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垕不知道他的穿越造成了如此多的蝴蝶效應,他正在為兩件小事而感到心煩。
第一件小事是他該沐休迴家了。不過他一時xx上腦,在偃師這裏又娶了一個老婆,還一直沒敢和家裏說。
在男女這件事上,王垕的思想還是和後世較為接近,總覺得做的不對。
其實他每個月都有一次沐休的機會,但之前折衝府的工作太忙,他、沮授亦或是其他人都已經很久沒有迴家了。現在折衝府逐步走上了正軌,他這個主官不先迴去沐休,其他人也不好意思提。
距離集體婚禮又過了兩個月,偃師折衝府已經有戶3700多,口超過一萬,其中男6300多口,女3300多,剩下都是小孩,隻有很少的老人,在這個時代可以算是一個較大的鎮子了。
這期間折衝府總共開荒了將近十萬畝土地,堪稱效率驚人。漢末一畝地最多出糧3石。而現在已到了六月中,就算繼續開墾新的土地也來不及種糧食,隻能種一些生長較快的蔬菜。
由於是第一年開荒,折衝府今年暫時還是使用屯田的方法,集體勞作,集體收成,吃大鍋飯。但王垕表示等折衝府戶數補充的差不多了就將進行分地,一戶人家至少分四十畝地,前三年種出的糧食隻需要上交十五分之一,三年之後也隻需要交十分之一。
這在漢末是極其低廉的稅收。但相應的,在府兵製下,凡兵皆農,兵農一體。且府兵之兵器、鎧甲、戰馬、其他日常用品都需要自備。朝廷一旦下達出兵的命令,每戶府兵必須出兵一人在十日內帶齊裝備到折衝府報道。
正所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想當逃兵是不可能的,除非這家沒有十六到五十歲之間的男丁,否則就必須派一個人去參軍。如果規定的不是這麽死,花木蘭小妹妹也就不用替父從軍了。
從本質上講,府兵製就是另一種均田製。府兵在土地能夠得到足夠保證的情況下能爆發出巨大的戰力,朝廷還不需要負擔大量的養兵費用。朝廷隻需要派出知兵的將帥和少量禁軍精銳,帶領大量府兵就能往複征戰。戰爭結束,兵歸其府,將帥解除兵權,使得軍隊不會為將帥私有,減少了軍隊擅權的可能性。
正是有如此多的優點,再加上司隸百裏無雞鳴的現狀,曹操和荀彧才會認可府兵製,並讓王垕、沮授一同到偃師來嚐試建立折衝府。
但王垕看重的可不止府兵製兵農合一的優點。他希望能擁有一塊自己說了算的土地,在這裏他可以盡情的嚐試自己的想法,因此他將偃師折衝府的定額在五千戶,遠超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折衝府定額數量。這也是一個曹操和荀彧都能夠接受的範疇。規模再大,他們不敢給,王垕也玩不轉。
王垕心煩的第二件小事正是和他這兩個月在偃師折衝府的嚐試有關。
由於偃師折衝府府兵數量眾多,王垕便將其中一些技術型府兵進行了集中管理。比如王延年的左翼第一別部司馬就兼醫護工作,平日要時常進行醫護技能的訓練。現在非戰時,也沒有這麽多傷兵,他的這一別部司馬的人員還是主要參與開荒和建房的工作。
除了王延年的醫療司馬,偃師折衝府還多出了鐵匠司馬,木工司馬、燒磚百將、燒灰百將和夥夫都伯等特殊官職。
幹木工活的別部司馬一半人手來自八百標兵的老人,剩餘一半則是從屯田兵中的木匠。這些人大多跟隨王垕在製作水車,小部分則配合鐵匠司馬趕製農具和兵器。
鐵匠司馬顧名思義就是負責打鐵工作的。府兵是需要自備裝備的,再加上開荒階段需要大量農具,鐵匠鋪對折衝府就至關重要了。
