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盼望周六盼望十一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個人的戲票座位是樓下三排正中,這在季宇寧看來,是最好的位置。
雖然樓上正中的包廂才是票價最貴的,但季宇寧覺得,樓上包廂距離還是有點兒遠了。
前世他記得,津門那個最喜歡看京戲的市長,在中華劇院一般就是坐樓下三排正中,而中華劇院那個三排那一排的座位,好像還稍微墊高了一點。
倆人進場的時候,剛好是7點,離開場還有15分鍾,但戲院裏基本上已經全都坐滿了。
季宇寧和朱琳並排坐在一起,手裏一人拿了一張節目單,也就是戲單,趁著開演前劇場裏還有點亮光,仔細的看著。
他主要是在看戲單上的演員表。
導演是李元春。
演員表是按照角色大小排列的,也就是按照演員所謂的番位來排的。在京劇界,也就是梨園行,這個次序是非常嚴格的,是一點兒都錯不得的。
第1個是林衝。 a角是李崇善,b角是趙世璞。今天的演出是李崇善出演。
林衝下麵依次是李鐵,李小二,曹正。這三位都屬於這出新編戲裏麵的勞動人民,所以這出戲改編之後,和傳統老戲野豬林是不一樣的。
演李鐵的是羅長德。如果是傳統戲野豬林,羅長德應該去的是魯智深。
這三位勞動人民之後,才是魯智深和張貞娘。張貞娘是張派青衣關靜蘭出演。
季宇寧邊看節目單上的演員表,邊搜尋著腦海中的前世的記憶,前世他就是個京劇戲迷。
而他這一世的前身,也是從小愛看京劇的。
前世他曾經看過這出逼上梁山。不過是在80年代,他忘了是哪年演的。演員是耿其昌,劉秀榮和周和桐。
這出戲他隻看過一次,而和它對應的傳統戲野豬林,他卻是不知道看過多少次,而且是由很多不同的演員來主演的。
在他看來,逼上梁山這出新編曆史劇,實際上情節是大致是按照野豬林的情節,但卻是加入了一些群眾鬥爭的內容,這就是古為今用,借古喻今了。
裏麵很多的唱腔,遠比不上野豬林的唱腔。從藝術的角度,自然不如傳統係野豬林精彩。
不過今天在吉祥戲院看的這出逼上梁山,兩個小時的演出還是挺精彩,挺過癮的。
尤其是李崇善的嗓子是真好,唱起來聲情並茂,很有英雄氣概,聽起來真爽。
劇場裏氣氛也是非常熱烈,觀眾很是熱情。看了那麽多年的現代戲,終於看到了和傳統戲差不多的新編曆史劇了。
在季宇寧看來,那些現代戲,和京劇的整個藝術體係,簡直就是一點不搭調。
更像是一個笑話。
看完戲,季宇寧把朱琳送迴學校。
這年頭晚上9點多,街上就已經有點兒黑不隆冬的了,基本上沒有什麽人在這個時間點兒還在街上活動,商店基本上也都關門了。
剛才散場的時候,他看到有不少青年男女一對一對的,但基本上就沒有拉手的,更沒有其他的親昵的動作的。
據說王府井十字路口那個小樹林兒還有人在那摸黑談戀愛的,但他從來沒見過。
他倒是聽說在如今的上滬市的外灘,晚上會有規模很壯觀的談戀愛的群體,大家一起在那兒親昵,誰也不說誰。
因為上滬的住房更加緊張,家裏根本沒有地方。
這個年代還是缺乏談戀愛的空間。
季宇寧和朱琳雖然已經領證了,但還是缺乏這種空間,這種兩個人的私密空間。
朱琳還得要十一倆人結婚以後,才能住進季宇寧家。所以他現在是無比熱切的盼望周末,盼望十一。
9月16日,周五。
季宇寧早早的就爬起來,開始寫劇本。
他和朱琳說了那兩個劇本的事情,兩個人都非常開心,這意味著到十一他們結婚的時候,很可能身家就已經達到5位數了。
昨天晚上,季宇寧看完戲迴家後,仍然非常興奮,他繼續寫了一部分甜蜜的事業的劇本。
早上他又接著寫,到快中午的時候,第3個劇本就完成了。
