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蔡襄的新官上任手冊中的教導,新官到任最重要的就是拜見上官。
店宅務歸屬於太府寺下,所以張方平這個判太府寺,就是蘇澤頂頭上司,是必須要先拜見的。
不過蘇澤已經從張堯佐那邊得知,自己這位頂頭上司,似乎對自己並不滿意。
張方平出身貧寒,雖然為官清廉,但是他素來對範仲淹等慶曆君子們敬而遠之。
張方平看來,除了範仲淹韓琦之外,其餘的人都喜歡結黨營私,都是誇誇其談卻不能腳踏實地的空談家,還經常用名士風流為借口放蕩形骸,根本就不是好好做事的人。
而範仲淹雖然有能力,但是他的主張過於激進,也是很難成事。
最後這幫人折騰下來,反而會讓朝堂元氣大傷。
張方平厭惡改革派,自然對於上陳《店宅市易法》的蘇澤沒有好臉色。
張方平當然知道,如此詳實可靠的新法,絕對不是張堯佐這個外戚關係戶能弄出來的,必然是蘇澤的手筆。
所以在聽說今日蘇澤要來上任之後,張方平罕見的升起了太府寺明堂,命令寺內官吏衙役分列兩旁,這是要給蘇澤一個下馬威。
蘇澤走進太府寺的官署,就覺得氣氛有些緊張。
等見到了明堂前的架勢後,蘇澤明白了自己這位上司的心思。
不過蘇澤倒是沒有什麽懼色,從史書的記錄上看,張方平是個典型的北宋守舊士大夫。
這種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個人私德極好,但是在政治上保守。
他們反對變法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覺得新法不夠好,而是覺得新法實施過程中會變成害民之法,所以認為不變法要比變法好。
從結果上來說,他們的想法也許是對的,北宋很多變法最後都良法變成了害民之法。
個人私德很好,說明他是都是真君子。
既然是君子,就不會和呂夷簡這樣的權臣使用陰謀手段。
在蘇澤穿越前的曆史時間線上,張方平就曾經因為王安石的才學而舉薦過他,他同樣也舉薦過三蘇。
王安石推行新法後,張方平也隻是旗幟鮮明的表示反對,皇帝不聽他就辭職離京,也沒有搞什麽小動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真君子的反對者,甚至要比一個偽君子的合作者更無害。
蘇澤走進明堂,隻見到張方平身穿紫色官袍,這說明他三品以上大員的身份。
頭頂上是進賢三梁冠,這是南衙諸司主官才能佩戴的頭冠。
除此之外,玉帶屬於革授,也是三品及以上的高官才會賜予,而金魚袋則是有館職,也就是館閣學士才能有的殊榮。
蘇澤作為一個最低等級的選人,還是恩蔭官,這些自然是都沒有。
不僅僅是張方平,在明堂中的其他官員,也都是衣著緋紫,青綠官袍的小官此刻隻能在明堂外站著。
果然是下馬威啊。
蘇澤倒是不介意,他按照流程上繳了自己的“告身”,也就是審官院簽發的委任狀,張方平身邊的從吏接過告身,勘驗無誤之後呈送給張方平。
張方平接著賜印。
因為店宅務如今沒有提舉,所以蘇澤拿到了兩方印。
一方是他這個左右廂店宅專務的官印,這方印上除了官職差遣之外,還刻著蘇澤的名字,這算是代表他個人的印章。
另外一方則是店宅務的公印,凡是店宅務來往公文和發布的告示文書,要生效應必須要有兩印。
正常情況下,部門公印都是由主官,也就是提舉店宅務公事來掌握,這也就是所謂的正印官,所以正印官在自己的衙門內擁有一言堂的權力,沒有官署公印那就什麽事情都辦不了。
但是現在店宅務沒有主官,所以蘇澤理所當然的成為店宅務的正印官。
蘇澤按照蔡襄的教導,接過印章後也檢查了印章是否完好,刻著自己的名字的官印是否有錯字,確認無誤後,他再次向張方平行禮。
張方平清了清嗓子,蘇澤知道接下來就是“戒訓”了。
戒訓,就是下級官員履新之前,上級主官的教導和告誡。
正常來說,就是一些勸說下屬勤政愛民,不要貪汙腐敗,這麽一些場麵上的話。
不過顯然張方平不願意放過這個機會,他張口說了幾句場麵話,接著開始說起了蘇澤的《店宅市易法》。
張方平說道:
“民猶水也,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店宅市易法若行,則店宅務與民爭利。”
“官吏為了個人前途又會將‘得利’作為施政的目標,以抽取百姓財富多寡作為考核政績的手段。”
張方平看著蘇澤說道:
“本意是出於保民的良法,最後變成害民的惡法,蘇君心安否?”
