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謝恩
大明:從東宮侍讀到活著的異姓王 作者:青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暖閣內,燭火搖曳。
新內閣成員圍坐一堂,就朝中諸多事務展開激烈討論。
從民生疾苦到邊境防務,從稅收改革到科舉利弊,一樁樁、一件件,皆在眾人的謀劃之中。
會議結束後,眾人魚貫而出,唯有楊廷和與徐誌道被朱佑樘留了下來。
暖閣內的氣氛瞬間變得微妙起來,朱佑樘的目光在二人身上來迴打量,似是在斟酌著如何開口。
許久,朱佑樘打破沉默,神色關切地看向楊廷和:“廷和,此次委你重任,內閣初立,千頭萬緒,你可有什麽想法?”
楊廷和微微躬身,神色恭敬且堅定:“陛下信任,臣深感責任重大。當下朝堂諸事繁雜,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梳理各項政策,確保其切實可行且惠及百姓。民生乃國之根本,先穩固民生,再談其他發展。”
朱佑樘微微點頭,眼中滿是認可,隨後又將目光轉向徐誌道:“濟危,你心思縝密,見解獨到,對廷和所言,你有何補充?”
徐誌道上前一步,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楊大人所言極是。但臣認為,在穩固民生的同時,也要注重朝堂內部的平衡。如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爭端。臣建議在推行政策時,多傾聽各方聲音,權衡利弊,避免因決策不當而激化矛盾。”
朱佑樘微微皺眉,神色凝重:“你們所言皆有道理。可如今邊境局勢緊張,朝堂之上又有諸多勢力蠢蠢欲動,朕著實放心不下。”
楊廷和與徐誌道對視一眼,楊廷和率先開口:“陛下,邊境之事,需得派遣得力將領,加強防禦。臣雖不懂軍事,但也知曉穩固邊防的重要性。臣願協同兵部,共商禦敵之策。”
徐誌道緊接著說道:“陛下,朝堂內部的穩定同樣重要。臣願暗中留意各方動向,一旦發現有不軌之人,定當及時向陛下稟報。”
朱佑樘欣慰地笑了笑:“有你們二人輔佐,朕心稍安。但此事不可操之過急,需徐徐圖之。”
暖閣內,燭火搖曳,光影在朱佑樘、楊廷和與徐誌道三人臉上晃動。
朱佑樘端坐在主位,神色平靜卻透著幾分深意,目光直直看向楊廷和,緩緩開口:“廷和,你可知自己為何能入閣?”
楊廷和聞言,心中一怔,麵上滿是疑惑之色。
他下意識地雙膝跪地,動作沉穩卻帶著些許慌亂,叩首道:“陛下聖明,臣能獲此重任,全賴陛下的信任與恩賞,臣唯有肝腦塗地,方能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說罷,又重重地磕了個頭,額頭觸地,久久未起。
朱佑樘看著跪地的楊廷和,臉上浮現出淡淡的笑意,抬手虛扶:“起來吧,不必謝朕,你謝濟危吧,是他推薦你入閣的。”
楊廷和緩緩起身,臉上的震驚難以掩飾,他緩緩轉身,目光落在徐誌道身上,眼中滿是複雜的情緒,有意外、有驚喜、更有深深的感激。
“濟危,在下何德何能,竟蒙你如此舉薦,此等大恩,本官無以為報!”楊廷和聲音微微顫抖,拱手作揖,身子一躬到底,久久未曾直起。
徐誌道連忙上前,雙手穩穩托住楊廷和的手臂,將他扶起,臉上掛著溫和謙遜的笑容:“楊大人言重了。我舉薦你,絕非出於私情,實是你才學出眾、見識不凡,且行事沉穩、大局觀強,有經天緯地之才,定能為內閣注入新的活力,為大明社稷的安穩繁榮貢獻力量。”
朱佑樘看著二人的互動,微微頷首,眼中滿是欣慰:“你們二人,一個沉穩持重,一個才思敏捷,皆是我大明的棟梁之材。如今朝堂局勢複雜,內閣責任重大,朕期望你們能攜手共進,莫要辜負朕的一番厚望。”
楊廷和眼眶微微泛紅,心中滿是感動,再次向徐誌道拱手致謝:“濟危,承蒙你如此看重,日後但凡有需要為師之處,你盡管開口,萬不可與我見外。”
徐誌道笑著點頭:“楊大人言重了,您於我有授業之恩,如今能在朝堂上繼續仰仗您的智慧,實乃學生之幸。往後還望楊大人多多指點,共同為陛下分憂。”
