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像父親這樣的困難家庭,要想娶一房媳婦簡直比登天還難。據說,母親能嫁過來也是在媒人的威逼利誘之下,媒人是母親同村的一個中年人,人們都叫他大平。此人身高八尺有餘,體格健碩,眉如春山,眼若銅鈴,能言善辯,巧舌如簧,說起話來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若論資排輩,他比母親還要小一輩,但是年齡卻比母親大整整三十歲,這也不足為奇。俗話說:“搖籃裏的爺爺,拄拐杖的孫子。”他以說媒為生,祖父登門拜訪了三次他才勉強同意去說這個媒。


    母親出嫁的時候,外祖父已經去世六年,而舅父也去參軍了,所以一切婚嫁事宜都是外祖母一個人操辦,外祖母一個人支撐一個窮困潦倒的家實在不容易。


    媒人來到外祖母家的上房,照例大家互相寒暄幾句,外祖母請媒人坐下,媒人把一包紅紙包裹的點心放到桌子上就開門見山了。


    “二婆,我之前給你提過的那件事考慮得怎麽樣了”?


    “還沒有考慮好,得問一下她自己的意思”。


    “從來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隻要您老人家點頭就可以,轉兒豈有不同意的理”。


    “話也不是這麽說,平子,畢竟這是轉兒自己的終身大事,無論如何都要她自己願意”。


    “我看醜平那年輕人確實不錯,身材魁梧,儀表堂堂,為人正直,他父親也是老實本分,勤勤懇懇的莊稼人”。


    “我們商量好了給你迴話吧”!


    媒人後來又催了三四次,外祖母才同意去父親家看一下家庭狀況,不看則已,一看大失所望,迴去後毅然迴絕了媒人。


    為了這次接待,祖父也算做足了準備,家裏沒有白麵,祖父就讓小姑去鄰居家借了二斤小麥,讓三叔去磨坊舂了。專門請了村裏的“廚子”擀了一鍋清湯白麵片,那個時候白麵片非常奢侈,隻有過年才會吃一頓,平時基本上都吃雜麵。即便是這樣,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因為家裏的條件實在太差,單是房屋建設這一關就過不了。父親和二叔三叔他們三個人擠在一間偏房,睡在一張大通鋪上,父親沒有自己單獨的婚房。土炕的牆上已經被炕煙熏得焦黃焦黃,靠近窗戶的那一麵炕牆上圍了一層薄薄的塑料紙,也已經支離破碎,搖搖欲墜。


    後來媒人就說母親如果不嫁過去,大舅父的親事也就吹了,大舅父和大舅母也是大平保的媒。這樣一來,讓外祖母和母親都進退兩難,最後被逼無奈之下,她們隻能勉強答應了。


    第一次去送禮,祖父請了媒人和同族一個長輩,帶著父親來到了外祖母家。送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定親,一般都要帶二斤紅糖,一公一母兩隻紅色土雞,二斤茶葉,兩瓶白酒,十個大白饅頭。而祖父當時實在拿不出這些東西,最後隻帶了兩個大白麵饅頭和二斤紅糖。他們到外祖母家裏簡單吃了個便飯就直入主題了。


    “二婆啊,彩禮醜平父親這邊一時半會湊不齊,您看能不能先欠下三年之內湊齊送過來”。


    外祖母聽媒人這麽說,一下子不知所措,表情變得異常尷尬,臉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說不出一句話。彩禮本來已經討價還價多次降到最低了,隻有七百元,如果還湊不齊,那以後女兒嫁過去還怎麽過日子,她心裏顧慮的是這些問題。


    “照理說也不是沒有這樣的先例,隻是我兒子這邊也等著給人家上彩禮,如果他們那邊能欠,我這邊也沒問題”。


    這句話分量極大,其實是將了媒人一軍,竟然把平時能言善辯的媒人噎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隻在那裏巴巴地望著外祖母,最後大家不歡而散。


    迴去沒幾天,父親就出門打工去了,但遠水不解近渴,靠短期下苦力掙錢不過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解決眼前的燃眉之急。家裏,祖父也在想方設法籌錢,思前想後家裏能變賣的也就一頭小牛,就算是賣了還是湊不夠。最後找了很多親戚朋友才借到了一小半彩禮錢,加上賣牛的那部分剛剛好。祖父找人寫信叫父親趕快迴來,打算再次去上門送禮,以免夜長夢多。父親迴來以後,又是原班人馬去了外祖母家,距離第一次去已經過了大半年時間。這次還算順利,外祖母痛痛快快地答應了。


    迎娶那天,祖父借了村裏一戶人家的一頭灰色小毛驢,準備把新娘馱過來。因為村裏麵沒有馬,也沒有自行車,隻能找毛驢來替代,那個年代趕毛驢迎娶新娘是司空見慣的事。在毛驢頭上紮一朵大紅紗布折的牡丹花,象征富貴吉祥。引親人在前麵牽著毛驢,新郎跟在後邊,新郎胸前也戴著一朵紅紗布折的牡丹花,後麵跟著幾個吹鼓手。


