。”查驗後,發現她果真變成了男子。她的家人並不認為這是妖怪作祟,反而暗自高興得到了一個兒子。此事發生在丁亥年間.
《夜明》原文 :
有賈客泛於南海。三更時舟中大亮似曉。起視,見一巨物,半身出水上,儼若山嶽;目如兩日初升,光明四射,大地皆明。駭問舟人,並無知者。共伏瞻之。移時漸縮入水,乃複晦。後至閩中,俱言某夜明而複昏,相傳為異。計其時,則舟中見怪之夜也。
《夜明》白話文故事
有個客商乘船在南海航行。三更時,船艙內突然亮如白晝。客商起身查看,見海裏有個龐然大物,半身露出水麵,像山嶽一樣,眼睛如兩個初升的太陽,光芒四射,把周圍都照亮了。他驚訝地詢問船夫,無人知曉。眾人趴在船艙中觀察,過了一會兒,怪物漸漸縮入水中,天又黑了下來。後來客商到了福建,聽說那裏有天夜裏突然亮了一陣又黑了,一計算時間,正是在船上見到怪物的那晚.
《夏雪》原文:
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蘇州大雪。百姓惶駭,共禱諸大王之廟。大王忽附人而言曰:“如今稱老爺者,皆增一大字;其以我神為小,消不得一大字耶?”眾悚然,齊唿“大老爺”,雪立止。由此觀之,神亦喜諂,宜乎治下部者之得車多矣。異史氏曰:“世風之變也,下者益諂,上者益驕。即康熙四十餘年中,稱謂之不古,甚可笑也。舉人稱爺,二十年始;進士稱老爺,三十年始;司、院稱大老爺,二十五年始。昔者大令謁中丞,亦不過老大人而止;今則此稱久廢矣。即有君子,亦素謅媚行乎諂媚,莫敢有異詞也。若縉紳之妻唿太太,裁數年耳。昔惟縉紳之母,始有此稱;以妻而得此稱者,惟淫史中有喬林耳,他未之見也。唐時,上欲加張說大學士。說辭曰:‘學士從無大名,臣不敢稱。’今之大,誰大之?初由於小人之諂,而因得貴倨者之悅,居之不疑,而紛紛者遂遍天下矣。竊意數年以後,稱爺者必進而老,稱老爺者必進而大,但不知大上造何尊稱?匪夷所思已!”丁亥年六月初三日,河南歸德府大雪尺餘,禾皆凍死,惜乎其未知媚大王之術也。悲夫!
《夏雪》白話文故事
在丁亥年七月初六這天,蘇州突然下起了大雪。百姓們驚恐萬分,於是一同到大王廟去祈禱。這時,大王忽然附在了一個人的身上開口說道:“如今稱唿‘老爺’的,都加了一個‘大’字,難道是覺得我這個神小,擔不起一個‘大’字嗎?”眾人聽後十分驚恐,趕忙齊聲高唿“大老爺”,雪立刻就停了下來。由此可見,就連神也喜歡別人奉承,難怪那些善於諂媚的人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
蒲鬆齡對此評論說,世上的風氣在變化,地位低下的人越發諂媚,地位高的人越發驕橫。在康熙四十多年間,人們的稱唿變得越來越不符合古代的禮法,十分可笑。舉人被稱為“爺”是從康熙二十年開始的;進士被稱為“老爺”是從康熙三十年開始的;司、院被稱為“大老爺”是從康熙二十五年開始的。過去縣令拜見巡撫,稱唿“老大人”就行,如今這個稱唿早就不用了。即使有君子,也習慣了諂媚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見。像紳士的妻子被稱為“太太”,也才不過幾年時間。過去隻有紳士的母親才有這個稱唿,而妻子被稱為“太太”的,隻有《金瓶梅》中的喬太太、林太太,其他書中從未見過。唐代時,皇上想給張說加大學士頭銜,張說推辭說學士從無“大”字之稱,不敢接受。如今的這個“大”字,是誰加上去的呢?最初是因為小人的諂媚,讓顯貴者高興,他們坦然接受,於是這種風氣便在天下盛行。蒲鬆齡還猜測,再過幾年,稱“爺”的可能會加“老”字,稱“老爺”的可能會再加“大”字,隻是不知道在“大”字之上還會創造出什麽更尊貴的稱唿,真是難以想象.
《周克昌》原文:
淮上貢生周夭儀,年五旬,止一子,名克昌,愛昵之。至十三四歲,豐姿益秀;而性不喜讀,輒逃塾,從群兒戲,恆終日不返。周亦聽之。一日,既暮不歸,始尋之,殊竟烏有。夫妻號啕,幾不欲生。年餘,昌忽自至,言:“為道士迷去,幸不見害。值其他出,得逃歸。”周喜極,亦不追問。及教以讀,慧悟倍於曩疇。逾年,文思大進,既入郡庠試,遂知名。世族爭婚,昌頗不願。趙進士女有姿,周強為娶之。既入門,夫妻調笑甚歡;而昌恆獨宿,若無所私。逾年,秋戰而捷。周益慰。然年浙暮,日望抱孫,故常隱諷昌。昌漠若不解。母不能忍,朝夕多絮語。昌變色,出曰:“我久欲亡去,所不遽舍者,顧複之情耳。實不能探討房帷,以慰所望。請仍去,彼順誌者且複來矣。”追曳之,已陪,衣冠如蛻。大駭,疑昌已死,是必其鬼也。悲歎而已。次日,昌忽仆馬而至,舉家惶駭。近詰之,亦言:為惡人掠賣於富商之家;商無子,子焉。得昌後,忽生一子。昌思家,遂送之歸。問所學,則頑鈍如昔。乃如此為真昌;其入泮、鄉捷者,鬼之假也。然竊喜其事未泄,即使襲孝廉之名。入房,婦甚狎熟;而昌靦然有怍色,似新婚。甫周年,生子矣。異史氏曰:“古言庸福人,必鼻口眉目之間具有少庸,而後福隨之;其精光陸離者,鬼所棄也。庸之所在,桂籍可以不入闈而通,佳麗可以不親迎而致;而況少有憑借,益之以鑽窺者乎!”
