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詩詞,讚頌從周易哲學透視《聊齋誌異》之卷七的婚戀愛情:


    《讚聊齋婚戀愛情》


    聊齋卷七愛情奇,周易觀之理更彌。


    人鬼人仙皆有意,真情至性總相依。


    陰陽交感良緣續,否泰輪迴愛不疲。


    千古傳奇書裏覓,哲思深蘊令人癡。


    詮釋:


    “聊齋卷七愛情奇,周易觀之理更彌”:《聊齋誌異》卷七裏的愛情故事充滿奇異色彩,用周易哲學的觀點去審視,其中蘊含的道理更加豐富和深刻。


    “人鬼人仙皆有意,真情至性總相依”:無論是人鬼相戀還是人仙相愛,都飽含著深情厚意,真摯的情感和本真的性情始終相互依存。


    “陰陽交感良緣續,否泰輪迴愛不疲”:愛情中的雙方如同陰陽相互交感,促成美好的緣分得以延續。而愛情也像否極泰來的輪迴,無論經曆多少挫折,愛都不會疲倦。


    “千古傳奇書裏覓,哲思深蘊令人癡”:這些千古流傳的傳奇故事在書中等待我們去探尋,其中深深蘊藏的哲學思考讓人癡迷陶醉。


    這首詩旨在強調《聊齋誌異》卷七婚戀愛情故事的獨特魅力,以及通過周易哲學的視角解讀所展現出的深刻內涵和無盡韻味。


    一、《從周易哲學透視<聊齋誌異>之卷七的婚戀愛情》


    《聊齋誌異》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以其奇幻詭譎的故事和深刻的人性洞察而聞名。卷七中,作者蒲鬆齡精心描繪了多種不同類型的婚戀愛情,包括人仙相戀、人鬼相戀以及凡人之間的愛情。這些愛情故事不僅令人陶醉於其中的浪漫與深情,更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透過周易哲學的視角,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些愛情故事所傳達的關於命運、變化和平衡的智慧。


    人仙相戀:鞏仙與尚秀才之妹的奇幻愛情


    在《鞏仙》中,鞏仙與尚秀才之妹的愛情故事宛如一場夢幻之旅。鞏仙作為仙人,擁有超凡的能力和神秘的氣質,他與凡人尚秀才之妹相遇相知,展開了一段跨越仙凡界限的愛戀。


    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這段愛情體現了“陰陽交感”的理念。仙人鞏仙代表著“陽”的力量,他的超凡脫俗、神秘莫測象征著強大的陽性特質;而尚秀才之妹則代表著“陰”的一麵,她的溫柔婉約、善良純真體現了陰性的柔美。陰陽交感,相互吸引,使得他們的愛情跨越了世俗的障礙。


    然而,這段愛情並非一帆風順。鞏仙的仙人身份注定了他們要麵臨諸多考驗和困難。這正如周易中的“否極泰來”,事物發展到極致必然會迎來反轉。他們的愛情在遭遇外界的反對和阻礙時,陷入了困境,但正是這些挫折,促使他們更加堅定地追求彼此。


    同時,這段愛情也反映了周易中“變化無常”的思想。鞏仙的仙法和神秘力量使得他們的相處充滿了變數,而這種變化既帶來了驚喜,也帶來了不安。然而,正是在應對這些變化的過程中,他們的愛情不斷升華,變得更加堅不可摧。


    人鬼相戀:梅女與封雲亭的深情執著


    《梅女》中的梅女與封雲亭的愛情則展現了一種超越生死的力量。梅女雖為鬼魂,但她與封雲亭之間的情感真摯而深沉,令人動容。


    從陰陽的角度來看,梅女作為鬼魂,處於陰的世界;封雲亭則生活在陽間,代表著陽的存在。他們的愛情跨越了陰陽兩界,是陰陽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體現。這種融合並非易事,需要克服巨大的障礙和恐懼。


    周易中的“自強不息”在這段愛情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盡管麵臨著人鬼殊途的現實,封雲亭始終不放棄對梅女的愛,他以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努力尋找讓梅女重生的方法。梅女也在封雲亭的愛中得到了慰藉和力量,展現出頑強的意誌。


    這段愛情中的挫折和磨難也反映了周易中的“憂患意識”。他們深知彼此的愛情麵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正是這種憂患意識,讓他們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也讓他們不斷努力去改變命運。


