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澤者,燕人也。遊學幹諸侯小大甚眾,不遇。而從唐舉相,曰:“吾聞先生相李兌,曰‘百日之內持國秉’,有之乎?”曰:“有之。”曰:“若臣者何如?”唐舉孰視而笑曰:“先生曷鼻,巨肩,魋顏,蹙齃,膝攣。吾聞聖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澤知唐舉戲之,乃曰:“富貴吾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壽也,願聞之。”唐舉曰:“先生之壽,從今以往者四十三歲。”蔡澤笑謝而去,謂其禦者曰:“吾持粱刺齒肥,躍馬疾驅,懷黃金之印,結紫綬於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四十三年足矣。”去之趙,見逐。之韓、魏,遇奪釜鬲於塗。聞應侯任鄭安平、王稽皆負重罪於秦,應侯內慚,蔡澤乃西入秦。
將見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應侯曰:“燕客蔡澤,天下雄俊弘辯智士也。彼一見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奪君位。”應侯聞,曰:“五帝三代之事,百家之說,吾既知之,眾口之辯,吾皆摧之,是惡能困我而奪我位乎?”使人召蔡澤。蔡澤入,則揖應侯。應侯固不快,及見之,又倨,應侯因讓之曰:“子嚐宣言欲代我相秦,寧有之乎?”對曰:“然。”應侯曰:“請聞其說。”蔡澤曰:“籲,君何見之晚也!夫四時之序,成功者去。夫人生百體堅強,手足便利,耳目聰明而心聖智,豈非士之願與?”應侯曰:“然。”蔡澤曰:“質仁秉義,行道施德,得誌於天下,天下懷樂敬愛而尊慕之,皆願以為君王,豈不辯智之期與?”應侯曰:“然。”蔡澤複曰:“富貴顯榮,成理萬物,使各得其所;性命壽長,終其天年而不夭傷;天下繼其統,守其業,傳之無窮;名實純粹,澤流千裏,世世稱之而無絕,與天地終始:豈道德之符而聖人所謂吉祥善事者與?”應侯曰:“然。”
蔡澤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其卒然亦可願與?”應侯知蔡澤之欲困己以說,複謬曰:“何為不可?夫公孫鞅之事孝公也,極身無貳慮,盡公而不顧私;設刀鋸以禁奸邪,信賞罰以致治;披腹心,示情素,蒙怨咎,欺舊友,奪魏公子卬,安秦社稷,利百姓,卒為秦禽將破敵,攘地千裏。吳起之事悼王也,使私不得害公,讒不得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不為危易行,行義不辟難,然為霸主強國,不辭禍兇。大夫種之事越王也,主雖困辱,悉忠而不解,主雖絕亡,盡能而弗離,成功而弗矜,貴富而不驕,移風易俗,存亡國,繼絕世,霸越而王,澤流子孫。此三子者,固義之至也,忠之節也。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士固有殺身以成名,唯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何為不可哉?”
蔡澤曰:“主聖臣賢,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直,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貞,家之福也。故比幹忠而不能存殷,子胥智而不能完吳,申生孝而晉國亂。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國家滅亂者,何也?無明君賢父以聽之,故天下以其君父為戮辱而憐其臣子。今商君、吳起、大夫種之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豈慕不遇世死乎?夫待死而後可以立忠成名,是微子不足仁,孔子不足聖,管仲不足大也。夫人之立功,豈不期於成全邪?身與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於是應侯稱善。
蔡澤少得間,因曰:“夫商君、吳起、大夫種,其為人臣盡忠致功則可願矣,閎夭事文王,周公輔成王也,豈不亦忠聖乎?以君臣論之,商君、吳起、大夫種其可願孰與閎夭、周公哉?”應侯曰:“商君、吳起、大夫種弗若也。”蔡澤曰:“然則君之主慈仁任忠,惇厚舊故,其賢智與有道之士為膠漆,義不倍功臣,孰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應侯曰:“未知何如也。”蔡澤曰:“今主親忠臣,不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君之設智,能為主安危修政,治亂強兵,批患折難,廣地殖穀,富國足家,強主,尊社稷,顯宗廟,天下莫敢欺犯其主,君之威亦足矣。夫人生而尊貴,長而富貴,守金玉之重,而擅宗廟之祀,可謂富貴極矣。然而物盛則衰,天下之常理也。君之祿位貴盛,一切以秦為準,既以極矣,而德厚無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君之身名,可憂矣。夫商君、吳起、大夫種,其為人臣盡忠致功,則可願矣,閎夭、周公豈不亦忠聖乎?
