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好不好用
嫡女王妃美又嬌,王爺看著她作妖 作者:萬裏扶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謝閣老被氣得吹胡子瞪眼罵道:“胡鬧!這又不是旁的,你非要將一家人都搭上才做罷嗎?你就聽為父的,現下就帶著家裏人收拾好金銀細軟悄悄分幾批歸鄉。”
他父子二人正商議著,門外傳來小廝通傳。
“老爺,門外有裴家二姑娘和小公子登門求見。”
謝閣老聽得此言,急忙道:“快快將人請進來。”
裴嫣然和裴若鬆早就想登門來看謝閣老,無奈前些日子謝閣老在府中養病,探望之人絡繹不絕。
她姐弟二人便沒有來湊熱鬧,這次聽得謝閣老閉門謝客,不見外人,這才帶著禮物登門探望。
謝閣老瞧著她二人走進來,笑的看不見眼,不待他們行禮,親自上前將兩人扶起:“快快免禮。走上前來讓外祖父瞧瞧。”
她二人又走近些,謝閣老笑意更勝,眼裏含著淚花,思及自家女兒,若是她還活著,看著眼前這一雙兒女,定然也是會這般欣喜的吧。
“快坐下,原想著等忙完這陣就將你姐弟二人接到府上來住,現下看來,也是不必了。”謝閣老慨然長歎。
裴若鬆已然長成個小大人的模樣,站起身行禮道:“祖父何出此言,先前我姐弟二人也是怕給府中添麻煩,這才沒有來住的。”
謝宣昂歎息一聲,自去吩咐下人準備吃食,留他們祖孫三人在屋中敘話。
裴若鬆瞧出不對,當下躬身道:“孫兒早就該來看望祖父的,您可是有什麽難言之隱。”
謝閣老見他這般會察言觀色,當下心中有了盤算,試探著問道:“你二人現下在那裴府中可過得自在?平陽王妃可有時常迴去看你們?”
“長姐事忙,有時也會抽空迴府來過問我姐弟二人的一應吃食用度。大部分時候都是府中管事的去到王府迴稟給長姐。”裴若鬆如實道。
聽得謝閣老連連點頭,他沉吟片刻後聲音低了幾分,“不知鬆兒可願意幫祖父引薦平陽王妃私下裏見上一麵?”
裴嫣然喝茶的動作一頓,又繼續將頭低下去。
裴若鬆卻是躲不過,開口直言道:“祖父若是想見長姐,去到平陽王府上遞上名帖便好,為何還要孫兒來引薦呢?”
他身居內院,自然不知道謝閣老的盤算。
謝閣老沒想到他會這般直白問出緣由,隻得解釋道:“祖父和平陽王先前在政務上有些分歧,可咱們與他畢竟是有這層拐著彎的親戚關係在,祖父便想借著平陽王妃從中說和一番。”
裴若鬆麵露難為之色,但對上謝閣老帶著期盼之意的雙眼,又不忍拒絕,隻得先應下,“那待孫兒迴去到平陽王府上問問長姐的意思,她若同意孫兒再讓人給您傳信。”
謝閣老鬆下一口氣,笑著點頭。
而後他又過問了裴若鬆的功課,見他所學甚多,涉獵頗廣,很是滿意。
當下留她姐弟二人用完飯,親命謝宣昂將他二人送迴裴府。
.........
裴若鬆很怕祖父找裴文君是有大事要商議,一夜未能安眠。
翌日一早,就跟教書師傅告假去到平陽王府。
平陽王夫婦二人正在用飯。
裴文君見他來,安排人添上碗筷。
裴若鬆心中有事,吃的也是心不在焉,食不知味。
一直到裴文君用完飯,他才跟著她迴到內院。
待人奉上茶,裴文君瞧出他有心事的樣子,屏退下人,笑著對他道:“今日來尋我所為何事?”
