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瑀(575 年~648 年),字時文,出身於南梁皇室。他是梁武帝蕭衍之後,昭明太子蕭統的曾孫、南朝梁明帝蕭巋第七子、梁靖帝蕭琮異母弟、蕭皇後弟弟。其生平經曆如下:
1. 隋朝時期:
蕭瑀自幼善於學習和書寫,學問出眾。因姐姐是隋朝晉王楊廣的妃子,他跟隨姐姐進入長安,並以皇後之弟的緣故,被隋煬帝委以機要事務,官至內史侍郎(即中書侍郎)。
大業十一年(615 年),隋煬帝巡行北部邊塞被突厥始畢可汗圍困於雁門關,蕭瑀勸諫隋煬帝赦免高麗以解雁門之圍。解圍後,隋煬帝懊悔聽取蕭瑀公開宣布赦免高麗的建議,將他貶為河池太守。
2. 唐朝時期:
唐高祖李淵攻入長安後,蕭瑀以河池郡歸順唐朝,深受唐高祖寵信。618 年,李淵即皇帝位,蕭瑀為內史令,成為李淵建唐後最早任命的五位宰相之一。
626 年,李唐諸皇子間明爭暗鬥,蕭瑀不顧個人得失,力勸立賢,堅決支持李世民繼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後,蕭瑀因處事嚴厲刻板、剛直不阿、屢次逆忤聖意等,經曆了五次拜相,五次被罷相。例如,曾因與陳叔達在朝堂上憤怒地爭論、彈劾李靖不當等事被罷相。
3. 個人成就與榮譽:
蕭瑀曾以曆史上分封子弟貴戚為藩屏的得失,建議太宗分封子弟為王,被太宗采納。
貞觀十七年(643 年),蕭瑀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九位。
4. 個人特點:蕭瑀為人剛正不阿,不貪財好利。他歸唐之後,李淵將田宅歸還給他,他全部分給宗族,自己隻留下宗廟一座,以作祭祀。
5. 後世評價:唐太宗李世民稱讚他“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後世也多認為他是一位忠誠正直的大臣。
648 年,蕭瑀因其姐姐蕭皇後去世受到沉重打擊,再加上當時又身染重病,被李世民召往玉華宮後不久便去世,時年 74 歲,卒贈司空、荊州都督,諡曰貞褊公。
段誌玄(公元598年~642年),本名段雄,字誌玄,今山東鄒平市人。他是唐朝名將、開國功臣,唐太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十。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經曆:
1. 早年從征與追隨李淵:
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隋煬帝遠征高句麗,十四歲的段誌玄應募從征。後來,他隨父親段偃師客居太原,並得到李世民的賞識。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段誌玄招募兵士千餘人,被授為右領大都督府軍頭,並擔任先鋒。他參與奪取霍邑、絳郡,攻打永豐倉等戰役,累功至左光祿大夫。之後,他隨劉文靜到潼關抵禦屈突通,在劉文靜被桑顯和偷襲、軍營潰散時,段誌玄率領二十餘騎衝陣,連殺數十人,身中流矢仍三次衝入敵陣,最終唐軍軍心大振,擊敗敵軍,後又追擒屈突通,因功授樂遊府驃騎將軍。
2. 屢建功勳與平叛立功: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東征王世充,段誌玄在作戰時馬倒被擒,敵軍兩將抓著他的發髻要將他帶走,在渡洛水時,段誌玄縱身跳起,將二人拉墜馬下,奪得馬匹馳歸,數百人在後麵追趕但都不敢逼近。王世充、竇建德相繼被平定後,段誌玄因功升任秦王府右二護軍。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段誌玄被任命為西海道行軍總管,率領邊軍與契苾、黨項等部落兵馬征討吐穀渾,擊破吐穀渾後率軍追擊八百餘裏,到距離青海湖三十餘裏時,吐穀渾驅趕著牧馬逃走。
3. 參與玄武門之變:
太子李建成欲謀害李世民,以重金賄賂段誌玄,企圖誘其歸順,但段誌玄拒不接受,並將此事告知李世民。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他與尉遲敬德等人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李建成、李元吉,助李世民成為大唐太子。李世民即位後,段誌玄遷任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
4. 晚年及身後榮譽: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封功臣為世襲刺史,段誌玄為金州刺史,改封褒國公;貞觀十二年,升任右衛大將軍;貞觀十四年,又加鎮軍大將軍。
貞觀十六年,段誌玄患病,唐太宗前往探視,並打算封其子為五品官,段誌玄請求將官職封給弟弟段誌感,唐太宗遂封段誌感為左衛郎將。不久,段誌玄病逝,終年四十五歲,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諡號莊肅(也作忠壯),並陪葬昭陵。
段誌玄為人正直、勇猛,治軍嚴謹,深受李世民的讚賞,李世民曾稱讚他“此真將軍,周亞夫也不過如此”。他的後代也較為昌盛,長子段瓚襲封褒國公,官至左屯衛大將軍。他在唐朝的建立和穩定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唐朝初期的重要將領之一。
劉弘基(582 年~650 年),雍州池陽縣人,是唐朝名將,被列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他的主要生平經曆:
1. 早期經曆:
劉弘基年輕時放浪不羈,喜歡結交俠客,但不事生產,導致家貧如洗。他以父親的蔭庇被封為右勳侍,曾隨隋煬帝征討遼東。行至汾陰縣時,劉弘基自料誤期依法當斬,便與部屬屠牛犯法,被逮捕入獄,一年後才被贖出。出獄後,他亡命江湖,以盜馬自給,後來投奔太原留守李淵。他見李淵次子李世民氣度不凡,便主動交好李世民,深受重用,與李世民關係密切,“出則連騎,入同臥起”。
2. 開唐有功:
協助起兵與前期征戰:617 年(義寧元年),李淵密謀起兵,劉弘基奉命招募二千餘人。當時,王威、高君雅準備在晉祠殺死李淵,劉弘基與長孫順德埋伏在官廳後麵,將王威、高君雅二人擒拿斬首。隨後,他隨李世民攻克西河,駐軍賈胡堡,擊敗隋將宋老生。李世民進攻霍邑時,宋老生在城外列陣,敗後棄馬逃走,被劉弘基斬殺。劉弘基因功被封為右光祿大夫。接著,唐軍到達河東,劉弘基率先渡過黃河,攻克馮翊,被任命為渭北道大使,主持渭北戰事。他率兵西進,占據扶風,增兵至六萬,然後南渡渭水,屯兵於長安舊城,在金光門外炫耀軍威,並擊敗隋將衛文升。長安平定後,劉弘基功為第一。
多次被俘與迴歸:劉弘基隨李世民征戰過程中也曆經坎坷。在討伐西秦霸王薛舉時,唐軍在淺水原交戰不利,劉弘基力盡被俘。後來西秦滅亡,他才獲釋,並恢複官爵。之後劉武周部將宋金剛攻陷太原,劉弘基屯兵晉州,再次被敵軍俘虜,不久又逃迴長安。
3. 屢立戰功:
劉弘基參與了多次重要戰役,為唐朝的統一和穩定立下汗馬功勞。他隨李世民平定劉黑闥,被授秉鉞將軍;還曾與淮安王李神通在東起子午嶺西至臨涇一線修建防禦設施,抵禦突厥入侵。
4. 晚年及身後榮譽:
貞觀元年(627 年),義安王李孝常等謀反伏誅,劉弘基因與李孝常有交往,受到牽連,被免官除名。後來他被起用為易州刺史,恢複封爵,還被征拜為衛尉卿。貞觀九年(635 年),劉弘基改封夔國公,世襲郎州刺史。後來,他以年老為由,請求致仕,進授輔國大將軍,俸祿及賞賜一如在職人員,每月隻有初一、十五才上朝。
貞觀十九年(645 年),唐太宗親征遼東,再次起用劉弘基,任命他為前軍大總管,他在駐蹕山作戰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嘉獎。永徽元年(650 年),劉弘基病逝,終年六十九歲。唐高宗廢朝三日,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並州都督,賜諡為襄,並將他陪葬昭陵。
