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低地的戰鬥
網遊:穿越歐陸當主人 作者:奧爾加大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為標準的大陸均衡手,麵對直接找上門的荷蘭代表,英格蘭國王差不多猜到了這位荷蘭國王究竟想要幹什麽。
無非就是希望借用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其統一荷蘭地區。
畢竟英格蘭確實很煩這些低地小國在英吉利海峽節點偷錢。
本來英格蘭就希望壟斷這個貿易節點,但是大量的小國讓英格蘭難以應付。
這種時候反而就需要扶持一個親英派國家統治這片低地,然後通過各種條約和武力威懾使得其轉移貿易競爭力給自己。這樣就可比搶小國們的錢好多了。
而荷蘭國王就是這個意思。
一個小國轉移50%貿易競爭力有什麽用呢?但是如果是統一的荷蘭乃至低地就可以給英格蘭帶來巨量好處,雖然這個好處是建立在自己出賣國家利益和主權上。
但沒點代價又怎麽從列強手裏獲得支持呢?比起貿易競爭力,荷蘭更需要整個低地給其保駕護航。
“倒是可以一試。”英格蘭國王如此迴複給了荷蘭國王。
在英格蘭的利益上,一個統一的低地對英格蘭造不成威脅,更何況與法蘭西接壤,英格蘭需要一個代理人阻止法蘭西的擴張。通過鑄造一個屏障來讓法蘭西把精力放在與奧地利爭霸上,而不是到處搞事,是世界警察一樣。
法蘭西也一樣,土地的擴張確實很符合法王的心意,不過眼下自己尚未消除的200多ae也是非常難處理。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把整個佛蘭德和布拉邦特一口悶了,那麽等待自己的絕對是不停的包圍網戰爭。
等等?包圍網戰爭?隻要自己打的夠快包圍網就追不上自己。
法王依舊掏出無敵的逃課流打法,準備磨刀霍霍向低地。
畢竟低地的地是真的肥。
等到吃完整個低地,把首都直接遷都,直接開始和英國人搶錢。
英國人的富裕是法蘭西所眼紅的,畢竟不受任何人限製的貿易收入可是比自己公益同盟收的錢還多。
至於該如何迴複荷蘭國王,法蘭西尚未想好,也隻是承認了其在荷蘭地區的地位。
收到消息後的荷蘭國王欣喜若狂,擁有了兩大列強的支持,這低地地區就已經半步納入自己手裏了。
“親愛的皇帝和諸侯們,皇帝將對不臣服的低地發起懲戒,這將被視為一次帝國內部的特別軍事行動。該戰爭所造成的ae-50%並且將獲得300%的威望加成。”
“奧地利對弗裏斯蘭宣戰!他們以臣服帝國統治作為戰爭借口!”
“奧地利對海爾雷宣戰!”
“奧地利對荷蘭宣戰!”
“奧地利對佛蘭德宣戰!”
“奧地利對烏勒支和宣戰!”
“奧地利對布拉邦特宣戰!”
還有盧森堡,列日等等低地國家。
“親愛的國王\/執政官,皇帝對我們發起了特別軍事行動。如果我們能保持2年內領土不被全境淪陷,我們將與奧地利達成無條件和平,並且我們將從低地獨立出去。”
“如果我們輸了,我們將被迫接受幾位來自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繼承人統治我們的國家,到那時很可能會發生嚴重的後果。”
係統用紅色字眼著重標注了這兩句話,表明了這場戰爭對低地國家的重要性。
“看來奧地利動手了啊。”
無數的帝國諸侯正在大肆宣揚這則消息,其動靜就連遠在西伯利亞的哥薩克部隊都知道。
無數的視線重新迴到低地,這個被三方持續搶奪的地方。曆史證明,統治低地的國家都會毫不猶豫被其他人圍起來打,勃艮第,法蘭西,最後是奧地利,所有附近的大國都對這片土地趨之若鶩,但是都沒有什麽好下場,強如法蘭西也不敢強吃低地。
那麽這次奧地利能得勝重鑄帝國榮光嗎?
