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已是深秋,天氣已經變得很冷,深綠色的田野漸漸變成淡黃色,最後變成淺白色。慢慢幹枯的樹葉一片一片落下來,刮過幾次大風後,樹上的葉子就掉光了,人們也穿上了手織的厚毛衣準備秋收。
深秋的大地上,漫山遍野都是青黃色的玉米杆和深綠色的洋芋蔓。剛開始的時候,農村大部分土地都用來種植小麥,因為小麥麵粉是主食。後來,大家發現小麥的產量遠遠趕不上五穀雜糧,尤其是玉米和洋芋。所以大家就開始大量種植玉米和洋芋,小麥的種植量大大縮減。我們老家有句俗語:“洋芋花開賽牡丹”,每年農曆五六月,洋芋開花的時候,田野上就出現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洋芋花有紫色,白色,粉色和藍色。
父輩很多人都經曆過挨餓年代,他們小時候經常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衣服上麵到處都是破洞,喜歡幹淨體麵一些的人家會在衣服上麵打滿補丁來遮醜。那個時候大家穿的很多衣服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穿過的或是親戚朋友送的,他們這一代人對挨餓這個概念有著刻骨銘心的認識。所以他們很珍惜眼前的生活,也很愛惜每一粒糧食,他們一直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挨餓的時候,山上的樹皮和草根都被挖光了,當然這是有選擇性的,比如榆樹皮就可以充饑。把榆樹皮從樹上剝下來放到太陽底下曬幹,然後剁碎,再用石磨磨成粉末放到鍋裏麵就可以熬粥喝了。有些人吃了可能會皮膚過敏或者肚子脹,除了有點浮腫以外,基本上也沒什麽大問題。在當時,榆樹皮也是稀罕物,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因為村裏的榆樹就那麽多,而人們的肚子每天都在“咕咕”地叫著。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到了春末,榆樹皮基本上就被扒光了,隻剩下光禿禿的樹幹。
以前家裏所有的糧食都集中在一起統一管理,這個管理者一般都是這個家的女主人,在我們家,糧倌自然是祖母。她把家裏僅存的一點糧食和麵粉都會鎖到一口木箱子裏麵,這個木箱子是她當年的嫁妝。箱子放在上房的炕角上,每次都按人數多少固定取出一點來做飯,說是做飯,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熬點稀粥喝。隻有清粥才能讓每個人都多喝幾碗,稍微填充一下饑腸轆轆的肚子。直到滿滿一大鍋清粥都喝完了,大家才打著飽嗝四散而去。然而過不了多久大家就又餓了,與其說是吃飽了倒不如說是喝脹了更為恰當一點。最艱難的時候,清粥舀到碗裏可以清楚地照見房梁。有些孩子整天都恍恍惚惚的,無精打采,有氣無力,嚴重的時候會被餓暈。
那時,家裏的飯倌最難當,每次飯做多了吃不完大家會說浪費糧食,做少了飯倌自己沒飯吃,還要忍受其他人的嘮叨。做飯既要節約糧食,又要讓每個人都能吃飽,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年大多數時間裏,家裏都隻有一袋子白麵粉的儲備,放在木箱子裏麵也不會占據太大的空間,箱子裏麵偶爾也會放一點豆子和玉米之類的的雜糧。有時候,父親他們幾個實在餓極了,就想辦法偷點糧食吃。趁祖母午休或者外出忘拿鑰匙的空當,他們把鑰匙拿上打開那口木箱子,每人偷偷地抓幾把豆子或者玉米直接就生吃了。有一次母親和二嬸她們偷了一點豆子放在鍋裏麵炒熟吃了,祖母迴來聞到了濃鬱的豆香味,把她們好一頓罵,從此以後,祖母的鑰匙看得更緊了。