總的來說,劉弘基為唐朝的建立和初期的穩定、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是唐初的重要將領之一。他在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十一。
屈突通(557 年 - 628 年),字坦豆拔,複姓屈突,奚族。(注意他不姓屈,他姓屈突,他也的確是這個字)他出生於長安,祖籍昌黎郡徒河縣。屈突通是北周時期名將屈突長卿的兒子,隋唐時期著名將領,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直言敢諫與軍事才能初顯:
在隋朝為官期間,隋文帝曾派屈突通前往隴西巡查國家牧場,他發現當地官員隱藏了兩萬多匹馬,便如實上報朝廷。隋文帝大怒要處斬涉事的 1500 人,屈突通認為處罰過重,以死進諫,最終使隋文帝免除了眾人死罪,他也因此得到提拔。
隋煬帝時期,屈突通參與了征討高句麗等戰事。大業九年(613 年),他平定楊玄感叛亂,因功遷左驍衛大將軍。此後,他還多次鎮壓農民起義,在與農民軍作戰時非常慎重,雖無大捷,但也從未戰敗。
2. 對抗李淵:
在全國農民起義的打擊下,隋王朝統治名存實亡。李淵在太原起兵後,沿汾水南下,準備進入關中。代王楊侑派屈突通率驍果數萬駐守河東,與宋老生遙相唿應,以拒李淵。李淵計誘宋老生出城,兩路夾擊大敗隋軍,占領霍邑。隨後,李淵軍進至龍門,屈突通率軍數萬屯守河東,準備阻止李淵軍入關。但因河東城高險峻,加上屈突通善於守城,李淵軍難以很快攻下,便留一部兵力繼續圍城,親率主力渡河西進,威逼關中。
3. 被迫降唐:
屈突通聞知李淵要攻打長安後,留下鷹揚郎將堯君素守河東,自己率部迴救長安,至潼關附近被劉文靜部阻遏。他與唐劉文靜相持月餘,處境窘迫。期間,有人勸降,他表示要盡忠隋朝。後來,桑顯和夜襲劉文靜軍營,起初取得優勢,但因軍士疲憊停止進攻,被劉文靜抓住戰機反擊,桑部全軍覆沒。屈突通見大勢已去,仍拒降唐,準備去洛陽投奔越王楊侗。但他剛走,桑顯和便獻潼關降於劉文靜。屈突通在稠桑被劉文靜軍追上,最終被迫歸降,被擒送長安。
4. 唐朝時期的貢獻:
降唐後,屈突通得到李淵的重用,授兵部尚書,封蔣國公,為秦王李世民行軍元帥長史。他跟隨李世民平薛舉父子、王世充,為唐朝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在擊敗薛仁杲後,軍隊繳獲無數珍寶,眾將領爭相搶拿,隻有屈突通秋毫不犯,唐高祖對他讚譽有加。
玄武門之變後,屈突通出鎮洛陽,積極安撫百姓,宣揚新政。貞觀二年(628 年),屈突通卒於任上,享年 72 歲,獲贈尚書左仆射,諡號忠。永徽年間,再次追贈司空。
總的來說,屈突通一生經曆了北周、隋、唐三個朝代,在軍事上有著出色的表現,且為人剛正耿直、清正廉潔,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這4個人名氣雖然沒有其他人大,但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功績,對唐朝的貢獻也是有的啊,不然也不會被李世民放入淩煙閣,列為淩煙閣24功臣之一。不得不說李世民對待降將,特別是有能力的還都是挺好的,不信的話,你看魏徴,他一開始可不是李世民的部下,而是人家正規太子李建成的呀,按理來說李世民應該是要將這種人趕盡殺絕的,但他還是留了下來,這也為日後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做了鋪墊。不過可能被魏征罵的狠了,在他死後又因為那個太子李承乾謀反,導致李世民把人家碑推了,不過最後又立迴去了。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裏,明天我們接著說4位名氣也不算很大的淩煙閣功臣,他們分別是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以及張亮。