夫以君臣論之,商君、吳起、大夫種其可願孰與閎夭、周公哉?以人主論之,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其賢智孰與今之主哉?以今之主而前無可及之君,後無可繼之世,君之祿位貴盛,一切以秦為準,既以極矣,而德厚無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君之身名,可憂矣。夫商君、吳起、大夫種,其為人臣盡忠致功,則可願矣,閎夭、周公豈不亦忠聖乎?夫以君臣論之,商君、吳起、大夫種其可願孰與閎夭、周公哉?
後數日,入朝,言於秦昭王曰:“客新有從山東來者曰蔡澤,其人辯士,明於三王之事,五伯之業,世俗之變,足以寄秦國之政。臣之見人甚眾,莫及,臣不如也。臣敢以聞。”秦昭王召見,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應侯因謝病請歸相印。昭王強起應侯,應侯遂稱病篤。範雎免相,昭王新說蔡澤計畫,遂拜為秦相,東收周室。
蔡澤相秦數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為綱成君。居秦十餘年,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卒事始皇帝,為秦使於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於秦。
太史公曰:韓子稱“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信哉是言也!範雎、蔡澤世所謂一切辯士,然遊說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說力少也。及二人羈旅入秦,繼踵取卿相,垂功於天下者,固強弱之勢異也。然士亦有偶合,賢者多如此二子,不得盡意,豈可勝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惡能激乎?
蔡澤是燕國人。遊學四方,向眾多大小諸侯謀求官職,都沒有得到賞識。他跟唐舉相麵,說:“我聽說先生給李兌相麵,說‘百日之內能執掌國家大權’,有這迴事嗎?”唐舉迴答:“有這迴事。”蔡澤說:“那像我這樣的人怎麽樣?”唐舉仔細看了看他然後笑著說:“先生朝天鼻,寬肩膀,凸額頭,塌鼻梁,彎膝蓋。我聽說聖人不能從相貌判斷,恐怕說的就是先生您吧?”蔡澤知道唐舉是在戲弄他,於是說:“富貴我自己會擁有,我所不知道的是壽命,希望能聽聽。”唐舉說:“先生的壽命,從今往後有四十三歲。”蔡澤笑著道謝然後離開,對他的車夫說:“我吃著精美的糧食咬著肥肉,騎著駿馬快速奔馳,懷揣著黃金大印,在腰上係著紫色的綬帶,在君主麵前拱手行禮,吃肉富貴,四十三年足夠了。”他離開燕國到了趙國,被驅逐。到了韓國、魏國,在路上遭遇搶奪炊具。聽說應侯範雎任用的鄭安平、王稽都在秦國犯下重罪,應侯內心慚愧,蔡澤於是向西進入秦國。
蔡澤將要去拜見秦昭王,派人宣揚言論來激怒應侯說:“燕國來的客人蔡澤,是天下才智出眾、善辯明智的人士。他一旦拜見秦王,秦王必定會任他為相從而奪取您的相位。”應侯聽說後,說:“五帝三代的事情,百家的學說,我已經知曉,眾人的巧辯,我都能挫敗,他怎能困住我並奪取我的相位呢?”派人召見蔡澤。蔡澤進來,隻是對應侯作揖行禮。應侯本來就不高興,等見到他,蔡澤又表現得很傲慢,應侯於是責備他說:“你曾經揚言要取代我做秦國的相國,難道有這事嗎?”蔡澤迴答說:“是這樣。”應侯說:“請聽聽你的說法。”蔡澤說:“哎呀,您認識問題怎麽這麽遲鈍啊!四季的更替,有成就的就會離開。人的身體各個部分堅強,手腳靈便,耳聰目明而且心智聰慧,這難道不是士人所期望的嗎?”應侯說:“是這樣。”蔡澤說:“本質仁愛秉持正義,施行道義廣布恩德,在天下實現誌向,天下人懷著歡樂敬愛之心而尊崇仰慕他,都願意讓他做君王,這難道不是明智之人所期望的嗎?”應侯說:“是這樣。”蔡澤又說:“富貴顯赫榮耀,整治萬物,讓它們各得其所;生命長壽,盡享天年而不夭折受傷;天下繼承他的傳統,守護他的事業,傳揚沒有窮盡;名聲實際純粹美好,恩澤流傳千裏,世世代代稱讚而沒有斷絕,與天地始終相伴:難道這不是符合道德的征兆和聖人所說的吉祥美好的事情嗎?”應侯說:“是這樣。”