《周克昌》白話文故事
淮上有一位貢生叫周天儀,五十歲了,隻有一個兒子叫克昌,他對克昌十分溺愛。克昌十三四歲時,長得越發英俊,但他不喜歡讀書,經常逃學去和孩子們玩耍,整天不迴家,周天儀也不管他。有一天,克昌天黑了還沒迴來,家人去找,卻不見蹤影,夫妻二人號啕大哭,悲痛欲絕.
一年多後,克昌突然迴來了,說被道士迷了去,幸好沒被害,趁道士外出逃了迴來。周天儀大喜,也沒追問。此後讓克昌讀書,他比以前聰慧了許多,過了一年,文思大有進步,參加郡裏的考試後出了名。世家大族都爭著向他提親,他不願意,周天儀強行為他娶了趙進士的女兒。婚後夫妻調笑融洽,但克昌總是獨自睡覺。第二年,克昌考中舉人,周天儀很欣慰,因年事已高,盼望抱孫子,便暗示克昌,克昌卻不理會,母親嘮叨後,他竟變色出走,倒地後衣冠像蟬蛻一樣留在原地,人卻不見了,家人懷疑他是鬼.
第二天,克昌又騎馬帶著仆人迴來了,家人驚慌詢問,他說被惡人賣到富商家,富商無子,待他很好,還生了個兒子,他想家就被送迴來了。問他學問,卻還和以前一樣愚鈍,家人才知道之前考中舉人的是鬼變的假克昌。周家暗自高興事情沒泄露,讓克昌承襲了舉人名分。克昌與妻子相處時很羞澀,像新婚一樣,一年後就生了兒子.
蒲鬆齡評論說,古人說有福的平庸之人,眉眼間必有平庸之相,然後福氣才會隨之而來,而那些容貌出眾、才智超軼的人,反而會被鬼拋棄。平庸之人,無需參加科舉就能獲得功名,無需親迎就能得到佳麗,更何況稍有憑借,再加上鑽營的人呢.
三、《周易哲學視角下的聊齋奇異故事之奧秘探尋》
從陰陽之道解析
在《聊齋誌異》的奇異故事中,陰陽的概念無處不在。以“畫馬”為例,畫家所畫之馬從無到有,可視為從陰到陽的轉化。畫為陰,馬成真為陽,體現了陰陽的相互轉化與平衡。“象負屍”中,象通常被視為陽剛之力,而屍體代表陰性能量,二者的組合暗示了陰陽的失衡,可能帶來災禍或神秘現象。“紫花和尚”的修行過程也可理解為對陰陽的調和,通過內心的修煉,達到陰陽和諧的境界,從而獲得超凡的能力。
從八卦之象解析
八卦代表著不同的自然現象和人生境遇。在聊齋奇異故事中,我們可以找到與八卦相對應的元素。例如,“畫馬”中的畫家創造力和想象力可對應離卦,離為火,代表著光明和創造力。馬的奔騰之態可與震卦相應,震為雷,象征著行動和活力。“象負屍”中的象可與坤卦聯係,坤為地,代表著承載和包容;屍體則與艮卦有一定關聯,艮為山,象征著阻礙和靜止。“紫花和尚”的修行可與乾卦相關,乾為天,代表著剛健和進取,和尚通過不斷努力,追求天道,實現自我超越。
從三才之道解析
周易哲學中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在聊齋奇異故事中也有深刻體現。“畫馬”中,畫家作為人,通過自己的創造力與天地相唿應。畫馬的過程是人與天(靈感)、地(物質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象負屍”中,象代表著自然界的力量,即地;屍體則象征著人類生命的終結,是人;而整個事件的發生則受到天(神秘力量或命運)的影響。“紫花和尚”的修行是在追求人與天地的和諧統一,通過提升自我,達到與天地相通的境界,實現三才的和諧共生。
從變化之理解析
周易強調宇宙萬物的變化無常。聊齋奇異故事也充滿了變化和不確定性。“畫馬”中,畫的馬突然成真,打破了人們對現實的認知,體現了變化的突然性。“象負屍”的神秘現象讓人難以捉摸,暗示著世界的變化不可預測。“紫花和尚”的修行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和尚通過不斷克服困難和挑戰,實現自我成長和轉變。這些故事告訴我們要適應變化,以靈活的心態麵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從道德啟示解析
周易哲學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觀念,聊齋奇異故事也不例外。“畫馬”中的畫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創造力實現了夢想,啟示我們要發揮自己的才能,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象負屍”提醒我們要警惕陰陽失衡帶來的後果,保持內心的平衡和道德的堅守。“紫花和尚”的修行則強調了善良、智慧和勇氣的重要性,通過修行提升自己的品德,為他人和社會帶來正能量。
四、用不同詞牌名來解析聊齋奇異故事。
《如夢令·畫馬》
曾記畫中良馬,墨韻幻成真者。奇幻韻無窮,心象自然揮灑。驚詫,驚詫,妙筆引靈入畫。
解析:這首詞描繪了“畫馬”的奇妙場景。“曾記畫中良馬”迴憶起故事中的畫馬情節,“墨韻幻成真者”強調畫的馬變成了真實的存在,突出其奇幻。“心象自然揮灑”體現出畫家通過內心的想象創造出畫馬,令人驚詫。
《清平樂·象負屍》
象馱屍處,神秘難分訴。陰翳氛圍心暗怖,似有陰陽迷霧。
世間奧秘無窮,失衡景象驚鴻。思考其中真意,方知命運如風。
解析:“象馱屍處”點明故事場景,“神秘難分訴”展現其神秘莫測。“陰翳氛圍心暗怖”營造出恐怖的氛圍,“似有陰陽迷霧”暗示陰陽的不平衡。後幾句表達對世間奧秘的思考以及命運的難以捉摸。
《菩薩蠻·紫花和尚》
紫花和尚修行路,超凡境界心歸處。悟道意無窮,禪音繞碧空。
善緣皆自悟,智慧心中住。神秘韻如詩,傳奇永不衰。
解析:“紫花和尚修行路”引出故事主角,“超凡境界心歸處”說明和尚通過修行達到了超凡的境界。“悟道意無窮,禪音繞碧空”表現出修行的感悟和寧靜。“善緣皆自悟,智慧心中住”強調和尚的善良和智慧,“神秘韻如詩,傳奇永不衰”則突出故事的神秘和傳奇色彩。
以下是對上述用不同詞牌名創作的詩詞的詮釋:
《如夢令·畫馬》詮釋:
“曾記畫中良馬”,讓人迴憶起聊齋故事中畫家筆下的那匹神奇的馬。“墨韻幻成真者”,說明畫家的墨筆勾勒出的馬竟然變成了真實的存在,這種奇幻的轉變令人驚歎。“心象自然揮灑”,強調畫家通過內心的想象和創造力,自然而然地揮灑筆墨,創造出了這一神奇的景象。“驚詫,驚詫”,重複使用這個詞,進一步表達了人們對這一奇妙現象的震驚。“妙筆引靈入畫”,指出畫家的妙筆仿佛具有引靈的力量,將靈性注入到畫中,使得畫中的馬具有了生命。
《清平樂·象負屍》詮釋:
“象馱屍處”,直接點明了“象負屍”這個故事的關鍵場景。“神秘難分訴”,表明這個場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讓人難以用言語來完全描述清楚。“陰翳氛圍心暗怖”,營造出一種陰暗、恐怖的氛圍,讓人心中感到害怕。“似有陰陽迷霧”,暗示著這個故事中似乎存在著陰陽失衡的情況,就像被迷霧籠罩一般,讓人難以看清真相。“世間奧秘無窮”,感慨世間充滿了無數的奧秘。“失衡景象驚鴻”,形容陰陽失衡的景象令人震驚,如同驚鴻一瞥。“思考其中真意,方知命運如風”,表達了人們在思考這個故事的真正含義後,才明白命運就像風一樣難以捉摸。
《菩薩蠻·紫花和尚》詮釋:
“紫花和尚修行路”,引出了紫花和尚的修行曆程。“超凡境界心歸處”,說明和尚通過修行達到了超凡脫俗的境界,找到了心靈的歸宿。“悟道意無窮,禪音繞碧空”,描繪和尚在修行中領悟到的道理無窮無盡,禪音在碧空之中環繞,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善緣皆自悟,智慧心中住”,強調和尚的善良和緣分都是通過自己的領悟得來的,智慧也在心中駐留。“神秘韻如詩,傳奇永不衰”,突出了這個故事的神秘韻味如同詩歌一般美妙,其傳奇色彩永遠不會衰退。
待續
聊齋奇事韻悠長,周易新觀意未央。
畫馬成真心象顯,象馱負屍暗陰陽。
紫花和尚修行悟,奧秘探尋道韻揚。
古往今來多少歎,傳承智慧永流芳。
詮釋:
首聯“聊齋奇事韻悠長,周易新觀意未央”,點明《聊齋誌異》中的奇異故事有著悠長的韻味和魅力,而從周易哲學的新視角去審視這些故事,其中的意韻沒有盡頭,給人以廣闊的思考空間。
頷聯“畫馬成真心象顯,象馱負屍暗陰陽”,分別闡述了“畫馬”的故事中畫家畫馬成真體現了心象的顯現,反映出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強大力量;“象負屍”的情景則暗示著陰陽的不平衡,充滿神秘與恐怖氛圍,引人深思陰陽之道在故事中的隱喻。
頸聯“紫花和尚修行悟,奧秘探尋道韻揚”,講述“紫花和尚”的故事象征著修行與悟道,通過和尚的經曆展現對奧秘的探尋,道韻得以弘揚,強調了在奇異故事中追求內心平靜和智慧的重要性。
尾聯“古往今來多少歎,傳承智慧永流芳”,感慨從古至今人們對聊齋奇異故事和周易哲學的感歎,同時強調傳承其中的智慧將會永遠散發著芬芳,突出了這些故事和哲學思想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價值。
一、《周易哲學視角下的聊齋奇異故事之奧秘探尋》
《聊齋誌異》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以其奇幻詭譎的故事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而聞名於世。其中卷八中的奇異故事類,如畫馬、象負屍、紫花和尚等,更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和無盡的想象。當我們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深度解析這些經典典故時,便能發現其中蘊含的天地人之道奧秘以及豐富的主題思想和指導意義,同時也能更好地理解其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價值。
周易哲學概述
周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經典之一,它包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和智慧。周易以陰陽為基本概念,通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組合來闡釋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其中,天地人三才之道是周易哲學的核心之一,強調了天、地、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和和諧統一。
奇異故事類典故分析
1. 畫馬
在“畫馬”這個故事中,畫家所畫之馬竟能成真,具有了生命和靈性。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這可以理解為一種“象由心生”的體現。畫家通過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將心中的馬之形象賦予了現實的存在。在周易中,象是一種重要的概念,它代表著事物的表象和象征。畫家的畫馬行為,實際上是在創造一種象,而這種象在特定的條件下轉化為了現實。
同時,畫馬的故事也反映了人與物之間的神秘聯係。在周易哲學中,人與萬物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畫家的心靈與所畫之馬產生了共鳴,使得馬從畫中走了出來。這啟示我們要重視人與自然界的和諧關係,尊重萬物的生命和靈性。
2. 象負屍
“象負屍”的故事充滿了神秘和恐怖的氛圍。大象背負著屍體的畫麵,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可以被視為一種陰陽失衡的象征。屍體代表著死亡和陰性能量,而大象通常被視為陽剛和強大的象征。象負屍的情景,暗示著陰陽之間的不平衡和衝突。
在周易中,陰陽平衡是宇宙萬物和諧發展的基礎。當陰陽失衡時,就會出現各種異常現象和災難。象負屍的故事提醒我們要關注陰陽的平衡,避免過度追求某一方麵而導致失衡。同時,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思考生命與死亡的關係,以及如何麵對死亡和恐懼。
3. 紫花和尚
“紫花和尚”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和尚的神奇經曆。和尚身上長出紫花,具有了超凡的能力。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可以被理解為一種修行和悟道的象征。和尚通過修行,達到了一種超越常人的境界,身上長出紫花則是他修行成果的外在表現。
