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看戲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廣播電台出來,季宇寧騎車直奔協和醫學院。
兩天沒見他老婆,心裏怪想的。
正好也順路。
趕到了的時候,朱琳恰好也沒吃晚飯呢。
“阿寧,我本來還想去東口的那家春卷店,吃炸春卷呢。
你下午剛剛去錄完歌,那咱們就別吃油炸的了。
哎,對了,今天有人送了我媽兩張京劇戲票。
明天晚上吉祥戲院的戲。
是京城京劇團演出的逼上梁山,這可是現在唯一能上演的不是現代戲的京劇了。
你不是喜歡看京劇傳統戲嗎?所以我就把兩張票都要過來了。正好我媽也不想去看。”
“哎呀,那太好了,那明天晚上咱倆一塊去吧。這出戲誰主演的呢?”
“演林衝的是李崇善,是譚派老生。”
“嗯,這我知道,那是譚富英的關門弟子。嗓子挺衝的。我以前看過他不少出戲呢。”
“這出戲5月份的時候演過一次,是在中山公園音樂堂,是紀念那個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35周年的演出。
那次我和我爸我媽都去看了,當時好多人都說,就是因為是紀念那個講話的35周年的演出,所以之前說京劇隻能演現代戲,可這出戲演出來,誰也沒吭聲,誰也沒說什麽,上麵可能也裝不知道。
據說是下個月國慶期間還要演這出戲,這次是國慶前的演出。
就是演來演去,就這麽一出非傳統戲,這也太單調了。”
“阿琳,我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傳統京劇劇目就會開禁恢複演出了,現在是有人裝聾作啞,所以底下就在試,也不知道上麵什麽意思。
等到試來試去就知道了,上麵什麽意思都沒有。
有些人還是摸黑上來的,他們天天想的,就是自己腦瓜頂上的帽子,還有自己正坐著的椅子。其他的就是裝傻充愣,能多捱一天,是一天。”
季宇寧記得,前世77年5月,開始演了這出新編曆史劇之後,京城在幾個月後的十一國慶期間,又再次演出這出戲。等到11月份,離這兒不遠的津門,這可是京劇的大本營,也開始演這出戲。
結果大家這才有一點兒明白了。
年底的時候,津門的京劇團又開始演了同樣是新編曆史劇的紅燈照。
等到78年初,京城的國家京劇團和京城京劇團聯合演了新編曆史劇闖王旗。這次又不一樣了,這次是幾個著名的演員,也叫角兒,開始掛頭牌。
那些年演員講究集體奉獻,不要突出主要演員的。所以這個變化,讓大家才真正迴過味兒來了。
隨後在78年5月,國家的文化和宣傳兩個部門聯合發了一個恢複傳統京劇劇目演出的通知。
這下子就名正言順了。
78年6月,津門的京劇團就開始在報紙上刊登京劇演出廣告,這廣告內容有傳統戲名以及主演的名字,就連字號大小和具體的排版,都跟以前是一模一樣了。
而78年的五六月間,也正是關於那個真理標準開始大討論的時候。
這時候的人並不知道幾個月後發生的事情,但季宇寧可是門兒清。所以他現在寫的小說也是這樣,別人一點兒都不敢涉及的地方,他卻是敢稍稍的觸碰一下,因為他知道,肯定沒事兒。
這倆人邊走邊聊,來到了朱琳這次選的吃飯的地方,還是那家叫春元樓的山東館子,他老婆看樣子是就認準了這家館子又實惠又好吃。
兩人點了點清淡的,一個湯菜川腰片兒,一個糖醋魚片,還有一個鍋塌裏脊。
這道津菜風格的鍋塌裏脊,他老婆已經點了好幾迴了。
季宇寧看著這家店那菜單上一長串的菜名,心裏說,看哪天沒準兒兩人就能把這家店裏的所有的菜都吃上一遍呢。
晚上季宇寧迴家的時候,在門口傳達室的黑板上,又看到了他那個大大的名字。
拿到信一看,這是上滬市來的,是上滬文藝雜誌社來的信。
