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傍晚,袁華看到了一個極其優秀的大河入海口,他們傍晚時分抵達河口,然後在一處無人的沙灘外過夜。
第三天,清晨,坐上小船,踏上陸地,悠悠糊糊的走了半個小時才感覺正常一點。
這裏是一大片衝積平原,到處都是肥美的牧草和各種河流,這裏簡直就是天賜之地。
可他們遇到了阿蘭牧人,經過交流才知道這裏有幾個大的阿蘭人據點,這裏已經被別的阿蘭人部落占據。
袁華轉身說道,“走,下一個地方,搞毛線”。
四月必須春耕,沒有時間浪費!
按照計算,他們應該已經航行了四百公裏,也就是八百裏。陸上部隊,如果每天能走六十裏,也要走十三天才能抵達這裏。
於是,一群人垂頭喪氣的迴到船上,繼續航行。
一直到第六天,他們終於發現了一個還算過的去的地方,這裏有沿海的草原,有河流,外圍全是大山,那就應該有礦場。
最重要的是,這裏好像沒有人居住,這裏的溫度也還可以,於是袁華派出一百名船員在沿岸的高地紮下營盤,敲下一個大木板,上書“不奴部之家”五個大字,現在這地方就是老子的了,誰來也不給!
這地方在哪裏?
嗯,就在今天阿塞拜疆和俄羅斯的分界線上,那裏有一條河,流入裏海。具體地點應該是今天的阿塞拜疆,一個叫庫巴的城市向北大約四十公裏。
袁華這個蠢貨,他看到的大山就是高加索山脈,山脈的那一頭,羅馬和帕提亞天天打戰。
可他不知道啊?
他就知道這裏沒人,這裏土地肥沃,有河流,有草場,有森林,有大山,這裏簡直就是,不奴族的天賜之地!
他想的是,老子有海軍!嗯。。。隻有六條船的海軍。
然後老子還有重甲陸軍,四周有大山,往山穀裏一站,你們哪個鬼能過來?嗯。。。就兩百個步兵,很強大啊。。。
最後,沿海地帶全是草原,我們還有騎兵,可以隨意馳騁,遇神殺神,遇佛殺佛,你們誰能擋的住!
嗯。。。騎兵確實算是有一點,不過要把女人全部都算上。。。
袁華用一天把一百人全部都放下,把營寨安排好,立刻調頭,迴去接人。
用了四天迴程,在出發後的第十一天,他們再次迴到那個大河邊阿蘭人的據點,他們二十個人就在河口邊搭了帳篷,一邊去據點裏聯係人做交易。
無他,他手上就有三百把匈奴刀可以賣,就問問有沒有人買?順大便,在這裏等陸上部隊的到來。
結果,兩天後到來的路上部隊,發現河口處擠滿了人群。袁華他們已經賣了兩百二十把匈奴刀了,身後的河灘草地裏全是牛羊,船上還有上百袋麥子,他生意不要太紅火。
於是,一個叫做“不奴部”的新部落,在大海河口做軍刀買賣的消息,就像一陣風,在河口附近的幾個大部族之間傳開了。
袁華也是鬼,他就在岸上擺幾把軍刀,貨物都在船上。岸上十個人,他們身後五十米的船上有五十個水手,人手重弩。
搶你搶不了幾把,另外這群岸上的人全都有金屬甲,手裏拿著鋒利的斧頭,往那裏一坐就像大部落的貴族。
動心思的阿蘭人很多,但目前沒有人真的敢動手。
現在,再看到一個上千人的部落過來,全都穿著紅色的衣服,一樣的旗幟,人人都有皮甲,人人都有巨斧,所有人都冷靜了。
最後,這群人就趴在河口做了兩天的軍火生意,也不擾民。
四個阿蘭人部落首領,一次性買下了剩下的一千把軍刀,用了五百頭牛,四百包麥子和四百名奴隸。
並且雙方還約定,如果還有武器,可以繼續來這裏交易。
袁華讓翻譯告訴這群奴隸,“你們可以成為不奴族人,前提是你們會認真勞動,砍一千棵一人抱的大樹,或者挖一千車礦石,或者耕耘一千畝土地就可以,並且我們會為這些勞動支付你們食物和教導你們認字。不奴部沒有奴隸,你們現在可以靠勞動換取食物,你們現在就是屬於不奴族的自由人。對了,告訴他們,如果要走也可以,幫我們在春天耕種完十畝土地就可以走。另外這十畝土地裏有一半的收益是你們自己的,離開就沒有了。”
奴隸們很安靜,沒有人說話。
袁華也不想屁話,他拿出地圖對劉玉和劉行說道,“我們的新領地在這裏,我可以先把工匠們都帶去,這麽多牛馬和羊群,你們要自己走過來。”
劉玉看著地圖問道,“還有多遠?”