不過這都是猜測,不過可以相信的是奧地利已經從萊茵蘭國家借道前往低地了,而且兵力不少於70k,連防守奧斯曼和波蘭的邊境部隊都來了。可謂是決心之大。
而在同時,法蘭西看到奧地利迅速對低地小國宣戰時,坐不住了。
趕緊對佛蘭德,布拉班特,盧森堡和列日這四個國家發出外交例會,並且遞交了宣戰書。
由於大量部隊在海外的路易斯安那地區打土著,一部分坐船迴來還需要時間,所以法蘭西隻能臨時從土地上征召雇傭兵,想趕緊去提前占領地塊,不能被奧地利領先了。
隨後通過貸款爆了3隊雇傭兵大概40k左右直接就進入了自己夢寐已久的佛蘭德地區。
可是災難卻發生了。
由於準備不足,法蘭西並沒有低地國家的情報,同時還急切的把尚未迴複全部士氣的雇傭兵拉到戰場上,還沒有把自己的三級將軍給換上去,就導致了前麵的士兵在又累又困又餓的情況下倉促迎接突然出現在臉上的佛蘭德軍隊。
佛蘭德在收到法蘭西的宣戰書後就立刻趕緊將大量部隊送到邊境,雖然由於經濟情況導致兵力不夠,但是在佛蘭德國王表示出堅定抗戰決心,把邊境全部焚燒,用堡壘以逸待勞時,士兵們也為此付出了全部的努力。
好在上天也在眷顧佛蘭德,戰爭骰子遠比法蘭西的要大。
終於在裏爾城內通過以逸待勞的方式直接正麵全殲了法蘭西國王新招募的雇傭兵團。
雖然自己也損失慘重,軍隊大多都十不存一,可是這也極大鼓舞了還在觀望的其他低地小國們。給了他們信心繼續抵抗。
於是在有心人的傳播下,大家都知道了佛蘭德抗擊邪惡法軍的偉大勝利,他們紛紛送出禮物或者派遣雇傭兵,支援背水一戰的佛蘭德。
此時聽到消息的奧地利大公既高興又焦慮,自己的主攻方向並不是佛蘭德和瓦隆尼亞大區,而是荷蘭和弗裏斯蘭地區。
而現在自己的軍隊已經在弗裏斯蘭門口了,也隻能硬著頭皮打下去。
不過奧地利還是存有疑慮,對自己的主攻方向產生了懷疑。畢竟如果和法蘭西分開打那麽在別人看來自己就是接著帝國事變的借口和法蘭西一起瓜分低地而已,對自己影響不好。
而且這樣拱手相讓佛蘭德和瓦隆尼亞大區隻會讓帝國領土丟失更加嚴重,帝國權威上漲的會更慢。
想著想著,自己的將軍就突然匯報給自己說自己的軍隊已經在和弗裏斯蘭海爾雷烏勒支和聯軍進行交戰了,並且對方數量還有60多k接近70k。
在奧地利大公的密切注視下,自己的波西米亞王軍和匈牙利騎兵發揮失常,隻是憑借著軍事科技壓製和對麵打了一個險勝的戰果。
對方率先潰敗而去,而奧地利大公也無心追擊。現在的奧地利大公一心隻想著佛蘭德和瓦隆尼亞的戰況,所以趕緊策馬揚鞭決定先趕往那邊與法蘭西進行爭奪。
這不僅關乎著皇帝的威嚴,還關乎著奧地利重要的戰略計劃。
“絕不會讓你得逞的,法蘭西。你以為你用那種無賴打法就可以完全規避風險了?”奧地利大公眼神灰暗,他之前閑來無事的時候就分析過這種逃課打法。
然而得出來的結論是沒有破解的方法。除非各個國家們卡著不同時間組建數個包圍網,否則根本比不上法蘭西吃地的速度。
而奧地利大公在思考良久後終於得出來了一個方法,他終於明白,要困住法蘭西就必須給他捏造一個敵人。這個敵人必須強大,不像卡斯蒂利亞和英格蘭一樣,要和法蘭西互相爭奪法蘭西大區的控製,並且不用任何利益催動就想要殺死法蘭西。
就像之前的勃艮第一樣。
