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元佑二年
人在太子後院,一起卷起來! 作者:白藤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在太後身邊的人都知道,張太後給長安的東西可不止是眼前的這一點,也不止是平時的那些賞賜。
於嬤嬤更清楚,太後早就已經規劃好了百年之後的事,說是怕自己到時候老糊塗,先提前分清楚,裏邊有一份就是長安公主的。
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就是這麽神奇,張太後就喜歡這孫女,這也不僅僅是因為第一個的原因。
但有一點是真的,長安的人緣是一等一的好。
她身上可能就有一種莫名其妙的魅力,願意和她交朋友的人很多,不止是同齡人。
這不是算盡機關得來的好人緣,可能就是一種人格魅力。
就不去上書房的這幾天,她也沒閑著,慈寧宮,坤寧宮,延禧宮……哪裏都沒少去,就像以前在在毓齊宮一樣,到處亂跑,到哪都有人歡迎她。
皇宮再大,長安也探索完了。
段惟和又給了她一個能自由出入的腰牌,他對長安放心是一方麵,還有就是,長安身邊的人也不少,護衛也帶上了,天子腳下,也能保證安全。
這個腰牌也是長安自己爭取來的,段惟和本來是不打算給她的,在他眼裏,長安還是小時候那個胖閨女。
但在軟磨硬泡之下,還是給了。
最重要的一點是,長安直接在校場上展現了她的武力值,反正,撂倒段惟和身邊的護衛,是不成問題的。
這下,最大的借口也沒了。
最常去的也隻是永淳長公主府,烏府。
齊姣還怕她無聊,她現在在京城開的鋪子也不少了,反正以後也是留給長安的。
便也給了一個腰牌,讓她去年底去那些鋪子逛逛,不要求學什麽,有個體驗也好。
或者,她感興趣的話,還可以自己經營幾家試試。
在這種情況下,長安在外麵跑的就更歡,而因為長寧小點,出宮的機會就被大大限製。
現在長寧最羨慕的人就是長安,他還得讓長安帶上他才能出去。
天一冷,齊姣就縮在被窩裏,很難起來,要說沒睡夠,好像也沒有,就是想多躺一會。
隻要不是特別緊湊的時候,齊姣都會放縱自己,多賴會就多賴會吧。
這些天又不用去請安,偶爾可以對自己鬆散點。
天冷,兩個人睡確實暖和,兩人湊在一起就是個大火爐。
齊姣身體好,還是挺火熱的,至於擦槍走火,那也是很正常的事,兩人都在好年紀。
也不會擔心懷孕這方麵的問題,可以更放肆。
早在一開始,兩人睡的就不是特別規矩,齊姣一般都是睡裏麵,因為有時候段惟和上朝早,要起來穿衣洗漱,反正不用齊姣伺候。
也都是蓋一張被子,之前是兩張,但誰叫段惟和每次都半夜撈人,把人挪到自己的地盤,這個規矩也沒了。
就算是兩張,蓋到最後也隻是一張,結果沒什麽不一樣。
齊姣被被窩暖的迷迷糊糊的,就聽到外邊長平和長寧的叫聲,也不是小孩子哭鬧時那麽尖銳,就是睡醒了,一睜眼就想喊娘。
見到齊姣就能安心去玩。
小孩子的精力是真的的旺盛,早睡早起也是真的。
但也到平常起的時間,賴了一會被窩,齊姣起的也利索,洗漱好,和段惟和一人抱一個孩子。
這樣的打打鬧鬧中,年來的也快,早就開始籌備的除夕宴,也到了。
