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你想怎麽做
大明:從東宮侍讀到活著的異姓王 作者:青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誌道離去後,朱佑樘獨自靜坐在暖閣之中,周遭的空氣仿佛都隨著他的凝重神情而凝固。
他的眉頭緊緊擰成了一個“川”字,深邃的眼眸中滿是憂慮與沉思,恰似一潭幽深的湖水,潛藏著無盡的波瀾。
案幾上,一盞茶靜靜擱置,嫋嫋升騰的熱氣早已消散殆盡,隻留下逐漸冷卻的茶水,映射出他此刻煩亂不堪的心境。
朱佑樘心中再清楚不過,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然如風中殘燭,每況愈下,再也不容許他繼續以溫和的手段,像溫水煮青蛙那般去處理朝堂的棘手難題了。
死神的陰影仿若近在咫尺,也許是短短兩年之內,又或許殘酷到僅有兩個月的時間,生命的倒計時便會戛然而止。
一旦自己帶著這些未竟之事撒手人寰,即便傳說中的謀聖張良重生在世,麵對這看似強盛、實則內裏腐朽到極致的大明王朝,怕也是迴天乏術,無力扭轉乾坤。
難道朱佑樘對底下臣子結黨營私的醜態一無所知嗎?
絕非如此。
朝堂之上,官員們為了一己私利,拉幫結派,互相傾軋,黨爭之風愈演愈烈,他看得清清楚楚,每一個小動作、每一次勾結,都沒能逃過他的帝王之眼。
朱佑樘對勳貴集團中飽私囊的行徑毫無察覺嗎?
實則不然。
那些皇親國戚、功勳世家,仗著祖上的蔭庇,肆意侵吞國家財產,貪墨成風,肥了自家的私庫,卻讓大明的國庫日益空虛,他又怎會被蒙在鼓裏。
朱佑樘對皇室其他子弟覬覦皇位的野心毫無所覺嗎?
當然不是。
宮廷深處,陰謀的暗流在湧動,那些心懷不軌的皇室子弟,目光貪婪地盯著那至高無上的龍椅,蠢蠢欲動,妄圖取而代之,他又豈會忽視這潛在的威脅。
朱佑樘對被屠滅的世家死灰複燃、再度抬頭的跡象毫無知曉嗎?
更是錯了。
盡管曾遭受沉重打擊,但那些世家大族的根基深厚,隨著時間的推移,竟有卷土重來之勢,企圖再次掌控朝堂,他早已將這一切盡收眼底。
這一樁樁、一件件,朱佑樘比朝堂上的任何一位臣子都要清楚。
曾經,他滿懷期望,想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溫和地處理這些棘手之人、複雜之事,期望大明能在平穩的局勢中,為自己唯一的兒子朱厚照鋪就一條光明坦途,讓他能順利繼承皇位,開創太平盛世。
然而,命運卻對他如此殘酷,他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成為了他實現這一願景的巨大阻礙。
迴想起早些年,那是一段不堪迴首的黑暗歲月。
為了躲避萬貴妃的迫害,年幼的他如同一隻驚弓之鳥,在偌大的皇宮中東躲西藏,惶惶不可終日。
幸好,在一位貴人的暗中幫助下,他曆經千辛萬苦,終於得以與自己的父皇相見。
可萬貴妃得知自己的存在再也無法隱瞞後,便將滿腔的怒火肆意發泄在汪直身上。
而自己,雖幸運地重見天日,卻因那段顛沛流離的童年時光,落下了病根,孱弱的身體讓他早早明白,自己恐怕難以享盡天年,活到壽終正寢。
再者,朱佑樘的子嗣極為不豐,如今膝下僅有朱厚照這一名皇子。
並非他不願意廣納妃嬪,增添子嗣,實在是他心中對萬貴妃迫害先帝子嗣的血腥往事心有餘悸,生怕那段慘痛的曆史,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再度重演。
世家之害,經過大唐末年黃巢之亂的沉重打擊,已然不再像往昔那般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但大明王朝,經過長達百年的休養生息,那些世家大族的勢力,竟在暗中悄然抬頭。
盡管目前還在他的可控範圍之內,可朱佑樘深知,這就如同隱藏在暗處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帶來難以估量的後果。
而此刻,讓他最為憂心忡忡的,反而是朝堂上的文臣集團。
