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各懷心事
大明:從東宮侍讀到活著的異姓王 作者:青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夜幕如墨,濃稠地包裹著京城。
楊廷和一路快馬加鞭趕迴府邸,衣擺被疾風吹得獵獵作響。
剛一翻身下馬,他便腳步匆匆,徑直朝著書房奔去,連管家迎上來的問候都隻是隨意擺了擺手,神色凝重得仿佛背負著千斤重擔。
書房內,燭火在微風中不安地跳動,將他高大卻略顯慌亂的身影搖曳地映照在牆壁上。
楊廷和甚至來不及坐下喘口氣,就迅速伸手將桌上的宣紙一把展開,手臂帶動衣袖,帶起一陣小小的風聲。
他急切地握住毛筆,在硯台中蘸滿墨汁,隨著筆鋒落下,紙上立刻暈染開一道道黑色的痕跡,那是他內心焦急的具象化。
手中的筆好似被某種無形的力量驅使,在紙上飛速遊走,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
他將今日朝堂上的風雲變幻,每一個細節,每一次交鋒,尤其是自己被徐誌道舉薦入閣這一震撼性的事件,巨細無遺地寫進信中。
因為內心的急切與不安,筆下的字跡變得有些潦草,原本飄逸俊朗的字體此刻歪歪扭扭,筆畫之間的連筆也顯得急促而淩亂。
但他全然顧不上這些,腦海中隻有一個念頭在不斷迴響。
盡快將事情告知家主,尋求下一步的指示,就像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人急切地渴望找到那一絲曙光。
他一邊低聲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一邊將心中的疑惑、擔憂與惶恐都毫無保留地傾注在這封信中。
寫罷,他急促地吹了吹墨跡,而後小心翼翼地將信紙折疊起來,每一個動作都帶著幾分緊張與慎重,仿佛手中拿著的是關乎家族生死存亡的機密。
他將信紙放入信封,又用火漆仔細地封好,看著火漆漸漸凝固,他才微微鬆了口氣。
而後,他快步走到書房門口,深吸一口氣,大聲喚來管家。
管家聽到唿喊,從偏房匆匆趕來,腳步匆忙得差點在門檻處絆了一下。
一見到楊廷和那凝重如霜的神色,管家心中也跟著一緊,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老爺,出什麽事了?”管家的聲音帶著幾分小心翼翼,他還是第一次見自家老爺如此慌亂與焦急。
楊廷和將信遞到管家手中,手微微顫抖,神色嚴肅得如同即將麵臨一場生死大戰。
“你立刻快馬加鞭,將這封信送到家主手中。
此事十萬火急,片刻都耽誤不得,若是有任何差池,你我都擔待不起!”
他的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眼睛緊緊盯著管家,仿佛要將這份急切與重要性深深地刻進管家的心裏。
管家接過信,感受到楊廷和話語中的急切與嚴肅,仿佛手中握著的不是一封信,而是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
他連忙點頭應道:“老爺放心,我這就去辦,保證將信安全、迅速地送到家主手中。”
說完,便轉身快步離去,腳步匆忙,帶起一陣小小的揚塵,去準備執行這緊急而重要的任務。
楊廷和站在書房門口,望著管家離去的背影消失在黑暗的庭院中,心中滿是憂慮。
他深知,自己被舉薦入閣一事,或許隻是一場更大風暴的開端,而自己的命運,乃至背後家族的命運,都將與這朝堂局勢緊緊相連,如同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隨時可能被吞沒。
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之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墜入無盡的深淵。
他隻能期盼家主能盡快迴信,為他指明方向,讓他在這複雜的局勢中找到立足之地,尋得一絲生機。
暖閣內,燭光昏黃,映照出朱佑樘那略顯疲憊卻依然銳利的麵容。
他端坐在主位上,身姿挺拔,散發著上位者獨有的威嚴與氣勢。
他的目光在暖閣內緩緩掃過,似乎在巡視著這片屬於他的權力中心,隨後,他揚聲喊道:“牟斌、何鼎,出來吧。”
聲音低沉而有力,在暖閣內迴蕩,仿佛帶著一種無形的壓迫感。
牟斌與何鼎二人如同鬼魅般從暗處快步走出,動作敏捷而迅速。
他們在朱佑樘麵前單膝跪地,膝蓋與地麵接觸,發出沉悶的聲響。
兩人神色恭敬,低垂著頭,不敢直視朱佑樘的眼睛,等待著皇帝的指令。
朱佑樘目光掃過他們,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審視與期待,沉聲道:“你們一直留意著朝堂動靜,尤其是徐誌道。這段時日,他是否知曉了自己的身份?”