果然來了。
張方平這樣的君子,果然是堂堂正正的出刀,上來就表達自己的不滿,全然不顧《店宅市易法》是官家認可,政事堂用印的朝廷新政。
眾人也看向蘇澤,麵對主官如此嚴厲的訓斥,就是官場老油條都要戰戰兢兢,但蘇澤這個官場新人卻麵色如常。
見到蘇澤麵無表情,張方平就更氣了,他又說了幾句,這才結束了“戒訓”。
接下來就是蘇澤說道:“下官請求麵申。”
麵申,就是當麵申狀。
申狀是宋代的一種公文,是寫給上級的,主要是用來匯報情況,區別於上交給皇帝的“奏”。
麵申就是當麵陳述申狀,等於請求當麵向張方平匯報。
張方平頓了一下,蘇澤請求麵申,也是符合官場規矩的,他隻能揮手讓蘇澤發言。
蘇澤說道:
“下官以為,良法惡法,取決於法條本身,但是也取決於執行法條的人,更取決於上級對於執行法條之人的引導考核。”
“誠如寺判告誡的,法是良法,下麵的人執行歪了,就會變成害民惡法。”
“但國朝積弊如此,豈能因為可能執行歪了,最後就不執行?那不是就是因噎廢食嗎?”
張方平一時之間竟然無言以對。
蘇澤繼續說道:
“既然寺判恐《店宅市易法》害民,那就不妨派人多監督下官,等下官真的害民的時候,就彈劾參奏下官好了。”
“下官相信,有張寺判把關,《店宅市易法》一定能從良法執行成良政,惠及汴京百姓!”
店宅務歸屬於太府寺下,所以張方平這個判太府寺,就是蘇澤頂頭上司,是必須要先拜見的。
不過蘇澤已經從張堯佐那邊得知,自己這位頂頭上司,似乎對自己並不滿意。
張方平出身貧寒,雖然為官清廉,但是他素來對範仲淹等慶曆君子們敬而遠之。
張方平看來,除了範仲淹韓琦之外,其餘的人都喜歡結黨營私,都是誇誇其談卻不能腳踏實地的空談家,還經常用名士風流為借口放蕩形骸,根本就不是好好做事的人。
而範仲淹雖然有能力,但是他的主張過於激進,也是很難成事。
最後這幫人折騰下來,反而會讓朝堂元氣大傷。
張方平厭惡改革派,自然對於上陳《店宅市易法》的蘇澤沒有好臉色。
張方平當然知道,如此詳實可靠的新法,絕對不是張堯佐這個外戚關係戶能弄出來的,必然是蘇澤的手筆。
所以在聽說今日蘇澤要來上任之後,張方平罕見的升起了太府寺明堂,命令寺內官吏衙役分列兩旁,這是要給蘇澤一個下馬威。
蘇澤走進太府寺的官署,就覺得氣氛有些緊張。
等見到了明堂前的架勢後,蘇澤明白了自己這位上司的心思。
不過蘇澤倒是沒有什麽懼色,從史書的記錄上看,張方平是個典型的北宋守舊士大夫。
這種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個人私德極好,但是在政治上保守。
他們反對變法的主要原因,並不是覺得新法不夠好,而是覺得新法實施過程中會變成害民之法,所以認為不變法要比變法好。
從結果上來說,他們的想法也許是對的,北宋很多變法最後都良法變成了害民之法。
個人私德很好,說明他是都是真君子。
既然是君子,就不會和呂夷簡這樣的權臣使用陰謀手段。
在蘇澤穿越前的曆史時間線上,張方平就曾經因為王安石的才學而舉薦過他,他同樣也舉薦過三蘇。
王安石推行新法後,張方平也隻是旗幟鮮明的表示反對,皇帝不聽他就辭職離京,也沒有搞什麽小動作。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個真君子的反對者,甚至要比一個偽君子的合作者更無害。
蘇澤走進明堂,隻見到張方平身穿紫色官袍,這說明他三品以上大員的身份。
