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收獲》的約稿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了,季宇寧,樓上406的那個七八級中文係的,就是那個從豫省來的,叫劉什麽雲的那個人,他說他是數學好,所以才分數高的,這才分到中文係的,他不會寫小說。”
上個月,他們32宿舍樓4層的女生搬走了,32宿舍樓恢複為男生樓。樓上搬進來的,就是七八級中文係的新生。
季宇寧記得七八級中文係有一個後來寫小說《一地雞毛》而出名的作家,就是從豫省來的,還是豫省當年的高考文科狀元。
所以他就讓小查去聯係。要吸收這位劉同學進入文學社。
當然,此時學校裏寫作風盛行,幾乎沒有一個學生不進行文學寫作的。
所有的同學都是以能發表作品為榮。
現在要加入他們五四文學社的門檻也比較高了。要進入他們文學社是必須要有作品的。
這一世五四文學社更加火爆了,因為他們的文學社裏有他這位季大詩人、季大作家這樣的大神坐鎮。
所有人都以加入五四文學社為榮。
“我說現在學校裏所有同學是全員寫作,你怎麽能不寫呢。
這還是我們季社長特地讓我來邀請你入社的呢。
他這才說一定寫。”
小查的話裏,頗有一些不忿。
“嗯,小查,你告訴他,寫作就像他每天早上跑步一樣,不能停,要一直寫下去。
讓他每個月交一篇小說來。
你和小平作為小說組的負責人,負責幫助他。”
季宇寧記得前世這位劉作家最早發表小說,就是在未名湖雜誌上,當時小查和小平是作為未名湖雜誌社的責任編輯,曾經找他談話,幫他修改的。
當時這兩個小姑娘麵對這位七八級的劉同學,是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樣,估計那模樣就像京城文藝的章德寧似的。
季宇寧這一世也準備做一個文學上的伯樂,既然這位劉作家遲早是要成為作家的,那他現在就要顯示一下他的眼光。
當然,這位劉作家90年代初的成名的小說《一地雞毛》,他是要拿走的。
季宇寧的話,讓旁邊正躺在上鋪休息的梁小胖眼睛一亮。
他一下就好奇起來,季宇寧為什麽比較關注這位剛剛入校的,來自豫省的這個姓劉的中文係的師弟。這姓劉的,到底是咋迴事兒?得去打聽打聽。
季宇寧不經意的掃了一眼正在上鋪睜著眼睛休息的梁小胖。
不知道梁小胖這位神探,能不能打聽出點什麽?
比如這位劉作家曾經在高考中作弊,他作弊的方式,是把答案寫在大腿上,然後穿一條特別寬鬆的軍褲。他在考試中時不時把軍褲擼起來就可以了。他高考的時候卷起褲腿,然後擼一下,看一眼,抄一下。
這還是這位劉作家後來成為大學教授的時候,在電視節目中,針對魯豫的采訪,當著無數的電視機前的觀眾,大言不慚的說他當時高考作弊的種種經過。還居然說什麽用紙做小抄是多麽的低級。
當時這位劉作家,不是用“擼”這個字眼,是用的“扒”這個字。
據說這個劉作家後來教育他女兒的時候,他們家的家訓是:人至賤則無敵。隻要不要臉就行。
所以季宇寧對將來要抄他的成名作,就是那篇中篇小說《一地雞毛》,是一點兒心理負擔都沒有。至於這老兄後來的其他作品,季宇寧就基本上都看不上了。
10月17日,周二。
上午,季宇寧他們研究生班上的是大課,由楊周翰老師給他們講授歐洲文學史。
季宇寧對研究生課程的大課,從來都是不缺席的。
上完課,在俄文樓的門口,季宇寧又碰到熟人了。
“小林姐,你怎麽來了。”
小林姐是巴老爺子的女兒。30歲出頭。長得很清秀。
季宇寧是去年去滬上拜訪巴老爺子的時候,見到小林姐的,這算是認識了。
她還有一個弟弟。這姐弟倆,後來都繼承了他父親的文學的道路,一個是編輯兼作家,一個就純是作家。
“季宇寧,我現在是《收獲》雜誌的編輯,《收獲》雜誌馬上要複刊了,7月份批準的。