他的聲音不高,但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斤的重量,讓人不敢有絲毫懈怠。
牟斌微微皺眉,額頭上浮現出幾道細細的皺紋,他思索片刻後,緩緩迴道。
“陛下,臣一直在暗中觀察,日夜不敢懈怠,暫時沒發現徐誌道知曉自身身份的跡象。”
話到此處,他卻頓住了,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沒有再往下說。
何鼎猶豫了一下,嘴唇微微動了動,似乎在斟酌著用詞。
他小心翼翼地開口道:“陛下,老奴不敢妄言,但是要不……”
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朱佑樘猛地一拍桌案的聲音打斷。
朱佑樘勃然大怒,雙眼圓睜,目光如炬,仿佛要將眼前的一切都看穿。
“朕問你們,就要確鑿證據,別在朕跟前瞎猜!要是僅憑猜測,朕養你們有何用?”
他的聲音在暖閣內陡然提高,帶著一種憤怒與失望,震得桌上的燭火都晃了幾晃。
何鼎嚇得身子一顫,整個人幾乎貼在了地麵上,連忙叩首。
“陛下息怒,老奴一切都是為陛下著想。”
朱佑樘明白這徐誌道,若能善加任用,日後必是太子殿下的肱骨之臣,就如同當年宣宗之於謙,是國之棟梁啊。
若無證據便輕易處置他,實在不妥。
牟斌心中暗自思量,他並非完全領會朱佑樘的意圖,隻是之前受了徐誌道一個人情,若不是如此,以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又怎會輕易放過任何可能的線索。
他垂首不語,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徐誌道的一絲感激,又有對皇帝威嚴的敬畏,還有對朝堂局勢的擔憂,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他的內心無法平靜。
朱佑樘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了下情緒,緩緩道。
“朕自然明白他的才能。
隻是他的身世特殊,若有二心,朝堂危矣。”
他的聲音恢複了平靜,但眼神中依然透露出深深的憂慮,仿佛在擔憂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牟斌也明白,徐誌道身邊還有個汪直呢。
汪直雖如今已是白身,可虎死餘威在,誰也不知道那老頭到底還藏著多大的能量,現在幫著徐誌道趕車,但是誰敢小瞧他?
他在心中默默盤算著,臉上卻不動聲色,隻是微微點了點頭,似乎在迴應朱佑樘的話,又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京城內,某王府之中,雕梁畫棟,飛簷鬥拱,盡顯奢華與氣派。
庭院內,奇花異草爭奇鬥豔,假山流水相映成趣,仿佛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一位身著華服的王爺正慵懶地半倚在榻上,榻上鋪設著柔軟的錦被和名貴的狐皮。
他手中把玩著一枚溫潤的玉佩,玉佩在他修長的手指間來迴轉動,發出淡淡的光澤。
他的神色悠然,仿佛世間的一切都與他無關,隻有手中的玉佩才是他此刻的全部。
這時,李先生匆匆走進來,他的腳步急促卻又帶著幾分謹慎,生怕驚擾了這寧靜的氛圍。
在離榻幾步遠的地方,他停下腳步,恭敬地拱手行禮,脊背微微彎曲,臉上帶著幾分謹慎與謙卑。
“王爺,”李先生的聲音不高,卻透著清晰的條理,如同山間的清泉,清脆而悅耳。
“李東陽已經升任內閣首輔,楊廷和補缺入閣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偷偷抬眼觀察著王爺的神色,想要從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絲情緒的變化。
王爺聽聞,手上把玩玉佩的動作微微一滯,手指停在了玉佩的邊緣,仿佛時間也在這一刻靜止。
他抬眼看向李先生,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如同夜空中劃過的流星,稍縱即逝。
他漫不經心地問道:“那個誰沒進去?”
