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詩詞讚《聊齋誌異》之卷六的故事:


    《讚聊齋卷六》


    聊齋卷六幻無窮,異事奇聞入夢中。


    狐魅多情心向善,仙妖仗義意由衷。


    筆耕塵世悲歡裏,墨繪幽冥善惡空。


    千古奇書傳後世,聊齋妙境韻無窮。


    或者:


    《歎聊齋卷六》


    聊齋卷六意難休,鬼怪精靈各有愁。


    冤魄含悲尋正義,癡人懷夢盼溫柔。


    篇篇故事驚天地,句句言辭泣九州。


    閱盡滄桑情未老,奇書一卷永傳留。


    一、《聊齋誌異》中《美人首》《跳神》《亂離二則》的原文與白話文:


    《美人首》原文:


    諸商寓居京舍。舍與鄰屋相連,中隔板壁;板有鬆節脫處,穴如盞。忽女子探首入,挽鳳髻,絕美;旋伸一臂,潔白如玉。眾駭其妖,欲捉,已縮去。少頃,又至,但隔壁不見其身。奔之,則又去之。一商操刀伏壁下,俄首出,暴決之,應手而落,血濺塵土。眾驚告主人。主人懼,以其首首焉。逮諸商鞫之,殊荒唐。淹係半年,迄無情詞,亦未有以人命訟者,乃釋商,瘞女首。


    《美人首》白話文:


    幾個商人一同寓居在京城的一所房舍裏。房舍和鄰屋相連,中間隔著一層木板壁;木板上有個鬆節脫落了,形成一個像杯子大小的洞。忽然有個女子把頭伸了進來,挽著鳳髻,容貌絕美;接著又伸進來一條手臂,潔白如玉。眾人驚怕她是妖怪,想要捉住她,她已經縮迴去了。過了一會兒,她又出現了,但在隔壁屋裏看不到她的身體。眾人奔過去,她就又離開了。一個商人拿著刀埋伏在板壁下,一會兒女子的頭伸出來,商人猛地砍去,頭應手而落,血濺到塵土上。眾人驚慌地告訴了房東。房東害怕,拿著女子的頭去報官。官府逮捕了這些商人進行審訊,他們的供詞十分荒唐。關押了半年,始終沒有真實的供詞,也沒有因出了人命而告狀的,於是釋放了商人,把女子的頭掩埋了。


    《跳神》原文:


    濟俗:民間有病者,閨中以神卜。倩老巫擊鐵環單麵鼓,婆娑作態,名曰“跳神”。而此俗都中尤盛。良家少婦,時自為之。堂中肉於案,酒於盆,甚設幾上。燒巨燭,明於晝。婦束短幅裙,屈一足,作“商羊舞”。兩人捉臂,左右扶掖之。婦剌剌瑣絮,似歌,又似祝;字多寡參差,無律帶腔。室數鼓亂撾如雷,蓬蓬聒人耳。婦吻辟翕,雜鼓聲,不甚辨了。既而首垂,目斜睨;立全需人,失扶則仆。旋忽伸頸巨躍,離地尺有咫。室中諸女子凜然愕顧曰:“祖宗來吃食矣。”便一噓,吹燈滅,內外冥黑。人惵息立暗中,無敢交一語;語亦不得聞,鼓聲亂也。食頃,聞婦厲聲唿翁姑及夫嫂小字,始共爇燭,傴僂問休咎。視樽中、盎中、案中,都複空空。望顏色,察嗔喜,肅肅羅問之,答若響。中有腹誹者,神已知,便指某姍笑我,大不敬,將褫汝褲。誹者自顧,褲已脫。婦手搖錢而索酒食錢,家之囊中、筐中,錢罄矣;猶嗔未已,望顏色為加臧否;少忤意,則以巨錐錐肌,入三寸許,錚錚有聲,血暴注,唿聲遂絕。一家驚惶,皆懾伏,無敢少忤。


    《跳神》白話文:


    濟南的風俗:民間有人生病,就在閨房裏求神占卜。請老巫婆擊打鐵環單麵鼓,婆娑起舞,叫做“跳神”。這種風俗在京城尤其盛行。良家少婦,時常親自跳神。堂屋裏擺著肉在案板上,酒在盆裏,還在幾案上擺了很多供品。點著粗大的蠟燭,亮得如同白晝。少婦束著短幅裙,彎著一隻腳,跳“商羊舞”。有兩個人捉住她的胳膊,左右攙扶著她。少婦絮絮叨叨,又像唱歌,又像祝禱;字數多少參差不齊,沒有韻律和腔調。屋裏好幾麵鼓亂敲如雷,“蓬蓬”聲震耳。少婦嘴唇一張一合,夾雜在鼓聲中,不太聽得清楚。接著她的頭低垂下來,眼睛斜著看;站著完全需要人扶持,失去攙扶就會跌倒。突然她又伸著脖子猛地跳躍,離地有一尺多高。屋裏的眾女子驚恐地看著,嚴肅地說:“祖宗來吃東西啦。”便一起噓氣,吹滅了燈,屋裏屋外一片漆黑。人們在黑暗中屏息站立,不敢交頭接耳說話;即使說話也聽不見,因為鼓聲太亂了。過了一頓飯的工夫,聽到少婦厲聲唿喚公婆以及丈夫嫂嫂的小名,這才一起點上蠟燭,彎腰詢問吉兇。看酒樽中、盆中、案板上,都已空空如也。觀察她的臉色,察言觀色,恭恭敬敬地圍著詢問,她迴答得像迴聲一樣快。其中有心中非議的人,神已經知道了,就指責某人嘲笑我,大不敬,要扒掉你的褲子。非議的人自己一看,褲子已經脫掉了。少婦手搖著錢串索要酒食錢,家裏的錢袋、筐子裏,錢都用光了;她還是嗔怒不已,觀察人們的臉色加以褒貶;稍有違逆她的意思,就用大錐子刺人肌肉,刺進三寸左右,錚錚有聲,鮮血猛然湧出,唿聲就斷絕了。一家人驚慌失措,都害怕得伏在地上,不敢稍有違逆


    《亂離二則》原文:


    其一


    學師劉芳輝,京都人。有妹許聘戴生,出閣有日矣。值北兵入境,父兄恐細弱為累,謀妝送戴家。修飾未竟,亂兵紛入,父子分奔,女為牛錄俘去。從之數日,殊不少狎。夜則臥之別榻,飲食供奉甚殷。又掠一少年來,年與女相上下,儀采都雅。牛錄謂之曰:“我無子,將以汝繼統緒,肯否?”少年唯唯。又指女謂曰:“如肯,即以此女為汝婦。”少年喜,願從所命。牛錄乃使同榻,浹洽甚樂。既而枕上各道姓氏,則少年即戴生也。


    其二


    陝西某公,任鹽秩,家累不從。值薑鑲之變,故裏陷為盜藪,音信隔絕。後亂平,遣人探問,則百裏絕煙,無處可詢消息。會以複命入都,有老班役喪偶,貧不能娶,公賚數金使買婦。時大兵凱旋,俘獲婦口無算,插標市上,如賣牛馬。遂攜金就擇之。自分金少,不敢問少艾。中一媼甚整潔,遂贖以歸。媼坐床上,細認曰:“汝非某班役耶?”問所自知,曰:“汝從我兒服役,胡不識!”役大駭,急告公。公視之,果母也。因而痛哭,倍償原價贖之。


    《亂離二則》白話文:


    其一


    學師劉芳輝,是京都人。他有個妹妹許配給戴生,出嫁的日子已定。正碰上北方的清兵入境,父兄擔心女眷小孩會成為累贅,打算把妹妹打扮好送到戴家。還沒裝扮完,亂兵紛紛湧進,父子各自奔逃,劉女被清兵的牛錄俘去。跟著走了幾天,牛錄對她一點也不輕薄。晚上就睡在別的床上,飲食供奉很殷勤。又搶掠來一個少年,年齡和劉女差不多,儀表容貌都很文雅。牛錄對他說:“我沒有兒子,要讓你繼承家業,願意嗎?”少年唯唯答應。牛錄又指著劉女對他說:“如果願意,就把這個女子給你做妻子。”少年很高興,願意聽從安排。牛錄就讓他們睡在一張床上,兩人相處得很融洽快樂。接著在枕上各自說出姓名,原來少年就是戴生。


