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忠與嚴顏收兵迴營,各自按兵不動。
曹洪得知張合又敗一陣,大怒,欲治其罪。
行軍司馬郭淮勸說道:
“張合被迫如此,必然投奔西蜀。”
“如今可派將領助其一臂之力,同時監視他,使其不生外心。”
曹洪聽從建議,便派夏侯惇之侄夏侯尚以及降將韓玄之弟韓浩,率五千兵馬前去助戰。
二將即刻啟程,到達張合營中,了解軍情。
張合說道:
“老將黃忠英勇無比,更有嚴顏相助,不可輕敵。”
韓浩怒道:
“我在長沙早知此老賊厲害。”
“他與魏延獻城害我兄長,今日既遇,自當報仇雪恨!”
隨即與夏侯尚率新軍出戰。
黃忠連日偵察,早已摸清敵軍路徑。
嚴顏說道:
“前方有一座山,名為天蕩山,乃曹操屯糧積草之地。”
“若能奪下此地,斷其糧草,漢中可得!”
黃忠聽後大喜,說道:
“將軍所言,正合我意。”
隨後兩人製定策略,嚴顏帶領一支軍隊按計而行。
卻說黃忠得知夏侯尚和韓浩率兵來攻,便引軍出營迎戰。
韓浩在陣前大罵黃忠:
“無義的老賊!”
隨後拍馬挺槍,直取黃忠。
夏侯尚見狀,也出馬夾攻。
黃忠奮力迎戰二將,各戰十餘個迴合後,黃忠假裝戰敗而退。
夏侯尚和韓浩追趕二十餘裏,奪下黃忠營寨。
黃忠隨後重新整頓軍隊,草創一座營寨。
次日,夏侯尚和韓浩再次率軍追來。
黃忠出陣迎敵,鬥了數合後,又敗走。
二將再追二十餘裏,接連奪下黃忠的營寨,並命張合守後方營寨。
張合來到前營,勸諫夏侯尚說:
“黃忠連續兩日敗退,這其中必有詭計。”
夏侯尚卻叱責張合道:
“你如此膽怯,難怪屢次戰敗!”
“如今不必多言,且看我二人建功立業!”
張合聽後羞愧而退。
第三日,二將再次出戰,黃忠繼續假裝敗退,退至二十裏開外。
二將毫不遲疑,繼續追擊。接連數日,黃忠每次出戰都故意敗退,並最終退迴關隘之上。
夏侯尚和韓浩於是率軍到關下紮營,準備攻打關隘,而黃忠堅守不出。
此時,孟達暗中派遣信使向劉備報告說:
“黃忠連戰連敗,如今已退守關隘。”
劉備聽後大驚,急忙詢問諸葛亮對策。
諸葛亮笑道:
“這是老將誘敵深入、驕兵之計。”
趙雲等人卻不以為然。劉備於是派遣劉封前往關隘增援黃忠。
黃忠見劉封到來,便問道:
“小將軍為何來助戰?”
劉封答道:
“父親聽聞將軍連戰連敗,特派我前來協助。”
黃忠大笑道:
“這是老夫的驕兵之計。”
“你且看今夜一戰,定能收複所有營寨,並奪迴敵軍的糧草和馬匹。”
“他們不過是替我暫時保管這些物資罷了。”
“今晚命霍峻守住關隘,孟將軍隨我一起搬運糧草,奪取敵軍馬匹。”
“小將軍且看我如何破敵!”
當夜二更時分,黃忠率領五千士兵開關直下發動突襲。
原來夏侯尚和韓浩二將連日見黃忠堅守關隘不出,已放鬆警惕,全軍懈怠。
黃忠趁機攻破敵軍大營,直搗寨中。
敵軍倉促應戰,人不及披甲,馬不及上鞍,陣腳大亂。
夏侯尚、韓浩各自逃命,軍中士兵互相踐踏,死傷無數。
待到天亮,黃忠已連奪三座營寨。
營寨中遺留下大量軍械、戰馬,黃忠命孟達將物資悉數搬運入關。
黃忠隨後催軍繼續追擊。劉封勸說道:
“將士已經疲憊,不如暫且休整。”
黃忠卻答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策馬親自率軍前進,士兵們深受鼓舞,奮勇向前。
張合的軍隊被逃散的敗兵衝亂,難以紮營,隻得向後撤退,棄下諸多寨柵,一路退至漢水邊。
張合見夏侯尚和韓浩後,與二人商議道:
“天蕩山乃是軍糧儲備之地,接連米倉山,亦為糧草重地。”
“這是漢中軍隊賴以生存的根本,若有疏失,漢中將不保,必須全力守護。”
夏侯尚答道:
“米倉山由我叔父夏侯淵分兵駐守,與定軍山相接,暫無憂慮。”
“天蕩山有我兄長夏侯德鎮守,我們應前往投奔,並守住此地。”
張合與二將連夜趕往天蕩山,見到夏侯德後,詳細說明前線戰事。
夏侯德說道:
“我此處屯有十萬大軍,你們可引兵複取失地。”
張合卻勸道:
“當前隻宜堅守,不可輕舉妄動。”
正議論間,忽聽山前金鼓震天,有探報黃忠軍已殺到。
夏侯德大笑道:
“老賊不懂兵法,隻是恃勇罷了!”
