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嚐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嚐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嚐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遇時也。吾嚐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於諸侯。後百餘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言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恆命。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越石父賢,在縲絏中。晏子出,遭之塗,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懼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緦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絏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絏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晏子為齊相,出,其禦之妻從門閑而窺其夫。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誌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禦,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予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翻譯


    管仲,名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常與鮑叔牙交往,鮑叔牙深知其賢能。管仲貧困時,常占鮑叔牙便宜,鮑叔牙卻始終善待他,毫無怨言。後來鮑叔牙侍奉齊國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糾。小白即位為桓公後,公子糾死,管仲被囚禁,鮑叔牙便舉薦了管仲。管仲被任用後,在齊國執政,助齊桓公稱霸,多次會盟諸侯,使天下歸正,皆因管仲之謀。


    管仲說:“我當初貧困時,曾與鮑叔牙經商,分財利時我多拿,鮑叔牙不認為我貪,知我貧困。我曾為他謀事卻使其更窮困,他不認為我愚笨,知時機有好壞。我多次為官又多次被君主驅逐,他不認為我無能,知我未遇良機。我多次作戰多次逃跑,他不認為我怯懦,知我有老母。公子糾失敗,召忽死,我被囚禁受辱,他不認為我無恥,知我不拘小節,而以功名未顯於天下為恥。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鮑叔牙舉薦管仲後,甘居其下。其子孫世代在齊享有俸祿,十幾代人都有封邑,常為名大夫。天下人不稱讚管仲之賢,而稱讚鮑叔牙能識才。


    管仲執政齊國後,憑借海濱的齊國,流通貨物、積累財富,使國富兵強,與百姓好惡一致。他說:“倉庫充實,百姓才懂禮節;衣食充足,百姓才知榮辱;君主行為合度,六親才穩固。禮義廉恥不弘揚,國家就會滅亡。政令如流水源頭,順應民心。”所以政令符合民意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的,就給予;百姓反對的,就廢除。


    管仲為政,善於轉禍為福,化敗為功。重視權衡利弊。齊桓公因怒少姬而南襲蔡國,管仲趁機伐楚,責備其未向周室進貢包茅。桓公北征山戎,管仲讓燕國整頓召公政教。柯地會盟,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勸其守信,諸侯因此歸齊。所以說:“懂得給予是為了取得,是治國法寶。”


    管仲富貴可比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卻不認為他奢侈。管仲死後,齊國遵其政策,仍強於諸侯。一百多年後有了晏子。


    晏平仲,名嬰,是萊地夷維人。侍奉齊靈公、莊公、景公,因節儉力行受敬重。任齊相後,飲食不重肉,妻妾不穿帛。在朝廷,君提及則直言,不提及則正直行事。國君有道則服從命令,無道則斟酌命令。因此在三世諸侯中名聲顯揚。


    越石父賢能,卻被囚禁。晏子外出時遇之,解左驂贖其,載歸。未告辭就入內室,久,越石父請絕交。晏子驚,整衣謝罪。石父說:“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裏受屈,在知己麵前意誌伸張。您恕我是知己,但知己卻無禮,不如在囚禁中。”晏子於是請他為上客。


    晏子為齊相時,車夫之妻從門縫看丈夫。其夫為相駕車,神氣自得。迴家後,妻子請求離去,說:“晏子不滿六尺,身為齊相,名顯諸侯,卻常有謙卑之態。你八尺之軀,為人仆禦卻自滿,故我求去。”此後丈夫自我克製。晏子問之,車夫如實相告,晏子薦其為大夫。


    太史公說:我讀管氏、晏子之書,覺其所述詳盡。既見其著書,又想知其行事,故寫此傳。其書常見,故不論,隻論軼事。管仲是世人眼中賢臣,孔子卻輕視他。難道是因周道衰微,桓公賢能,管仲不勸其稱王卻助其稱霸?俗語說“順勢助美,匡正救惡,使上下相親”,說的不就是管仲嗎?晏子伏莊公屍哭且成禮後才離去,難道是“見義不為是無勇”之人?其諫說時,敢於犯顏直諫,這是“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啊。假使晏子還在,我雖為其執鞭駕車,也欣然向往。


    “管鮑之交”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來形容朋友之間交情深厚、彼此信任。


    它源於春秋時期齊國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故事。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生意,管仲出的本錢少,分紅時卻拿得多,鮑叔牙不認為管仲貪財,而是理解他家裏窮;管仲曾三次為官,三次被君主辭退,鮑叔牙不覺得管仲沒才能,而是知道他沒遇到好時機;管仲打仗時多次逃跑,鮑叔牙也不認為管仲是膽小鬼,而是體諒他家有老母親要照顧。後來,鮑叔牙還舉薦管仲做齊國的相國,自己甘居其下。這種理解、信任、相互支持的情誼就被稱為“管鮑之交”。