那個時候,一家十幾口人每天的口糧隻有幾個土豆,半斤五穀雜糧麵,以及幾片自家種的菜葉子,根本吃不飽,隻夠吊命。以前是在合作社的領導下集體生產集體勞動,實行工分製,出一天工就有一天的工分和口糧,不出工就沒有工分,自然也就分不到口糧。如果家裏年輕勞動力多一點還好,可以多掙點工分,如果是老人和孩子相對較多的家庭就隻能餓肚子。
再後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土地的產量才一下子有了質的提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就是把集體的土地都分到農民自己手裏,由他們自己耕種自己管理,自負盈虧,自給自足。之前集體勞動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出工不出力,一天隻會磨洋工。反正他們想著大家都在一起幹,就算自己幹的再多也沒有多大意義,還是和那些老弱病殘一樣,一天到晚就那一點工分,又何必白費那些力氣。
大概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會這麽想,所以莊稼的產量自然不會高。包產到組,包產到戶以後,土地就是農民自己的,所以每個人都激情高漲,幹勁十足。每天起早貪黑,披星戴月,恨不得鑽到地裏麵不出來,如果還像以前那樣偷奸耍滑磨洋工,那就隻有挨餓的份。這樣一來,老實勤奮,吃苦耐勞的人,他們打的糧食越來越多,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好吃懶做的人,他們的生活水平還不如以前在合作社的時候,貧富差距慢慢地越拉越大。
在父親分家之前,我們還在老院子的時候,家裏養著一隻大黑狗和一頭灰白相間的毛驢。那時候我還不到兩歲,但並不害怕那隻大黑狗,經常和它一起玩,它也從來沒咬過我。大黑狗的韁繩總是拴不住它,一眨眼的功夫它就跑得無影無蹤了,這隻大黑狗是天生的好獵手。有時候它出去會叼一隻兔子迴來,有時候會叼一隻野雞迴來,有一次它居然叼迴來一隻赤紅色的狐狸。迴來的時候赤狐還沒有斷氣,隻是脖子被大黑狗牢牢地咬住不能動彈,可憐巴巴的狐狸眨巴著血紅的眼睛悲傷地盯著我看,後來祖父把那隻狐狸放生了。
以前農村有很多野生動物,有黃鼠狼,狐狸,貓頭鷹,野豬,野狼等等。黃鼠狼和狐狸最惹人討厭,它們經常跑到村子來,到處偷雞吃,所以大家對它們深惡痛絕,欲除之而後快,但是大家又不敢去捕殺它們。農村人一直都相信一個傳說,傳說飛禽裏的燕子和烏鴉,走獸裏麵的黃鼠狼和狐狸,它們都有靈性,不能輕易招惹它們,不然會撞黴運。不知道這個傳說是不是真的,但是大家確實都心存敬畏,不敢隨便去招惹它們。
有時候狐狸跑到家裏來偷雞,被堵到雞窩裏麵,很多人都會選擇放生,但也有個別人會把狐狸直接打死。像這樣打死狐狸的人家,過一段時間家裏都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要麽破財,要麽就是家裏有人生病或者受傷了,總之都是一些不吉利的事情,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天意。
有關黃鼠狼的傳說就更加離奇怪誕,在農村,黃鼠狼又叫黃皮子,黃大仙,黃少奶奶,黃二大爺等等。黃鼠狼遇到危險的時候,尾部會釋放一種臭氣來保護自己。這種氣體可能有毒,其他動物或者人聞了會頭暈目眩,迷迷糊糊,有些人甚至會產生幻覺。所以農村一直都有黃鼠狼會附體的說法,尤其是女性和老年人,被附體的可能性最大。
據說被黃鼠狼附體的人在發病的時候完全沒有意識,也不認識人,她們嘴裏神神叨叨,說一些無中生有的事情。有時候哭哭啼啼,邊說邊唱,奇怪的是有些事在不久的將來居然會應驗,這讓黃鼠狼更增添了一層神秘感,很多人不得不對黃鼠狼敬而遠之。有時候黃鼠狼鋌而走險跑到家裏來偷雞,不小心被人撞到,也要恭恭敬敬地禮送出門。當門口有道人或者法師走過的時候,被黃鼠狼附體而發病的人立刻就恢複正常了,好像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以前我們村就有一個被黃鼠狼附體的小姑娘,她當時隻有十歲左右,被附體以後,整天說一些鬼神莫測之事。最重要的是大多數人都相信她說的是真的,尊稱她為黃大仙,隻要家裏有點什麽不順心的事就跑來問她,她說的有鼻子有眼,讓人不得不相信。
