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先秦時期繪畫藝術
你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嗎? 作者:來自北溫帶的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先秦時期是中國繪畫藝術的重要發展階段,具有獨特的形式和特點,以下是對這一時期繪畫藝術的詳細介紹:
一、帛畫
帛畫是先秦時期繪畫的重要代表。我國現存最早的繪畫實物是湖南長沙楚墓先後出土的兩幅旌幡性質的帛畫。
1. 《人物龍鳳帛畫》:出自長沙陳家大山楚墓,描繪了一細腰長裙、側身向左、合掌祝壽狀的貴族婦女,在騰龍舞鳳的接引下,向天國飛升的景象。其特點包括人物皆做正側麵的立像,通過衣冠服飾表現其身份;比例勻稱,儀態肅穆;勾線流利挺拔,設色采用平塗與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調莊重典雅。
2. 《人物禦龍帛畫》:出自長沙子彈庫楚墓,畫中是一位危冠長袍、蓄有胡須、神情瀟灑、側身擁劍的貴族中年男子,頭頂華蓋,駕馭舟形巨龍向天國飛升的場麵。
這兩幅帛畫反映出戰國時期肖像畫的一些特點:以正側麵立像展示人物,借助衣冠服飾體現身份;人物比例協調,儀態莊重;線條流暢挺拔,色彩運用上平塗與渲染相結合。它們標誌著中國古代繪畫獨特風格的初步形成,為後世中國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漆畫
中國現知最早的風俗畫是《人物車馬出行圖》(漆畫),以黑漆為底,用朱紅、熟褐、翠綠、黃、白等多種顏色,以平塗、線描與勾點結合的技法,描繪了王室貴族納聘迎親的生活場景。
其藝術特色主要有:
1. 毫無神秘色彩,表現世俗生活內容,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趣味和主題,這種對世俗生活的描繪在中國繪畫中逐漸占據重要地位。
2. 構圖上把空間和時間混合表現,全圖用五棵隨風搖擺的柳樹,把畫麵分為五段,各段分別繪出行、迎送、對話等情節。這種構圖方式是中國古代繪畫最基本的構圖處理手法之一,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3. 形象生動,使畫麵充滿生活氣息。
三、青銅器紋飾
先秦時期的青銅器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其精美的紋飾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1. 饕餮紋:也叫獸麵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為常見的紋樣。其主要特征是主體部分為正麵的獸頭形象,兩眼突出,口裂很大,有角與耳,有的兩側連著爪與尾,也有的兩側作長身卷尾之形,實際上多是由兩條夔龍紋以鼻梁為中心,側身相對組成。饕餮紋的鼻、角、口部變化豐富,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動物。多用作輔助花紋,以柔韌的陰線刻出,或作陽線凸起,構圖豐滿,主紋兩側常以富於變化的雲雷紋填充。饕餮紋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征,與商周宗教文化有天然聯係,其兩側配鳥紋,與目、眉構成神像,用以強化祖神文化。它主要流行於商代和西周前期,到東周以後再度流行時已失去原先的主導地位和獰厲色彩,而成為華美的裝飾。
2. 龍紋:作為青銅器紋飾,最早見於商代二裏岡期,以後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戰國,都有不同形式。商代多表現為屈曲的形態;雙體龍紋,亦稱“雙尾龍紋”,其狀以龍頭為中心,軀幹向兩側展開,這類紋飾呈帶狀,體軀有充分展開的餘地,實際上是龍的整體展開的,盛行於商末周初,大多施於方彝或方鼎口沿上。
3. 蛇紋:有三角形或圓三角形的頭部,一對突出的大圓眼,體有鱗節,呈卷曲長條形,其特征明顯,往往飾縮得很小,也有人認為是蠶紋。個別有作為主紋的,見於商代青銅器上。商末周初的蛇紋,大多是單個排列;東周時期的蛇紋大多很細小,作蟠旋交連狀,舊稱“蟠虺紋”。
4. 鳥紋:鳥長翎垂尾或長尾上卷,作前視或迴首狀,在青銅器上大多作對稱排列。商代鳥紋多短尾,鳳鳥紋也是商周兩代共有的青銅器紋飾,其發展演變中出現的變異具有斷代的意義。稱為鳳鳥紋的一類,頭有華冠,有的有角,尾羽紛披,常用於主要的裝飾麵。商晚期至西周時期流行長尾的鳥紋和小鳥紋,多用於裝飾帶或作輔助性紋飾。
四、藝術特點
1. 神秘而莊重:先秦繪畫常常與宗教、祭祀等活動相關,畫麵中透露出神秘的氛圍和莊重的氣息。例如,帛畫中描繪的人物在龍鳳的接引下升天,可能與當時人們對靈魂、神靈的信仰和追求有關。