存之則生,輸之則死。
沒錯,奧地利的想法就是再放出一次勃艮第出來,這個勃艮第由哈布斯堡家族的繼承人擔任。
但是,單單依靠奧地利一個人是無法讓法蘭西接受如此苛刻的條約的。不說法蘭西,英格蘭都不會同意。
所以奧地利就打算秘密拉入卡斯蒂利亞進入這局裏。通過給予勃艮第和低地的部分領地特權來拉攏卡斯蒂利亞與自己統一戰線。
本質上是想讓卡斯蒂利亞代替自己成為英格蘭,法蘭西的眼中釘肉中刺。
畢竟奧地利真的沒有那麽多精力應付法蘭西的入侵了。
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王冠領地合並在即,那時將會是自己最虛弱的時候,南方的奧斯曼不用擔心,如果把法蘭西的威脅也送出去了那麽自己將會獲得有史以來最好的外交環境。
等到自己徹底整合了波西米亞和匈牙利,就是哈布斯堡之鷹正式確立帝國霸權的時候。
所以奧地利就一開始在帝國事變內選擇了1,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法蘭西的入侵和擴張。
這樣的話就可以暫時讓英格蘭保持中立,讓其他人無話可說。
畢竟有一種可能就是之後讓英格蘭或者其他諸侯知道了自己的計劃和目標後會對自己的信任度急劇下降。
這樣就可以借助法蘭西的手來幫助自己進行合理擴張。
所以奧地利大公一開始在帝國事變出現的時候就去找了卡斯蒂利亞,希望能在通過帝國事變後的包圍網戰爭來削弱法蘭西。
為此不惜付出低地和勃艮第的代價。
卡斯蒂利亞當然知道奧地利想讓自己直麵法蘭西和英格蘭,但是也對奧地利的提議抱有渴望。
等到自己殖民墨西哥,格拉納達,秘魯和拉普拉塔,加上歐洲大陸的阿拉貢,那不勒斯和奧地利許諾的低地和勃艮第,自己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到時自己將進軍被奧斯曼帝國拉入國家集團的北非三兄弟,打下葡萄牙,和奧地利一起進軍君士坦丁堡。
卡斯蒂利亞就很痛快的答應了奧地利的條件,不過有一點就是希望奧地利在帝國事變內拿到足夠的土地給予自己。自己也將作為補償接受一個哈布斯堡家族的繼承人,與奧地利一起共享榮光。(類似於30年戰爭時期的西班牙和奧地利,不存在誰統治誰,而是一種更緊密聯係的國家聯盟。)
就這樣,卡斯蒂利亞和奧地利達成了一致。奧地利通過帝國事變征服一些低地國家,並且在之後轉讓給卡斯蒂利亞;而卡斯蒂利亞在法蘭西吃地後名正言順的加入包圍網,作為戰爭盟主宣戰法蘭西逼迫其放出曾經的勃艮第,奧地利再通過戰爭收迴勃艮第並轉讓給卡斯蒂利亞。
奧地利可以獲得卡斯蒂利亞的經濟補貼,不再受到帝國西部的威脅,也能在之後邀請卡斯蒂利亞入侵奧斯曼,等到日不落帝國成立後還能拿更多好處。
卡斯蒂利亞就不用說,大片土地,堅實的盟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契機。
一切就是建立在法蘭西的痛苦之上。
不過誰叫法蘭西這麽能吃呢?頂著高額ae和周圍人的厭惡持續吃地,在1475年就有完全體法蘭西的版圖,直接提前幾個世紀成為歐洲霸權。
再不遏製一下還得了?