後來我們搬到新房子兩三年以後,把那條大黑狗也牽上來拴在了後院,在後院的艮牆下麵挖了一個狗窩給它住。後院的艮子上麵那塊地是我們家的,那一年秋天那塊地裏麵種了玉米。收割玉米的時候,我們把掰下來的玉米棒直接從艮子上扔下來,正好扔在了狗窩前麵那一塊空地上,結果狗吃了玉米棒就嘴吐白沫,沒過多長時間就中毒死了,大概是玉米之前打了農藥還有殘餘的毒素。養了十幾年忠心耿耿的大黑狗就這樣離我們而去,我們全家人都為它感到痛惜,從此以後我們家再也沒養過狗。
那頭驢子是地裏的主要勞動力,基本上所有的土地都靠它來耕種,家裏人也都無微不至地照料它。那時候的一頭驢子是一個普通打工人兩三年的工錢,它算是家裏最值錢的資產。
以前耕地使用的工具都是木犁,後來才慢慢有了鐵犁鏵,從而大大提高了耕地效率。耕地的時候,在牛或者驢的脖子上綁上圍脖,然後套到犁鏵上麵拉著走,那時村裏偶爾也會看到一兩頭騾子,不過很少。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的產物,騾子走路很快,有點馬的氣勢,但力氣要比馬小得多,不過要比驢的力氣大很多。俗話說得好:“人比人沒活頭,騾子比馬沒馱頭”。
中國的木犁已經有3000多年曆史,2500年前鐵犁鏵已經普遍運用於農耕。木犁一般都是整塊的柳木或杏木打造出來的,柳木比較輕巧,木質本身比較柔軟,質量稍微差一點。而杏木的材質就比較堅硬,分量也重,質量自然好很多。木犁的刀片比較小,吃土較淺,而犁鏵的刀片又寬又大,吃土較深,耕的地自然熟一些。
那個秋天的淩晨,和往常一樣,祖父他們趕著那頭驢子去種小麥,天還是黑乎乎的一片,伸手不見五指,隻有大門口的那個路燈有一點微弱的光亮。門口出來是一條狹長的小巷子,巷子盡頭有一棵大柳樹,柳樹下麵是懸崖。可能是驢子的眼睛被路燈迷惑了,讓它誤以為前麵還有路,結果走出巷子一腳踏空就掉下懸崖摔死了。我們家養了十幾年的夥伴就這樣一命嗚唿了,可憐可悲可歎啊!或許是它老了應該休息了,去了它該去的地方,這又何嚐不是一種解脫!
晚上睡覺要蓋厚被子,不然很容易著涼。農村都是純土坯壘建起來的房子,房屋本身空間很大,加上房子都在大山裏麵,海拔高,氣溫低,所以房子裏麵很冷清。一般上房的後背高度要六米左右,前簷也有三米多高。而側屋的後背就稍低一點,大概有五米左右。蓋房子的那些土坯都是我祖父他們弟兄三個一腳一腳用土坯機踩踏出來的,父親十幾歲的時候,祖父就和二祖父三祖父他們分家了。祖父留在了老院子,二祖父在我們老院子的旁邊重新打地基蓋了一院房子,三祖父則搬到了我們村的正中央,距離我們老院子有一裏路的距離。土坯機一般都放在圓盤石磨上麵,泥土用水澆濕但不能太稀,然後在土坯機底部灑一點炕灰或者爐灰,防止土坯粘到底下的石磨上,也是為了土坯表麵光滑好看。
這個純土坯蓋起來的大四合院算是我們家的新房。說這是個大四合院是因為四合院裏麵有很多地方都空著,沒有蓋滿房子。東麵一間廚房,西麵兩間偏房,北麵一間上房,東北角的院牆上麵搭了一個土窯,土窯右上角和院牆連著的地方有一個小斜坡,從這裏可以上到土窯頂上去。院子比較大,所以房間就顯得很稀少,主要還是條件艱苦,沒有能力蓋那麽多間房。我小時候經常爬到那個土窯頂上麵去玩。
聽說曾祖父以前也經常爬到那個土窯上麵去曬東西,有一次不小心一腳蹬空從上麵摔下來,沒過多久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七歲。曾祖父繼承了高祖父的優良傳統,他也練過功夫,會耍行雲流水的長拳,曾祖父去世前幾天還在院子裏耍了一套棍法。曾祖父也有音樂方麵的天賦,他是一個出色的嗩呐手,他姐姐去世以後,他去吹嗩呐送了她最後一程。嗩呐“嗚嗚啦啦”的聲音讓人倍感悲傷淒涼,尤其是那些送殯曲更讓人難以抵抗,一些老年人聽到嗩呐吹的送殯曲會潸然淚下。他們想到自己也來日無多,不管活著的時候怎樣風光無限,臨死的時候,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傷感和留戀。