2. 線條表現力:無論是帛畫還是青銅器紋飾,線條都具有很強的表現力。線條流暢、挺拔,能夠準確地勾勒出人物、動物和各種圖案的輪廓,展現出形態和動態。
3. 象征與寓意:繪畫中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義,如龍、鳳、饕餮等,它們不僅是具體的動物形象,更代表著某種神秘的力量、權威或吉祥的寓意。
4. 初步的構圖意識:如《人物車馬出行圖》中通過柳樹對畫麵進行分割,展示不同情節,體現了對空間和時間的初步組織和安排能力。
5. 色彩的運用:雖然相對簡單,但也能起到一定的裝飾和表意作用。如帛畫中色彩的平塗與渲染,增強了畫麵的莊重感和藝術效果。
6. 與工藝的結合:先秦繪畫與青銅器鑄造等工藝緊密結合,使繪畫藝術得以在青銅器等實用器物上得到展現和傳承。
先秦時期的繪畫藝術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為後世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神秘莊重的風格、線條的表現力、象征寓意的運用以及與工藝的結合等方麵,都對後來的中國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這一時期的繪畫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宗教信仰、文化觀念和審美追求,是研究先秦曆史文化的重要資料。
以上內容從帛畫、漆畫、青銅器紋飾等方麵對先秦時期繪畫藝術的形式和特點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
先秦時期的繪畫藝術對後世文化發展產生了多方麵的深遠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奠定藝術風格基礎:其莊重神秘的風格、流暢挺拔的線條以及象征寓意的運用等,為後世中國繪畫藝術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例如,後世的人物畫、山水畫等在一定程度上繼承和發展了先秦繪畫的線條表現和構圖方式。
2. 確立人物畫傳統:戰國帛畫中對人物的描繪,體現出一定的寫實傾向,為後世人物畫的發展積累了經驗。特別是墨線勾畫人物的技法,對後世傳統繪畫表現技法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3. 豐富藝術題材內涵:先秦繪畫中的神話傳說、曆史故事等題材,為後世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例如,漢代的墓室壁畫、畫像石等就延續和擴展了這些題材。
4. 推動繪畫理論發展:盡管先秦時期沒有係統的繪畫理論著作,但繪畫實踐促使後人對繪畫藝術進行思考和總結,推動了繪畫理論的發展。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畫史畫論等著作,與先秦繪畫的實踐經驗不無關係。
5. 影響民族審美觀念:其注重神似而非單純形似的特點,以及對氣韻、氣質的追求,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審美觀念,使中國繪畫在藝術魄力上獨具特色。
6. 促進文化傳承與交流:先秦繪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傳承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宗教信仰等信息。同時,也對東亞地區的繪畫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7. 與其他藝術形式融合:先秦繪畫與青銅器鑄造、漆藝等工藝的結合,為後世繪畫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相互交融提供了範例。如文人畫中詩、書、畫、印的有機結合,便體現了這種融合的趨勢。
8. 為山水畫、花鳥畫發展埋下伏筆:雖然先秦時期山水畫和花鳥畫尚未完全獨立,但漆畫等作品中的一些元素和表現方式,為這兩類繪畫在後世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啟示和借鑒。
先秦繪畫藝術宛如一顆種子,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對中國乃至世界繪畫藝術的發展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先秦時期繪畫藝術的代表作主要有戰國帛畫《人物龍鳳圖》和《人物禦龍圖》。
《人物龍鳳圖》於1949年出土於長沙陳家大山戰國楚墓,質地為平紋絹,高31厘米,寬22.5厘米。畫麵描繪了一細腰長裙、側身向左合掌做祈禱狀的貴族婦女,在騰龍舞鳳的引導下,向天國飛升的景象。畫中人物比例勻稱,儀態肅穆,勾線流利挺拔,設色采用平塗和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調莊重典雅,是先秦時期繪畫的代表作。