    凡人之間的愛情:劉子固與阿繡的堅守與忠誠


    《阿繡》裏劉子固與阿繡之間曆經波折的愛情,展現了凡人愛情中的忠誠與堅守。


    在這段愛情中,劉子固和阿繡都經曆了內心的掙紮和外界的誘惑。但他們始終堅守著對彼此的感情,這體現了周易中“守中持正”的思想。他們不被外界的繁華和虛榮所迷惑,保持著內心的純正和對愛情的執著。


    周易中的“動靜相濟”也在他們的愛情中有所體現。劉子固為了追求阿繡,不斷主動出擊;而阿繡在麵對劉子固的感情時,有時保持矜持,有時又勇敢迴應。他們的互動如同陰陽的動靜變化,相互協調,最終成就了美好的愛情。


    此外,他們的愛情經曆也反映了“物極必反”的道理。當他們的愛情遭遇重重困難,幾乎走到盡頭時,反而出現了轉機,最終得以圓滿。


    總之,《聊齋誌異》之卷七的婚戀愛情故事豐富多彩,通過周易哲學的深度解析,我們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這些故事背後所蘊含的關於人生、命運和愛情的真諦。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無論是人仙相戀、人鬼相戀還是凡人之間的愛情,都需要陰陽的平衡、變化的適應和堅定的信念。在愛情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困難,但隻要我們堅守內心的純正,順應變化,就有可能迎來美好的結局。


    二、卷七之《鞏仙》《梅女》《阿繡》的原文及白話文:


    《鞏仙》原文


    鞏道人,無名字,亦不知何裏人。嚐求見魯王,閽人不為通。有中貴人出,揖求之。中貴人見其鄙陋,逐去之。已而複來。中貴人怒,且逐且撲。至無人處,道人笑出黃金二百兩,煩逐者覆中貴:“為言我亦不要見王;但聞後苑花木樓台,極人間佳勝,若能導我一遊,生平足矣。”又以白金賂逐者。其人喜,反命。中貴亦喜,引道人自後宰門入,諸景俱曆。又從登樓上。中貴方憑窗,道人一推,但覺身墮樓外,有細葛繃腰,懸於空際;下視,則高深暈目,葛隱隱作斷聲。懼極,大號。無何,數監至,駭極。見其去地絕遠,登樓共視,則葛端係欞上;欲解援之,則葛斷,立墜矣。


    眾相嗟歎,謂必無生理。道人方憑樓窗,俯瞰諸人,聽其所言,色若甚喜者。俄見一青綬者過,乃急唿曰:“樓下何人?救我則生,不救則死!”綬者解帶,擲高數丈,道人手捉之,而帶不足,略引而上之。逐握帶懸空,待緇者力揪,與同登樓。綬者問其姓氏,道人曰:“吾鞏道人也。”綬者曰:“此司禮太監夏公,予乃其門生。”因敘其崖略。夏公駭,以為大奇,款留數日,敬為上賓。道人曰:“我癖於繪。聞殿閣之美,故以帛為被,入而臥其間,寢食幾廢,心迷目眩,久乃從被中出。”夏公命取大筆,使自繪其像。道人自能運筆,繪成,惟裙下雙足不畫。夏公奇之,問其故。道人曰:“殿閣諸景,皆在吾目前,獨官靴官襪,不知其詳,故不能畫。”夏大笑。


    一日,道人請於夏曰:“願得美酒及佳婦人食之。”夏曰:“先生姑待,為君召之。”不數日,果有美姬數人,挾酒食至。道人大飲啖,醉飽熟睡。夏公命姬以被覆之。遲明視之,已去矣。


    後十餘年,有賣故袍於市者,夏見而識之,曰:“此鞏道人之袍也。”取以歸,道人大喜,以袍贈夏曰:“感公盛情,無以為報。此袍乃仙人所贈,著之可飛。”夏試之,果然。夏公自是常乘之,遨遊四海。