總而言之,法蘭西怕是要遭難了。
不過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一個低地小國會在英格蘭的幫助下為此打碎奧地利,法蘭西和卡斯蒂利亞的霸權夢。
另一邊,荷蘭通過打入弗裏斯蘭低地國家聯軍內部,知道了潰軍的修養地區。
所以直接趁著這個好時機宣戰上去,用自己貸的款和英格蘭人的大量雇傭兵支持直接a了上去,在海爾雷地區全殲了弗裏斯蘭,海爾雷和烏勒支和的所有部隊。
然後趕緊分兵占領地塊,不讓他們繼續爆兵。在有堡壘的首都城市,荷蘭國王直接命令英格蘭炮兵炮轟要塞,雇傭軍強攻,直接就在1個半月內拿下了這三個國家的首都。
在一片罵聲中,荷蘭國王發現自己隻暫時擁有了9塊地,還要再宣戰一個布拉邦特才能搞定任務強行成立尼德蘭。
於是他趕緊把目光看到這邊,想著趕緊解決最後的國家。
無非就是希望借用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其統一荷蘭地區。
畢竟英格蘭確實很煩這些低地小國在英吉利海峽節點偷錢。
本來英格蘭就希望壟斷這個貿易節點,但是大量的小國讓英格蘭難以應付。
這種時候反而就需要扶持一個親英派國家統治這片低地,然後通過各種條約和武力威懾使得其轉移貿易競爭力給自己。這樣就可比搶小國們的錢好多了。
而荷蘭國王就是這個意思。
一個小國轉移50%貿易競爭力有什麽用呢?但是如果是統一的荷蘭乃至低地就可以給英格蘭帶來巨量好處,雖然這個好處是建立在自己出賣國家利益和主權上。
但沒點代價又怎麽從列強手裏獲得支持呢?比起貿易競爭力,荷蘭更需要整個低地給其保駕護航。
“倒是可以一試。”英格蘭國王如此迴複給了荷蘭國王。
在英格蘭的利益上,一個統一的低地對英格蘭造不成威脅,更何況與法蘭西接壤,英格蘭需要一個代理人阻止法蘭西的擴張。通過鑄造一個屏障來讓法蘭西把精力放在與奧地利爭霸上,而不是到處搞事,是世界警察一樣。
法蘭西也一樣,土地的擴張確實很符合法王的心意,不過眼下自己尚未消除的200多ae也是非常難處理。
如果在這種情況下把整個佛蘭德和布拉邦特一口悶了,那麽等待自己的絕對是不停的包圍網戰爭。
等等?包圍網戰爭?隻要自己打的夠快包圍網就追不上自己。
法王依舊掏出無敵的逃課流打法,準備磨刀霍霍向低地。
畢竟低地的地是真的肥。
等到吃完整個低地,把首都直接遷都,直接開始和英國人搶錢。
英國人的富裕是法蘭西所眼紅的,畢竟不受任何人限製的貿易收入可是比自己公益同盟收的錢還多。
至於該如何迴複荷蘭國王,法蘭西尚未想好,也隻是承認了其在荷蘭地區的地位。
收到消息後的荷蘭國王欣喜若狂,擁有了兩大列強的支持,這低地地區就已經半步納入自己手裏了。
“親愛的皇帝和諸侯們,皇帝將對不臣服的低地發起懲戒,這將被視為一次帝國內部的特別軍事行動。該戰爭所造成的ae-50%並且將獲得300%的威望加成。”
“奧地利對弗裏斯蘭宣戰!他們以臣服帝國統治作為戰爭借口!”
“奧地利對海爾雷宣戰!”
“奧地利對荷蘭宣戰!”
“奧地利對佛蘭德宣戰!”
“奧地利對烏勒支和宣戰!”
“奧地利對布拉邦特宣戰!”
還有盧森堡,列日等等低地國家。
“親愛的國王\/執政官,皇帝對我們發起了特別軍事行動。如果我們能保持2年內領土不被全境淪陷,我們將與奧地利達成無條件和平,並且我們將從低地獨立出去。”
“如果我們輸了,我們將被迫接受幾位來自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繼承人統治我們的國家,到那時很可能會發生嚴重的後果。”
係統用紅色字眼著重標注了這兩句話,表明了這場戰爭對低地國家的重要性。
“看來奧地利動手了啊。”
無數的帝國諸侯正在大肆宣揚這則消息,其動靜就連遠在西伯利亞的哥薩克部隊都知道。
無數的視線重新迴到低地,這個被三方持續搶奪的地方。曆史證明,統治低地的國家都會毫不猶豫被其他人圍起來打,勃艮第,法蘭西,最後是奧地利,所有附近的大國都對這片土地趨之若鶩,但是都沒有什麽好下場,強如法蘭西也不敢強吃低地。
那麽這次奧地利能得勝重鑄帝國榮光嗎?