    其二


    陝西某公,擔任鹽官,家眷沒有跟來。正碰上薑鑲叛亂,故鄉淪陷成為盜賊聚集的地方,音信隔絕。後來叛亂平定,派人去探問,百裏之內不見人煙,無處打聽消息。正趕上奉命進京,有個老差役喪偶,窮得不能娶妻,某公送給他一些錢讓他買個妻子。當時大軍凱旋,俘獲的婦女不計其數,在集市上插上草標,像賣牛馬一樣。老差役就帶著錢去挑選。自己估計錢少,不敢問年輕漂亮的。其中有一個老婦人很整潔,就贖了迴來。老婦人坐在床上,仔細辨認說:“你不是某某差役嗎?”問她怎麽知道,說:“你在我兒子手下服役,怎麽會不認識!”差役大驚,急忙報告某公。某公來看,果然是母親。於是痛哭,加倍償還原價把她贖迴。


    《聊齋誌異》中《豢蛇》《鴿異》《聶政》《戲縊》的原文與白話文:


    《豢蛇》原文:


    泗水山中,舊有禪院,四無村落,人跡罕及,有道士棲止其中。或言內多大蛇,故遊人絕跡。一少年入山羅鷹,入既深,無所歸宿;遙見蘭若,趨投之。道士驚曰:“居士何來,幸不為兒輩所見!”即命坐,具饘粥。食未已,一巨蛇入,粗十餘圍,昂首向客,怒目電瞛。客大懼。道士以掌擊其額,嗬曰:“去!”蛇乃俯首入東室。蜿蜒移時,其軀始盡,盤伏其中,一室盡滿。客大懼,搖戰。道士曰:“此平時所豢養。有我在,不妨,所患客自遇之耳。”客甫坐,又一蛇入,較前略小,約可五六圍。見客遽止,睒眨吐舌如前狀。道士又叱之,亦入室去。室無臥處,半繞梁間,壁上土搖落有聲。客益懼,終夜不眠。早起欲歸,道士送之。出屋門見牆上階下,大蛇小蛇,糾結盤臥,如亂麻一般。客請曰:“幸送我出,以君之道力,或不為害。”道士曰:“更無餘徑,惟從是行。客從之,蛇暴起,客驚仆。道士急以杖擊蛇,斃焉,扶客出。


    《豢蛇》白話文:


    在泗水山中,過去有一座寺院,四周沒有村落,很少有人到那裏,有個道士居住在裏麵。有人說裏麵有很多大蛇,所以遊客很少涉足。一個年輕人進山獵鷹,走得太深,沒有地方投宿;遠遠望見寺院,便趕過去投奔。道士吃驚地說:“居士從哪裏來?幸好沒被孩子們看見!”隨即讓他坐下,準備了粥飯。還沒吃完,一條大蛇進來,粗有十多圍,昂著頭對著客人,怒目閃閃如電光。客人非常害怕。道士用手掌擊打它的額頭,嗬斥說:“去!”蛇於是低下頭進入東屋。蜿蜒了好一會兒,它的身子才全部進去,盤伏在裏麵,整個屋子都滿了。客人非常害怕,渾身發抖。道士說:“這是平時養的。有我在,沒關係,怕的是客人自己碰上它們。”客人剛坐下,又有一條蛇進來,比前麵那條略小,大約有五六圍粗。看到客人就停住,眨眼吐舌像前麵那條蛇一樣。道士又嗬斥它,也進屋裏去了。屋裏沒有睡覺的地方,蛇一半繞在梁上,牆壁上的土被搖動掉落有聲。客人更加害怕,整夜沒有睡著。早上起來想要迴去,道士送他。出了屋門看到牆上台階下,大蛇小蛇,糾結盤臥,像亂麻一樣。客人請求說:“希望送我出去,憑您的法力,或許不會有危害。”道士說:“沒有別的路,隻能從這兒走。”客人跟著他,蛇突然起來,客人嚇得摔倒。道士急忙用手杖擊打蛇,打死了它,扶著客人出去。


    《鴿異》原文:


    鴿類甚繁,晉有坤星,魯有鶴秀,黔有腋蝶,梁有翻跳,越有諸尖,皆異種也。又有靴頭、點子、大白、黑石、夫婦雀、花狗眼之類,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鄒平張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經而求,務盡其種。其養之也,如保嬰兒:冷則療以粉草,熱則投以鹽顆。鴿善睡,睡太甚,有病麻痹而死者。張在廣陵,以十金購一鴿,體最小,善走,置地上,盤旋無已時,不至於死不休也,故常須人把握之。夜置群中,使驚諸鴿,可以免痹股之病,是名“夜遊”。齊魯養鴿家,無如公子最;公子亦以鴿自詡。