屋子裏麵盤的是土炕,秋天開始就要燒炕。火爐隻有冬天才會燒,到冬天最冷的時候,大家會象征性地買一點煤炭來取暖禦寒,大多數時候還是燒木頭。土炕的燃料也是個大問題,大家都在搶奪同樣的資源。夏天的時候,那些婦女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起床上山去割草,一來可以給牲口吃,二來曬幹了還可以燒火做飯。到夏天,山上的青草很快就被人割完了,我以前經常跟母親去山上背草,有時候會在草堆裏碰到蛇,有時候會碰到野雞窩,有時候還能碰到鵪鶉蛋。
到了秋天,大家又開始爭先恐後地掃樹葉,鏟草皮,冬天很快就到了,沒有過冬的物資,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很悲哀的事情。
起初,大家都在自家地裏掃一些草根秸稈之類,後麵自家地裏麵的掃完了,有些人就開始打別人家地裏的樹葉和草根的主意。有些人淩晨三四點就起床偷偷地跑到別人家的苜蓿地裏麵去掃苜蓿和草皮。
苜蓿種子是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從西域帶過來的,苜蓿在西域是專門喂馬的上等草料,傳說西域的汗血寶馬專吃苜蓿。苜蓿地裏的草皮是最厚的,隻要第一年種上就可以了,以後每年都會自己長出來,而且長得非常茂盛。有時候偷掃別人家的苜蓿地,被人發現了不免發生一場激烈而又粗俗的罵架,有時候甚至還會大打出手。
苜蓿花有紫色的,也有白色的,遠遠看去有點像薰衣草或者千屈草的顏色,到了夏天,苜蓿花會招來成群的蝴蝶和蜜蜂,我們經常跑到苜蓿地裏去捉蝴蝶。
每年秋天,我家的麥場裏就堆滿了一山一山的幹草和樹葉,那是母親用自己瘦弱的肩膀一捆一捆背迴來的,母親那漸漸被壓彎的肩膀是我們全家人的希望。現在那些青草的芳香還彌留在我的鼻尖經久不散,不知道散不去的是草香還是童年。
深秋的大地上,漫山遍野都是青黃色的玉米杆和深綠色的洋芋蔓。剛開始的時候,農村大部分土地都用來種植小麥,因為小麥麵粉是主食。後來,大家發現小麥的產量遠遠趕不上五穀雜糧,尤其是玉米和洋芋。所以大家就開始大量種植玉米和洋芋,小麥的種植量大大縮減。我們老家有句俗語:“洋芋花開賽牡丹”,每年農曆五六月,洋芋開花的時候,田野上就出現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洋芋花有紫色,白色,粉色和藍色。
父輩很多人都經曆過挨餓年代,他們小時候經常過著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生活。衣服上麵到處都是破洞,喜歡幹淨體麵一些的人家會在衣服上麵打滿補丁來遮醜。那個時候大家穿的很多衣服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穿過的或是親戚朋友送的,他們這一代人對挨餓這個概念有著刻骨銘心的認識。所以他們很珍惜眼前的生活,也很愛惜每一粒糧食,他們一直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挨餓的時候,山上的樹皮和草根都被挖光了,當然這是有選擇性的,比如榆樹皮就可以充饑。把榆樹皮從樹上剝下來放到太陽底下曬幹,然後剁碎,再用石磨磨成粉末放到鍋裏麵就可以熬粥喝了。有些人吃了可能會皮膚過敏或者肚子脹,除了有點浮腫以外,基本上也沒什麽大問題。在當時,榆樹皮也是稀罕物,不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因為村裏的榆樹就那麽多,而人們的肚子每天都在“咕咕”地叫著。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到了春末,榆樹皮基本上就被扒光了,隻剩下光禿禿的樹幹。
