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節四年六月,杜縣。


    在府衙外麵的告示牌上,幾名衙役張貼了一份告示,赫然是朝廷公開征兵的公告。


    這張公告一經張貼,頓時引來了數百百姓圍觀,識字的書生站了出來,為圍觀百姓宣讀了起來。


    “什麽?朝廷要免去天下百姓的兵役?”


    “天家聖明,免去我等百姓的兵役,真是萬世聖君啊!”


    聽著公告中的內容,周圍圍觀的百姓不時發出一陣驚唿,聽到天子劉洵直接免去了百姓服兵役的限製,頓時發出了陣陣歡唿聲。


    “朝廷招募良家子為郡國兵?天啊!竟然開出如此豐厚的軍餉!”


    好幾名圍觀男子驚歎著,聽到應征為兵的軍餉如此多,都是有些動心。


    其中一人朝著宣讀公告的書生拱了拱手,問道:“敢問那公告上還寫了什麽?現在各地的郡國兵有很多,朝廷應該招募不了多少兵馬吧?”


    書生仔細看了看公告,說道:“朝廷會逐步裁撤郡國兵中五十歲以上的老者,以及每年尚書台兵部職方司主持的考核中落榜者,其中的空額便會從民間征召!”


    那名詢問的漢子點了點頭,又問道:“那我等想要從軍的話,如何應征?”


    書生指著公告說道:“朝廷已經寫明了:每年正月十五上元佳節過後,各地郡國便會根據缺額的多寡開列征兵公告,哪些兵種缺人、缺多少人,都會明文張貼出來的。屆時,想要從軍報國的壯士需要從本地鄉老那裏開具明身文書,而後前往所屬縣府報名,由縣尉負責審核!”


    “原來如此!”


    聽完之後,那名漢子拱手謝過書生,便與身邊的幾名同伴小聲商議了起來。


    這時,另一名漢子嘀咕道:“就不知道朝廷今年會不會征召兵馬了!”


    宣讀的書生笑了笑,說道:“這一點,公告上也寫明了!”


    “太好了!”


    “還請這位博士言明!”


    眾人都是喜上眉梢,紛紛拱手示意。


    書生眼見眾人都對自己禮遇有加,不禁有些得意,此時也是欠了欠身子,說道:“現在已然是六月,公告上寫明了,朝廷已經給各地郡國兩個月的時間核查所屬郡國兵,兩個月之後,也就是八月底的時候,各地郡國會陸續張貼征召兵馬的告示。諸位有意的話,屆時可以留意一下!”


    眾人聞言都是喜上眉梢,看來今年還是有機會去賺取這豐厚軍餉的。


    就在眾人議論的時候,杜縣的縣尉從府衙內走了出來,看著圍觀的數百人,微微點了點頭。


    圍觀眾人眼見縣尉前來,都是安靜了下來,紛紛看了過去。


    這時,一名漢子拱手說道:“大人!朝廷突然改革征兵製度,我等對諸多細節不甚詳細,還請大人解惑!”


    縣尉笑了笑,朝著圍觀的數百人拱手示意,而後說道:“諸位關心國事,甚好!此番天家決心改革征兵製度,免去百姓的兵役,乃是前所未有的惠民之策,諸位可要銘記在心!”


    “其次,此番征召兵馬的具體細則太過繁雜,在這公告之處張貼不下,所以便沒有明示。如果想要從戎報國的壯士想要詢問,從今日起,每日午時以後可到城內校場詢問,屆時會有郡國兵士解答!”


    眾人聞言都是了然,紛紛向縣尉拱手致謝。


    而後,縣尉忽然想起什麽,又說道:“還有一事,我要提醒諸位一番:天家此番改革征兵製度,為的是提高我漢軍戰力。所以,新征召之兵馬,會麵臨半年的嚴苛操練,期間朝廷會提供飯食、居所、衣物,但是沒有軍餉!凡事經受不住嚴苛操練者,或是最終考核不合格者,都會被兵部的武選司退迴原籍,除了一些返鄉的路費,不會有任何軍餉發放!諸位有心者可要三思了!”


    聽到這裏,人群之中便發出了一陣歎息聲,看樣子有一部分男丁心生退意。


    不過這部分男丁還是少數,都是一些體格較弱、意誌不堅之人。


    而大部分漢子依然熱情不減,紛紛三五相約準備前往城內校場詳細詢問一番。


    這一天,整個杜縣城內熱鬧非常,到處都是聞訊趕往縣府和城內校場的百姓,眾人奔走相告,將天子劉洵免去百姓兵役的消息相互告知,一時間城內百姓對天子劉洵感恩戴德,不少老人都趕迴家中焚香沐浴,對著長安城的方向叩拜謝恩。


    杜縣府衙。


    縣尉應對完外麵的圍觀百姓之後,便迴到了府衙內,與一眾手下開始忙碌起來。


    根據尚書台兵部武選司下發的公文,以及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和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聯合下發的命令,縣尉帶著一眾手下開始逐一甄別駐守在杜縣的郡國兵。


    “凡事年齡低於十五歲、高於五十歲的,全部單獨造冊。要將這些人在軍中擔任的兵種記錄好,並且將人數也統計好,以便日後征召兵馬之用!”