蔡澤說:“至於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的大夫文種,他們的結局難道也是人們所願意的嗎?”應侯知道蔡澤想要用這些話來困住自己從而進行遊說,又故意答錯說:“為什麽不可以?公孫鞅侍奉秦孝公,全身心沒有二心,盡公而不顧私;設置刀鋸來禁止奸邪,靠賞賜懲罰來達到治理;剖露心腹,展示真情,遭受怨恨指責,欺騙老朋友,奪取魏國公子卬,安定秦國的江山社稷,對百姓有利,最終為秦國擒獲敵將打敗敵軍,開拓千裏疆土。吳起侍奉楚悼王,讓私利不能妨害公事,讒言不能遮蔽忠誠,言論不隨意迎合,行為不隨意苟且,不因為危險改變行為,踐行道義不躲避災難,最終成為霸主使國家強大,不迴避災禍兇險。大夫文種侍奉越王,君主即使遭受困窘侮辱,他也全心忠誠而不鬆解,君主即使亡國,他也竭盡能力而不離開,成功了也不驕傲,尊貴富有也不驕縱,改變風俗,保存了將要滅亡的國家,延續了斷絕的世係,使越國稱霸稱王,恩澤流傳到子孫。這三個人,本來就是義的極致,忠的節操啊。因此君子為了道義而死於危難,視死如歸;活著遭受恥辱不如死了獲得榮耀。士人本來就有殺身來成就名聲的,隻要符合道義,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憾。為什麽不可以呢?”
蔡澤說:“君主聖明臣子賢能,是天下最大的福分;君主明智臣子正直,是國家的福分;父親慈愛兒子孝順,丈夫誠信妻子忠貞,是家庭的福分。所以比幹忠誠卻不能保存殷商,伍子胥明智卻不能保全吳國,申生孝順而晉國混亂。這都是有忠臣孝子,然而國家卻滅亡混亂的,為什麽呢?沒有聖明的君主、賢良的父親來聽從他們,所以天下人認為他們的君主、父親是恥辱而憐憫他們的臣子、兒子。如今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作為臣子,是這樣;他們的君主,不對。所以世人稱讚這三個人建立功績卻看不到他們的德行,難道是羨慕他們不逢時而死嗎?要等到死了之後才可以樹立忠誠成就名聲,這樣微子就不值得稱為仁人,孔子就不值得稱為聖人,管仲就不值得稱為偉大人物了。人的建立功績,難道不期望能夠功成名就嗎?自身和名聲都保全的,是上等。名聲可以作為典範而自身死去的,是次等。名聲受恥辱而自身保全的,是下等。”於是應侯稱讚他說得好。
蔡澤得到少許空閑,趁機說:“那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他們作為臣子盡忠建立功績倒是值得向往了,閎夭侍奉周文王,周公輔佐周成王,難道不也是忠誠聖明嗎?從君臣關係來說,商鞅、吳起、大夫文種值得向往與閎夭、周公相比怎麽樣?”應侯說:“商鞅、吳起、大夫文種比不上。”蔡澤說:“既然這樣,那麽您的君主仁慈仁愛任用忠臣,厚道對待老朋友,他的賢能智慧和有道之士關係如膠似漆,道義上不背棄功臣,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相比怎麽樣?”應侯說:“不知道怎麽樣。”