1. 隋朝時期:
蕭瑀自幼善於學習和書寫,學問出眾。因姐姐是隋朝晉王楊廣的妃子,他跟隨姐姐進入長安,並以皇後之弟的緣故,被隋煬帝委以機要事務,官至內史侍郎(即中書侍郎)。
大業十一年(615 年),隋煬帝巡行北部邊塞被突厥始畢可汗圍困於雁門關,蕭瑀勸諫隋煬帝赦免高麗以解雁門之圍。解圍後,隋煬帝懊悔聽取蕭瑀公開宣布赦免高麗的建議,將他貶為河池太守。
2. 唐朝時期:
唐高祖李淵攻入長安後,蕭瑀以河池郡歸順唐朝,深受唐高祖寵信。618 年,李淵即皇帝位,蕭瑀為內史令,成為李淵建唐後最早任命的五位宰相之一。
626 年,李唐諸皇子間明爭暗鬥,蕭瑀不顧個人得失,力勸立賢,堅決支持李世民繼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後,蕭瑀因處事嚴厲刻板、剛直不阿、屢次逆忤聖意等,經曆了五次拜相,五次被罷相。例如,曾因與陳叔達在朝堂上憤怒地爭論、彈劾李靖不當等事被罷相。
3. 個人成就與榮譽:
蕭瑀曾以曆史上分封子弟貴戚為藩屏的得失,建議太宗分封子弟為王,被太宗采納。
貞觀十七年(643 年),蕭瑀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九位。
4. 個人特點:蕭瑀為人剛正不阿,不貪財好利。他歸唐之後,李淵將田宅歸還給他,他全部分給宗族,自己隻留下宗廟一座,以作祭祀。
5. 後世評價:唐太宗李世民稱讚他“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後世也多認為他是一位忠誠正直的大臣。
648 年,蕭瑀因其姐姐蕭皇後去世受到沉重打擊,再加上當時又身染重病,被李世民召往玉華宮後不久便去世,時年 74 歲,卒贈司空、荊州都督,諡曰貞褊公。
段誌玄(公元598年~642年),本名段雄,字誌玄,今山東鄒平市人。他是唐朝名將、開國功臣,唐太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第十。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經曆:
1. 早年從征與追隨李淵:
隋大業七年(公元611年),隋煬帝遠征高句麗,十四歲的段誌玄應募從征。後來,他隨父親段偃師客居太原,並得到李世民的賞識。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淵在晉陽起兵反隋,段誌玄招募兵士千餘人,被授為右領大都督府軍頭,並擔任先鋒。他參與奪取霍邑、絳郡,攻打永豐倉等戰役,累功至左光祿大夫。之後,他隨劉文靜到潼關抵禦屈突通,在劉文靜被桑顯和偷襲、軍營潰散時,段誌玄率領二十餘騎衝陣,連殺數十人,身中流矢仍三次衝入敵陣,最終唐軍軍心大振,擊敗敵軍,後又追擒屈突通,因功授樂遊府驃騎將軍。
2. 屢建功勳與平叛立功: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東征王世充,段誌玄在作戰時馬倒被擒,敵軍兩將抓著他的發髻要將他帶走,在渡洛水時,段誌玄縱身跳起,將二人拉墜馬下,奪得馬匹馳歸,數百人在後麵追趕但都不敢逼近。王世充、竇建德相繼被平定後,段誌玄因功升任秦王府右二護軍。
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段誌玄被任命為西海道行軍總管,率領邊軍與契苾、黨項等部落兵馬征討吐穀渾,擊破吐穀渾後率軍追擊八百餘裏,到距離青海湖三十餘裏時,吐穀渾驅趕著牧馬逃走。
3. 參與玄武門之變:
太子李建成欲謀害李世民,以重金賄賂段誌玄,企圖誘其歸順,但段誌玄拒不接受,並將此事告知李世民。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他與尉遲敬德等人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李建成、李元吉,助李世民成為大唐太子。李世民即位後,段誌玄遷任左驍衛大將軍,封樊國公。
4. 晚年及身後榮譽: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封功臣為世襲刺史,段誌玄為金州刺史,改封褒國公;貞觀十二年,升任右衛大將軍;貞觀十四年,又加鎮軍大將軍。
貞觀十六年,段誌玄患病,唐太宗前往探視,並打算封其子為五品官,段誌玄請求將官職封給弟弟段誌感,唐太宗遂封段誌感為左衛郎將。不久,段誌玄病逝,終年四十五歲,贈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諡號莊肅(也作忠壯),並陪葬昭陵。
段誌玄為人正直、勇猛,治軍嚴謹,深受李世民的讚賞,李世民曾稱讚他“此真將軍,周亞夫也不過如此”。他的後代也較為昌盛,長子段瓚襲封褒國公,官至左屯衛大將軍。他在唐朝的建立和穩定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唐朝初期的重要將領之一。
劉弘基(582 年~650 年),雍州池陽縣人,是唐朝名將,被列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他的主要生平經曆:
1. 早期經曆:
劉弘基年輕時放浪不羈,喜歡結交俠客,但不事生產,導致家貧如洗。他以父親的蔭庇被封為右勳侍,曾隨隋煬帝征討遼東。行至汾陰縣時,劉弘基自料誤期依法當斬,便與部屬屠牛犯法,被逮捕入獄,一年後才被贖出。出獄後,他亡命江湖,以盜馬自給,後來投奔太原留守李淵。他見李淵次子李世民氣度不凡,便主動交好李世民,深受重用,與李世民關係密切,“出則連騎,入同臥起”。
2. 開唐有功:
協助起兵與前期征戰:617 年(義寧元年),李淵密謀起兵,劉弘基奉命招募二千餘人。當時,王威、高君雅準備在晉祠殺死李淵,劉弘基與長孫順德埋伏在官廳後麵,將王威、高君雅二人擒拿斬首。隨後,他隨李世民攻克西河,駐軍賈胡堡,擊敗隋將宋老生。李世民進攻霍邑時,宋老生在城外列陣,敗後棄馬逃走,被劉弘基斬殺。劉弘基因功被封為右光祿大夫。接著,唐軍到達河東,劉弘基率先渡過黃河,攻克馮翊,被任命為渭北道大使,主持渭北戰事。他率兵西進,占據扶風,增兵至六萬,然後南渡渭水,屯兵於長安舊城,在金光門外炫耀軍威,並擊敗隋將衛文升。長安平定後,劉弘基功為第一。
多次被俘與迴歸:劉弘基隨李世民征戰過程中也曆經坎坷。在討伐西秦霸王薛舉時,唐軍在淺水原交戰不利,劉弘基力盡被俘。後來西秦滅亡,他才獲釋,並恢複官爵。之後劉武周部將宋金剛攻陷太原,劉弘基屯兵晉州,再次被敵軍俘虜,不久又逃迴長安。
3. 屢立戰功:
劉弘基參與了多次重要戰役,為唐朝的統一和穩定立下汗馬功勞。他隨李世民平定劉黑闥,被授秉鉞將軍;還曾與淮安王李神通在東起子午嶺西至臨涇一線修建防禦設施,抵禦突厥入侵。
4. 晚年及身後榮譽:
貞觀元年(627 年),義安王李孝常等謀反伏誅,劉弘基因與李孝常有交往,受到牽連,被免官除名。後來他被起用為易州刺史,恢複封爵,還被征拜為衛尉卿。貞觀九年(635 年),劉弘基改封夔國公,世襲郎州刺史。後來,他以年老為由,請求致仕,進授輔國大將軍,俸祿及賞賜一如在職人員,每月隻有初一、十五才上朝。
貞觀十九年(645 年),唐太宗親征遼東,再次起用劉弘基,任命他為前軍大總管,他在駐蹕山作戰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嘉獎。永徽元年(650 年),劉弘基病逝,終年六十九歲。唐高宗廢朝三日,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並州都督,賜諡為襄,並將他陪葬昭陵。
