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君臨走前滿懷不安地望向瑞英,被老娘娘瞧見,冷哼一聲:“你若是個男的,這丫鬟幹脆送給你玩。兩個女人眉來眼去,惡不惡心?”瑞英噙著淚不敢看硯君,硯君也怕言語不當給小丫鬟惹來禍事,咬牙先忍了。
告辭出來,柳夫人久久無話。兩人走到竹林前,柳夫人提議說:“蘇小姐,有些話,別處不方便講。能到你的住處說嗎?”硯君應允,兩人便去她暫住的房間。
關起門,柳夫人苦笑說:“像今天這樣賭,不是一兩迴。自從老娘娘到這個地方,整日就是這樣,拿別人的前程性命作兒戲。莫說吳小姐一樁親事、蘇老爺一條命,百十條人命也賭過。今天,是我得意過頭,也是天王情緒不對,事情辦壞了。唉,伴君如虎,我實在是心力不足。蘇小姐莫怪。”
硯君無言以對,柳夫人又壓低聲音說:“這迴,吳大人大概也顧不上你的事了。應天將軍年紀輕輕,已經成過兩次親。第一位夫人,對外說是病死,不曉得是真是假。第二位卻是眾所周知,給他打死的。據說死前打得不成人形。”硯君隻是聽聽都覺得駭然。“這些人,怎能下得去手!”
柳夫人淒然說:“雖然都叫‘人’,但有些人,除了和我們承受同樣的重力係數,再沒有別的相同之處。”“什麽樹?”硯君沒聽懂,這倒是始料未及的。
柳夫人愣一下,哀傷笑道:“抱歉,說了你聽不懂的話。”她大概很清楚,硯君不太看得起她,而且今天的事情沒辦成,接下來她說的話,不知道硯君能記住幾分。她有心令硯君印象深刻,便繞了一點圈子,在這事上多費口舌:“蘇小姐,你聽說過慧昌學堂嗎?”
果然硯君大吃一驚:十來年前,曾經有個名噪一時的女學堂。辦學堂的幾位先生夫人,認為昱朝落後有很大的原因是女人缺少教育。百姓的女兒基本上都不識字,官宦人家的女兒好得多,但能識多少字、讀多少書,最終還是要看她們父親的態度。昱朝王公貴族的妻妾甚至後妃,至少有一半是文盲,全世界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國。他們決定要從改變女人識字,來改變昱朝的麵貌,請了許多好老師。
但是對很多老百姓來說,養女兒已經是浪費一口飯,誰會送女兒去讀書識字呢?主辦者又想出辦法:凡是能通過學堂入學考試的女孩兒,學堂每年發一兩銀子作為獎學金,畢業之後還幫忙介紹體麵的職業。
“夫人你是——”
柳夫人點頭說:“我家本來要送我去當童養媳,但學堂每年給一兩銀子太實惠了,而且我爹對介紹職業的理解,就是學堂負責在我畢業的時候找一門體麵的親事。何樂不為呢。”
“後來怎麽會……”
柳夫人攤開手,無可奈何地說:“學堂前後招了六批學生,一百多人,最終辦不下去——沒有人需要受過教育的女人做工。像我爹這種人數著銅錢過日子的人,計較得非常仔細。女兒讀半天書,最好的出路還是嫁人,而嫁人這件事上呢,讀書除了害人成親更晚、年紀更老、少了好幾年生孩子的時間,沒有半點好處——誰還送女兒去讀書?全天下處處是他這樣的精明人,女孩子們隻能繼續去做童養媳了。”
她有些窘迫地承認:“昔日學的那些東西,除了贏你們家的金姨娘,我也不知道別的用處。碰概率的,有時候會讓她贏。押數字這種小把戲,她是永遠贏不了我。”
硯君呆呆的說不出話。柳夫人澀澀地笑了笑說:“隻有贏,才能感覺學了東西有點用。今天若是有機會,我當然也是要贏的,可惜事與願違。天王的確答應過我,可以換一條命。不過,蘇小姐,很抱歉,我不能用來救你父親——恐怕要留著救我自己。畢竟女人能活著,就是一場最大的賭博。”硯君看得出今天的氣氛,隻能說:“夫人多加小心。”
柳夫人點點頭,又說:“蘇小姐是聰明人,自己的眼睛都看到了——方家的人,哪裏能坐天下呢。恐怕這大成,至多一二十年的光景。我這條賤命,不知哪天就輸出去。蘇小姐是貴人,前途廣大。有朝一日戰火南下,萬望稍稍惦念今日,看顧我的兒子。”
原來她除了愧對那位無名死者,還圖這一樁。硯君不想怪她,但也不敢輕易應承。“夫人,我想你是誤會了。我與楚狄赫人……”她不由得去看仍然守在門外的侍衛,提氣說:“也不過是萍水相逢而已。”柳夫人微微一笑,顯然不信。
忽然有人咚咚地捶門,“蘇硯君,關起門來做什麽呢?”硯君急忙去開門,說:“七爺,我有客人。”鹿知很不放心地向室內瞄,見是個陌生女人,估摸是柳氏,更不能安心了,低頭問:“事情辦得怎麽樣?”她神色黯淡,默然搖頭。
柳夫人上前行禮,說:“七爺好。民婦有辱使命,辜負蘇小姐重托,沒有臉麵再叨擾。這就告辭了。”鹿知警惕地目送她離開,進屋問:“怎麽迴事?這個人開口也不管用?”