《人物禦龍圖》1973年出土於長沙子彈庫楚墓。畫中一位頭戴高冠、身著長袍,腰懸寶劍、側身向左而立的男子右手執韁繩,駕馭著一條巨龍馳進,龍尾部企立著一隻仙鶴,龍身下有一魚。該畫所表現的是死者之魂乘龍升天的景象。其色彩平塗與渲染兼用,運筆勁挺優美、瀟灑自如,人物形象準確生動,揭示了人物的內在氣質,畫風古拙,裝飾意味濃。
這兩幅帛畫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繪畫實物,它們在藝術上有一定特色,如以黑線勾描表現手法,線條運轉有節奏韻律感,用色單純,點、線、麵結合使形象有重量感而生意盎然等。同時,其主題“引魂升天”反映了當時的宗教和文化觀念,為探討先秦繪畫麵貌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先秦時期的藝術繪畫與其他朝代的藝術繪畫相比,有以下一些區別:
- 繪畫載體:先秦繪畫主要繪製在陶器、青銅器以及帛上。而在後世朝代,繪畫載體更加豐富,如絹、紙等逐漸成為主流。
- 藝術風格:先秦繪畫風格相對古樸、簡潔,注重線條的運用,形象有一定的裝飾性和象征意義。例如戰國帛畫以墨線勾畫人物,形象生動。後世繪畫風格更加多樣,隨著時間推移,在不同朝代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如魏晉南北朝的飄逸、隋唐的華麗、宋元的文人意趣等。
- 題材內容:先秦繪畫的題材多與宗教、神話、祭祀以及人物等相關。而其他朝代的繪畫題材不斷拓展,除了人物,還包括山水、花鳥、風俗等各種豐富的內容。例如,五代兩宋時期,山水畫繁榮,出現了眾多優秀的山水畫家和作品;花鳥畫在五代也開始呈現不同的風格。
- 寫實程度:先秦繪畫在寫實方麵相對較為稚拙。而隨著繪畫技巧的發展,後世繪畫在寫實能力上有了較大提高,能夠更加細膩、逼真地描繪對象的形態和細節。但中國畫總體上更注重“神似”而非單純的“形似”。
- 色彩運用:先秦繪畫色彩運用相對簡單。後世一些朝代的繪畫在色彩方麵有了更多的表現和發展,如工筆重彩的出現等。不過,中國畫也並不完全依賴於真實的色彩還原,而是注重色彩的表意和裝飾效果。
- 功能和意義:先秦繪畫與當時的宗教、禮儀等密切相關,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象征意義。而在其他朝代,繪畫的功能逐漸多樣化,除了宗教、政治等方麵,還更多地用於表達畫家的個人情感、審美追求以及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等。
每個朝代的繪畫都受到當時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格和特點。這些區別也反映了中國繪畫藝術在曆史長河中的不斷發展和演變。
一、帛畫
帛畫是先秦時期繪畫的重要代表。我國現存最早的繪畫實物是湖南長沙楚墓先後出土的兩幅旌幡性質的帛畫。
1. 《人物龍鳳帛畫》:出自長沙陳家大山楚墓,描繪了一細腰長裙、側身向左、合掌祝壽狀的貴族婦女,在騰龍舞鳳的接引下,向天國飛升的景象。其特點包括人物皆做正側麵的立像,通過衣冠服飾表現其身份;比例勻稱,儀態肅穆;勾線流利挺拔,設色采用平塗與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調莊重典雅。
2. 《人物禦龍帛畫》:出自長沙子彈庫楚墓,畫中是一位危冠長袍、蓄有胡須、神情瀟灑、側身擁劍的貴族中年男子,頭頂華蓋,駕馭舟形巨龍向天國飛升的場麵。
這兩幅帛畫反映出戰國時期肖像畫的一些特點:以正側麵立像展示人物,借助衣冠服飾體現身份;人物比例協調,儀態莊重;線條流暢挺拔,色彩運用上平塗與渲染相結合。它們標誌著中國古代繪畫獨特風格的初步形成,為後世中國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漆畫
中國現知最早的風俗畫是《人物車馬出行圖》(漆畫),以黑漆為底,用朱紅、熟褐、翠綠、黃、白等多種顏色,以平塗、線描與勾點結合的技法,描繪了王室貴族納聘迎親的生活場景。
其藝術特色主要有:
1. 毫無神秘色彩,表現世俗生活內容,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趣味和主題,這種對世俗生活的描繪在中國繪畫中逐漸占據重要地位。
2. 構圖上把空間和時間混合表現,全圖用五棵隨風搖擺的柳樹,把畫麵分為五段,各段分別繪出行、迎送、對話等情節。這種構圖方式是中國古代繪畫最基本的構圖處理手法之一,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3. 形象生動,使畫麵充滿生活氣息。
三、青銅器紋飾