鐵匠鋪歸曹丕直管。王垕交給曹丕的時候鐵匠還隻有50人,堪堪一個都的人手。而隨著後續屯田兵的到來,其中的鐵匠也被配給曹丕指揮。但現在能達到500的人手還是離不開王垕交給曹丕的那些老招式。
流水線作業、老帶新、工藝拆分、零零七大法等。現在偃師已經支起20個鐵匠爐,一個工作組負責兩個爐,兩班倒工作,停人不停爐,每日能煉出生鐵千斤。由於產量太高,連荀彧都中間抽空來偃師考查了一次,還表揚曹丕工作態度優秀,稱迴去一定在曹司空麵前多誇他幾句。把孩子給美的好幾天都樂嗬嗬的。
但這裏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不是曹丕,王垕也隻是偶爾來這邊指導一下工作,他的重點已經轉移到水車的動能轉化上去了。
真正將鐵匠鋪一個多月產能就擴大十倍的功臣是被王垕派去開荒的疑似斜眼症患者吳質。
吳質出身單家,確實擅長種地,手扶著犁的感覺也很親切,但他來偃師可不是為了種地的。正好曹丕那時剛接手鐵匠鋪,雙眼一碼黑,吳質便不時給曹丕出謀劃策,還很快就將王垕那些工作法吃透,甚至還自己研究出了輪崗製,可以防止同一工作組內人員工作量不等產生後續問題。
於是沮授就將吳質任命為軍司馬,專管鐵匠鋪。王垕曾以現在產鐵量大增為由想將鐵匠鋪改名偃師第一鋼鐵廠,但被不理解其中意思的沮授和曹丕給勸阻了。
這一切都很順利,但王垕為什麽還會感到煩躁呢?其中當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水車的動能轉化工作一直沒有實際的成果,困擾王垕的依然是材料問題。他之前認為隻要鐵匠鋪能批量產鐵了就能大幅改善傳動軸、齒輪等受力部件的想法還是太過年輕。鐵匠司馬吳質帶人連續做了幾個純鐵的傳動軸,但安裝後還是無法長時間工作,做出的水車就算隻是用來當磨坊使用都不合格。
主要原因負責木匠活的別部司馬雖然熟練的工匠不少,但確實沒有幾個人識字,能夠勝任工藝改善的人才更是一個沒有。還好王垕改造的水車在農業灌溉上確實很有作用,忙了這麽久也不能算是無用功。
但水力應用的不足還是讓王垕很多事情沒法繼續展開。而且第一步就不太順利,王垕一直想搞的武器研究組也就暫時沒有建起來,因為識字的技術人員太少了。
於是他最近半個月又搞了個夜間掃盲班,由他、沮授、曹丕、吳質、朱爍等人擔任老師。女性也可以參加學習,由劉竟帶那幾名識字的女性當老師。
王垕的想法是等折衝府的識字率升上來,說不定有些人就開竅了。可惜,他想的還是太過簡單。這些府兵、農婦幹活都是好手,但讓他們拿著樹枝蹲在地上學寫兩個字就太難了,連以往十分管用的獎勵法都失去了效果。
十幾天過去了,第一批參加夜校的府兵們普遍隻學會了不到十個字,有一個叫王二的人學了十天連自己的名字都還不會寫。
識字都這麽困難,就更不要說數學了。王垕還是第一次見到掰著手指頭都數不清一二三四五的家夥。
教慣了洪烈這麽聰明的孩子,再教這些傻子,氣的王垕差點拔刀自盡。
但在沮授和曹丕看來,這已經是了不得的政績,足以專門寫一份報告送去雒陽專門宣傳一下了。王垕隻得讓曹丕寫了一篇花團錦簇的美文來誇讚偃師折衝府的向學之風。
政績是有了,但技術員該缺還是缺。白天大人們都去工作了,連一排排的小孩子都懂事的跟在大人身後努力的勞作,隻為了能到秋天能多收一些糧食,好活過下一個冬天。
看著這種情景王垕歎了口氣,看來折衝府義務教育短時間也普及不了啊。但晚上的夜校時間,王垕還是讓大人帶著孩子也來學習知識,並明說學習最好的一百個孩子家來年折衝府分地的時候能多分一畝地。
別看隻是一畝地,有的人家連沒斷奶的孩子都送到夜校來學習了,最後還是被王垕給踢了迴去。哪有這麽小的孩子就開始卷的?