袁華想了想,說道,“一千二百裏左右,按照一天七十裏,馬隊要走十七天。”
他又想了想,然後在地圖上標了三個點,說道,“你們先走六天,我們在這裏再碰頭,我還能再接三百人過去。”
大家於是各自行動。
船隊不斷在裏海的西岸,來迴奔波,他們先是接走工匠,然後接走老幼,最後接走奴隸。
在公元109年的四月四日,所有人都抵達了新的家園,他們把這裏叫做“不奴山穀”。
而奴隸們也在和周邊阿蘭族人的交流中開始相信,不奴族真的沒有奴隸,而自己真的能夠靠勞動獲得不奴族的認同。
四月五日,清點完人數,五位老人和一個兒童在遷徙途中死去,四百名奴隸中也死去兩人。
不奴族總人口達到2156人。
最奇特的,不奴族擁有一個龐大的匠人群體,登記在冊的匠人數量是550人,這個部族居然四分之一是工匠?
另外,所有人都要會認漢字,每天要學習一個漢字,第二天領食物的時候,能讀出來,就多領一塊小肉幹!
這肉幹真的很小,兩根手指寬,兩根手指長,可這肉幹威力無窮,奴隸們都瘋了,每天勞動的時候都相互交流,“昨晚教的那個字,怎麽讀?什麽意思?我好像忘記了。。。”
對於沒有文字的文明,要學習漢字其實是痛苦的,但一天一個他們還能堅持,並慢慢接受。
很多人,包括牧民,包括奴隸都沒有姓氏,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歸屬,於是這些人都共用一個姓氏“不奴”。
於是,“不奴”這個姓氏成為後來加入者的共識,他們把自己的姓氏,命運和整個部族牢牢的捆綁在一起。
而北麵的草原上,也流傳開了一句話,“如果你失去了部族,如果你在荒野裏流浪,去大海的西南,那裏有一個永不為奴的部落。”
春耕開始了,工匠們將去年做的曲轅犁都拿了出來,上百頭牛馱著犁在土地上耕耘,劉玉帶的種子和阿蘭人給的麥子,都被種在廣闊的大地上。
磚窯,煉鐵爐,風車,水車,拔地而起。
到八月,所有的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雖然還是六個人一間,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住“房子”,這兩個漢字,很快就朗朗上口,人人都會寫,也會讀了。
為了不破壞草原,不進行遊牧式的生活,不奴族養羊的方式也很奇怪,他們用人力割牧草,來喂養羊群。
這是遷徙途中,人們發現的,牧草被收割後有幾捆一直遺忘在牛車裏,結果拿出來時,馬牛都搶著吃。於是,在過去的半年裏,他們發現將青草卷起來,堆放在倉庫裏放上一個月左右,牛羊吃過會長的更好。
而且這樣做,羊不會吃草根,第二年,草長的跟第一年一樣茂盛。
兩個人,一個曲轅犁,配合一頭牛,一天能耕耘十畝地。他們連續耕作了十二天,一百架曲轅犁在田野中,耕種了一萬兩千畝土地。
劉玉撫摸著曲轅犁說,“這犁真好!這樣的耕種規模,我在烏孫部從未見過。”
袁華問了一個傻問題,“一畝地能出多少糧食?”
