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其實一直在討論,究竟要不要西去,可這個時代信息閉塞,沒有人知道烏孫和匈奴戰爭的最後結果。


    在聽新來的阿蘭人說,“匈奴人的進攻越來越多,他們的一些部族已經向著西邊過來了,東邊到處都是他們的人”


    老阿拉什說道,“先到大海的西邊去躲一躲,等天氣暖和了,我們在派人迴來看看,如果戰爭停了,我們就迴來,也就一年半載的。”


    這話在於遊牧民族完全可以接受,離開一年兩年再迴來,確實也沒有什麽問題,隻有崔力和袁華苦笑,這他娘,怎麽越跑越遠,見了鬼了!


    可又能如何?難道賴著不走,和阿蘭人再翻臉?罷了,先積蓄實力吧!


    袁華看看那一百套騎兵盔甲和一百套步兵盔甲,覺得這就是實力,隻要擁有一千套,不奴部也大小是個勢力了!


    大雪裏,外麵的兩個高大煉鐵爐,還在吞吐著煤炭,風力鼓風機在不斷搖動向著爐心鼓風。


    現在已經是二月初,他們在利用最後的一個月瘋狂的冶鐵,一邊備好鐵料,一邊鑄造盔甲和武器。


    行動計劃已經定好,部隊分為兩支,一支是陸上部隊,他們就沿著大海邊一路走,對方說走三十日,那就是一千裏的樣子。


    他們也不管隻要超過八百裏,他們隻要找到好地方就紮下營地,反正這個時代,誰也搞不清楚距離。


    而第二路則是船隊,他們有六條船,一條比一條大,到最後一條,已經能裝下六十人,載重超過五十噸,這些船都用來裝載重物,例如風車和水車的組件,以及鐵料等。


    真正探路的其實是船隊,他們沿著大海邊航行隻要看到河流的入海口,就會派人上岸進行搜索,如果沒有人就標記下來。


    大家約定,陸上部隊會每天晚上在沿海的高地點燃篝火和升起旗幟,這樣隻要靠近海岸的船隻就能看見。


    他們現在也有旗幟了,是站立的人,左手拿著鐮刀,右手拿著斧頭,鐮刀是收割草料和糧食,代表勞動。斧頭代表著強大的戰鬥力。站著的人,代表永不為奴!


    旗子本身的顏色是麻原色,站立的小人是紅色的。這樣非常顯眼,又明亮,這個畫麵是劉玉想的,也是她畫的。


    現在,他們的馬隊和船隊上麵都有一塊這樣的不奴族的旗幟,同樣他們的族人現在所有的衣服也都是紅色的,原因。。。很簡單。。。他們隻找到紅色的染料。


    這種紅色的染料,是一種荒漠上的植物,叫做“半日花”,折斷它的地上部分會流出紅色的乳汁,這就是含有紅色染料。而不遠處的荒漠裏就有很多,不奴部的人們在夏日裏收集了一些。


    所以,當不奴部的陸上遷徙部隊,向著西邊出發時,白色的荒原上全是策馬奔騰的紅色的小人兒,怎麽看,怎麽喜氣。


    而袁華則站在大船上,遙望著出發的隊伍,直到看不見他們,才帶著一百五十人的水軍出發了。


    現在他們所有的船都有一個厚厚的草席棚子和草簾子,船倉裏還有一個小鐵皮爐子,爐子是固定在一個方形石頭上的,這樣可以和木板隔離,又用煙囪把煙氣引出去。


    而最後造的兩條大船更是在甲板上造了一層木頭房子,甲板下還分成水密隔倉,這樣萬一漏水也不會全船沉沒。


    袁華爬進船艙,下麵是二十噸鐵料和三十噸煤炭,這真是無比紮實的壓艙石。


    他和兩個匠人再次檢查了一下,看看有沒有漏水的地方,他爬上甲板,將羊毛兜帽罩住自己的小腦袋,大聲問其他的船隻,“你們檢查好了嗎?”


    崔力在另外一條船上喊道,“我這邊好了!”


    另外四條小一點的船,也在喊,“好了”。


    於是,袁華拿起一個吊在鋼條下的鐵錘,敲打鋼條,喊道,“起航!”


    小船的船員解開大船的纜繩,站在碼頭上,聽到大船上有號子聲傳來,左右各有十把船槳在有節奏的劃動,慢慢離開了碼頭,然後,船頭和船尾,兩個草編織的三角風帆被升起,慢慢朝著大海深處而去。


    他們也跳上小船,用長木棍將船推離碼頭,劃著槳離開淺水區,一聲漢語,“起帆”,船尾的中後部,兩個水手開始拉動纜繩,一個小小的三角硬帆升起,不斷調整著風帆的方向,小船開始追逐大船而去。