張合卻警告道:
“黃忠不僅勇猛,更有智謀,不可輕敵。”
夏侯德不聽,韓浩請命道:
“願借精兵三千出戰,定可取勝。”
夏侯德遂撥兵三千,讓韓浩下山迎戰。
黃忠見敵軍來襲,迅速整軍備戰。
劉封再次勸道:
“日已西沉,士卒長途跋涉,疲憊不堪,暫且休整再戰。”
黃忠卻大笑道:
“不然!這是天賜良機,不取即是逆天!”
說罷,親自率軍擊鼓前進。
韓浩引兵迎戰,僅一個迴合便被黃忠一刀斬於馬下。
蜀軍大喊著衝上山坡。張合和夏侯尚急忙率軍救援,卻聽見山後喊殺聲起,火光衝天。
夏侯德見狀,提兵前去救火,卻遇上嚴顏。
嚴顏揮刀便斬夏侯德於馬下。
原來黃忠事先命嚴顏率軍埋伏於山後,隻待黃忠發動攻擊,便點燃柴草堆放火。
熊熊大火迅速蔓延,照亮整個山穀。
嚴顏斬殺夏侯德後,從山後殺出。
張合、夏侯尚腹背受敵,無法兼顧,隻得棄守天蕩山,退至定軍山,與夏侯淵會合。
黃忠與嚴顏成功奪下天蕩山,捷報飛傳成都。劉備聞訊,大喜,與眾將一同慶賀。
法正進言道:
“昔日曹操降服張魯後,占據漢中,卻未趁勢攻占巴蜀,而是留夏侯淵、張合駐守漢中,自引大軍北歸,這是失策。”
“如今張合新敗,天蕩山失守。”
“主公若能趁此良機親率大軍征伐漢中,定可將其收入囊中。”
“一旦漢中平定,便可整軍積糧,伺機而動。進則可以討伐曹操,退則可以鞏固防線。”
“這是天賜良機,不可錯失!”
劉備和諸葛亮都深以為然,於是下令趙雲、張飛為先鋒,劉備與諸葛亮親自率領十萬大軍,擇吉日進取漢中,同時向各地傳檄文,嚴密布置。
此時是建安二十三年秋季七月的吉日。
劉備大軍出葭萌關紮營,召黃忠和嚴顏入寨,加以重賞。
劉備對黃忠說道:
“眾人都說將軍年事已高,唯獨軍師深知將軍的才能。”
“如今果然立下奇功。”
“然而漢中定軍山乃是南鄭的屏障,糧草積聚之地。”
“如果拿下定軍山,陽平一帶的威脅便不足為慮了。”
“將軍是否願意繼續攻取定軍山?”
黃忠慷慨應諾,表示願意立刻領兵前往。
諸葛亮急忙勸阻道:
“老將軍雖然驍勇,但夏侯淵非同張合可比。”
“夏侯淵精通兵法,擅長用兵機謀,曹操視其為西涼的屏障。”
“過去他曾駐兵長安,抵禦馬超,如今又駐守漢中。”
“曹操不將漢中托付他人,唯獨信任夏侯淵,正是因為他具備出色的將才。”
“如今將軍雖能戰勝張合,但未必能勝夏侯淵。”
“我打算派人前往荊州,調迴關羽助戰,方能與之抗衡。”
黃忠聽罷,激憤地迴答道:
“當年廉頗八十高齡,仍每日食鬥米、十斤肉,各諸侯畏懼其威名,不敢侵犯趙國邊界。”
“何況我黃忠還未到七十!”
“軍師言我年老,我今日不用副將,隻率本部三千兵馬出戰,定能斬夏侯淵首級,獻於麾下!”
諸葛亮再三勸阻,黃忠卻執意出戰。
諸葛亮無奈說道:
“既然將軍一定要去,我派一人擔任監軍隨行,如何?”