劉玉說,“生地,第一年大約是一百二十斤左右。”
袁華就蹲下來,用奇怪的數字在計算,“120乘以畝,嗯。。。等於720噸!”
劉玉問道,“什麽是噸?”
袁華說,“就是兩千斤!“
然後,袁華抬頭繼續問傻問題,“一個人一年要吃多少斤糧食?”
劉玉想了想說道,“不餓死至少需要八百斤,要吃的飽一點需要一千斤”
於是,袁華低頭又拿著小石頭,在計算,“我們有2156人,一年要一千斤,也就是五百公斤,半噸!720噸?等等,隻能養活1440人?”
他抬起頭說道,“不夠啊!還要種!”
劉玉低頭思索,她說道,“不知道會不會誤了農時?這地方我也是第一次來,對於糧食的耕種時間,不太確定!”
袁華可不管那麽多,他對著旁邊人下令道,“換人換牛,再種兩萬畝”。
然後,又對大漢工匠說,“設計一個引水渠道和魚塘,要保證幹旱時,能夠保證灌溉。”
大漢工匠對這個熟悉,他點頭答應,“我立刻去安排人手”。
突然,袁華沒頭沒腦的又問劉玉,“你有稻穀的種子嗎?”
劉玉搖搖頭,“隻有麥子和黍米”。
袁華很氣餒,他想吃米啊,要求很過分嗎?
他站起來,指著裏海對麵說道,“等老子有空了,殺迴大漢,吃米飯!”
所有人都笑了,這是他娘是一個怎樣的吃貨!
新的犁很快就造好,十三天以後,畝耕地全部耕耘完。
劉玉才對袁華說,“你那天算的不對!”
袁華想了想,又蹲在地上算了算,抬起頭說道,“沒錯啊!“
可劉玉咬著嘴唇說道,“我們還有那麽多牛羊?你算了嗎?”
袁華一拍腦門,他沒算過,去你媽蛋,我就不是管農業的料,明年換人!
老子不管了!
第三天,清晨,坐上小船,踏上陸地,悠悠糊糊的走了半個小時才感覺正常一點。
這裏是一大片衝積平原,到處都是肥美的牧草和各種河流,這裏簡直就是天賜之地。
可他們遇到了阿蘭牧人,經過交流才知道這裏有幾個大的阿蘭人據點,這裏已經被別的阿蘭人部落占據。
袁華轉身說道,“走,下一個地方,搞毛線”。
四月必須春耕,沒有時間浪費!
按照計算,他們應該已經航行了四百公裏,也就是八百裏。陸上部隊,如果每天能走六十裏,也要走十三天才能抵達這裏。
於是,一群人垂頭喪氣的迴到船上,繼續航行。
一直到第六天,他們終於發現了一個還算過的去的地方,這裏有沿海的草原,有河流,外圍全是大山,那就應該有礦場。
最重要的是,這裏好像沒有人居住,這裏的溫度也還可以,於是袁華派出一百名船員在沿岸的高地紮下營盤,敲下一個大木板,上書“不奴部之家”五個大字,現在這地方就是老子的了,誰來也不給!
這地方在哪裏?
嗯,就在今天阿塞拜疆和俄羅斯的分界線上,那裏有一條河,流入裏海。具體地點應該是今天的阿塞拜疆,一個叫庫巴的城市向北大約四十公裏。
袁華這個蠢貨,他看到的大山就是高加索山脈,山脈的那一頭,羅馬和帕提亞天天打戰。
可他不知道啊?
他就知道這裏沒人,這裏土地肥沃,有河流,有草場,有森林,有大山,這裏簡直就是,不奴族的天賜之地!
他想的是,老子有海軍!嗯。。。隻有六條船的海軍。
然後老子還有重甲陸軍,四周有大山,往山穀裏一站,你們哪個鬼能過來?嗯。。。就兩百個步兵,很強大啊。。。
最後,沿海地帶全是草原,我們還有騎兵,可以隨意馳騁,遇神殺神,遇佛殺佛,你們誰能擋的住!