    《鞏仙》白話文


    鞏道人,不知他叫什麽名字,也不知他是哪裏人。他曾求見魯王,看門人不給通報。有個中貴人出來,他向中貴人作揖請求通報。中貴人見他相貌醜陋,便趕他走。可他不久又迴來了。中貴人發怒,邊趕他邊打他。到了沒人的地方,道人笑著拿出二百兩黃金,央求趕他的人迴去稟報中貴人:“就說我也不是要見王爺,隻是聽說後苑的花木樓台,是人間最美的景致,如果能領我遊覽一番,我這一生就滿足了。”又拿出些白金賄賂趕他的人。這人很高興,迴去稟報。中貴人也很高興,領著道人從後宰門進去,各處景觀都遊覽了。又領他登上一座樓。中貴人正靠著窗戶,道人一推,隻覺得自己從樓上掉了下去,有細葛繩係在腰間,懸在半空;往下看,高深得讓人頭暈目眩,葛繩似乎要斷了。他害怕極了,大聲喊叫。不久,幾個太監來了,也嚇得夠嗆。見他離地很遠,登上樓一起看,發現葛繩係在窗欞上;想解開繩子救他,可葛繩斷了,他立刻就掉下去了。


    眾人都歎息,說他一定活不成了。道人卻正靠在樓窗上,俯瞰著眾人,聽著他們的議論,臉上好像很高興的樣子。一會兒,看見一個係著青色綬帶的官員經過,便急忙大喊:“樓下是什麽人?救我就能活,不救就得死!”綬帶官員解下腰帶,扔上去好幾丈高,道人伸手抓住,可腰帶不夠長,官員略一拉,就把他拉上樓了。道人握著腰帶懸空,等官員用力一拽,就和他一起登上了樓。綬帶官員問他姓名,道人說:“我是鞏道人。”綬帶官員說:“這是司禮太監夏公,我是他的門生。”於是大略敘述了事情經過。夏公很吃驚,認為太奇特了,挽留他住了幾天,敬為上賓。道人說:“我癡迷於繪畫。聽說宮殿樓閣很美,所以用布帛做被,進去睡在裏麵,廢寢忘食,心迷目眩,很久才從被裏出來。”夏公讓人拿來大筆,讓他自己畫自己的像。道人自己能運筆,畫完了,隻是裙子下麵的兩隻腳沒畫。夏公覺得奇怪,問他原因。道人說:“宮殿樓閣的各種景致,都在我眼前,唯獨官靴官襪,不知道是什麽樣子,所以不能畫。”夏公大笑。


    一天,道人向夏公請求:“希望能得到美酒和美女享用。”夏公說:“先生暫且等等,我為您召來。”沒過幾天,果然有幾個美女,帶著酒食來了。道人開懷吃喝,醉飽後熟睡。夏公讓人用被子給他蓋上。黎明時一看,他已經走了。


    十多年後,有個人在集市上賣舊袍子,夏公看見認出是道人穿過的,說:“這是鞏道人的袍子。”買了迴去,道人很高興,把袍子送給夏公說:“感謝您的深情厚意,沒什麽報答您的。這件袍子是仙人送的,穿上能飛。”夏公一試,果然如此。夏公從此經常穿著它,遨遊四海。


    《梅女》原文


    封雲亭,太行人。偶至郡,晝臥寓屋。時年少喪偶,岑寂之下,頗有所思。凝視間,見牆上有女子影,依稀如畫。念必意想所致。而久之不動,亦不滅。異之。起視轉真;再近之,儼然少女,容蹙舌伸,索環秀領。驚顧未已,冉冉欲下。知為縊鬼,然以白晝壯膽,不大畏怯。語曰:“娘子如有奇冤,小生可以極力。”影居然下,曰:“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務浼君子。但泉下槁骸,舌不得縮,索不得除,求君一見,拔去二物,妾之陰恨可消,在生之願亦慰矣。”封允之。女前導,入一房,見死者自頸至踵,骨節皆鉤連,舌出如繩,索垂於胸。封解其索,抽其舌,女始能言謝。封欲出,女曰:“妾尚淹留,乞君少住為別。”封即坐。女流涕曰:“妾本延安展孝廉女,嫁延安範氏。以所遇非偶,展鬱鬱死。死後,範徙其棺,鬼守弗去。後範又娶繼室,縗絰入門,與妾爭屋,怒而結繯,遂致夭折。雖衾裯已具,而豔質將淪,尚目不瞑。君若能為妾遷葬父墓之側,使魂魄得依所主,死且不朽。”封諾之。女曰:“人鬼路殊,君不宜久滯。”封乃出。


    時寓中木工十數輩,封趨告曰:“有少隙屋,為諸君傾倒。”工既去,女複出,四顧無人,從容入室。及封歸,則垂簾閉戶,寂無聲息矣。排闥入,則梁上有投繯者,項上索猶未去也。封驚走,大唿。眾至,見女貌如生,共慰之。封以所見告,眾不能解。有老吏聞之,曰:“此為縊死之鬼,陰氣相乘,理或有之。”


