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初年規定,百姓男丁到了十七歲傅籍(登記),成為具有兵役義務的待役人員,稱之為“正“。“正“到了二十歲起役.輪流應征,服現役兩年。


    其中一年在本郡為材官或騎士、樓船,另一年就需要赴京師當衛士,或到邊郡充戍卒(一說在本郡為材官、騎士、樓船,是正卒;衛士、戊卒為同樣性質的服役,均不是正卒。前者係兵役,後者係搖役)。


    “正“不服役時,為預備役兵員,遇有戰事,須隨時應征,到六十歲止。應役年限內的免役,分為複身(本人免役)、夏家(全家免役)兩種。凡有一定軍功、資曆、爵位者,飼養、捐獻軍馬或糧食、錢幣達到一定數量者,朝廷禮遇的功臣子孫、學者、高齡者,男子身高不足規定尺寸(6.2尺以下)者,均可免役。


    到了孝武皇帝時,大漢開始兼行募兵製。


    初募熟悉胡、越的漢族及少數民族人當兵,不再按期更代,等同於職業兵。其後,一旦四方有事,常募兵以備征伐。用募對象多數是農民、流民,少量是犯罪而持許免罪(弛刑)的官吏或百姓,以及被放免的奴隸。又有選募,即擇取身體好、膽量大、技能優的“勇敢士“從軍。


    有時征募不足,則發刑徒為兵(謫兵),並實行“七科謫“,即謫發有罪之吏、無籍之人、贅婿、商人(含曾作過商人或父母、祖父母作過商人者)為兵。


    同時大漢還強調“非教士不得從征“,不僅注重平時因地製宜、因兵種而異的訓練,還堅持定期校閱、考核,次行都試(大檢閱)製度。


    即每年秋季在長安城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武官和士兵一起演練陣法。在郡國,太守、都尉及縣令、縣尉組織材官、騎士、樓船,進行射箭、乘馬、行船等項軍事技能比賽和考核,並且要評定優劣。甚至還會以狩獵形式進行軍事演習。


    在邊境郡國,駐守當地的太守經常會率領所部兵馬巡察防務情況,並實行邊塞秋射製度,對候長、士史進行射箭考核,合格者有賞,不足吉受罰。訓練內容以張弩發矢為主,也綜角抵(角力、摔躍)、手博(拳技)、蹴鞠(古代足球運動)等武術、技巧項目。


    此外,漢軍將士的武器、鎧甲、糧食、馬匹,均由國家統一提供。國家設有專門的武庫。大漢朝廷設考工令負責兵器的製作,設武庫令負責兵器的貯備、管理。有的郡國也設有工官、鐵官,負責製作器械,並將它們輸入京師。長安城中的武庫是國家最大的貯藏兵器的中心。不過如今這些工作已經全部由尚書台兵部負責了。


    朝廷還屯田解決軍糧的補給。漢時大量使用騎兵,馬政成為國之大政,在獎勵民間養馬的同時,在北邊、西邊均置苑養馬。孝景皇帝時有苑三十六所,官奴婢三萬人,養馬三十萬匹;孝武皇帝時官馬達到四十餘萬匹,為騎兵的發展和對匈奴作戰創造了條件。


    此時在未央宮明台上,天子劉洵與尚書令丙吉、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三人商議了半夜,眾人先是從大漢現有的征兵製度入手,將大漢現有的征兵製度梳理了一番,而後才進入正題,開始商議改革之事。


    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沉聲說道:“天家,如今我大漢的征兵製度乃至全民皆兵,凡是大漢子民都要服徭役,不知天家準備從哪裏入手進行改良?”


    天子劉洵說道:“我漢軍目前的編製是部曲製,在領兵將軍之下設部、曲、屯、隊、什、伍的組織係統。部是漢軍中的最高一級編製,部的主管軍官稱校尉,官秩同於太守,出征作戰時受領兵將軍指揮。曲隸屬於部,長官叫軍侯,地位相當於縣令。屯置屯長,隊設隊率,什伍是軍中最基層組織。這套軍事組織體製常年設置,戰時則由朝廷任命將軍予以統帥,出征討伐。”


    “而各地郡國的駐守兵馬則是由都尉率領,邊郡的邊防軍由長史率領,各王國由中尉率領,縣和侯國由尉率領,邊縣另有障塞尉。”


    說到這裏,天子劉洵指了指眾人梳理出來的征兵製度,說道:“如此,我漢軍實行的部曲製已經非常完善,朕此番的改革不會涉及部曲製,隻對征兵製度進行改良!”