蔡澤說:“如今君主親近忠臣,超不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您的出謀劃策,能夠為君主安定危局整治政事,治理混亂強大軍隊,排除禍患解決疑難,開拓土地增加穀物,使國家富足家庭富裕,強大君主,尊崇國家,顯耀宗廟,天下沒有人敢欺侮冒犯他的君主,您的威勢也足夠了。人生來尊貴,長大後富貴,守護著金銀財寶的貴重,而獨掌宗廟的祭祀,可以說是富貴到極點了。然而事物興盛就會衰落,這是天下的常理。您的俸祿職位尊貴顯盛,一切都以秦國為標準,已經達到極點了,可是德行深厚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您的自身和名聲,令人擔憂啊。那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他們作為臣子盡忠建立功績倒是值得向往了,閎夭、周公難道不也是忠誠聖明嗎?而您的功績達到頂點了,這也是秦國的本分。然而您的俸祿職位尊貴顯盛,一切都以秦國為標準,已經達到極點了,可是德行深厚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您的自身和名聲,令人擔憂啊。至於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的大夫文種,他們的結局難道也是人們所願意的嗎?如今您做秦國的相國,計謀不出座席,謀略不出朝堂,坐著就能控製諸侯,利益施及三川,充實宜陽,打通羊腸險道,堵塞太行山口,又截斷範氏、中行氏的道路,使六國不能合縱,棧道綿延千裏,通到蜀漢,使天下都畏懼秦國,秦國想要的都得到了,您的功績達到頂點了,這也是秦國的本分。然而您的俸祿職位尊貴顯盛,一切都以秦國為標準,已經達到極點了,可是德行深厚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您的自身和名聲,令人擔憂啊。那商鞅,吳起、文種,他們作為臣子盡忠建立功績倒是值得向往了,閎夭、周公難道不也是忠誠聖明嗎?從君臣關係來說,商鞅、吳起、大夫文種值得向往與閎夭、周公相比怎麽樣?從君主來說,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他們的賢能智慧和如今的君主相比怎麽樣?如今您吃著精美的糧食咬著肥肉,騎著駿馬快速奔馳,懷揣著黃金大印,在腰上係著紫色的綬帶,在君主麵前拱手行禮,吃肉富貴,四十三年足夠了。”應侯說:“好。我聽說‘想要卻不知道停止,就會失去他想要的;擁有卻不知道滿足,就會失去他所擁有的’。先生幸虧教導我,我恭敬地接受您的命令。”於是邀請他入坐,把他當作上等賓客。
過了幾天,應侯入朝,對秦昭王說:“有個剛從崤山以東來的客人叫蔡澤,這個人是個善辯之士,對三王的事情、五霸的功業、世俗的變化很明白,足以把秦國的政事托付給他。我見到的人很多,沒有比得上他的,我不如他。我冒昧地來稟報您。”秦昭王召見蔡澤,跟他交談,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客卿。應侯於是稱病請求歸還相國的印信。昭王強行起用應侯,應侯就稱病很嚴重。範雎被免掉相國昭王新近喜歡蔡澤的謀劃於是任命他為秦國相國向東收服了周王室。
蔡澤做秦國相國幾個月,有人厭惡他,他害怕被殺,於是稱病歸還相國印信,號稱綱成君。在秦國居住十多年,侍奉昭王、孝文王、莊襄王。最後侍奉秦始皇,作為秦國使者到燕國,三年後燕國派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
太史公說:韓非子說“袖子長善於跳舞,錢財多善於做生意”,這話確實可信啊!範雎、蔡澤是世上所說的一切能言善辯的人,然而遊說諸侯到頭發白了也沒有得到任用,不是計策笨拙,是他們遊說的力度不夠。等到兩人旅居到秦國,接連取得卿相的職位,在天下建立功績,原本是因為強弱的形勢不同啊。然而士人也有偶然的機遇,賢能的人大多像這兩個人,不能盡情施展抱負,哪裏能說得完呢!然而這兩個人如果不遭遇困厄,怎麽能奮發呢?
