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治上?


    蔡琰的話,為王異指明道路。


    種姓製度,作為身毒統治百姓的利器,一旦遭到大漢外力介入,以下等治上等,便可輕易摧垮婆羅門神性。


    同樣,司禮監可以用詠歌者,管轄婆羅門祭司。


    這種倒行逆施的舉措,可以將種姓製度的上位優越感踩在腳下。


    與此同時。


    大漢朝報,朝四海八荒販賣。


    七國朝貢,締結盟約,成為各州郡最為熱議之事。


    正月初十。


    洛陽為元夕之日籌備時。


    河內郡蕩陰,驟然豎起屬於荀攸的大纛。


    神武營帥帳內,呂布,陳到,甘寧,以及神武眾校尉齊聚。


    “蹭。”


    荀攸將一麵黑色的旗幟插在沙盤上,沉聲道:“叔侄,甘寧,你們二人合兵三千,即刻發往黎陽。”


    “諾。”


    陳到,甘寧肅然道。


    圍城打援,黎陽便是誘兵的核心。


    三千軍卒,隻是他們對外開啟戰爭的一支奇兵而已。


    “曹性。”


    荀攸再度道:“你率一校軍卒即刻發往繁陽,糧草輜重某會通過水路運輸,路上若有冀州不臣阻擊,可以臨陣決策,若是遇到大軍伏擊,勿要鏖戰,立刻迴退支援黎陽。”


    “諾。”


    校尉曹性應喝道。


    “奉先。”


    荀攸沉聲道:“整備營中所有騎卒,隨時準備殺敵。”


    “諾。”


    呂布拱手道。


    “諸位。”


    荀攸抬眸掃過眾人,沉聲道:“某知曉神武軍立功心切,但切記令行禁止,我們此戰是要取迴蕩陰,將黑山軍迫迴鄴城,令黎陽不可孤守,為中府軍拿下渡口。”


    “司丞放心。”


    呂布,陳到等人朗笑著迴應。


    鎮國府令行禁止,貪功冒進者免職,使將卒陷入險地者斬。


    既然荀攸說了隻取蕩陰,黎陽,並為討伐冀州作準備,各校便隻能止戈於此。


    “荀公達。”


    “願眾將士大捷。”


    荀攸肅然作揖,對著眾人一拜。


    “陛下萬勝。”


    “大漢萬勝。”


    眾將拱手退出帥帳。


    “年輕啊。”


    “可惜某老了,不能隨陛下征戰。”


    從溫縣趕赴而來,負責統籌糧草運輸的太守周慎感慨萬分。


    “一切為了大漢。”


    “一切為了陛下。”


    荀攸轉身行至上位,從筆海中取出符令交給周慎,沉聲道:“糧草運輸,全部交給周太守了。”


    “諾。”


    周慎握住符令。


    這一日,神武軍出擊。


    一校將卒,兩千罪軍,堂而皇之的發往黎陽境內。


    僅片刻,曹性一校發往繁陽,兩路大軍卷起的煙塵彌漫曠野。


    黑山軍營壘。


    張燕,蔣奇聞斥候急報,匆匆登上望樓。


    “神武軍。”


    “這是去了黎陽?”


    蔣奇毛骨悚然道:“斥候可知領軍之人是誰?”


    “陳到。”


    “此人是大漢武考第二。”


    張燕眸子微眯,沉聲道:“另外,神武校尉曹性統率一校發往繁陽方向。”


    “一校?”


    蔣奇頓時驚愕不已。


    張燕神情凝重道:“曹性是河內人,黃巾之亂時被征為三河之卒,後為龍驤軍士,因軍功調入神武軍出任校尉,曾經來營前叫陣,一箭便射落旌旗,是個不錯的馬弓手。”


    “龍驤舊將。”


    蔣奇眼中閃過一抹恐懼。


    三河之卒,天子親軍,龍驤名震天下。


    張燕頷首道:“還有,斥候見到了荀字大纛。”


    “荀字?”


    “還是大纛?”


    蔣奇臉色微變,扶劍走向望樓下方,焦急道:“必是荀公達,某即刻遣人迴傳鄴城,你速派人盯著黎陽!”


    “好。”


    張燕眼底閃過一縷寒芒。


    大漢對於冀州的戰爭,終於開始了。


    天公將軍的遺澤,將會成為他們呈遞漢天子的投名狀。


    一連兩日。


    整個蕩陰都充塞著肅殺之意。


    張燕很穩,並未擅自出兵,而是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


    一個可以把背叛黑山軍,背叛‘致太平’的眭固,陶升,以及冀州府蔣奇推出去送死的契機。


    冀州,鄴城,幕府大堂之中。


    審配整理著軍報,以及士間師的密報,蹙眉道:“十二月的朝報?”


    “是啊。”


    許攸抬眸掃了眼,自嘲道:“七國朝貢,而且還是南域七國,某未聞荊揚,交州有戰事,這些人便來大漢朝貢了。”


    “海上。”


    審配神情凝重的摁下朝報,歎道:“這份朝報在年關之日發出,上麵還有簽訂的朝貢盟約,顯然是內封宗侯,外封宗王,兼行王化,高高在上的漢天子,已經懷揣開疆拓土之誌了。”


    “正南。”


    “主公伐青州未成,轉道北上。”


    “如今,連你都從前線調迴來,就是為了坐鎮鄴城。”


    許攸歎了口氣,複雜道:“說實話,某已經看不到一絲勝機,真不知大漢天子的王師何時會揮兵北上。”


    “某亦不知。”


    “但有種不好的預感。”


    審配搖了搖頭,眼中閃過一抹落寞。


    大漢內政更職,簽訂朝貢盟約,建設東府軍等等。


    這些政令,無不是宣告洛陽的目光已經不局限討伐不臣,而是要將大漢推上中興之路。


    這種對於不臣者的漠視,才是令他們恐懼的地方。


    “子遠兄。”


    “正南先生。”


    “蕩陰出大事了。”


    張津持著蔣奇急報衝入大堂,喘息道:“河內神武營豎起荀攸的大纛,並且他們還分兵發往黎陽,繁陽,鎮國府恐要討伐冀州!”


    審配臉色巨變,近乎吼叫般的問道:“誰來了?”


    “荀攸!”


    張津臉色煞白無比。


    “荀公達!”


    許攸癱坐在大椅上。


    荀攸是誰?


    鎮國府四司丞之一,代執撫軍將軍之印。


    兵事之權,淩駕於所有鎮戍將領之上,僅次於漢天子劉牧。


    如今蒞臨河內,必然是鎮國府要展開討伐冀州的戰爭,而不再行對峙之事。


    “子遠。”


    “你速傳主公撤軍。”


    審配轉身走向府外,急忙道:“某即刻趕迴繁陽坐鎮,防止曹操率中府軍躍河而擊!”


    “好。”


    許攸連忙應下。


    冀州準備破釜沉舟,將大漢拉入全麵戰爭的泥潭。


    因此,袁紹攜大量主力朝著易縣壓了過去,使整個鄴城極為空虛,連審配都不得不迴來坐鎮。


    此時,荀攸,曹操虎視冀州。


    若是袁紹不撤軍迴來,隻需三個月鄴城必被踏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