在周易中,修行和悟道是實現人生價值和達到和諧境界的重要途徑。紫花和尚的故事啟示我們要通過不斷的自我修煉和提升,追求內心的平靜和智慧。同時,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思考宗教與哲學的關係,以及信仰在人生中的作用。
主題思想與指導意義
1. 對自然的敬畏
奇異故事類典故中的畫馬、象負屍等故事,都體現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在這些故事中,自然界的萬物都被賦予了神秘的力量和生命的靈性。這提醒我們要尊重自然、保護環境,與自然界和諧相處。
2. 對人性的思考
紫花和尚等故事則引發了對人性的思考。和尚的修行和悟道過程,反映了人性中的善良、智慧和勇氣。這些故事告訴我們要通過自我修煉和提升,克服人性中的弱點,實現自我價值。
3. 對命運的探索
聊齋誌異中的奇異故事往往充滿了神秘和不確定性,這也反映了人們對命運的探索和思考。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命運是由陰陽變化和五行生克所決定的。我們雖然不能完全掌控命運,但可以通過修行和悟道,順應自然規律,改變自己的命運。
文化傳承的價值
1. 文學價值
《聊齋誌異》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之作,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奇異故事類典故以其奇幻的情節、生動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吸引了無數讀者。這些故事不僅豐富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寶庫,也為後世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
2. 哲學價值
周易哲學作為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智慧。通過對聊齋誌異奇異故事類典故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周易哲學的天地人之道奧秘,以及其在指導人生和社會發展方麵的重要意義。
3. 文化價值
聊齋誌異奇異故事類典故承載了中國古代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價值觀。這些故事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信仰、道德觀念和審美情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傳承和弘揚這些故事,我們可以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
總之,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深度解析聊齋誌異之卷八中的奇異故事類典故,我們可以發現其中蘊含的天地人之道奧秘、豐富的主題思想和指導意義,以及重要的文化傳承價值。這些故事不僅是文學的瑰寶,更是哲學和文化的寶藏,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傳承。
二、奇異故事類:畫馬、象負屍、紫花和尚原文與白話文故事
《畫馬》
原文:臨清崔生,家窶貧。圍垣不修。每晨起,輒見一馬臥露草間,黑質白章;惟尾毛不整,似火燎斷者。逐去,夜又複來,不知所自。崔有好友,官於晉,欲往就之,苦無健步,遂捉馬施勒乘去,囑屬家人曰:“倘有尋馬者,當如晉以告。”既就途,馬騖駛,瞬息百裏。夜不甚餤芻豆,意其病。次日緊銜不令馳,而馬蹄嘶噴沫,健怒如昨。複縱之,午已達晉。時騎入市廛,觀者無不稱歎。晉王聞之,以重直購之。崔恐為失者所尋,不敢售。居半年,無耗,遂以八百金貨於晉邸,乃自市健騾歸。後王以急務,遣校尉騎赴臨清。馬逸,追至崔之東鄰,入門,不見。索諸主人。主曾姓,實莫之睹。及入室,見壁間掛子昂畫馬一幀,內一匹毛色渾似,尾處為香燭所燒,始知馬,畫妖也。校尉難複玉命,因訟曾。時崔得馬資,居積盈萬,自願以直貸曾,付校尉去。曾甚德之,不知崔即當年之售主也.
白話文故事:山東臨清的崔生家境貧寒,院牆破敗。每天早晨,他總會看到一匹馬臥在草地上,黑皮毛白花紋,尾巴毛像被火燎斷。趕走後夜裏又來,不知從何而來。崔生想去山西投奔好友,因無馬便騎此馬前往,並囑咐家人若有人尋馬就到山西告知。崔生騎馬瞬間百裏,夜裏馬不怎麽吃草料,他以為馬病了,第二天拉緊韁繩馬卻仍健壯,中午便到了山西。人們看到馬都稱讚不已,晉王想買,崔生因怕失主找來不敢賣,半年無消息便賣了八百兩銀子,又買了騾子迴家。後來晉王派校尉騎此馬去臨清,馬跑了,校尉追到崔生東鄰家,進門不見馬,向主人曾姓索要也無果。進屋後看到牆上趙子昂畫的馬,其中一匹毛色相似且尾巴被香燭燒過,才知馬是畫妖。校尉因難複命而告曾姓,崔生得知後自願借錢給曾姓賠償,曾姓感激卻不知崔生就是當年賣馬人.
《象負屍》
原文:有樵夫赴市,荷杖而歸,忽覺杖頭如有重負。迴顧,見一無頭人懸係其上。大驚,脫杖亂擊之,遂不複見。駭奔,至一村。時已昏暮,有數人爇火照地,似有所尋。近問訊,蓋眾適聚坐,忽空中墮一人頭,須發蓬然,倏忽已渺。樵人亦言所見,合之適成一人,究不解其何來。後有人荷籃而行,忽見其中有人頭,人訝詰之,始大驚,傾諸地上,宛轉而沒.
白話文故事:有個樵夫去市場賣柴後扛著扁擔迴家,忽然覺得扁擔頭很重。迴頭一看,有個無頭人掛在上麵,樵夫大驚失色,用扁擔亂打,無頭人就不見了。他嚇得跑到一個村子,天已黑了,有幾個人在打火把找東西。一問才知,他們正坐著時空中突然掉下一個人頭,一轉眼又沒了。樵夫說了自己的所見,正好和人頭湊成一人,但不知從何而來。後來有個人挎著籃子走,別人忽然看見籃子裏有個人頭,詢問後他才大驚,把人頭倒在地上,人頭轉了幾下就消失了.