當下裴若鬆也不隱瞞,將昨日在謝閣老府中發生之事說與她聽。
裴文君還以為是什麽大事,當下笑出聲來:“這般小事也值得你耽誤了課業專門跑一趟,找個機靈的小廝來迴稟就是了。”
一直心下忐忑萬分的裴若鬆見她這般說,才算是卸下心中負擔,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道:“我怕長姐為難,若是你不想見,我讓人去迴絕便是,不必勉強的。”
“你要記著,無論何時咱們都是一家人。以後這樣見外的話不要再說了。他是你祖父,無論如何也不會害你的,你讓人去同他說,今日午後我會迴裴家,到時見一麵也無妨。”
裴若鬆麵露喜色答應下來,他擔憂落下的功課,當下同她拜別後先行離去。
李正澤進門時正瞧見裴文君一臉沉思的模樣。
幾步走近,立在她身前手掌在她麵前揮了揮,打斷她道:“發什麽呆?”
裴文君迴神間對上他一雙帶著笑意的含情眼。
當下將裴若鬆的來意說與他聽。
“這個老滑頭,有什麽事是不能與我直說的,還想要通過你來吹枕邊風?”
才端起的茶盞被他搶去,裴文君也不惱,自顧又倒了一杯,輕柔出聲:“隻是不知我這枕頭風好不好用?”
李正澤被才喝下去的半口水嗆住,咳嗽起來。
裴文君顧不上說笑,起身去為他拍背,見他臉被嗆的通紅,一時又好氣又好笑。
見他順過氣來,她聲音輕淺婉轉:“不知適才王爺因何被嗆住,可是心虛了?”
李正澤一把將她攬進懷中,暗自咬牙笑道:“這枕頭風好不好用還不是你說的算?”
說完低下頭去吻在她纖細白嫩的頸間。
裴文君被頸子間的癢意逗的笑出聲來,連連求饒道:“快快住手,再也不敢胡鬧了。”
李正澤哪肯放過,一路又流連到她粉嫩的耳垂邊。
輕聲嗬氣:“既然王妃提起,現下就讓為夫來試試這枕邊風到底好不好用。”
兩人這一鬧就鬧到了午後,李正澤才堪堪放過她,由著她重新梳洗一番後去到裴府。
謝閣老得了迴信,午後早早就到了裴府,管家早就得了吩咐一路將人引進正廳。
待喝完了兩盞茶的功夫,還未見到人,謝閣老不由著急。
他實是沒有其他辦法,才出此下策,對方遲遲不肯來,顯然是故意晾著他。
先前他是廢太子一派的人,官複原職後又不得不站在長公主一派。
而今,眼看著太子要登基,他若再不行動,隻怕闔家老小命不久矣。
這般想著,遠遠瞧見被扶著走進來的人。
他父子二人正商議著,門外傳來小廝通傳。
“老爺,門外有裴家二姑娘和小公子登門求見。”
謝閣老聽得此言,急忙道:“快快將人請進來。”
裴嫣然和裴若鬆早就想登門來看謝閣老,無奈前些日子謝閣老在府中養病,探望之人絡繹不絕。
她姐弟二人便沒有來湊熱鬧,這次聽得謝閣老閉門謝客,不見外人,這才帶著禮物登門探望。
謝閣老瞧著她二人走進來,笑的看不見眼,不待他們行禮,親自上前將兩人扶起:“快快免禮。走上前來讓外祖父瞧瞧。”
她二人又走近些,謝閣老笑意更勝,眼裏含著淚花,思及自家女兒,若是她還活著,看著眼前這一雙兒女,定然也是會這般欣喜的吧。
“快坐下,原想著等忙完這陣就將你姐弟二人接到府上來住,現下看來,也是不必了。”謝閣老慨然長歎。
裴若鬆已然長成個小大人的模樣,站起身行禮道:“祖父何出此言,先前我姐弟二人也是怕給府中添麻煩,這才沒有來住的。”
謝宣昂歎息一聲,自去吩咐下人準備吃食,留他們祖孫三人在屋中敘話。
裴若鬆瞧出不對,當下躬身道:“孫兒早就該來看望祖父的,您可是有什麽難言之隱。”
謝閣老見他這般會察言觀色,當下心中有了盤算,試探著問道:“你二人現下在那裴府中可過得自在?平陽王妃可有時常迴去看你們?”
“長姐事忙,有時也會抽空迴府來過問我姐弟二人的一應吃食用度。大部分時候都是府中管事的去到王府迴稟給長姐。”裴若鬆如實道。
聽得謝閣老連連點頭,他沉吟片刻後聲音低了幾分,“不知鬆兒可願意幫祖父引薦平陽王妃私下裏見上一麵?”