說罷,他輕輕挑了挑眉,臉上帶著一絲漫不經心的戲謔,仿佛在談論著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
李先生心領神會,立刻低頭迴應:“沒進去。”
他的聲音壓得更低,仿佛生怕被別人聽到這個秘密。
王爺的眼神瞬間變得冷冽,如同寒冬的冰霜,讓人不寒而栗。
他坐直身子,將手中的玉佩重重地放在一旁的矮幾上,發出“啪”的一聲輕響,打破了原本寧靜的氛圍。
他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悅:“誰在裏麵攪和的?”
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種上位者的威嚴與質問。
“徐誌道。”李先生迴答得幹脆利落,沒有絲毫的猶豫。
他知道,在王爺麵前,不需要過多的廢話,簡潔明了才是最好的迴答。
“好啊,”
王爺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眼中卻沒有絲毫笑意,仿佛是一隻狡猾的狐狸,正在算計著什麽。
“本王對他越來越感興趣了。”
說著,他靠迴榻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榻沿,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仿佛在彈奏著一首神秘的樂曲。
“上次的禮物送去了嗎?”
王爺的聲音再次響起,這次多了幾分不容置疑的威嚴,如同皇帝下達的聖旨,讓人不敢違抗。
“已經送過去了。”
李先生連忙迴應,身子又躬得更低了些,幾乎要貼到地麵上。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緊張,生怕自己的迴答不能讓王爺滿意。
王爺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決斷,仿佛在心中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他猛地站起身來,袍角隨著他的動作飛揚起來,帶起一陣小小的微風。
他大聲說道:“準備拜帖,明日,本王拜訪魏國公。”
他的聲音在庭院內迴蕩,充滿了自信與決心。
“是,王爺。”
李先生恭敬地應下,直到王爺轉身走進內室,他才緩緩直起身子,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既有對王爺決定的疑惑,又有對未來局勢的擔憂。
隨後,他快步退下,去準備王爺交代的事宜,腳步匆忙,仿佛在與時間賽跑。
楊廷和一路快馬加鞭趕迴府邸,衣擺被疾風吹得獵獵作響。
剛一翻身下馬,他便腳步匆匆,徑直朝著書房奔去,連管家迎上來的問候都隻是隨意擺了擺手,神色凝重得仿佛背負著千斤重擔。
書房內,燭火在微風中不安地跳動,將他高大卻略顯慌亂的身影搖曳地映照在牆壁上。
楊廷和甚至來不及坐下喘口氣,就迅速伸手將桌上的宣紙一把展開,手臂帶動衣袖,帶起一陣小小的風聲。
他急切地握住毛筆,在硯台中蘸滿墨汁,隨著筆鋒落下,紙上立刻暈染開一道道黑色的痕跡,那是他內心焦急的具象化。
手中的筆好似被某種無形的力量驅使,在紙上飛速遊走,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
他將今日朝堂上的風雲變幻,每一個細節,每一次交鋒,尤其是自己被徐誌道舉薦入閣這一震撼性的事件,巨細無遺地寫進信中。
因為內心的急切與不安,筆下的字跡變得有些潦草,原本飄逸俊朗的字體此刻歪歪扭扭,筆畫之間的連筆也顯得急促而淩亂。
但他全然顧不上這些,腦海中隻有一個念頭在不斷迴響。
盡快將事情告知家主,尋求下一步的指示,就像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人急切地渴望找到那一絲曙光。
他一邊低聲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一邊將心中的疑惑、擔憂與惶恐都毫無保留地傾注在這封信中。
寫罷,他急促地吹了吹墨跡,而後小心翼翼地將信紙折疊起來,每一個動作都帶著幾分緊張與慎重,仿佛手中拿著的是關乎家族生死存亡的機密。
他將信紙放入信封,又用火漆仔細地封好,看著火漆漸漸凝固,他才微微鬆了口氣。
而後,他快步走到書房門口,深吸一口氣,大聲喚來管家。
管家聽到唿喊,從偏房匆匆趕來,腳步匆忙得差點在門檻處絆了一下。
一見到楊廷和那凝重如霜的神色,管家心中也跟著一緊,一種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
“老爺,出什麽事了?”管家的聲音帶著幾分小心翼翼,他還是第一次見自家老爺如此慌亂與焦急。
楊廷和將信遞到管家手中,手微微顫抖,神色嚴肅得如同即將麵臨一場生死大戰。
“你立刻快馬加鞭,將這封信送到家主手中。
此事十萬火急,片刻都耽誤不得,若是有任何差池,你我都擔待不起!”