《紫花和尚》
原文:諸城縣的丁秀才,是丁野鶴先生的孫子。他是少年名士,患病多年而死。但過了一夜,他竟然又活了,說:“我悟道了。”當時,諸城縣有一位僧人對於佛理奧妙很有研究。丁秀才叫家人把這位僧人請來,讓他在床前講解《楞嚴經》。但每聽僧人講解一節,他都說不是這樣。於是說:“假若我的病能痊愈,驗證佛理有何難?但是隻有附近的某生,能治愈我的病,應該誠心誠意地去把他請來。”原來,丁秀才講的這位書生,精於醫術,卻從不以行醫為業,請了他三次,他才來。書生根據醫理出方下藥,丁秀才吃了幾副,病就痊愈了。這位書生給丁秀才看過病迴到家裏,一位女子從外邊進來,對他說:“我是董尚書家中的丫鬟,紫花和尚與我有冤仇,現在他得到應有的報應,你又想把他治活?假若你再去給他治病,大禍將臨到你的頭上。”話說完,女子就隱沒不見了。書生很恐懼,丁秀才家人再來請他,他堅決推辭。丁秀才的病複發後,丁家人執意要請他去看病,書生就把不去的原因講了。丁秀才慨歎說;“罪業是前生所造,今天死,也是我所應得的。”說完就死了。後來,尋問諸城人,果真有一位紫花和尚,是一位很有道業的僧人。青州董尚書的夫人,曾經把他供養在家中,也沒有人知道其冤仇所結的緣由.
白話文故事:山東諸城縣的丁秀才是丁野鶴之孫,年少成名,患病去世後一夜複活,稱自己悟道了。他讓家人請來一位精通佛理的僧人講解《楞嚴經》,但他認為僧人講得不對,並說隻有某生能治好他的病。某生精於醫術但不輕易行醫,被請三次才來,開藥後丁秀才病愈。某生迴家後,一女子自稱董尚書家丫鬟,說紫花和尚與她有冤仇,如今遭報應,若某生再去給其治病將大禍臨頭,隨後消失。某生害怕便拒絕再為丁秀才治病,丁秀才病複發後,家人再請,某生告知實情,丁秀才歎息前世作孽,不久後去世。後來得知諸城確有紫花和尚,是位高僧,曾被董尚書夫人供養在家,但其冤仇緣由無人知曉.
《嫦娥》原文及白話文故事:
太原人宗子美,隨父遊學至廣陵。父與紅橋下林嫗相熟,一日相遇,林嫗邀其父子至家,見一殊色女在旁,名嫦娥。林嫗欲將嫦娥許配給宗子美,其父笑而應之,宗子美心喜,然其父歸後似忘此事。
逾年,宗子美父母俱卒,他服將闋時托人向林嫗求婚,林嫗初不承,後經協商,宗子美以金娶嫦娥。此前,宗子美曾與西鄰寡媼之女顛當相好,嫦娥入門後,勸宗子美納顛當為妾,顛當亦願,但後來因宗子美取其佩囊,顛當負氣離去。
宗子美婚後家暴富,嫦娥善諧謔,且能模仿飛燕、楊妃之態。一夜,數人撬扉而入,劫走嫦娥。宗子美四處尋找無獲,後在都中偶遇顛當,顛當告知西山有老尼或知嫦娥消息。宗子美尋至,果遇嫦娥,嫦娥稱自己乃姮娥被謫,期滿托為寇劫以絕其望,且讓宗子美代致顛當。宗子美不聽,欲自縊,被嫦娥救迴。
後來顛當至,嫦娥彈其指,罰其為廣寒十一姑繡枕、做履,經宗子美求情,顛當得以迴家。此後,嫦娥歸來持重,顛當慧絕工媚,曾扮嫦娥引宗子美擁抱,遭嫦娥斥責,自此後嫦娥對顛當嚴禦之,後經宗子美調和,二人如初。
《鹿銜草》原文及白話文故事:
關外山中多鹿。土人戴鹿首,伏草中,卷葉作聲,鹿即群至。然牡少而牝多,牡交群牝,千百必遍,既遍遂死。眾牝嗅之,知其死,分走穀中,銜異草置吻旁以熏之,頃刻複蘇。急鳴金施銃,群鹿驚走。因取其草,可以迴生。
白話文故事為:關外的山中有許多鹿。當地人頭戴鹿頭,埋伏在草叢中,卷起樹葉發出聲音,鹿群就會到來。但鹿群中公鹿少母鹿多,公鹿與眾多母鹿交配後會累死。母鹿們發現後,會到山穀中銜來一種異草放在公鹿嘴邊熏,公鹿很快就能複活。此時人們急忙敲鑼放槍,驚走鹿群,然後取走這種草,據說此草可以讓人起死迴生。
《小棺》原文及白話文故事:
天津有舟人某,夜夢一人教之曰:“明日有載竹筒賃舟者,索之千金;不然,勿渡也。”某醒不信。既寐複夢,且書“ 81”三字於壁,囑雲:“倘渠吝價,當即書此示之。”某異之。但不識其字,亦不解何意。
次日,日向西,果有一人驅騾載笥來,問舟。某如夢索價,其人笑之。反複良久,某牽其手,以指書前字。其人大愕,即刻而滅。搜其裝載,則小棺數萬餘,每具僅長指許,各貯滴血而已。某以三字傳示遐邇,並無知者。
未幾吳逆叛謀既露,黨羽盡誅,陳屍幾如棺數焉。
白話文故事是:天津有個船夫,夜裏夢見有人讓他次日向租船載竹筒者索千金,否則不渡,還在牆上寫了三個字。船夫醒來不信,再次夢到此事。第二天傍晚,果然有一人來租船,船夫照價索求,爭執後船夫寫那三字,那人驚愕消失。船夫查看貨物,發現幾萬隻小棺材,每隻裝滴血。後來吳三桂叛逆密謀暴露,黨羽被殺人數與小棺數幾乎相同 。
《男生子》原文 :
福建總兵楊輔,有孌童,腹震動。十月既滿,夢神人剖其兩脅出之。及醒,兩男夾左右啼。起視脅下,剖痕儼然。兒名之天舍、地舍雲。
異史氏曰:按此吳藩未叛前事也。吳既叛,閩撫蔡公疑楊欲圖之,而恐其為亂,以他故召之。楊妻夙智勇,疑之,沮楊行。楊不聽。妻涕而送之。歸則傳矢諸將,披堅執銳,以待消息。少頃,聞夫被誅,遂反攻蔡。蔡倉皇不知所為,幸標卒固守,不克乃去。去既遠,蔡始戎裝突出,率眾大噪。人傳為笑焉。後數年,盜乃就撫。未幾,蔡暴亡。臨卒,見楊操兵入,左右亦皆見之。嗚唿!其鬼雖雄,而頭不可複續矣!生子之妖,其兆於此耶?