嗯。。。騎兵確實算是有一點,不過要把女人全部都算上。。。
袁華用一天把一百人全部都放下,把營寨安排好,立刻調頭,迴去接人。
用了四天迴程,在出發後的第十一天,他們再次迴到那個大河邊阿蘭人的據點,他們二十個人就在河口邊搭了帳篷,一邊去據點裏聯係人做交易。
無他,他手上就有三百把匈奴刀可以賣,就問問有沒有人買?順大便,在這裏等陸上部隊的到來。
結果,兩天後到來的路上部隊,發現河口處擠滿了人群。袁華他們已經賣了兩百二十把匈奴刀了,身後的河灘草地裏全是牛羊,船上還有上百袋麥子,他生意不要太紅火。
於是,一個叫做“不奴部”的新部落,在大海河口做軍刀買賣的消息,就像一陣風,在河口附近的幾個大部族之間傳開了。
袁華也是鬼,他就在岸上擺幾把軍刀,貨物都在船上。岸上十個人,他們身後五十米的船上有五十個水手,人手重弩。
搶你搶不了幾把,另外這群岸上的人全都有金屬甲,手裏拿著鋒利的斧頭,往那裏一坐就像大部落的貴族。
動心思的阿蘭人很多,但目前沒有人真的敢動手。
現在,再看到一個上千人的部落過來,全都穿著紅色的衣服,一樣的旗幟,人人都有皮甲,人人都有巨斧,所有人都冷靜了。
最後,這群人就趴在河口做了兩天的軍火生意,也不擾民。
四個阿蘭人部落首領,一次性買下了剩下的一千把軍刀,用了五百頭牛,四百包麥子和四百名奴隸。
並且雙方還約定,如果還有武器,可以繼續來這裏交易。
袁華讓翻譯告訴這群奴隸,“你們可以成為不奴族人,前提是你們會認真勞動,砍一千棵一人抱的大樹,或者挖一千車礦石,或者耕耘一千畝土地就可以,並且我們會為這些勞動支付你們食物和教導你們認字。不奴部沒有奴隸,你們現在可以靠勞動換取食物,你們現在就是屬於不奴族的自由人。對了,告訴他們,如果要走也可以,幫我們在春天耕種完十畝土地就可以走。另外這十畝土地裏有一半的收益是你們自己的,離開就沒有了。”
奴隸們很安靜,沒有人說話。
袁華也不想屁話,他拿出地圖對劉玉和劉行說道,“我們的新領地在這裏,我可以先把工匠們都帶去,這麽多牛馬和羊群,你們要自己走過來。”
劉玉看著地圖問道,“還有多遠?”
袁華想了想,說道,“一千二百裏左右,按照一天七十裏,馬隊要走十七天。”
他又想了想,然後在地圖上標了三個點,說道,“你們先走六天,我們在這裏再碰頭,我還能再接三百人過去。”
大家於是各自行動。
船隊不斷在裏海的西岸,來迴奔波,他們先是接走工匠,然後接走老幼,最後接走奴隸。
在公元109年的四月四日,所有人都抵達了新的家園,他們把這裏叫做“不奴山穀”。
而奴隸們也在和周邊阿蘭族人的交流中開始相信,不奴族真的沒有奴隸,而自己真的能夠靠勞動獲得不奴族的認同。
四月五日,清點完人數,五位老人和一個兒童在遷徙途中死去,四百名奴隸中也死去兩人。
不奴族總人口達到2156人。
最奇特的,不奴族擁有一個龐大的匠人群體,登記在冊的匠人數量是550人,這個部族居然四分之一是工匠?
另外,所有人都要會認漢字,每天要學習一個漢字,第二天領食物的時候,能讀出來,就多領一塊小肉幹!