不過這都是猜測,不過可以相信的是奧地利已經從萊茵蘭國家借道前往低地了,而且兵力不少於70k,連防守奧斯曼和波蘭的邊境部隊都來了。可謂是決心之大。
而在同時,法蘭西看到奧地利迅速對低地小國宣戰時,坐不住了。
趕緊對佛蘭德,布拉班特,盧森堡和列日這四個國家發出外交例會,並且遞交了宣戰書。
由於大量部隊在海外的路易斯安那地區打土著,一部分坐船迴來還需要時間,所以法蘭西隻能臨時從土地上征召雇傭兵,想趕緊去提前占領地塊,不能被奧地利領先了。
隨後通過貸款爆了3隊雇傭兵大概40k左右直接就進入了自己夢寐已久的佛蘭德地區。
可是災難卻發生了。
由於準備不足,法蘭西並沒有低地國家的情報,同時還急切的把尚未迴複全部士氣的雇傭兵拉到戰場上,還沒有把自己的三級將軍給換上去,就導致了前麵的士兵在又累又困又餓的情況下倉促迎接突然出現在臉上的佛蘭德軍隊。
佛蘭德在收到法蘭西的宣戰書後就立刻趕緊將大量部隊送到邊境,雖然由於經濟情況導致兵力不夠,但是在佛蘭德國王表示出堅定抗戰決心,把邊境全部焚燒,用堡壘以逸待勞時,士兵們也為此付出了全部的努力。
好在上天也在眷顧佛蘭德,戰爭骰子遠比法蘭西的要大。
終於在裏爾城內通過以逸待勞的方式直接正麵全殲了法蘭西國王新招募的雇傭兵團。
雖然自己也損失慘重,軍隊大多都十不存一,可是這也極大鼓舞了還在觀望的其他低地小國們。給了他們信心繼續抵抗。
於是在有心人的傳播下,大家都知道了佛蘭德抗擊邪惡法軍的偉大勝利,他們紛紛送出禮物或者派遣雇傭兵,支援背水一戰的佛蘭德。
此時聽到消息的奧地利大公既高興又焦慮,自己的主攻方向並不是佛蘭德和瓦隆尼亞大區,而是荷蘭和弗裏斯蘭地區。
而現在自己的軍隊已經在弗裏斯蘭門口了,也隻能硬著頭皮打下去。
不過奧地利還是存有疑慮,對自己的主攻方向產生了懷疑。畢竟如果和法蘭西分開打那麽在別人看來自己就是接著帝國事變的借口和法蘭西一起瓜分低地而已,對自己影響不好。
而且這樣拱手相讓佛蘭德和瓦隆尼亞大區隻會讓帝國領土丟失更加嚴重,帝國權威上漲的會更慢。
想著想著,自己的將軍就突然匯報給自己說自己的軍隊已經在和弗裏斯蘭海爾雷烏勒支和聯軍進行交戰了,並且對方數量還有60多k接近70k。
在奧地利大公的密切注視下,自己的波西米亞王軍和匈牙利騎兵發揮失常,隻是憑借著軍事科技壓製和對麵打了一個險勝的戰果。
對方率先潰敗而去,而奧地利大公也無心追擊。現在的奧地利大公一心隻想著佛蘭德和瓦隆尼亞的戰況,所以趕緊策馬揚鞭決定先趕往那邊與法蘭西進行爭奪。
這不僅關乎著皇帝的威嚴,還關乎著奧地利重要的戰略計劃。
“絕不會讓你得逞的,法蘭西。你以為你用那種無賴打法就可以完全規避風險了?”奧地利大公眼神灰暗,他之前閑來無事的時候就分析過這種逃課打法。
然而得出來的結論是沒有破解的方法。除非各個國家們卡著不同時間組建數個包圍網,否則根本比不上法蘭西吃地的速度。
而奧地利大公在思考良久後終於得出來了一個方法,他終於明白,要困住法蘭西就必須給他捏造一個敵人。這個敵人必須強大,不像卡斯蒂利亞和英格蘭一樣,要和法蘭西互相爭奪法蘭西大區的控製,並且不用任何利益催動就想要殺死法蘭西。
就像之前的勃艮第一樣。
存之則生,輸之則死。
沒錯,奧地利的想法就是再放出一次勃艮第出來,這個勃艮第由哈布斯堡家族的繼承人擔任。
但是,單單依靠奧地利一個人是無法讓法蘭西接受如此苛刻的條約的。不說法蘭西,英格蘭都不會同意。
所以奧地利就打算秘密拉入卡斯蒂利亞進入這局裏。通過給予勃艮第和低地的部分領地特權來拉攏卡斯蒂利亞與自己統一戰線。
本質上是想讓卡斯蒂利亞代替自己成為英格蘭,法蘭西的眼中釘肉中刺。