    鮑叔牙,姒姓,鮑氏,名叔牙,也被稱為鮑叔、鮑子,齊國潁上人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 。


    生平經曆:出生於官宦之家,父親是齊國大夫鮑敬叔。早年與管仲合夥經商,管仲貧困,鮑叔牙多分利與他,且不計較管仲在生意、打仗等事上的表現,二人結為莫逆之交。齊僖公時,鮑叔牙聽從管仲建議輔佐公子小白,後在齊國君位空缺時,護送公子小白迴齊國即位為齊桓公 。


    主要成就:他拒絕齊桓公任命自己為宰相,舉薦管仲為相,並成功將管仲救迴齊國。管仲輔政期間,鮑叔牙積極配合,共同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 。


    人物評價:管仲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孔子評價他能辨別賢才,有智慧、仁義、道義 。


    鮑叔牙具有諸多優秀品質:


    他非常寬容。在和管仲做生意時,管仲總是多拿分紅,鮑叔牙卻從不計較,因為他理解管仲家境貧寒。在戰場上,管仲多次臨陣退縮,鮑叔牙也沒有指責,而是體諒管仲是因為家中有老母親需要照顧。


    鮑叔牙還很有知人之明。他深知管仲的才華,雖然管仲在輔佐公子糾時還曾射傷公子小白(齊桓公),但鮑叔牙卻能看到管仲的治國才能,力薦管仲為相,自己甘居其下,這種對人才的洞察力和不嫉賢妒能的品質十分難得。


    他也非常忠誠。鮑叔牙一心輔佐齊桓公,為齊國的霸業盡心盡力。並且在舉薦管仲後,能夠和管仲齊心協力,共同幫助齊桓公治理國家,體現出忠誠於君主和國家的品質。


    鮑叔牙和管仲之間的友誼對後世影響深遠。


    從精神層麵講,他們為後世樹立了友誼的典範。這種理解、信任和包容的情誼,讓“管鮑之交”成為了真摯友情的代名詞。後世的人們在交友時,會以他們為榜樣,更加注重理解朋友的處境,寬容朋友的缺點,在朋友被誤解時仗義執言。


    在文化領域,“管鮑之交”成為許多文學、藝術作品的題材。無數的詩詞、戲曲、小說等通過描繪他們的故事,來讚美這種高尚的情誼,豐富了中國的文化寶庫。


    從人才觀念角度看,鮑叔牙舉薦管仲的舉動,也啟示後人要唯才是舉。這種不以個人私利和恩怨為出發點,而是著眼於對方才能的做法,對人才選拔任用觀念產生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鮑叔牙在“管鮑之交”的故事中體現出了非凡的用人智慧:


    首先是識才之智。鮑叔牙深知管仲有雄才大略,能洞察管仲在軍事、政務等諸多方麵的才能,即使管仲曾輔佐公子糾與自己輔佐的公子小白競爭國君之位,還射傷過公子小白,鮑叔牙仍能看到管仲的價值,不為眼前的衝突蒙蔽雙眼。


    其次是用才之明。鮑叔牙不嫉賢妒能,力薦管仲擔任相國,自己甘居其下。他明白管仲的才能更適合在治國理政的關鍵位置發揮作用,能夠以國家利益為重,將最適合的人放在最恰當的位置,實現人才價值的最大化。


    公子小白即春秋時期的齊桓公,以下乃是關於他的介紹:


    人物生平:


    公子小白是齊襄公之弟,因齊襄公無道,他出奔莒國。齊襄公被殺後,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奪君位,最終公子小白先迴到齊國即位,成為齊桓公。


    主要成就:


    任用賢能:在鮑叔牙的舉薦下,任用管仲為相,進行了一係列改革,使齊國逐漸強大,為其稱霸諸侯奠定了基礎。


    富國強兵:管仲推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製度,增強了齊國的軍事力量,同時發展經濟,使齊國國力大增。


    尊王攘夷:他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多次會盟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位霸主,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中原地區的穩定和華夏文化的傳承。


    曆史影響:


    政治格局:其稱霸打破了當時諸侯並立的均勢,開啟了春秋時期大國爭霸的局麵,對春秋時期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文化交流:齊國在稱霸過程中,與各國交流頻繁,促進了不同地區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推動了華夏文化的發展。


    經濟發展:通過貿易等手段,帶動了各國經濟的發展,為後來的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答題:從始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皇並收藏答題:從始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