自從自己的祖父,那位有“叫門天子”之稱的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後,大明的軍事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掌兵的不再是那些能征善戰的武將,而是文臣。
這一轉變,看似穩定了朝堂局勢,實則暗藏隱患。
文臣掌兵,雖有其優勢,但也讓軍隊的指揮體係變得錯綜複雜,文臣們往往更注重權謀與利益,而非純粹的軍事戰略。
長此以往,大明的軍事力量必將受到影響,這對於一個麵臨諸多內憂外患的王朝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朱佑樘越想越覺形勢緊迫,心中五味雜陳,目光不自覺地落在牆上懸掛的大明輿圖上。
那山川河流、廣袤疆土,承載著無數百姓的希望,也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
他深知,若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整頓朝綱,必須出奇招。
啟用汪直,雖爭議巨大,但或許是眼下破局的關鍵一步。
朱佑樘在暖閣中來迴踱步,腦海中不斷權衡利弊。
汪直雖曾犯下大錯,可他的能力不容小覷,在情報搜集與處理複雜局勢方麵,有著旁人難以企及的手段。
朱佑樘決定,先秘密召見汪直,親自試探他的心意與態度。
深夜,汪直被悄然帶入暖閣。昏暗的燭光搖曳,映照著汪直略顯滄桑的麵容。
他跪地叩首,聲音低沉卻沉穩。
“罪臣汪直,叩見陛下。”
朱佑樘凝視著汪直,目光如炬,良久才開口。
“汪公,你可知朕為何喚你前來?”
汪直微微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恭敬迴道。
“罪臣猜想,陛下許是為朝堂亂象憂心,罪臣願為陛下分憂,萬死不辭。”
朱佑樘微微頷首。
“朝堂局勢複雜,黨爭、勳貴、世家,各方勢力盤根錯節。
朕欲整頓朝綱,你可有良策?”
汪直思索片刻,緩緩說道。
“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分化瓦解各方勢力。
可從黨爭入手,揪出那些結黨營私的關鍵人物,以雷霆手段處置,震懾朝堂。
對於勳貴,可削減其部分特權,嚴查貪腐。
而世家,可通過限製其土地兼並、商業壟斷等手段,逐步削弱其根基。”
朱佑樘心中一動,汪直所言,與他心中所想竟有幾分契合。但他仍不動聲色,繼續問道。
“那你呢?朕若啟用你,你當如何自處?”
他的眉頭緊緊擰成了一個“川”字,深邃的眼眸中滿是憂慮與沉思,恰似一潭幽深的湖水,潛藏著無盡的波瀾。
案幾上,一盞茶靜靜擱置,嫋嫋升騰的熱氣早已消散殆盡,隻留下逐漸冷卻的茶水,映射出他此刻煩亂不堪的心境。
朱佑樘心中再清楚不過,自己的身體狀況已然如風中殘燭,每況愈下,再也不容許他繼續以溫和的手段,像溫水煮青蛙那般去處理朝堂的棘手難題了。
死神的陰影仿若近在咫尺,也許是短短兩年之內,又或許殘酷到僅有兩個月的時間,生命的倒計時便會戛然而止。
一旦自己帶著這些未竟之事撒手人寰,即便傳說中的謀聖張良重生在世,麵對這看似強盛、實則內裏腐朽到極致的大明王朝,怕也是迴天乏術,無力扭轉乾坤。
難道朱佑樘對底下臣子結黨營私的醜態一無所知嗎?
絕非如此。
朝堂之上,官員們為了一己私利,拉幫結派,互相傾軋,黨爭之風愈演愈烈,他看得清清楚楚,每一個小動作、每一次勾結,都沒能逃過他的帝王之眼。
朱佑樘對勳貴集團中飽私囊的行徑毫無察覺嗎?
實則不然。
那些皇親國戚、功勳世家,仗著祖上的蔭庇,肆意侵吞國家財產,貪墨成風,肥了自家的私庫,卻讓大明的國庫日益空虛,他又怎會被蒙在鼓裏。
朱佑樘對皇室其他子弟覬覦皇位的野心毫無所覺嗎?
當然不是。
宮廷深處,陰謀的暗流在湧動,那些心懷不軌的皇室子弟,目光貪婪地盯著那至高無上的龍椅,蠢蠢欲動,妄圖取而代之,他又豈會忽視這潛在的威脅。
朱佑樘對被屠滅的世家死灰複燃、再度抬頭的跡象毫無知曉嗎?