以前家裏所有的糧食都集中在一起統一管理,這個管理者一般都是這個家的女主人,在我們家,糧倌自然是祖母。她把家裏僅存的一點糧食和麵粉都會鎖到一口木箱子裏麵,這個木箱子是她當年的嫁妝。箱子放在上房的炕角上,每次都按人數多少固定取出一點來做飯,說是做飯,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熬點稀粥喝。隻有清粥才能讓每個人都多喝幾碗,稍微填充一下饑腸轆轆的肚子。直到滿滿一大鍋清粥都喝完了,大家才打著飽嗝四散而去。然而過不了多久大家就又餓了,與其說是吃飽了倒不如說是喝脹了更為恰當一點。最艱難的時候,清粥舀到碗裏可以清楚地照見房梁。有些孩子整天都恍恍惚惚的,無精打采,有氣無力,嚴重的時候會被餓暈。
那時,家裏的飯倌最難當,每次飯做多了吃不完大家會說浪費糧食,做少了飯倌自己沒飯吃,還要忍受其他人的嘮叨。做飯既要節約糧食,又要讓每個人都能吃飽,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年大多數時間裏,家裏都隻有一袋子白麵粉的儲備,放在木箱子裏麵也不會占據太大的空間,箱子裏麵偶爾也會放一點豆子和玉米之類的的雜糧。有時候,父親他們幾個實在餓極了,就想辦法偷點糧食吃。趁祖母午休或者外出忘拿鑰匙的空當,他們把鑰匙拿上打開那口木箱子,每人偷偷地抓幾把豆子或者玉米直接就生吃了。有一次母親和二嬸她們偷了一點豆子放在鍋裏麵炒熟吃了,祖母迴來聞到了濃鬱的豆香味,把她們好一頓罵,從此以後,祖母的鑰匙看得更緊了。
那個時候,一家十幾口人每天的口糧隻有幾個土豆,半斤五穀雜糧麵,以及幾片自家種的菜葉子,根本吃不飽,隻夠吊命。以前是在合作社的領導下集體生產集體勞動,實行工分製,出一天工就有一天的工分和口糧,不出工就沒有工分,自然也就分不到口糧。如果家裏年輕勞動力多一點還好,可以多掙點工分,如果是老人和孩子相對較多的家庭就隻能餓肚子。
再後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土地的產量才一下子有了質的提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就是把集體的土地都分到農民自己手裏,由他們自己耕種自己管理,自負盈虧,自給自足。之前集體勞動的時候,很多人都是出工不出力,一天隻會磨洋工。反正他們想著大家都在一起幹,就算自己幹的再多也沒有多大意義,還是和那些老弱病殘一樣,一天到晚就那一點工分,又何必白費那些力氣。
大概那個時候很多人都會這麽想,所以莊稼的產量自然不會高。包產到組,包產到戶以後,土地就是農民自己的,所以每個人都激情高漲,幹勁十足。每天起早貪黑,披星戴月,恨不得鑽到地裏麵不出來,如果還像以前那樣偷奸耍滑磨洋工,那就隻有挨餓的份。這樣一來,老實勤奮,吃苦耐勞的人,他們打的糧食越來越多,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好吃懶做的人,他們的生活水平還不如以前在合作社的時候,貧富差距慢慢地越拉越大。
在父親分家之前,我們還在老院子的時候,家裏養著一隻大黑狗和一頭灰白相間的毛驢。那時候我還不到兩歲,但並不害怕那隻大黑狗,經常和它一起玩,它也從來沒咬過我。大黑狗的韁繩總是拴不住它,一眨眼的功夫它就跑得無影無蹤了,這隻大黑狗是天生的好獵手。有時候它出去會叼一隻兔子迴來,有時候會叼一隻野雞迴來,有一次它居然叼迴來一隻赤紅色的狐狸。迴來的時候赤狐還沒有斷氣,隻是脖子被大黑狗牢牢地咬住不能動彈,可憐巴巴的狐狸眨巴著血紅的眼睛悲傷地盯著我看,後來祖父把那隻狐狸放生了。