    剛出莊的時候,他們吹得很起勁,出了莊到梁頂的時候就停下了,快到外祖母家裏就又開始搖頭擺尾,不遺餘力地吹起了迎親曲。那天正好是寒冷的冬天,走到半路,天突然下起了鵝毛大雪,雪花紛紛揚揚地落下,地麵上很快就打滑了,田野上下瞬間變成白茫茫的一片。冬天的早晨寒風凜冽,大家都縮手縮腳,雖然在走路熱身,但還是凍得瑟瑟發抖,時不時把手放到嘴角邊哈哈氣暖和暖和。嗩呐和笛子的聲音裏夾雜著絲絲唿嘯而過的北風,顯得有點沙啞,有點浮躁,時有時無,虛無縹緲,但無論如何都掩蓋不了這喜慶的氣氛。


    雪越下越大,大家也都加快了腳步,很快就到了外祖母家。大家先到上房上香磕頭,拜祭祖先,然後才開始吃飯。最後把彩禮拿出來讓媒人清點好交給外祖母,外祖母這邊也請了同族的長輩作陪,彩禮放在托盤裏麵。坐了一會,媒人和父親到側屋去接新娘,媒人和新郎到門口的時候,側屋的門“嘭”地被關上了,有幾個小孩子和年輕媳婦在屋裏麵要紅包。這是我們老家的習俗,俗稱“堵紅包”,實在沒辦法,媒人就拿出提前包好的紅包從門縫裏塞進去,塞了好幾次紅包門才打開了。


    迎新娘出門以後,大家就加快了腳步,到半山腰的時候,地麵實在太滑而坡又很陡峭,基本上是直立的,毛驢上不去了。不管引親人在前麵怎麽用力拉都沒有用,毛驢一步都不走了。後麵有人用力推毛驢想讓它快點上去,結果毛驢的兩條前腿直接跪倒在地起不來了。最後沒辦法媒人隻能請新娘下驢步行上坡,等到前麵平緩一點再騎上驢背。


    眾人迴到家已接近午飯時間,先是門口有人放了幾串鞭炮,擠滿了圍觀群眾,大家都爭先恐後搶著看新娘,一邊看一邊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接著新郎把新娘從驢背上抱下來,背進院子裏麵去了。燒香祭拜過祖先以後就是拜天地,給父母敬茶改口,照例父母都要象征性地給新郎新娘一個紅包,紅包裏麵的金額不拘多少,就是圖個吉利。


    這一切都結束以後,新娘就被送到了洞房,這個洞房就是之前父親兄弟三人共同居住的側屋。因為父親要結婚,二叔三叔他們倆搬到門房去了,把這個房子騰出來簡單布置了一下,作為父親的婚房。


    床上放著前幾天剛剛趕製的一床新棉被,棉被放在一個破舊的木箱子上麵。土炕上鋪了一個酒紅色的滌綸床單,床單下麵鋪著破爛不堪的一層棉花墊子,墊子底下是一張方竹席,竹席已經被炕煙熏得黑一塊黃一塊。房間裏麵坑坑窪窪的地麵雖然用水灑過,但還是壓不住飛揚的塵土。牆角處擺放著一張白楊木做的方桌,方桌上麵擺著兩條疊得方方正正的紅色洗臉毛巾,兩個印有東方紅字樣的鐵缸子,旁邊還有一塊牛皮紙包裹著的香皂,這就是婚房的全部擺設。這時候忙了大半天新娘也餓了,需要吃一點東西充饑一下。


    雖然是冬天,天寒地凍,但是屋裏麵實在太小,容納不下一張十人的飯桌,所以隻能在院子裏麵搭個簡易帳篷來招待大家吃酒席,院子裏再生幾個碳爐取暖。說是在飯桌上吃飯,其實大家人手一碗,端起來很快就吃完了,不會放到飯桌上精挑細選,細嚼慢咽。所謂的酒席其實就是清湯玉米麵片,一人一大碗,輔菜是白蘿卜幹醃製的鹹菜。新郎一直在院子裏招唿客人,給大家一一敬酒,一直要到晚上客人全散了才能去休息。


    客人都散了以後,還剩下最後一個環節——安床。直到這個時候,新郎才算是第一次近距離看清楚新娘的臉。他翻過紅蓋頭,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個圓臉方額,紅光滿麵的小個子女人。黑黑的眼睛炯炯有神而微帶一絲羞怯,彎彎的眉毛就像兩片柳葉一樣,勻稱細致,雖然個子不高但是長的也還算均勻。之前雖然見過兩次麵,不過那都是在遠處匆匆一瞥,根本看不仔細。


    對於新娘來說也是一樣,這也是她第一次近距離麵對麵看清楚眼前這個她即將要托付一生的男人。細看他五官端正,身材高大魁梧,臉上長了好多青春痘但並不難看,長方形的麵孔上流露出不自然的微笑。一對濃黑的眉毛下麵藏著兩隻又黑又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骨顯得臉更大更長了,嘴角微微上揚,顯得很自信。


    安床一般都是由媒人和伴娘兩個人共同來完成,媒人端進來一盤子大棗,花生,桂圓,瓜子組成的幹果拚盤,寓意著早生貴子!伴娘拿一把桃木梳子準備給新娘梳頭,媒人撒一把幹果,伴娘就梳一下頭發,一邊梳頭一邊喊:


    一梳梳到頭,榮華富貴不用愁;


    二梳梳到頭,無苦無憂到白頭;


    三梳梳到頭,多兒多女多福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厚土之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田亞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田亞紅並收藏厚土之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