將見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應侯曰:“燕客蔡澤,天下雄俊弘辯智士也。彼一見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奪君位。”應侯聞,曰:“五帝三代之事,百家之說,吾既知之,眾口之辯,吾皆摧之,是惡能困我而奪我位乎?”使人召蔡澤。蔡澤入,則揖應侯。應侯固不快,及見之,又倨,應侯因讓之曰:“子嚐宣言欲代我相秦,寧有之乎?”對曰:“然。”應侯曰:“請聞其說。”蔡澤曰:“籲,君何見之晚也!夫四時之序,成功者去。夫人生百體堅強,手足便利,耳目聰明而心聖智,豈非士之願與?”應侯曰:“然。”蔡澤曰:“質仁秉義,行道施德,得誌於天下,天下懷樂敬愛而尊慕之,皆願以為君王,豈不辯智之期與?”應侯曰:“然。”蔡澤複曰:“富貴顯榮,成理萬物,使各得其所;性命壽長,終其天年而不夭傷;天下繼其統,守其業,傳之無窮;名實純粹,澤流千裏,世世稱之而無絕,與天地終始:豈道德之符而聖人所謂吉祥善事者與?”應侯曰:“然。”
蔡澤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其卒然亦可願與?”應侯知蔡澤之欲困己以說,複謬曰:“何為不可?夫公孫鞅之事孝公也,極身無貳慮,盡公而不顧私;設刀鋸以禁奸邪,信賞罰以致治;披腹心,示情素,蒙怨咎,欺舊友,奪魏公子卬,安秦社稷,利百姓,卒為秦禽將破敵,攘地千裏。吳起之事悼王也,使私不得害公,讒不得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不為危易行,行義不辟難,然為霸主強國,不辭禍兇。大夫種之事越王也,主雖困辱,悉忠而不解,主雖絕亡,盡能而弗離,成功而弗矜,貴富而不驕,移風易俗,存亡國,繼絕世,霸越而王,澤流子孫。此三子者,固義之至也,忠之節也。是故君子以義死難,視死如歸;生而辱不如死而榮。士固有殺身以成名,唯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何為不可哉?”
蔡澤曰:“主聖臣賢,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直,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貞,家之福也。故比幹忠而不能存殷,子胥智而不能完吳,申生孝而晉國亂。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國家滅亂者,何也?無明君賢父以聽之,故天下以其君父為戮辱而憐其臣子。今商君、吳起、大夫種之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稱三子致功而不見德,豈慕不遇世死乎?夫待死而後可以立忠成名,是微子不足仁,孔子不足聖,管仲不足大也。夫人之立功,豈不期於成全邪?身與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於是應侯稱善。
蔡澤少得間,因曰:“夫商君、吳起、大夫種,其為人臣盡忠致功則可願矣,閎夭事文王,周公輔成王也,豈不亦忠聖乎?以君臣論之,商君、吳起、大夫種其可願孰與閎夭、周公哉?”應侯曰:“商君、吳起、大夫種弗若也。”蔡澤曰:“然則君之主慈仁任忠,惇厚舊故,其賢智與有道之士為膠漆,義不倍功臣,孰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應侯曰:“未知何如也。”蔡澤曰:“今主親忠臣,不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君之設智,能為主安危修政,治亂強兵,批患折難,廣地殖穀,富國足家,強主,尊社稷,顯宗廟,天下莫敢欺犯其主,君之威亦足矣。夫人生而尊貴,長而富貴,守金玉之重,而擅宗廟之祀,可謂富貴極矣。然而物盛則衰,天下之常理也。君之祿位貴盛,一切以秦為準,既以極矣,而德厚無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君之身名,可憂矣。夫商君、吳起、大夫種,其為人臣盡忠致功,則可願矣,閎夭、周公豈不亦忠聖乎?