頭頂上是進賢三梁冠,這是南衙諸司主官才能佩戴的頭冠。
除此之外,玉帶屬於革授,也是三品及以上的高官才會賜予,而金魚袋則是有館職,也就是館閣學士才能有的殊榮。
蘇澤作為一個最低等級的選人,還是恩蔭官,這些自然是都沒有。
不僅僅是張方平,在明堂中的其他官員,也都是衣著緋紫,青綠官袍的小官此刻隻能在明堂外站著。
果然是下馬威啊。
蘇澤倒是不介意,他按照流程上繳了自己的“告身”,也就是審官院簽發的委任狀,張方平身邊的從吏接過告身,勘驗無誤之後呈送給張方平。
張方平接著賜印。
因為店宅務如今沒有提舉,所以蘇澤拿到了兩方印。
一方是他這個左右廂店宅專務的官印,這方印上除了官職差遣之外,還刻著蘇澤的名字,這算是代表他個人的印章。
另外一方則是店宅務的公印,凡是店宅務來往公文和發布的告示文書,要生效應必須要有兩印。
正常情況下,部門公印都是由主官,也就是提舉店宅務公事來掌握,這也就是所謂的正印官,所以正印官在自己的衙門內擁有一言堂的權力,沒有官署公印那就什麽事情都辦不了。
但是現在店宅務沒有主官,所以蘇澤理所當然的成為店宅務的正印官。
蘇澤按照蔡襄的教導,接過印章後也檢查了印章是否完好,刻著自己的名字的官印是否有錯字,確認無誤後,他再次向張方平行禮。
張方平清了清嗓子,蘇澤知道接下來就是“戒訓”了。
戒訓,就是下級官員履新之前,上級主官的教導和告誡。
正常來說,就是一些勸說下屬勤政愛民,不要貪汙腐敗,這麽一些場麵上的話。
不過顯然張方平不願意放過這個機會,他張口說了幾句場麵話,接著開始說起了蘇澤的《店宅市易法》。
張方平說道:
“民猶水也,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店宅市易法若行,則店宅務與民爭利。”
“官吏為了個人前途又會將‘得利’作為施政的目標,以抽取百姓財富多寡作為考核政績的手段。”
張方平看著蘇澤說道:
“本意是出於保民的良法,最後變成害民的惡法,蘇君心安否?”
果然來了。
張方平這樣的君子,果然是堂堂正正的出刀,上來就表達自己的不滿,全然不顧《店宅市易法》是官家認可,政事堂用印的朝廷新政。
眾人也看向蘇澤,麵對主官如此嚴厲的訓斥,就是官場老油條都要戰戰兢兢,但蘇澤這個官場新人卻麵色如常。
見到蘇澤麵無表情,張方平就更氣了,他又說了幾句,這才結束了“戒訓”。
接下來就是蘇澤說道:“下官請求麵申。”
麵申,就是當麵申狀。
申狀是宋代的一種公文,是寫給上級的,主要是用來匯報情況,區別於上交給皇帝的“奏”。
麵申就是當麵陳述申狀,等於請求當麵向張方平匯報。
張方平頓了一下,蘇澤請求麵申,也是符合官場規矩的,他隻能揮手讓蘇澤發言。
蘇澤說道:
“下官以為,良法惡法,取決於法條本身,但是也取決於執行法條的人,更取決於上級對於執行法條之人的引導考核。”
“誠如寺判告誡的,法是良法,下麵的人執行歪了,就會變成害民惡法。”
“但國朝積弊如此,豈能因為可能執行歪了,最後就不執行?那不是就是因噎廢食嗎?”
張方平一時之間竟然無言以對。
蘇澤繼續說道:
“既然寺判恐《店宅市易法》害民,那就不妨派人多監督下官,等下官真的害民的時候,就彈劾參奏下官好了。”
“下官相信,有張寺判把關,《店宅市易法》一定能從良法執行成良政,惠及汴京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