更是錯了。
盡管曾遭受沉重打擊,但那些世家大族的根基深厚,隨著時間的推移,竟有卷土重來之勢,企圖再次掌控朝堂,他早已將這一切盡收眼底。
這一樁樁、一件件,朱佑樘比朝堂上的任何一位臣子都要清楚。
曾經,他滿懷期望,想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溫和地處理這些棘手之人、複雜之事,期望大明能在平穩的局勢中,為自己唯一的兒子朱厚照鋪就一條光明坦途,讓他能順利繼承皇位,開創太平盛世。
然而,命運卻對他如此殘酷,他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成為了他實現這一願景的巨大阻礙。
迴想起早些年,那是一段不堪迴首的黑暗歲月。
為了躲避萬貴妃的迫害,年幼的他如同一隻驚弓之鳥,在偌大的皇宮中東躲西藏,惶惶不可終日。
幸好,在一位貴人的暗中幫助下,他曆經千辛萬苦,終於得以與自己的父皇相見。
可萬貴妃得知自己的存在再也無法隱瞞後,便將滿腔的怒火肆意發泄在汪直身上。
而自己,雖幸運地重見天日,卻因那段顛沛流離的童年時光,落下了病根,孱弱的身體讓他早早明白,自己恐怕難以享盡天年,活到壽終正寢。
再者,朱佑樘的子嗣極為不豐,如今膝下僅有朱厚照這一名皇子。
並非他不願意廣納妃嬪,增添子嗣,實在是他心中對萬貴妃迫害先帝子嗣的血腥往事心有餘悸,生怕那段慘痛的曆史,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再度重演。
世家之害,經過大唐末年黃巢之亂的沉重打擊,已然不再像往昔那般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但大明王朝,經過長達百年的休養生息,那些世家大族的勢力,竟在暗中悄然抬頭。
盡管目前還在他的可控範圍之內,可朱佑樘深知,這就如同隱藏在暗處的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引爆,帶來難以估量的後果。
而此刻,讓他最為憂心忡忡的,反而是朝堂上的文臣集團。
自從自己的祖父,那位有“叫門天子”之稱的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後,大明的軍事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掌兵的不再是那些能征善戰的武將,而是文臣。
這一轉變,看似穩定了朝堂局勢,實則暗藏隱患。
文臣掌兵,雖有其優勢,但也讓軍隊的指揮體係變得錯綜複雜,文臣們往往更注重權謀與利益,而非純粹的軍事戰略。
長此以往,大明的軍事力量必將受到影響,這對於一個麵臨諸多內憂外患的王朝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朱佑樘越想越覺形勢緊迫,心中五味雜陳,目光不自覺地落在牆上懸掛的大明輿圖上。
那山川河流、廣袤疆土,承載著無數百姓的希望,也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
他深知,若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整頓朝綱,必須出奇招。
啟用汪直,雖爭議巨大,但或許是眼下破局的關鍵一步。
朱佑樘在暖閣中來迴踱步,腦海中不斷權衡利弊。
汪直雖曾犯下大錯,可他的能力不容小覷,在情報搜集與處理複雜局勢方麵,有著旁人難以企及的手段。
朱佑樘決定,先秘密召見汪直,親自試探他的心意與態度。
深夜,汪直被悄然帶入暖閣。昏暗的燭光搖曳,映照著汪直略顯滄桑的麵容。
他跪地叩首,聲音低沉卻沉穩。
“罪臣汪直,叩見陛下。”
朱佑樘凝視著汪直,目光如炬,良久才開口。
“汪公,你可知朕為何喚你前來?”
汪直微微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恭敬迴道。
“罪臣猜想,陛下許是為朝堂亂象憂心,罪臣願為陛下分憂,萬死不辭。”
朱佑樘微微頷首。
“朝堂局勢複雜,黨爭、勳貴、世家,各方勢力盤根錯節。
朕欲整頓朝綱,你可有良策?”
汪直思索片刻,緩緩說道。
“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分化瓦解各方勢力。
可從黨爭入手,揪出那些結黨營私的關鍵人物,以雷霆手段處置,震懾朝堂。
對於勳貴,可削減其部分特權,嚴查貪腐。
而世家,可通過限製其土地兼並、商業壟斷等手段,逐步削弱其根基。”
朱佑樘心中一動,汪直所言,與他心中所想竟有幾分契合。但他仍不動聲色,繼續問道。
“那你呢?朕若啟用你,你當如何自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