    縣尉的聲音不斷在公房內迴蕩著,一眾十幾名手下頭都不抬的翻閱書架上的竹簡檔案,逐一核驗駐軍名冊上的籍貫和年紀情況。


    這時,一名屬官問道:“大人,這些被甄別出來的兵士都需要返迴原籍,遣散費和路費都是巨大的開銷,不知這兩筆款項從何處籌集?”


    另一名屬官也是拱手問道:“大人,這兩筆款項可要提早準備妥當,否則會鬧出事端的!”


    縣尉微微皺眉,說道:“朝廷並沒有在公告中說明這一點,這還真是棘手的事情!”


    說完,縣尉沉吟了一會兒,說道:“此事我已經與縣令大人商議過,現在府衙中還有些餘才,縣令大人的意思是先對付上,而後再向朝廷奏稟此事。”


    眾人聞言都是歎息一聲,這種事情一旦墊付,哪裏還能要迴錢財來?


    不過眼下征兵製度改革迫在眉睫,天子劉洵特意頒布旨意規定了時限,眾人也沒有別的好辦法解決此事,隻好暫時如此了。


    就在此時,縣令大步走了進來,一眼就看到正忙得焦頭爛額的縣尉,大笑著說道:“哈哈!好事、大好事!”


    縣尉微微詫異的看向縣令,問道:“大人這是何意?”


    縣令手中拿著一份竹簡,此時揚了揚,笑著說道:“剛剛收到朝廷發來的公文……”


    縣尉略微沉吟了一下,而後驚唿道:“難道是朝廷發下錢糧了?”


    “哈哈!正是如此!”


    縣令笑著說道:“這是尚書台下發的公文,所有遣散兵馬的費用都由朝廷撥付。各地郡國將遣散兵馬的名冊上報給尚書台兵部武選司,經核實之後,由尚書台戶部調撥錢糧支付!”


    縣尉驚喜的接過公文,看了一會兒,便笑著說道:“如此,咱們便再沒有後顧之憂了!”


    “正是!”


    這時縣令看了看正在忙碌的眾人,對縣尉說道:“記得在上報的名冊中,加上所有裁撤兵馬的籍貫,以便朝廷核算撥付的款項。”


    縣尉笑著拱手說道:“諾!”


    數日之後,杜縣府衙派出快馬,將整理好的裁撤名冊上報尚書台兵部武選司。


    與此同時,在各地同往長安城的馳道上,數不清的快馬正在飛馳趕路,將一份份核算名冊送往長安城。


    而各地郡國的百姓也陷入了沸騰之中,普通百姓都在為免去兵役而感到欣喜,而家中子弟正在軍中的民戶則是更加高興,畢竟家中子弟的軍餉大幅增加,就意味著家中的生活會更加富裕。


    一時間,天子劉洵的威望再次飆升,不少地方的百姓都在鄉老的牽頭下,開始為天子劉洵修建生祠祭拜。


    沒過多久,這些消息便傳到了天子劉洵耳中。


    這一日,天子劉洵笑著對中常侍耿國說道:“朕原本是想要借著改革征兵製的機會,減輕百姓的負擔,卻沒想到反而讓百姓更加破費了!”


    中常侍耿國拱手說道:“天家仁心,這是各地百姓感念天家的恩賜!”


    天子劉洵笑了笑,不置可否。


    這時,尚書令丙吉、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一同入宮覲見,二人還帶來了不少的名冊。


    行禮之後,尚書令丙吉便拱手說道:“啟奏天家,臣和兵部尚書史大人一同整理了一些裁撤名冊,供天家查閱!”


    說完,尚書令丙吉和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便將手中的名冊捧起,中常侍耿國帶著兩名小黃門上前接過,呈給了天子劉洵。


    天子劉洵翻看了兩份名冊,一份是東海郡上報的,一份是河南郡上報的,還有一份是金城郡上報的。


    尚書令丙吉和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為了讓天子劉洵看得方便,還特意整理了一份“匯總版”,將三處上報的數據全部匯總在一起。


    天子劉洵看過之後很是滿意,東海郡、河南郡、金城郡三地共上報裁撤兵馬三千一百九十七人,需花費各項支出一千三百餘緡。


    對於這個數字,天子劉洵還是比較滿意的,並沒有超出自己心中的預期。


    當然,此時大部分郡國的名冊還沒報上來,最終的數據還有待核實。


    “尚書台要對各地郡國上報的數據嚴加審核,同時又不能遷延時日,所以這段時間兩位愛卿就要辛苦一番了!”


    尚書令丙吉和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急忙拱手說道:“此乃臣之本分,請天家安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並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仙軒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仙軒轅並收藏漢並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