這肉幹真的很小,兩根手指寬,兩根手指長,可這肉幹威力無窮,奴隸們都瘋了,每天勞動的時候都相互交流,“昨晚教的那個字,怎麽讀?什麽意思?我好像忘記了。。。”
對於沒有文字的文明,要學習漢字其實是痛苦的,但一天一個他們還能堅持,並慢慢接受。
很多人,包括牧民,包括奴隸都沒有姓氏,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歸屬,於是這些人都共用一個姓氏“不奴”。
於是,“不奴”這個姓氏成為後來加入者的共識,他們把自己的姓氏,命運和整個部族牢牢的捆綁在一起。
而北麵的草原上,也流傳開了一句話,“如果你失去了部族,如果你在荒野裏流浪,去大海的西南,那裏有一個永不為奴的部落。”
春耕開始了,工匠們將去年做的曲轅犁都拿了出來,上百頭牛馱著犁在土地上耕耘,劉玉帶的種子和阿蘭人給的麥子,都被種在廣闊的大地上。
磚窯,煉鐵爐,風車,水車,拔地而起。
到八月,所有的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雖然還是六個人一間,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住“房子”,這兩個漢字,很快就朗朗上口,人人都會寫,也會讀了。
為了不破壞草原,不進行遊牧式的生活,不奴族養羊的方式也很奇怪,他們用人力割牧草,來喂養羊群。
這是遷徙途中,人們發現的,牧草被收割後有幾捆一直遺忘在牛車裏,結果拿出來時,馬牛都搶著吃。於是,在過去的半年裏,他們發現將青草卷起來,堆放在倉庫裏放上一個月左右,牛羊吃過會長的更好。
而且這樣做,羊不會吃草根,第二年,草長的跟第一年一樣茂盛。
兩個人,一個曲轅犁,配合一頭牛,一天能耕耘十畝地。他們連續耕作了十二天,一百架曲轅犁在田野中,耕種了一萬兩千畝土地。
劉玉撫摸著曲轅犁說,“這犁真好!這樣的耕種規模,我在烏孫部從未見過。”
袁華問了一個傻問題,“一畝地能出多少糧食?”
劉玉說,“生地,第一年大約是一百二十斤左右。”
袁華就蹲下來,用奇怪的數字在計算,“120乘以畝,嗯。。。等於720噸!”
劉玉問道,“什麽是噸?”
袁華說,“就是兩千斤!“
然後,袁華抬頭繼續問傻問題,“一個人一年要吃多少斤糧食?”
劉玉想了想說道,“不餓死至少需要八百斤,要吃的飽一點需要一千斤”
於是,袁華低頭又拿著小石頭,在計算,“我們有2156人,一年要一千斤,也就是五百公斤,半噸!720噸?等等,隻能養活1440人?”
他抬起頭說道,“不夠啊!還要種!”
劉玉低頭思索,她說道,“不知道會不會誤了農時?這地方我也是第一次來,對於糧食的耕種時間,不太確定!”
袁華可不管那麽多,他對著旁邊人下令道,“換人換牛,再種兩萬畝”。
然後,又對大漢工匠說,“設計一個引水渠道和魚塘,要保證幹旱時,能夠保證灌溉。”
大漢工匠對這個熟悉,他點頭答應,“我立刻去安排人手”。
突然,袁華沒頭沒腦的又問劉玉,“你有稻穀的種子嗎?”
劉玉搖搖頭,“隻有麥子和黍米”。
袁華很氣餒,他想吃米啊,要求很過分嗎?
他站起來,指著裏海對麵說道,“等老子有空了,殺迴大漢,吃米飯!”
所有人都笑了,這是他娘是一個怎樣的吃貨!
新的犁很快就造好,十三天以後,畝耕地全部耕耘完。
劉玉才對袁華說,“你那天算的不對!”
袁華想了想,又蹲在地上算了算,抬起頭說道,“沒錯啊!“
可劉玉咬著嘴唇說道,“我們還有那麽多牛羊?你算了嗎?”
袁華一拍腦門,他沒算過,去你媽蛋,我就不是管農業的料,明年換人!
老子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