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司馬一族,逃離河內的真相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 作者:不吃煙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子遠兄。”
堂中,張津眼中滿是恐懼。
至今他都忘不了劉牧那句‘大漢伐罪,無赦’。
一旦河內爆發戰事,波及黎陽,繁陽,必然會引發沿河戰爭,他們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難道真的會死在定業刀下嗎?
“子雲。”
“慌,沒什麽用。”
許攸望著遠去的審配,側目道:“你即刻傳蕩陰,責令張燕,蔣奇務必拖住神武軍三個月,隻要主公撤迴主力,冀州還能守得住。”
“諾。”
張津恐懼的走向府外。
“荀攸。”
“你是早來了嗎?”
許攸呢喃著,為袁紹書寫急報。
這兩年,冀州一事無成,且力量還在不斷衰減。
太行八陘敗了,兗州敗了,如今終於輪到冀州本土了。
袁紹沒有撤軍之前,他隻能祈禱沿河防線不會被荀攸以及神武軍擊破。
河內之戰。
蓄兩年之力,終於爆發了。
當神武軍的旌旗立於黎陽城外,令城中之人惶恐不安。
城樓之上。
張合按劍而立,警惕的眺望城外。
高柔披甲持矛,神情凝重道:“將軍,僅三千軍?”
“是。”
張合沉聲道:“神武一校,領軍之人是陳到,另外兩千軍為甘寧所領,皆是負罪之人,其中有南中之人,以及益州人。”
“三千軍。”
黎陽令司馬朗按劍進言道:“我們城內有大戟士,強弩軍,還有趙威孫將軍的鄉黨軍,合計超過數萬,他們不可能攻破城池。”
“自然。”
“可為何要來三千軍?”
張合眼中帶著迷茫,歎了口氣道:“高柔,你與趙威孫排布巡防之軍,不管如何我們都要整備守城器械,防止他們突襲。”
“諾。”
高柔拱手道。
三千人不多,更別提攻城之戰。
冀州,可不是九江,廬江,更不是廣陵郡。
些許的慌亂之後,便有軍卒披甲巡防城池,按下百姓的躁動。
而司馬朗剛迴縣令府,便見自家老父親,正在指揮一眾族人整點細軟,將府內弄的滿地狼藉。
“伯達。”
“來了多少兵馬?”
“我們要不要現在撤往鄴城?”
司馬防急匆匆的走過來,滿是焦急的說道:“為父就說了,當初就不應該受袁本初的表舉,這下禍事了!”
“父親。”
“僅三千軍。”
司馬朗拍了拍額頭,無奈道:“二弟,你好生讓人把東西放迴去!”
“諾。”
年僅十三歲的司馬懿應道。
“三千軍?”
“三千軍也不成!”
司馬防眸子一瞪,轉瞬說道:“這黎陽守不住,現在趁著王師人還少,我們快點帶著細軟北上。”
“父親。”
“你要動搖軍心嗎?”
司馬朗臉色頓時一沉,勸說道:“如今四城封鎖不可能放人出城,某一個黎陽令若是敢陣前避戰,不需要王師討伐,便會被張合,高柔斬殺。”
“這?”
“這可如何是好。”
司馬防癱坐在地上,滿是恐懼道:“那可是煞星啊,王子師一族,並州九郡的士人,就這麽被填了烽燧,要是黎陽被攻破,焉能有我們的活路。”
“父親。”
“莫要驚慌啊。”
司馬朗攙起自家老父親,歎道:“當年我們就不應該逃離河內!”
“你懂什麽?”
司馬防苦著臉說道:“王子師曾是豫州刺史,黃巾之亂後被孝烈帝下獄免職,之後的豫州刺史是駱俊,是劉寵,劉牧的臣子,為父能不逃嗎?”
“逃有何用?”
“逃了才是做賊心虛啊!”
司馬朗苦笑道:“他隻是迴並州的路上在溫縣借住一段時日,我們又沒有參與並州之事,一旦逃離河內,就算無罪都變成負罪之身了!”
“哎。”
“你不懂其中的複雜。”
司馬防癱坐在草席上,拍著大腿說道:“為父曆任洛陽令,京兆尹,最後還能拜騎都尉而致仕,皆是你祖父蔭庇,使我們與潁川士人多有聯絡。”
“所以。”
司馬朗瞳孔緊縮道:“若非是逃遁,我們便是與潁川士人一道,同為天子臣卿?”
“話雖如此。”
“可你莫要忘了並州事。”
司馬防搖了搖頭,自嘲道:“我們是河內郡望,若無我們的首肯,誰的車馬能入太行陘去並州交易?”
