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州之禍。


    是天下士族對於大漢宗室的反擊。


    想要借此壓下宗室驕子,大漢驃騎將軍。


    哪怕是曾經的袁滂都在朝中坐視不理,所以朱儁保證糧草運輸之外,還在河內索求了一部分自己的利益。


    對於為士之人而言,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可是,司馬防不敢賭,不敢保證自己的事情不被朱儁上稟,所以付出極大的代價從溫縣遷來黎陽。


    可偏偏,自己的長子又被袁紹表舉為黎陽令。


    如今,大漢天子的王師殺至城外,僅三千軍都足以讓他肝膽俱顫。


    是夜。


    縣令府燈火通明。


    司馬朗眼中布滿血絲,挑了挑暗淡的燈芯。


    “兄長。”


    “早些休息吧。”


    司馬懿端著茶盤走進來。


    “二弟。”


    “為兄當如何啊?”


    司馬朗歎了口氣,說道:“一直以為是父親受王子師拖累,沒想到我們竟然摻和的如此之深,怪不得袁本初會表舉為兄,看來他也清楚我們參與了並州之事!”


    “兄長。”


    “往事何必再提。”


    司馬懿翻看著桌案上的軍報消息,沉聲道:“神武軍從天子收複三輔之時便開始坐鎮朝歌,之後北上蕩陰與黑山軍對壘,此次貿然出兵,恐有大變。”


    “你還年幼。”


    “勿要摻和兵事。”


    司馬朗奪過軍報,沉聲道:“如果有機會,你便逃出黎陽,不要入仕,不要經商,不要從軍,隱姓埋名做一個耕田之農,唯有如此才能活下去。”


    “兄長。”


    “我們逃不掉的。”


    司馬懿翻開另外一份軍報,沉聲道:“天子用兵,兵馬未動,監州先行,不必佐證都可以篤定,我們必然被監州尉所監察,生與死早已注定。”


    “是啊。”


    “早已注定。”


    司馬朗神情複雜道。


    司馬懿提筆沾著茶水,在軍報中勾勒出一個圈,說道:“這裏麵有軍情,鎮中將軍曹操,以曹仁為將囤聚白馬,他的主力屯在濮陽,蒙稷則是屯東阿。”


    “不錯。”


    司馬朗頷首道:“沿河防線,對應我們黎陽,繁陽,以及陽平!”


    “錯了。”


    “你們都錯了。”


    司馬懿丟下毛筆,說道:“中府軍若是渡河交戰,必然是凜冬借著河麵結冰而渡河,又怎麽可能會拖延到年後,我以為神武軍是要牽製我們的主力,讓袁本初從北邊迴撤。”


    “嗯?”


    司馬朗眉頭緊蹙。


    司馬懿說道:“鄴城告危才可撼動冀州,使我們收縮防線,隻是我還沒想明白,神武軍為何會兵開兩地。”


    “不,是兵開三地。”


    司馬朗沉聲道:“有斥候急報,還有一校兵馬去了繁陽。”


    “繁陽?”


    “我想不明白。”


    司馬懿搖了搖頭,說道:“繁陽,黎陽都是堅城,如此分兵攻不破城池,反而會消耗糧草,更可能令軍卒陷入險地,他們為何要這麽做?”


    “勿要多想。”


    “為兄要前往軍營議事。”


    司馬朗臉色微變,拾起軍報朝府外走去。


    司馬懿之言,令他豁然開朗,明白神武軍分兵,必然不是為了接引中府軍渡河,而是牽製冀州的主力。


    此般證明鎮國府在畏懼兵事,不想讓幽州有失。


    所以,隻要他們能防住神武軍的攻擊,主力必然可以在幽州大捷。


    不久。


    黎陽軍營。


    張合,高柔,趙威孫等人齊聚。


    司馬朗將一份份軍報排下,急忙道:“諸位,某以為鎮國府急了,他們知曉我們的主力北上,所以營造危及鄴城的假象,迫使袁公迴援,為幽州解圍。”


    “所以呢?”


    張合喝了口濃茶,驅散眼中的疲憊。


    “堅守。”


    司馬朗拍著桌案道。


    “伯達。”


    “急的不是鎮國府,而是我們。”


    張合抬眸說道:“你知道解圍幽州,我也知道,鄴城自然能看清楚,我們現在是怕守不住,你明不明白?”


    “嗯?”


    司馬朗錯愕道。


    “戰爭非是一成不變。”


    “鎮國府可以解圍,亦可渡河而戰。”


    張合歎了口氣,說道:“神武軍是全甲,他們要是強行接應中府軍渡河怎麽辦,我們是不是需要出城阻止?”


    “自然。”


    司馬朗點了點頭。


    張合再度道:“可出城之後,我們敵不過神武軍,敵不過中府軍怎麽辦,若是死守任由中府軍渡河又怎麽辦?”


    “這……!”


    司馬朗眸子頓時黯淡不已。


    “兵事,沒你想的那麽簡單。”


    “有時候,戰機就在瞬息之間的變化。”


    張合起身拍了拍司馬朗的肩膀,安慰道:“莫要忘記,當一方強大到極致,隻需穩步推進便可,他們駐紮城外不管攻不攻城,就意味著我們的沿河防線已經被打破,除非鄴城有兵馬支援,與我們內外合擊去討滅神武軍。”


    “將軍。”


    司馬朗攥著拳頭問道:“我們數萬軍,難道還懼三千軍嗎?”


    “不求有功。”


    “但求無過。”


    “一旦出兵,便意味著失敗。”


    “因為有十倍的兵力之差,亦沒有人能保證勝過大漢王師。”


    張合眼中滿是凝重,告誡道:“所以我們隻能固守黎陽,等冀州主力撤迴鄴城,籍此讓神武軍迫於無奈退迴蕩陰或者朝歌。”


    “某明白了。”


    司馬朗深吸了口氣作揖一拜。


    繼而帶著落寞之情,一步步走向營外。


    直至此刻他才明白,冀州眾將早已被消磨去了戰心。


    他們畏懼於大漢王師的兵鋒,都在等一場破釜沉舟的決死之戰。


    或許,隻有袁紹還有一小部分人,懷揣將鎮國府拉入戰爭泥潭的想法,借此從內部瓦解大漢。


    “將軍。”


    高柔望著遠去的身影欲言又止。


    張合揉了揉臉頰,沉聲道:“用兵最無解,便是堂而皇之,不到破釜沉舟的決死之戰,什麽都可以妥協,主公能想清楚神武軍分兵,就是為了以武止戈,讓冀州主力迴撤!”


    “罷了。”


    高柔按劍走向帳外。


    冀州,隻有一次破釜沉舟的資格。


    他明白,張合明白,袁紹不可能想不明白。


    所以,這場兵事不管怎麽變動,最終隻有一個結局,便是冀州斂兵,等候大漢天子親自開啟這場討伐不臣的戰爭。


    “如何。”


    軍營之外,於寒風中等候的司馬懿問道。


    司馬朗摘下身上的大氅遞過去,說道:“為兄今日才明白,什麽叫大勢壓人,什麽叫以武止戈!”


    “額?”


    司馬懿眼中滿是疑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