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平盯著蘇澤,最後還是揮揮手,結束了這次的見麵。


    蘇澤從太府寺的明堂出來,接著在從吏的帶領下,前往屬於店宅務的小衙門。


    整個太府寺一個超級龐大的機構,當然不可能所有人都在一個部門內辦公。


    太府寺下的務、場,都分布在整個南衙區域中。


    蘇澤正好也認了一下南衙的官署。


    所謂南衙,就是皇宮以南的一眾官署。


    整個汴京最中央的就是宮城,這就是官家居住的內廷部分。


    宮城以南,就是皇城的部分,這裏分布著中書省、門下省、學士院、三班衙門、以及天章閣、龍圖閣等一眾館閣。


    皇城內的官署一聽名字,要麽是宰執辦公的場所,要麽是兩製詞臣辦公的地方,這裏就是距離皇帝最近的權力中心。


    皇城再往南,分布著諸寺監,這就是所謂的南衙區域。


    南衙區域的官署,也分三六九等。


    最空曠的就是一座建築,從吏都要帶著蘇澤繞行,一打聽才知道這就是大宋威名赫赫的台諫。


    台諫,其實是禦史台和諫院的合稱,原本諫院是屬於內廷的機關,負責勸諫皇帝,但是宋仁宗加強台諫權力,恩蔭賦予諫院監察百官的職能,就搬到了禦史台合署辦公。


    作為最聞風喪膽的監察機關,當官的自然不願意在禦史台前行走,萬一被這些台諫官抓到了把柄參奏,那可是沒好果子吃的。


    台諫雖然貴重,但是禦史台的占地麵積並不大,蘇澤很快又看到了一座龐大的建築群。


    從吏指著建築說道:


    “蘇大人,這就是三司。”


    哦,原來是三司衙門啊。


    三司,就是鹽鐵、戶部﹑度支,原本這是三個衙門,後來為了統籌財政管理的需要,又設三司使,是為計相。


    三司衙門是個龐大的部門,負責大宋財政的方方麵麵,這裏來往的官員都行色匆匆,身後的從吏都捧著厚厚的文書。


    接著從吏又指著一個車水馬龍,人員進進出出的衙門說道:


    “這是開封府衙。”


    開封府負責汴京城和京畿區域的治安、經濟、民生等一係列工作的超級部門,當年蘇澤轉讓房產就曾經來過此地。


    隻是當時從側門進入,沒想到整個建築群竟然如此的龐大。


    接下來就是類似於太府寺的寺監一級的官署分布其間了。


    這些部門都和太府寺一樣,沒有一整個建築群作為官署,其下的各部門都要分別找地方辦公,所以分散在南衙各處。


    經過小吏提醒,蘇澤又認了南衙兩個特殊的地方。


    一個是大相國寺,這座皇家寺院就在禦街邊上,占地麵積和開封府差不多大了。


    小吏說道:


    “蘇大人,這就是大相國寺了,店宅務沒有公庖,若是要就餐,要麽去太府寺衙門的公庖,要麽就來大相國寺訂餐。”


    蘇澤奇道:


    “大相國寺還能訂餐?”


    小吏說道:


    “這是當然了,大相國寺無所不包,任何東西都能在這裏買到。”


    等蘇澤靠近了,這才發現這哪裏是什麽寺院,明明就是一座大賣場。


    圍繞著莊嚴佛寺的,是大量的店鋪集市和攤販,比後世的商業綜合體都不遑多讓。


    蘇澤這才想起來,唐宋時期的寺院經濟十分繁榮,這幫和尚不僅僅擅長經商,寺院還會經營諸多工坊,出售各種寺產。


    甚至這些寺院還承擔了一定的銀行業務,一些商人會利用寺院進行銀錢匯兌,寺院還會提供擔保放貸的業務。


    離開繁華的大相國寺,小吏指著一處全副武裝士兵把守的部門說道:


    “那是樞密院,最近在鬧妖,蘇大人沒事還是別靠近了。”


    樞密院的規模也不大,但是武備嚴密,作為軍事機關,因為要經常發放和接受軍情軍令,所以不方便設置在皇城內,樞密院的衙門就在南衙。


    但是樞密使和樞密副使,則作為宰相班子成員,基本上都是在政事堂辦公的。


    如今的樞密使晏殊,同時領了宰相的職位,那自然也是在政事堂辦公。


    蘇澤想起了飛頭蠻的事情,如今北方遼國的戰事緊張,樞密院本身就事務繁多,又鬧起了妖事,自然更緊張了。


    蘇澤繞過樞密院,最後在小吏的帶領下,來到了一處偏僻的小院子。


    “蘇大人,這就是店宅務了。”


    看著這座隻有三進的寒酸小院,這就是自己未來辦公的場所了。


    果然是寒酸啊。


    店宅務連自己的院牆都沒有維修,小院子中散發著一股蕭條的氣息。


    蘇澤從袖子裏掏出一串錢,交給小吏,這才踏入到了院內。


    重新換上了吏員服飾的馮士元連忙迎接了上來。


    緊跟著馮士元身後的,則是一群吏員。


    官家在店宅務下成立了新的部門市易所,任何部門最重要的就是人員了,政事堂也批給了市易所一些編製。


    具體就是兩名孔目,三名押司,再加上五十名堂前役。


    孔目就是高級的吏,在開封府就是掌管一曹事務的吏員首領,蘇澤將馮士元升為了孔目官,協助自己處理市易司的事務。


    另外一名孔目官,蘇澤則聽從了張堯佐和張道成的推薦,選了張道成手下的一名得力掌櫃,也是張家的遠親,名叫張叔成。


    三名押司的人選,蘇澤又去找了自己的好友們,最後楊寘推薦了自己兄長的一名故吏,韓絳也推薦了自己一名故吏,曾鞏推薦了自己的一名鄉黨。


    沒辦法,這個時代又沒有招聘網站,要拉班底就隻能靠熟人推薦。


    而這種推薦本身也是一種利益交換,能來一個新部門任職是機遇也是風險,往往都是有抱負的人才會來。


    最後五十名堂前吏,就不算是吏了,他們實際上算是勞役。


    宋代百姓需要在官府服役,這些勞役要充任官府中的諸多雜務。


    在地方州縣,因為堂前役要熟悉官府運轉,有的崗位還要能寫能算,所以這些堂前役都是要本地一等戶來輪流承擔勞役職責的。


    汴京城則稍有不同,因為汴京城內的官署事務更加專業化,所以堂前役都需要長期任職,所以基本上都是募役,說白了這些就是官府的臨時工。


    市易所的吏員蘇澤其實早已經見過了,蘇澤向他們迴禮,接著兩瘦一胖三名孔目官也擠了進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無戰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肥鳥先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肥鳥先行並收藏北宋無戰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