    一夜,坐齋中,忽一白衣少年叩扉入,殊不相識。問之,答曰:“漂泊之人,姓名何足道。遙聞畜鴿最盛,此亦生平所好,願得寓目。”張乃盡出所有,五色俱備,燦若雲錦。少年笑曰:“人言果不虛,公子可謂盡養鴿之能事矣。然我亦有白鴿,非尋常所見,願獻諸君子。”張喜,從少年去。月色冥漠,野壙蕭條,心竊疑懼。少年指曰:“請勉行,寓屋不遠矣。”又數武,見一道院,僅兩楹。少年握手入,昧無燈火。少年立庭中,口中作鴿鳴。忽有兩鴿出:狀類常鴿,而毛純白,飛與簷齊,且鳴且鬥,每一撲,必作斤鬥。少年揮之以肱,連翼而去。複撮口作異聲,又有兩鴿出:大者如鶩,小者裁如拳,集階上,學鶴舞。大者延頸立,張翼作屏,宛轉鳴跳,若引之;小者上下飛鳴,時集其頂,翼翩翩如燕子落蒲葉上,聲細碎,類鞀鼓;大者伸頸不敢動。鳴愈急,聲變如磬,兩兩相和,間雜中節。既而小者飛起,大者又顛倒引唿之。張嘉歎不已,自覺望洋可愧。遂揖少年,乞求分愛;少年不許。又固求之。少年乃叱鴿去,仍作前聲,招二白鴿來,以手把之,曰:“如不嫌憎,以此塞責。”接而玩之:睛映月作琥珀色,兩目通透,若無隔閡,中黑珠圓於椒粒;啟其翼,脅肉晶瑩,髒腑可數。張甚奇之,而意猶未足,詭求不已。少年曰:“尚有兩種未獻,今不敢複請觀矣。”方競論間,家人燎麻炬入尋主人。迴視少年,化白鴿,大如雞,衝霄而去。又目前院宇都渺,蓋一小墓,樹二柏焉。與家人抱鴿,駭歎而歸。試使飛,馴異如初。雖非其尤,人世亦絕少矣。於是愛惜臻至。


    居二年,白鴿漸肥,雄雌並唿,張以為孕,治巢備之。雌者伏而不動,雄者時偎之。又逾月,產二卵,色白逾常鴿。雌雄守之甚嚴,張以雞鷺羽易其伏者。越數日,雛出,則二白雞,與鴿大小不殊。張氏大喜。自是珍愛逾恆。


    又三年,二雛俱不育。雄者忽病,不食,仰而待斃。張之友愛甚至,摩挲療治,百計莫效。一日,雙鴿忽飛去,張悵惋不已。越數日,病鴿夜歸,血染襟臆,毛落皮綻,奄奄就斃。張手撫之,不覺淚下。及明視之,則鐵絲貫胸,不可解矣。張駭痛,極索無所見。乃酹酒祝之,埋於後園。張自是不畜鴿,精意書畫,頗有所成。


    《鴿異》白話文:


    鴿子的種類繁多,山西有“坤星”,山東有“鶴秀”,貴州有“腋蝶”,河南有“翻跳”,浙江有“諸尖”,都是品種奇特的。還有“靴頭”“點子”“大白”“黑石”“夫婦雀”“花狗眼”之類,名稱多得屈指難數,隻有愛好養鴿的人才能分辨。鄒平的張幼量公子,十分愛好鴿子,按照鴿經來尋求,力求搜求齊全各種品種。他飼養鴿子,如同養育嬰兒:天冷就用甘草粉給鴿子治病,天熱就給鴿子喂鹽粒。鴿子喜歡睡覺,睡得太多,就會有麻痹而死的。張公子在廣陵,用十兩銀子買了一隻鴿子,身體最小,善於行走,放在地上,不停地盤旋,不到死不會停下來,所以常常需要有人抓住它。晚上把它放在鴿群中,讓它驚擾其他鴿子,可以避免腿部麻痹的毛病,這叫做“夜遊”。山東、河北養鴿子的人家,沒有比得上張公子的;張公子也以鴿子自誇。