夫以君臣論之,商君、吳起、大夫種其可願孰與閎夭、周公哉?以人主論之,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其賢智孰與今之主哉?以今之主而前無可及之君,後無可繼之世,君之祿位貴盛,一切以秦為準,既以極矣,而德厚無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君之身名,可憂矣。夫商君、吳起、大夫種,其為人臣盡忠致功,則可願矣,閎夭、周公豈不亦忠聖乎?夫以君臣論之,商君、吳起、大夫種其可願孰與閎夭、周公哉?
後數日,入朝,言於秦昭王曰:“客新有從山東來者曰蔡澤,其人辯士,明於三王之事,五伯之業,世俗之變,足以寄秦國之政。臣之見人甚眾,莫及,臣不如也。臣敢以聞。”秦昭王召見,與語,大說之,拜為客卿。應侯因謝病請歸相印。昭王強起應侯,應侯遂稱病篤。範雎免相,昭王新說蔡澤計畫,遂拜為秦相,東收周室。
蔡澤相秦數月,人或惡之,懼誅,乃謝病歸相印,號為綱成君。居秦十餘年,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卒事始皇帝,為秦使於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質於秦。
太史公曰:韓子稱“長袖善舞,多錢善賈”信哉是言也!範雎、蔡澤世所謂一切辯士,然遊說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說力少也。及二人羈旅入秦,繼踵取卿相,垂功於天下者,固強弱之勢異也。然士亦有偶合,賢者多如此二子,不得盡意,豈可勝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惡能激乎?
蔡澤是燕國人。遊學四方,向眾多大小諸侯謀求官職,都沒有得到賞識。他跟唐舉相麵,說:“我聽說先生給李兌相麵,說‘百日之內能執掌國家大權’,有這迴事嗎?”唐舉迴答:“有這迴事。”蔡澤說:“那像我這樣的人怎麽樣?”唐舉仔細看了看他然後笑著說:“先生朝天鼻,寬肩膀,凸額頭,塌鼻梁,彎膝蓋。我聽說聖人不能從相貌判斷,恐怕說的就是先生您吧?”蔡澤知道唐舉是在戲弄他,於是說:“富貴我自己會擁有,我所不知道的是壽命,希望能聽聽。”唐舉說:“先生的壽命,從今往後有四十三歲。”蔡澤笑著道謝然後離開,對他的車夫說:“我吃著精美的糧食咬著肥肉,騎著駿馬快速奔馳,懷揣著黃金大印,在腰上係著紫色的綬帶,在君主麵前拱手行禮,吃肉富貴,四十三年足夠了。”他離開燕國到了趙國,被驅逐。到了韓國、魏國,在路上遭遇搶奪炊具。聽說應侯範雎任用的鄭安平、王稽都在秦國犯下重罪,應侯內心慚愧,蔡澤於是向西進入秦國。
蔡澤將要去拜見秦昭王,派人宣揚言論來激怒應侯說:“燕國來的客人蔡澤,是天下才智出眾、善辯明智的人士。他一旦拜見秦王,秦王必定會任他為相從而奪取您的相位。”應侯聽說後,說:“五帝三代的事情,百家的學說,我已經知曉,眾人的巧辯,我都能挫敗,他怎能困住我並奪取我的相位呢?”派人召見蔡澤。蔡澤進來,隻是對應侯作揖行禮。應侯本來就不高興,等見到他,蔡澤又表現得很傲慢,應侯於是責備他說:“你曾經揚言要取代我做秦國的相國,難道有這事嗎?”蔡澤迴答說:“是這樣。”應侯說:“請聽聽你的說法。”蔡澤說:“哎呀,您認識問題怎麽這麽遲鈍啊!四季的更替,有成就的就會離開。人的身體各個部分堅強,手腳靈便,耳聰目明而且心智聰慧,這難道不是士人所期望的嗎?”應侯說:“是這樣。”蔡澤說:“本質仁愛秉持正義,施行道義廣布恩德,在天下實現誌向,天下人懷著歡樂敬愛之心而尊崇仰慕他,都願意讓他做君王,這難道不是明智之人所期望的嗎?”應侯說:“是這樣。”蔡澤又說:“富貴顯赫榮耀,整治萬物,讓它們各得其所;生命長壽,盡享天年而不夭折受傷;天下繼承他的傳統,守護他的事業,傳揚沒有窮盡;名聲實際純粹美好,恩澤流傳千裏,世世代代稱讚而沒有斷絕,與天地始終相伴:難道這不是符合道德的征兆和聖人所說的吉祥美好的事情嗎?”應侯說:“是這樣。”