除夕宴是家宴,去年齊姣即將臨盆,沒有出席,今年是可以了。
家宴可以放輕鬆一點,宮裏的都是老熟人,彼此之間不需要那麽小心翼翼。
齊姣到的算晚,在宮裏頭,位份就是隱形的咖位,位份高的,就可以來的晚點。
她現在到了,要等的也就是皇帝皇後太後,那幾位就是壓軸出場。
既然說是家宴,孩子們自然也都帶過來了,懷景幾個就排著隊過來給齊姣請安。
小孩子聲音軟軟地喊著母妃,就連槿聲都跟在懷硯後麵。
“槿聲今天編的辮子很好看。
在齊姣懷裏,她似乎有點不好意思了,還是說道:“這是王貴人給我編的。”
王貴人隻是貴人,作為公主的槿聲也隻能是直接稱唿位份。
懷景過了年就六周歲,也要去皇子所了,宣妃最近也忙這事。
小時候懷景煩人,宣妃都是離的遠遠的,現在孩子大了點,也沒那麽煩了,加上也是自己的親兒子,不可能不為他考慮。
龍鳳胎也帶了過來,因為過年,穿的就特別喜氣,跟福娃娃似的,還是兩個一模一樣的。
懷景懷硯大一些,而且還和長安一樣,喜歡在外麵瘋,對這兩個弟弟妹妹就沒怎麽相處過。
這會就都湊在一起說話了,直到快正式開宴的時候才跑迴去。
不過,懷景倒是挺情有獨鍾的,還是和以前一樣黏在長寧身邊。
他很崇拜哥哥,懷章的表情越嚴肅,就越崇拜,可能是因為看起來很像大人的模樣。
小孩子之間的事,大人都不插手。
兄弟姐妹和和睦睦的,也是太後和皇上想看到的。
雖然是家宴,但也不會那麽隨意。
皇帝的致辭不能少,敬酒也是要的,連幾個小孩都要上去說祝福,齊姣也教了長平和長樂,因為兩個小的說話也挺快的。
字不多,但兩人說的很順,很整齊,一點磕巴的沒有,都不用奶嬤嬤在一邊補充,
這套流程完了之後,才能正式開宴。
還沒過多久,張太後說:“貴妃,把長平和長樂抱上來給我瞧瞧。”
“是,娘娘。”
太後發話了,齊姣自然也讓奶嬤嬤把兩小孩送上去。
張太後見兩個小孩的次數其實不少,齊姣在這方麵還是挺有心的,時不時地就去慈寧宮請安,經常帶著兩個孩子。
不是她就是長安,皇後也會過去請安,慈寧宮比張太後之前在坤寧宮時還要熱鬧幾分。
龍鳳胎到太後身邊也是不哭不鬧的,該吃就安安靜靜地自己吃,別人一逗就笑。
不得不說,明貴妃這幾個孩子養的都挺好,身體好,性子也好,最重要的是腦子聰明。
摸著兩個孩子的小臉,張太後心裏也是糾結萬分。
一年過去了,皇上都沒去過華陽宮以外的地方留宿,初一十五是去皇後那了,但一次都沒叫水過。
這點事,太後都不用查都能知道,皇帝也沒有隱藏的意識
皇後倒沒有向她倒過苦水,但她心裏也明白,是因為皇後的心也不在皇帝身上,那孩子看的透,知道皇帝對汪家的態度,自然不會橫生枝節。
也就是這樣的性子,後位才坐的住。
至於其他人,隻是想著過自己的小日子,也沒想著爭什麽。
後宮也不像以前一番,鬧的不可開交,老實的活不下去,吃了一次教訓,就不再老實了。
張太後心裏要是說沒有半點矛盾,那是不可能的。
皇家可不興什麽真愛不真愛的,雖然現在皇帝寵人還有個限度,但現在已經是獨寵了,以後會變成什麽樣,誰都不知道。
她心裏的顧忌更不少,她喜歡長安,也不想破壞她們之間的祖孫情,而明貴妃,看起來也確實是無辜。
隻是,貴妃這張臉,光芒太盛!