    一天夜裏,他坐在書房中,忽然有一個穿白衣的少年敲門進來,很陌生。問他,迴答說:“漂泊之人,姓名有什麽可說的。遠遠聽說您養鴿子最多,這也是我生平的愛好,希望能看看。”張公子就把所有的鴿子都拿出來,五彩俱全,燦爛如錦緞。少年笑著說:“人們說的果然不假,公子真可以說是把養鴿子的本事都用盡了。但我也有白鴿,不是平常能見到的,願意獻給您。”張公子很高興,跟著少年去了。月色昏暗,荒野空曠,心裏暗自懷疑害怕。少年指著說:“請快走,住的地方不遠了。”又走了幾步,看見一座道院,隻有兩間屋子。少年拉著他的手進去,屋裏黑暗沒有燈火。少年站在庭院中,口中發出鴿子的叫聲。忽然有兩隻鴿子出來:形狀像平常的鴿子,但羽毛純白,飛到屋簷一樣高,一邊叫一邊鬥,每撲一下,必定翻個跟頭。少年用胳膊一揮,兩隻鴿子一起飛走了。又撮口發出奇異的聲音,又有兩隻鴿子出來:大的像鴨子,小的才像拳頭,落在台階上,學仙鶴跳舞。大的伸長脖子站著,張開翅膀像屏風,婉轉鳴叫跳動,好像在引導;小的上下飛鳴,時常落在它的頭頂,翅膀翩翩像燕子落在蒲葉上,聲音細碎,像撥浪鼓;大的伸著脖子不敢動。叫聲越急,聲音變得像磬聲,兩兩相和,節奏和諧。接著小的飛起,大的又顛倒著引逗唿喚它。張公子讚歎不已,自己覺得望塵莫及很慚愧。於是向少年作揖,請求分給他一隻;少年不答應。又堅決請求。少年於是嗬斥鴿子離開,仍然發出以前的聲音,招來兩隻白鴿,用手握住,說:“如果不嫌棄,用這個來應付您。”張公子接過來賞玩:眼睛映著月光像琥珀色,兩眼通透,好像沒有隔閡,中間的黑眼珠圓得像花椒粒;展開它的翅膀,脅下的肉晶瑩,髒腑都能數清。張公子非常驚奇,但心裏還不滿足,不停地請求。少年說:“還有兩種沒有獻上,現在不敢再請您觀賞了。”正在爭論時,家人舉著麻杆火把進來尋找主人。迴頭看少年,變成了白鴿,像雞那麽大,衝向天空飛走了。再看眼前的庭院房屋都不見了,原來是一座小墳墓,種著兩棵柏樹。和家人抱著鴿子,驚歎著迴去了。試著讓鴿子飛,還是像當初一樣馴服。雖然不是最好的,但在人世間也是絕少的了。從此張公子愛惜備至。


    過了兩年,白鴿漸漸肥了,雌雄一起叫,張公子以為它們懷孕了,準備好鳥巢。雌鴿伏著不動,雄鴿時常依偎著它。又過了一個月,產下兩個蛋,顏色比平常的鴿蛋更白。雌雄鴿子守著非常嚴密,張公子用雞鷺的羽毛換走了伏著的雌鴿。過了幾天,雛鴿孵出來,卻是兩隻白雞,和鴿子大小差不多。張公子非常高興。從此更加珍愛。


    又過了三年,兩隻雛鴿都沒有長大。雄鴿忽然生病,不吃東西,仰頭等著死去。張公子對它非常友愛,撫摸治療,想盡辦法也沒有效果。一天,兩隻白鴿忽然飛走了,張公子惆悵惋惜不已。過了幾天,病鴿夜裏迴來了,胸前和腹部染著血,毛掉了皮破了,奄奄一息就要死了。張公子用手撫摸它,不覺流下眼淚。到天亮一看,原來是一根鐵絲穿過胸部,解不下來了。張公子又驚又痛,極力尋找也沒有發現什麽。於是灑酒祭奠它,埋在後園。張公子從此不再養鴿子,精心研究書畫,很有成就。


    《聶政》原文:


    懷慶潞王,有昏德。時行民間,窺有好女子,輒奪之。有王生妻,為王所睹,遣輿馬直入其家。女子號泣不伏,強舁而出。王怒,遣奴捽婦入府,箠楚炮烙,炮烙,以燒紅的鐵器烙人,慘不可言。婦兄聞之,不勝忿,操刀伏道,伺王輿出,挾刃直前,殺王於輿中。扈從數百人,皆驚散。王弟聞變,亟往視,見兄已誅,忿極,以佩刀刺兄,兄走,弟逐之,皆斃於道。時潞城令聞變,亟趨至。見王弟死,而兄走,知其為兄,執而榜掠之。兄誣服,論死。


    刑前,一壯士突入獄中,撫公曰:“君無憂,我代君死。”公曰:“君何人也?”曰:“我聶政也。”言已,取公而出。公不得問。時王方坐便殿,壯士直前刺之,王驚起,壯士自剄而死。王弟聞之,複劾公縱賊,公遂不免。


    《聶政》白話文:


    懷慶的潞王,品行昏庸惡劣。時常在民間遊蕩,看到有漂亮女子,就搶奪過來。有個王生的妻子,被潞王看到,派車馬直接闖入她家。女子哭叫不肯服從,被強行抬走。王生憤怒,派家奴抓住妻子送進王府,遭到鞭打和炮烙,慘狀難以言表。女子的哥哥聽說後,氣憤不已,拿著刀埋伏在路旁,等潞王的車駕出來,持刀徑直向前,把潞王殺死在車中。隨行的幾百人,都驚慌逃散。潞王的弟弟聽說變故,急忙趕來查看,看到哥哥已被殺死,憤怒至極,用佩刀刺殺哥哥,哥哥逃跑,弟弟追逐,兩人都死在路上。當時潞城縣令聽說變故,急忙趕來。看到潞王的弟弟死了,而哥哥逃跑,知道那是哥哥,抓住並嚴刑拷打。哥哥被迫認罪,被判死刑。


    行刑前,一個壯士突然闖入獄中,撫摸著他說:“您不要擔憂,我替您去死。”他問:“您是什麽人?”壯士說:“我是聶政。”說完,帶著他出來。他來不及詢問。當時潞王正坐在便殿,壯士徑直向前刺殺他,潞王驚恐起身,壯士自刎而死。潞王的弟弟聽說後,又彈劾他放縱盜賊,他最終沒能幸免。


    《戲縊》原文:


    邑人某,年少無賴,偶遊村外,見少婦乘馬來,謂同遊者曰:“我能令其一笑。”眾不信,約賭作筵。某遽奔去,出馬前,連聲嘩曰:“我要死!”因於牆頭抽粱黠一本,橫尺許,解帶掛其上,引頸作縊狀。婦果過而哂之,眾亦粲然。婦去既遠,某猶不動,眾益笑之。近視,則舌出目瞑,而氣真絕矣。粱幹自經,不亦奇哉?是可以為儇薄者戒。


    《戲縊》白話文:


    本縣有個人,年輕無賴,偶然在村外遊玩,看到一個少婦騎馬過來,對一同遊玩的人說:“我能讓她笑。”眾人不相信,約定打賭設酒席。這人急忙跑過去,跑到馬前,連聲大喊:“我要死!”於是在牆頭上抽出一根一尺來長的高粱秸,解下腰帶掛在上麵,伸著脖子做出上吊的樣子。少婦果然經過並笑了,眾人也大笑。少婦離開已經很遠,這人還不動,眾人更加笑他。走近一看,卻舌頭伸出,眼睛緊閉,已經真的斷氣了。用高粱秸上吊,不也很奇怪嗎?這可以讓輕薄的人引以為戒。


    三、用周易哲學從幾個方麵對《聊齋誌異》卷六故事的深度解析:


    陰陽之道


    在《周易》中,陰陽是基本的哲學概念。在《聊齋誌異》卷六的故事中,陰陽的觀念可以體現在人物的善惡兩麵、命運的起伏以及情境的明暗交替上。


    例如,故事中的狐仙鬼怪,有些以善良的形象出現,幫助人類,這可視為陽的一麵;而有些則以邪惡的姿態危害人間,此為陰的一麵。人物的命運也常常在陰陽之間轉換,起初處於困境(陰),通過自身的努力或某種機緣巧合,最終獲得幸福(陽)。這種陰陽的變化和轉化,反映了事物發展的無常和變化的規律。


    變易思想


    周易強調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卷六中的故事情節常常充滿了意外和轉折。主角的境遇可能瞬間從好變壞,或者從壞變好,這體現了“變易”的思想。