    “朕此番改良的用意,便是以律法的形式規定漢軍將士的晉升體製,並且將征兵製度係統化、製度化,將漢軍各部的考核製度嚴格化!”


    尚書令丙吉、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三人聽著天子劉洵的話,忽然意識到天子劉洵此番準備進行的征兵製改革並不是那麽簡單的。


    如今天子劉洵已經開始對朝政製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朝中不少門閥士族出身的大臣都對此不滿,民間的門閥士族也是如此,天子劉洵的威望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在這樣的背景下,天子劉洵突然開始加大軍事改革的力度,甚至連征兵製度都要進行調整,這樣的舉動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兵權!


    此時,尚書令丙吉、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三人的心中都浮現出這兩個字,意識到天子劉洵在拚盡全力強化自己手中的兵權!


    “天家準備做什麽?”


    一時間,尚書令丙吉、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三人的心中都是惴惴不安,臉色也越發的難看起來。


    尚書令丙吉微微皺眉,說道:“天家,此番如果對征兵製度進行改革,天家能否說得具體一些?”


    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也是微微點頭,顯然二人也是非常關心細節,畢竟日後征兵製度改革完畢,負責具體事務的便是二人自己。


    天子劉洵直接拿出了一份方略,這份方略一式三份,旁邊的中常侍耿國見機得快,上前將三分方略分別呈給了尚書令丙吉、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三人。


    尚書令丙吉、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三人急忙打開看了起來。


    此番天子劉洵製定的征兵製度改革,直接將原有的義務兵性質的服徭役,改為征兵製!


    按照這份方略中的具體規定,將兵役和徭役區分開來,百姓有服徭役的義務,具體細則照舊,但是百姓不必像原來那樣每年服兵役,而是改為由朝廷花錢招募,是為征兵製!


    並且,天子劉洵將大漢各地郡國男子服兵役的年紀改為:十五歲至五十歲。


    凡是願意應征的男子,全部參與訓練,為期半年,根據其擅長的技巧選拔為材官、騎士、樓船,訓練不達標著返迴原籍。


    而後,朝廷會將所有通過訓練的材官、騎士、樓船征為郡國兵,原則上不得在原籍服役。


    郡國兵每三年考核一次,優異者晉升為邊軍;邊軍每兩年考核一次,優異者選拔進入南軍、北軍、新軍三大營、羽林鐵騎、期門鐵騎等京師精銳之中。


    按照天子劉洵的具體改革方略,漢軍將士晉升一級,其待遇都會劇增。


    郡國兵每月有軍餉兩百銖、口糧五十斤、食鹽三斤,比現在執行的軍餉標準增長了三成以上;


    邊軍將士每月有軍餉三百銖、口糧八十斤、食鹽五斤,比現在執行的軍餉標準增長了將近一倍;


    北軍、南軍、羽林鐵騎、期門鐵騎將士每月有軍餉四百銖、口糧一百斤、食鹽八斤,比現在執行的軍餉標準增長了將近一倍;


    新軍三大營將士每月有軍餉五百銖、口糧一百二十斤、食鹽十斤,比現在執行的軍餉標準增長了將近兩倍!


    同時,所有漢軍將士的選拔、考核均由尚書台兵部職方司負責,最終上報給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和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審核。


    在這份方略中,天子劉洵還特意廢除了“七科謫“的規定,免去了有罪之吏、無籍之人、贅婿、商人(含曾作過商人或父母、祖父母作過商人者)的懲罰製度,讓尚書令丙吉等人很是詫異。


    尚書令丙吉、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三人抱著這份方略足足看了半個多時辰,在此期間天子劉洵並沒有催促三人,而是靠在臥榻上,凝視浩瀚星空。


    過了一陣,尚書令丙吉、尚書台兵部尚書史曾、大司馬富平侯張安世三人陸續看完,但是依然眉頭緊鎖,顯得心事重重。


    天子劉洵看著三人的樣子,問道:“怎麽?朕的這份方略何處不妥?”


    尚書令丙吉沉聲說道:“啟奏天家,臣擔心這份方略一旦實行,朝廷每年的軍費開支會急劇增加,尚書台戶部和少府、大司農府的壓力會很重的!”


    天子劉洵揮了揮手,說道:“錢財不是問題!如今新政推行還算順利,朝廷的收入一直在增加,諸位愛卿不必為錢財擔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並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仙軒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仙軒轅並收藏漢並天下最新章節