朱佑樘看著這師生二人,神色間滿是期許:“你們二人**,朕深感欣慰。如今朝堂之上,民生、吏治、邊防等諸多事務千頭萬緒,內閣肩負著輔佐朕治理天下的重任。”他微微頓了頓,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憂慮,“邊境局勢日益緊張,北方部落剛剛平息,南方又時有匪患,百姓生計也受到影響。朕希望你們能盡快拿出應對之策。”
楊廷和神色一凜,上前一步道:“陛下放心,臣與濟危定會全力以赴。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加強邊防軍備,選派得力將領駐守邊境,同時整頓南方吏治,清剿匪患,還百姓一個太平。”
徐誌道接著說道:“陛下,在加強軍事防禦的同時,也可開展邊境貿易,以經濟往來緩解緊張局勢。至於南方匪患,除了武力清剿,還需安撫百姓,從根本上解決民生問題,讓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就不會有人鋌而走險。”
朱佑樘聽後,微微點頭:“你們所言極是。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與內閣其他成員共同商討,製定出詳細可行的方案。”
隨後,三人又就朝堂上各方勢力的平衡、稅收改革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不知不覺,暖閣外的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地上,映出三人忙碌的身影。
待商討完畢,楊廷和與徐誌道起身告辭。
走出暖閣,夜風吹來,帶著絲絲涼意。
楊廷和感慨道:“濟危,日後若有差遣還請吩咐。”
徐誌道神色堅定:“楊大人,在下並非是為了挾恩圖報,而是您真有才學。還望不負陛下所托,不負天下百姓。”
兩人相視一笑,在月色下並肩離去,他們深知,未來的道路充滿挑戰,但隻要師生**,定能為大明開創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新局麵。
新內閣成員圍坐一堂,就朝中諸多事務展開激烈討論。
從民生疾苦到邊境防務,從稅收改革到科舉利弊,一樁樁、一件件,皆在眾人的謀劃之中。
會議結束後,眾人魚貫而出,唯有楊廷和與徐誌道被朱佑樘留了下來。
暖閣內的氣氛瞬間變得微妙起來,朱佑樘的目光在二人身上來迴打量,似是在斟酌著如何開口。
許久,朱佑樘打破沉默,神色關切地看向楊廷和:“廷和,此次委你重任,內閣初立,千頭萬緒,你可有什麽想法?”
楊廷和微微躬身,神色恭敬且堅定:“陛下信任,臣深感責任重大。當下朝堂諸事繁雜,臣以為當務之急是梳理各項政策,確保其切實可行且惠及百姓。民生乃國之根本,先穩固民生,再談其他發展。”
朱佑樘微微點頭,眼中滿是認可,隨後又將目光轉向徐誌道:“濟危,你心思縝密,見解獨到,對廷和所言,你有何補充?”
徐誌道上前一步,沉思片刻後說道:“陛下,楊大人所言極是。但臣認為,在穩固民生的同時,也要注重朝堂內部的平衡。如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爭端。臣建議在推行政策時,多傾聽各方聲音,權衡利弊,避免因決策不當而激化矛盾。”
朱佑樘微微皺眉,神色凝重:“你們所言皆有道理。可如今邊境局勢緊張,朝堂之上又有諸多勢力蠢蠢欲動,朕著實放心不下。”
楊廷和與徐誌道對視一眼,楊廷和率先開口:“陛下,邊境之事,需得派遣得力將領,加強防禦。臣雖不懂軍事,但也知曉穩固邊防的重要性。臣願協同兵部,共商禦敵之策。”
徐誌道緊接著說道:“陛下,朝堂內部的穩定同樣重要。臣願暗中留意各方動向,一旦發現有不軌之人,定當及時向陛下稟報。”
朱佑樘欣慰地笑了笑:“有你們二人輔佐,朕心稍安。但此事不可操之過急,需徐徐圖之。”
暖閣內,燭火搖曳,光影在朱佑樘、楊廷和與徐誌道三人臉上晃動。
朱佑樘端坐在主位,神色平靜卻透著幾分深意,目光直直看向楊廷和,緩緩開口:“廷和,你可知自己為何能入閣?”