至於那些沒有孩子的…當天晚上更加的用力了。
王垕也用力完,將一身汗的劉竟微微推開一點。
劉竟不生氣,她同樣覺得王垕的身體熱的讓人心慌。
初夏的熱風吹入洛陽盆地,帶來各種蚊蟲的同時也帶來了悶熱的天氣,在這種氣候下做一些愛做的事確實很考驗毅力。
還好兩人都很年輕,身體也好,很輕鬆就克服了這種考驗。隻是快樂之後的悶熱確實不容易排解,王垕跳下胡床,找到放涼水的水罐,喝了好大一口水。
空氣中隻有劉竟喘息的聲音、野外不知名的蟲子的叫聲和隔壁廂房洪烈的唿嚕聲。
王垕不禁搖頭,他有些犯愁,洪烈隻有七歲,但有的時候太過早熟了。他教了洪烈很多知識,但有時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引導他的心智。
可能是王垕站的太久,劉竟發出小貓一般膩膩的聲音,惹得王垕心底又是一片火熱。
王垕迴到胡床上,將冷下來的劉竟擁入懷中。
劉竟噗嗤一下笑了出來。
隔壁洪烈的唿嚕聲更大了。
王垕不再猶豫,問劉竟道:“你去過雒陽嗎?”
劉竟搖頭。
“明天我帶你去雒陽吧,咱們一起看看雒陽的風景。”
隻一瞬間,劉竟眼中便流出兩行清淚,一頭紮入王垕的胸膛中。
當屋內再次響起陣陣喘息,隔壁的唿嚕聲已經不見了。
————我是分割線————
三國小知識:
漢代有大小畝之分,大畝大約是0.6915市畝,小畝大約是0.2881市畝,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所謂的一戶人家百畝地指得一般指的都是小畝,換算成大畝大約是41畝。東漢基本上用的都是大畝,在我查到的資料中大多都是如此。本書中的畝也指漢代的大畝。
第一件小事是他該沐休迴家了。不過他一時xx上腦,在偃師這裏又娶了一個老婆,還一直沒敢和家裏說。
在男女這件事上,王垕的思想還是和後世較為接近,總覺得做的不對。
其實他每個月都有一次沐休的機會,但之前折衝府的工作太忙,他、沮授亦或是其他人都已經很久沒有迴家了。現在折衝府逐步走上了正軌,他這個主官不先迴去沐休,其他人也不好意思提。
距離集體婚禮又過了兩個月,偃師折衝府已經有戶3700多,口超過一萬,其中男6300多口,女3300多,剩下都是小孩,隻有很少的老人,在這個時代可以算是一個較大的鎮子了。
這期間折衝府總共開荒了將近十萬畝土地,堪稱效率驚人。漢末一畝地最多出糧3石。而現在已到了六月中,就算繼續開墾新的土地也來不及種糧食,隻能種一些生長較快的蔬菜。
由於是第一年開荒,折衝府今年暫時還是使用屯田的方法,集體勞作,集體收成,吃大鍋飯。但王垕表示等折衝府戶數補充的差不多了就將進行分地,一戶人家至少分四十畝地,前三年種出的糧食隻需要上交十五分之一,三年之後也隻需要交十分之一。
這在漢末是極其低廉的稅收。但相應的,在府兵製下,凡兵皆農,兵農一體。且府兵之兵器、鎧甲、戰馬、其他日常用品都需要自備。朝廷一旦下達出兵的命令,每戶府兵必須出兵一人在十日內帶齊裝備到折衝府報道。
正所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想當逃兵是不可能的,除非這家沒有十六到五十歲之間的男丁,否則就必須派一個人去參軍。如果規定的不是這麽死,花木蘭小妹妹也就不用替父從軍了。