現在朝堂之上,皇帝看似已經整頓的服服帖帖了,但比起納大臣之女進宮,這樣無疑會更費時費力,必須永遠都有一個胡蘿卜在前麵吊著。
而進了宮,家族有人在後宮中,那些大臣和皇帝下意識就是一邊的,因為心裏還有更大的謀算,為了所謂的從龍之功,幾十年都能沉的住氣,甘願被驅使。
先帝之前就是這樣做的,張太後不傻,而且還能看的明明白白。
今晚也搭了戲台,上麵的大戲也開場了,而張太後今天卻不是那麽能聽的進去。
齊姣對張太後心裏的糾結不說是非常了解,但還是有所猜測的,所以才會這麽積極地去慈寧宮,在太後麵前表演自己對皇帝的真心,盡可能地表演自己的無害。
在本人麵前都沒演的這麽厲害。
張太後不能說是個壞人,但也絕對不是好人。
是好人就當不上太後,不遠,先帝的那些太妃還沒死,對那些手下敗將來說,太後更不是什麽好人。
齊姣也不敢說自己真的能鬥的過太後,浸染宮闈幾十年,安安穩穩地坐著鳳位,其手段,現在的她還應對不過來。
隻能說是看在孩子們的臉上,不會對她下死手。
現在太後可能隻是這麽一想,但如果下一次還沒秀女進宮的話,手段可能就不會這麽溫和了。
站的立場不一樣,有矛盾是理所當然的事。
齊姣最近重心傾斜在宮權上也是這個原因,不要求別的,要是真到了魚死網破的那天,至少能保全自己。
太後能忍這幾年,是因為不想給皇帝添麻煩,不想讓他煩心,畢竟皇帝初掌權。
這一點齊姣自始至終都知道,以前,她和太後之間可能有點感情,那也隻是主仆情,也抵不過人家的母子情,自己的位置要擺的正。
對齊姣來說,這個年過得也不算是順心,有個太後在,她還是需要提心吊膽,需要偽裝。
這也不是僅僅因為太後,別看現在段惟和對她好像也能算的上寵愛。
等他當皇帝當久了,孩子們長大,多疑的毛病也起來了,她又容貌老去,對他來說,可能也不再是從前的模樣。
人心易變,這是千古都適用的道理。
特別是皇帝,越到晚年,疑心病越重,這是曆史的教訓。
正月一,皇帝開筆後,送了不少福字下去,華陽宮的沒少過。
注意力都放在兩日後,那是長平和長寧的生辰,小孩子過生辰,倒不用大肆張揚,但周歲龍鳳胎要抓周,這就是天大的事了。
兩孩子一出生就取了名,上了玉碟,最主要的就隻剩抓周。
皇帝還特意辦在了太和殿,地方夠大夠寬敞,也能看的出來,皇帝對龍鳳胎的看重。
抓周那日,可謂是熱鬧非凡。
齊姣是越來越理解,為什麽她明明裝的還挺好,也沒露餡,太後還是對她起了防備心。
這不是因為她這個人,而是她身上其他的東西。
到高處,就不止是一個單純的人了,身不由己。
皇帝對龍鳳胎是肉眼可見的重視,或者說是對華陽宮的幾個孩子,她又沒母家,很像是那種腦子發昏,被鼓動著造反的角色。
也是慶幸她沒有母家,不然,就真的變成跟防賊一樣了。
還是一顆巨大的絆腳石,她在,皇帝就看不到別人。
現如今,也隻能是踏踏實實的,一步步走,堅持到最後的,才能是真正的勝利者,沒有成功,就不能懈怠。
她現在力量還是小了些,本來有那麽一點點怠慢的事業心又起來了,距離退休還晚的很,還是需要繼續奮鬥。
到那日,齊姣說是眾星拱月都不為過,人人都想和這位盛寵的貴妃說上一句話。
給貴妃遞牌子,貴妃一般是不接的,進不了宮,能搭上話的也就是這時候了。
直到龍鳳胎被放在供桌上抓周,在齊姣身邊的人才圍的少些。
這種時候,張太後也來了,龍鳳胎代表的是皇家的祥瑞,這種時候,太後自然是要到場。