    比如一個原本平凡的人,因為一次偶然的遭遇與狐仙結識,生活發生巨大改變。這種變化是不可預測的,正如周易中所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故事中的人物在不斷變化的境遇中尋求生存和發展的道路。


    因果報應


    周易認為事物的發展有其因果關係。在聊齋的故事裏,善惡行為都會帶來相應的結果。


    如果一個人作惡多端(因),那麽他最終會受到懲罰(果);而如果一個人行善積德(因),也會收獲福報(果)。這種因果報應的觀念,與周易中“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的思想相契合,強調了道德行為的重要性和對命運的影響。


    平衡和諧


    周易追求的是一種平衡與和諧的狀態。在卷六的故事中,雖然充滿了奇幻和超自然的元素,但最終往往會迴歸到一種相對平衡的結局。


    可能是正義戰勝邪惡,恢複社會的安寧;也可能是人物在經曆了一係列波折後,找到了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平衡。這種平衡的追求,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和和諧秩序的向往,正如周易中所倡導的陰陽平衡、和諧共處的理念。


    天人合一


    周易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類應順應自然規律。在聊齋故事中,有時人物會因為違背自然或道德規律而遭遇不幸,而那些順應天道、尊重自然和人性的角色,則往往能夠獲得較好的結局。


    這啟示人們要敬畏自然、遵循天道,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才能避免災禍,迎來吉祥。


    總的來說,用周易哲學來解析《聊齋誌異》卷六的故事,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道德觀念和命運無常的思考。


    三、用不同詞牌名的詩詞歌賦來解析《聊齋誌異》卷六:


    《沁園春·聊齋卷六》


    卷六聊齋,幻夢迷離,異境妙呈。看狐仙鬼怪,情牽塵世;書生淑女,緣定幽冥。善惡交鋒,悲歡離合,筆底波瀾意未平。千秋事,歎人心難測,天道分明。


    奇聞軼事堪驚,引無數遐思入杳冥。念冤魂泣血,終能昭雪;癡兒戀意,始得安寧。夜月寒燈,殘章舊卷,閱盡滄桑感慨生。沉吟處,悟陰陽變化,世事如萍。


    《念奴嬌·聊齋卷六感懷》


    聊齋卷六,展奇篇無數,幻真難別。狐魅含情情未了,冤鬼訴愁心切。世事無常,人心難測,善惡終須決。陰陽交錯,此間風月誰說。


    迴首千古興亡,悲歡離合,都付書中頁。妙筆生花描百態,寫盡人間寒熱。夢繞魂牽,情思繾綣,長歎聲幽咽。殘燈孤影,夜深猶自思徹。


    《水調歌頭·品聊齋卷六》


    開卷聊齋裏,卷六意無窮。仙狐靈異紛現,塵世夢魂中。善念常存心底,惡果終須自食,天理自昭融。鬼怪皆人性,善惡有行蹤。


    歎離合,悲生死,感匆匆。冤魂不散,何處申訴覓真公。情海波濤洶湧,欲界風雲變幻,世事總朦朧。且把聊齋悟,心境自澄空。


    《滿江紅·聊齋卷六悟》


    夜讀聊齋,卷六中、驚奇不絕。狐影魅、鬼靈哀怨,世間寒熱。善德常能逢善果,惡行終被天懲折。看因果、報應自分明,無須說。


    人世事,多波折。心莫亂,情休滅。守真常本性,意堅如鐵。夢裏繁華終是幻,眼前平淡方為悅。且從容、笑對萬千愁,迎霜雪。


    《卜算子·聊齋卷六思》


    卷六閱聊齋,狐鬼深情繞。善惡從來各自分,天理何曾藐。


    塵世夢如煙,富貴浮雲杳。但守初心歲月安,莫被虛榮擾。


    詮釋:


    《沁園春·聊齋卷六》:


    上闋開篇描述卷六呈現出的迷離奇幻的世界,各種狐仙鬼怪和人間男女的故事交織。強調了其中的善惡對立和悲歡離合所帶來的情感波動,指出故事反映了人生的不確定性,但最終仍有天道的公正裁決。