《男生子》白話文故事
福建總兵楊輔有個孌童,有一天其腹部震動。十個月期滿後,他夢見神人剖開他的兩肋取出孩子。醒來後,發現兩個男孩在左右啼哭,起身查看,肋下的剖痕還很明顯,於是給兩個兒子取名天舍、地舍。據記載,這是吳三桂未叛亂前的事。吳三桂叛亂後,福建巡撫蔡公懷疑楊輔有不軌之心,便以其他理由召見他。楊輔的妻子向來智勇雙全,懷疑其中有詐,勸阻楊輔前往,但楊輔不聽,妻子隻好哭著送他。楊輔走後,妻子召集將領,披甲執銳等待消息。不久,聽聞丈夫被殺,她便舉兵反攻蔡公。蔡公驚慌失措,幸好標卒堅守,楊輔之妻未能攻克便離去。等她走遠,蔡公才身著戎裝出來,率眾鼓噪,被人傳為笑談。幾年後,盜賊被招撫,不久蔡公突然死亡,臨死前,他看見楊輔帶兵進來,旁邊的人也都看見了。唉,楊輔雖為鬼雄,但頭已斷,不能再接上了,男人生子的怪異之事,難道是這場禍變的征兆?
《化男》原文 :
蘇州木瀆鎮,有民女夜坐庭中,忽星隕中顱,仆地而死。其父母老而無子,止此女,哀唿急救。移時始蘇,笑曰:“我今為男子矣!”驗之果然。其家不以為妖,而竊喜其得丈夫子也。此丁亥間事。
《化男》白話文故事
蘇州木瀆鎮有個民女,夜晚坐在庭院中,忽然一顆流星擊中她的頭顱,她倒地而死。她的父母年老無子,隻有這一個女兒,便哀號著急救。過了一會兒,女兒蘇醒過來,笑著說:“我現在變成男子了。”查驗後,發現她果真變成了男子。她的家人並不認為這是妖怪作祟,反而暗自高興得到了一個兒子。此事發生在丁亥年間.
《夜明》原文 :
有賈客泛於南海。三更時舟中大亮似曉。起視,見一巨物,半身出水上,儼若山嶽;目如兩日初升,光明四射,大地皆明。駭問舟人,並無知者。共伏瞻之。移時漸縮入水,乃複晦。後至閩中,俱言某夜明而複昏,相傳為異。計其時,則舟中見怪之夜也。
《夜明》白話文故事
有個客商乘船在南海航行。三更時,船艙內突然亮如白晝。客商起身查看,見海裏有個龐然大物,半身露出水麵,像山嶽一樣,眼睛如兩個初升的太陽,光芒四射,把周圍都照亮了。他驚訝地詢問船夫,無人知曉。眾人趴在船艙中觀察,過了一會兒,怪物漸漸縮入水中,天又黑了下來。後來客商到了福建,聽說那裏有天夜裏突然亮了一陣又黑了,一計算時間,正是在船上見到怪物的那晚.
《夏雪》原文:
丁亥年七月初六日,蘇州大雪。百姓惶駭,共禱諸大王之廟。大王忽附人而言曰:“如今稱老爺者,皆增一大字;其以我神為小,消不得一大字耶?”眾悚然,齊唿“大老爺”,雪立止。由此觀之,神亦喜諂,宜乎治下部者之得車多矣。異史氏曰:“世風之變也,下者益諂,上者益驕。即康熙四十餘年中,稱謂之不古,甚可笑也。舉人稱爺,二十年始;進士稱老爺,三十年始;司、院稱大老爺,二十五年始。昔者大令謁中丞,亦不過老大人而止;今則此稱久廢矣。即有君子,亦素謅媚行乎諂媚,莫敢有異詞也。若縉紳之妻唿太太,裁數年耳。昔惟縉紳之母,始有此稱;以妻而得此稱者,惟淫史中有喬林耳,他未之見也。唐時,上欲加張說大學士。說辭曰:‘學士從無大名,臣不敢稱。’今之大,誰大之?初由於小人之諂,而因得貴倨者之悅,居之不疑,而紛紛者遂遍天下矣。竊意數年以後,稱爺者必進而老,稱老爺者必進而大,但不知大上造何尊稱?匪夷所思已!”丁亥年六月初三日,河南歸德府大雪尺餘,禾皆凍死,惜乎其未知媚大王之術也。悲夫!
