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半兩糧票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9月17日,周六。
上午10:30,季宇寧就一臉急切地出門,下樓,騎上車。
在路上,他覺得自己肚子裏仿佛有一團火,熱烘烘的。
嗯,今天是個好日子。嗯,朱琳下午不上課。
見到朱琳的時候,他覺得今天的老婆眉角含春,兩隻眼睛裏水汪汪的,看著他滿是笑意。
中午倆人吃飯的地方,還是在春元樓,季宇寧已經習慣了。
點菜的時候,又點了一個湯菜川腰片湯,一個木須肉,又要了一個鍋塌裏脊,他老婆也不知道怎麽這麽愛吃這道菜。
昨天他老婆還問他會不會做這道菜,季宇寧說,這道菜做起來有點兒像耍雜技,那有一個大翻勺,他說自己可能翻不好,弄不好就鍋也掉地上了,菜也掉地上了。
前世季宇寧就覺得這津門的廚師挺逗兒,像做這個鍋塌裏脊,還有像南煎丸子,都要搞一個大翻勺,而且那個翻勺的幅度特別大,那菜可能都要飛到天上了。
吃完飯,兩個人高高興興的一起騎車迴家。
一進家門,季宇寧就迫不及待了。
先摟著老婆吃糖。
“阿寧,我今天不方便,那個來了。”
正當季宇寧準備有下一步動作的時候,朱琳紅著臉說話了。
他感覺瞬間仿佛有一盆冷水潑在腦袋上。
這老婆,真淘氣,不早說,這不是逗我玩兒嗎?
他想起剛才一路上,老婆那一臉含義很深的笑容。
“咱倆前兩次,不都是算的安全日子嗎?”
朱琳笑了好一陣兒。才一臉含嗔帶笑的說道。
嘚,老婆今天,不能幹活了。
季宇寧撅著嘴想道。
嗯,老婆今天的態度,很有問題。下次再教育。
那既然不能幹這活兒,那就得幹另一個活兒了。
“阿琳,今天有一個重要的工作,需要咱倆兒配合著去做。”
他拉著朱琳來到陽台,指著那4個大麻袋,說:
“這是前幾天我從詩刊雜誌社,還有人民文學雜誌社拉迴來的,都是讀者寄給我的信,投遞到他們那兒去了。
他們那兒,我的信都裝不下了。”
“這麽多啊,這得有多少信啊?”
朱琳看了,吃驚不小。
“估計得有好幾千封呢。”
“那你怎麽看得完啊?你還要給人家迴信嗎?”
“先挑一些看吧,看著那個信封寫的比較工整,字比較好的。
我聽說,有讀者會在信封裏寄錢和糧票。
會不會有人在給我的信裏,啊,裝上10塊錢,或者10斤糧票什麽的呢?”
季宇寧的這個消息來源,是他在無意中聽京城文藝的那個章小地主說的。
他當時就想,原來的京城文藝在70年代初就複刊了,直到今年上半年,國家才恢複稿酬。
那以前沒有稿費的時代,會不會真有讀者給作者寄錢呢?
嗯,這極有可能。
這在後世,這可叫打賞啊。
後世的讀者大大們,可都是非常非常的慷慨的啊。
“不發燒啊。”
他老婆把小手放在他腦門上,試了試。
今天這老婆,是準備把淘氣兒進行到底了。
“你知道這10塊錢加10斤糧票是多少嗎?這夠得上一個人生活大半個月的了。
我們學校,好多同學的補貼,也就10塊錢,那是一個月的補貼呢。”
朱琳歪著頭看著他,一副很好笑的樣子。
“嗯,先不管它,咱們先拆信,阿琳,你負責把信封用剪子剪開,然後我來找錢和糧票。”
倆人一人找了個馬紮,坐在陽台上,朱琳笑嘻嘻的拿起小剪子,認認真真的剪信封。
季宇寧拿起一封信,倒出信封裏的信紙。
他也不看信的內容,他眼裏隻有錢和糧票。
拆了五六十封信,沒有發現目標。
倒是發現了有十幾張女青年的照片。
“阿寧,你是不是就是要找這些照片的?”
朱琳不等季宇寧仔細看,就把照片全收了。
她可是很不高興,居然有人在幾千裏之外,跟她搶老公。這哪裏能忍呢?