    下闋感歎故事中的奇聞令人震驚,引發無盡思考。提到冤魂最終能雪冤、癡情人能得安寧,表達了對書中滄桑變遷的感慨。最後領悟到陰陽變化和世事無常如浮萍般難以捉摸。


    《念奴嬌·聊齋卷六感懷》:


    上闋指出卷六充滿了無數難以分辨真假的奇妙故事,狐魅的情感、冤鬼的愁苦令人觸動。感慨世事無常和人心複雜,強調善惡終有決斷。陰陽交錯的情節讓人難以言說。


    下闋迴顧曆史的興亡,認為悲歡離合都在書中展現。稱讚作者妙筆描繪百態,寫盡人間冷暖。對其中的情思和長歎表示共鳴,在殘燈孤影中深夜思考。


    《水調歌頭·品聊齋卷六》:


    上闋描述在聊齋卷六中看到各種奇異景象,指出善惡有報,天理昭然,鬼怪的行為反映了人性,善惡皆有跡可循。


    下闋感慨世事的離合生死匆匆,冤魂申訴難尋公正。認為情海和欲界充滿變幻,世事常朦朧。最後表示通過閱讀領悟聊齋,讓心境變得澄澈空明。


    《滿江紅·聊齋卷六悟》:


    上闋讀卷六時感到驚奇不斷,強調善惡有報,天理分明,無需多言。


    下闋感歎世事波折,唿籲保持內心不亂,堅守本性,認識到繁華如夢,平淡才是真樂。最後表示要從容麵對憂愁,迎接困難。


    《卜算子·聊齋卷六思》:


    全詞先表明閱讀卷六,感受到狐鬼的深情環繞。強調善惡自分,天理不可藐視。然後指出塵世如夢,富貴如雲,勸導人們堅守初心,求得安穩,不被虛榮幹擾。


    經典綜述


    《從周易哲學透視<聊齋誌異>之鴿異》


    《聊齋誌異》作為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經典之作,以其豐富的想象力、深刻的寓意和生動的描寫而著稱。其中,《鴿異》一篇雖然篇幅不長,卻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和人生思考。若以周易哲學的視角對其進行深度解析,我們能夠挖掘出更多的智慧和啟示。


    在《鴿異》中,主人公張公子對鴿子的熱愛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他四處尋覓珍稀的鴿種,不惜耗費大量的財力和精力。從周易哲學的觀點來看,這種對特定事物的極度追求,可以被視為一種“執”。《周易》強調陰陽的平衡與和諧,過度的執著往往會導致失衡。張公子的執迷,使他在鴿的世界中投入過多,而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麵,這正是一種陰陽失調的表現。


    周易中的“變易”思想也在故事中有所體現。張公子最初得到的鴿子,皆為上品,給他帶來了極大的滿足和榮耀。然而,世事無常,鴿子的命運也充滿了變數。那些曾經令他引以為傲的珍稀鴿種,或因意外、或因他人的覬覦而失去。這種變化無常,正是周易所闡述的宇宙萬物不斷變化的規律。張公子若能領悟到這一點,或許就不會在失去鴿子時感到如此的痛苦和失落。


    再從“天人合一”的角度來看,張公子對待鴿子的方式,並非真正的尊重和順應自然。他將鴿子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和炫耀的資本,而沒有從鴿子的天性和需求出發去嗬護它們。周易哲學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人類應當尊重自然規律,而不是肆意地掠奪和占有。張公子的行為,最終導致了他與鴿子之間關係的破裂,也讓他失去了曾經擁有的美好。


    故事中的張公子在經曆了鴿子的得與失後,陷入了深深的悲傷和困惑。這一過程,恰似周易中的“否極泰來”。當困境達到極點時,往往會迎來轉機。然而,張公子是否能夠從這次挫折中汲取教訓,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實現心靈的成長和轉變,這是留給讀者的思考。


    從更深層次分析,《鴿異》所反映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得失與情感,更是對人性貪婪和虛榮的批判。張公子對鴿子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人類對功名利祿的追逐。周易哲學提醒我們,要保持內心的清明和淡泊,不為外物所迷惑,方能達到真正的自由和安寧。


    總之,通過周易哲學的視角來解讀《聊齋誌異》之《鴿異》,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背後,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宇宙觀。它教導我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平衡、順應變化、尊重自然,以一顆平和的心去麵對得失榮辱,從而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誌異蘊哲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i重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i重歌並收藏聊齋誌異蘊哲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