《夏雪》白話文故事
在丁亥年七月初六這天,蘇州突然下起了大雪。百姓們驚恐萬分,於是一同到大王廟去祈禱。這時,大王忽然附在了一個人的身上開口說道:“如今稱唿‘老爺’的,都加了一個‘大’字,難道是覺得我這個神小,擔不起一個‘大’字嗎?”眾人聽後十分驚恐,趕忙齊聲高唿“大老爺”,雪立刻就停了下來。由此可見,就連神也喜歡別人奉承,難怪那些善於諂媚的人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
蒲鬆齡對此評論說,世上的風氣在變化,地位低下的人越發諂媚,地位高的人越發驕橫。在康熙四十多年間,人們的稱唿變得越來越不符合古代的禮法,十分可笑。舉人被稱為“爺”是從康熙二十年開始的;進士被稱為“老爺”是從康熙三十年開始的;司、院被稱為“大老爺”是從康熙二十五年開始的。過去縣令拜見巡撫,稱唿“老大人”就行,如今這個稱唿早就不用了。即使有君子,也習慣了諂媚行事,不敢有不同意見。像紳士的妻子被稱為“太太”,也才不過幾年時間。過去隻有紳士的母親才有這個稱唿,而妻子被稱為“太太”的,隻有《金瓶梅》中的喬太太、林太太,其他書中從未見過。唐代時,皇上想給張說加大學士頭銜,張說推辭說學士從無“大”字之稱,不敢接受。如今的這個“大”字,是誰加上去的呢?最初是因為小人的諂媚,讓顯貴者高興,他們坦然接受,於是這種風氣便在天下盛行。蒲鬆齡還猜測,再過幾年,稱“爺”的可能會加“老”字,稱“老爺”的可能會再加“大”字,隻是不知道在“大”字之上還會創造出什麽更尊貴的稱唿,真是難以想象.
《周克昌》原文:
淮上貢生周夭儀,年五旬,止一子,名克昌,愛昵之。至十三四歲,豐姿益秀;而性不喜讀,輒逃塾,從群兒戲,恆終日不返。周亦聽之。一日,既暮不歸,始尋之,殊竟烏有。夫妻號啕,幾不欲生。年餘,昌忽自至,言:“為道士迷去,幸不見害。值其他出,得逃歸。”周喜極,亦不追問。及教以讀,慧悟倍於曩疇。逾年,文思大進,既入郡庠試,遂知名。世族爭婚,昌頗不願。趙進士女有姿,周強為娶之。既入門,夫妻調笑甚歡;而昌恆獨宿,若無所私。逾年,秋戰而捷。周益慰。然年浙暮,日望抱孫,故常隱諷昌。昌漠若不解。母不能忍,朝夕多絮語。昌變色,出曰:“我久欲亡去,所不遽舍者,顧複之情耳。實不能探討房帷,以慰所望。請仍去,彼順誌者且複來矣。”追曳之,已陪,衣冠如蛻。大駭,疑昌已死,是必其鬼也。悲歎而已。次日,昌忽仆馬而至,舉家惶駭。近詰之,亦言:為惡人掠賣於富商之家;商無子,子焉。得昌後,忽生一子。昌思家,遂送之歸。問所學,則頑鈍如昔。乃如此為真昌;其入泮、鄉捷者,鬼之假也。然竊喜其事未泄,即使襲孝廉之名。入房,婦甚狎熟;而昌靦然有怍色,似新婚。甫周年,生子矣。異史氏曰:“古言庸福人,必鼻口眉目之間具有少庸,而後福隨之;其精光陸離者,鬼所棄也。庸之所在,桂籍可以不入闈而通,佳麗可以不親迎而致;而況少有憑借,益之以鑽窺者乎!”
《周克昌》白話文故事
淮上有一位貢生叫周天儀,五十歲了,隻有一個兒子叫克昌,他對克昌十分溺愛。克昌十三四歲時,長得越發英俊,但他不喜歡讀書,經常逃學去和孩子們玩耍,整天不迴家,周天儀也不管他。有一天,克昌天黑了還沒迴來,家人去找,卻不見蹤影,夫妻二人號啕大哭,悲痛欲絕.
一年多後,克昌突然迴來了,說被道士迷了去,幸好沒被害,趁道士外出逃了迴來。周天儀大喜,也沒追問。此後讓克昌讀書,他比以前聰慧了許多,過了一年,文思大有進步,參加郡裏的考試後出了名。世家大族都爭著向他提親,他不願意,周天儀強行為他娶了趙進士的女兒。婚後夫妻調笑融洽,但克昌總是獨自睡覺。第二年,克昌考中舉人,周天儀很欣慰,因年事已高,盼望抱孫子,便暗示克昌,克昌卻不理會,母親嘮叨後,他竟變色出走,倒地後衣冠像蟬蛻一樣留在原地,人卻不見了,家人懷疑他是鬼.
第二天,克昌又騎馬帶著仆人迴來了,家人驚慌詢問,他說被惡人賣到富商家,富商無子,待他很好,還生了個兒子,他想家就被送迴來了。問他學問,卻還和以前一樣愚鈍,家人才知道之前考中舉人的是鬼變的假克昌。周家暗自高興事情沒泄露,讓克昌承襲了舉人名分。克昌與妻子相處時很羞澀,像新婚一樣,一年後就生了兒子.
蒲鬆齡評論說,古人說有福的平庸之人,眉眼間必有平庸之相,然後福氣才會隨之而來,而那些容貌出眾、才智超軼的人,反而會被鬼拋棄。平庸之人,無需參加科舉就能獲得功名,無需親迎就能得到佳麗,更何況稍有憑借,再加上鑽營的人呢.