    封即赴延安,訪範氏。範以無據,不肯遷葬。封忿而歸。適有同裏秀才與範善,封假托為其弟,與範曰:“家兄病革,囑弟必遷嫂柩。”範懼鬼為祟,從其言。封為擇地,而葬之。


    既歸,仍見女在室,笑曰:“君真信人也。”封曰:“鬼也,何敢負。”女曰:“妾身已安,君事亦了。然君有大恩,願薦枕席以申永好。”封謝卻之。女曰:“君何見拒之深?”封曰:“所以不即從者,恐鬼祟耳。”女曰:“無傷。”遂與狎。久而覺其陰氣砭肌,始大懼,欲絕之。女已知,曰:“君為妾遷葬,恩義已重,妾何忍害君?”封曰:“然終非生人之道。”女曰:“妾身已得轉生,君不信,可掘墓驗之。”封從其言,發墓視之,女體已生肉矣。封大喜,攜女歸裏。後育一兒,家道日隆。


    《梅女》白話文


    封雲亭是太行山人。偶然來到郡城,白天躺在寓所裏。當時他年輕喪偶,在寂寞冷清之中,心中頗有一些想法。他凝視著的時候,看見牆上有個女子的身影,隱隱約約好像一幅畫。他想這一定是自己心裏想出來的。可是過了很久,那身影也不動,也不消失。他感到很奇怪。起身細看,那身影竟然變得真切起來;再走近些,儼然是一個少女,麵容愁苦,舌頭伸著,有繩索環繞在秀美的脖子上。他驚訝地看著還沒迴過神來,那女子就慢慢地要下來了。他知道這是個縊死的鬼,但因為是白天,膽子就大了起來,不怎麽害怕。對她說:“娘子如果有奇冤,我可以盡力幫忙。”那影子居然下來了,說:“萍水相逢之人,怎敢貿然把重任托付給您。隻是我在黃泉之下,舌頭縮不迴去,繩索也解不掉,求您看一眼,拔掉這兩樣東西,我的冤恨就可以消除,在生時的願望也能得到慰藉了。”封雲亭答應了她。女子在前引路,走進一間屋子,隻見一個死者從脖子到腳跟,骨頭關節都連在一起,舌頭伸出來像繩子一樣,繩索垂在胸前。封雲亭解開繩索,抽出舌頭,女子這才能夠說話道謝。封雲亭想要出去,女子說:“我還想再停留一會兒,請您稍作停留與我告別。”封雲亭就坐下了。女子流著淚說:“我本是延安展孝廉的女兒,嫁給了延安的範氏。因為所嫁非人,展家鬱鬱而終。死後,範家遷移我的棺材,我的鬼魂守著不肯離開。後來範家又娶了繼室,穿著喪服進門,和我爭房子,我生氣就上吊了,於是就夭折了。雖然棺材被褥都準備好了,可是美好的身體將要腐爛,還是死不瞑目。您如果能把我遷葬到父親墳墓的旁邊,讓我的魂魄有所依靠,死也不會朽敗了。”封雲亭答應了她。女子說:“人和鬼道路不同,您不宜久留。”封雲亭就出去了。


    當時寓所裏有十幾個木匠,封雲亭趕過去對他們說:“有一間小屋子,給諸位騰出地方。”木匠們走後,女子又出來,看了看四周沒人,就從容地進了屋。等封雲亭迴來,隻見屋門垂著簾子關著,寂靜無聲。推開門進去,隻見梁上有個上吊的人,脖子上的繩索還沒去掉。封雲亭驚恐地跑出來,大聲唿喊。眾人趕來,看見女子的容貌像活著一樣,都安慰封雲亭。封雲亭把見到的情況告訴大家,眾人都不明白。有個老吏聽說了,說:“這是縊死的鬼,陰氣侵襲,或許有這種事。”


    封雲亭就去了延安,拜訪範家。範家認為沒有證據,不肯遷葬。封雲亭生氣地迴來了。恰好有個同裏的秀才和範家關係好,封雲亭假托是秀才的弟弟,對範家說:“我哥哥病重,囑咐我一定要遷嫂嫂的靈柩。”範家害怕鬼魂作祟,聽從了他的話。封雲亭為女子選了墓地,把她安葬了。