他的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眼睛緊緊盯著管家,仿佛要將這份急切與重要性深深地刻進管家的心裏。
管家接過信,感受到楊廷和話語中的急切與嚴肅,仿佛手中握著的不是一封信,而是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
他連忙點頭應道:“老爺放心,我這就去辦,保證將信安全、迅速地送到家主手中。”
說完,便轉身快步離去,腳步匆忙,帶起一陣小小的揚塵,去準備執行這緊急而重要的任務。
楊廷和站在書房門口,望著管家離去的背影消失在黑暗的庭院中,心中滿是憂慮。
他深知,自己被舉薦入閣一事,或許隻是一場更大風暴的開端,而自己的命運,乃至背後家族的命運,都將與這朝堂局勢緊緊相連,如同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隨時可能被吞沒。
在這波譎雲詭的朝堂之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萬劫不複,墜入無盡的深淵。
他隻能期盼家主能盡快迴信,為他指明方向,讓他在這複雜的局勢中找到立足之地,尋得一絲生機。
暖閣內,燭光昏黃,映照出朱佑樘那略顯疲憊卻依然銳利的麵容。
他端坐在主位上,身姿挺拔,散發著上位者獨有的威嚴與氣勢。
他的目光在暖閣內緩緩掃過,似乎在巡視著這片屬於他的權力中心,隨後,他揚聲喊道:“牟斌、何鼎,出來吧。”
聲音低沉而有力,在暖閣內迴蕩,仿佛帶著一種無形的壓迫感。
牟斌與何鼎二人如同鬼魅般從暗處快步走出,動作敏捷而迅速。
他們在朱佑樘麵前單膝跪地,膝蓋與地麵接觸,發出沉悶的聲響。
兩人神色恭敬,低垂著頭,不敢直視朱佑樘的眼睛,等待著皇帝的指令。
朱佑樘目光掃過他們,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審視與期待,沉聲道:“你們一直留意著朝堂動靜,尤其是徐誌道。這段時日,他是否知曉了自己的身份?”
他的聲音不高,但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斤的重量,讓人不敢有絲毫懈怠。
牟斌微微皺眉,額頭上浮現出幾道細細的皺紋,他思索片刻後,緩緩迴道。
“陛下,臣一直在暗中觀察,日夜不敢懈怠,暫時沒發現徐誌道知曉自身身份的跡象。”
話到此處,他卻頓住了,眼神中閃過一絲猶豫,沒有再往下說。
何鼎猶豫了一下,嘴唇微微動了動,似乎在斟酌著用詞。
他小心翼翼地開口道:“陛下,老奴不敢妄言,但是要不……”
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朱佑樘猛地一拍桌案的聲音打斷。
朱佑樘勃然大怒,雙眼圓睜,目光如炬,仿佛要將眼前的一切都看穿。
“朕問你們,就要確鑿證據,別在朕跟前瞎猜!要是僅憑猜測,朕養你們有何用?”
他的聲音在暖閣內陡然提高,帶著一種憤怒與失望,震得桌上的燭火都晃了幾晃。
何鼎嚇得身子一顫,整個人幾乎貼在了地麵上,連忙叩首。
“陛下息怒,老奴一切都是為陛下著想。”
朱佑樘明白這徐誌道,若能善加任用,日後必是太子殿下的肱骨之臣,就如同當年宣宗之於謙,是國之棟梁啊。
若無證據便輕易處置他,實在不妥。
牟斌心中暗自思量,他並非完全領會朱佑樘的意圖,隻是之前受了徐誌道一個人情,若不是如此,以錦衣衛指揮使的身份,又怎會輕易放過任何可能的線索。
他垂首不語,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徐誌道的一絲感激,又有對皇帝威嚴的敬畏,還有對朝堂局勢的擔憂,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他的內心無法平靜。
朱佑樘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了下情緒,緩緩道。
“朕自然明白他的才能。
隻是他的身世特殊,若有二心,朝堂危矣。”
他的聲音恢複了平靜,但眼神中依然透露出深深的憂慮,仿佛在擔憂著即將到來的風暴。
牟斌也明白,徐誌道身邊還有個汪直呢。
汪直雖如今已是白身,可虎死餘威在,誰也不知道那老頭到底還藏著多大的能量,現在幫著徐誌道趕車,但是誰敢小瞧他?