打開一看,一張綠色的匯款單,還有一封信。
匯款單上的金額是86塊3。有零有整的。
一看金額,他就知道他寄給上滬文藝的那三篇文章,是按照最高稿酬標準給他算的。
又打開了那封信,這是茹副主編寫的。
信中說,他的那三篇文章將會在下個月初的上滬文藝複刊的創刊號上全部刊登。
並且說到,這三篇文章獲得了雜誌社所有人的認可,並且得到了巴老爺子的高度讚譽。
希望他能繼續支持上滬文藝雜誌,繼續來投稿。
信中並沒有提到,那三篇文章將刊登在頭條。還是三頭條。
一般雜誌社的編輯,也不會把這種消息直接跟作者說的。
季宇寧看到了信中提到巴老爺子的讚譽,這讓他挺開心的。
上滬文藝的來信,讓他想到了他剛寫的電影劇本瞧這一家子的去處,這個劇本他可沒有接著向京城文藝投稿,因為連續兩個電影劇本都投同一個刊物,你讓人家怎麽發表啊。
他準備把寫京城生活的劇本瞧這一家子投給位於上滬的上滬文藝雜誌,而那個故事背景發生在上滬的劇本與魔鬼打交道的人,他卻已經投給了位於京城的京城文藝。
這是他故意為之的。
因為這兩個城市的文化是互相吸引,互相好奇的。
幾十年前,張恨水的京味小說啼笑姻緣,並不是發表在京城的報紙上,而是發表在上滬的報紙新聞報上連載的,小說的內容贏得了上滬市民的普遍關注,小說為此獲得巨大成功,作者也正因此而出名的。
9月15日,周四。
季宇寧又在家寫了一天的劇本,他把那個劇本甜蜜的事業寫了一大半了。
下午快5點的時候,季宇寧騎車出門。
京劇演出是在晚上7:15。
他要和朱琳一塊兒先吃晚飯,再去看戲。
倆人見麵後,開始邊逛邊吃。
先去的是朱琳昨天提到的東單三條東口的那家春卷店,這家店好像沒名字,倆人隻要了一碟春卷,4個春卷,一人倆兒。
吃完後,又騎車去東風市場北門五芳齋,這迴買了4個大肉包子,拿著大肉包子,又去旁邊的豐盛公,買了兩碟奶油炸糕和兩碗蓮子小豆粥。
就和上次一樣。
吃完後,時間差不多也快到7點了。
兩人兒這才帶著滿嘴的奶油炸糕的香甜味兒,走進旁邊的吉祥戲院。
兩天沒見他老婆,心裏怪想的。
正好也順路。
趕到了的時候,朱琳恰好也沒吃晚飯呢。
“阿寧,我本來還想去東口的那家春卷店,吃炸春卷呢。
你下午剛剛去錄完歌,那咱們就別吃油炸的了。
哎,對了,今天有人送了我媽兩張京劇戲票。
明天晚上吉祥戲院的戲。
是京城京劇團演出的逼上梁山,這可是現在唯一能上演的不是現代戲的京劇了。
你不是喜歡看京劇傳統戲嗎?所以我就把兩張票都要過來了。正好我媽也不想去看。”
“哎呀,那太好了,那明天晚上咱倆一塊去吧。這出戲誰主演的呢?”
“演林衝的是李崇善,是譚派老生。”
“嗯,這我知道,那是譚富英的關門弟子。嗓子挺衝的。我以前看過他不少出戲呢。”
“這出戲5月份的時候演過一次,是在中山公園音樂堂,是紀念那個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35周年的演出。
那次我和我爸我媽都去看了,當時好多人都說,就是因為是紀念那個講話的35周年的演出,所以之前說京劇隻能演現代戲,可這出戲演出來,誰也沒吭聲,誰也沒說什麽,上麵可能也裝不知道。
據說是下個月國慶期間還要演這出戲,這次是國慶前的演出。
就是演來演去,就這麽一出非傳統戲,這也太單調了。”
“阿琳,我估計用不了多長時間,傳統京劇劇目就會開禁恢複演出了,現在是有人裝聾作啞,所以底下就在試,也不知道上麵什麽意思。
等到試來試去就知道了,上麵什麽意思都沒有。
有些人還是摸黑上來的,他們天天想的,就是自己腦瓜頂上的帽子,還有自己正坐著的椅子。其他的就是裝傻充愣,能多捱一天,是一天。”
季宇寧記得,前世77年5月,開始演了這出新編曆史劇之後,京城在幾個月後的十一國慶期間,又再次演出這出戲。等到11月份,離這兒不遠的津門,這可是京劇的大本營,也開始演這出戲。