    迴來後,仍然看見女子在屋裏,笑著說:“您真是守信用的人。”封雲亭說:“鬼啊,我怎敢辜負你。”女子說:“我的身子已經安穩了,您的事情也辦完了。但您對我有大恩,願以枕席之歡來報答您,永遠相好。”封雲亭推辭拒絕了。女子說:“您為什麽拒絕得這麽堅決?”封雲亭說:“之所以不馬上依從,是怕被鬼作祟。”女子說:“沒關係。”於是就和他親昵起來。時間長了,封雲亭覺得她的陰氣刺人肌膚,開始非常害怕,想要斷絕關係。女子已經知道了,說:“您為我遷葬,恩情義氣已經很重,我怎麽忍心害您?”封雲亭說:“但終究不是和活人相處的辦法。”女子說:“我的身子已經能重生了,您不相信,可以挖開墳墓驗證。”封雲亭聽從她的話,挖開墳墓看,女子的身體已經長出肉了。封雲亭大喜,帶著女子迴到家鄉。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家境一天天富裕起來。


    《阿繡》原文


    海州劉子固,十五歲時,至蓋省其舅。見雜貨肆中一女子,姣麗無雙,心愛好之。潛至其肆,托言買扇。女子便唿父。父出,劉意沮,故折閱之而退。遙睹其父他往,又詣之。女將覓父,劉止之曰:“無須,但言其價,我不靳直耳。”女如言,故昂之。劉不忍爭,脫貫竟去。明日複往,又如之。行數武,女追唿曰:“返來!適偽言耳,價奢過當。”因以半價返之。劉益感其誠,蹈隙輒往,由是日熟。女問:“郎居何所?”以實對。轉詰之,自言:“姚氏。”臨行,所市物,女以紙代裹完好,已而以舌舐粘之。劉懷歸不敢複動,恐亂其舌痕也。積半月,為仆所窺,陰與舅力要之歸。意惓惓不自得。


    以所市香帕脂粉等類,密置一篋,無人時,輒闔戶自撿一過,觸類凝想。次年,複至蓋,裝甫解,即趨女所;至則肆宇闔焉,失望而返。猶意偶出未返,早又詣之,闔如故。問諸鄰,始知姚原廣寧人,以貿易無重息,故暫歸去,來歲仍至雲。劉候之,蹀躞居停,將半年,始攜囊而返。途中思慕不已,中途為雨阻,夜投野寺。步月吟詩,至“誰伴明窗獨坐”句,忽聞窗外有女子曰:“如此無偶,我願為君補之。”劉驚起,視之,殊絕,遂與共寢。未明辭去,劉自是無夕不思之。


    至家,寄諸齋中。時方初夏,晝臥,見女子搴簾入,以白布裹首,縗服麻裙,向內室去,疑鄰婦訪內人者;又轉念,何遽以兇服入人家?正自皇惑,女子已出。細審之,遽非人,乃阿繡也。大懼,欲遁。女已止之曰:“勿爾。妾來省君。適經牆外過,聞君呻吟聲,知為恙也,故來相慰。”劉乃喜,起而述相思之苦。女曰:“我亦念君,特未得間耳。”劉問:“何不謀私奔?”女曰:“兩來相就,徒為人言藉口。且君親在堂,妾又私相從,是敗名節也。”劉曰:“卿能為我慮,情已逾笫矣。然終不若兩全其美之為愈也。”女曰:“君意雲何?”劉曰:“令舅不以我貧薄,許以姻好;但得卿來,事必諧矣。”女曰:“此亦大易。君歸,即倩冰委禽,計無不遂。”劉慮勢分懸殊,恐有蹉跌。女曰:“但去無憂。”劉遂歸。


    浼媒往,則舅已他出。逾年,音問全渺,舅返,始知舅在粵西遭寇,貲貨蕩然。劉自度不能忘情阿繡,囊貲就舅,將以卜婚。舅曰:“前固有議,以無迴音,遂罷。


    《阿繡》原文


    浼媒往,則舅已他出。逾年,音問全渺,舅返,始知舅在粵西遭寇,貲貨蕩然。劉自度不能忘情阿繡,囊貲就舅,將以卜婚。舅曰:“前固有議,以無迴音,遂罷。今既來,可複尋舊約。”舅詣其家,故舊已稀,而謀娶阿繡者,皆以財雄。舅以劉貧,議未諧。女聞之,謂父曰:“劉郎至,雖貧,義不可負。”父從之。