總的來說,劉弘基為唐朝的建立和初期的穩定、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是唐初的重要將領之一。他在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十一。
屈突通(557 年 - 628 年),字坦豆拔,複姓屈突,奚族。(注意他不姓屈,他姓屈突,他也的確是這個字)他出生於長安,祖籍昌黎郡徒河縣。屈突通是北周時期名將屈突長卿的兒子,隋唐時期著名將領,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直言敢諫與軍事才能初顯:
在隋朝為官期間,隋文帝曾派屈突通前往隴西巡查國家牧場,他發現當地官員隱藏了兩萬多匹馬,便如實上報朝廷。隋文帝大怒要處斬涉事的 1500 人,屈突通認為處罰過重,以死進諫,最終使隋文帝免除了眾人死罪,他也因此得到提拔。
隋煬帝時期,屈突通參與了征討高句麗等戰事。大業九年(613 年),他平定楊玄感叛亂,因功遷左驍衛大將軍。此後,他還多次鎮壓農民起義,在與農民軍作戰時非常慎重,雖無大捷,但也從未戰敗。
2. 對抗李淵:
在全國農民起義的打擊下,隋王朝統治名存實亡。李淵在太原起兵後,沿汾水南下,準備進入關中。代王楊侑派屈突通率驍果數萬駐守河東,與宋老生遙相唿應,以拒李淵。李淵計誘宋老生出城,兩路夾擊大敗隋軍,占領霍邑。隨後,李淵軍進至龍門,屈突通率軍數萬屯守河東,準備阻止李淵軍入關。但因河東城高險峻,加上屈突通善於守城,李淵軍難以很快攻下,便留一部兵力繼續圍城,親率主力渡河西進,威逼關中。
3. 被迫降唐:
屈突通聞知李淵要攻打長安後,留下鷹揚郎將堯君素守河東,自己率部迴救長安,至潼關附近被劉文靜部阻遏。他與唐劉文靜相持月餘,處境窘迫。期間,有人勸降,他表示要盡忠隋朝。後來,桑顯和夜襲劉文靜軍營,起初取得優勢,但因軍士疲憊停止進攻,被劉文靜抓住戰機反擊,桑部全軍覆沒。屈突通見大勢已去,仍拒降唐,準備去洛陽投奔越王楊侗。但他剛走,桑顯和便獻潼關降於劉文靜。屈突通在稠桑被劉文靜軍追上,最終被迫歸降,被擒送長安。
4. 唐朝時期的貢獻:
降唐後,屈突通得到李淵的重用,授兵部尚書,封蔣國公,為秦王李世民行軍元帥長史。他跟隨李世民平薛舉父子、王世充,為唐朝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在擊敗薛仁杲後,軍隊繳獲無數珍寶,眾將領爭相搶拿,隻有屈突通秋毫不犯,唐高祖對他讚譽有加。
玄武門之變後,屈突通出鎮洛陽,積極安撫百姓,宣揚新政。貞觀二年(628 年),屈突通卒於任上,享年 72 歲,獲贈尚書左仆射,諡號忠。永徽年間,再次追贈司空。
總的來說,屈突通一生經曆了北周、隋、唐三個朝代,在軍事上有著出色的表現,且為人剛正耿直、清正廉潔,是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
這4個人名氣雖然沒有其他人大,但每個人都具有一定的功績,對唐朝的貢獻也是有的啊,不然也不會被李世民放入淩煙閣,列為淩煙閣24功臣之一。不得不說李世民對待降將,特別是有能力的還都是挺好的,不信的話,你看魏徴,他一開始可不是李世民的部下,而是人家正規太子李建成的呀,按理來說李世民應該是要將這種人趕盡殺絕的,但他還是留了下來,這也為日後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做了鋪墊。不過可能被魏征罵的狠了,在他死後又因為那個太子李承乾謀反,導致李世民把人家碑推了,不過最後又立迴去了。好了,今天就說到這裏,明天我們接著說4位名氣也不算很大的淩煙閣功臣,他們分別是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以及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