結果大家這才有一點兒明白了。
年底的時候,津門的京劇團又開始演了同樣是新編曆史劇的紅燈照。
等到78年初,京城的國家京劇團和京城京劇團聯合演了新編曆史劇闖王旗。這次又不一樣了,這次是幾個著名的演員,也叫角兒,開始掛頭牌。
那些年演員講究集體奉獻,不要突出主要演員的。所以這個變化,讓大家才真正迴過味兒來了。
隨後在78年5月,國家的文化和宣傳兩個部門聯合發了一個恢複傳統京劇劇目演出的通知。
這下子就名正言順了。
78年6月,津門的京劇團就開始在報紙上刊登京劇演出廣告,這廣告內容有傳統戲名以及主演的名字,就連字號大小和具體的排版,都跟以前是一模一樣了。
而78年的五六月間,也正是關於那個真理標準開始大討論的時候。
這時候的人並不知道幾個月後發生的事情,但季宇寧可是門兒清。所以他現在寫的小說也是這樣,別人一點兒都不敢涉及的地方,他卻是敢稍稍的觸碰一下,因為他知道,肯定沒事兒。
這倆人邊走邊聊,來到了朱琳這次選的吃飯的地方,還是那家叫春元樓的山東館子,他老婆看樣子是就認準了這家館子又實惠又好吃。
兩人點了點清淡的,一個湯菜川腰片兒,一個糖醋魚片,還有一個鍋塌裏脊。
這道津菜風格的鍋塌裏脊,他老婆已經點了好幾迴了。
季宇寧看著這家店那菜單上一長串的菜名,心裏說,看哪天沒準兒兩人就能把這家店裏的所有的菜都吃上一遍呢。
晚上季宇寧迴家的時候,在門口傳達室的黑板上,又看到了他那個大大的名字。
拿到信一看,這是上滬市來的,是上滬文藝雜誌社來的信。
打開一看,一張綠色的匯款單,還有一封信。
匯款單上的金額是86塊3。有零有整的。
一看金額,他就知道他寄給上滬文藝的那三篇文章,是按照最高稿酬標準給他算的。
又打開了那封信,這是茹副主編寫的。
信中說,他的那三篇文章將會在下個月初的上滬文藝複刊的創刊號上全部刊登。
並且說到,這三篇文章獲得了雜誌社所有人的認可,並且得到了巴老爺子的高度讚譽。
希望他能繼續支持上滬文藝雜誌,繼續來投稿。
信中並沒有提到,那三篇文章將刊登在頭條。還是三頭條。
一般雜誌社的編輯,也不會把這種消息直接跟作者說的。
季宇寧看到了信中提到巴老爺子的讚譽,這讓他挺開心的。
上滬文藝的來信,讓他想到了他剛寫的電影劇本瞧這一家子的去處,這個劇本他可沒有接著向京城文藝投稿,因為連續兩個電影劇本都投同一個刊物,你讓人家怎麽發表啊。
他準備把寫京城生活的劇本瞧這一家子投給位於上滬的上滬文藝雜誌,而那個故事背景發生在上滬的劇本與魔鬼打交道的人,他卻已經投給了位於京城的京城文藝。
這是他故意為之的。
因為這兩個城市的文化是互相吸引,互相好奇的。
幾十年前,張恨水的京味小說啼笑姻緣,並不是發表在京城的報紙上,而是發表在上滬的報紙新聞報上連載的,小說的內容贏得了上滬市民的普遍關注,小說為此獲得巨大成功,作者也正因此而出名的。
9月15日,周四。
季宇寧又在家寫了一天的劇本,他把那個劇本甜蜜的事業寫了一大半了。
下午快5點的時候,季宇寧騎車出門。
京劇演出是在晚上7:15。
他要和朱琳一塊兒先吃晚飯,再去看戲。
倆人見麵後,開始邊逛邊吃。
先去的是朱琳昨天提到的東單三條東口的那家春卷店,這家店好像沒名字,倆人隻要了一碟春卷,4個春卷,一人倆兒。
吃完後,又騎車去東風市場北門五芳齋,這迴買了4個大肉包子,拿著大肉包子,又去旁邊的豐盛公,買了兩碟奶油炸糕和兩碗蓮子小豆粥。
就和上次一樣。
吃完後,時間差不多也快到7點了。
兩人兒這才帶著滿嘴的奶油炸糕的香甜味兒,走進旁邊的吉祥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