楊廷和聞言,心中一怔,麵上滿是疑惑之色。
他下意識地雙膝跪地,動作沉穩卻帶著些許慌亂,叩首道:“陛下聖明,臣能獲此重任,全賴陛下的信任與恩賞,臣唯有肝腦塗地,方能報答陛下的知遇之恩。”說罷,又重重地磕了個頭,額頭觸地,久久未起。
朱佑樘看著跪地的楊廷和,臉上浮現出淡淡的笑意,抬手虛扶:“起來吧,不必謝朕,你謝濟危吧,是他推薦你入閣的。”
楊廷和緩緩起身,臉上的震驚難以掩飾,他緩緩轉身,目光落在徐誌道身上,眼中滿是複雜的情緒,有意外、有驚喜、更有深深的感激。
“濟危,在下何德何能,竟蒙你如此舉薦,此等大恩,本官無以為報!”楊廷和聲音微微顫抖,拱手作揖,身子一躬到底,久久未曾直起。
徐誌道連忙上前,雙手穩穩托住楊廷和的手臂,將他扶起,臉上掛著溫和謙遜的笑容:“楊大人言重了。我舉薦你,絕非出於私情,實是你才學出眾、見識不凡,且行事沉穩、大局觀強,有經天緯地之才,定能為內閣注入新的活力,為大明社稷的安穩繁榮貢獻力量。”
朱佑樘看著二人的互動,微微頷首,眼中滿是欣慰:“你們二人,一個沉穩持重,一個才思敏捷,皆是我大明的棟梁之材。如今朝堂局勢複雜,內閣責任重大,朕期望你們能攜手共進,莫要辜負朕的一番厚望。”
楊廷和眼眶微微泛紅,心中滿是感動,再次向徐誌道拱手致謝:“濟危,承蒙你如此看重,日後但凡有需要為師之處,你盡管開口,萬不可與我見外。”
徐誌道笑著點頭:“楊大人言重了,您於我有授業之恩,如今能在朝堂上繼續仰仗您的智慧,實乃學生之幸。往後還望楊大人多多指點,共同為陛下分憂。”
朱佑樘看著這師生二人,神色間滿是期許:“你們二人**,朕深感欣慰。如今朝堂之上,民生、吏治、邊防等諸多事務千頭萬緒,內閣肩負著輔佐朕治理天下的重任。”他微微頓了頓,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憂慮,“邊境局勢日益緊張,北方部落剛剛平息,南方又時有匪患,百姓生計也受到影響。朕希望你們能盡快拿出應對之策。”
楊廷和神色一凜,上前一步道:“陛下放心,臣與濟危定會全力以赴。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加強邊防軍備,選派得力將領駐守邊境,同時整頓南方吏治,清剿匪患,還百姓一個太平。”
徐誌道接著說道:“陛下,在加強軍事防禦的同時,也可開展邊境貿易,以經濟往來緩解緊張局勢。至於南方匪患,除了武力清剿,還需安撫百姓,從根本上解決民生問題,讓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就不會有人鋌而走險。”
朱佑樘聽後,微微點頭:“你們所言極是。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與內閣其他成員共同商討,製定出詳細可行的方案。”
隨後,三人又就朝堂上各方勢力的平衡、稅收改革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不知不覺,暖閣外的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月光透過窗戶灑在地上,映出三人忙碌的身影。
待商討完畢,楊廷和與徐誌道起身告辭。
走出暖閣,夜風吹來,帶著絲絲涼意。
楊廷和感慨道:“濟危,日後若有差遣還請吩咐。”
徐誌道神色堅定:“楊大人,在下並非是為了挾恩圖報,而是您真有才學。還望不負陛下所托,不負天下百姓。”
兩人相視一笑,在月色下並肩離去,他們深知,未來的道路充滿挑戰,但隻要師生**,定能為大明開創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新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