    婚有日矣,女忽涕泣不食。怪問之,女曰:“適得夢,方知君婦非我。”劉異之,請暫歸。女許之。劉歸,見阿繡,問:“何往?”曰:“適從舅家來。”劉曰:“我未見汝,汝何在此?”女曰:“我非人,實狐也。愛君真誠,故暫相從。今有真阿繡至,妾當別去。”劉大驚,挽之,女曰:“君勿懼。我去後,君自能得真阿繡。”言已,不見。


    劉悵惘不已。逾數日,果有媒來議婚於阿繡家,遂娶之。夫婦相得甚歡。然劉終念狐女,意不自得。一日,劉見阿繡,驚問:“汝何似昔所見狐女?”女笑曰:“君誤矣,曩所遇狐女,乃妾之姊也。妾名阿繡,彼名阿錦。姊貌與妾略似,然性較悍,不若妾之柔順。”劉始恍然。


    後劉以故至蓋,仍至肆中,見阿錦,相持悲泣。歸告阿繡,阿繡曰:“彼雖異母姊,情亦厚矣。”因勸劉招之來。劉從其言,錦果至,相見涕零。從此姊妹俱歸,與劉共居,和睦無間。


    《阿繡》白話文


    (劉生)托媒人去說親,可舅舅已經外出了。過了一年,一點消息也沒有,舅舅迴來,才知道他在粵西遭遇了強盜,財物都被搶光了。劉生自己思量不能忘了阿繡,帶著錢財去找舅舅,打算商議婚事。舅舅說:“之前確實有過商議,因為沒有迴音,就作罷了。現在既然你來了,可以再按照之前的約定辦。”舅舅到了阿繡家,過去的熟人已經很少了,而謀求娶阿繡的,都是憑借錢財勢大的人。舅舅因為劉生貧困,商議沒有成功。阿繡聽說了,對父親說:“劉郎來了,雖然貧窮,但情義不可辜負。”父親聽從了她。


    婚期定下來了,阿繡忽然哭泣著不吃東西。奇怪地問她,阿繡說:“剛做了個夢,才知道您的兒媳婦不是我。”劉生覺得奇怪,請求暫時迴去。阿繡答應了。劉生迴去,見到阿繡,問:“去哪兒了?”迴答說:“剛從舅舅家迴來。”劉生說:“我沒見到你,你怎麽在這裏?”阿繡說:“我不是人,其實是狐。愛慕您的真誠,所以暫時跟您在一起。現在有真的阿繡來了,我應當離開。”劉生大驚,挽留她,阿繡說:“您別害怕。我走後,您自然能得到真的阿繡。”說完,就不見了。


    劉生惆悵不已。過了幾天,果然有媒人來阿繡家議婚,於是就娶了她。夫妻相處很是歡樂。然而劉生始終思念狐女,心裏不痛快。一天,劉生見到阿繡,驚訝地問:“你怎麽像以前見到的狐女?”阿繡笑著說:“您錯了,以前遇到的狐女,是我的姐姐。我叫阿繡,她叫阿錦。姐姐容貌和我有些相似,但是性情比較兇悍,不像我這樣柔順。”劉生這才恍然大悟。


    後來劉生因為有事到蓋縣,仍然到那家店鋪,見到阿錦,相互拉著手悲傷哭泣。迴去告訴阿繡,阿繡說:“她雖然是異母姐姐,感情也很深厚啊。”於是勸劉生把她招來。劉生聽從她的話,阿錦果然來了,相見時痛哭流涕。從此姐妹都迴來了,和劉生一起居住,和睦沒有隔閡。


    三、從幾個方麵用周易哲學深度解析《聊齋誌異》卷七的婚戀愛情:


    陰陽交感與平衡


    在周易哲學中,陰陽交感是萬物生成和變化的根本。在這些婚戀故事中,陰陽的力量相互作用。


    以人仙相戀為例,如《鞏仙》中,鞏仙所代表的仙性可視為陽性的極致,具有超凡的能力和神秘的特質;而凡人,如尚秀才之妹,則代表著陰性的一麵,平凡、溫柔且充滿塵世的情感。他們的相愛正是陰陽交感的體現,陽性的力量引導和保護,陰性的力量柔順和依偎,兩者相互吸引,達成一種平衡與和諧。


    在凡人之間的愛情,如《阿繡》中,劉子固和阿繡各自的性格特點也可看作陰陽的不同表現。劉子固的主動追求和堅定可視為陽,阿繡的矜持和含蓄則為陰。他們在愛情中的互動和磨合,就是陰陽交感、尋求平衡的過程。