先秦時期的青銅器不僅具有實用價值,其精美的紋飾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1. 饕餮紋:也叫獸麵紋,是商周青銅器上最為常見的紋樣。其主要特征是主體部分為正麵的獸頭形象,兩眼突出,口裂很大,有角與耳,有的兩側連著爪與尾,也有的兩側作長身卷尾之形,實際上多是由兩條夔龍紋以鼻梁為中心,側身相對組成。饕餮紋的鼻、角、口部變化豐富,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動物。多用作輔助花紋,以柔韌的陰線刻出,或作陽線凸起,構圖豐滿,主紋兩側常以富於變化的雲雷紋填充。饕餮紋具有鮮明的宗教文化特征,與商周宗教文化有天然聯係,其兩側配鳥紋,與目、眉構成神像,用以強化祖神文化。它主要流行於商代和西周前期,到東周以後再度流行時已失去原先的主導地位和獰厲色彩,而成為華美的裝飾。
2. 龍紋:作為青銅器紋飾,最早見於商代二裏岡期,以後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戰國,都有不同形式。商代多表現為屈曲的形態;雙體龍紋,亦稱“雙尾龍紋”,其狀以龍頭為中心,軀幹向兩側展開,這類紋飾呈帶狀,體軀有充分展開的餘地,實際上是龍的整體展開的,盛行於商末周初,大多施於方彝或方鼎口沿上。
3. 蛇紋:有三角形或圓三角形的頭部,一對突出的大圓眼,體有鱗節,呈卷曲長條形,其特征明顯,往往飾縮得很小,也有人認為是蠶紋。個別有作為主紋的,見於商代青銅器上。商末周初的蛇紋,大多是單個排列;東周時期的蛇紋大多很細小,作蟠旋交連狀,舊稱“蟠虺紋”。
4. 鳥紋:鳥長翎垂尾或長尾上卷,作前視或迴首狀,在青銅器上大多作對稱排列。商代鳥紋多短尾,鳳鳥紋也是商周兩代共有的青銅器紋飾,其發展演變中出現的變異具有斷代的意義。稱為鳳鳥紋的一類,頭有華冠,有的有角,尾羽紛披,常用於主要的裝飾麵。商晚期至西周時期流行長尾的鳥紋和小鳥紋,多用於裝飾帶或作輔助性紋飾。
四、藝術特點
1. 神秘而莊重:先秦繪畫常常與宗教、祭祀等活動相關,畫麵中透露出神秘的氛圍和莊重的氣息。例如,帛畫中描繪的人物在龍鳳的接引下升天,可能與當時人們對靈魂、神靈的信仰和追求有關。
2. 線條表現力:無論是帛畫還是青銅器紋飾,線條都具有很強的表現力。線條流暢、挺拔,能夠準確地勾勒出人物、動物和各種圖案的輪廓,展現出形態和動態。
3. 象征與寓意:繪畫中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義,如龍、鳳、饕餮等,它們不僅是具體的動物形象,更代表著某種神秘的力量、權威或吉祥的寓意。
4. 初步的構圖意識:如《人物車馬出行圖》中通過柳樹對畫麵進行分割,展示不同情節,體現了對空間和時間的初步組織和安排能力。
5. 色彩的運用:雖然相對簡單,但也能起到一定的裝飾和表意作用。如帛畫中色彩的平塗與渲染,增強了畫麵的莊重感和藝術效果。
6. 與工藝的結合:先秦繪畫與青銅器鑄造等工藝緊密結合,使繪畫藝術得以在青銅器等實用器物上得到展現和傳承。
先秦時期的繪畫藝術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為後世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其神秘莊重的風格、線條的表現力、象征寓意的運用以及與工藝的結合等方麵,都對後來的中國繪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這一時期的繪畫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宗教信仰、文化觀念和審美追求,是研究先秦曆史文化的重要資料。
以上內容從帛畫、漆畫、青銅器紋飾等方麵對先秦時期繪畫藝術的形式和特點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
先秦時期的繪畫藝術對後世文化發展產生了多方麵的深遠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奠定藝術風格基礎:其莊重神秘的風格、流暢挺拔的線條以及象征寓意的運用等,為後世中國繪畫藝術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例如,後世的人物畫、山水畫等在一定程度上繼承和發展了先秦繪畫的線條表現和構圖方式。
2. 確立人物畫傳統:戰國帛畫中對人物的描繪,體現出一定的寫實傾向,為後世人物畫的發展積累了經驗。特別是墨線勾畫人物的技法,對後世傳統繪畫表現技法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3. 豐富藝術題材內涵:先秦繪畫中的神話傳說、曆史故事等題材,為後世藝術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例如,漢代的墓室壁畫、畫像石等就延續和擴展了這些題材。
4. 推動繪畫理論發展:盡管先秦時期沒有係統的繪畫理論著作,但繪畫實踐促使後人對繪畫藝術進行思考和總結,推動了繪畫理論的發展。如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畫史畫論等著作,與先秦繪畫的實踐經驗不無關係。