司馬朗神情驚懼,問道:“父親,難道你參與禍亂並州之事了?”
“算。”
“也不算吧。”
司馬防眼中滿是悔恨。
河內司馬,以武人立足。
因祖上是殷王而不得誌,最終隻能走文官之路。
可文官入仕需要舉主,朝中的勳貴自然是能交好便交好,所以或多或少與並州之事有些幹係。
“父親。”
司馬朗深吸了口氣,說道:“詳細說說往事,勿要隱瞞。”
“沒什麽往事。”
司馬防眼眸閃爍,委婉道:“你隻需明白,當年並州之禍參與者太多,連我們都被卷入其中,所以不得不逃。”
“不可能。”
司馬朗捏著司馬防的手腕,沉聲道:“孩兒沒有在族中發現媾和之事。”
“沒用得上。”
司馬防眼中閃過一抹複雜,說道:“剛開始是何苗遣人讓我們籌備青壯,隨時準備截斷太行陘,他死了以後,便是袁氏來人,隻是沒想到朱儁竟然遣親子護送糧草,並且讓河內守備軍隨時待戰。”
司馬朗驚愕道:“朱儁發現了?”
“嗯。”
司馬防唏噓道:“人盡皆有私心,朱儁也不曾例外,揚州士人以周忠,張溫為依靠,他一介武人隻能帶著族人來河內為天子抵抗黑山軍,所以便遮掩了此事,讓司馬氏為他籌備糧草,征募青壯!”
“原來如此。”
司馬朗跌坐在地上。
他們這一族,竟然真的摻和了。
隻不過,還沒來得及暴露,並州之戰便落下帷幕。
“伯達。”
司馬防歎道:“自從得知天子親自下令封關,為父便知道王子師他們活不了,隻能祈求朱儁,讓他放我們來黎陽。”
“某不懂。”
司馬朗問道:“他不忠於孝烈帝,不忠於天子嗎?”
“他忠於天子。”
“所以保證了糧草的運輸。”
“但,為士者不為己,天誅地滅。”
“一個揚州人,想要在河內站住腳,自然要依靠郡望豪紳。”
“我們不暴露,他可以用河內的人力物力,若是暴露了,說一句不知便可脫身,難道天子還真能籍此問罪罷黜他?”
司馬防譏諷一笑,又為司馬一族迷茫。
“人心莫測。”
司馬朗臉色煞白的歎了口氣。
堂中,張津眼中滿是恐懼。
至今他都忘不了劉牧那句‘大漢伐罪,無赦’。
一旦河內爆發戰事,波及黎陽,繁陽,必然會引發沿河戰爭,他們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難道真的會死在定業刀下嗎?
“子雲。”
“慌,沒什麽用。”
許攸望著遠去的審配,側目道:“你即刻傳蕩陰,責令張燕,蔣奇務必拖住神武軍三個月,隻要主公撤迴主力,冀州還能守得住。”
“諾。”
張津恐懼的走向府外。
“荀攸。”
“你是早來了嗎?”
許攸呢喃著,為袁紹書寫急報。
這兩年,冀州一事無成,且力量還在不斷衰減。
太行八陘敗了,兗州敗了,如今終於輪到冀州本土了。
袁紹沒有撤軍之前,他隻能祈禱沿河防線不會被荀攸以及神武軍擊破。
河內之戰。
蓄兩年之力,終於爆發了。
當神武軍的旌旗立於黎陽城外,令城中之人惶恐不安。
城樓之上。
張合按劍而立,警惕的眺望城外。
高柔披甲持矛,神情凝重道:“將軍,僅三千軍?”
“是。”
張合沉聲道:“神武一校,領軍之人是陳到,另外兩千軍為甘寧所領,皆是負罪之人,其中有南中之人,以及益州人。”
“三千軍。”
黎陽令司馬朗按劍進言道:“我們城內有大戟士,強弩軍,還有趙威孫將軍的鄉黨軍,合計超過數萬,他們不可能攻破城池。”
“自然。”
“可為何要來三千軍?”
張合眼中帶著迷茫,歎了口氣道:“高柔,你與趙威孫排布巡防之軍,不管如何我們都要整備守城器械,防止他們突襲。”
“諾。”
高柔拱手道。
三千人不多,更別提攻城之戰。
冀州,可不是九江,廬江,更不是廣陵郡。
些許的慌亂之後,便有軍卒披甲巡防城池,按下百姓的躁動。
而司馬朗剛迴縣令府,便見自家老父親,正在指揮一眾族人整點細軟,將府內弄的滿地狼藉。
“伯達。”
“來了多少兵馬?”
“我們要不要現在撤往鄴城?”