    變化與無常


    周易強調變化是永恆的。在這些愛情故事中,變化無處不在。


    《梅女》中,梅女從生到死,再到與封雲亭的相遇和重生,命運經曆了多次巨大的轉變。這體現了事物發展的無常性,正如周易中所說“否極泰來,泰極否來”。即使處於極度困境(如梅女的死亡和冤屈),也可能會因為某些機緣(如封雲亭的幫助)而發生逆轉。


    《阿繡》裏,劉子固與阿繡的愛情也並非一帆風順,經曆了分離、誤解和種種波折,然而正是這些變化促使他們更加珍惜彼此,最終修成正果。這反映了周易中“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思想。


    因果循環與報應


    周易中的因果觀念在這些故事中也有所體現。


    在《梅女》中,範氏的不義行為(如對梅女的不公對待)導致了後來的恐懼和妥協,這是一種惡因產生惡果的表現。而封雲亭的善良和正義(幫助梅女遷葬)則為他帶來了美好的結局(與梅女的相伴和幸福生活),是善因得善果。


    同樣,在《阿繡》中,劉子固的真誠和堅持最終使他贏得了阿繡的愛情,而那些試圖破壞他們愛情的因素最終都沒有得逞,也符合因果循環的道理。


    柔順與剛健


    周易中陰陽兩性分別具有柔順和剛健的特質。


    在《阿繡》中,阿繡的柔順與包容,使得她能夠在愛情中以柔克剛,化解與劉子固之間的矛盾和困難。而劉子固在追求愛情時表現出的堅定和勇敢則體現了剛健的一麵。


    在《鞏仙》中,尚秀才之妹在麵對鞏仙特殊身份帶來的挑戰時,可能需要展現出柔順的特質去適應和理解;而鞏仙為了守護愛情,也會在必要時展現出剛健的力量去應對外界的壓力。


    綜上所述,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聊齋誌異》卷七的婚戀愛情故事蘊含著豐富的陰陽變化、因果循環和平衡和諧的道理,展現了愛情在無常命運中的堅韌與美好。


    四、《聊齋誌異》卷七相關內容在經典梗概、主題思想、指導思想、文化傳承以及天地人之道奧秘方麵的詳細介紹:


    經典梗概:


    卷七中包含了多個精彩的愛情故事。如《鞏仙》中鞏仙與尚秀才之妹跨越仙凡的愛戀;《梅女》裏梅女與封雲亭人鬼之間的深情;《阿繡》中劉子固與阿繡曆經波折的凡人愛情。


    主題思想:


    1. 愛情的超越性:展現了愛情可以跨越人仙、人鬼的界限,強調了愛情力量的強大和無所不能。


    2. 對真善美的追求:故事中的主人公們往往堅守著善良、真誠和美好的品質,即使麵對困難和挫折,也不放棄對愛情的追求。


    3. 對封建禮教和不公的批判:如一些故事中女性所遭受的不公待遇,反映了作者對封建製度的不滿。


    指導思想:


    1. 勸善懲惡:通過故事中的人物命運,宣揚善良和正義必將得到迴報,邪惡和不義必將受到懲罰。


    2. 對自由和幸福的渴望:鼓勵人們勇敢追求愛情和自由,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


    文化傳承:


    1. 繼承了中國古代文學中愛情題材的傳統,豐富了這一主題的表現形式和內涵。


    2. 傳承了民間傳說和神話元素,將其與文學創作相結合,展現了豐富的想象力。


    3. 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風俗、文化和人們的價值觀,為後世了解古代社會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天地人之道奧秘:


    1. 天人合一:故事中的愛情常常受到命運和神秘力量的影響,暗示著人與天地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和唿應。


    2. 陰陽調和:在愛情關係中,男女雙方的性格、行為等方麵常常呈現出陰陽互補的特點,隻有達到陰陽調和,愛情才能美滿。


    3. 因果報應:人物的行為和命運之間存在著明確的因果關係,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符合天地間的道德法則。


    總之,《聊齋誌異》卷七通過精彩的愛情故事,不僅在文學藝術上具有很高的價值,還在思想、文化和哲學層麵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思考和啟示。


    五、用不同詞牌名來解析“從周易哲學透視《聊齋誌異》之卷七的婚戀愛情”:


    《清平樂·聊齋婚戀》


    聊齋情妙,卷七真心耀。人鬼仙緣皆有道,周易哲思深繞。


    陰陽交互情綿,悲歡離合詩篇。真愛曆經磨難,傳奇千古流傳。


    《菩薩蠻·品聊齋愛情》


    聊齋卷七情難了,陰陽哲理其中繞。人鬼愛深沉,仙凡心亦真。


    悲歡皆入卷,離合隨人願。千古意無窮,哲思韻味濃。


    《虞美人·論聊齋之愛》


    聊齋情愛傳奇譜,卷七傾心吐。陰陽交匯意難休,周易析之真理在心頭。


    人仙執手情何厚,人鬼相思又。世間真愛永留痕,歲月長河傳頌至如今。


    《如夢令·悟聊齋婚戀》


    常憶聊齋婚戀,卷七情絲綿遠。周易解其緣,哲理暗中呈現。


    驚歎,驚歎,真愛永留心畔。


    《蝶戀花·聊齋愛情哲思》


    聊齋愛情書裏繪,卷七篇章,閱盡相思淚。人鬼仙緣皆有味,陰陽哲理其中匯。


    塵世悲歡情不悔,歲月悠長,真愛終難碎。千古傳奇心內醉,深研周易方知貴。


    詮釋:


    《清平樂·聊齋婚戀》


    “聊齋情妙,卷七真心耀”:描述《聊齋誌異》卷七裏的愛情奇妙動人,充滿真心真情。


    “人鬼仙緣皆有道,周易哲思深繞”:指出其中人鬼、人仙的緣分都有其規律和道理,被周易的哲學思想深深圍繞和影響。


    “陰陽交互情綿,悲歡離合詩篇”:說明愛情中的陰陽交互使得情感綿長,而其中的悲歡離合都如詩篇般動人。


    “真愛曆經磨難,傳奇千古流傳”:強調真正的愛情經曆重重磨難,這些故事成為千古流傳的傳奇。


    《菩薩蠻·品聊齋愛情》


    “聊齋卷七情難了,陰陽哲理其中繞”:表示《聊齋誌異》卷七的愛情故事難以了結,其中纏繞著陰陽的哲理。


    “人鬼愛深沉,仙凡心亦真”:描繪人鬼之間的愛深沉濃烈,仙凡之間的心意也真摯無比。


    “悲歡皆入卷,離合隨人願”:說明悲歡離合的情節都被納入書卷,而離合的結局並非都能隨人所願。


    “千古意無窮,哲思韻味濃”:意味著這些故事流傳千古,蘊含的意旨無窮無盡,哲學思考的韻味濃厚。


    《虞美人·論聊齋之愛》


    “聊齋情愛傳奇譜,卷七傾心吐”:把聊齋中的愛情描繪成傳奇的譜曲,卷七裏更是傾心傾訴。


    “陰陽交匯意難休,周易析之真理在心頭”:陰陽交匯的愛情意味難以停止,用周易分析其中的真理銘記於心。


    “人仙執手情何厚,人鬼相思又”:人仙攜手時感情深厚,人鬼之間又相思不斷。


    “世間真愛永留痕,歲月長河傳頌至如今”:世間真正的愛情永遠留下痕跡,在歲月長河中傳頌至今。


    《如夢令·悟聊齋婚戀》


    “常憶聊齋婚戀,卷七情絲綿遠”:常常迴憶起聊齋中的婚戀故事,卷七裏的情絲綿長悠遠。


    “周易解其緣,哲理暗中呈現”:用周易來解讀其中的緣分,哲理在暗中呈現出來。


    “驚歎,驚歎,真愛永留心畔”:表達對這種愛情的驚歎,強調真愛永遠留在心畔。


    《蝶戀花·聊齋愛情哲思》


    “聊齋愛情書裏繪,卷七篇章,閱盡相思淚”:聊齋中的愛情在書中被描繪,卷七的篇章讓人看盡相思之淚。


    “人鬼仙緣皆有味,陰陽哲理其中匯”:人鬼、仙凡的緣分都有滋味,陰陽的哲理在其中匯聚。


    “塵世悲歡情不悔,歲月悠長,真愛終難碎”:在塵世中的悲歡裏,愛情也不後悔,歲月漫長,真愛終究難以破碎。


    “千古傳奇心內醉,深研周易方知貴”:千古的傳奇讓人內心沉醉,深入研究周易才知道其中的珍貴之處。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誌異蘊哲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i重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i重歌並收藏聊齋誌異蘊哲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