他剛把劇本收拾好,就聽門一響,老媽居然迴來了,老媽身後還跟著個年輕的師傅。
原來他們家的冰箱出問題了。
這師傅就是老媽他們飯店負責電器維修的維修工,這是特地為領導上門來維修電冰箱的。
這個年頭的家用電器,可沒有上門維修這一說,如果壞了,你隻能是雇平板車拉著電器去電器的維修部,那也是國有企業。
修電器一般怎麽也得有好幾天,到時候,你還得雇車給拉迴來。
這個年頭的家用電器的質量,和季宇寧穿越的時候,可是一點兒都沒法比。
你說什麽,質量三包,那是什麽東東?能買到就不錯了。
這個時候的家用電器經常出毛病。通常是小毛病不斷。
他們家的電冰箱好像就是除霜出了問題,除不了霜了。
冷凍室裏麵結著厚厚的一塊冰。
師傅給認認真真的檢查了一下,沒什麽大毛病,也就是除霜的時候要勤著點兒。
冰箱裏的東西拿出來,斷了電,等冰塊全化了,然後再放進去,這冰箱就算維修完了。
季宇寧全程就在旁邊看著,等送走師傅後,他又開始幫著在門廳裏收拾地麵,那兒全是水。
“寧寧啊,煤氣罐沒氣兒了,你趕快去幫著換一罐。”
老娘下命令道。
季宇寧答應一聲,趕緊卸下煤氣罐,拎著空罐,還有麻繩,下樓。
這個時候,京城基本上都是用的煤氣罐,管道煤氣很少。他們家這一片兒,北新橋這一片兒,還沒有通管道煤氣。
他們這一片兒的供氣站離他們家不遠,就在北小街豁口。向東出了北新橋三條,然後向北拐,沿著北小街走,看見二環了,向右後方一轉,就是。
騎車大概也就不到5分鍾。
中午的時候,供氣站的人不多,季宇寧交上供氣證,交上空罐,很快就領到了重罐。這重罐是夠重的,有60斤,30公斤呢。
等季宇寧唿哧帶喘的,扛著煤氣罐到家的時候,冰箱已經拾掇好了。
接上煤氣罐,老娘趕緊做飯。
這時候季宇寧突然想到,朱琳家,工業學院那邊兒,好像也沒有管道煤氣,那以後換煤氣罐,不也是他這個女婿的事兒嗎?
合著他以後要幹倆人的活了。他現在是身兼兒子和女婿,兩重角色了。
雖然樓上正中的包廂才是票價最貴的,但季宇寧覺得,樓上包廂距離還是有點兒遠了。
前世他記得,津門那個最喜歡看京戲的市長,在中華劇院一般就是坐樓下三排正中,而中華劇院那個三排那一排的座位,好像還稍微墊高了一點。
倆人進場的時候,剛好是7點,離開場還有15分鍾,但戲院裏基本上已經全都坐滿了。
季宇寧和朱琳並排坐在一起,手裏一人拿了一張節目單,也就是戲單,趁著開演前劇場裏還有點亮光,仔細的看著。
他主要是在看戲單上的演員表。
導演是李元春。
演員表是按照角色大小排列的,也就是按照演員所謂的番位來排的。在京劇界,也就是梨園行,這個次序是非常嚴格的,是一點兒都錯不得的。
第1個是林衝。 a角是李崇善,b角是趙世璞。今天的演出是李崇善出演。
林衝下麵依次是李鐵,李小二,曹正。這三位都屬於這出新編戲裏麵的勞動人民,所以這出戲改編之後,和傳統老戲野豬林是不一樣的。
演李鐵的是羅長德。如果是傳統戲野豬林,羅長德應該去的是魯智深。
這三位勞動人民之後,才是魯智深和張貞娘。張貞娘是張派青衣關靜蘭出演。
季宇寧邊看節目單上的演員表,邊搜尋著腦海中的前世的記憶,前世他就是個京劇戲迷。
而他這一世的前身,也是從小愛看京劇的。
前世他曾經看過這出逼上梁山。不過是在80年代,他忘了是哪年演的。演員是耿其昌,劉秀榮和周和桐。
這出戲他隻看過一次,而和它對應的傳統戲野豬林,他卻是不知道看過多少次,而且是由很多不同的演員來主演的。
在他看來,逼上梁山這出新編曆史劇,實際上情節是大致是按照野豬林的情節,但卻是加入了一些群眾鬥爭的內容,這就是古為今用,借古喻今了。
裏麵很多的唱腔,遠比不上野豬林的唱腔。從藝術的角度,自然不如傳統係野豬林精彩。