我這次是來京組稿,特地來找你約稿的。
上個月月初就給你打過電話,你正好是在外地拍戲沒迴來。”
這是《收獲》雜誌第二次複刊。
1978年7月,《收獲》開始籌備第二次複刊。
這本雜誌是50年代誕生在滬上。
從一創刊開始,雜誌的主編一直是巴老爺子。
這是一份唯一可以和《人民文學》雜誌相媲美的全國性的文學類期刊。以刊載中、長、短篇小說為主,同時選登部分話劇、電影文學劇本、報告文學、筆記、特輯采訪等。是國內當代文學的代表性雜誌。曾經有一位著名作家稱《收獲》雜誌為華夏當代文學的簡寫本。
和《人民文學》雜誌的月刊不同,《收獲》雜誌是雙月刊。每年出6期,另外每年還要出兩期長篇小說專刊,分上下半年各出一期。所以《收獲》雜誌每年是一共出8期。
前世這份雜誌是在1979年1月第2次複刊。
1979年第1期《收獲》的複刊號上,刊發了周而複的長篇《上.海的早晨》第三部,陳白塵的電影劇本《大風歌》,彭寧、何孔、周宋戈的電影劇本《瞬間》,劉心武的短篇《等待決定》,郭小川的詩歌遺作《嚴厲的愛》,茅盾和荒煤的評論,巴金、沙汀的創作迴憶錄,還有老舍的遺作《我怎樣寫駱駝祥子》等。
這一期雜誌大約45萬字,其中那篇長篇小說就占了大約三分之二的篇幅。
“小林姐,我現在寫的幾篇小說,有長篇有中篇,還有短篇,都是最終的結尾還想要再修改。我估計可能趕不上你們組稿這一期了。
不過有一個電影劇本已經成型了。
這是寫那些年發生的一個故事。是發生在一條長江客輪上的故事。
劇本的名字叫《巴山夜雨》。
小林姐,如果你們雜誌不便刊登在這一期,那我準備刊登在明年1月份北影廠他們主辦的那一期《電影創作》雜誌的創刊號上。”
“行,嗯,我們組稿現在已經有了兩個電影劇本,不過其中一個電影劇本的內容,大家還是有很大爭議。
你先把劇本給我看看,不行就換成你這個劇本。”
上個月,他們32宿舍樓4層的女生搬走了,32宿舍樓恢複為男生樓。樓上搬進來的,就是七八級中文係的新生。
季宇寧記得七八級中文係有一個後來寫小說《一地雞毛》而出名的作家,就是從豫省來的,還是豫省當年的高考文科狀元。
所以他就讓小查去聯係。要吸收這位劉同學進入文學社。
當然,此時學校裏寫作風盛行,幾乎沒有一個學生不進行文學寫作的。
所有的同學都是以能發表作品為榮。
現在要加入他們五四文學社的門檻也比較高了。要進入他們文學社是必須要有作品的。
這一世五四文學社更加火爆了,因為他們的文學社裏有他這位季大詩人、季大作家這樣的大神坐鎮。
所有人都以加入五四文學社為榮。
“我說現在學校裏所有同學是全員寫作,你怎麽能不寫呢。
這還是我們季社長特地讓我來邀請你入社的呢。
他這才說一定寫。”
小查的話裏,頗有一些不忿。
“嗯,小查,你告訴他,寫作就像他每天早上跑步一樣,不能停,要一直寫下去。
讓他每個月交一篇小說來。
你和小平作為小說組的負責人,負責幫助他。”
季宇寧記得前世這位劉作家最早發表小說,就是在未名湖雜誌上,當時小查和小平是作為未名湖雜誌社的責任編輯,曾經找他談話,幫他修改的。
當時這兩個小姑娘麵對這位七八級的劉同學,是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樣,估計那模樣就像京城文藝的章德寧似的。
季宇寧這一世也準備做一個文學上的伯樂,既然這位劉作家遲早是要成為作家的,那他現在就要顯示一下他的眼光。
當然,這位劉作家90年代初的成名的小說《一地雞毛》,他是要拿走的。
季宇寧的話,讓旁邊正躺在上鋪休息的梁小胖眼睛一亮。
他一下就好奇起來,季宇寧為什麽比較關注這位剛剛入校的,來自豫省的這個姓劉的中文係的師弟。這姓劉的,到底是咋迴事兒?得去打聽打聽。
季宇寧不經意的掃了一眼正在上鋪睜著眼睛休息的梁小胖。
不知道梁小胖這位神探,能不能打聽出點什麽?