從本質上講,府兵製就是另一種均田製。府兵在土地能夠得到足夠保證的情況下能爆發出巨大的戰力,朝廷還不需要負擔大量的養兵費用。朝廷隻需要派出知兵的將帥和少量禁軍精銳,帶領大量府兵就能往複征戰。戰爭結束,兵歸其府,將帥解除兵權,使得軍隊不會為將帥私有,減少了軍隊擅權的可能性。
正是有如此多的優點,再加上司隸百裏無雞鳴的現狀,曹操和荀彧才會認可府兵製,並讓王垕、沮授一同到偃師來嚐試建立折衝府。
但王垕看重的可不止府兵製兵農合一的優點。他希望能擁有一塊自己說了算的土地,在這裏他可以盡情的嚐試自己的想法,因此他將偃師折衝府的定額在五千戶,遠超南北朝、隋唐時期的折衝府定額數量。這也是一個曹操和荀彧都能夠接受的範疇。規模再大,他們不敢給,王垕也玩不轉。
王垕心煩的第二件小事正是和他這兩個月在偃師折衝府的嚐試有關。
由於偃師折衝府府兵數量眾多,王垕便將其中一些技術型府兵進行了集中管理。比如王延年的左翼第一別部司馬就兼醫護工作,平日要時常進行醫護技能的訓練。現在非戰時,也沒有這麽多傷兵,他的這一別部司馬的人員還是主要參與開荒和建房的工作。
除了王延年的醫療司馬,偃師折衝府還多出了鐵匠司馬,木工司馬、燒磚百將、燒灰百將和夥夫都伯等特殊官職。
幹木工活的別部司馬一半人手來自八百標兵的老人,剩餘一半則是從屯田兵中的木匠。這些人大多跟隨王垕在製作水車,小部分則配合鐵匠司馬趕製農具和兵器。
鐵匠司馬顧名思義就是負責打鐵工作的。府兵是需要自備裝備的,再加上開荒階段需要大量農具,鐵匠鋪對折衝府就至關重要了。
鐵匠鋪歸曹丕直管。王垕交給曹丕的時候鐵匠還隻有50人,堪堪一個都的人手。而隨著後續屯田兵的到來,其中的鐵匠也被配給曹丕指揮。但現在能達到500的人手還是離不開王垕交給曹丕的那些老招式。
流水線作業、老帶新、工藝拆分、零零七大法等。現在偃師已經支起20個鐵匠爐,一個工作組負責兩個爐,兩班倒工作,停人不停爐,每日能煉出生鐵千斤。由於產量太高,連荀彧都中間抽空來偃師考查了一次,還表揚曹丕工作態度優秀,稱迴去一定在曹司空麵前多誇他幾句。把孩子給美的好幾天都樂嗬嗬的。
但這裏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不是曹丕,王垕也隻是偶爾來這邊指導一下工作,他的重點已經轉移到水車的動能轉化上去了。
真正將鐵匠鋪一個多月產能就擴大十倍的功臣是被王垕派去開荒的疑似斜眼症患者吳質。
吳質出身單家,確實擅長種地,手扶著犁的感覺也很親切,但他來偃師可不是為了種地的。正好曹丕那時剛接手鐵匠鋪,雙眼一碼黑,吳質便不時給曹丕出謀劃策,還很快就將王垕那些工作法吃透,甚至還自己研究出了輪崗製,可以防止同一工作組內人員工作量不等產生後續問題。
於是沮授就將吳質任命為軍司馬,專管鐵匠鋪。王垕曾以現在產鐵量大增為由想將鐵匠鋪改名偃師第一鋼鐵廠,但被不理解其中意思的沮授和曹丕給勸阻了。
這一切都很順利,但王垕為什麽還會感到煩躁呢?其中當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水車的動能轉化工作一直沒有實際的成果,困擾王垕的依然是材料問題。他之前認為隻要鐵匠鋪能批量產鐵了就能大幅改善傳動軸、齒輪等受力部件的想法還是太過年輕。鐵匠司馬吳質帶人連續做了幾個純鐵的傳動軸,但安裝後還是無法長時間工作,做出的水車就算隻是用來當磨坊使用都不合格。
主要原因負責木匠活的別部司馬雖然熟練的工匠不少,但確實沒有幾個人識字,能夠勝任工藝改善的人才更是一個沒有。還好王垕改造的水車在農業灌溉上確實很有作用,忙了這麽久也不能算是無用功。