正所謂:
“激將之法請將行,年老之將更勝少壯。”
至於誰為監軍,且看下文分解。
曹洪得知張合又敗一陣,大怒,欲治其罪。
行軍司馬郭淮勸說道:
“張合被迫如此,必然投奔西蜀。”
“如今可派將領助其一臂之力,同時監視他,使其不生外心。”
曹洪聽從建議,便派夏侯惇之侄夏侯尚以及降將韓玄之弟韓浩,率五千兵馬前去助戰。
二將即刻啟程,到達張合營中,了解軍情。
張合說道:
“老將黃忠英勇無比,更有嚴顏相助,不可輕敵。”
韓浩怒道:
“我在長沙早知此老賊厲害。”
“他與魏延獻城害我兄長,今日既遇,自當報仇雪恨!”
隨即與夏侯尚率新軍出戰。
黃忠連日偵察,早已摸清敵軍路徑。
嚴顏說道:
“前方有一座山,名為天蕩山,乃曹操屯糧積草之地。”
“若能奪下此地,斷其糧草,漢中可得!”
黃忠聽後大喜,說道:
“將軍所言,正合我意。”
隨後兩人製定策略,嚴顏帶領一支軍隊按計而行。
卻說黃忠得知夏侯尚和韓浩率兵來攻,便引軍出營迎戰。
韓浩在陣前大罵黃忠:
“無義的老賊!”
隨後拍馬挺槍,直取黃忠。
夏侯尚見狀,也出馬夾攻。
黃忠奮力迎戰二將,各戰十餘個迴合後,黃忠假裝戰敗而退。
夏侯尚和韓浩追趕二十餘裏,奪下黃忠營寨。
黃忠隨後重新整頓軍隊,草創一座營寨。
次日,夏侯尚和韓浩再次率軍追來。
黃忠出陣迎敵,鬥了數合後,又敗走。
二將再追二十餘裏,接連奪下黃忠的營寨,並命張合守後方營寨。
張合來到前營,勸諫夏侯尚說:
“黃忠連續兩日敗退,這其中必有詭計。”
夏侯尚卻叱責張合道:
“你如此膽怯,難怪屢次戰敗!”
“如今不必多言,且看我二人建功立業!”
張合聽後羞愧而退。
第三日,二將再次出戰,黃忠繼續假裝敗退,退至二十裏開外。
二將毫不遲疑,繼續追擊。接連數日,黃忠每次出戰都故意敗退,並最終退迴關隘之上。
夏侯尚和韓浩於是率軍到關下紮營,準備攻打關隘,而黃忠堅守不出。
此時,孟達暗中派遣信使向劉備報告說:
“黃忠連戰連敗,如今已退守關隘。”
劉備聽後大驚,急忙詢問諸葛亮對策。
諸葛亮笑道:
“這是老將誘敵深入、驕兵之計。”
趙雲等人卻不以為然。劉備於是派遣劉封前往關隘增援黃忠。
黃忠見劉封到來,便問道:
“小將軍為何來助戰?”
劉封答道:
“父親聽聞將軍連戰連敗,特派我前來協助。”
黃忠大笑道:
“這是老夫的驕兵之計。”
“你且看今夜一戰,定能收複所有營寨,並奪迴敵軍的糧草和馬匹。”
“他們不過是替我暫時保管這些物資罷了。”
“今晚命霍峻守住關隘,孟將軍隨我一起搬運糧草,奪取敵軍馬匹。”
“小將軍且看我如何破敵!”
當夜二更時分,黃忠率領五千士兵開關直下發動突襲。
原來夏侯尚和韓浩二將連日見黃忠堅守關隘不出,已放鬆警惕,全軍懈怠。
黃忠趁機攻破敵軍大營,直搗寨中。
敵軍倉促應戰,人不及披甲,馬不及上鞍,陣腳大亂。
夏侯尚、韓浩各自逃命,軍中士兵互相踐踏,死傷無數。
待到天亮,黃忠已連奪三座營寨。
營寨中遺留下大量軍械、戰馬,黃忠命孟達將物資悉數搬運入關。
黃忠隨後催軍繼續追擊。劉封勸說道:
“將士已經疲憊,不如暫且休整。”
黃忠卻答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策馬親自率軍前進,士兵們深受鼓舞,奮勇向前。
張合的軍隊被逃散的敗兵衝亂,難以紮營,隻得向後撤退,棄下諸多寨柵,一路退至漢水邊。
張合見夏侯尚和韓浩後,與二人商議道:
“天蕩山乃是軍糧儲備之地,接連米倉山,亦為糧草重地。”
“這是漢中軍隊賴以生存的根本,若有疏失,漢中將不保,必須全力守護。”
夏侯尚答道:
“米倉山由我叔父夏侯淵分兵駐守,與定軍山相接,暫無憂慮。”
“天蕩山有我兄長夏侯德鎮守,我們應前往投奔,並守住此地。”
張合與二將連夜趕往天蕩山,見到夏侯德後,詳細說明前線戰事。
夏侯德說道:
“我此處屯有十萬大軍,你們可引兵複取失地。”
張合卻勸道:
“當前隻宜堅守,不可輕舉妄動。”
正議論間,忽聽山前金鼓震天,有探報黃忠軍已殺到。
夏侯德大笑道:
“老賊不懂兵法,隻是恃勇罷了!”