以前農村有很多野生動物,有黃鼠狼,狐狸,貓頭鷹,野豬,野狼等等。黃鼠狼和狐狸最惹人討厭,它們經常跑到村子來,到處偷雞吃,所以大家對它們深惡痛絕,欲除之而後快,但是大家又不敢去捕殺它們。農村人一直都相信一個傳說,傳說飛禽裏的燕子和烏鴉,走獸裏麵的黃鼠狼和狐狸,它們都有靈性,不能輕易招惹它們,不然會撞黴運。不知道這個傳說是不是真的,但是大家確實都心存敬畏,不敢隨便去招惹它們。
有時候狐狸跑到家裏來偷雞,被堵到雞窩裏麵,很多人都會選擇放生,但也有個別人會把狐狸直接打死。像這樣打死狐狸的人家,過一段時間家裏都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要麽破財,要麽就是家裏有人生病或者受傷了,總之都是一些不吉利的事情,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天意。
有關黃鼠狼的傳說就更加離奇怪誕,在農村,黃鼠狼又叫黃皮子,黃大仙,黃少奶奶,黃二大爺等等。黃鼠狼遇到危險的時候,尾部會釋放一種臭氣來保護自己。這種氣體可能有毒,其他動物或者人聞了會頭暈目眩,迷迷糊糊,有些人甚至會產生幻覺。所以農村一直都有黃鼠狼會附體的說法,尤其是女性和老年人,被附體的可能性最大。
據說被黃鼠狼附體的人在發病的時候完全沒有意識,也不認識人,她們嘴裏神神叨叨,說一些無中生有的事情。有時候哭哭啼啼,邊說邊唱,奇怪的是有些事在不久的將來居然會應驗,這讓黃鼠狼更增添了一層神秘感,很多人不得不對黃鼠狼敬而遠之。有時候黃鼠狼鋌而走險跑到家裏來偷雞,不小心被人撞到,也要恭恭敬敬地禮送出門。當門口有道人或者法師走過的時候,被黃鼠狼附體而發病的人立刻就恢複正常了,好像什麽事都沒發生過一樣。
以前我們村就有一個被黃鼠狼附體的小姑娘,她當時隻有十歲左右,被附體以後,整天說一些鬼神莫測之事。最重要的是大多數人都相信她說的是真的,尊稱她為黃大仙,隻要家裏有點什麽不順心的事就跑來問她,她說的有鼻子有眼,讓人不得不相信。
後來我們搬到新房子兩三年以後,把那條大黑狗也牽上來拴在了後院,在後院的艮牆下麵挖了一個狗窩給它住。後院的艮子上麵那塊地是我們家的,那一年秋天那塊地裏麵種了玉米。收割玉米的時候,我們把掰下來的玉米棒直接從艮子上扔下來,正好扔在了狗窩前麵那一塊空地上,結果狗吃了玉米棒就嘴吐白沫,沒過多長時間就中毒死了,大概是玉米之前打了農藥還有殘餘的毒素。養了十幾年忠心耿耿的大黑狗就這樣離我們而去,我們全家人都為它感到痛惜,從此以後我們家再也沒養過狗。
那頭驢子是地裏的主要勞動力,基本上所有的土地都靠它來耕種,家裏人也都無微不至地照料它。那時候的一頭驢子是一個普通打工人兩三年的工錢,它算是家裏最值錢的資產。
以前耕地使用的工具都是木犁,後來才慢慢有了鐵犁鏵,從而大大提高了耕地效率。耕地的時候,在牛或者驢的脖子上綁上圍脖,然後套到犁鏵上麵拉著走,那時村裏偶爾也會看到一兩頭騾子,不過很少。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的產物,騾子走路很快,有點馬的氣勢,但力氣要比馬小得多,不過要比驢的力氣大很多。俗話說得好:“人比人沒活頭,騾子比馬沒馱頭”。
中國的木犁已經有3000多年曆史,2500年前鐵犁鏵已經普遍運用於農耕。木犁一般都是整塊的柳木或杏木打造出來的,柳木比較輕巧,木質本身比較柔軟,質量稍微差一點。而杏木的材質就比較堅硬,分量也重,質量自然好很多。木犁的刀片比較小,吃土較淺,而犁鏵的刀片又寬又大,吃土較深,耕的地自然熟一些。
那個秋天的淩晨,和往常一樣,祖父他們趕著那頭驢子去種小麥,天還是黑乎乎的一片,伸手不見五指,隻有大門口的那個路燈有一點微弱的光亮。門口出來是一條狹長的小巷子,巷子盡頭有一棵大柳樹,柳樹下麵是懸崖。可能是驢子的眼睛被路燈迷惑了,讓它誤以為前麵還有路,結果走出巷子一腳踏空就掉下懸崖摔死了。我們家養了十幾年的夥伴就這樣一命嗚唿了,可憐可悲可歎啊!或許是它老了應該休息了,去了它該去的地方,這又何嚐不是一種解脫!