司馬防急匆匆的走過來,滿是焦急的說道:“為父就說了,當初就不應該受袁本初的表舉,這下禍事了!”
“父親。”
“僅三千軍。”
司馬朗拍了拍額頭,無奈道:“二弟,你好生讓人把東西放迴去!”
“諾。”
年僅十三歲的司馬懿應道。
“三千軍?”
“三千軍也不成!”
司馬防眸子一瞪,轉瞬說道:“這黎陽守不住,現在趁著王師人還少,我們快點帶著細軟北上。”
“父親。”
“你要動搖軍心嗎?”
司馬朗臉色頓時一沉,勸說道:“如今四城封鎖不可能放人出城,某一個黎陽令若是敢陣前避戰,不需要王師討伐,便會被張合,高柔斬殺。”
“這?”
“這可如何是好。”
司馬防癱坐在地上,滿是恐懼道:“那可是煞星啊,王子師一族,並州九郡的士人,就這麽被填了烽燧,要是黎陽被攻破,焉能有我們的活路。”
“父親。”
“莫要驚慌啊。”
司馬朗攙起自家老父親,歎道:“當年我們就不應該逃離河內!”
“你懂什麽?”
司馬防苦著臉說道:“王子師曾是豫州刺史,黃巾之亂後被孝烈帝下獄免職,之後的豫州刺史是駱俊,是劉寵,劉牧的臣子,為父能不逃嗎?”
“逃有何用?”
“逃了才是做賊心虛啊!”
司馬朗苦笑道:“他隻是迴並州的路上在溫縣借住一段時日,我們又沒有參與並州之事,一旦逃離河內,就算無罪都變成負罪之身了!”
“哎。”
“你不懂其中的複雜。”
司馬防癱坐在草席上,拍著大腿說道:“為父曆任洛陽令,京兆尹,最後還能拜騎都尉而致仕,皆是你祖父蔭庇,使我們與潁川士人多有聯絡。”
“所以。”
司馬朗瞳孔緊縮道:“若非是逃遁,我們便是與潁川士人一道,同為天子臣卿?”
“話雖如此。”
“可你莫要忘了並州事。”
司馬防搖了搖頭,自嘲道:“我們是河內郡望,若無我們的首肯,誰的車馬能入太行陘去並州交易?”
司馬朗神情驚懼,問道:“父親,難道你參與禍亂並州之事了?”
“算。”
“也不算吧。”
司馬防眼中滿是悔恨。
河內司馬,以武人立足。
因祖上是殷王而不得誌,最終隻能走文官之路。
可文官入仕需要舉主,朝中的勳貴自然是能交好便交好,所以或多或少與並州之事有些幹係。
“父親。”
司馬朗深吸了口氣,說道:“詳細說說往事,勿要隱瞞。”
“沒什麽往事。”
司馬防眼眸閃爍,委婉道:“你隻需明白,當年並州之禍參與者太多,連我們都被卷入其中,所以不得不逃。”
“不可能。”
司馬朗捏著司馬防的手腕,沉聲道:“孩兒沒有在族中發現媾和之事。”
“沒用得上。”
司馬防眼中閃過一抹複雜,說道:“剛開始是何苗遣人讓我們籌備青壯,隨時準備截斷太行陘,他死了以後,便是袁氏來人,隻是沒想到朱儁竟然遣親子護送糧草,並且讓河內守備軍隨時待戰。”
司馬朗驚愕道:“朱儁發現了?”
“嗯。”
司馬防唏噓道:“人盡皆有私心,朱儁也不曾例外,揚州士人以周忠,張溫為依靠,他一介武人隻能帶著族人來河內為天子抵抗黑山軍,所以便遮掩了此事,讓司馬氏為他籌備糧草,征募青壯!”
“原來如此。”
司馬朗跌坐在地上。
他們這一族,竟然真的摻和了。
隻不過,還沒來得及暴露,並州之戰便落下帷幕。
“伯達。”
司馬防歎道:“自從得知天子親自下令封關,為父便知道王子師他們活不了,隻能祈求朱儁,讓他放我們來黎陽。”
“某不懂。”
司馬朗問道:“他不忠於孝烈帝,不忠於天子嗎?”
“他忠於天子。”
“所以保證了糧草的運輸。”
“但,為士者不為己,天誅地滅。”
“一個揚州人,想要在河內站住腳,自然要依靠郡望豪紳。”
“我們不暴露,他可以用河內的人力物力,若是暴露了,說一句不知便可脫身,難道天子還真能籍此問罪罷黜他?”
司馬防譏諷一笑,又為司馬一族迷茫。
“人心莫測。”
司馬朗臉色煞白的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