裴嫣然喝茶的動作一頓,又繼續將頭低下去。
裴若鬆卻是躲不過,開口直言道:“祖父若是想見長姐,去到平陽王府上遞上名帖便好,為何還要孫兒來引薦呢?”
他身居內院,自然不知道謝閣老的盤算。
謝閣老沒想到他會這般直白問出緣由,隻得解釋道:“祖父和平陽王先前在政務上有些分歧,可咱們與他畢竟是有這層拐著彎的親戚關係在,祖父便想借著平陽王妃從中說和一番。”
裴若鬆麵露難為之色,但對上謝閣老帶著期盼之意的雙眼,又不忍拒絕,隻得先應下,“那待孫兒迴去到平陽王府上問問長姐的意思,她若同意孫兒再讓人給您傳信。”
謝閣老鬆下一口氣,笑著點頭。
而後他又過問了裴若鬆的功課,見他所學甚多,涉獵頗廣,很是滿意。
當下留她姐弟二人用完飯,親命謝宣昂將他二人送迴裴府。
.........
裴若鬆很怕祖父找裴文君是有大事要商議,一夜未能安眠。
翌日一早,就跟教書師傅告假去到平陽王府。
平陽王夫婦二人正在用飯。
裴文君見他來,安排人添上碗筷。
裴若鬆心中有事,吃的也是心不在焉,食不知味。
一直到裴文君用完飯,他才跟著她迴到內院。
待人奉上茶,裴文君瞧出他有心事的樣子,屏退下人,笑著對他道:“今日來尋我所為何事?”
當下裴若鬆也不隱瞞,將昨日在謝閣老府中發生之事說與她聽。
裴文君還以為是什麽大事,當下笑出聲來:“這般小事也值得你耽誤了課業專門跑一趟,找個機靈的小廝來迴稟就是了。”
一直心下忐忑萬分的裴若鬆見她這般說,才算是卸下心中負擔,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道:“我怕長姐為難,若是你不想見,我讓人去迴絕便是,不必勉強的。”
“你要記著,無論何時咱們都是一家人。以後這樣見外的話不要再說了。他是你祖父,無論如何也不會害你的,你讓人去同他說,今日午後我會迴裴家,到時見一麵也無妨。”
裴若鬆麵露喜色答應下來,他擔憂落下的功課,當下同她拜別後先行離去。
李正澤進門時正瞧見裴文君一臉沉思的模樣。
幾步走近,立在她身前手掌在她麵前揮了揮,打斷她道:“發什麽呆?”
裴文君迴神間對上他一雙帶著笑意的含情眼。
當下將裴若鬆的來意說與他聽。
“這個老滑頭,有什麽事是不能與我直說的,還想要通過你來吹枕邊風?”
才端起的茶盞被他搶去,裴文君也不惱,自顧又倒了一杯,輕柔出聲:“隻是不知我這枕頭風好不好用?”
李正澤被才喝下去的半口水嗆住,咳嗽起來。
裴文君顧不上說笑,起身去為他拍背,見他臉被嗆的通紅,一時又好氣又好笑。
見他順過氣來,她聲音輕淺婉轉:“不知適才王爺因何被嗆住,可是心虛了?”
李正澤一把將她攬進懷中,暗自咬牙笑道:“這枕頭風好不好用還不是你說的算?”
說完低下頭去吻在她纖細白嫩的頸間。
裴文君被頸子間的癢意逗的笑出聲來,連連求饒道:“快快住手,再也不敢胡鬧了。”
李正澤哪肯放過,一路又流連到她粉嫩的耳垂邊。
輕聲嗬氣:“既然王妃提起,現下就讓為夫來試試這枕邊風到底好不好用。”
兩人這一鬧就鬧到了午後,李正澤才堪堪放過她,由著她重新梳洗一番後去到裴府。
謝閣老得了迴信,午後早早就到了裴府,管家早就得了吩咐一路將人引進正廳。
待喝完了兩盞茶的功夫,還未見到人,謝閣老不由著急。
他實是沒有其他辦法,才出此下策,對方遲遲不肯來,顯然是故意晾著他。
先前他是廢太子一派的人,官複原職後又不得不站在長公主一派。
而今,眼看著太子要登基,他若再不行動,隻怕闔家老小命不久矣。
這般想著,遠遠瞧見被扶著走進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