三、《周易哲學視角下的聊齋奇異故事之奧秘探尋》
從陰陽之道解析
在《聊齋誌異》的奇異故事中,陰陽的概念無處不在。以“畫馬”為例,畫家所畫之馬從無到有,可視為從陰到陽的轉化。畫為陰,馬成真為陽,體現了陰陽的相互轉化與平衡。“象負屍”中,象通常被視為陽剛之力,而屍體代表陰性能量,二者的組合暗示了陰陽的失衡,可能帶來災禍或神秘現象。“紫花和尚”的修行過程也可理解為對陰陽的調和,通過內心的修煉,達到陰陽和諧的境界,從而獲得超凡的能力。
從八卦之象解析
八卦代表著不同的自然現象和人生境遇。在聊齋奇異故事中,我們可以找到與八卦相對應的元素。例如,“畫馬”中的畫家創造力和想象力可對應離卦,離為火,代表著光明和創造力。馬的奔騰之態可與震卦相應,震為雷,象征著行動和活力。“象負屍”中的象可與坤卦聯係,坤為地,代表著承載和包容;屍體則與艮卦有一定關聯,艮為山,象征著阻礙和靜止。“紫花和尚”的修行可與乾卦相關,乾為天,代表著剛健和進取,和尚通過不斷努力,追求天道,實現自我超越。
從三才之道解析
周易哲學中的天地人三才之道在聊齋奇異故事中也有深刻體現。“畫馬”中,畫家作為人,通過自己的創造力與天地相唿應。畫馬的過程是人與天(靈感)、地(物質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象負屍”中,象代表著自然界的力量,即地;屍體則象征著人類生命的終結,是人;而整個事件的發生則受到天(神秘力量或命運)的影響。“紫花和尚”的修行是在追求人與天地的和諧統一,通過提升自我,達到與天地相通的境界,實現三才的和諧共生。
從變化之理解析
周易強調宇宙萬物的變化無常。聊齋奇異故事也充滿了變化和不確定性。“畫馬”中,畫的馬突然成真,打破了人們對現實的認知,體現了變化的突然性。“象負屍”的神秘現象讓人難以捉摸,暗示著世界的變化不可預測。“紫花和尚”的修行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和尚通過不斷克服困難和挑戰,實現自我成長和轉變。這些故事告訴我們要適應變化,以靈活的心態麵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
從道德啟示解析
周易哲學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觀念,聊齋奇異故事也不例外。“畫馬”中的畫家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創造力實現了夢想,啟示我們要發揮自己的才能,積極追求美好的事物。“象負屍”提醒我們要警惕陰陽失衡帶來的後果,保持內心的平衡和道德的堅守。“紫花和尚”的修行則強調了善良、智慧和勇氣的重要性,通過修行提升自己的品德,為他人和社會帶來正能量。
四、用不同詞牌名來解析聊齋奇異故事。
《如夢令·畫馬》
曾記畫中良馬,墨韻幻成真者。奇幻韻無窮,心象自然揮灑。驚詫,驚詫,妙筆引靈入畫。
解析:這首詞描繪了“畫馬”的奇妙場景。“曾記畫中良馬”迴憶起故事中的畫馬情節,“墨韻幻成真者”強調畫的馬變成了真實的存在,突出其奇幻。“心象自然揮灑”體現出畫家通過內心的想象創造出畫馬,令人驚詫。
《清平樂·象負屍》
象馱屍處,神秘難分訴。陰翳氛圍心暗怖,似有陰陽迷霧。
世間奧秘無窮,失衡景象驚鴻。思考其中真意,方知命運如風。
解析:“象馱屍處”點明故事場景,“神秘難分訴”展現其神秘莫測。“陰翳氛圍心暗怖”營造出恐怖的氛圍,“似有陰陽迷霧”暗示陰陽的不平衡。後幾句表達對世間奧秘的思考以及命運的難以捉摸。
《菩薩蠻·紫花和尚》
紫花和尚修行路,超凡境界心歸處。悟道意無窮,禪音繞碧空。
善緣皆自悟,智慧心中住。神秘韻如詩,傳奇永不衰。
解析:“紫花和尚修行路”引出故事主角,“超凡境界心歸處”說明和尚通過修行達到了超凡的境界。“悟道意無窮,禪音繞碧空”表現出修行的感悟和寧靜。“善緣皆自悟,智慧心中住”強調和尚的善良和智慧,“神秘韻如詩,傳奇永不衰”則突出故事的神秘和傳奇色彩。
以下是對上述用不同詞牌名創作的詩詞的詮釋:
《如夢令·畫馬》詮釋:
“曾記畫中良馬”,讓人迴憶起聊齋故事中畫家筆下的那匹神奇的馬。“墨韻幻成真者”,說明畫家的墨筆勾勒出的馬竟然變成了真實的存在,這種奇幻的轉變令人驚歎。“心象自然揮灑”,強調畫家通過內心的想象和創造力,自然而然地揮灑筆墨,創造出了這一神奇的景象。“驚詫,驚詫”,重複使用這個詞,進一步表達了人們對這一奇妙現象的震驚。“妙筆引靈入畫”,指出畫家的妙筆仿佛具有引靈的力量,將靈性注入到畫中,使得畫中的馬具有了生命。
《清平樂·象負屍》詮釋:
“象馱屍處”,直接點明了“象負屍”這個故事的關鍵場景。“神秘難分訴”,表明這個場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讓人難以用言語來完全描述清楚。“陰翳氛圍心暗怖”,營造出一種陰暗、恐怖的氛圍,讓人心中感到害怕。“似有陰陽迷霧”,暗示著這個故事中似乎存在著陰陽失衡的情況,就像被迷霧籠罩一般,讓人難以看清真相。“世間奧秘無窮”,感慨世間充滿了無數的奧秘。“失衡景象驚鴻”,形容陰陽失衡的景象令人震驚,如同驚鴻一瞥。“思考其中真意,方知命運如風”,表達了人們在思考這個故事的真正含義後,才明白命運就像風一樣難以捉摸。
《菩薩蠻·紫花和尚》詮釋:
“紫花和尚修行路”,引出了紫花和尚的修行曆程。“超凡境界心歸處”,說明和尚通過修行達到了超凡脫俗的境界,找到了心靈的歸宿。“悟道意無窮,禪音繞碧空”,描繪和尚在修行中領悟到的道理無窮無盡,禪音在碧空之中環繞,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善緣皆自悟,智慧心中住”,強調和尚的善良和緣分都是通過自己的領悟得來的,智慧也在心中駐留。“神秘韻如詩,傳奇永不衰”,突出了這個故事的神秘韻味如同詩歌一般美妙,其傳奇色彩永遠不會衰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