蔡澤說:“至於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的大夫文種,他們的結局難道也是人們所願意的嗎?”應侯知道蔡澤想要用這些話來困住自己從而進行遊說,又故意答錯說:“為什麽不可以?公孫鞅侍奉秦孝公,全身心沒有二心,盡公而不顧私;設置刀鋸來禁止奸邪,靠賞賜懲罰來達到治理;剖露心腹,展示真情,遭受怨恨指責,欺騙老朋友,奪取魏國公子卬,安定秦國的江山社稷,對百姓有利,最終為秦國擒獲敵將打敗敵軍,開拓千裏疆土。吳起侍奉楚悼王,讓私利不能妨害公事,讒言不能遮蔽忠誠,言論不隨意迎合,行為不隨意苟且,不因為危險改變行為,踐行道義不躲避災難,最終成為霸主使國家強大,不迴避災禍兇險。大夫文種侍奉越王,君主即使遭受困窘侮辱,他也全心忠誠而不鬆解,君主即使亡國,他也竭盡能力而不離開,成功了也不驕傲,尊貴富有也不驕縱,改變風俗,保存了將要滅亡的國家,延續了斷絕的世係,使越國稱霸稱王,恩澤流傳到子孫。這三個人,本來就是義的極致,忠的節操啊。因此君子為了道義而死於危難,視死如歸;活著遭受恥辱不如死了獲得榮耀。士人本來就有殺身來成就名聲的,隻要符合道義,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憾。為什麽不可以呢?”
蔡澤說:“君主聖明臣子賢能,是天下最大的福分;君主明智臣子正直,是國家的福分;父親慈愛兒子孝順,丈夫誠信妻子忠貞,是家庭的福分。所以比幹忠誠卻不能保存殷商,伍子胥明智卻不能保全吳國,申生孝順而晉國混亂。這都是有忠臣孝子,然而國家卻滅亡混亂的,為什麽呢?沒有聖明的君主、賢良的父親來聽從他們,所以天下人認為他們的君主、父親是恥辱而憐憫他們的臣子、兒子。如今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作為臣子,是這樣;他們的君主,不對。所以世人稱讚這三個人建立功績卻看不到他們的德行,難道是羨慕他們不逢時而死嗎?要等到死了之後才可以樹立忠誠成就名聲,這樣微子就不值得稱為仁人,孔子就不值得稱為聖人,管仲就不值得稱為偉大人物了。人的建立功績,難道不期望能夠功成名就嗎?自身和名聲都保全的,是上等。名聲可以作為典範而自身死去的,是次等。名聲受恥辱而自身保全的,是下等。”於是應侯稱讚他說得好。
蔡澤得到少許空閑,趁機說:“那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他們作為臣子盡忠建立功績倒是值得向往了,閎夭侍奉周文王,周公輔佐周成王,難道不也是忠誠聖明嗎?從君臣關係來說,商鞅、吳起、大夫文種值得向往與閎夭、周公相比怎麽樣?”應侯說:“商鞅、吳起、大夫文種比不上。”蔡澤說:“既然這樣,那麽您的君主仁慈仁愛任用忠臣,厚道對待老朋友,他的賢能智慧和有道之士關係如膠似漆,道義上不背棄功臣,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相比怎麽樣?”應侯說:“不知道怎麽樣。”