比如這位劉作家曾經在高考中作弊,他作弊的方式,是把答案寫在大腿上,然後穿一條特別寬鬆的軍褲。他在考試中時不時把軍褲擼起來就可以了。他高考的時候卷起褲腿,然後擼一下,看一眼,抄一下。
這還是這位劉作家後來成為大學教授的時候,在電視節目中,針對魯豫的采訪,當著無數的電視機前的觀眾,大言不慚的說他當時高考作弊的種種經過。還居然說什麽用紙做小抄是多麽的低級。
當時這位劉作家,不是用“擼”這個字眼,是用的“扒”這個字。
據說這個劉作家後來教育他女兒的時候,他們家的家訓是:人至賤則無敵。隻要不要臉就行。
所以季宇寧對將來要抄他的成名作,就是那篇中篇小說《一地雞毛》,是一點兒心理負擔都沒有。至於這老兄後來的其他作品,季宇寧就基本上都看不上了。
10月17日,周二。
上午,季宇寧他們研究生班上的是大課,由楊周翰老師給他們講授歐洲文學史。
季宇寧對研究生課程的大課,從來都是不缺席的。
上完課,在俄文樓的門口,季宇寧又碰到熟人了。
“小林姐,你怎麽來了。”
小林姐是巴老爺子的女兒。30歲出頭。長得很清秀。
季宇寧是去年去滬上拜訪巴老爺子的時候,見到小林姐的,這算是認識了。
她還有一個弟弟。這姐弟倆,後來都繼承了他父親的文學的道路,一個是編輯兼作家,一個就純是作家。
“季宇寧,我現在是《收獲》雜誌的編輯,《收獲》雜誌馬上要複刊了,7月份批準的。
我這次是來京組稿,特地來找你約稿的。
上個月月初就給你打過電話,你正好是在外地拍戲沒迴來。”
這是《收獲》雜誌第二次複刊。
1978年7月,《收獲》開始籌備第二次複刊。
這本雜誌是50年代誕生在滬上。
從一創刊開始,雜誌的主編一直是巴老爺子。
這是一份唯一可以和《人民文學》雜誌相媲美的全國性的文學類期刊。以刊載中、長、短篇小說為主,同時選登部分話劇、電影文學劇本、報告文學、筆記、特輯采訪等。是國內當代文學的代表性雜誌。曾經有一位著名作家稱《收獲》雜誌為華夏當代文學的簡寫本。
和《人民文學》雜誌的月刊不同,《收獲》雜誌是雙月刊。每年出6期,另外每年還要出兩期長篇小說專刊,分上下半年各出一期。所以《收獲》雜誌每年是一共出8期。
前世這份雜誌是在1979年1月第2次複刊。
1979年第1期《收獲》的複刊號上,刊發了周而複的長篇《上.海的早晨》第三部,陳白塵的電影劇本《大風歌》,彭寧、何孔、周宋戈的電影劇本《瞬間》,劉心武的短篇《等待決定》,郭小川的詩歌遺作《嚴厲的愛》,茅盾和荒煤的評論,巴金、沙汀的創作迴憶錄,還有老舍的遺作《我怎樣寫駱駝祥子》等。
這一期雜誌大約45萬字,其中那篇長篇小說就占了大約三分之二的篇幅。
“小林姐,我現在寫的幾篇小說,有長篇有中篇,還有短篇,都是最終的結尾還想要再修改。我估計可能趕不上你們組稿這一期了。
不過有一個電影劇本已經成型了。
這是寫那些年發生的一個故事。是發生在一條長江客輪上的故事。
劇本的名字叫《巴山夜雨》。
小林姐,如果你們雜誌不便刊登在這一期,那我準備刊登在明年1月份北影廠他們主辦的那一期《電影創作》雜誌的創刊號上。”
“行,嗯,我們組稿現在已經有了兩個電影劇本,不過其中一個電影劇本的內容,大家還是有很大爭議。
你先把劇本給我看看,不行就換成你這個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