晚上睡覺要蓋厚被子,不然很容易著涼。農村都是純土坯壘建起來的房子,房屋本身空間很大,加上房子都在大山裏麵,海拔高,氣溫低,所以房子裏麵很冷清。一般上房的後背高度要六米左右,前簷也有三米多高。而側屋的後背就稍低一點,大概有五米左右。蓋房子的那些土坯都是我祖父他們弟兄三個一腳一腳用土坯機踩踏出來的,父親十幾歲的時候,祖父就和二祖父三祖父他們分家了。祖父留在了老院子,二祖父在我們老院子的旁邊重新打地基蓋了一院房子,三祖父則搬到了我們村的正中央,距離我們老院子有一裏路的距離。土坯機一般都放在圓盤石磨上麵,泥土用水澆濕但不能太稀,然後在土坯機底部灑一點炕灰或者爐灰,防止土坯粘到底下的石磨上,也是為了土坯表麵光滑好看。
這個純土坯蓋起來的大四合院算是我們家的新房。說這是個大四合院是因為四合院裏麵有很多地方都空著,沒有蓋滿房子。東麵一間廚房,西麵兩間偏房,北麵一間上房,東北角的院牆上麵搭了一個土窯,土窯右上角和院牆連著的地方有一個小斜坡,從這裏可以上到土窯頂上去。院子比較大,所以房間就顯得很稀少,主要還是條件艱苦,沒有能力蓋那麽多間房。我小時候經常爬到那個土窯頂上麵去玩。
聽說曾祖父以前也經常爬到那個土窯上麵去曬東西,有一次不小心一腳蹬空從上麵摔下來,沒過多久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七歲。曾祖父繼承了高祖父的優良傳統,他也練過功夫,會耍行雲流水的長拳,曾祖父去世前幾天還在院子裏耍了一套棍法。曾祖父也有音樂方麵的天賦,他是一個出色的嗩呐手,他姐姐去世以後,他去吹嗩呐送了她最後一程。嗩呐“嗚嗚啦啦”的聲音讓人倍感悲傷淒涼,尤其是那些送殯曲更讓人難以抵抗,一些老年人聽到嗩呐吹的送殯曲會潸然淚下。他們想到自己也來日無多,不管活著的時候怎樣風光無限,臨死的時候,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點傷感和留戀。
屋子裏麵盤的是土炕,秋天開始就要燒炕。火爐隻有冬天才會燒,到冬天最冷的時候,大家會象征性地買一點煤炭來取暖禦寒,大多數時候還是燒木頭。土炕的燃料也是個大問題,大家都在搶奪同樣的資源。夏天的時候,那些婦女每天早上四五點就起床上山去割草,一來可以給牲口吃,二來曬幹了還可以燒火做飯。到夏天,山上的青草很快就被人割完了,我以前經常跟母親去山上背草,有時候會在草堆裏碰到蛇,有時候會碰到野雞窩,有時候還能碰到鵪鶉蛋。
到了秋天,大家又開始爭先恐後地掃樹葉,鏟草皮,冬天很快就到了,沒有過冬的物資,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很悲哀的事情。
起初,大家都在自家地裏掃一些草根秸稈之類,後麵自家地裏麵的掃完了,有些人就開始打別人家地裏的樹葉和草根的主意。有些人淩晨三四點就起床偷偷地跑到別人家的苜蓿地裏麵去掃苜蓿和草皮。
苜蓿種子是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從西域帶過來的,苜蓿在西域是專門喂馬的上等草料,傳說西域的汗血寶馬專吃苜蓿。苜蓿地裏的草皮是最厚的,隻要第一年種上就可以了,以後每年都會自己長出來,而且長得非常茂盛。有時候偷掃別人家的苜蓿地,被人發現了不免發生一場激烈而又粗俗的罵架,有時候甚至還會大打出手。
苜蓿花有紫色的,也有白色的,遠遠看去有點像薰衣草或者千屈草的顏色,到了夏天,苜蓿花會招來成群的蝴蝶和蜜蜂,我們經常跑到苜蓿地裏去捉蝴蝶。
每年秋天,我家的麥場裏就堆滿了一山一山的幹草和樹葉,那是母親用自己瘦弱的肩膀一捆一捆背迴來的,母親那漸漸被壓彎的肩膀是我們全家人的希望。現在那些青草的芳香還彌留在我的鼻尖經久不散,不知道散不去的是草香還是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