蔡澤說:“如今君主親近忠臣,超不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您的出謀劃策,能夠為君主安定危局整治政事,治理混亂強大軍隊,排除禍患解決疑難,開拓土地增加穀物,使國家富足家庭富裕,強大君主,尊崇國家,顯耀宗廟,天下沒有人敢欺侮冒犯他的君主,您的威勢也足夠了。人生來尊貴,長大後富貴,守護著金銀財寶的貴重,而獨掌宗廟的祭祀,可以說是富貴到極點了。然而事物興盛就會衰落,這是天下的常理。您的俸祿職位尊貴顯盛,一切都以秦國為標準,已經達到極點了,可是德行深厚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您的自身和名聲,令人擔憂啊。那商鞅、吳起、大夫文種,他們作為臣子盡忠建立功績倒是值得向往了,閎夭、周公難道不也是忠誠聖明嗎?而您的功績達到頂點了,這也是秦國的本分。然而您的俸祿職位尊貴顯盛,一切都以秦國為標準,已經達到極點了,可是德行深厚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您的自身和名聲,令人擔憂啊。至於秦國的商鞅,楚國的吳起,越國的大夫文種,他們的結局難道也是人們所願意的嗎?如今您做秦國的相國,計謀不出座席,謀略不出朝堂,坐著就能控製諸侯,利益施及三川,充實宜陽,打通羊腸險道,堵塞太行山口,又截斷範氏、中行氏的道路,使六國不能合縱,棧道綿延千裏,通到蜀漢,使天下都畏懼秦國,秦國想要的都得到了,您的功績達到頂點了,這也是秦國的本分。然而您的俸祿職位尊貴顯盛,一切都以秦國為標準,已經達到極點了,可是德行深厚比不上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您的自身和名聲,令人擔憂啊。那商鞅,吳起、文種,他們作為臣子盡忠建立功績倒是值得向往了,閎夭、周公難道不也是忠誠聖明嗎?從君臣關係來說,商鞅、吳起、大夫文種值得向往與閎夭、周公相比怎麽樣?從君主來說,秦孝公、楚悼王、越王勾踐他們的賢能智慧和如今的君主相比怎麽樣?如今您吃著精美的糧食咬著肥肉,騎著駿馬快速奔馳,懷揣著黃金大印,在腰上係著紫色的綬帶,在君主麵前拱手行禮,吃肉富貴,四十三年足夠了。”應侯說:“好。我聽說‘想要卻不知道停止,就會失去他想要的;擁有卻不知道滿足,就會失去他所擁有的’。先生幸虧教導我,我恭敬地接受您的命令。”於是邀請他入坐,把他當作上等賓客。
過了幾天,應侯入朝,對秦昭王說:“有個剛從崤山以東來的客人叫蔡澤,這個人是個善辯之士,對三王的事情、五霸的功業、世俗的變化很明白,足以把秦國的政事托付給他。我見到的人很多,沒有比得上他的,我不如他。我冒昧地來稟報您。”秦昭王召見蔡澤,跟他交談,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客卿。應侯於是稱病請求歸還相國的印信。昭王強行起用應侯,應侯就稱病很嚴重。範雎被免掉相國昭王新近喜歡蔡澤的謀劃於是任命他為秦國相國向東收服了周王室。
蔡澤做秦國相國幾個月,有人厭惡他,他害怕被殺,於是稱病歸還相國印信,號稱綱成君。在秦國居住十多年,侍奉昭王、孝文王、莊襄王。最後侍奉秦始皇,作為秦國使者到燕國,三年後燕國派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
太史公說:韓非子說“袖子長善於跳舞,錢財多善於做生意”,這話確實可信啊!範雎、蔡澤是世上所說的一切能言善辯的人,然而遊說諸侯到頭發白了也沒有得到任用,不是計策笨拙,是他們遊說的力度不夠。等到兩人旅居到秦國,接連取得卿相的職位,在天下建立功績,原本是因為強弱的形勢不同啊。然而士人也有偶然的機遇,賢能的人大多像這兩個人,不能盡情施展抱負,哪裏能說得完呢!然而這兩個人如果不遭遇困厄,怎麽能奮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