倆人又搶了一會兒照片。季宇寧發現這年頭給他寄的照片裏,還真沒什麽太好看的。
他也就沒興趣了,接著找,錢,和,糧,票。
拆到200多封信的時候,終於有所發現了。
從一封上滬市寄來的信中,他驚喜的發現了一張糧票,一張上滬本地的半兩糧票。
他趕忙把這封信仔仔細細的從頭讀了一遍,信裏根本就沒有發現有給他糧票的意思,那這糧票哪來的呀?
在一旁笑了半天的朱琳說話了,她說這半兩糧票,一定是人家讀者不留神裝進去的,你還得把這糧票給人家寄迴去呢。
季宇寧氣哼哼的看了他老婆一眼。他一下子就氣餒了,他不準備再拆信了。
“阿寧,還真有半兩糧票的啊?我這是頭一次見到這麽小的麵額的糧票。”
“嗯,半兩糧票,好像隻有滬上才有。那兒的人啊,吃東西特別精細,半兩糧票是正好買一碗餛飩。
我記得,那次我和建國建軍他們去免費壯遊祖國大好河山的時候,在滬上待了一周。
我和建軍想吃小餛飩,結果我們倆買餛飩的時候,跟那個收款的阿姨說,我們倆,一人要半斤餛飩。
我們仨那一趟出來是帶足了全國糧票。吃東西,張口閉口,都是半斤。
結果阿姨看了我們半天,說小朋友啊,半斤餛飩,就是10大碗餛飩啊,你們倆個,怎麽吃得下啊。
後來是我們倆一人要了三兩。一兩帶湯,二兩幹拌。
我感覺還沒怎麽吃飽。
我那時候才知道,這半兩糧票,就是專門給滬上的人印的。
那兒的人吃東西,都是一點兒一點兒的。菜,都是一小碟子,一小碟子的,夾一筷子就沒有了。
上一瓶啤酒,三四個人喝,居然還說,一醉方休。”
晚飯是朱琳在季宇寧家裏做的。
朱琳做了5個菜,一個湯。
季宇寧一樣一樣的嚐了。味道還挺不錯的,他老婆看來以前就會做菜,可能最近這一段在她媽媽的指導下,又有提高。
他感覺朱琳做的菜的風格,就是她媽媽的風格。幾乎一模一樣。
朱琳這個兒媳婦做的菜,讓下班迴來的季宇寧的老爹老媽高興極了。
這是公公婆婆頭一次吃上兒媳婦做的菜。
上午10:30,季宇寧就一臉急切地出門,下樓,騎上車。
在路上,他覺得自己肚子裏仿佛有一團火,熱烘烘的。
嗯,今天是個好日子。嗯,朱琳下午不上課。
見到朱琳的時候,他覺得今天的老婆眉角含春,兩隻眼睛裏水汪汪的,看著他滿是笑意。
中午倆人吃飯的地方,還是在春元樓,季宇寧已經習慣了。
點菜的時候,又點了一個湯菜川腰片湯,一個木須肉,又要了一個鍋塌裏脊,他老婆也不知道怎麽這麽愛吃這道菜。
昨天他老婆還問他會不會做這道菜,季宇寧說,這道菜做起來有點兒像耍雜技,那有一個大翻勺,他說自己可能翻不好,弄不好就鍋也掉地上了,菜也掉地上了。
前世季宇寧就覺得這津門的廚師挺逗兒,像做這個鍋塌裏脊,還有像南煎丸子,都要搞一個大翻勺,而且那個翻勺的幅度特別大,那菜可能都要飛到天上了。
吃完飯,兩個人高高興興的一起騎車迴家。
一進家門,季宇寧就迫不及待了。
先摟著老婆吃糖。
“阿寧,我今天不方便,那個來了。”
正當季宇寧準備有下一步動作的時候,朱琳紅著臉說話了。
他感覺瞬間仿佛有一盆冷水潑在腦袋上。
這老婆,真淘氣,不早說,這不是逗我玩兒嗎?
他想起剛才一路上,老婆那一臉含義很深的笑容。
“咱倆前兩次,不都是算的安全日子嗎?”
朱琳笑了好一陣兒。才一臉含嗔帶笑的說道。
嘚,老婆今天,不能幹活了。
季宇寧撅著嘴想道。
嗯,老婆今天的態度,很有問題。下次再教育。
那既然不能幹這活兒,那就得幹另一個活兒了。
“阿琳,今天有一個重要的工作,需要咱倆兒配合著去做。”
他拉著朱琳來到陽台,指著那4個大麻袋,說:
“這是前幾天我從詩刊雜誌社,還有人民文學雜誌社拉迴來的,都是讀者寄給我的信,投遞到他們那兒去了。
他們那兒,我的信都裝不下了。”
“這麽多啊,這得有多少信啊?”