    現在,甲板上還有兩個人,他們穿的很厚實,又圍了一塊大牛皮,一個負責轉動風帆,一個負責掌舵。


    其餘的十八個人都進到了草席做的船艙,一個大沙漏被翻倒,隻要沙子全部落入下麵,就要換人。大約也就是一個小時左右。


    按照規定,他們隻在白天航行,會在晚上來臨前找到一個可以上岸的地方。如果實在沒找到,那麽也要在海邊扔下鐵錨進行停泊。


    這群人其實都不知道遠航,也就從九月到第二年的二月,玩了六個月海水。


    進入十一月,唯一還有產出的隻有海洋,他們整個冬天都在出海,一邊訓練,一邊捕魚。也虧了這些水手,這個冬天他們並沒有殺更多的羊,大車上也滿是鹹魚,就是味道有點濃烈。


    袁華在船艙裏清點個人物資,他也是出發前收到的,他確實挺好奇的,想看看到底有些啥東西。


    首先,這是一個很大的木箱,非常簡易的鬆木箱子,沒有油漆,上麵還有淡淡的鬆木香味,上麵用炭筆寫著袁華兩個字。


    木箱有活頁,這還是他告訴工匠做的,解開繩索,翻開頂蓋,裏麵有一套卷起來的金屬魚鱗皮盔甲,一把斧頭,一把木把手,金屬鏈條的尖刺流星錘,一把弓身和弩機分離的重弩,三條弓弦,三桶箭矢,一袋肉幹,一個新的皮製水囊,最下麵是一個輕皮盾,因為他是騎兵。


    還有一個大皮包,裏麵有擦在皮上的針,皮繩,十米長的粗麻繩,一種止血的粉末,一卷羊皮,一把小刀。


    袁華知道這是出行前劉玉安排的,這種金屬魚鱗甲目前隻有兩百套,但所有的成年男女都有一套皮甲,其他的東西都是相同的。


    重步兵的武器,例如大盾牌和長槍,由他們自己攜帶,目前是一百人,這些人都是體力最強悍的不奴族男人。


    騎兵的五米長槍有六百把,由一輛大車拉著。


    109年二月底,不奴部,一共擁有1764人。其中滿十五歲可以戰鬥的男性戰士共六百零五人,成年女性共八百五十人,一百二十位老人,一百八十九個不滿十五歲的孩子。


    當然,你不能把這個時代的孩子當做你的時空,這個時代的孩子,生猛程度,絕對超出你的想象。就像八歲的古塔用弩,射死過至少十三個匈奴戰士,他們幾乎過了七歲就成年了一樣。


    目前,重步兵是三百人,隻有第一層的斧戰士有金屬甲,第二層和第三層的一百名戰士隻有兩層皮甲。他們的金屬甲要到新的營地建立起來以後,才會製作。


    男性輕騎兵三百零五人,隻有一百人有金屬甲,其餘人都是雙層皮甲。但他們都有兩根五米長槍,皮盾,兩袋羽箭,流星錘和斧頭。


    弓都是單獨配的,要到崔叔那裏去開弓計算每個人的力氣,袁華就有一把自己的弓。


    所有的女人都有一套皮甲,兩麵盾牌,一把中弩,兩桶箭矢,一把單手斧和一把流星錘。


    現在的不奴族,每個戰士都有兩匹戰馬,無論男女。但是老人和孩子隻有一匹馱馬,當然大多數時候,老人和孩子的馱馬要用來拉車,他們的牛確實不多。


    這一次,陸上行進的隊伍有一千五百把匈奴騎兵刀可以賣了,希望可以換到大量的牛羊和種子。隨著金屬甲胄開始出現,他們的單兵武器已經全麵提升為斧頭。


    但一把刀,在這片草原還是非常值錢的東西。聽不奴部裏的阿蘭人說,一把刀可以換一頭牛,或者三個奴隸,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袁華將甲胄拿出來,穿上,然後又卸下,疊好,放迴去,心滿意足的出了船艙。


    這一次,他要給所有人找一塊風水寶地。。。等等,這麽說,好像有些不太好,應該是找一個不錯的生活營地。


    他們要落地生根,等長成大樹以後,就帶著幾千勇士殺迴大漢,在大漢做個富家翁,頤養天年!


    水軍的速度快多了,大船每三個小時會把一個浮筒投入大海,然後計算十分鍾他們走了幾個繩節。


    結果,從上午八點出發,到五點停船。袁華發現,好家夥,他們每小時能走22公裏,這一天能航行200公裏,遠遠超過陸地行走的距離。


    夜晚,一百六十人的船隊成員,一百人坐小船在陸地上紮營,留下六十人在船上。


    袁華突然發現,他不但有點暈船,還居然暈陸地,這是啥子情況?


    但還是派出十人,在外圍部署暗哨和原始報警器,大多數人都用皮帳篷,圍著火堆,睡下了。


    可不到兩個小時,所有人又都起來了,無他,這地方把人凍成了冰棍,還不如迴去船上睡覺,那裏有棚子,有爐子,全天點著小火爐,還能享受大海的搖籃。


    於是,直接全都迴到船上,白白忙活兩個小時,袁華罵自己蠢豬。


    為了防止夜晚,小船被吹跑,用繩索把所有船都連起來,再派出人輪流守夜,這才睡下。


    到淩晨四點,他被叫醒,輪到他守夜了,於是他也值班了一個沙漏的時間,這才發現在船上守夜也很不爽,要不停的走動才不會凍僵。


    這一個小時,他幾乎是看著沙漏度過的,度秒如年!這他娘,冬天的裏海,可以凍死一切!


    他突然覺得,其實航海的文明,也不容易,比如冬天裏的航行,可以要了老命!


    他覺得,自己還是更熱愛大地,必須趕快找到一個新的營地,不然。。他可能是第一個被凍死的穿越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與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霞漫山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霞漫山河並收藏大漢與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