這等引人注目,這等阿諛奉承,榮華富貴,也不知道貴妃那顆心此時亂不亂,而這,也是太後最擔心的一部分。
在這種位置上,頭昏腦漲的,她見過不少,多少定力十足的人都過不了這關。
後宮這種地方,平衡才是最好的,像現在一頭重一頭輕,隻有貴妃能一直這般狠狠地壓住,才能不出亂子。
不然,她倒了,後宮也就亂起來了。
而貴妃,又是否能一直維持如今的模樣,
別說貴妃了,她也是幾十年才修成如今的定力。
在某一方麵,齊姣覺得太後還是擔心的過了,她的枕邊風應當不至於到把段惟和迷得四不著五。
那些核心的政務,她根本沒有插手的機會,可以和她說,可以發表意見,但不能夾帶私貨。
齊姣也一直在控製這個尺度,人心難測,說不定就觸碰到皇帝的某個雷點。
於嬤嬤更清楚,太後早就已經規劃好了百年之後的事,說是怕自己到時候老糊塗,先提前分清楚,裏邊有一份就是長安公主的。
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就是這麽神奇,張太後就喜歡這孫女,這也不僅僅是因為第一個的原因。
但有一點是真的,長安的人緣是一等一的好。
她身上可能就有一種莫名其妙的魅力,願意和她交朋友的人很多,不止是同齡人。
這不是算盡機關得來的好人緣,可能就是一種人格魅力。
就不去上書房的這幾天,她也沒閑著,慈寧宮,坤寧宮,延禧宮……哪裏都沒少去,就像以前在在毓齊宮一樣,到處亂跑,到哪都有人歡迎她。
皇宮再大,長安也探索完了。
段惟和又給了她一個能自由出入的腰牌,他對長安放心是一方麵,還有就是,長安身邊的人也不少,護衛也帶上了,天子腳下,也能保證安全。
這個腰牌也是長安自己爭取來的,段惟和本來是不打算給她的,在他眼裏,長安還是小時候那個胖閨女。
但在軟磨硬泡之下,還是給了。
最重要的一點是,長安直接在校場上展現了她的武力值,反正,撂倒段惟和身邊的護衛,是不成問題的。
這下,最大的借口也沒了。
最常去的也隻是永淳長公主府,烏府。
齊姣還怕她無聊,她現在在京城開的鋪子也不少了,反正以後也是留給長安的。
便也給了一個腰牌,讓她去年底去那些鋪子逛逛,不要求學什麽,有個體驗也好。
或者,她感興趣的話,還可以自己經營幾家試試。
在這種情況下,長安在外麵跑的就更歡,而因為長寧小點,出宮的機會就被大大限製。
現在長寧最羨慕的人就是長安,他還得讓長安帶上他才能出去。
天一冷,齊姣就縮在被窩裏,很難起來,要說沒睡夠,好像也沒有,就是想多躺一會。
隻要不是特別緊湊的時候,齊姣都會放縱自己,多賴會就多賴會吧。
這些天又不用去請安,偶爾可以對自己鬆散點。
天冷,兩個人睡確實暖和,兩人湊在一起就是個大火爐。
齊姣身體好,還是挺火熱的,至於擦槍走火,那也是很正常的事,兩人都在好年紀。
也不會擔心懷孕這方麵的問題,可以更放肆。
早在一開始,兩人睡的就不是特別規矩,齊姣一般都是睡裏麵,因為有時候段惟和上朝早,要起來穿衣洗漱,反正不用齊姣伺候。
也都是蓋一張被子,之前是兩張,但誰叫段惟和每次都半夜撈人,把人挪到自己的地盤,這個規矩也沒了。
就算是兩張,蓋到最後也隻是一張,結果沒什麽不一樣。
齊姣被被窩暖的迷迷糊糊的,就聽到外邊長平和長寧的叫聲,也不是小孩子哭鬧時那麽尖銳,就是睡醒了,一睜眼就想喊娘。
見到齊姣就能安心去玩。
小孩子的精力是真的的旺盛,早睡早起也是真的。