他在心中默默盤算著,臉上卻不動聲色,隻是微微點了點頭,似乎在迴應朱佑樘的話,又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京城內,某王府之中,雕梁畫棟,飛簷鬥拱,盡顯奢華與氣派。
庭院內,奇花異草爭奇鬥豔,假山流水相映成趣,仿佛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一位身著華服的王爺正慵懶地半倚在榻上,榻上鋪設著柔軟的錦被和名貴的狐皮。
他手中把玩著一枚溫潤的玉佩,玉佩在他修長的手指間來迴轉動,發出淡淡的光澤。
他的神色悠然,仿佛世間的一切都與他無關,隻有手中的玉佩才是他此刻的全部。
這時,李先生匆匆走進來,他的腳步急促卻又帶著幾分謹慎,生怕驚擾了這寧靜的氛圍。
在離榻幾步遠的地方,他停下腳步,恭敬地拱手行禮,脊背微微彎曲,臉上帶著幾分謹慎與謙卑。
“王爺,”李先生的聲音不高,卻透著清晰的條理,如同山間的清泉,清脆而悅耳。
“李東陽已經升任內閣首輔,楊廷和補缺入閣了。”
他一邊說著,一邊偷偷抬眼觀察著王爺的神色,想要從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絲情緒的變化。
王爺聽聞,手上把玩玉佩的動作微微一滯,手指停在了玉佩的邊緣,仿佛時間也在這一刻靜止。
他抬眼看向李先生,眼中閃過一絲銳利,如同夜空中劃過的流星,稍縱即逝。
他漫不經心地問道:“那個誰沒進去?”
說罷,他輕輕挑了挑眉,臉上帶著一絲漫不經心的戲謔,仿佛在談論著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
李先生心領神會,立刻低頭迴應:“沒進去。”
他的聲音壓得更低,仿佛生怕被別人聽到這個秘密。
王爺的眼神瞬間變得冷冽,如同寒冬的冰霜,讓人不寒而栗。
他坐直身子,將手中的玉佩重重地放在一旁的矮幾上,發出“啪”的一聲輕響,打破了原本寧靜的氛圍。
他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悅:“誰在裏麵攪和的?”
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一種上位者的威嚴與質問。
“徐誌道。”李先生迴答得幹脆利落,沒有絲毫的猶豫。
他知道,在王爺麵前,不需要過多的廢話,簡潔明了才是最好的迴答。
“好啊,”
王爺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眼中卻沒有絲毫笑意,仿佛是一隻狡猾的狐狸,正在算計著什麽。
“本王對他越來越感興趣了。”
說著,他靠迴榻上,手指輕輕敲擊著榻沿,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仿佛在彈奏著一首神秘的樂曲。
“上次的禮物送去了嗎?”
王爺的聲音再次響起,這次多了幾分不容置疑的威嚴,如同皇帝下達的聖旨,讓人不敢違抗。
“已經送過去了。”
李先生連忙迴應,身子又躬得更低了些,幾乎要貼到地麵上。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緊張,生怕自己的迴答不能讓王爺滿意。
王爺沉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決斷,仿佛在心中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他猛地站起身來,袍角隨著他的動作飛揚起來,帶起一陣小小的微風。
他大聲說道:“準備拜帖,明日,本王拜訪魏國公。”
他的聲音在庭院內迴蕩,充滿了自信與決心。
“是,王爺。”
李先生恭敬地應下,直到王爺轉身走進內室,他才緩緩直起身子,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既有對王爺決定的疑惑,又有對未來局勢的擔憂。
隨後,他快步退下,去準備王爺交代的事宜,腳步匆忙,仿佛在與時間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