畢竟奧地利真的沒有那麽多精力應付法蘭西的入侵了。
波西米亞和匈牙利王冠領地合並在即,那時將會是自己最虛弱的時候,南方的奧斯曼不用擔心,如果把法蘭西的威脅也送出去了那麽自己將會獲得有史以來最好的外交環境。
等到自己徹底整合了波西米亞和匈牙利,就是哈布斯堡之鷹正式確立帝國霸權的時候。
所以奧地利就一開始在帝國事變內選擇了1,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法蘭西的入侵和擴張。
這樣的話就可以暫時讓英格蘭保持中立,讓其他人無話可說。
畢竟有一種可能就是之後讓英格蘭或者其他諸侯知道了自己的計劃和目標後會對自己的信任度急劇下降。
這樣就可以借助法蘭西的手來幫助自己進行合理擴張。
所以奧地利大公一開始在帝國事變出現的時候就去找了卡斯蒂利亞,希望能在通過帝國事變後的包圍網戰爭來削弱法蘭西。
為此不惜付出低地和勃艮第的代價。
卡斯蒂利亞當然知道奧地利想讓自己直麵法蘭西和英格蘭,但是也對奧地利的提議抱有渴望。
等到自己殖民墨西哥,格拉納達,秘魯和拉普拉塔,加上歐洲大陸的阿拉貢,那不勒斯和奧地利許諾的低地和勃艮第,自己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到時自己將進軍被奧斯曼帝國拉入國家集團的北非三兄弟,打下葡萄牙,和奧地利一起進軍君士坦丁堡。
卡斯蒂利亞就很痛快的答應了奧地利的條件,不過有一點就是希望奧地利在帝國事變內拿到足夠的土地給予自己。自己也將作為補償接受一個哈布斯堡家族的繼承人,與奧地利一起共享榮光。(類似於30年戰爭時期的西班牙和奧地利,不存在誰統治誰,而是一種更緊密聯係的國家聯盟。)
就這樣,卡斯蒂利亞和奧地利達成了一致。奧地利通過帝國事變征服一些低地國家,並且在之後轉讓給卡斯蒂利亞;而卡斯蒂利亞在法蘭西吃地後名正言順的加入包圍網,作為戰爭盟主宣戰法蘭西逼迫其放出曾經的勃艮第,奧地利再通過戰爭收迴勃艮第並轉讓給卡斯蒂利亞。
奧地利可以獲得卡斯蒂利亞的經濟補貼,不再受到帝國西部的威脅,也能在之後邀請卡斯蒂利亞入侵奧斯曼,等到日不落帝國成立後還能拿更多好處。
卡斯蒂利亞就不用說,大片土地,堅實的盟友,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契機。
一切就是建立在法蘭西的痛苦之上。
不過誰叫法蘭西這麽能吃呢?頂著高額ae和周圍人的厭惡持續吃地,在1475年就有完全體法蘭西的版圖,直接提前幾個世紀成為歐洲霸權。
再不遏製一下還得了?
總而言之,法蘭西怕是要遭難了。
不過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一個低地小國會在英格蘭的幫助下為此打碎奧地利,法蘭西和卡斯蒂利亞的霸權夢。
另一邊,荷蘭通過打入弗裏斯蘭低地國家聯軍內部,知道了潰軍的修養地區。
所以直接趁著這個好時機宣戰上去,用自己貸的款和英格蘭人的大量雇傭兵支持直接a了上去,在海爾雷地區全殲了弗裏斯蘭,海爾雷和烏勒支和的所有部隊。
然後趕緊分兵占領地塊,不讓他們繼續爆兵。在有堡壘的首都城市,荷蘭國王直接命令英格蘭炮兵炮轟要塞,雇傭軍強攻,直接就在1個半月內拿下了這三個國家的首都。
在一片罵聲中,荷蘭國王發現自己隻暫時擁有了9塊地,還要再宣戰一個布拉邦特才能搞定任務強行成立尼德蘭。
於是他趕緊把目光看到這邊,想著趕緊解決最後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