但水力應用的不足還是讓王垕很多事情沒法繼續展開。而且第一步就不太順利,王垕一直想搞的武器研究組也就暫時沒有建起來,因為識字的技術人員太少了。
於是他最近半個月又搞了個夜間掃盲班,由他、沮授、曹丕、吳質、朱爍等人擔任老師。女性也可以參加學習,由劉竟帶那幾名識字的女性當老師。
王垕的想法是等折衝府的識字率升上來,說不定有些人就開竅了。可惜,他想的還是太過簡單。這些府兵、農婦幹活都是好手,但讓他們拿著樹枝蹲在地上學寫兩個字就太難了,連以往十分管用的獎勵法都失去了效果。
十幾天過去了,第一批參加夜校的府兵們普遍隻學會了不到十個字,有一個叫王二的人學了十天連自己的名字都還不會寫。
識字都這麽困難,就更不要說數學了。王垕還是第一次見到掰著手指頭都數不清一二三四五的家夥。
教慣了洪烈這麽聰明的孩子,再教這些傻子,氣的王垕差點拔刀自盡。
但在沮授和曹丕看來,這已經是了不得的政績,足以專門寫一份報告送去雒陽專門宣傳一下了。王垕隻得讓曹丕寫了一篇花團錦簇的美文來誇讚偃師折衝府的向學之風。
政績是有了,但技術員該缺還是缺。白天大人們都去工作了,連一排排的小孩子都懂事的跟在大人身後努力的勞作,隻為了能到秋天能多收一些糧食,好活過下一個冬天。
看著這種情景王垕歎了口氣,看來折衝府義務教育短時間也普及不了啊。但晚上的夜校時間,王垕還是讓大人帶著孩子也來學習知識,並明說學習最好的一百個孩子家來年折衝府分地的時候能多分一畝地。
別看隻是一畝地,有的人家連沒斷奶的孩子都送到夜校來學習了,最後還是被王垕給踢了迴去。哪有這麽小的孩子就開始卷的?
至於那些沒有孩子的…當天晚上更加的用力了。
王垕也用力完,將一身汗的劉竟微微推開一點。
劉竟不生氣,她同樣覺得王垕的身體熱的讓人心慌。
初夏的熱風吹入洛陽盆地,帶來各種蚊蟲的同時也帶來了悶熱的天氣,在這種氣候下做一些愛做的事確實很考驗毅力。
還好兩人都很年輕,身體也好,很輕鬆就克服了這種考驗。隻是快樂之後的悶熱確實不容易排解,王垕跳下胡床,找到放涼水的水罐,喝了好大一口水。
空氣中隻有劉竟喘息的聲音、野外不知名的蟲子的叫聲和隔壁廂房洪烈的唿嚕聲。
王垕不禁搖頭,他有些犯愁,洪烈隻有七歲,但有的時候太過早熟了。他教了洪烈很多知識,但有時卻不知道該如何去引導他的心智。
可能是王垕站的太久,劉竟發出小貓一般膩膩的聲音,惹得王垕心底又是一片火熱。
王垕迴到胡床上,將冷下來的劉竟擁入懷中。
劉竟噗嗤一下笑了出來。
隔壁洪烈的唿嚕聲更大了。
王垕不再猶豫,問劉竟道:“你去過雒陽嗎?”
劉竟搖頭。
“明天我帶你去雒陽吧,咱們一起看看雒陽的風景。”
隻一瞬間,劉竟眼中便流出兩行清淚,一頭紮入王垕的胸膛中。
當屋內再次響起陣陣喘息,隔壁的唿嚕聲已經不見了。
————我是分割線————
三國小知識:
漢代有大小畝之分,大畝大約是0.6915市畝,小畝大約是0.2881市畝,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所謂的一戶人家百畝地指得一般指的都是小畝,換算成大畝大約是41畝。東漢基本上用的都是大畝,在我查到的資料中大多都是如此。本書中的畝也指漢代的大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