硯君將事情經過告訴他。鹿知聽到一半就蹙眉說:“行不通。她哪裏來的膽子,敢這樣跟方月衍提條件。”既然他猜到,硯君便將過程省略,直奔結果。
鹿知聽罷,沉默很久,終於開口:“如果這一次能成,也就成了。可惜柳氏辦得很糟糕。畢竟給一個天王當恩人,很微妙。她說話靈不靈,能仰仗的也隻是方月衍的心情。隻是這事已經搞壞兩次,第三次還不成,就危險了。你仍然想救你父親嗎?”
硯君深深地凝視他,字斟句酌慢慢說:“事到如今,我不僅想救父親,還想救瑞英、吳小姐、柳夫人。怎麽辦?”
他睜大眼睛,溫和地搖頭。“那沒有辦法。曾經有四個人,想要救很多人,變成了如今的四個天王。我看你當不成第五個。先救一個人吧。”硯君知道是玩笑,還是瞪了他一眼。鹿知視如無睹,問:“第三次跟方月衍求情,還不成的話就再也沒法提這事了。你有什麽好主意?”
硯君點頭。“我直接去問他。”
鹿知認真思忖之後說:“似乎這樣是比較好。他今天已經走了,明天還來給他伯母請安。你也大致知道他是什麽人,趁這功夫,用心想想說辭。”
他起身要走。硯君想起一事:“七爺,你知道什麽是‘種立細樹’嗎?是哪裏的典故?或者是方言?”鹿知噗的笑道:“好像聽秋嵐提過。等迴去之後,你問她。”
迴去以後——四個字他說得非常自然。
有種莫名的情緒,像正午的光漫入硯君心裏,內心倏然平靜而明亮。她急忙將目光從他臉上收迴,低頭說:“有機會一定要向陳女爵請教。”
告辭出來,柳夫人久久無話。兩人走到竹林前,柳夫人提議說:“蘇小姐,有些話,別處不方便講。能到你的住處說嗎?”硯君應允,兩人便去她暫住的房間。
關起門,柳夫人苦笑說:“像今天這樣賭,不是一兩迴。自從老娘娘到這個地方,整日就是這樣,拿別人的前程性命作兒戲。莫說吳小姐一樁親事、蘇老爺一條命,百十條人命也賭過。今天,是我得意過頭,也是天王情緒不對,事情辦壞了。唉,伴君如虎,我實在是心力不足。蘇小姐莫怪。”
硯君無言以對,柳夫人又壓低聲音說:“這迴,吳大人大概也顧不上你的事了。應天將軍年紀輕輕,已經成過兩次親。第一位夫人,對外說是病死,不曉得是真是假。第二位卻是眾所周知,給他打死的。據說死前打得不成人形。”硯君隻是聽聽都覺得駭然。“這些人,怎能下得去手!”
柳夫人淒然說:“雖然都叫‘人’,但有些人,除了和我們承受同樣的重力係數,再沒有別的相同之處。”“什麽樹?”硯君沒聽懂,這倒是始料未及的。
柳夫人愣一下,哀傷笑道:“抱歉,說了你聽不懂的話。”她大概很清楚,硯君不太看得起她,而且今天的事情沒辦成,接下來她說的話,不知道硯君能記住幾分。她有心令硯君印象深刻,便繞了一點圈子,在這事上多費口舌:“蘇小姐,你聽說過慧昌學堂嗎?”