朱琳看了,吃驚不小。
“估計得有好幾千封呢。”
“那你怎麽看得完啊?你還要給人家迴信嗎?”
“先挑一些看吧,看著那個信封寫的比較工整,字比較好的。
我聽說,有讀者會在信封裏寄錢和糧票。
會不會有人在給我的信裏,啊,裝上10塊錢,或者10斤糧票什麽的呢?”
季宇寧的這個消息來源,是他在無意中聽京城文藝的那個章小地主說的。
他當時就想,原來的京城文藝在70年代初就複刊了,直到今年上半年,國家才恢複稿酬。
那以前沒有稿費的時代,會不會真有讀者給作者寄錢呢?
嗯,這極有可能。
這在後世,這可叫打賞啊。
後世的讀者大大們,可都是非常非常的慷慨的啊。
“不發燒啊。”
他老婆把小手放在他腦門上,試了試。
今天這老婆,是準備把淘氣兒進行到底了。
“你知道這10塊錢加10斤糧票是多少嗎?這夠得上一個人生活大半個月的了。
我們學校,好多同學的補貼,也就10塊錢,那是一個月的補貼呢。”
朱琳歪著頭看著他,一副很好笑的樣子。
“嗯,先不管它,咱們先拆信,阿琳,你負責把信封用剪子剪開,然後我來找錢和糧票。”
倆人一人找了個馬紮,坐在陽台上,朱琳笑嘻嘻的拿起小剪子,認認真真的剪信封。
季宇寧拿起一封信,倒出信封裏的信紙。
他也不看信的內容,他眼裏隻有錢和糧票。
拆了五六十封信,沒有發現目標。
倒是發現了有十幾張女青年的照片。
“阿寧,你是不是就是要找這些照片的?”
朱琳不等季宇寧仔細看,就把照片全收了。
她可是很不高興,居然有人在幾千裏之外,跟她搶老公。這哪裏能忍呢?
倆人又搶了一會兒照片。季宇寧發現這年頭給他寄的照片裏,還真沒什麽太好看的。
他也就沒興趣了,接著找,錢,和,糧,票。
拆到200多封信的時候,終於有所發現了。
從一封上滬市寄來的信中,他驚喜的發現了一張糧票,一張上滬本地的半兩糧票。
他趕忙把這封信仔仔細細的從頭讀了一遍,信裏根本就沒有發現有給他糧票的意思,那這糧票哪來的呀?
在一旁笑了半天的朱琳說話了,她說這半兩糧票,一定是人家讀者不留神裝進去的,你還得把這糧票給人家寄迴去呢。
季宇寧氣哼哼的看了他老婆一眼。他一下子就氣餒了,他不準備再拆信了。
“阿寧,還真有半兩糧票的啊?我這是頭一次見到這麽小的麵額的糧票。”
“嗯,半兩糧票,好像隻有滬上才有。那兒的人啊,吃東西特別精細,半兩糧票是正好買一碗餛飩。
我記得,那次我和建國建軍他們去免費壯遊祖國大好河山的時候,在滬上待了一周。
我和建軍想吃小餛飩,結果我們倆買餛飩的時候,跟那個收款的阿姨說,我們倆,一人要半斤餛飩。
我們仨那一趟出來是帶足了全國糧票。吃東西,張口閉口,都是半斤。
結果阿姨看了我們半天,說小朋友啊,半斤餛飩,就是10大碗餛飩啊,你們倆個,怎麽吃得下啊。
後來是我們倆一人要了三兩。一兩帶湯,二兩幹拌。
我感覺還沒怎麽吃飽。
我那時候才知道,這半兩糧票,就是專門給滬上的人印的。
那兒的人吃東西,都是一點兒一點兒的。菜,都是一小碟子,一小碟子的,夾一筷子就沒有了。
上一瓶啤酒,三四個人喝,居然還說,一醉方休。”
晚飯是朱琳在季宇寧家裏做的。
朱琳做了5個菜,一個湯。
季宇寧一樣一樣的嚐了。味道還挺不錯的,他老婆看來以前就會做菜,可能最近這一段在她媽媽的指導下,又有提高。
他感覺朱琳做的菜的風格,就是她媽媽的風格。幾乎一模一樣。
朱琳這個兒媳婦做的菜,讓下班迴來的季宇寧的老爹老媽高興極了。
這是公公婆婆頭一次吃上兒媳婦做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