5. 影響民族審美觀念:其注重神似而非單純形似的特點,以及對氣韻、氣質的追求,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審美觀念,使中國繪畫在藝術魄力上獨具特色。
6. 促進文化傳承與交流:先秦繪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傳承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宗教信仰等信息。同時,也對東亞地區的繪畫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7. 與其他藝術形式融合:先秦繪畫與青銅器鑄造、漆藝等工藝的結合,為後世繪畫與其他藝術形式的相互交融提供了範例。如文人畫中詩、書、畫、印的有機結合,便體現了這種融合的趨勢。
8. 為山水畫、花鳥畫發展埋下伏筆:雖然先秦時期山水畫和花鳥畫尚未完全獨立,但漆畫等作品中的一些元素和表現方式,為這兩類繪畫在後世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啟示和借鑒。
先秦繪畫藝術宛如一顆種子,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對中國乃至世界繪畫藝術的發展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先秦時期繪畫藝術的代表作主要有戰國帛畫《人物龍鳳圖》和《人物禦龍圖》。
《人物龍鳳圖》於1949年出土於長沙陳家大山戰國楚墓,質地為平紋絹,高31厘米,寬22.5厘米。畫麵描繪了一細腰長裙、側身向左合掌做祈禱狀的貴族婦女,在騰龍舞鳳的引導下,向天國飛升的景象。畫中人物比例勻稱,儀態肅穆,勾線流利挺拔,設色采用平塗和渲染兼用的方法,格調莊重典雅,是先秦時期繪畫的代表作。
《人物禦龍圖》1973年出土於長沙子彈庫楚墓。畫中一位頭戴高冠、身著長袍,腰懸寶劍、側身向左而立的男子右手執韁繩,駕馭著一條巨龍馳進,龍尾部企立著一隻仙鶴,龍身下有一魚。該畫所表現的是死者之魂乘龍升天的景象。其色彩平塗與渲染兼用,運筆勁挺優美、瀟灑自如,人物形象準確生動,揭示了人物的內在氣質,畫風古拙,裝飾意味濃。
這兩幅帛畫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繪畫實物,它們在藝術上有一定特色,如以黑線勾描表現手法,線條運轉有節奏韻律感,用色單純,點、線、麵結合使形象有重量感而生意盎然等。同時,其主題“引魂升天”反映了當時的宗教和文化觀念,為探討先秦繪畫麵貌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先秦時期的藝術繪畫與其他朝代的藝術繪畫相比,有以下一些區別:
- 繪畫載體:先秦繪畫主要繪製在陶器、青銅器以及帛上。而在後世朝代,繪畫載體更加豐富,如絹、紙等逐漸成為主流。
- 藝術風格:先秦繪畫風格相對古樸、簡潔,注重線條的運用,形象有一定的裝飾性和象征意義。例如戰國帛畫以墨線勾畫人物,形象生動。後世繪畫風格更加多樣,隨著時間推移,在不同朝代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如魏晉南北朝的飄逸、隋唐的華麗、宋元的文人意趣等。
- 題材內容:先秦繪畫的題材多與宗教、神話、祭祀以及人物等相關。而其他朝代的繪畫題材不斷拓展,除了人物,還包括山水、花鳥、風俗等各種豐富的內容。例如,五代兩宋時期,山水畫繁榮,出現了眾多優秀的山水畫家和作品;花鳥畫在五代也開始呈現不同的風格。
- 寫實程度:先秦繪畫在寫實方麵相對較為稚拙。而隨著繪畫技巧的發展,後世繪畫在寫實能力上有了較大提高,能夠更加細膩、逼真地描繪對象的形態和細節。但中國畫總體上更注重“神似”而非單純的“形似”。
- 色彩運用:先秦繪畫色彩運用相對簡單。後世一些朝代的繪畫在色彩方麵有了更多的表現和發展,如工筆重彩的出現等。不過,中國畫也並不完全依賴於真實的色彩還原,而是注重色彩的表意和裝飾效果。
- 功能和意義:先秦繪畫與當時的宗教、禮儀等密切相關,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象征意義。而在其他朝代,繪畫的功能逐漸多樣化,除了宗教、政治等方麵,還更多地用於表達畫家的個人情感、審美追求以及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等。
每個朝代的繪畫都受到當時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各自獨特的風格和特點。這些區別也反映了中國繪畫藝術在曆史長河中的不斷發展和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