不過今天在吉祥戲院看的這出逼上梁山,兩個小時的演出還是挺精彩,挺過癮的。
尤其是李崇善的嗓子是真好,唱起來聲情並茂,很有英雄氣概,聽起來真爽。
劇場裏氣氛也是非常熱烈,觀眾很是熱情。看了那麽多年的現代戲,終於看到了和傳統戲差不多的新編曆史劇了。
在季宇寧看來,那些現代戲,和京劇的整個藝術體係,簡直就是一點不搭調。
更像是一個笑話。
看完戲,季宇寧把朱琳送迴學校。
這年頭晚上9點多,街上就已經有點兒黑不隆冬的了,基本上沒有什麽人在這個時間點兒還在街上活動,商店基本上也都關門了。
剛才散場的時候,他看到有不少青年男女一對一對的,但基本上就沒有拉手的,更沒有其他的親昵的動作的。
據說王府井十字路口那個小樹林兒還有人在那摸黑談戀愛的,但他從來沒見過。
他倒是聽說在如今的上滬市的外灘,晚上會有規模很壯觀的談戀愛的群體,大家一起在那兒親昵,誰也不說誰。
因為上滬的住房更加緊張,家裏根本沒有地方。
這個年代還是缺乏談戀愛的空間。
季宇寧和朱琳雖然已經領證了,但還是缺乏這種空間,這種兩個人的私密空間。
朱琳還得要十一倆人結婚以後,才能住進季宇寧家。所以他現在是無比熱切的盼望周末,盼望十一。
9月16日,周五。
季宇寧早早的就爬起來,開始寫劇本。
他和朱琳說了那兩個劇本的事情,兩個人都非常開心,這意味著到十一他們結婚的時候,很可能身家就已經達到5位數了。
昨天晚上,季宇寧看完戲迴家後,仍然非常興奮,他繼續寫了一部分甜蜜的事業的劇本。
早上他又接著寫,到快中午的時候,第3個劇本就完成了。
他剛把劇本收拾好,就聽門一響,老媽居然迴來了,老媽身後還跟著個年輕的師傅。
原來他們家的冰箱出問題了。
這師傅就是老媽他們飯店負責電器維修的維修工,這是特地為領導上門來維修電冰箱的。
這個年頭的家用電器,可沒有上門維修這一說,如果壞了,你隻能是雇平板車拉著電器去電器的維修部,那也是國有企業。
修電器一般怎麽也得有好幾天,到時候,你還得雇車給拉迴來。
這個年頭的家用電器的質量,和季宇寧穿越的時候,可是一點兒都沒法比。
你說什麽,質量三包,那是什麽東東?能買到就不錯了。
這個時候的家用電器經常出毛病。通常是小毛病不斷。
他們家的電冰箱好像就是除霜出了問題,除不了霜了。
冷凍室裏麵結著厚厚的一塊冰。
師傅給認認真真的檢查了一下,沒什麽大毛病,也就是除霜的時候要勤著點兒。
冰箱裏的東西拿出來,斷了電,等冰塊全化了,然後再放進去,這冰箱就算維修完了。
季宇寧全程就在旁邊看著,等送走師傅後,他又開始幫著在門廳裏收拾地麵,那兒全是水。
“寧寧啊,煤氣罐沒氣兒了,你趕快去幫著換一罐。”
老娘下命令道。
季宇寧答應一聲,趕緊卸下煤氣罐,拎著空罐,還有麻繩,下樓。
這個時候,京城基本上都是用的煤氣罐,管道煤氣很少。他們家這一片兒,北新橋這一片兒,還沒有通管道煤氣。
他們這一片兒的供氣站離他們家不遠,就在北小街豁口。向東出了北新橋三條,然後向北拐,沿著北小街走,看見二環了,向右後方一轉,就是。
騎車大概也就不到5分鍾。
中午的時候,供氣站的人不多,季宇寧交上供氣證,交上空罐,很快就領到了重罐。這重罐是夠重的,有60斤,30公斤呢。
等季宇寧唿哧帶喘的,扛著煤氣罐到家的時候,冰箱已經拾掇好了。
接上煤氣罐,老娘趕緊做飯。
這時候季宇寧突然想到,朱琳家,工業學院那邊兒,好像也沒有管道煤氣,那以後換煤氣罐,不也是他這個女婿的事兒嗎?
合著他以後要幹倆人的活了。他現在是身兼兒子和女婿,兩重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