但也到平常起的時間,賴了一會被窩,齊姣起的也利索,洗漱好,和段惟和一人抱一個孩子。
這樣的打打鬧鬧中,年來的也快,早就開始籌備的除夕宴,也到了。
除夕宴是家宴,去年齊姣即將臨盆,沒有出席,今年是可以了。
家宴可以放輕鬆一點,宮裏的都是老熟人,彼此之間不需要那麽小心翼翼。
齊姣到的算晚,在宮裏頭,位份就是隱形的咖位,位份高的,就可以來的晚點。
她現在到了,要等的也就是皇帝皇後太後,那幾位就是壓軸出場。
既然說是家宴,孩子們自然也都帶過來了,懷景幾個就排著隊過來給齊姣請安。
小孩子聲音軟軟地喊著母妃,就連槿聲都跟在懷硯後麵。
“槿聲今天編的辮子很好看。
在齊姣懷裏,她似乎有點不好意思了,還是說道:“這是王貴人給我編的。”
王貴人隻是貴人,作為公主的槿聲也隻能是直接稱唿位份。
懷景過了年就六周歲,也要去皇子所了,宣妃最近也忙這事。
小時候懷景煩人,宣妃都是離的遠遠的,現在孩子大了點,也沒那麽煩了,加上也是自己的親兒子,不可能不為他考慮。
龍鳳胎也帶了過來,因為過年,穿的就特別喜氣,跟福娃娃似的,還是兩個一模一樣的。
懷景懷硯大一些,而且還和長安一樣,喜歡在外麵瘋,對這兩個弟弟妹妹就沒怎麽相處過。
這會就都湊在一起說話了,直到快正式開宴的時候才跑迴去。
不過,懷景倒是挺情有獨鍾的,還是和以前一樣黏在長寧身邊。
他很崇拜哥哥,懷章的表情越嚴肅,就越崇拜,可能是因為看起來很像大人的模樣。
小孩子之間的事,大人都不插手。
兄弟姐妹和和睦睦的,也是太後和皇上想看到的。
雖然是家宴,但也不會那麽隨意。
皇帝的致辭不能少,敬酒也是要的,連幾個小孩都要上去說祝福,齊姣也教了長平和長樂,因為兩個小的說話也挺快的。
字不多,但兩人說的很順,很整齊,一點磕巴的沒有,都不用奶嬤嬤在一邊補充,
這套流程完了之後,才能正式開宴。
還沒過多久,張太後說:“貴妃,把長平和長樂抱上來給我瞧瞧。”
“是,娘娘。”
太後發話了,齊姣自然也讓奶嬤嬤把兩小孩送上去。
張太後見兩個小孩的次數其實不少,齊姣在這方麵還是挺有心的,時不時地就去慈寧宮請安,經常帶著兩個孩子。
不是她就是長安,皇後也會過去請安,慈寧宮比張太後之前在坤寧宮時還要熱鬧幾分。
龍鳳胎到太後身邊也是不哭不鬧的,該吃就安安靜靜地自己吃,別人一逗就笑。
不得不說,明貴妃這幾個孩子養的都挺好,身體好,性子也好,最重要的是腦子聰明。
摸著兩個孩子的小臉,張太後心裏也是糾結萬分。
一年過去了,皇上都沒去過華陽宮以外的地方留宿,初一十五是去皇後那了,但一次都沒叫水過。
這點事,太後都不用查都能知道,皇帝也沒有隱藏的意識
皇後倒沒有向她倒過苦水,但她心裏也明白,是因為皇後的心也不在皇帝身上,那孩子看的透,知道皇帝對汪家的態度,自然不會橫生枝節。
也就是這樣的性子,後位才坐的住。
至於其他人,隻是想著過自己的小日子,也沒想著爭什麽。
後宮也不像以前一番,鬧的不可開交,老實的活不下去,吃了一次教訓,就不再老實了。
張太後心裏要是說沒有半點矛盾,那是不可能的。
皇家可不興什麽真愛不真愛的,雖然現在皇帝寵人還有個限度,但現在已經是獨寵了,以後會變成什麽樣,誰都不知道。
她心裏的顧忌更不少,她喜歡長安,也不想破壞她們之間的祖孫情,而明貴妃,看起來也確實是無辜。
隻是,貴妃這張臉,光芒太盛!
