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朝之後,朱佑樘迴到乾清宮,卻依舊難以抑製內心的激動。


    他在殿內來迴踱步,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邊疆戰士們奮勇殺敵的畫麵,對劉大夏和張侖的讚賞之情愈發深厚。


    思索片刻,他喚來何鼎,提筆寫下一道詔書,對兩位將領的功績予以高度肯定,並決定重重賞賜,以激勵全軍士氣。


    與此同時,京城的大街小巷已然傳開了邊關大捷的消息。


    百姓們紛紛湧上街頭,歡唿雀躍,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酒肆茶館裏,人們圍坐在一起,興致勃勃地談論著這場勝利,言語間滿是對大明軍隊的自豪與對國家安寧的期待。


    劉大夏在遼東得知皇帝急召大臣商議要事,心中明白,這是關乎邊境未來走向的關鍵時刻。


    他一麵加強遼東的防禦部署,不敢有絲毫懈怠;一麵命人密切關注達延汗部的動向,防止其在和談期間有任何異動。


    而張侖則帶著神機營的部分將士凱旋而歸,一路上百姓夾道歡迎,歡唿聲此起彼伏。


    抵達京城後,他馬不停蹄地進宮麵聖,向朱佑樘詳細匯報了戰場上的細節。


    朱佑樘聽得極為專注,不時詢問一些關鍵問題,對神機營的遊擊戰術讚不絕口,並鼓勵張侖繼續鑽研軍事策略,為大明的國防事業貢獻更多力量。


    次日清晨,大臣們早早來到朝堂,繼續昨日的討論。


    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眾人都有了更為成熟的想法。


    劉健提出,在和約中應明確規定達延汗部對大明的朝貢義務,以彰顯大明的宗主國地位,鞏固雙方的和平關係。


    吏部尚書馬文升則建議,從內地選派一批能幹的官員前往遼東任職,加強當地的行政管理,促進邊境地區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為長期和平奠定堅實基礎。


    朱佑樘認真聽取每一位大臣的建議,權衡利弊。在討論到貿易開放的具體地點和商品種類時,各方意見出現了分歧。


    有的大臣主張擴大互市規模,促進經濟繁榮;有的則擔心開放過度會帶來潛在的安全隱患。


    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最終決定先在幾個重要的邊境城鎮試點開放互市,嚴格把控交易商品的種類和數量,確保貿易活動既能促進經濟交流,又不會危及國家安全。


    隨著討論的深入,各項決策逐漸明晰。朱佑樘對大臣們的表現十分滿意,他總結道:“此次邊關大捷,是我大明之福。但和平來之不易,我們更應珍惜。


    眾愛卿所提之策,皆為長遠之計,務必盡快落實,朕期待看到一個繁榮穩定的邊疆。”


    退朝後,各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兵部開始著手製定遼東邊防的詳細建設計劃,安排兵力部署;禮部則緊鑼密鼓地籌備與達延汗部使臣的和談事宜,擬定和約的具體條款;戶部與工部協同合作,核算錢糧、規劃物料采購和工匠招募,為邊防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


    京城內一片忙碌景象,所有人都在為實現邊境的長久和平而努力。


    而遠在草原的達延汗部,也在焦急地等待著大明的迴應,他們深知,這一次的和談,將決定著達延汗部落未來的命運。


    三日後,工部尚書徐貫與戶部尚書韓文準時將錢糧使用與工程規劃呈至禦前。


    朱佑樘展開細看,見規劃中詳細羅列了各項物料的采購預算、工匠招募數量與薪資標準,還有邊防工事的建設進度安排,不禁微微點頭,對二人的辦事效率表示認可。


    但他也指出幾處需完善的細節,要求他們再度核實,確保規劃既符合實際需求,又能做到最優化利用資源。


    與此同時,禮部已經與達延汗部的使臣進行了初步接觸。


    使臣帶來了達延汗的親筆書信,言辭間滿是求和的誠意,還呈上了豐厚的禮品,表達對大明的敬意。


    禮部尚書傅瀚仔細斟酌著每一個外交用詞,力求在維護大明尊嚴的同時,為雙方的和平談判營造良好氛圍。


    刑部尚書閔珪也沒有閑著,他召集了刑部的精幹幕僚以及熟悉邊境事務的地方官員,日夜研討,製定出一係列針對邊境貿易糾紛的律法細則。


    這些細則涵蓋了貨物交易、人員往來、稅收征管等各個方麵,既考慮到大明的法律體係,又兼顧了邊境地區的特殊情況,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切實可行。


    在遼東,劉大夏一邊等待朝廷的進一步指示,一邊組織軍民開展戰後重建工作。


    他深知,要想徹底穩固邊境,不僅要有強大的軍事防禦,還要有繁榮的經濟和穩定的民生。


    於是,他鼓勵當地百姓開墾荒地,發展農業生產,同時協調各方資源,修複被戰火破壞的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


    張侖則在京城積極配合兵部的工作,分享他在戰場上的實戰經驗,為完善遼東邊防戰略出謀劃策。


    他還主動請纓,希望能再次奔赴遼東,參與邊防建設和後續的防禦工作,以確保邊境的長治久安。


    很快,第二次朝會如期舉行。


    朱佑樘端坐在龍椅上,目光掃視著下方的大臣們,沉穩地說道:“諸位愛卿,這幾日各部各司其職,成果顯著。


    今日,我們便來敲定與達延汗部和談的最終方案。”


    禮部尚書傅瀚率先匯報了與使臣接觸的情況,呈上擬定的和約草案。


    草案中明確了雙方的邊界劃分、朝貢製度、貿易規則等關鍵內容,大臣們傳閱後紛紛發表意見。


    有人提出在邊界劃分上要更加精確,避免日後產生爭端;有人建議在朝貢製度中增加文化交流的內容,以促進雙方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兵部尚書則展示了遼東邊防建設的最新規劃,計劃在邊境沿線修築多座堅固的堡壘,配備先進的火器和充足的兵力。


    同時,還將建立一套完善的情報預警係統,確保能夠及時掌握敵方動態。


    經過一整天的激烈討論,各項方案終於確定下來。朱佑樘鄭重宣布:“和談之事,關係重大,朕任命傅瀚為和談使臣,全權負責與達延汗部的談判事宜。


    務必達成公平合理、互利共贏的和約,為我大明贏得長久的和平。”


    傅瀚領命,心中深感責任重大。


    他退朝後便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出行事宜,挑選隨行人員,準備一應文書禮品。


    而整個京城,也在為這場即將到來的和平談判而緊張忙碌著,所有人都期待著,能通過這次和談,徹底結束邊境的紛爭,迎來一個繁榮昌盛的新時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東宮侍讀到活著的異姓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酉並收藏大明:從東宮侍讀到活著的異姓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