張合卻警告道:
“黃忠不僅勇猛,更有智謀,不可輕敵。”
夏侯德不聽,韓浩請命道:
“願借精兵三千出戰,定可取勝。”
夏侯德遂撥兵三千,讓韓浩下山迎戰。
黃忠見敵軍來襲,迅速整軍備戰。
劉封再次勸道:
“日已西沉,士卒長途跋涉,疲憊不堪,暫且休整再戰。”
黃忠卻大笑道:
“不然!這是天賜良機,不取即是逆天!”
說罷,親自率軍擊鼓前進。
韓浩引兵迎戰,僅一個迴合便被黃忠一刀斬於馬下。
蜀軍大喊著衝上山坡。張合和夏侯尚急忙率軍救援,卻聽見山後喊殺聲起,火光衝天。
夏侯德見狀,提兵前去救火,卻遇上嚴顏。
嚴顏揮刀便斬夏侯德於馬下。
原來黃忠事先命嚴顏率軍埋伏於山後,隻待黃忠發動攻擊,便點燃柴草堆放火。
熊熊大火迅速蔓延,照亮整個山穀。
嚴顏斬殺夏侯德後,從山後殺出。
張合、夏侯尚腹背受敵,無法兼顧,隻得棄守天蕩山,退至定軍山,與夏侯淵會合。
黃忠與嚴顏成功奪下天蕩山,捷報飛傳成都。劉備聞訊,大喜,與眾將一同慶賀。
法正進言道:
“昔日曹操降服張魯後,占據漢中,卻未趁勢攻占巴蜀,而是留夏侯淵、張合駐守漢中,自引大軍北歸,這是失策。”
“如今張合新敗,天蕩山失守。”
“主公若能趁此良機親率大軍征伐漢中,定可將其收入囊中。”
“一旦漢中平定,便可整軍積糧,伺機而動。進則可以討伐曹操,退則可以鞏固防線。”
“這是天賜良機,不可錯失!”
劉備和諸葛亮都深以為然,於是下令趙雲、張飛為先鋒,劉備與諸葛亮親自率領十萬大軍,擇吉日進取漢中,同時向各地傳檄文,嚴密布置。
此時是建安二十三年秋季七月的吉日。
劉備大軍出葭萌關紮營,召黃忠和嚴顏入寨,加以重賞。
劉備對黃忠說道:
“眾人都說將軍年事已高,唯獨軍師深知將軍的才能。”
“如今果然立下奇功。”
“然而漢中定軍山乃是南鄭的屏障,糧草積聚之地。”
“如果拿下定軍山,陽平一帶的威脅便不足為慮了。”
“將軍是否願意繼續攻取定軍山?”
黃忠慷慨應諾,表示願意立刻領兵前往。
諸葛亮急忙勸阻道:
“老將軍雖然驍勇,但夏侯淵非同張合可比。”
“夏侯淵精通兵法,擅長用兵機謀,曹操視其為西涼的屏障。”
“過去他曾駐兵長安,抵禦馬超,如今又駐守漢中。”
“曹操不將漢中托付他人,唯獨信任夏侯淵,正是因為他具備出色的將才。”
“如今將軍雖能戰勝張合,但未必能勝夏侯淵。”
“我打算派人前往荊州,調迴關羽助戰,方能與之抗衡。”
黃忠聽罷,激憤地迴答道:
“當年廉頗八十高齡,仍每日食鬥米、十斤肉,各諸侯畏懼其威名,不敢侵犯趙國邊界。”
“何況我黃忠還未到七十!”
“軍師言我年老,我今日不用副將,隻率本部三千兵馬出戰,定能斬夏侯淵首級,獻於麾下!”
諸葛亮再三勸阻,黃忠卻執意出戰。
諸葛亮無奈說道:
“既然將軍一定要去,我派一人擔任監軍隨行,如何?”
正所謂:
“激將之法請將行,年老之將更勝少壯。”
至於誰為監軍,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