果然硯君大吃一驚:十來年前,曾經有個名噪一時的女學堂。辦學堂的幾位先生夫人,認為昱朝落後有很大的原因是女人缺少教育。百姓的女兒基本上都不識字,官宦人家的女兒好得多,但能識多少字、讀多少書,最終還是要看她們父親的態度。昱朝王公貴族的妻妾甚至後妃,至少有一半是文盲,全世界找不出第二個這樣的國。他們決定要從改變女人識字,來改變昱朝的麵貌,請了許多好老師。
但是對很多老百姓來說,養女兒已經是浪費一口飯,誰會送女兒去讀書識字呢?主辦者又想出辦法:凡是能通過學堂入學考試的女孩兒,學堂每年發一兩銀子作為獎學金,畢業之後還幫忙介紹體麵的職業。
“夫人你是——”
柳夫人點頭說:“我家本來要送我去當童養媳,但學堂每年給一兩銀子太實惠了,而且我爹對介紹職業的理解,就是學堂負責在我畢業的時候找一門體麵的親事。何樂不為呢。”
“後來怎麽會……”
柳夫人攤開手,無可奈何地說:“學堂前後招了六批學生,一百多人,最終辦不下去——沒有人需要受過教育的女人做工。像我爹這種人數著銅錢過日子的人,計較得非常仔細。女兒讀半天書,最好的出路還是嫁人,而嫁人這件事上呢,讀書除了害人成親更晚、年紀更老、少了好幾年生孩子的時間,沒有半點好處——誰還送女兒去讀書?全天下處處是他這樣的精明人,女孩子們隻能繼續去做童養媳了。”
她有些窘迫地承認:“昔日學的那些東西,除了贏你們家的金姨娘,我也不知道別的用處。碰概率的,有時候會讓她贏。押數字這種小把戲,她是永遠贏不了我。”
硯君呆呆的說不出話。柳夫人澀澀地笑了笑說:“隻有贏,才能感覺學了東西有點用。今天若是有機會,我當然也是要贏的,可惜事與願違。天王的確答應過我,可以換一條命。不過,蘇小姐,很抱歉,我不能用來救你父親——恐怕要留著救我自己。畢竟女人能活著,就是一場最大的賭博。”硯君看得出今天的氣氛,隻能說:“夫人多加小心。”
柳夫人點點頭,又說:“蘇小姐是聰明人,自己的眼睛都看到了——方家的人,哪裏能坐天下呢。恐怕這大成,至多一二十年的光景。我這條賤命,不知哪天就輸出去。蘇小姐是貴人,前途廣大。有朝一日戰火南下,萬望稍稍惦念今日,看顧我的兒子。”
原來她除了愧對那位無名死者,還圖這一樁。硯君不想怪她,但也不敢輕易應承。“夫人,我想你是誤會了。我與楚狄赫人……”她不由得去看仍然守在門外的侍衛,提氣說:“也不過是萍水相逢而已。”柳夫人微微一笑,顯然不信。
忽然有人咚咚地捶門,“蘇硯君,關起門來做什麽呢?”硯君急忙去開門,說:“七爺,我有客人。”鹿知很不放心地向室內瞄,見是個陌生女人,估摸是柳氏,更不能安心了,低頭問:“事情辦得怎麽樣?”她神色黯淡,默然搖頭。
柳夫人上前行禮,說:“七爺好。民婦有辱使命,辜負蘇小姐重托,沒有臉麵再叨擾。這就告辭了。”鹿知警惕地目送她離開,進屋問:“怎麽迴事?這個人開口也不管用?”
硯君將事情經過告訴他。鹿知聽到一半就蹙眉說:“行不通。她哪裏來的膽子,敢這樣跟方月衍提條件。”既然他猜到,硯君便將過程省略,直奔結果。
鹿知聽罷,沉默很久,終於開口:“如果這一次能成,也就成了。可惜柳氏辦得很糟糕。畢竟給一個天王當恩人,很微妙。她說話靈不靈,能仰仗的也隻是方月衍的心情。隻是這事已經搞壞兩次,第三次還不成,就危險了。你仍然想救你父親嗎?”
硯君深深地凝視他,字斟句酌慢慢說:“事到如今,我不僅想救父親,還想救瑞英、吳小姐、柳夫人。怎麽辦?”
他睜大眼睛,溫和地搖頭。“那沒有辦法。曾經有四個人,想要救很多人,變成了如今的四個天王。我看你當不成第五個。先救一個人吧。”硯君知道是玩笑,還是瞪了他一眼。鹿知視如無睹,問:“第三次跟方月衍求情,還不成的話就再也沒法提這事了。你有什麽好主意?”
硯君點頭。“我直接去問他。”
鹿知認真思忖之後說:“似乎這樣是比較好。他今天已經走了,明天還來給他伯母請安。你也大致知道他是什麽人,趁這功夫,用心想想說辭。”
他起身要走。硯君想起一事:“七爺,你知道什麽是‘種立細樹’嗎?是哪裏的典故?或者是方言?”鹿知噗的笑道:“好像聽秋嵐提過。等迴去之後,你問她。”
迴去以後——四個字他說得非常自然。
有種莫名的情緒,像正午的光漫入硯君心裏,內心倏然平靜而明亮。她急忙將目光從他臉上收迴,低頭說:“有機會一定要向陳女爵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