現在朝堂之上,皇帝看似已經整頓的服服帖帖了,但比起納大臣之女進宮,這樣無疑會更費時費力,必須永遠都有一個胡蘿卜在前麵吊著。
而進了宮,家族有人在後宮中,那些大臣和皇帝下意識就是一邊的,因為心裏還有更大的謀算,為了所謂的從龍之功,幾十年都能沉的住氣,甘願被驅使。
先帝之前就是這樣做的,張太後不傻,而且還能看的明明白白。
今晚也搭了戲台,上麵的大戲也開場了,而張太後今天卻不是那麽能聽的進去。
齊姣對張太後心裏的糾結不說是非常了解,但還是有所猜測的,所以才會這麽積極地去慈寧宮,在太後麵前表演自己對皇帝的真心,盡可能地表演自己的無害。
在本人麵前都沒演的這麽厲害。
張太後不能說是個壞人,但也絕對不是好人。
是好人就當不上太後,不遠,先帝的那些太妃還沒死,對那些手下敗將來說,太後更不是什麽好人。
齊姣也不敢說自己真的能鬥的過太後,浸染宮闈幾十年,安安穩穩地坐著鳳位,其手段,現在的她還應對不過來。
隻能說是看在孩子們的臉上,不會對她下死手。
現在太後可能隻是這麽一想,但如果下一次還沒秀女進宮的話,手段可能就不會這麽溫和了。
站的立場不一樣,有矛盾是理所當然的事。
齊姣最近重心傾斜在宮權上也是這個原因,不要求別的,要是真到了魚死網破的那天,至少能保全自己。
太後能忍這幾年,是因為不想給皇帝添麻煩,不想讓他煩心,畢竟皇帝初掌權。
這一點齊姣自始至終都知道,以前,她和太後之間可能有點感情,那也隻是主仆情,也抵不過人家的母子情,自己的位置要擺的正。
對齊姣來說,這個年過得也不算是順心,有個太後在,她還是需要提心吊膽,需要偽裝。
這也不是僅僅因為太後,別看現在段惟和對她好像也能算的上寵愛。
等他當皇帝當久了,孩子們長大,多疑的毛病也起來了,她又容貌老去,對他來說,可能也不再是從前的模樣。
人心易變,這是千古都適用的道理。
特別是皇帝,越到晚年,疑心病越重,這是曆史的教訓。
正月一,皇帝開筆後,送了不少福字下去,華陽宮的沒少過。
注意力都放在兩日後,那是長平和長寧的生辰,小孩子過生辰,倒不用大肆張揚,但周歲龍鳳胎要抓周,這就是天大的事了。
兩孩子一出生就取了名,上了玉碟,最主要的就隻剩抓周。
皇帝還特意辦在了太和殿,地方夠大夠寬敞,也能看的出來,皇帝對龍鳳胎的看重。
抓周那日,可謂是熱鬧非凡。
齊姣是越來越理解,為什麽她明明裝的還挺好,也沒露餡,太後還是對她起了防備心。
這不是因為她這個人,而是她身上其他的東西。
到高處,就不止是一個單純的人了,身不由己。
皇帝對龍鳳胎是肉眼可見的重視,或者說是對華陽宮的幾個孩子,她又沒母家,很像是那種腦子發昏,被鼓動著造反的角色。
也是慶幸她沒有母家,不然,就真的變成跟防賊一樣了。
還是一顆巨大的絆腳石,她在,皇帝就看不到別人。
現如今,也隻能是踏踏實實的,一步步走,堅持到最後的,才能是真正的勝利者,沒有成功,就不能懈怠。
她現在力量還是小了些,本來有那麽一點點怠慢的事業心又起來了,距離退休還晚的很,還是需要繼續奮鬥。
到那日,齊姣說是眾星拱月都不為過,人人都想和這位盛寵的貴妃說上一句話。
給貴妃遞牌子,貴妃一般是不接的,進不了宮,能搭上話的也就是這時候了。
直到龍鳳胎被放在供桌上抓周,在齊姣身邊的人才圍的少些。
這種時候,張太後也來了,龍鳳胎代表的是皇家的祥瑞,這種時候,太後自然是要到場。
這等引人注目,這等阿諛奉承,榮華富貴,也不知道貴妃那顆心此時亂不亂,而這,也是太後最擔心的一部分。
在這種位置上,頭昏腦漲的,她見過不少,多少定力十足的人都過不了這關。
後宮這種地方,平衡才是最好的,像現在一頭重一頭輕,隻有貴妃能一直這般狠狠地壓住,才能不出亂子。
不然,她倒了,後宮也就亂起來了。
而貴妃,又是否能一直維持如今的模樣,
別說貴妃了,她也是幾十年才修成如今的定力。
在某一方麵,齊姣覺得太後還是擔心的過了,她的枕邊風應當不至於到把段惟和迷得四不著五。
那些核心的政務,她根本沒有插手的機會,可以和她說,可以發表意見,但不能夾帶私貨。
齊姣也一直在控製這個尺度,人心難測,說不定就觸碰到皇帝的某個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